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谈话的艺术


作者:陈璐  日期:2014-06-14 17:02:21



本书从当下的社会现实入手,旨在以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方式提高读者的谈话能力,循序渐进地培养读者的谈话技巧。本书由谈话本质入手,通过具体案例和方法,引导读者根据自身情况,掌握谈话术、说服技巧,将读者由内而外塑造成一个真正精于语言交流的优秀的现代人。本书虽然着重于谈话技巧,但谈话并非单纯的语言表述,而是从自己心理和对方心理着手、以恰当语言达到自己的说服目的的一种技能。因此,本书对于谈话的心理、场合、自我魅力提升、自我价值体现、说服方法等都做了深刻而独到的阐述。谈话是门艺术,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掌握的,如何将语言作为一把能够打开所有人心门的钥匙,更是一种难得的诀窍。它所关系的,不只是我们的事业,更是我们整个的命运。无论如何,谈话是表达自我魅力最直接的体现,本书致力于深入剖析谈话中的各个关卡,使读者能够清晰认识到良好的谈话技巧对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
  作者简介:
  陈璐,知名公关专家,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坚信“一切的事业都是人际关系的事业”。出版畅销书有《人脉攻心术》、《攻心说服术》,给读者提供最有效的方法,每一个方法都建立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商业规律基础上,帮助读者以圆融之道解决生活中棘手问题。
  目录:
  第一章抬高形象谈话术:开口就让人觉得你不简单
  “听他说话就知道他这人不一般”,我们经常听到类似的评价。言谈话语可以很直观地体现出一个人的内涵以及底蕴,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平时的谈吐决定的。其实,我们只要在说话时采取一些策略,使用一些小小的技巧,就可以让我们的形象大幅度地提升。
  展示高价值,抬高你的个人形象
  运用骄傲风趣法,让你大受欢迎
  当你取得成就时,不必过于自谦
  不要经常说“抱歉”,除非必须的情况下
  化否定为肯定,表达更积极的意思
  换一种积极的说法,更容易达成目的
  第二章引起重视谈话术:这样说话让人不敢不重视你
  很多人经常抱怨自己说的话被他人当成耳边风。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重视,其实这并不难。我们在与人沟通时,采取一些必要的语言策略,就可以牢牢地抓住他人的注意力,引起重视。
  三秒法则:想要结识陌生人就立即开口
  灌装材料:积累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暗示将来还有来往,控制对方的言行第一章抬高形象谈话术:开口就让人觉得你不简单
  “听他说话就知道他这人不一般”,我们经常听到类似的评价。言谈话语可以很直观地体现出一个人的内涵以及底蕴,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平时的谈吐决定的。其实,我们只要在说话时采取一些策略,使用一些小小的技巧,就可以让我们的形象大幅度地提升。
  展示高价值,抬高你的个人形象
  运用骄傲风趣法,让你大受欢迎
  当你取得成就时,不必过于自谦
  不要经常说“抱歉”,除非必须的情况下
  化否定为肯定,表达更积极的意思
  换一种积极的说法,更容易达成目的
  第二章引起重视谈话术:这样说话让人不敢不重视你
  很多人经常抱怨自己说的话被他人当成耳边风。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重视,其实这并不难。我们在与人沟通时,采取一些必要的语言策略,就可以牢牢地抓住他人的注意力,引起重视。
  三秒法则:想要结识陌生人就立即开口
  灌装材料:积累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暗示将来还有来往,控制对方的言行
  学会了假装生气,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新奇特的赞美好比意外的礼物
  不露痕迹的赞美最让人舒服
  第三章控制局面谈话术:让交流向你希望的方向走
  在沟通的过程中,总有一方占据着主导地位。毫无疑问,场上的局面就被这主导的一方把控着,他们可以随时选择自己想要谈的话题,可以引导对方的思路,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说,谈话过程中控制局面非常重要,我们必须把主动权掌控在自己手里。
  一开始就要抢占主导地位
  让对方始终跟着自己的逻辑走
  破窗效应:及时纠正谈话方向
  制造框架,保持强势主导地位
  打断对方的话,重新夺回主导权
  运用二选一提问法,不让对方说不
  第四章迎合奉承谈话术:说漂亮话让你永远受欢迎
  迎合和奉承是贬义词,但在人际交往中,迎合和奉承是必不可少的。恰到好处的迎合奉承,能让谈话的气氛更热烈,并让他人对你刮目相看;而不恰当的迎合奉承,则是露骨的拍马屁。所以不要小看迎合和奉承,这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
  巧妙地迎合能让气氛更热烈
  迎合的本质就是建立共同感
  提前说出对方想听的话,舒缓其情绪
  善用身体语言,迎合效果会更佳
  说话巧加铺垫,缓冲问答的对抗性
  重复对方的话,获得对方的认同感
  第五章套取情报谈话术:悄无声息地收集重要信息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谈话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信息交换的过程,我们只有尽量多地从对方身上套取情报,才能采取合适的谈话策略,实现自己的目的。所以,掌握套取情报的谈话技巧,是提高沟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言多必失:想套话就让对方多说话
  露出自己的掌心,获取对方的信任
  循循善诱,引导对方说出真实意图
  旁敲侧击,了解对方的心思
  虚晃一枪,套取对方的实情
  巧妙设问,不知不觉中获取重要的信息
  第六章坦率直言谈话术:把复杂的事说得清晰明了
