作者:董国用 日期:2014-05-08 09:18:31
儒雅潇洒、问鼎首富、家庭美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李彦宏都是我们艳羡的对象。然而在风光的背后,有几人能知晓他的辛酸和苦恼?本书立足于翔实的资料,生动描述了李彦宏及其他所创办的企业百度的成长历程和成功轨迹,再现了李彦宏为实现梦想而经历的艰辛和挫折,客观评析了百度作为一个中国顶尖级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遭受的质疑,揭示了李彦宏敢于正视问题、挑战困境,从弱小走向强大的智慧和谋略。
目录:
总序:侃侃那些坎刘世英1
序一:“坎”,是一种财富海闻4
序二:迈过坎途是大道艾丰7
引言12
第一章创业坎:艰难的选择,艰难的岁月1
开始的开始,是艰难的选择;然后的然后,是如何出头。最初业务模式的选择,应该说是百度要面对的第一道坎。不过,在选择搜索之后,如何从一个小小的搜索技术服务商转变成为独立的搜索门户,就是百度要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坎了。百度使用了非常规手段,通过借力彼时已经强大的新浪,成功实现了自身的转变。然后,百度就要直面它的魔咒——强大到似乎已经无懈可击的谷歌。
第一道坎:创业选择:电子商务、翻译还是搜索?2
第二道坎:独立伊始,如何借力巨人的肩膀?7
第三道坎:谷歌在此,何以有百度?12
第二章品牌坎:互联网野蛮生长阶段的罪与罚19
百度作为“中文第一搜”,看似发展顺风顺水,一路风平浪静。但是,在百度的历程中,并不总是光荣和梦想,有几次重大的打击,险些让百度陷入灭顶之灾。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2005年起的知识产权案——侵权门、2008年的央视曝光竞价排名——诚信门,以及同样是2008年的三鹿屏蔽事件——屏蔽门。
第四道坎:竞价排名模式遭遇诟病20总序:侃侃那些坎刘世英1
序一:“坎”,是一种财富海闻4
序二:迈过坎途是大道艾丰7
引言12
第一章创业坎:艰难的选择,艰难的岁月1
开始的开始,是艰难的选择;然后的然后,是如何出头。最初业务模式的选择,应该说是百度要面对的第一道坎。不过,在选择搜索之后,如何从一个小小的搜索技术服务商转变成为独立的搜索门户,就是百度要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坎了。百度使用了非常规手段,通过借力彼时已经强大的新浪,成功实现了自身的转变。然后,百度就要直面它的魔咒——强大到似乎已经无懈可击的谷歌。
第一道坎:创业选择:电子商务、翻译还是搜索?2
第二道坎:独立伊始,如何借力巨人的肩膀?7
第三道坎:谷歌在此,何以有百度?12
第二章品牌坎:互联网野蛮生长阶段的罪与罚19
百度作为“中文第一搜”,看似发展顺风顺水,一路风平浪静。但是,在百度的历程中,并不总是光荣和梦想,有几次重大的打击,险些让百度陷入灭顶之灾。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2005年起的知识产权案——侵权门、2008年的央视曝光竞价排名——诚信门,以及同样是2008年的三鹿屏蔽事件——屏蔽门。
第四道坎:竞价排名模式遭遇诟病20
第五道坎:屏蔽门:“品牌保护”丑闻26
第六道坎:音乐著作权之争:和解之路能否走通?32
第七道坎:作家维权:百度文库海量之殇38
第八道坎:凤巢系统屡遭央视曝光46
第三章创新坎:让失败垫起成功的高度53
李彦宏推崇创新,推崇试错。但是,试错意味着会有两种结果:试对了,从此走上迅猛发展的道路;试不对,就要忍受失败之痛。在百度,失败的创新并不鲜见。比如曾经有一个叫知识掌门人的门块,因为后续研发的不给力,最后不得不选择下线。
不过,尽管遭遇了很多失败,百度对创新的态度依然是“允许试错和犯错”。因为百度人相信,每一次失败之后都离成功更近了。
第九道坎:盈利模式滞后,百度推陈出新54
第十道坎:百度“有啊”:坚持三年惨遭败北59
第十一道坎:百度HI:从辉煌到没落63
第十二道坎:百度说吧:周岁夭折68
第十三道坎:百度易手机,二次折戟72
第十四道坎:垃圾信息泛滥,算法不断升级78
第四章人才坎:外部寻觅,内部挖潜85
虽然李彦宏是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同时也是个非常优秀的管理者,团结过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甚至不同目标的战友冲锋陷阵,但是,百度在长大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还是流失了很多方面的优秀人才。
不过,李彦宏在人才离去的问题上,表现出一种大气,面对“百度系”离开后创业的,不管是同做搜索还是做其他方向,他不打击排挤,甚至还有合作。
第十五道坎:徐勇:开国功臣的隐退86
第十六道坎:刘建国:百度第一个员工的出走92
第十七道坎:朱洪波:百度第一位职业经理人离开99
第十八道坎:王湛生:意外辞世,李彦宏痛失一臂106
第十九道坎:高管严重缺位,新团队何处寻?113
第二十道坎:第二代高管的再次离散118
第五章市场坎:网络霸主之争123
互联网行业是中国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从腾讯QQ进入人们的视野,搜狐、新浪成为人们经常登录的主要门户,阿里巴巴成为众多商家的首选,到百度雄居中文搜索引擎第一宝座……网络霸主之争就一直没有停息过。
在资金逐渐充实、技术日趋完善的今天,各大豪门更是一掷千金,纷纷杀入对方的看家地盘——互联网行业进入各路诸侯争夺霸主地位的战国时代。
第二十一道坎:“百度知道”与“新浪爱问”的对抗124
第二十二道坎:搜狗曲线救国,侧面威胁百度129
第二十三道坎:百度痛苦裁员,搜狐煽风点火136
第二十四道坎:搜狐、阿里联姻,剑指百度140
第二十五道坎:百度和淘宝,谁屏蔽了谁?144
第二十六道坎:百度和腾讯,谁压倒谁?148
第二十七道坎:网易有道:三年内打败百度153
第二十八道坎:谷歌欲蚕食百度,百度何以反击?158
第二十九道坎:谷歌绝地反击,百度再临威胁163
尾记171
参考文献173
我们走进百度,走进李彦宏,不是描述百度的成功,也不是揭底百度的失败。我们希望看到,百度和李彦宏在经过一路坎坷成为互联网业的老大哥背后,究竟有着哪些与众不同的竞争法宝?百度的经验,不只属于互联网。
强者的最初,并没有标签。1999年的百度,就跟成百上千曾经知名或从未知名、如今都早已远去的互联网企业一样,寂寂无名,艰难地生存着。百度的今天,是日积月累,是经历生死磨难后取得的真经。
