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妮考尔/佘卓桓/孔谧/校 日期:2014-08-18 16:04:56
这是一部心灵成长书,更是一本关注人性和现实生活的题材。告诫人们过的快乐和安详前提是要修炼自身和关注心灵,而且要每天都有充实感和快乐的满足感。提醒人们在生活中的苦恼往往是自己的恶习、懒散、无知和不愿意学习造成的,从而提出走出心灵和生活困扰的几种方式和方法。
作者简介:
安妮佩森考尔:(1853-1940)美国作家,20世纪声誉响彻全球的心灵导师和畅销作家。一生中写过多部有影响力的书,她的著作关注的主题是人类的精神和心灵健康。其24部作品,129次再版,被全世界689所图书馆收藏,她的每部作品都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其著作多年来曾被译成法、德等多种语言,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导几代人找回心灵的健康和宁静,并受到美国著名小说家和评论家亨利詹姆斯的赞赏和推崇。其引进中国的代表作品有《生活本来随心所愿》《白日梦的力量》《淡定的31种方法》《怎样平静的生活》等,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和赞誉。【译者审校者简介】
佘卓桓历史文化专业文学学士。专职翻译,自由撰稿人。
孔谧(加籍华人),MBA硕士、英语语言学士、辅修国际经济与贸易、自由撰稿人。曾任:跨国公司董事长秘书、总裁助理、发展战略部高级专员、国际文化传媒公司合伙人等职。现任:东北大学外籍专家。拥有十多年跨国公司与高校的多元文化的工作、学习经历。
现致力于国际文化、教育合作项目的开发,国际合作伙伴公共关系的维护与学院国际化的建设,同时致力于中、西方高等教育及企业管理的研究与咨询工作。
目录:
第一章家庭事宜
第二章教育孩子
第三章良好的教养
第四章时间的利用
第五章金钱的压力
第六章一些怨恨
第七章借口与托词
第八章如何克服敏感的性情
第九章自私的痛苦
第十章行善的自私
第十一章另一种观点
第十二章大学女生最需要的东西
第十三章消遣
第十四章过好每一天过好每一天
作者在书的开篇说道:“我们都相信一件事,即不论命运多么不公,都能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并将逆境视为锻炼自己的品格力量与提升为他人服务能力的一个机会。”此句话,一上来便奠定了本书修炼精神,关注心灵,充满智慧和积极向上的主基调。接下来在“家庭事宜”的篇章中,作者精确地阐释了真爱的内容和涵义,“真爱才能带给我们自由,赐予我们所爱之人以力量。只有当我们尊重他人的自由时,才真的有可能接近并爱上对方。”真正的爱意味着自由。这是对真爱和自由的理解多么透彻,准确与深刻的语言啊!因此,在了解掌握了自由和真爱的关系之后,再渗透贯穿到家庭事宜之中,读者才更明白我们原本应该怎样面对和处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过上幸福的家庭生活,让家庭更加富有秩序、充满人情味。
“我们会开始培养一种让自己不受怨恨控制的习惯,我们会发现心中充满了喜乐为自己能够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并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而心存感激、心存善念。”所以作过好每一天
作者在书的开篇说道:“我们都相信一件事,即不论命运多么不公,都能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并将逆境视为锻炼自己的品格力量与提升为他人服务能力的一个机会。”此句话,一上来便奠定了本书修炼精神,关注心灵,充满智慧和积极向上的主基调。接下来在“家庭事宜”的篇章中,作者精确地阐释了真爱的内容和涵义,“真爱才能带给我们自由,赐予我们所爱之人以力量。只有当我们尊重他人的自由时,才真的有可能接近并爱上对方。”真正的爱意味着自由。这是对真爱和自由的理解多么透彻,准确与深刻的语言啊!因此,在了解掌握了自由和真爱的关系之后,再渗透贯穿到家庭事宜之中,读者才更明白我们原本应该怎样面对和处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过上幸福的家庭生活,让家庭更加富有秩序、充满人情味。
“我们会开始培养一种让自己不受怨恨控制的习惯,我们会发现心中充满了喜乐为自己能够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并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而心存感激、心存善念。”所以作者说,当别人表现得不公平或是让你反感,但是如果你是因为他生气或恼怒,那么这完全是你自己的过错。这是一种超然的认识,也是与宗教的宽容,忍辱,圆融,观照,把握自己的内心不受情绪控制所一致的理解。这和一个普遍的道理是相通的,即: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而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则更多的学会了感恩,理解,和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生活,更容易感到快乐和满足。
“一种乐器,它的做工越精细,对于演奏的反应就越迅速,那么这种乐器就越具有价值。一个人的性情越是敏感、细腻,那么他对于环境的反应就越大,这也更能激发出他的创造力。”在“如何克服敏感的性情”一章中,我们认识到人类的敏感性情其实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天赋。作者把我们的性情和乐器所做的比喻是恰当,精确而又无比契合的。我们应把敏感看作一种需要真心珍视的天赋,并且在内心对此存着一种感激之情。当我们的自私给我们带来消极的态度时,我们的进步就会缓慢、沉重,令人难以忍受。当我们用积极的态度压制住各种诱惑以后,我们就能与天国的法则同行,不惧地狱的烈火。我们应该用积极而不是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并正确利用我们的敏感性情,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作者提倡:“每个人都应该在假期的休闲时光里过得健康快乐,不管是五分钟、五天、五周或是五个月,都应该如此。”要是我们失去了生活应有的节拍,也就失去了生活应有的平和与和谐感。在现代人繁忙焦躁的生活状态下,我们大部份人早已失去了那份心的宁静与对世事的从容,把自己置于痛苦之中,如一叶小舟,在烦恼的滚滚波涛中打转和翻滚,迷惘而忧伤。如何保持生活的那份平和,宁静与和谐,不正是当下与我们而言最重要,与最迫切所要寻求的吗?而安妮佩森考尔这位灵性修养大师在上一世纪早已向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往内心光明与安详的道路!“让我们拥有健康、坚定的常识与过好每一天的信念!”每一个早晨起来,每一个新的太阳,正从东方升起。而你,我的朋友,你是否准备好了,用一颗感恩,澄彻,与明净的心去奔向它,拥抱它,赞美它…….去把握尽享那一个个光辉而美好的日子,并和它无边无际的华彩,融为一体!