  没有人喜欢听废话,但废话往往在沟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减少废话,让自己的表达简洁干练、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对于我们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简洁的表达更容易让人接受
  说话要围绕自己的目的展开
  准确清晰的表达能增进理解
  跌宕起伏牢牢抓住对方心神
  站对立场才能把话说到对方心里
  正确的论述顺序让你的话更有力
  第七章欲擒故纵谈话术:用语言陷阱诱导对方上钩
  当我们想要达到目的的时候,必须先使对方懈怠,放松戒备。谈话也是一样,有时候绕绕圈子,背离我们的目的说话,反而有助于我们达到最初的目的。
  假性时间限制,引起对方的注意
  否定他人,凸显你的个人魅力
  猫绳定律:用推拉技巧不断接近对方
  违背自己的角色说话,更容易达成目的
  若有事拜托别人,先从赞誉开始
  利用对比效应,让他人在假想里中计
  第八章巧妙暗示谈话术:委婉地表达彰显你的涵养
  语言的艺术丰富多彩,很多时候话不能明说,我们就需要暗示,通过肢体动作或者委婉的语言就能达到目的,还不会导致双方尴尬,甚至可以在无形中操纵对方的潜意识,让他不知不觉地接受我们。
  给对方植入心锚,操纵对方的潜意识
  接近他人的个人空间,拉近心理距离
  同步行为:模仿对方也能产生共同话题
  利用眼神交流控制谈话进程
  使用迷幻大法,获取想要的信息
  第九章扩大影响谈话术:借助外力增加你的影响力
  影响力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影响力强大的人,可以轻易地让他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而影响力并非一成不变的,我们在谈话的过程中,通过一些动作、语气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外界环境的配合,可以让自己的影响力最大化。
  利用地理优势,让你的话发挥最大效能
  对比法:让对方体会天堂和地狱的感觉
  权威效应:权威最易令人信服
  以情动人,能打动人心就能赢得人心
  互惠原理:给人好处会有好报
  登门槛效应:得寸进尺未尝不可
  第十章心理操纵谈话术:不知不觉中把控对方心理
  人与人之间的较量,归根结底还是心理较量,之所以沟通,也是为了把握对方的心理以及做出有效的应对。所以,我们如果能够运用一些心理学上的技巧,就可以轻松地操纵对方的心理,进而影响对方的行动。
  共谋意识:谈话中把双方捆绑在一起
  泄听效应:私下听到的事更易让人相信
  总是谈论着快乐话题的人更有吸引力
  巴南效应:话里留空间可随时调整
  利用闲聊传达给对方关键信息
  第十一章攻心说服谈话术:抓住心理使对方真正心服
  口服不如心服,想要真正说服一个人,让其闭嘴是不够的,只有真正取得了其心理上的认同,他才会真正信服你的话。所以说服一定要针对对方的内心,直指其敏感部位,击溃其心理防线。
  假寐效应:说服他人需要时间和耐心
  劝导不如引导,央求不如婉求
  先给对方点好处,成功的几率会更高
  请将不如激将,求人需下猛药
  留面子效应:想借五十,开口一百的好处
  第十二章委婉拒绝谈话术:巧用策略让拒绝不伤感情
  拒绝是我们日常沟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别人的要求我们不可能全部答应下来。但拒绝也有其学问,如何拒绝才能让对方接受?如何拒绝才能不影响双方的关系?这都是一个说话高手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婉拒,让拒绝听起来悦耳一些
  说出你的难处,博得他人理解
  岔开话题也是一种拒绝方式
  破唱片法:以不变应万变
  拒绝的同时给对方指出别一条路
  第十三章善意批评谈话术:高明的批评才能被人接受
  我们不可能避免批评他人的事情发生,但批评的结果往往会造成我们不愿意面对的局面,关系的疏远,矛盾的激化,甚至双方从合作关系变成敌对关系,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好批评的技巧。只有让对方在批评中感受到善意,他才能虚心地接受,并且不会怀恨在心。
  批评最重要的是对事不对人
  用赞美的话去批评会更加有效
  劝谏在巧,春风化雨动人心
  引咎自责,自我批评引发他人反省
  剑走偏锋,另辟蹊径巧妙进言
  第十四章拉近关系谈话术:好的关系都是设计出来的
  俗话说:“好人长在嘴上,好马长在腿上。”交谈是拉近关系的最基本方法,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发展友谊都离不开谈话。由于谈话双方的地位、性格和喜好的差异,有可能会陷入话不投机的尴尬局面,所以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谈话技巧,就能够在山重水复中柳暗花明,在进退两难时左右逢源。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用常见面来消除他人戒备
  利用你们之间的共性,向对方表示你是自己人
  想要拉近关系,就一定要避免“负面暗示”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利用你们的语言共性
  让对方把你当自己人,套出他内心的秘密
  第十五章什么是谈话术:瞬间搞定对方的心理学技巧
  谈话术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运用各种奇妙话术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以达成说话者目的为目标的说话艺术。它通过引导、控制、暗示、心理操纵等手段,解决各种生活中所遇到的谈话难题,让我们在谈话中始终占主导地位,不论任何情况,都可以轻松地“搞定”对方。
  谈话是一场心理战,话术的较量显示心术的高下
  谈话术是人生中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技能
  谈话能力本质上就是人际关系的综合处理能力
  谈话术不仅仅包含了说话术,而且包含了倾听术
  谈话术不但是个人魅力的体现,更是事业成功的桥梁
  ☆最全面、最丰富、最独具特色的说服技巧修炼指导用书;
  ☆这是一部字字珠玑、掷地有声的语言类畅销书;
  ☆从攻心到说服,每个环节面面俱到;
  ☆充满智慧的人,会在谈话中步步为营、抢占先机;
  ☆我们能够在谈话中以巧妙的方式获得重要的信息,即使怪外抹角、旁敲侧击,也是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的;
  ☆这本书,是让你在与人交流时畅通无阻的利剑!