李彦宏在北京大学读大学的时候,学习的是图书情报检索专业,当时他学得很痛苦,觉得那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正是这个枯燥的专业使他第一次接触到了搜索。到美国留学后,他开始探究搜索技术的奥秘,此后就一直沉浸其中,可以说是深深地爱上了搜索。从上大学到现在,李彦宏在20年的时间里只做了搜索这一件事情。李彦宏的经历告诉我们,看似错误的专业选择,实则可能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在专业之外的其他选择,莫不是如此。
百度出生的时候,谷歌就在那里,并且已经是非常强大的谷歌。谷歌并没有犯过太多的战略性的错误,但百度还是赢了。战胜一个强者,比战胜一个懦夫更让人兴奋。面对谷歌,李彦宏就一句话:“我们做的东西一定是水平最好的。”李彦宏用百度的崛起告诉我们,不要抱怨敌人的强大,也不必害怕,有个强大的敌人,只会让你强大得更快。
为了站稳市场,百度搜索等主程序,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大规模升级,每天都要进行一些小范围的技术改进,百度每一项具体的产品应用开发,每天都有很多小改进,这些小改进最终汇聚成百度在搜索技术领域的技术门槛。而这个技术门槛之所以很难打破,是因为需要常年的技术积累。这意味着,这个门槛不是金钱可以解决的,需要一大批人前赴后继,一点一滴地积攒。我们所看到和使用的百度,好像一直是那个百度,但其实,百度一直在变,变得更好。
李彦宏之所以不敢让百度停下来,甚至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是因为他知道只有创新,不断的创新,才能让百度勇立潮头。李彦宏说,企业创新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要试图判断两年之后什么东西会热,或者若干年后什么东西会热,只有早做判断,早做准备,才能把握住机会。
像百度超越谷歌一样,去超越百度,或者超越你心中的谷歌。当然,不能超越百度并不代表就没有市场,面对日益细分化的搜索引擎市场,只要专注专一,就一样能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例如专注于网络安全的奇虎,在百度和雅虎的围剿下,坚强地生存了下来并找到了自己的出路。而且,暂时不能超越百度也不能代表永远不能超越百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要能及时捕捉住未来市场的需求,就有可能成为新的赢家。
从来没有什么失败。只有没有做过的事,才是你的失败,彻底的失败。
引?言
百度创立时,正值中国互联网行业第一次野蛮生长的后期,在杂草丛生的2000年,已经长成了新浪、搜狐等第一批互联网大树。但与此同时,一批批曾经强悍的互联网企业也正在灰飞烟灭。作为新浪的小小搜索服务供应商,谁也不知道,百度能活到哪一天。
更不会有人相信,在满眼的野草型企业群里,最普通的那棵野草——百度,会有与众不同的未来。在互联网专家眼中,中国搜索市场的竞争会和世界一样,是谷歌、雅虎、微软等三大巨头的竞争,没有百度,没有中国土生土长的企业。然而,在技术为王的互联网行业,奇迹往往只会在新的模式中诞生。从雅虎开始,到微软,到谷歌,几代互联网超级巨舰的横空出世,无不伴随着全新的技术和模式。模仿和跟随,不是互联网森林的生长法则。何况,知识产权并没有受到充分尊重,创新很容易被资本打得落花流水,成为资本的俘虏。
但是,百度成功了,而且并非是一般的成功。从50万美元、7个人起步,从门户网站的搜索技术服务商,到独立的“百度一下”,到甩开雅虎、微软,到打败谷歌,成为中国搜索行业独一无二的王。
2005年,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举打破首日涨幅最高等多项纪录,并成为首家进入纳斯达克成分股[?成分股是指那些被纳入股票指数计算范围的股票。选择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股票价格指数的成分股。成分股可以是全部上市股票,也可以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成分股的选择主要考虑两条标准:一是成分股的市价总值要占在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市价总值的相当部分;二是成分股价格变动趋势必须能反映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总趋势。
]的中国公司。
2009年,在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李彦宏发布了面向未来的“框计算”技术理念,进一步完善了中国互联网科学的理论体系,这必将带动整个IT产业的技术进步。与此同时,李彦宏还带领百度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百度想告诉世界,百度不只是搜索。
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出炉,李彦宏以94亿美元(约62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大陆首富。2012年,又以102亿美元(约643.6亿人民币)再次成为中国内地首富。
进入2013年,百度更是表现出了十足的发展后劲。2013年4月26日,百度公布了截至2013年3月31日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财报显示,该季度百度实现总营收59.69亿元人民币(约合9.61亿美元),同比增长40%;实现净利润20.43亿元人民币(约合3.289亿美元),同比增长8.5%;合摊薄后每股盈利5.88元人民币(约合0.95美元)。
百度CEO李彦宏表示,持续不断开发最先进的搜索技术仍然是百度整体战略的中心。百度首席财务官李昕晢也表示,百度将把资源部署在百度最具战略重要性的业务当中,百度有信心为股东带来卓越的长期价值。国际知名投行摩根大通发布投资报告,给予百度股票“增持”评级,将目标股价定为140美元。
2013年5月7日,百度斥资3.7亿美金收购了PPS视频业务,并且将PPS视频业务和爱奇艺进行合并。此次收购PPS反映出百度在投资收购方面清晰的战略布局,将帮助百度进一步巩固其在视频领域的既有优势。百度收购PPS后,将成为业内第二大视频公司,仅次于优酷土豆。
百度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百度的基因里,有什么是注定的?有什么必然和偶然?百度一路走来,蹚过哪些大河?越过哪些险滩?在百度的华丽风光背后,李彦宏独自咽下过多少无人倾听的苦涩?
