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宗劲 日期:2014-06-21 11:18:27
尽管“情商”已成为人人耳熟能详、挂在嘴边的热词。但市面上的情商书,要么粗浅拼凑,了无生趣;要么从西方译介,隔靴搔痒。本书作者要改变这一局面,也要改造“国民情商”。作为大学老师和企业培训师,他开设的情商课广受欢迎,被学生和学员纷纷点赞。本书以讲课内容为基础,以真实经历为案例,娓娓道来,架起了情商理论和日常生活之间的桥梁。作者凭借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擅长讲故事的能力,将生活和工作中的瞬间点滴,都轻描淡写地融入了情商解读的素材,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例子)都是珍珠,被“情商”的精美丝线串在一起,让人身临其境。在情商的阐释过程中,作者对自己的正面、中性和负面个性都做了客观的描述,大量使用鲜活的个人事例,通过对生活和工作中一些司空见惯事例的解读,深刻而又通俗易懂地阐释了情商的内涵、情商对于我们一生的意义、提升情商的途径等一系列问题。
作者简介:
刘宗劲,生于1970年,重庆梁平人,经济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现为某高校副教授,情商教育、情商培训、沟通培训专家。至今发表学术论文17篇,专著两部,论文和著作分别获得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章情商初体验
一、引入性思考:几个低情商的样本
二、智商(IQ)认知
三、生活中的困境
四、情商(EQ)认知
五、情商的定义
第二章认识你自己
一、重新观照您自身
二、认识我们的潜能
三、扬长避短,选择今生您喜爱并适合的职业
四、认识你自己是人类贯穿古今的一个哲学命题
第三章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
一、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序言引言第一章 情商初体验
一、引入性思考:几个低情商的样本
二、智商(IQ)认知
三、生活中的困境
四、情商(EQ)认知
五、情商的定义第二章 认识你自己
一、重新观照您自身
二、认识我们的潜能
三、扬长避短,选择今生您喜爱并适合的职业
四、认识你自己是人类贯穿古今的一个哲学命题第三章 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
一、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二、适度展现您的喜乐哀伤
三、学会推迟满足感
四、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情绪管理第四章 学会自我激励
一、自我激励生活会更加阳光
二、拥有梦想人生会更有意义
三、自信是成就梦想的前提
四、毅力是成就梦想的关键
五、要接受挫折,要敢于面对挫折
六、每个人都可以在梦想中拥有幸福人生第五章 学会换位思考
一、换位思考即善解人意
二、在换位思考中获得双赢
三、换位思考的表达方式第六章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沟通是立足社会的资本
二、懂得赞美即懂得了人生大半
三、批评是赞美的孪生兄弟
四、让赞美成为您的习惯第七章 怎样认识情商
一、情商和智商的区别
二、情商的性别比较
三、情商的年龄比较
四、团队情商和管理情商第八章 怎样提高情商
一、情商的形成
二、中国教育批判
三、怎样提高情商第九章 高情商:人生幸福的DNA
一、情商与世俗的“成功”没有相关性
二、情商仅与整体的幸福感相关
三、我会不断创造属于我个人的奇迹后记 我们知道,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本书不但对我们的老师具有启发意义,对家长同样具有启发意义。在中国有着“治沙愚公”之称的日本“圣人”远山正瑛说:“孩子是看着父辈的背影长大的”。在影响孩子的情商方面,父亲和母亲拥有最好的机会。从这种意义上讲,要提高孩子的情商,首先要提高父母的情商。如果家长通过这本书能够意识到某些东西,比如,引导孩子按其天性快乐发展,而不是把读书学习作为孩子唯一的目标任务,这既是孩子个人之福,也是家庭之福、社会之福、国家之福。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
本书文字优美,解析到位,让人欲罢不能。本书最震撼我的是您的真诚,书中大量使用鲜活的个人事例,新颖独特又特有感染力。您对情商的解析基于对中国教育的深刻理解和中国人生存现状的深刻认知,这,无疑是对这一个时代的安慰。
——山东读者李洪华