  第一章抬高形象谈话术:开口就让人觉得你不简单0
  但是在肯定自己的成功时,也要切记以下两点:
  第一,要分析得有理有据,强调出自己的努力。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儿饼,当他人认同你的成功是因为努力而得来时,对你的反感情绪,像是嫉妒之类会减少许多。
  第二,如果是团队合作,切忌独占功劳,在突出自己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要多提他人的贡献。这样不仅会使人对你的驭人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所肯定,还会使人产生“他从来不独占功劳,做到有福同享”的想法,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好处。
  不要经常说“抱歉”,除非必须的情况下
  不要把抱歉的话挂在嘴边,更不要为了那些让你感到不安的事情而随便道歉。一个总是道歉不停的人会让人认为他软弱、糊涂,只会在人际交往中处于下风。
  有一天,吉尔请一位朋友去家里做客,并打算亲自开车去迎接。在打电话时,吉尔是这么说的:“……好的,那就这么说定了,一点的时候我在酒店门口等你,但是很抱歉,我开的是辆破旧的老款凯迪拉克,希望你不要介意。”
  “当然不会。”朋友这样说道,但是,当他看见吉尔的车时,却瞪大了眼睛。这哪里是什么老款的凯迪拉克,分明就是最新款的顶级凯迪拉克。
  坐上车,吉尔和朋友来到了他位于新泽西的家,那里是一片贵族社区,住的都是些身家千万的成功人士。但是,当朋友走进吉尔富丽堂皇的家时,吉尔却说:“真抱歉,这里乱糟糟的,可恶的狗把楼下弄得一团糟。”
  接下来,他们又去了吉尔的湖边度假别墅,在那里,平静的湖面波光粼粼,成群的小鹿在路边吃草,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色。可是吉尔却说道:“小木屋实在是太简陋了,请多多包涵。”
  如果不是相识已久、了解吉尔的为人,那位朋友几乎都快要认为吉尔不欢迎他了。当他们享受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周末之后,朋友告诉吉尔:“你完全没有必要为任何事情而感到抱歉。”
  一个相当成功的人士,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一些抱歉的话呢?我们可以理解为他是想要谦虚,又或者是他真的认为他的家、他的汽车以及他的湖边别墅过于寒酸,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
  在生活中,许多中国人也是这样,喜欢把让自己自豪的东西“往低了说”,等他人真的见到时,往往会大吃一惊。这虽然符合了中国人谦虚的美德,但是难免会给人“他是不是在故意显摆”或是“他根本不欢迎我”的印象,反而会让自己的个人形象大打折扣。
  实际上,无论我们所拥有的是奢华,是破旧,是新潮,还是古老,我们都没有必要对任何人感到抱歉,除了我们自己,不是吗?
  道歉是一种消极的话语,通常用在做了对不起他人的事情时,也就是说,当你习惯性地对他人说“抱歉”和“不好意思”时,即使你并没有做任何对不起他的事,在他的潜意识里,你也比他低了一头,好像你真欠了他一样。
  在社区举办的一场家庭主妇厨艺大赛上,最后角逐冠军的两位家庭主妇分别对自己的菜肴做了介绍:
  阿艾这样说道:“很抱歉,因为时间比较紧促,所以这道‘佛跳墙’可能差了一些火候,不过我相信,它丰富的食材和鲜醇的滋味能够弥补这一点。”
  而阿珍则这么说:“我所做的是最简单的一道鲍汁杏鲍菇,虽然食材相对来说比较低廉,但是滋味却与珍馐佳肴不相上下,谢谢在座的各位能够品尝我做的菜,给我打出分数。”
  这两位家庭主妇都达到了“厨神”的级别,所做出的菜肴无论在色香味意形哪一方面都不相上下,评委们交头接耳了很久,终于给出了最后的分数:阿珍的鲍汁杏鲍菇比阿艾的“佛跳墙”稍稍高出一些。
  按理说,“佛跳墙”才是中华传统名菜,无论是做法还是功夫上,都比鲍汁杏鲍菇要难上许多,为什么那些评委们反而认为阿珍的菜更胜一筹呢?
  答案说出来很简单,因为在一开始介绍时,阿艾就说出了自己的菜的缺点:因为时间关系而火候不够。实际上,如果她不提这一点的话,那些评委未必能发现,可是当她自己都说出了抱歉的话来,评委们自然将她的谦虚之语当成是不利条件来评判了。
  要知道,在很多我们感到不安的时候,他人也许并没有留意周围的情况,比如说,当你邀请他人去家里做客时,出于谦虚说一句:“对不起啊,家里太乱了。”实际上,你的家并没有你所说的那么乱,而别人因为你的“提醒”,反而可能会注意到角落的灰尘、纸篓里的废纸这些原本不会注意到的事情,从而得出“这个人家里还真是不干净”的结论。
  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当你想要脱口而出抱歉的话时,应该先仔细地想一想,是否做了伤害他人的事,如果没有的话,不妨把将要出口的“对不起”和“抱歉”这一类的消极话语换成“谢谢”或是“很高兴”。这样一来,你话语中的积极性会让你看起来更加自信、满足和快乐。
  化否定为肯定,表达更积极的意思
  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消极的、你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上,而是直接强调出那些积极的、你想要得到的结果,这样更有助于你说服他人,让他人愉快地接受你,发现你乐观向上的个人魅力。
  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
  某男与某女相亲,两人约会去吃饭。
  “你想吃什么?”出于礼貌,某男征询了一下女士的意见。
  “我也不知道。”某女羞答答地回答。
  “吃火锅怎么样?”
  “我不想吃火锅,大夏天的吃火锅太热了。”某女答道。
  “那你想吃什么?”
  “不知道。”
  某男眼前一阵眩晕,但还是沉住气继续问道:“那吃烤肉呢?总可以了吧?”
  “我也不想吃烤肉,太油腻,会长胖的。”某女娇滴滴地说道。
  “你到底想吃什么?”