李彦宏鼓励“试错”,他又是如何带领百度,在敢错、不怕错的理念下,建成百度搜索帝国的?
百度,将怎样改变互联网行业的生态?又将面临怎样的互联网行业的生态?
第一章
创业坎:艰难的选择,艰难的岁月
开
始的开始,是艰难的选择;然后的然后,是如何出头。
百度诞生在互联网黄金生长期。有现成的可学习和借鉴的成功模板,李彦宏本身又是行业的技术大拿,按说,百度的开始,应该比较顺畅。成功的创业结果都是一样的,但创业的过程,却各有各的痛苦。
最初业务模式的选择,应该说是百度的第一道坎。但是,如果模式的选择还仅仅是一种选择的话,那么,如何从一个小小的搜索技术服务商转变为独立的搜索门户,却是百度要迈过的重大的坎。
选择搜索模式之后,百度就要直面强大到似乎无懈可击的对手——谷歌。
这是百度最初要翻越的大山。
第一道坎
创业选择:电子商务、翻译还是搜索?
1999年,李彦宏回国准备创业。但是做什么呢?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时有三条路摆在李彦宏面前:电子商务、翻译和搜索。彼时电子商务刚刚兴起,李彦宏的搭档徐勇就是做电子商务出身,可以说在电子商务方面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非常具有诱惑力。而当时的一些风投则建议李彦宏做翻译。李彦宏到底应该做何选择呢?
?坎里那些事儿
1999年,学计算机的李彦宏,说服了学生物的徐勇,准备一起回国创业。但是,做什么呢?业务模式是互联网成功的关键,也是互联网公司能走多远、做多大的核心。
1999年,李彦宏和徐勇面临太多选择。
当时的互联网行业,门户是最火热的。新浪、搜狐已经在上市的路上。但也正因此,李彦宏和徐勇已经不太可能去追随。真正需要他们做出抉择的,或者说对他们有诱惑,他们又可以选择的,有这样三个方向:电子商务、翻译,还有搜索引擎。
按说,电子商务是“最好”的选择。当时,8848、800buy等电子商务网站风生水起,前景一片大好,B2B是当时最热门的互联网词汇。看起来,这方面机会很多,而且时机正好。
更重要的是,徐勇本身曾与人创办过一家电子商务网站,通过互联网推销电话卡,6个月的时间就盈利了。做电子商务,对徐勇来说是轻车熟路。选择电子商务,似乎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
翻译也是很好的方向。首先,互联网本身是个无国界的“大国”,因此,不同语言之间的互通互联,需要翻译这件利器,而中国庞大的人群基础——潜在的网民基础,就是翻译工具潜在的客户人群;另一方面,中文因其较高的学习门槛,使得中文与其他主要语言之间的交流迫切需要翻译工具。
事实上,当年李彦宏去找风险投资时,就有一些风险投资者给他出主意,让他做一个自动翻译的网站。因为那时候网上有很多英文的信息,但是中文的信息却非常少。这些风险投资者让李彦宏做翻译网站,就是希望把英文信息自动地翻译成中文,这样中国人上网也可以找到相应的信息。这个想法对李彦宏来说其实也挺有吸引力,李彦宏用他现有的技术也能
做到。
李彦宏到底会选择哪一个呢?这是他创业路上的第一道坎。
?李彦宏的战术
“向前看两年”
李彦宏没有选择当时正火热的电子商务,他说服徐勇说:“B2B虽然很火,但是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做了,我们现在进去不一定能成功。”他也没有选择似乎有着大好前景的翻译网站,而是果断选择了搜索。
李彦宏的选择并不是没有根据。
首先,李彦宏本身具有技术优势。在搜索领域,李彦宏不仅在中国算得上是最早的专家,在世界上也已经跻身前列。1996年,李彦宏发明了“超链分析”,这是1999年之后,世界主流搜索引擎都采用的一种搜索引擎技术。1998年,在硅谷,李彦宏是第一个将长远分析理论和技术实际运用到搜索引擎的人。那时,谷歌还不是一家主流搜索引擎企业,但已经开始使用这套东西做搜索引擎。2000年,当李彦宏回国做百度的时候,谷歌也还不是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公司。其实,搜索引擎的门槛非常高,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对于李彦宏而言,与其花大力气在一个并不擅长的领域和强大对手去肉搏,还不如在自己领先的领域集中精力保持领
先地位。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李彦宏看准了搜索领域的巨大潜力。在网络技术领域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李彦宏对这个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走向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在互联网领域,当网页内容还不多时,搜索引擎还可有可无,随着网上内容的丰富,人们对搜索引擎的要求必然会越来越高。搜索引擎的发展潜力巨大。李彦宏记得,在美国留学期间,一次打高尔夫球的间隙,他的导师说了一句漫不经心的话:“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应当有未来。”导师的话,更坚定了李彦宏
的信心。
“向前看两年”的理念,让李彦宏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做搜索。李彦宏对徐勇说:“国内在搜索引擎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尽管现在不热,但是向前看两年,这个市场一定会火起来。”果不其然,百度成立没多久,就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一匹无人可以争锋的黑马。
?坎外真经
选择意味着取和舍,意味着得到和放弃,意味着正确或错误,意味着机会成本。对商业来说,选择,特别是商业模式的选择,往往决定着成败。能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依靠科学而不是盲目做选择,是商业选择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选择者也要具备一些独到的性格特质。
眼光
李彦宏选择创业之时,正是电子商务最火的时候,当时不知道有多少人疯了似的想要挤上这趟“网络列车”。但李彦宏认为,这种跟风式的创业,吃到的只能是别人的残羹冷炙。他选择了搜索,是因为他看到了搜索在未来将对这个世界产生的重大作用。如今百度的成功也验证了李彦宏眼光的独到和长远。时至今日,面对跃跃欲试想要创业的年轻人,李彦宏说的最多的就是“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
专注
专注是李彦宏不变的坚持,也是他事业成功的法宝。李彦宏一直坚持认为,人一生中可以完成的事情是有限的,只有专注才能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在选择搜索之后,不管别人怎样评价,李彦宏始终坚持着他对搜索那宗教般的虔诚。
专注面临的最大考验是时间。在百度成立以来的这十几年中,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赚得盆满钵满的大有人在,像新浪、搜狐等一大批门户巨头也在IT界叱咤风云,可百度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搜索,难道李彦宏就不动心吗?