豆瓣读者第一章我们都相信一件事,即不论命运多么不公,都能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并将逆境视为锻炼自己的品格力量与提升为他人服务能力的一个机会。所以,千万不要将个人的负担看作一种禁锢。我们深信,不论别人多么不好、多么不友善或是不公平,我们也不应该怀着主观恶意的态度去面对这些不公与不善,而是应该首先进行自我反省审视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是否恰如其分,看看批评者对我们所持的观点是否正确。不管别人对我们作出多么不友善或不公正的评价,我们都只能埋怨自己。与此同时,我们对别人还必须严格坚持一种友善与公正的态度。当我们完全摆脱了愤怒与不满的情绪之后,才能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待事情的全貌。这样做有助于减轻批评者心中不满的情绪或是不友善的行为。
我们相信一点,如果只是单纯地控制外在举止,却没有改变内在初衷的话,就只能演变成一种压抑的行为。真正的自我控制是控制内在的信念,不管是赞美还是反对。通过改变内在信念,我们就能在现实生活中以一种自然的状态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当我们出于一种发自内心去热爱的心灵态度而变得安静、友善、慷慨与不加抱怨时,我们的行为就将依照一种比自身更为强大的法则来进行,并且遵循这样一条唯一的、能让我们获得自由的法则。我们知道,这样的自由是需要为之努力的,而且必须要经过艰苦与持久的努力才能获得。我们深知,在这段充满艰辛的旅程中,我们很可能会多次摔倒,但我们绝对不能沉湎于失败之中,而是要爬起来,勇敢抬起脚步,满怀自信地继续向前。一旦我们看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变得愈发清晰时,一切负担就都不会显得过于沉重,任何苦楚就都不会显得难以承受,因为我们正在走向胜利、自由与帮助别人的道路上。本书所写的一系列文章就是阐述如何将这些原则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具体应用的。
处于“相爱”的状态,与“爱”本身的区别是很大的,这种“相爱”的感觉可能只是一种纯粹的自私的情感,与爱的真实含义截然相反。在不了解爱的真实含义的情况下去爱别人,其实是一种束缚有时可能觉得愉快,有时则感觉痛苦但不论怎样,这都是一种束缚。真正的爱意味着自由当我们真心爱某人的时候,我们会爱他的优点,他的能力,为他的幸福而感到幸福,而不是只考虑我们自身。所以,真爱才能带给我们自由,赐予我们所爱之人以力量。
曾经,某个家庭的一位母亲深深地“爱”着她的丈夫,但她的丈夫,却深深地爱着他自己。这位丈夫经常以自己是良好的自律者而骄傲,并为自己按照严谨的教育方式将孩子抚养成人感到无比的自豪。但实际上,他只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教育孩子,并没有根据孩子的潜能去因材施教。他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培养孩子,却忽视了孩子身上某些与他教育方式不相容的特点。因此,他的行为在不经意间滋生了让别人感到沉重压力的“邪恶”。这位母亲不想让丈夫感到不快,虽然她性情变得更加温和,这本来是可以真正为孩子利益着想的,但是她为了赢得丈夫的欢喜,反而放弃了自己更为良好的判断力。这样的默许与放纵导致这个家庭里的每个人都处于一种长期压抑的状态。孩子们感到强烈的恐惧与压抑,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发泄自身痛苦的天然渠道,所有的紧张与压抑都累积在他们小小的大脑里,在他们长大成人时,最终必然将显露无遗。这种发泄的表现方式不是以一种更加让人痛苦的方式表露出来,就是以一种自我放纵的形式表露出来这显然是孩子们对自己从小就压抑已久的紧张与束缚的一种剧烈的释放。
在这个家庭,产生持久束缚感的不只是孩子,还有他们的母亲。作为母亲,她感觉到丈夫的行为方式与自己天然的母爱产生了冲突。她要比丈夫更了解孩子的行为,她的潜意识似乎知道自己放弃了对孩子的爱,而只是一味地满足丈夫的“胡作非为”以及他的私欲。这样的意识也会让这位母亲处于一种严重的神经紧绷的状态。
这位父亲时刻保持着一种自负的思想,对一个人来说,为了时刻展现自身高尚的情操而努力,其实就是产生压力的根源之一。要是他的性情比较敏感,那他就可能在漫长的岁月里自我瓦解;倘若他不是性情敏感的类型,那么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加粗野。
在另一个家庭中,压力与束缚也很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完全不一样。父母与孩子都有各自的兴趣与爱好,吃饭的时间也完全不一样。每个人对家里的其他成员都缺乏容忍,虽然他们在外人面前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养,不至于发生争吵,但是,到他们家做客的人却都不想待得太久,因为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这个家弥漫着一种令人压抑的气氛。这个家庭的孩子长大以后,都想到其他地方休息一段时间,以避免受到家庭带来的压力的影响,这似乎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