我们知道,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本书不但对我们的老师具有启发意义,对家长同样具有启发意义。在中国有着“治沙愚公”之称的日本“圣人”远山正瑛说:“孩子是看着父辈的背影长大的”。在影响孩子的情商方面,父亲和母亲拥有最好的机会。从这种意义上讲,要提高孩子的情商,首先要提高父母的情商。如果家长通过这本书能够意识到某些东西,比如,引导孩子按其天性快乐发展,而不是把读书学习作为孩子唯一的目标任务,这既是孩子个人之福,也是家庭之福、社会之福、国家之福。——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本书文字优美,解析到位,让人欲罢不能。本书最震撼我的是您的真诚,书中大量使用鲜活的个人事例,新颖独特又特有感染力。您对情商的解析基于对中国教育的深刻理解和中国人生存现状的深刻认知,这,无疑是对这一个时代的安慰。——山东读者李洪华因为年岁较大,很久没有阅读长篇巨著了,我却逐字逐句地拜读了您的《高情商:打造你的个人魅力》书稿。我被这美妙的文字所吸引,欲罢不能,对我这个退休老人有很大的触动,可见其威力。我认为这本书不仅应该成为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的必读书目,也应该成为所有老师和所有家长的必读书,可以预见,这将是一本获得广泛关注的畅销书。——广东读者吴祖芳此书字句之美,堪比傅雷先生的译作,是我读过的少有的好书之一。文中的案例真实、亲近,很容易产生共鸣,且书中没有说教,读后受益匪浅。真心期待这本书影响和改变一代国人。——湖南读者王德辉高情商:打造你的个人魅力(节选)
一、引入性思考:几个低情商的样本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总能碰到这样一些人:为人处世独特另类,不通人情世故,不按常理"出牌",和我们大部分人的正常思维不一样。和他们沟通交流往往让我们束手无策,如同俗语所说的"鸡同鸭讲",我们能明显感觉双方不在同一个脉冲频率上,不在同一个气场上。
在这里,不妨撷取我的三个人生经历片断:
生活片断1
单位新调来一位领导,计算机专业出身。
赴任之际,领导对全体员工讲话,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这个人一生都与管理有缘,对管理很有心得。"因为工作,大家日渐熟悉,我们慢慢发现,这位领导很"怪":每次听他谈工作思路,貌似很有想法,但我们觉得太理想化,不靠谱;每次全体员工开会他总说要怎样关爱员工,怎样团结合作,但是,在私底下,他对绝大部分员工──是的,对绝大部分员工──很不友善。因为不知道怎样和这位领导打交道,所以,我们很多人能够不用找他就绝对不会找他。
比如,我申请硕士学位的时候需要单位人事部门盖章,因为那份申请表不需要所在部门签章,我就直接找到了人事部门,没想到在人事部碰到了那位领导。既然被他看见了,我想回到本部门以后得跟领导汇报一下以示尊重。当天下午,我敲开领导办公室的门,说道:"领导,给您汇报一件事,就是我读研究生的事情,上午去人事部就是为了这件事"。领导冷冰冰地抛出第一句话:"要辞职去读书?"我慌忙说:"没有没有,是在职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学业。"没想到领导的第二句话是:"那我给你说,在职学习我们不会给你报销一分钱,因为这是你的个人行为。"他这样一说,我倒坦荡了。我说:"领导,我现在之所以给您说这个事,是因为想表达对您的尊重,让您知道这件事。至于报销,我压根儿就没有这种想法。这是私人的事情,怎么可能找公家报销呢?"接着他又重复了一遍不可能报销的话。因为没有什么话讲,我点头称是然后就退出了他的办公室。
类似的事情我还经历过不少。因为这位领导的为人处世和管理方式总是让我们员工觉得不可理喻,搞得整个部门人心涣散,工作陷入瘫痪状态,这位领导最终被迫离开了我所在工作单位。
生活片断2
读博士期间,住在我隔壁寝室的一位同学成天唉声叹气,原因无它,都是被导师"摧残"所致。
同学的导师本科毕业于数学专业,硕士和博士都是经济学专业,学术做得相当不错。但导师的为人处世方式让人实在不敢恭维,被很多同事和学生私下里称为"极品导师"。
比如,导师上课时会经常抨击其他老师的各种"劣迹"。对学生的要求同样苛刻,根本不考虑客观情况。有一次,导师在召集大家讨论完某一个话题之后,要求我那位同学三天内交一篇一万字的命题论文,同学不敢反驳,只好东拼西凑按时"完成"了任务──按照常理,一篇标准意义上的学术论文从收集资料到完成没有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是很难做到的。导师简单地瞄了一下论文说:"你这写的什么东西?!糊弄我?!你这种态度能毕业吗?到时你能否拿到博士学位与我没有任何关系!"因为经常面见导师,经常无故遭受打压,导致那位同学长期做噩梦,长期便秘,恍恍如惊弓之鸟。至今记得那位同学有一次对我说,"感觉好痛苦啊,那种痛苦是难言的、真切的、内心的痛,真想早点解脱,这个博士读得实在是太压抑了!"