李彦宏曾经回忆说:“在百度上市之前,百度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中文搜索。在创业初期,搜索在美国硅谷并不是炙手可热的。当时很热的是门户概念、电子商务,以及后来在中国火起来的无线、网游,等等。百度在招第一批员工的时候,碰到了一位特别希望加盟的人,他技术很好,可惜他对我说,如果我们不做电子商务,他就不来了。2001年,曾经有一位百度的工程师找到我,很认真地说他想做网上购物,结果被我拒绝了,他因此离开了百度。百度上市后,也有一些共事多年的老同事先后离开了百度去尝试其他的业务。”
但李彦宏深知,只有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具备了拒绝诱惑的勇气,才能在搜索这个领域走得更深、更远。
有所不为的结果就是百度在搜索领域越做越好,到现在,百度一共推出了大大小小数十个极具针对性的搜索服务,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特定搜索产品亮相,远远超过其他搜索网站,这些产品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垂直搜索矩阵。百度的细分搜索,已经涵盖博客、词典以及专利等多个领域,而且各种新细分领域的检索服务还在源源不断地涌现进来。这一切,都让百度将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第二道坎
独立伊始,如何借力巨人的肩膀?
2000年1月,百度创立。同年5月,赢得第一个客户——硅谷动力。继而又赢得了新浪、搜狐等知名门户网站作为客户。仅仅是一年之后,百度已经占据了当时国内主流网站的主要市场。但是,此时的百度一直是在“为别人做嫁衣”,做的都是幕后工作,而百度真正想要的是自己的独立搜索网站。百度希望新浪成为自己的跳板,但如何去借力呢?
?坎里那些事儿
百度成立后,最初的业务模式是给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服务,也就是说,这些门户首页上的搜索条,实际是由百度在背后提供支持。当时,在国内主要ICP中,除了网易和中文雅虎采用的是谷歌的搜索技术,其他的稍具规模的ICP如新浪、搜狐、263、TOM、21CN等,大多都采用的是百度的搜索引擎,从某种程度上说,百度几乎垄断了国内的搜索
市场。
但李彦宏不甘心做幕后英雄,他渴望发展新的模式:独立的搜索引擎。在2001年度的百度董事会上,李彦宏因为身体欠佳,在百度深圳分公司的办公室里通过电话参加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李彦宏信心百倍地提出百度要做独立搜索引擎网站,开展竞价排名的计划。然而,出乎李彦宏的意料,他的这一提议竟然遭到了董事会的强烈反对。股东们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搜索行业还不熟悉,二是对竞价排名模式还不太理解,认为这在未来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所以,股东们认为不如求稳,扎扎实实做好目前的工作。
从投资的角度看,股东们的谨慎是可以理解的。当时百度的收益主要来自给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服务,而一旦百度转型做独立搜索引擎,这部分收入就没有了。同时,百度的竞价排名不能立即赚钱,很可能把百度逼向死路。
面对股东们的反对,李彦宏这个一向很冷静、理智的人变得很激动,他觉得这对百度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选择,所以必须坚持自己的观点。在再次充分陈述了自己的计划之后,李彦宏仍然没有得到股东们的认可,这时,李彦宏对着电话那头吼道:“不让百度做独立搜索引擎网站,那就别干了!”
李彦宏的态度非常坚决,看准了就一定要做。最终,董事会同意李彦宏转型做独立搜索引擎,并同期推出竞价排名模式。并且,这些股东们告诉李彦宏:“是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论据打动了我们!”
2001年9月22日,百度正式推出了独立搜索引擎网站www.baidu.com,百度竞价排名系统也同时上线。然而,虽然有了自己的独立搜索引擎网站,但由于缺乏知名度,每天的流量很小,主要的流量还是来自合作的门户网站。这样一来,如何让中国的互联网用户熟悉并使用www.baidu.com,就成了百度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此时的百度,资金并不充裕,那么,应该怎样在短时间内以最经济的方式让百度声名鹊起呢?
?李彦宏的战术
百度要发展自己的搜索引擎,第一步就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要让外界知道百度搜索存在。百度该怎么做?