  “不知道。”某女睁大眼睛,做天真无邪状。
  “那,吃日本料理总可以了吧?这个不会长胖。”某男语气中有些烦了。
  “不行,日本料理太贵了。”
  “那吃麻辣烫吧!这个最便宜。”某男快受不了了。
  “不行,街边小吃不卫生。”
  “那你到底想吃什么?”某男真的抓狂了。
  “我也不知道。”
  当然,这只是笑话,现实生活中如果碰到这样的极品女,恐怕每一个男人都会抓狂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容易遇到的情况是:
  一对男女朋友出门去吃饭,两人在去哪儿吃、吃什么的问题上有了分歧。
  “去吃火锅吧。”男朋友建议。
  “我不想吃火锅。”女朋友摇摇头。
  “那就去吃烤肉。”性子急的男朋友拉起女朋友的手就往烤肉店走。
  “我不想吃烤肉!”女朋友也着急了,“你怎么强迫我呢?”
  “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你到底想不想吃饭了?”男朋友也生了气。
  “我想去吃日本料理,我还没说呢,你就急火火地拉起我就走,你是不是嫌日本料理太贵了,不愿意带我去啊?”看男朋友吹胡子瞪眼,女朋友也来了气。
  “你都没说你想去,就说我不愿意带你去,你讲不讲道理……”
  就这样,一场好好的约会,变成了硝烟弥漫的“战争”,二人闹了个不欢而散。
  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想要避免的话,也十分容易,只需要把“我不想”换成是“我更想”,那么矛盾就很容易解决了。如果一开始,女朋友说的不是“我不想吃火锅”,而是“我更想吃日本料理”,那么两个人之间的争端也许就不会产生了。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被他人否定,一个简单的“不”字,很有可能会让他人的潜意识产生不快的感觉。因此,我们要尝试着将生活中的否定换成肯定的形式说出来,这样不仅同样能够表达出我们的观点,还不会引起他人的反感,让我们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打折扣。
  阿冰属于大龄青年队伍里的一员,年过三十了还没有结婚,因此总是被家人逼着参加各种相亲活动。
  原本,阿冰对于这种事儿是不感兴趣的,但是,这一次的相亲会除外!因为在这一次的相亲会上,阿冰遇到了一个名叫心怡的女孩子,简单点来说,就是一见钟情。
  凭着不错的外表和谈吐,阿冰和心怡搭上了话。
  简单地问了几个问题之后,心怡抛出了一个阿冰意料之外的问题:“你喜欢红色吗?”
  这问题简直是有些无聊,但是阿冰却不得不回答,可是,究竟要怎样回答呢?这可把阿冰难住了。
  说喜欢,那根本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嘛,阿冰一向对红色的东西很反感;但是说不喜欢,看心怡问的架势,恐怕那正是她喜欢的颜色,如果轻易否决的话,说不定会惹得佳人不快……
  转了转眼珠,阿冰想到了办法,回答道:“相对于红色,我更喜欢蓝色和紫色一些。”
  “这样啊。”心怡点了点头,“蓝色我也很喜欢呢。那么,你喜欢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吗?”
  柴可夫斯基……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阿冰几乎要苦笑了,但还是循着老路回答道:“平时我也很喜欢听音乐的,不过我更擅长的是户外运动,像打篮球、登山、攀岩,都很拿手的。”
  虽然是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但是看到阿冰有意无意地展示出的健硕的肌肉,心怡还是眼前一亮。
  最终,虽然两个人的爱好、性格完全不同,但阿冰还是成功地要到了心怡的电话,并定下了日后的约会。
  试想一下,如果阿冰当时不是那么回答,而是实打实地说“我不喜欢红色”,还有“我从来没有听过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那恐怕第一时间就会被心怡认为“不解风情”而惨遭淘汰。
  这就是化否定为肯定的妙用,否定会让人感觉突兀、生硬,甚至还会让气氛变得很尴尬;而肯定则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会体现出你积极的形象,促使事态向好的方面发展。
  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用在平时与人的对话上,在谈生意时,也可以经常用到,能够巧妙地将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让客户心里感觉更加舒服。
  打个比方说,如果你想对客户说这句话:“您的订单千万要在周五之前定下来,我可不想看到您错过我们本月末的特价活动。”
  那么不妨换一种方式:“我希望能在周五之前收到您的订单,这样您就能够享受到我们月末之前的特价活动了。”
  前者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命令,而后者给人的感觉是尽心尽力为客户着想,二者之间的差别高下立判。
  换一种积极的说法,更容易达成目的
  想要让别人答应你的请求,那就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形象降低,只有公平的谈话才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有利条件。而提高自己形象最简单的技巧,就是将话语中所有消极的因素转变为积极的因素。
  阿妙的宝宝快满周岁了,当了妈妈之后,阿妙经常会注意到一些平时不会在意的小事。最近,她对附近超市的购物车有着很大的意见。
  别的超市里的购物车,通常会设置孩童专座,也就是说,妈妈们可以推着宝宝逛超市,而不用一直辛苦地抱着宝宝,或者是将宝宝放在购物车里发生危险,但是阿妙家附近的超市购物车却没有这个功能。
  如果直接给他们建议,问他们能否添置一些设有孩童专座的购物车,恐怕很容易就会被拒绝,或是漠视。阿妙想了一想,找到了超市的值班经理,这样问道:“作为你们超市的老顾客,我对超市周到细致的服务十分满意,但是我想问一下,你们什么时候打算在购物车上增加孩童专座呢?”
