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辉耀 日期:2014-06-29 08:24:58
本书是作者对200多位成功人士的奋斗传奇和失败经验的研究总结。从策划人生、寻找机遇、危机处理、人脉、打造个人品牌、集体和个人关系、事业格局、工作和生活8个方面,为读者个人成长和企业管理的具体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立意于解决社会各类群体的心理落差,帮助读者认识自我、开发潜能,为正在奋斗前行的人们提供成功法则。
★为什么小伙伴们总是过得比你好?怎样从不如意的人生中找寻出路?
★如何拥有“山可靠,数可栖”的一生? 如何优雅地跳槽、转行与单干?
★别人能做很多事,为什么你总是忙不完?怎样在N个月获得N年的工作经验?
★怎样构筑人生圈子并合理利用“非理性资源” 奋斗要激情,也要精心设计。
作者简介:
王辉耀: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是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第一批出国留学并进入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工作过的留学生,还是较早一批回国创业和在大学任教的一批海归。这是一本商场回忆录,教会广大读者如何处理好各类工作关系;也是一本改革实录,真实地讲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轨迹。
目录:
自序这篇文章送给正在奋起直追的你
1.倾听内心的召唤
2.人生就是一个马拉松与不断奋起直追的过程
3.非常的人生如何创造
4.你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一无是处
5.到世界上去!
第2章大修行时代
1.他们曾受尽了苦难
2.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
3.理想始于妄想
第3章从不如意的人生中找寻出路
1.冒险背后是精巧的规划
2.敢于放弃,也是一种冒险
3.人生何时才能“减速”?
4.争强好胜,何罪之有?自序这篇文章送给正在奋起直追的你
1.倾听内心的召唤
2.人生就是一个马拉松与不断奋起直追的过程
3.非常的人生如何创造
4.你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一无是处
5.到世界上去!
第2章大修行时代
1.他们曾受尽了苦难
2.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
3.理想始于妄想
第3章从不如意的人生中找寻出路
1.冒险背后是精巧的规划
2.敢于放弃,也是一种冒险
3.人生何时才能“减速”?
4.争强好胜,何罪之有?
5.人才多工作,天才多创造
6.“我们离破产只有30天”
7.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冒险
第4章奋起直追:一份“再成长”计划
1.奋斗要激情,也要精心设计
2.教育还有神性吗?
3.事业要走直线
4.关键是认识你自己
5.目标的确立是战胜懒惰的起点
6.学会管理你的目标
7.世界需要更多的人“不务正业”
第5章其实,路上并不拥挤
1.失败者留下的永远是抱怨
2.害人的“口头禅”你中枪几个?
3.我热爱,故我在
4.如何拥有“山可靠,树可栖”的一生?
5.不良情绪能让你错失良机
6.你仅仅从全世界走过
第6章如何工作,如何活?
1.别人能做很多事,为何你却总是忙不完
2.火光向上腾,人,生来就是为了行动
3.为什么很多聪明人没有成功?
4.看大势,做大事
5.聪明人的笨功夫
6.伟大是熬出来的
7.对事讲效率,对人讲效能
第7章机遇,如白驹过隙
1.归根结底,一切竞争都是创造力的竞争
2.一个帖子激发“如家快捷酒店”创意
3.摸着石头过马路
4.按部就班的人生充满悲哀
5.用镜子照出自己的盲点
6.如何在N个月获得N年的工作经验
第8章人脉,且行且珍惜
1.成功路上的“非理性资源”
2.如何构筑人生的圈子
3.如何克服大事前的“势单力薄”?
4.“有用的陌生人”
5.从“圈子”里走出来
第9章在集体奋斗中完成个人理想
1.立体化的平台才能发挥作用
2.如何优雅地跳槽、转行与单干
3.个人能力不强,再强的人际关系也没用
4.不懂带队伍,你就自己干到死
5.找到吹得起猪的风口
第10章你的名字是关键字
1.成功者未必要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只能靠自己
3.努力把自己变成一项收益丰厚的投资
4.在喧嚣的世界中让别人认识你
4.普通员工也需要品牌
5.有承诺的勇气,才能赢得品牌
第11章先有大格局,后有大事业
1.时常会“找不舒服”的人才是强者
2.为什么小伙伴们总是过得比你好?