借“新浪欠费”,导演“百度停机”
百度不希望没完没了的等待,百度等不起。百度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在传统的推广模式里一掷千金。李彦宏苦思冥想,突然想起了那句经典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百度的客户,比如新浪、搜狐,都算得上是互联网界的“巨人”,何不在它们身上寻找机会?机缘巧合,李彦宏选择了新浪。
2002年年初,新浪拖欠了百度3个月的搜索技术服务费,于是,李彦宏借此导演了著名的“新浪欠费,百度停机”事件。在2002年3月12日,习惯到新浪搜索条中寻找答案的网民们突然发现,不管搜索什么,得到的结果都是“新浪欠费,百度停机”几个大字。
按百度的说法,2002年春节前,新浪欠百度一个季度的技术服务费还没有交。按照新浪和百度的约定,新浪是每月10日向百度支付网页搜索的费用。而百度方面称,自从2002年1月开始,新浪一直以各种原委,包括现金暂时吃紧、春节放假、财务人员个人身体问题等多种缘由拖延付款时间达3个月,并且,当百度员工再次向新浪提出付款要求时,新浪方面说“我们公司高层和你们公司高层正在为此事讨论”,百度员工就与公司高层核实,却发现这是一个子虚乌有的事情。
于是,正在李彦宏为门户网站www.baidu.com的推广而烦恼时,他决定借力新浪,导演了这样一出“新浪欠费,百度停机”事件。在“新浪欠费,百度停机”几个大字之后,百度还提醒用户“如需要更好的搜索结果,请登录www.baidu.com”。由于新浪搜索后台服务都是百度在控制,所以新浪没办法把这些话给去掉。第二天,众多媒体纷纷报道,大标题——“新浪欠费,百度停机”。再经过一番转载、跟踪报道,这件事一下子被媒体炒成了著名的“新浪停机事件”。就是这一事件,让百度的访问量一夜之间狂涨。而后百度又顺势跟进的新闻炒作,让那些没接触过百度的人一下子记住了“www.baidu.com”。
推出百度超级搜霸
李彦宏清楚,只吸引网民的眼球是不够的。为了留住“新浪欠费,百度停机”事件可能带来的用户,李彦宏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推出百度超级搜霸。李彦宏此举,目的就是让网民们切实感受到百度的好处。
此次推出的百度超级搜霸,是一款免费的浏览器工具条,安装于IE浏览器的工具条内。百度超级搜霸检索便捷,安装后无须登录百度网站即可实现百度类型丰富的快速搜索。它支持站内查询,可以直接查询当前访问网站内的全部相关信息。
这一款浏览器的出现使很多网民都选择了百度。事实证明,百度公司当初的决策是正确的,毕竟,搜索这个事情,谁用谁知道。
?坎外真经
借力营销,事半功倍
借助新浪,使初出茅庐的百度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声名鹊起,可谓是借力营销的经典案例。所谓借力营销,就是借助别人的优势资源达到自己的营销目的。初创时期的企业,迫切需要打出自己的知名度,却因为资金有限,不可能在传统的广告营销中无限制地投入。因此,综合来看,借力营销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可以在少投资,甚至不投资的情况下快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事件营销需要“提前”做好“后续准备”
在“新浪欠费,百度停机”事件中,李彦宏下了两招好棋,一是大胆判断“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在百度品牌基本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勇敢地抓住新浪这个品牌巨人来制造事件。如果事件到此为止,这次营销还算不上完美。因为只有影响还不够,还要把影响转变成实实在在的效益,也就是让了解到这一事件的网民们转化成为www.baidu.com的粉丝。就在这紧要的时刻,李彦宏使出了另一招——推出百度超级搜霸。百度超级搜霸靠着人性化的设计,让网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真正体验到了百度的好,成为百度的忠诚粉丝。到此,这次营销事件算是圆满了。
“险招”还是要慎用
百度在这一次的营销中大获成功,不得不说有运气的成分。我们还是要提醒企业决策者,在进行类似的惊险一跳时,还是要防止掉入骂名陷阱。对企业良好的发展来说,知名度、信任度、美誉度三者是并驾齐驱的,如果只注重其中的一方面,这样的企业发展走向是不平衡的。对于没有知名度的企业来说,造名不能急于求成,要三者统一在一定高度的基础上才能去形成自己的品牌。
秦池酒业曾通过中央电视台标王榜迅速地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然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是没有永远的标王的。因为知名度太高,外界时刻关注着秦池的一举一动,1997年1月,一则“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新闻报道使秦池走向了没落,最后落入为了300万便要拍卖商标的绝地。同一时期,通过竞争标王的方式而一夜成名的企业有很多,一时之间,“造名运动”成了一种概念经济。
企业提高知名度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们要防止自己走进虚名的漩涡当中,实力才是企业最厚实的基础保障。
第二十四道坎
搜狐、阿里联姻,剑指百度
搜狐和阿里巴巴,分别在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领域各有优势,但它们也一直觊觎着百度的领地——搜索。于是,两家一拍即合,开始展开紧密合作。它们的目的很明显,想从百度手中分一杯羹。
?坎里那些事儿
2010年,随着搜索引擎市场发生巨变,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这让一直在二线徘徊的搜狐搜索引擎看到了新的曙光,谷歌留出的市场份额除被百度吸收外,也有一部分流向搜狗、淘宝等公司。
张朝阳嗅到了其中的市场契机。他说:“搜索引擎一家垄断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人们需要多种搜索引擎,而且在技术上我们也不差。”他还说,“相信在百度之后,我们最有竞争力。”张朝阳说这话是有底气的,其推出的搜狗搜索是全球第一款第三代互动式搜索引擎。从技术上来说,甚至领先于中文搜索老大百度。
张朝阳希望通过成立独立公司,引入新的战略投资,帮助搜狗成为仅次于百度排名第二的搜索引擎公司。
很快,搜狐找到了合作的对象——电子商务老大阿里巴巴。张朝阳之所以希望与阿里巴巴合作,是希望阿里巴巴能有效帮助搜狗获得电子商务的资源。因为在搜狐的平台上,已有门户网站、搜索、输入法和游戏等多种业务,但唯独缺少电子商务。
2010年8月9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与搜狐达成合作。这次中国最老牌的门户之一和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的联姻,意图很明显,就是挑战百度的搜索市场份额。
“引入阿里集团和马云的战略投资,将帮助搜狗做更好的电子商务搜索。”在搜狐、阿里巴巴及云锋基金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后,张朝阳毫不避讳地说。
这次合作,是搜狐对旗下核心业务搜狗进行“分拆”,通过出售优先股形式引入阿里巴巴集团和云锋基金作为战略投资人。张朝阳对搜狗的规划是:搜狗将作为独立品牌,运作搜狗搜索、搜狗拼音输入法和搜狗浏览器三大业务。根据初步非约束性意向书的条款显示,搜狐保留大股东的地位,占搜狗公司68%股份;阿里巴巴集团和云峰基金共占16%股份;同时,张朝阳的投资基金也将购入搜狗16%股份。
合作正式达成后,阿里巴巴集团不仅是搜狗财务投资者,双方还在业务层面展开更深入合作,发力电子商务搜索市场。而这种互补式合作有望给搜狗带来新的发展引擎,避开百度锋芒。同时,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宝等公司也找到了一家不与其直面竞争的搜索引擎公司合作,从而实现重要的流量和用户。在经历了雅虎中国的几次失利之后,阿里巴巴和淘宝网一直缺乏一个全网搜索来构筑防线。
在阿里巴巴集团注资前,曾有多家风险投资与搜狗进行接触。但最终,搜狐还是选择阿里巴巴作为搜狗的战略投资者。
说起来,搜狐和阿里巴巴在历史上是有交情的。搜狐与阿里巴巴的第一次实质性的合作是在2003年淘宝的初创期。那时,淘宝网需要在门户网站上做推广,由于当时国内最大的C2C网站易趣高价购买了各个门户网站的广告,导致所有的门户都不对淘宝开放,搜狐是第一个对淘宝开放的门户网站。这样的患难之交,给搜狐和阿里巴巴的第二次牵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显然,搜狐“上攻”、阿里巴巴“下防”,目标统一,剑指百度。
对于搜狐和阿里巴巴两家合作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众说不一。但毫无疑问,搜狗搜索业务呈现增势,浏览器和输入法的客户端战略也渐渐显山露水,但是,绝对成功的把握并不大,一旦合资后顺利引入资源,阿里巴巴和淘宝网庞大的用户量与浏览器产生碰撞、搜索与电子商务后台的数据结构共享,将使得搜狗的业务和盈利模式有更多想象空间,将会加大搜狗挑战百度的力道。
搜狗和淘宝合作,究竟会出什么问题呢?大不了,也就是出钱多的商家在搜索排名时更靠前。这,不就是竞价排名吗?看来,搜狗和淘宝的合作,能出的问题,主要不在搜狗和淘宝自己,甚至也主要不在淘宝的商家,而在隐隐作痛的百度这儿。没准,李彦宏已经在后悔,当时,就应该早和淘宝合作上,或者用其他方法,堵住这个“漏”。
未来,百度还能不能一枝独秀,高枕无忧?
