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工作只需20年


作者:施志广  日期:2014-08-18 17:00:26



你也能只工作20年!
  你还记得心里的那个小小愿景吗?一隅居所,娱乐休闲,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但是现实是:你会在想要出去旅游的年纪,发现没有钱;你会在想要玩玩爱好的乐器的时候,发现没有闲……
  《工作只需20年:实现你财务自由的大方法》介绍了一个让你受用终生的“大方法”!它帮你打败现实,让你只工作20年就能得到别人工作一辈子得到的东西!规划好职业人生--找一份让你事半功倍的工作--不断调整和优化工作计划,这就是“三步走”大方法的基本模式。而《工作只需20年:实现你财务自由的大方法》还用一个个可具体操作的小方法,帮你尽快掌握“工作只需20年”的精髓!
  打败你的是现实吗?不,是你自己。所以能够赢到最后的人,也是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为自身打造“创新人生”到“创富人生”再到“创造人生”的伟大事业,你最终能够提早走向财务自由!不信你试试看。
  作者简介:
  施志广,他是企业管理新秀,是活跃在500强企业的高层;他在百得、德尔福、柯达等大公司工作过,是500强牛人;他有好的心态、好的技能、好的情操,与大家分享工作只需20年的独门秘籍;他的笔名是“幽幽雅雅淡淡”,在天涯社区被粉丝亲切地称为“淡雅大哥”;他说他工作快要满20年了,他就要去追逐梦想了。
  其实一开始,他不过是个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也有脾气、有爱好、有点小愤青;但他努力了,向上了,不屈了!他的成功和职场思想的精华都在这里告诉大家了。你也想“工作只需20年”?看过本书,你就懂的。
  目录:
  序言
  第一章你会工作多少年--我不想65岁才退休!
  第一节工作一辈子太久
  第二节看看你的糟糕状况
  第三节职场如何突围?
  第四节告诉你:工作只需20年!
  第二章step1:规划你的未来--你必须要有事业企图心!
  第一节摸到你职业规划的脉门
  第二节也许被你忽略的职业规划误区
  第三节哪种企业适合我?
  第四节转行?你要见机行事!
  第五节创业就是这么简单
  第六节发展职业要素,奠定财富基础
  第七节你也需要理财规划
  第三章step2:找一份好工作--执行力和责任感,一个都不能少!序言
  第一章你会工作多少年--我不想65岁才退休!
  第一节工作一辈子太久
  第二节看看你的糟糕状况
  第三节职场如何突围?
  第四节告诉你:工作只需20年!第二章step1:规划你的未来--你必须要有事业企图心!
  第一节摸到你职业规划的脉门
  第二节也许被你忽略的职业规划误区
  第三节哪种企业适合我?
  第四节转行?你要见机行事!
  第五节创业就是这么简单
  第六节发展职业要素,奠定财富基础
  第七节你也需要理财规划第三章step2:找一份好工作--执行力和责任感,一个都不能少!
  第一节就业城市的选择
  第二节锁定你的最佳职位
  第三节如何挑出你的雇主?
  第四节冲刺理想工作的法则
  第五节面试也需要精打细算
  第六节做一个工资谈判的高手
  第七节好工作让你“时半功倍”第四章step3:你要成为职场精英--攀爬上你事业的顶峰吧!
  第一节新职位上任三步曲
  第二节你目前的工作出问题了没有?
  第三节方法和效率才是关键!
  第四节责任感:你对谁负责?
  第五节如何解你的“顶头上司”之困?
  第六节内部晋级之道
  第七节外部提升之法第五章工作只需20年--原来退休可以早好些个年头!
  第一节好方法,你现在就可以用!
  第二节职业自由的蓝图
  第三节你即将实现的财务自由
  第四节工作确实只需20年
  附录中央直属国有企业成功在于细节,更在于方法。本书“三步走”的职业规划理论和实践,是深植于中国的谋事和谋人之道。尤其是“时间不对称”方法的介绍,让人豁然开朗,如沐春风。作者像一个智者般娓娓道来:有的人用一辈子去工作,而看过本书的你们,工作只需20年。
  ——三石,作家,著名媒体人,出版策划专家
  我们不必艳羡别人辞职去旅行,也不必懊恼自己居然要不停的工作2-3个20年。本书向你展示了你的工作时间可以缩短至1个20年的大方法!早做规划,早做准备,是本书揭示的职业真谛,谢谢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明亮的职场之窗,让阳光照遍精彩的20年!
