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理之谜研究会曹逸冰 日期:2014-06-21 11:18:15
心理学是一门观察人类行为并通过实验分析人类心理活动的学问。而人类的行为模式和思维倾向都有“趋向类同”的特点。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弄清别人心里在想什么、想做什么,从而与他人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者简介:
心理之谜研究会
由心理学、精神医学、心理咨询等领域的爱好者组成的团体。成员们每天都在仔细观察人类这一小宇宙的核心——“心”和“脑”的活动,努力揭示深藏不露的本心、性格、性质、人格等谜团和不可思议的现象。他们能够看穿人心的优秀洞察力和分析力备受瞩目。著有《超实用的人际关心心理学》、《超有趣的犯罪心理学》、《一眼看穿人心的心理学》等。
目录:
目录:
解读复杂心灵的
心理分析基础
002退化
004逃避
006压抑
009反向作用
011转移
013欲望投射
015升华
017合理化
020补偿
022投射
024认知失调
目录:
解读复杂心灵的
心理分析基础
002退化
004逃避
006压抑
009反向作用
011转移
013欲望投射
015升华
017合理化
020补偿
022投射
024认知失调
026自恋
028权威主义者
030境界性人格障碍
033依赖性人格障碍
035回避性人格障碍
037表演性人格障碍
从普通交谈中
分析人的心理
040“经常使用代词者”的自我意识
042“过多使用敬语者”出乎意料的感情
043“经常使用略语、隐语者”的秘密欲望
045“使用生涩语句者”的本性
048“经常夸大其词者”的性格
050“使用附加疑问句者”的真正意图
052“含糊其词者”的企图
054“直呼对方姓名者”的愿望及性格
057改变“对方称谓”的时候
059“称自己为‘俺’”的绅士的真心话
061“称自己为‘僕’”的绅士的性格
063“总把‘我们’挂在嘴边者”的想法
065“将‘不过是……’挂在嘴边”的真实心理
067“常把‘的确’挂在嘴边”的深层心理
069“总把‘呀’挂在嘴边”的潜藏心理
070隐藏于“青年口头禅”中的微妙用意
073从“说话节奏”掌握对方的真心
075从“声调语调”掌握对方的真心
077从“声音”掌握对方的性格和心情
079“爱说话者”的性格和真心
从说话方式、
话题分析人的心理
082“喜欢怀旧者”的不满与不安
085“丈夫经常谈论妻子”的危险状况
086“炫耀不幸者”的心理纠葛
088“总爱谈论自己者”的性格
090“坦承自己错误者”的真心
092“过度赞美他人者”的本意
094“爱对他人刨根问底者”的性格
095从“错话”掌握对方的真心
097从“附和的方式”掌握对方的类型
099从“交谈中的态度”掌握对方的关注度
101“突然沉默者”的心思
103“过度谈论恋人者”的内心世界
105“轻视他人者”的人性
107“以自己体形为话题者”的微妙本意
109“沉迷于冷笑话”的悲痛心情
110“权威反对者”的两种类型
112“说领导坏话者”的秘密心愿
从表情
分析人的心理
114从“表情”分析心理
118神奇的“观相术”
122从“手部动作”分析心理
125从“视线”分析心理
128从“眼神”分析心理
从行为、性格习惯
分析人的心理
136“爱管闲事者”的本性
138“容易吃醋的妻子”的秘密心愿
139“爱请客者”的心情
140“拘泥于大男子主义者”的内心世界
141“沉迷爱好者”的欲望
142“被斥责时的四大反应”及此人的性情
144“过度赞扬、热情的人”的“真面目”
146“忙碌者”的真实形象
147“追星族”的恐惧心理
149“行动怪异者”的心魔
151“频繁社交者”的实际状态
152从“驾车方式”掌握对方的性格
154从“坐姿”掌握对方的心境
156从“位置”掌握对方的心理状态
158“在电车中抱着公文包睡觉者”的压力
160从“照片的拍摄方式”掌握对方的性格及心理状态
从姿势及四肢动作
分析人的心理
162从“姿势”分析心理
166从“肩部”分析心理
168从“身体接触”分析心理
171分析“用手遮住某部位”的心理
176从“握手”分析心理
179从“脚”分析心理
从时装
分析人的心理
184从“服装喜好”掌握对方的心理状态
186“穿着华丽者”的类型
187“穿着暴露的女性”的性格
189“喜爱无袖装的女性”的微妙本意
190“穿着不合时宜者”的特性
192“总是穿着整齐者”的特征
193“热衷时尚者”出乎意料的本性
195“突然对时尚感兴趣者”的心境
197“服饰、发型经常改变者”的类型
198从“喜欢的颜色”解读对方的心理倾向
200“喜欢黑色服饰者”的深层心理
201从“眼镜”解读对方的性格
203“戴墨镜者”的两面性
204从“如何看待名牌”掌握对方的性格
205结语
206心理之谜研究会能够“直接”解读对方“心思”的方法!