?李彦宏的战术
似乎是针对搜狗和阿里巴巴的合作,2010年百度世界大会期间,百度借助“开放平台”,展示了其全面发力下一代搜索的蓝图。
推出“应用开放平台”
2010年9月2日,在“2010年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正式推出了应用开放平台。在2009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推出了“框计算”的理念,这一次推出的应用开放平台可以视作是框计算理念的落地。
百度应用开放平台发布后,包括网易、金山和PPTV等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应用,网民可以在百度的搜索框中直接得到很多应用。除了企业外,个人开发者也可以加入到百度开放平台。百度提供了收费、捐赠及贴片广告三种模式。
不过,问题也紧随而来,由于同一种应用可以由不同的开发者提供,而且百度自己也有很多应用,比如百度有啊、百度知道,业界人士对百度应用开放平台中各种应用的排序公正性表示担忧。针对这一问题,李彦宏回应说,这个规则和网页的排序没什么本质区别,但具体的算法还需要不断探索。
英国《金融时报》则给予了李彦宏的这一创新高度评价,《金融时报》评价说,这个把应用开放平台和搜索引擎结合起来的创意,是中国企业少见的“开创实例”。
?坎外真经
压力越大,企业成长越快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百度应该感谢搜狐和阿里巴巴。如果不是它们的穷追猛赶,也许百度早就躺在功劳簿上坐吃山空了,也不会得到持续的发展。马云曾说,要让百度睡不着觉。后来李彦宏在公开场合也回应说:自己已经睡不着觉了。搜狗和阿里巴巴的联姻,的确给了李彦宏和百度足够的压力,确实有点让他“睡不着觉了”。
和很多商业模式一样,搜索也绝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胜利,百度的成功,也不是因为百度的搜索技术是最先进的技术。从更大的意义上讲,模式的成功,首先是思路的成功。而思路的出笼,除了企业的主动思考,有时,也是竞争对手的“逼迫”使然。
在与强大的对手作战中,企业必须使自己更强大。而在战胜强大的对手之后,我们获得的,不仅是一场战役的胜利,更是企业自身的更加成熟和强大。只能说,李彦宏在辗转难眠一阵之后,睡眠质量会更好。
第二十五道坎
百度和淘宝,谁屏蔽了谁?
百度和淘宝原本井水不犯河水,多年来各自专注于自家的搜索和电子商务业务。然而,2008年,当阿里巴巴集团正在忧心忡忡地迎接互联网“冬天”来临的时候,百度则紧锣密鼓地筹备C2C业务,并将很快上线。
在百度电子商务平台即将推出之际,淘宝网发起了对百度的进攻。
?坎里那些事儿
2008年9月8日,淘宝网正式向百度宣战:淘宝网将屏蔽百度的搜索引擎抓取。然而,同样是搜索引擎的谷歌、雅虎却不在屏蔽之列。如果说,雅虎中国是阿里巴巴旗下子公司,“法外开恩”情有可原的话,那么放过谷歌,独独针对百度,就明显带有宣战的意味了。
这次互联网企业大战,是国内首家大型商业网站公开宣称屏蔽搜索引擎的信息抓取,其背后则是阿里巴巴和百度正式展开的一场持久的商业利益大博弈。
对于淘宝屏蔽百度,淘宝自有一套说法,“由于搜索引擎自身技术能力的问题,导致各种所谓‘搜索引擎优化技术’泛滥。不法分子利用搜索引擎的技术漏洞,假冒知名企业进行诈骗,已经成为互联网欺诈的主要形式。淘宝网暂时屏蔽搜索引擎,可以杜绝不法商家利用竞价排名、搜索优化等手段骗取消费者信任,而实现鼓励优秀卖家,让坏的商家无所遁形,最终无利可图,创造出一个真正诚信的购物空间。”简而言之就是,百度的竞价排名为不良商家的欺骗活动提供了便利。
事实上,淘宝网选择此时屏蔽百度,是各种因素综合到一起的战略选择。
早在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B2B公司香港上市期间,百度突施“冷箭”,宣布将于2008年“杀入”电子商务领域。在阿里巴巴一片“欢腾”的气氛中,这成为当时“最不和谐”的音符。
从那个时候开始,百度就准备着随时一战了。时间的选择,恰恰是百度宣布电子商务平台内测的时间。2008年9月,百度已经准备了近一年之久的百度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展开了全国范围内的招商计划,并开始了内部公测。百度方面给出的数据是,原本计划的1万个内测名额供不应求,报名商家超过了4万名。
说起来,百度和阿里巴巴的恩怨情仇,一切源于百度强大的杀伤力。百度推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后,必然会将优质的流量导入自己的平台,造成淘宝网商家在百度逐渐被边缘化或直接将商家吸引到百度平台中。
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即使淘宝不封百度爬虫,由于百度的电子商务产品即将上线,百度能带给淘宝的用户数量,也势必会大幅滑坡,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亮出自己背上的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防卫反击,这大概就是阿里巴巴的思路。