3.无围墙,无禁区
4.要“拿来主义”,也要“拿去主义”
5.神经要敏感,行动要敏锐
6.看山不是山,看对手不是对手
自序
这篇文章送给正在奋起直追的你
卓越的天才不屑走别人走过的路,他寻找迄今未开拓的地区。
——美国政治家林肯
没有人不渴望成功。
假如学习能帮助成功,也没有人会排斥学习。
大多数青年都很渴望得到一些有实践经验的“过来人”的建议和启迪、帮助和支持。他们并不排斥学习,也都非常上进,渴望成功。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拿出相当一批在学习式实践中成功和特别有说服力的案例供他们参考。
我的个人经历正是一面小小的镜子,以之能窥见个人成功与时代开放的诸多关系——
少年时代,因为父母在铁路部门工作,在那个并不开放的年代我有机会坐火车游历各地。每每北上,通过宝成铁路翻越秦岭,越过横亘在盆地与中原之间的这道巨大屏障时,我总是彻夜难眠——秦岭那边就是外面的世界了。在秦岭诸峰中有一座峰名为定军山,那里埋葬着诸葛孔明。两千年前,诸葛孔明六出祁山!从此又有多少蜀人,走出剑门关,冲出夔门化鱼为龙。30多年前的高考,使我真正有机会翻越秦岭走出封闭的盆地迎向开放的人生。从广州求学,到北京工作,再到北美留学、打拼自己的国际化事业,继而回归创业,后又创办海归组织。
世界在缩小变平,而我的心却在变得开放广阔,个人的经历在变得厚重,心中的那座秦岭已经被我真正翻越。
人到中年后,逐渐开始对时间的长度产生敏感。
30余年来,我留学、工作、访问和游历过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置身祖国之外,也有机会拉长距离去学习、比较、体味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之根的差异,同时更对30多年来中国人的开放和崛起带给世界以及中国自身的影响有着深刻的感受。
这些年,我在海内外结交了众多人生成功的朋友。特别是最近几年来,通过采访、书面约稿和平素接触等方式,我深入研究了200多位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在这个成功者辈出的时代,经常有人在总结和研究成功的秘方和捷径,但个人真正成功的价值观和理念要素是什么,却鲜有人进行过基于大量案例和实证研究后的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跨越30年的历程,并且在进一步深化之中,确实有必要将那些30年开放大潮中获得成功的中国式人生模式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和归纳,将其成功要素提炼出来,以便帮助更多的中国人。我还很庆幸我经常有条件、有机会、并且能以客观开放的心态去跟这些成功者交流和沟通,并能总结这批开放时代如鱼得水者的人生实践历程和人生智慧。
我在研究这200多位学习型成功者人生经历的基础上发现:当代成功者除了有着中国人一贯秉有的勤奋、执著、聪慧外,还具有开放的人生理念和开放的人生经历,并且能够用行之有效的方式自主自己的人生。
本书的写作非为遍行于市的众多励志书增添数量,本人更不是要以“青年导师”自诩,只是在出版社和朋友们的邀请下,只是想通过对大量成功人士的观察和研究,结合自己的体会,为愿意阅读本书的人,尤其是人生刚刚起步的青年人和还在奋斗中前行的人带来一些启发。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
事实上,青春岁月有孤独相随是好的,如此你才有机会认识自己;常常被人误解也是好的,如此你才能看清谁是狐朋谁是狗友;没有光明也是好的,如此你便学会了走出黑暗……所以,人生并非不过如此,生命原本可以更好。谨以本书献给奋勇前行的人们!