从表情分析人的心理
从交谈内容分析人的心理
从行为、性格习惯分析人的心理
从说法方式、话题分析人的心理
从姿势及四肢动作分析人的心理
从着装分析人的心理
“失恋者”无法恋爱的理由是?
“成年人”沉迷动漫或卡通人物的原因是?能够“直接”解读对方“心思”的方法!
从表情分析人的心理
从交谈内容分析人的心理
从行为、性格习惯分析人的心理
从说法方式、话题分析人的心理
从姿势及四肢动作分析人的心理
从着装分析人的心理
“失恋者”无法恋爱的理由是?
“成年人”沉迷动漫或卡通人物的原因是?
“工作狂”特有的危险心理是?
“跟踪狂”妄想的心理机制是?
“自恋”产生的原因是?第1章解读复杂心灵的心理分析基础
无论是谁,在内心深处都有“阴暗面”和“另一个自我”。但是,若对其置之不理,很有可能会造成“心理崩溃”。通常,我们会下意识地对其进行控制和释放。
在本章中,将为您揭示各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活动”。
退化
成年人沉迷于动漫或卡通人物的原因
有些上班族白天在公司一本正经地上班,可一到晚上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经常一个人去酒吧,向那里的老板娘撒娇。此时的他就像个不懂事的孩子,狼吞虎咽地吃着老板娘做的料理,连连称赞“好吃,好吃”。
这种回到孩童状态的现象,是由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退化”的心理防卫机制所引起的。
成年人在生活中面临诸多压力,当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快要超过“可处理”的界限时,就会退化成孩童来逃避压力。这是一种防御反应,借助“退化”至无忧无虑的孩童时期来维持心理上的平衡。
“退化”有许多类型,沉迷于动漫或卡通人物就是其中的一种。通常,只有孩子或学生才会沉迷于此。但是最近,三四十岁沉溺于宅男生活的公司职员也在逐步增加。他们再次陷入儿时对于动漫或卡通人物的狂热,并为新发现的作品欣喜不已。
“这是为了和孩子一起玩耍”,或许有人会这么解释,但那只是一种体面的说法。实际情况是,他们希望通过“退化”至孩提时代来保持内心的平衡。
另一方面,也有越来越多三十多岁的女性热衷于收集可爱的卡通人偶以及加入到追星族的行列。这都是成年人从步入社会的某个时期起,重拾少时热情的例子。
在“退化”中,还有一种类型被称为“创造性退化”。以借助“退化”来提高自身爱好,从而产生新的创意。以动漫、卡通发烧友为例,有人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新的商品或商业模式。如今三四十岁的创作者中,也有不少依靠这种“创造性退化”活跃于社会中的例子。
逃避
家庭主妇向往电视剧及小说世界的心理
有个词叫“忧郁星期一”,是指人们在愉快地度过周末后,周一会出现异常忧郁的现象。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是因为从周一算起,还有一周的时间需要工作。
症状严重者,一到周日晚上就会出现发烧、身体不适等情况。希望在周一也休息的愿望,通过生病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这是一种“逃避”行为。
人在持续的重压之下,有崩溃的危险。因此,当他们承受压力、面对困难时,就会希望逃到另一个世界寻求慰藉。通过“逃避”讨厌的事物来防止自我崩溃,这就是“逃避”的心理。
当然,上班族希望“逃避”的对象并不局限于公司。也有人为了“逃避”家庭,摆脱夫妻不和、抚养孩子等烦恼,一心逃入工作中,让自己始终处于忙碌状态。在工作轻闲的时候,也会选择每晚加班、休息日上班等,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另外,“逃避”并不局限于现实生活,也有选择逃避到幻想中的例子。
还有一些家庭主妇厌倦了每天单调的生活,或与丈夫关系不和、对顽皮的孩子感到失望,她们也会脱离现实,以剧本和小说的形式构建一个以自己为主角的世界。
当然,在这种“逃避”行为中诞生的灵感,也有可能成就一部佳作。
压抑
青年在寻求自我时内心深处的心魔
恋人在历经磨难后,爱情最终会演变成婚姻,等有了孩子之后,有些妻子就对丈夫失去了兴趣,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孩子身上。这样的女性并不少见,她们无论去哪里都要带着孩子,将孩子当成了第二个恋人。
将对丈夫的爱情转移到孩子身上的行为,是由女性体内的“压抑”心理机制造成的。