果不其然,9月10日,百度宣布已经将其C2C支付平台定名为“百付宝”,百付宝将连同百度C2C平台一起与广大用户见面。而在头两天,淘宝屏蔽百度,全面禁止百度爬虫抓取页面,从而打响了淘宝和百度C2C争夺市场和用户战役的第一枪。
?李彦宏的战术
面对淘宝这个电子商务领域最强劲的对手,李彦宏并没有胆怯,而是见招拆招。
同时推出百度有啊和百付宝
2008年10月下旬,百度的C2C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有啊”,内测版也正式上线,与此同时,“有啊”支付平台“百付宝”也粉墨登场。
百度C2C平台“有啊”发言人甚至对外宣称,“有啊”三年内必超淘宝,成为中国最大的个人交易网上平台。“有啊”上线的第一天访问量即超过400万,上架商品数199万;而根据其他公开数据,淘宝在上线100天后,日访问量才达到155万,上架商品也仅有9万多件。在订单数、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等重要指标,“有啊”也取得不错成绩,起跑顺利。因此,在淘宝面前,百度并不“惧战”。
互相揭底,看谁能笑到最后
百度的雄心壮志似乎把阿里巴巴惹急了。就在百度染指网购市场,宣布旗下“有啊”商城正式上线交易的同一天,国内电子商务老大阿里巴巴宣布:停止在百度投放广告。阿里巴巴B2B业务于10月10日正式向百度发出通知函,终止广告发布合同。马云表示,阿里巴巴终止在百度上的广告投放完全基于效果的考虑。根据客户数据的分析结果,百度的流量质量逐年下降,还存在相当比例来源不明的无效流量。同时,百度所带来的点击,与中小企业的需求不符合。
针对阿里巴巴的做法,百度自然也不愿善罢甘休。10月29日,一份《阿里巴巴资金链断裂被迫停止百度巨额投放广告》的邮件开始广泛流传。信中的大意是说,连日来的股价狂跌,已经让上市不到一年的阿里巴巴赔光老本,阿里巴巴资金链已经出现严重断裂,为了自救“过冬”,阿里巴巴今天被迫宣布停止其在搜索引擎网站百度上的广告投放,来节省巨额广告开支。
你给我断粮,我就让你难看。如果说之前百度与阿里巴巴只不过是打嘴仗磨磨嘴,那么到后来,就已经是彻底撕破脸皮了。适逢三鹿事件让百度惹上了麻烦。阿里巴巴方面当然不会错过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百度炮制的这封邮件发出后不到两小时,阿里巴巴就做出了反应。阿里巴巴向多家媒体发出一份名为《阿里巴巴回应:做人不能三鹿,良心不可屏蔽》的邮件。在这篇回应中,阿里称,“我们看不到一个以倡导公正为生命的搜索企业,对搜索引擎欺诈、虚假无效点击以及‘关键词保护’屏蔽等等有碍公正的行为,有哪怕一点点的自省和自律。”
至此,阿里巴巴旗下B2B和C2C两大业务和百度已经“划清界限”,淘宝和百度有啊的会战已经延伸到了整个阿里巴巴和百度的大战,两强的竞争充满了浓烈的火药味。
?坎外真经
别轻易进入别人的“后花园”
百度似乎有些运气不佳,这边与阿里的大战正酣,那边后院起火,赶上个三聚氰胺事件。虽然心里认定自己被牵扯进来,多半是阿里在背后使的力,但毕竟,三聚氰胺这件事,谁沾上谁倒霉,因此,百度不得不硬生生地咽下这口气。
当然,我们也无法推测,假如没有三聚氰胺事件,或者百度没有被扯进三聚氰胺事件中去,百度和阿里的战争,或者说“有啊”与“淘宝”之间的战争,会不会有另外不同的结局?
坦率地讲,即使这些假如都有了,“有啊”也不一定有。因为,就像百度的领地不容侵犯、不易侵犯一样,在电子商务领域发展了10年有余的阿里,既有充分的技术沉淀优势,也有强大的动力,去和一切胆敢侵犯领地的“敌人”进行生死搏杀,不管是不是同样强大的百度。
因此,在进入别人的后花园时,可能需要准备更充分些。即使是百度这样擅长以弱胜强的选手。
第二十六道坎
百度和腾讯,谁压倒谁?
腾讯与百度间的竞争起于2006年,当时,行业内就已经预料到两家必有一战。百度是中国搜索的霸主,腾讯是中国即时聊天的霸主,两家各有自己的杀手锏。就算李彦宏不杀入即时聊天与腾讯正面较量,马化腾也会进入搜索领域向百度发力。凭借QQ强大的用户群和凝聚力,腾讯搜搜敢于向号称中文第一搜的百度叫板。
?坎里那些事儿
腾讯市值大幅度超过百度是在2007年底至2008年上半年。当时,在百度遭2008年央视曝光的当天,百度的股价下降25%,这一年,在胡润富豪排行榜上,李彦宏的身家从130亿元一下掉到45亿元,排名从IT行业的首富一下掉到第10位。而这一年取代李彦宏成为首富的,正是2007年以125亿元屈居第二的马化腾。
事情要从2006年说起,腾讯凭借最具黏性的客户端QQ,开始大举进入游戏、资讯、互动、电子商务,甚至搜索和无线等所有有利可图的领域,并力图成为所谓的“在线生活”中的王者。马化腾俨然塑造了一个QQ企鹅帝国。
如果说搜索是信息整合时代的王冠上的明珠,那么IM则是用户关系整合时代的金库钥匙。连曾经信誓旦旦不做聊天的谷歌都做了GoogleTalk,有什么理由相信,更加重视社区发展的百度,会对IM的重要性视
若无睹?