  看阿妙一手提着购物袋,一手抱着宝宝的样子,值班经理适时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歉意:“您这个建议提得太好了,我们超市一向以人性化服务为主旨,但是在这方面却忽略了,您放心,用不了多久,超市里就会有设置孩童专座的购物车的。”
  果然,没过一个星期,超市就新进了一批设有孩童专座的购物车,而阿妙还因为提出了这个建议而得到了超市的九折优惠卡。
  阿妙是一个聪明的妈妈,这从她与人交涉时的语言技巧就能看出来。如果阿妙当时不是那么说,而是说:“你们可不可以考虑增添一些设有孩童专座的购物车?这对抱着孩子的妈妈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在无形中,阿妙就把自己放在了“请求”的低地位上。对于一个地位不如自己的人所提出的请求,地位高的人完全会把它当成是一种施舍,从而不会真正放在心上。
  阿妙的说法,妙就妙在她将“可不可以”换成是“什么时候”,这样的说法会给人以“这件事是必须要办的事,只是时间问题”这样的印象,从而降低她被拒绝的可能性。
  在许多事情上,我们都可以将消极的说法转变为积极的说法,虽然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但是效果却大不相同。
  学校举办了绘画的培训班,阿杰很想去参加,但是他的家庭和他朋友阿雄的家庭一样,都属于工薪阶层,对于支付昂贵的培训费用有着一定的困难。
  “你说什么?你想花钱去参加绘画培训?我们又不是什么有钱人家,干吗要浪费钱去学那种玩意儿……”经过阿雄家门外,阿杰听到里面传来阿雄妈妈的“狮吼”,毫无疑问,阿雄因为提出了想要学画的念头,正在被妈妈“批斗”。
  如果直接向妈妈提出来,自己的下场恐怕会和阿雄一样,阿杰绞尽脑汁地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妈妈,今天学校里举办了专业的绘画培训班。”一回家,阿杰就向妈妈说道,“我很想去参加这个培训班,虽然学费比较贵,但是这对我以后报考艺术类大学有很大帮助啊。爸爸经常说应该多做长远投资,您也在我身上‘投资’一下好不好?”
  “你这个小鬼头!”妈妈被人小鬼大的阿杰逗笑了,询问过培训班的学费数目之后,她慎重地考虑了一下,点了点头,“好吧,那我们先不买新的洗衣机了,你就去参加吧,学好了绘画对你以后也是有好处的。”
  同样都是预算紧凑的家庭,为什么阿雄的妈妈大发雷霆,而阿杰的妈妈同意了他参加绘画培训班的要求?这与两个人说话的方式绝对分不开。
  对于阿雄的妈妈来说,她听到的是孩子想要花很大一笔钱去参加绘画培训班的消息,这对于本就贫困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一想到阿雄这样不理解大人,会发火也是在所难免的。
  而阿杰因为将“花钱去参加”转化成“做长远投资,对以后有很大帮助”,听到他这番话的妈妈自然考虑的是孩子的将来。对于父母来说,家里再紧急的事情,也比不上孩子的将来重要,因此,会答应阿杰的要求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这就是消极说法与积极说法所能产生的不同效果。在表达消极的说法时,你很容易就会成为弱势的一方,提出请求的一方,这样一来,强势的一方就会认为:他答不答应你的要求都由他自己决定,而你只是等待施舍的一方。而表达积极的说法时,对话双方能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对话题展开讨论,甚至于,某些积极的说法还能够让你变成强势的一方,去“质问”对方,这样一来,对方很难将你的话当做耳旁风处理。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话语更加积极呢?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掌握一些小诀窍,就可以轻松做到。
  第一,将“能不能”“可不可以”“这样……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这样请求性或是建议性话语换成“你什么时候”这样直接的质问性话语,这更能够让他人正视你的话。
  第二,杜绝那些消极的词语,比如说“花销”“花掉”“浪费”等等,将其转变为积极的词语,像是“投资”“回报”。打个比方,当你想要占用一部分钱和时间去参加短期的培训时,那么不妨这么说:“我要去做一个短期培训,这在长远利益上是一项投资,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回报。”
  这样一来,无论是听这句话的人,还是你自己,心里都会舒服许多。因为花掉代表着在消耗有限的财富,而投资则代表着用现有的资源换取更多的财富,这两个词之间,可谓天差地别。渊博的人、或其他职业的佼佼者,他们给你灌输无法实现的目标,这是造成自卑的一个共同原因。你的能力不足以承载你的梦想,或者你希望比任何人都更有作为。
  你的问题如果很大,真的没有可能找到的解决的法子,那么不要望着整座山,就从山脚慢慢开始吧。
  如果一些小事情困扰住了你,那么你需要去制定一个计划,然后执行。比如,你的教育程度不高,那么你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夜校,或者读函授,以此填补你这方面的空白。如果你没有朋友,或者朋友很少,那么将你的恐惧从窗子扔出去吧,采取措施,去结识更多的朋友。这一切都在于你。
  记住一点,感觉自卑和实际上的自卑,有着很大的区别。缺点每个人都有,但是不要将这些缺点放大。再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不要自己看低自己。
  静下来,发现独一无二的自己
  心智成熟的过程是一个不间断地发现自我的过程。只有我们了解自己时,才会理解别人。有一点非常重要:喜欢别人要像喜欢自己一样。只有心智成熟的人,才会去欣赏别人的潜在能力。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尽管人们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的,但每个人的生命都很奇妙地与他人区分开来,自成一家。心灵的成熟过程,是持续不断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过程。只有我们先了解自己,才能去了解别人。我们的事业能否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是否有热情,热情就是促使我们前进的动力。
  我是一位园丁,我对这种工作很有热情,我设计了一个玫瑰园,我和我的夫人从这个园子里得到了不少乐趣。一天,我们一块儿欣赏我们的玫瑰时,我的夫人对我说:“也许看上去所有的玫瑰长得都一样,对不对?其实它们是不一样的!你仔细看看,就是一样的品种,颜色也一样,但每株玫瑰开的花都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生长的速度、花瓣儿的卷曲程度、颜色的均匀程度都不一样,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人类社会比自然界丰富多了。阿瑟?基思爵士曾担任过英国科协主席,他对古人类很有研究,因而十分有名,他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从没有人与别人一样有着完全相同的人生经历……每个人都有一段独特的生命历程。”