当然,不仅是我那位同学,他们同一个导师组的所有同学在导师面前都噤若寒蝉。有一次一个新来的博士生在会议上做自我介绍,并谈了自己的梦想。没想到遭到导师的当场训斥:"都三十多岁的人了还谈什么兴趣和梦想这些不靠谱的东西!读博士靠的是实力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你要再这样兴趣和梦想几年,将来肯定一事无成!"从此以后,那位博士生再也没有在导师组织的会议上按自己的兴致发言了。
可笑的是,导师还好几次开会教导他的硕士生、博士生"要学会为人处世,要学会做人,要把我们的团队打造成一个温暖的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一个院内所有硕士生和博士生都向往加入的团队"。
有一次,该教授在学校作了一场学术报告,因为老听同学数落他的不是,出于好奇我参加了这次讲座。那场学术报告的主题是"认识你自己",这位教授从理论上讲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对一个人成才成功的意义以及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讲得非常不错。如果您不了解这个人,您会觉得此教授不但学术水平高,而且很有生活智慧。说到这里,希望您不要简单地认为这位教授仅仅是说一套做一套,品行不好而已,其实这是低情商的标志之一,正是因为他无法认清自己,才会在生活中给他人留下如此恶劣的印象。
在博士研究生学习和博士后研究工作阶段,我认识的或者接触过的博士生导师并不多,大概有20个左右,但就在这20个左右博导当中,类似的博导大概就有三、四个。
生活片断3
我们学校有一位钱姓老师,国内某名牌大学计量统计专业毕业,对数字相当敏感,擅长投资理财,同事们只要有相关问题,都会找他咨询,并往往为其专业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所惊叹。
但是,他的《统计学基础》课程讲得很一般,而且脾气暴躁,遇事爱激动,没有几个学生喜欢听他上课。虽然出身名校,但钱老师没有什么上进心,成天得过且过,工作上从来没有稍显突出的成绩,生活质量尤其低下──由于夫妻长期分居两地,他的单身宿舍乱七八糟,同事曾经毫不夸张地说,他的居住环境和早些年看门大爷的值班室兼宿舍环境差不多。
我们很多同事都曾经向钱老师建议,凭他的才华,他完全可以走出去朝精算师方面发展,因为精算师是一个技术活,同时又是一个非常诱人、前景方兴未艾的职业,恰好他在数字计算、赢利能力以及风险控制方面很有兴趣和天赋,他完全可以凭此过上体面而更有尊严的生活。
遗憾的是,钱老师往往无动于衷,我们无法唤醒他未意识到的这一切。
二、智商(IQ)认知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普遍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功,获得幸福,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IQ)起决定性作用,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人生就越幸福。
智商这个概念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了。20世纪初,为了协助法国教育部门预测哪些孩子有辍学的危险,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莱德·比奈(AlfredBinet)发明了第一个智力测验,几年之后即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尔海姆·斯特恩(WilhelmStern)提出了"智商"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那么,什么是智商呢?通俗地说,智商就是认知、记忆、解决问题等与情绪无关的能力。
比如,有些人数学成绩很好,有些人对物理世界有着深入的认识,有些人对语言本身很敏感,理解背诵能力强,还有的人建数据库、搞建筑设计、做汽车制造等等是一把好手,这些都属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智商高的表现。
智商的计算公式是,智商=心智年龄/实际年龄×100。
举例来说,一个人的实际年龄4岁,可心智年龄有6岁,那么他的智商就为150──当然,这个分数已经是相当相当的高了。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心智年龄与实际年龄基本相符,所以智商分数为90-120的占了全人类的95%。
但凡常人,其实智商相差不了多少,除非天才和白痴。爱因斯坦的智商分数是135,但这只是少数。
一般而言,130分以上属极超常,120-129分为超常,110-119分为中上等,90-109分为中等,80-89分为中下等,70-79分为正常人的边缘状态,69分以下表明存在智力缺陷。