由悄悄提防到公开竞争,百度和腾讯开始染指对方的业务。李彦宏曾说,高科技产业瞬息万变,成功需要往前看,看趋势。尽管百度HI在腾讯QQ面前没有显出任何优势,腾讯搜搜也取代不了百度搜索。但谁也没有想到,李彦宏依靠一个简单的百度框竟然打败了马化腾苦心经营的腾讯帝国,再次夺回IT行业新霸主。
跟很多竞争对手一样,在没有直接利益冲突之前,百度和腾讯一直惺惺相惜,甚至有一段“蜜月期”。
2006年7月,腾讯CEO马化腾高调出席“百度世界”为李彦宏捧场,似乎在向外界宣示两家公司的良好关系。网友将此时两家的关系打了个比方,就像英国首相张伯伦1938年在慕尼黑跟希特勒一起时所宣示的那种关系。不过,就像“二战”时候的英国和德国,两家公司各自在对方的监控对象名单上,都处在一个非常醒目的位置。也就是说,百度、腾讯必有一战。
假如要做一个关于最受中国年轻网民青睐的公司排名的调查的话,我们可以相信,排在前两位的一定是腾讯和百度。
到2006年,马化腾用了8年时间,把腾讯这个不被所有人看好的小软件,打造成了一个拥有2.326亿活跃账户,2450万同时在线人数的全世界最活跃的在线社区,它的470亿港元(60亿美元)的市值,是百度的大
约1.8倍。
到了这时,对腾讯来说,没有什么它不能做的或者说不想做的。尽管腾讯并非在所有的领域都有竞争力,但凭借QQ巨大的辐射力,仍让它成为所有这些领域中最可怕的对手。让李彦宏焦急的是:当用户一边在贴吧灌水,一边在QQ上闲聊,这无疑会使百度打通用户关系的努力付之东流。尤其是腾讯对搜索(搜搜)、音乐(腾讯音乐和QQ音乐)等百度具有优势的领域的出击,已经开始触及百度的切身利益。
?李彦宏的战术
腾讯的威胁逐渐逼近,李彦宏当然不敢小觑,他开始发力了。
加强社区建设,增加用户黏性
从2005年开始,百度开始大力加强社区建设,依托MP3搜索和贴吧的巨大成功,逐步向空间、圈子等基于人的领域扩展,百度正在把自己从用户的一个信息工具,变成网民的活动平台。有评论甚至认为,百度正在逐渐脱离谷歌模式,走向腾讯模式。
李彦宏有自己的算盘,百度现在有足够多的用户,这些用户也确实需要互相沟通,只不过当他们需要聊天的时候,就成了腾讯的用户。百度的社区越火爆,百度为腾讯贡献的用户就越多,这是百度的尴尬。因而,对于百度来说,做IM根本不是一道选择题,即使只是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百度上马IM也已是箭在弦上。
百度很快在2006年至2007年间不断发力,通过百度空间不断扩展、丰富百度好友的联系功能,即时沟通布局初现端倪。
推出百度HI,进军即时沟通领域
反客为主,主动进攻,是防守课里最经典和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枪林弹雨里成长的百度,当然也不陌生。因此,面对腾讯的进攻,除了积极防御,百度也组织火力,向腾讯的大本营开炮。
2008年2月底,国内各大下载网站相继贴出提供百度HI的内测版本下载的公告。这表示百度进军IM领域的传言变成现实。这标志着百度正式携IM新品——百度HI,与国内IM老大腾讯分庭抗礼。
用“框计算”制胜腾讯搜搜
前面已经讲到,2009年8月18日李彦宏在“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推出了“框计算”的概念。
框计算也是很好的应对腾讯搜搜的有力武器。因为腾讯搜搜和百度一样,有足够的流量基数,百度无法从这个意义上领先。但框计算的概念,却让惯用搜索的网民,如获至宝。按照李彦宏的解释,“框计算”对于老百姓的意义就是说,未来你打开电脑,一秒钟就可以看到一个框,而且电脑的屏幕只有这么一个框,你不管干什么,你用自己的语言告诉这个框,这个框就会给出让你满意的答案。尽管背后的技术越来越复杂,换回来的是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和简单性。而这恰恰就是李彦宏一直追求的目标。
?坎外真经
在专注多元之间,平衡掌握“1+N”节奏
百度之所以能成功,其关键是搜索覆盖度足够大,以至于能够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的主流搜索和非主流的长尾搜索。再加上搜索行为是一种需求表达,所以百度建立了基于需求表达和长尾的关键词匹配商业模式,并依靠竞价排名来赢利。
但一向被称“专注为王”的李彦宏也很清楚,互联网搜索引擎作为一种平台服务,不足以支撑长远发展,而与其关联的并涉及实际应用的下游产业,才是其最可能产生赢利点的地方。因而,百度凭借其平台优势,很早以前就已不再单纯地搞搜索引擎了,而是极力向其他领域扩展。百度已经通过参股和收购的方式,直接掌控了十几家新兴互联网公司。包括Hao123、酷6、随视、千千静听、天空软件等公司;同样利用竞价排名关键词广告,积累了更多作为广大广告主的大中小型企业。
商业模式没有对错,关键在于成功把握
可以说,百度和腾讯的模式,基本可概括为现实模式和预期模式。百度主营业务模式简单,盈利确定性强。而腾讯则拥有强大的可转化能量,但需要不断的新的明确的产品去把这种能量转化成盈利。
模式没有对错,关键是准确把握模式的能力。马化腾和李彦宏,都精准地认识到了自家产品的特长和优势,百度专注地深化搜索体验,依靠日进斗金的竞价排名模式,即使不开发新产品,依然能赚得盆满钵盈。马化腾则必须带着腾讯去不停地攻城略地,不断寻找新的游戏或社交服务。可以说,哪里有机会,哪里就有腾讯出现。以至于互联网行业把腾讯比喻为“武功高强的流氓”。
谷歌退出后的中国搜索市场显然让百度捡到了最大的便宜。谷歌的市场份额绝大部分流向了和它业务相似的百度。百度成为当之无愧的中文搜索引擎老大。2011年3月23日,百度股价报收于132.58美元,创下52周以来新高,百度以460.7亿美元的市值成功超越腾讯当日的446亿美元市值,一举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新霸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