  没错,每个人都有一段独特的生命历程。尽管我们看上去好像区别不大,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
  如果我们想成熟、想增长智慧,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理解他人,这是沟通人类生活的桥梁。只要我们认识到,对方和我们同样都是普通人,我们就能伸出手去,与别人建立有意义的沟通。
  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可做起来就难了。我们经常说,在美国没有阶级概念,事实上,美国社会仍旧等级森严。我们发明了一些专有名词,我们用这些专有名词把人以数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是在调查报告中区别开来,这种行为反映出:我们并不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普通人”、“中上阶层”、“中下阶层”、“流浪者”、“白领”、“蓝领”、“灰领”等等,所有这些名词都反映出,我们不愿意把他人看成是独特的个体,我们宁愿把他人看成一类人里的一个,他们面目模糊,只是代号而已。
  我们陷入这种分类的泥沼中不能自拔。人们生命的每个阶段均清清楚楚地反映在调查信息里。社会工作者们掌握着这些信息,他们知道我们所有的事:我们喝多少咖啡,我们拥有什么样的车,我们愿意看什么电视节目,我们喜欢听什么广播,甚至每年以什么方式做爱多少次等等。
  社会总是强调“适应”、“群体意识”和“社会化流动”。淹没自己的个性、服从整体意志的人被当成精英;而有强烈个性的人则被看成是另类。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人,可我们经常迷失了自己。当我们的想法、行为与别人不同时,我们恐惧得要死。
  现代人没有这样的意识,能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一个独特的人,让自己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个性。尽管要承受别人异样的眼光,要忍受着步调一致的束缚,但每一个人的心里还是藏着一个秘密:他知道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他也希望自己与别人有所区别。我们渴望个性的张扬,这种渴望却把我们送进了心理医生的诊所、精神疾病研究中心。我们酗酒、吸毒或者做其他无谓的事,这些徒劳无功的努力让我们更加迷失了自己。
  哪里才有解药?自己如何能更了解自己呢?我们要怎样才能长大成熟?下面是几个建议:
  静下心来,了解自己是第一种回归自我的方式。紧张的生活使我们找不到机会与自己交流,我们需要找个机会独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处”方式。有人告诉我说,他以在大街上散步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他让自己淹没在人群中。他说:“我丝毫不会分心,我就这样,直到想明白了为止。”
  我妻子住在纽约时,习惯去附近的教堂。她说,教堂能使人放松自己紧张的神经,使心灵得到净化,使自己振作起来。
  我喜欢的独处方式是把自己投入到自然中去。我没时间长久地散步,也没时间长久地做户外活动,我只是在自己的院子里走走,不时地抬头看看窗外的树和天。季节变换与更替,循环往复,非常有趣,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一小块土地上,就足以窥见大自然的奇妙美景。通过这种方式,我融入了大自然。
  还有人喜欢在安静的房间里独处,或是与外界隔绝。无论怎样,每天都给自己留出一点空闲时间,不接电话,拒绝干扰。独处必不可少,它对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方式、树立自己的信心、约束自己的行为都很重要。独处的价值曾经得到许多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乃至宗教创始人的认可与推崇,无论是耶稣、佛陀,还是笛卡儿、蒙田、班扬,都纷纷强调“独处”对于修习内心的强大作用。很多人在独处一段时间后会变得更有力量,在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会变得热情十足。
  冲破生活的习惯是第二种回归自我的方式。我们习惯地过着规律的生活,所以感到苦闷,只有强烈的愿望才能把我们释放出来。每天,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都在疲惫地拖着身体过日子,人们在习惯和惰性的束缚下单调而乏味地过着每一天。
  在我的演讲班里有一个俄克拉荷马州的学生。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是关于她和丈夫如何冲破习惯的束缚的故事。
  她说:“我和我丈夫都爱看电视,每天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电视打开,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到睡觉时再关掉它。我们不拜访朋友,不读书看报,也不出去玩,就怕错过好的节目。朋友们来家里拜访我们,我们也是不安稳,老是想着那些节目。一天中午,在和几个老朋友吃午饭的餐桌上,我发现我们已经无话可说了,我为此很难过。我哪儿也不想去,什么书都不读,只想看电视,把自己最好的岁月都浪费在电视机面前。”
  “回家后,我对先生说,别人都能把毒瘾戒掉,我们为什么不能把电视瘾戒掉呢?他也赞同我的想法。就这样,我们开始着手给自己找点事干,不去老看电视。我们报名参加了夜校的成人班,如果晚上有空,就去保龄球馆,要么就去朋友那儿,或者去图书馆借书,然后大声给朋友朗读。最后,我们彻底戒掉了电视瘾。我们的生活在离开电视的日子里得到了更多的乐趣,我们的工作和婚姻都得到了改善,我们相亲相爱,和朋友接触也更频繁了。”
  结果他们的个性在这个不良习惯中被消磨得所剩无几,现在终于,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摆脱了这种困境。
  寻找生活中最让自己满意之处是第三种回归自我的方式。1878年,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就这个问题在给他妻子的信中写道:我时常在想,如果一个人遇见某种机会时突然变得十分激动,热血沸腾,那么,这个人的个性、道德观、世界观就会在这时很好地展现出来。此时,人们的内心深处喊着:“这才是真我!”