第一章
1.倾听内心的召唤
从小到大,班里总有一个永远考第一的学霸,也总有几个啥都知道的“天才”,“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比我们成绩好、工作好、收入高、过得好,是我们的人生榜样。我们看得见他们非凡的成功人生,但看不见这些成功背后究竟是什么。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接触青年人,也经常会有很多青年人来向我倾诉人生的失败:
一个寄宿中学的高中生说:他真的不知道什么是成功,因为他在生活当中没有成就感和被尊重感。父母规定好了一切:读哪所学校,选哪个专业,假期培养什么爱好,甚至交什么样的朋友;学校又规定必须留短发、穿校服、接受寄宿的封闭式管理,甚至连喜怒哀乐都作要求——一次考试发挥不好,他没有表现出沮丧,老师因此当众不点名地批评他没有上进心。
一个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说:自己的人生糟糕透了。他在一个连一家上市公司都没有的小城市读书,处处讲人情关系,假期找不到好的企业兼职或实习;学校三流,老师们不能给予任何就业帮助;学的是最冷门的哲学专业,市场没有这方面需求,能提供就业机会的研究教育机构已经饱和。而如果跨专业找工作,大学等于白读了,工作也一样不好找。因此,他认定自己很失败,认定自己将来会加入“毕业就失业”的百万大军。
一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说:他感觉自己的生活很失败。他从小到大一直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从重点高中到名牌大学,一帆风顺,读研也顺理成章,他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读研后肯定会有更好的前途。结果,毕业之后,他发现那些已经工作三年的大学同学,有的已经开始创业,有的已经成为中层主管或经理,就连一些工作一般的同学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人脉、业绩和资金。而自己这个过去的“尖子生”,在相关专业和职位上的竞争力却反而“高不成,低不就”,创业更是不敢奢谈。
一个毕业后立刻回国的海归说:他实在不知道怎么去获得成功的感觉。他出身在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从美国留学回来,发现自己花掉父母几十万的大半积蓄后,却陷入“失败”的包围当中。他没有成为无业的“海待”,也没有成为“金龟”,但跟身边的人比,明显付出与产出不成正比。他所在那个中产社区的不少童年伙伴,用相当于他学费的钱做生意,早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因此,社区里的人凡谈“留学无用”和海归“水土不服”,就必举他为例。
一个已经工作几年的年轻人说:他觉得自己天天就是在混日子。虽然专业对口,并且从一毕业就做这份工作,富有经验,但他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大学是被调剂录取的),也不喜欢这份工作。这类技术型工作永远是年轻人的“专利”,他迟早也要面临转型。可是,创业缺乏条件,转行转业又没有经验、业绩、专业能力,以他现在的“工龄”,如果要像一个新手一样低薪换行又于心不甘,即将三十而立的现实状态也不许可。于是,他也只能一直这样混着:不满意现状却又一直安于现状。
还有一个待在机关的中年朋友告诉我:他很迷茫。到了他这个年龄,
职的希望已经很小,做现在的工作又没有激情,每天朝九晚五,日日机械重复,时刻应付办公室内复杂的“人际政治”。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可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而且多年没有经历过市场“风雨”。所以,风险和压力又使他不敢轻举妄动,他真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
这些疑惑都只指向一个问题——如何拥有自己的未来?
完美的人生是每一个人都渴望的。成功的途径也是多元而各式各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有人渴望的未来是拥有身份、地位、名誉、权力,站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有人渴望的未来是豪宅、跑车、亿万的家产、完美的伴侣,得到大多数人都想要的成功;有人渴望的未来是成为魅力领袖,总是被掌声和鲜花包围;有人渴望的未来是使人生有更大的社会意义,能够服务公益和慈善事业乃至拯救世界;有人渴望的未来是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并通过卓越的成就获得个人意义;当然也有人渴望的未来就是平凡也不为衣食担忧,居于市井或山林,一杯清茶几许安静。
事实上,成功是没有标准的,但有个双重认可的原则:一是时代和社会的最底线认可;二是个人内心的高层次认可。
人之一生所孜孜以求的,正是为了成就“社会中的自己”和“内心中的自我”。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生本就是追求“本我”“自我”“超我”的过程。每个人都期望获得社会的认可。但我不知道大多数人是不是都像我一样,经常会问自己:到底什么是成功?我想要什么样的成功?我应该追随自己内心的召唤吗?我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成功?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去了解我们的时代、世界、周围以及自我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