每个人在18岁以前智商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所以我们总说要"开发孩子的智力",智商在青春期过后就不会有太大增长了。
三、生活中的困境
据《武汉晨报》2010年8月20日报道:"暑假开始,一个月内有124名小孩被父母带到某医院测智商,都是成绩单惹的祸。结果,测试发现90%的孩子正常或偏高,其中10%的小孩接近"天才"。有网友评论:看来孩子的智商没问题,应该测测家长、老师的情商有没有问题。
怎么看待报道中提到的"10%的小孩接近天才"呢?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并没有发现那么多的天才。其实,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很多天才,约翰o泰勒o盖托甚至认为:"天才多得像尘土,到处都是。"只不过,因为体制、教育制度等各种原因导致大多数天才被埋没了。
关于这一点,我将在以后的章节中从教育角度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
又怎么看待很多小孩成绩差可是智商没问题,甚至其中还有"天才"呢?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读博士期间,我和其中一个打印店的周姓老板很熟悉,也认识他的儿子。2010年暑假去他的打印店打印文档时,我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玩,除了他的小孩,另外一个我不认识。我问周,这小孩是谁家的?周说是他哥哥的小孩。
聊天中,他谈到他的小孩和哥哥的小孩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差别较大。因为老家在湘西山区,他的哥哥嫂嫂常年在广东东莞打工,小孩就在爷爷奶奶家长大。大家知道,老年人特别是农村的老年人,他们带孙子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把小孩养大,他们不会考虑到小孩的"培养"问题。所以,哥哥儿子的问题就这样产生了。
他说,暑假让两个年龄差不多的小孩做作业,他的小孩肯定是规规矩矩完成了作业才会玩耍,因为他们从小就培养了小孩这种良好的习惯,可他哥哥的小孩就不一样了。让他做作业,几分钟不到,他屁股就坐不住了,因为贪玩,他无法控制自己就跑开了。
正是这种差别,所以他的小孩成绩总是不错,而哥哥的小孩成绩则排在班级后面。哥哥小孩成绩不好的原因显然不在于智商,而在于"无法控制自己"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这就涉及到了情商问题。
因此,我们的情商问题从小就产生了。到了成年以后,还有更多的困惑和挑战等待着我们:
"我到底喜欢和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告诉您适合和喜欢的职业。
"我知道那样做不好,但是我无法控制住自己。"比如,我们都知道,对于年轻人而言,大多数时候沉溺于网络和电视很容易虚度光阴。年轻时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晚上时间,多做做其他更加有益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往往控制不了自己,时间就这样浪费于虚无了。
"怎样才能达到自己梦想的目标?"有些人不断给自己设定目标,现实的、长远的,但往往"计划没有变化快",原因多半在于无法坚持,结果总是半途而废。
曾经有同事对我说:"我感觉我这个人不太讨人喜欢,你是专门讲沟通的,你说我到底应该怎样和别人相处才好?"
……
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它的解决需要一种与智商完全不同的机灵和智慧,即情商。情商概念描述了与智商截然不同的人类行为基本要素。
智商高肯定是一件让人欢欣鼓舞的事情。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高智商者极具天赋,才华横溢,但他们不讲社交礼仪,对他所生活的世界毫无感觉,生活质量让人痛心。智商高就一定幸福快乐吗?显然未必。
于是,人们开始重新看待情感、意志、信心、激励等心理因素在成才和成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成绩好,高学历,那只是具有高精确度的应试本领和技能而已,这属于智商问题,可一旦走出教室,他们未必能够迎接生活中的种种艰难。本科毕业生为仅有高中文化的老板打工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在少数。
情商理论由此产生。应该说,情商理论是人类对自身认知的一大突破,它打开了人类探究幸福因素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