  也就是说:高涨的情绪让我浮出水面,感觉到“十分激动,热血沸腾”。这种感觉就是兴奋。
  也许,我们在为一种思想而兴奋,为某个人或者某件事而兴奋。这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这种兴奋与刺激使我们远离苦闷的情绪,让我们冲破习惯的束缚,使思想上放轻松,做真正的自己。
  兴奋在某些工作中是成功的最基本条件。兴奋点燃我们的热情,让我们竭尽全力。诺贝尔奖获得者、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德华?阿普尔顿爵士曾说:“我之所以能在科学研究上有所成就,重要的是,我不光有工作技能,还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情。”
  很明显,爱德华爵士不是说工作技能不重要,他的意思是说,工作热情能激励人们更好地去学习掌握工作技能。
  我教了44年的公众演讲学。我发现,演讲者本人对其演讲内容的兴奋程度决定着演讲的效果。无论演讲者是讲H导弹、讲他岳母还是讲埃塞俄比亚的降雨量,他对讲演的内容是否感兴趣都决定着他能否深刻打动听众。
  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待发掘。我们要摆脱不良习惯,拒绝恐惧、迟疑、迷惘、怯懦,去发掘我们个性的潜在的力量,去探究为什么我们会与众不同。究竟哪些东西束缚了我们个性的发展,让我们看不清别人,更看不清自己。兴奋是点燃真我的火焰,它能敲开我们个性的硬壳。
  兴奋的形式有很多种。对有些人来说,爱打开了人内心最深处的世界。电影《马丁》中,爱为一名妓女和一个孤零零的人展开了一个新世界,爱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某种创作、工作或活动让他们兴奋。耶鲁大学教授威廉?莱昂?范博斯曾写过一本名为《兴奋地教书》的书,在书中,他描述了他从自己的职业中得到的欢乐。
  危机也能带来兴奋,使人们发现自己隐藏已久的个性。像在战争、洪水、地震这种不可抗力的灾难之中,总会出现许多英雄。所以,人们常常在面临危机时才能全力发挥出自己的能量。这种能量与品格还体现在一些小事上。比如,很多老人退休后都跟孩子一起住,老人们觉得自己已经力不从心了。可当家庭出现危机时,比如疾病或者突然的打击,忽然之间,他们的能力就会像灯塔放出的光明一样耀眼。
  心灵成熟的过程是一个不间断地发现自我的过程,我们只有在了解自己的时候才能理解别人。苏格拉底说,智慧的起点就是“了解你自己”,而“只有你像你自己”正是这句格言的现代版。
  悦纳真实的自我才能真正找回自信
  斯迈利?布兰顿博士写过一本名为《爱与死亡》的书,他在书中说:
  “每个健康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恋,这是正常的。自恋是完成工作和取得成功所应具备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布兰顿博士说得棒极了。一个健康而成熟的人有自己的人生态度,其中最重要的就包括“爱自己”。这不是在倡导骄傲自满。这是要求我们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看清我们的本来面目;同时要自爱,维护自己的尊严。
  心理学家AH马斯洛曾在自己的《动机和个性》书中提过接受自己这个概念,他说:“新动力心理学中有几个主要概念,那就是:自主性、释放、人性、接受自我、推动意识和满足感。”
  成熟的人不会在夜里辗转反侧地把自己的缺点同别人的优点比,担心自己缺少比尔?史密斯的那种自信,或是没有吉姆?约翰斯那种进取精神和毅力。他会正视自己工作上的失误和自己的缺点,同时他对自己的目标十分明确,对自己的干劲也十分满意。他不仅了解自己的缺点,还试着花时间去改正它。他像宽容别人一样宽容自己,不让自己在痛苦中挣扎。
  我们像喜欢别人一样喜欢自己很重要吗?心理学家说,我们不喜欢自己就没办法喜欢别人。有些人厌烦任何东西,憎恨所有人。其实,这正表现出他对自己十分没有信心,有强烈的自弃倾向。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阿瑟?杰希德博士认为,教育工作应该帮助人们接受自己,培养他们健康的人生观。最近,他写了一本名为《当教师面对自己时》的新书,他在书中说:“教师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挣扎、满足、希望和头痛等情绪。可见,认识自我对每个人都有同等的重要性。”
  美国医院一半以上的病床上都躺着神经科病人,他们对自己有很严重的厌弃感。还有更多人忍受着精神或神经方面的折磨。甚至有一些病人想不开,不想活下去。
  造成这些不幸自有其原因,可现在我不想讨论这些。我认为,造成我们灵魂生病的原因就是人们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对成功和名望的渴求,人们总想超过别人,所以强迫自己拼命地工作。我坚信,我们之所以情感错乱是因为我们对上帝缺乏坚定不移的信仰。
  《不断进步——研究个性的自然发展》一书的某些观点十分引人注目,这本书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W怀特先生写的。在书中,他说到现在很流行的“调整自己,适应社会的压力是人的分内之事”的观点。怀特先生说:“这种观点从产生的那天起,一直流行到今天,这使得有些人过分压抑自己的个性,而使自己变得很狭隘,思维方式僵化,思想受到束缚,使自己被迫充当某种人生角色。但是,成功是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成长、去完善、去实现、去创造的,你要脚踏实地、有建设性地去行动。一句话,成功靠的是自己开创性地行动。”
  我对怀特先生的话十分赞同。很少有人能勇敢地独自站出来;也没有几个人懂得,我们所支持的东西到底有何意义。很多时候,社会和自己的经济地位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我们做日常之事的方式几乎与我们的邻居一样。如果我们感觉自己不适应周围环境,我们就会感觉非常痛苦,我们就开始神经过敏,感到失落和迷惘,甚至厌弃自己。