在这类例子中,许多丈夫在婚后都很晚回家。最初还会等待丈夫归来的妻子,在有了孩子之后渐渐发生了改变,变成一个“丈夫怎样都行,我有孩子就足够了”的女人。
本来,妻子希望与丈夫保持长久的爱情关系,当她意识到这一愿望无法实现时,就会认为自己非常不幸。如果丈夫在外拈花惹草,那后果将更加严重。
当这种不幸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妻子可能就会心理崩溃。为了防止这一悲剧的发生,她会暗示自己“丈夫怎样都行,随他去吧”,从而“压抑”住对丈夫的感情。
接着,她会将所有的感情倾注到孩子身上。
当然,需要“压抑”的并不只有“妻子”这一群体。在求职过程中屡遭挫折的自由职业者,也属于这一类型。他们经常会把“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挂在嘴边。暗示自己,“比起在公司做自己不愿做的工作,还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更为重要”,这也是“压抑”心理机制的一种表现。
其实,他们最初也希望能够进入公司,也渴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然而,当面对企业、社会的壁垒,了解到自己的能力远远不够时,他们就会“压抑”住这一愿望,开始寻求“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希望以此来防止自我崩溃的发生。
不过即便是压抑,也不代表原先拥有的欲望会完全消失。欲望只不过是被尘封于内心深处而已,或许将来的某一天仍然会重新出现。
在泡沫经济崩溃时期,许多实业家和金领选择了自杀。这些曾在职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有不少开始过起了隐居生活。这种变化与“反向作用”有很大的关系。
表面看来,实业家和金领们像变了个人似的,其实这才是他们的原貌。事实上,他们并不愿意与人打交道,只是太过在意周围人的看法而已。为了维护自尊心,他们不得不强装笑颜与人交往,并强迫自己喜欢上这份工作。
此时产生的心理反应被称为“反向作用”,它会抑制不愿交际、不愿工作的欲望,并让人采取与之完全相反的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交际会渐渐多起来,对工作也会显得格外热情。
产生“反向作用”的人,往往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明明自己也讨厌工作,却会对同样讨厌工作的部下大声斥责。
不过,压抑的欲望并非完全消失,而是隐藏于内心深处。在某种契机下,很可能会再次爆发。比如,如果公司倒闭,那就无须再压抑自己。此时便会恢复为那个讨厌交际和工作的自我,开始过起隐居的生活。
无论做任何事,如果有人太过投入、太过认真的话,可能就是“反向作用”在作怪吧。“反向作用”的特征在于,它有过于极端、过于做作的一面。因此,看似和蔼友善的人或许是个本性暴力的家伙。而过于严谨的男性,对异性的渴望也许是常人的两倍。另外,在金钱方面很大方的人,其本质上也可能是个吝啬鬼。
转移
老实人突然使用暴力的背后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不少“父母虐待孩子”“想刺谁就刺谁”等令人无法理解的事件。
在这类事件中,让周围人震惊的是“为什么会是那个老实人”,这一现象可以用“转移”心理来解释。
在公司里面对上司的严厉斥责,很少有人会直接表达不满,这是因为上司的地位高于自己。
但是,如果将这些怒气压抑在心中,自己也无法承受。
此时他需要做的就是“发泄”,比如欺负部下或后辈,在家里则把妻子当成“出气筒”。甚至在喝醉酒后,会突然殴打恰好经过的路人。
这就是“转移”心理。即当一个人面对痛恨的对象却无法发泄怨气时,便将发泄对象“转移”到他人身上。
“转移”心理容易产生连锁反应。例如,被丈夫怒斥的妻子,会拿孩子出气,而倒霉的孩子则会欺负同学或兄弟。在这一例子中,成为发泄对象的人会寻找更弱小的对手进行发泄。(例如著名的“踢猫效应”)
“转移”心理并不局限于敌意或憎恨,它同样存在于爱情方面。比如,有些丈夫认为妻子已不爱自己,于是就“转移”爱情对象,在外面有了婚外情。
追星族女孩也具备“转移”心理。本来,女孩应对身边的男孩产生好感才对,但处于青春期的她们,害怕与男孩过分亲密,于是就将爱情对象转移到遥不可及的明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