  几年前,有一个学生参加了我的讲座,以前,她就卷入过这种冲突中。她的丈夫是一名成功的律师,有能力,有野心,而且控制欲也很强。先生的朋友主导了家里的社交活动。在丈夫和他的朋友的眼中,在社会上有显赫的名望就是成功的标准。她为人谦虚而温和,在这样的气氛中,她感觉自己很渺小。没人会看到,也没人懂得欣赏她所拥有的美德。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日复一日,她感觉越来越压抑,他们的那种标准是自己永远无法企及的,她开始厌弃自己。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不去改变周围的环境,改变她自己,摆脱那种根据别人的标准改变自己的压力,自信地面对自己。要知道,每个人活着都有某种特定的意义。要相信,人并非是为了别人活着,而是要为自己活,活出自己的价值,这样,她才会充满自信。
  找回自信的第一步就是: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审视自己。她要明白自己的价值,按自己的标准去生活,学会如何轻松地对待自己,不要过于批评自己。
  那些人之所以厌弃自己就是因为他们过分地批评了自己。我们知道,适度的自我批评是健康而有建设性的,自我完善十分必要。但是,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适得其反,从而阻碍我们的前进。
  多年前的一天晚上,下课后,一个女学生对我说自己讲得一点都不好,离自己的期望总是很远。
  她对我说:“我一开始讲话就立刻意识到自己不像班里的其他人一样镇定而自信,我又害怕又害羞。当我想到自己的那些毛病时,我就更没信心了,最后,我根本无法把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
  对于她的弱点,她又讲了另外一些细节。讲完后,我对她说了一番我到现在仍记得的话,我说得十分简单:
  “别老想你的缺点,你演讲的失败在于你缺乏对自己理性的审视,而不在于你有缺点。”
  不,不是我们的缺点毁了一次演讲或一个艺术创作。莎士比亚的剧本里有很多史地方面的错误。狄更斯的小说里有很多无病呻吟的伤感句子。可是,那些缺点完全不能影响这些伟大的作品的美。与他们震撼人心的美相比,他们的缺点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我们爱朋友也是因为他们的美德,而不是他们的缺点。
  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得靠我们的长处。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改正缺点,然后忘记那些缺点,轻松地上路。
  耶稣基督不会像考官似的问那些身体和精神备受摧残的人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也不会只是无谓地同情他们,他从不说:“哦,你真可怜,你真命苦。你适应不了周围的环境。你是怎么开始堕落的呢?”
  不,耶稣基督直截了当地切中了问题的要害:“我赦免了你的罪,去吧,现在,你清白了。”
  以往的错误和现在的弱点使得我们有很深的负罪感和自卑感,这是一种十分糟糕的心理状态。当陷入这种情绪之中时,我们羡慕别人,厌弃自己。我们应该做的是抛开所有过往,勇往直前。
  首先,要想学会欣赏自己,就要能容忍自己有缺点,这并不是要我们降低标准,不负责任地混日子,而是要我们明白: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没有人总能保持十全十美的状态。这么期望别人不公平,这么期望自己就是十足的愚蠢。
  几年前,我参加过一个协会,协会里有一位女会员,她是个十足的完美主义者。她挑剔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工作上,她在对手面前是骄傲的胜利者。她会花上几个小时苦思冥想每一份报告。发言时,她没完没了,搞得下面的听众精疲力竭。那些不请自来的客人在她家从来都得不到热情的招待,她总是在家中有聚会前事先安排好每一个细节。通过努力,这位女士在每件事上都做到了冰塑般的完美。她牺牲了快乐和温暖换取了她那乏味的完美。
  强迫自己保持完美和自虐并无区别。我们和别人一样好还不行,我们还一定要超过别人,我们要像黑暗中闪烁的星星那样发着闪亮的光。我们是在和别人比试,而不是在以自己的才能去工作,我们只会在意别人是不是像崇拜偶像一样崇拜我们的完美。完美主义者也和普通人一样会失败,但他不能面对自己已经失败的现实,他们憎恨自己,却不能战胜失败。
  我说过,每天都要给自己留点独处的时间,这样会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独处也可以使我们欣赏自己。莱昂?巴特梅尔先生在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赛顿心理学研究所工作,他写道:“入睡前最好花点时间想一下自己这一天都干什么了,这种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相处。”
  如果我们期待别人愿意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就要先学会独处。哈里?爱默森?福斯狄克曾经观察过那些不能自己陪伴自己的人,说他们“就像被无休止的狂风吹着的一潭水一样,从来没有平静地映出过美丽的风景”。
  我们会在独处中找到自己心灵的彼岸,它是我们向外发展人际关系的基地。安妮?莫罗?林博格的著作《大海的礼物》写得十分优美,在书中,她说:“人们只有先和自己联系,才能与外界取得联系。对我来说,我只有通过独处才能找到属于我自己的精神世界。”
  独处的洞察力可以让我们更客观地认识我们的生活。《圣经》的《诗篇》上给了我们一句忠告:“静静地体会一下,我就是你们的神。”这句忠告非常好,如同我们离不开新鲜的空气一样,我们的灵魂也需要独处。
  为别人而活不但给那些我们喜爱的人增加了负担,也使彼此之间关系乏味。健康人格的一部分就是:我们能像欣赏别人一样,喜欢、尊重和欣赏自己。
  只有当一个人开始意识到他所肩负的责任并勇于承担时,他才会真正成熟。每个人都要勇于承担责任,而若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便要放弃对他人的依赖,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成长。在承担责任时,既不要轻易责备他人,也不要苛责自己,而是要保持内心的平衡,并积极尝试崭新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激发自己强大的动力,引爆内心的正能量。







阅读提示:谈话的艺术的作者是陈璐,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谈话的艺术下载地址

上一本:最强大脑解密
下一本:桑妮的职场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