  ——毛文Helen,女性职场专家,职场礼仪专家,畅销书作者
  职业发展,不在于你短期的绩效如何优秀,关键看你是否每天都在进步。如果你按照本书的方法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你的事业晋级则水到渠成。作者的方法让我感同身受,这是切实有效的工作只需20年的大方法。
  ——AileenWang,苹果亚太运营处资深供应链经理成功在于细节,更在于方法。本书“三步走”的职业规划理论和实践,是深植于中国的谋事和谋人之道。尤其是“时间不对称”方法的介绍,让人豁然开朗,如沐春风。作者像一个智者般娓娓道来:有的人用一辈子去工作,而看过本书的你们,工作只需20年。
  ——三石,作家,著名媒体人,出版策划专家
  我们不必艳羡别人辞职去旅行,也不必懊恼自己居然要不停的工作2-3个20年。本书向你展示了你的工作时间可以缩短至1个20年的大方法!早做规划,早做准备,是本书揭示的职业真谛,谢谢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明亮的职场之窗,让阳光照遍精彩的20年!
  ——毛文Helen,女性职场专家,职场礼仪专家,畅销书作者
  职业发展,不在于你短期的绩效如何优秀,关键看你是否每天都在进步。如果你按照本书的方法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你的事业晋级则水到渠成。作者的方法让我感同身受,这是切实有效的工作只需20年的大方法。
  ——AileenWang,苹果亚太运营处资深供应链经理
  我非常敬佩淡雅大哥,他的职业分析头头是道,帮我确认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他非常耐心的询问了我的家庭和学业背景,也对我的性格和兴趣进行了剖析,最后建议我从事工业品营销方面的职业。从业多年后我发现,原来这正是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网友:冬子
  淡雅大哥给我进行职业辅导后,如今我已经是一个4S店的高级客户经理了。我之前一直在不同的行业内做比较低端的职位,这是不行的,必须要有所突破,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坚持一个方向,做大做精,以后才能在这个领域内成为专才。是他让我解决了职业之困。
  ——网友:逆反第一章你会工作多少年?--我不想65岁才退休!
  第二节看看你的糟糕状况
  工作自然需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无论你是工作10年20年还是50年。实现就业,可以给他人或者股东工作,俗称打工;也可以全职在自己的企业里面工作,如果企业是你创立的那么就是创业,否则即为守业。
  无论哪种,如果想工作的好,最终实现财务自由,也即无需继续靠出卖劳动力来赚取生活所需报酬,都应该分析下自己所处的现实,这样才能找到方法“对症下药”,使得作为主观的自己在现有社会环境下更好的发展。
  一.工资“行情”太不景气
  我们先剖析下中国当下的工资“行情”。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私有化改造的完成直到1978年,我国一直实行的几乎是100%的公有制经济。为了给国家积累财富,建国后一直实行的是低工资制度,也就是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大部分上缴国家,只得到很少一部分留给自己以维持基本生存所需。
  但是,从1978年改革初期到八十年代末外资开始进入中国的10年间,所有制开始有了变化,低工资制度却仍然在延续,工人在多次企业改革转型甚至是股东变更后仍然领取很低的工资,只能得到自己劳动所得的一小部分。那个时候开办私营企业或者接手公有企业的个人,能够很快致富,因为在所有制变更后,企业主个人享受着工人领取低工资后本该上交给国家的大部分所得。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万元户”就不断涌现,神州大地遍地开花。
  紧接着大量外资企业来了,他开出的约等于市场价2倍的工资,则使得国内的工人趋之若鹜,直到今天仍然让人感觉外资企业薪水高,而实际上他只付出了工人劳动所得的很小一部分,因为他的生产率更高。
  发展到了九十年代初,国内进一步拓展改革开放思维,放宽外资及国内私营资本开立企业的门槛,加上这个时候出现的第一波劳动力短缺,市场上开始争夺产业工人,此时工人工资才有了部分提高,但是工资收入在劳动所创造的财富中所占的比例仍然不高。
  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一样,都享受到了中国当初为公有制而生的低工资制度。因为历史的公有制原因,我们在不公有的情况下为私有的公司工作并无偿被夺取了本该为计划经济的国家做贡献的大部分劳动所得,所以导致了中国至今还在进行着的低工资习惯。
  在中国的薪水被拉平到世界水平之前,创业则是个比打工更好的选择,这也造就了社会主义中国有着比资本主义国家都更强的“老板文化”。整个社会都提倡并崇拜老板,实际是因为做了老板后更容易赚钱,赚取低工资下的超额利润。
  当然,按照趋势来说,再过二三十年也就是在2040年前后,国内人才市场的发展将日臻完善,低工资也行将结束,企业里面的中层干部凭着自己五天八小时的薪资还有十几天的带薪年假,就不会再羡慕一个有着几十人员工的小企业老板,老板文化届时也将在中国寿终正寝。
  二.当今社会的财富观
  工资之后,我们讲下财富观。所谓“财富观”,就是中国当今社会对于财富的看法。
  很简单的一句话可以总结出当今中国财富观的现实--社会更侧重存量资产而非增量资产。在房价高企和物价高涨的年代,你去参加某某社会活动,会发现本来就有钱的人将更加受人尊敬,而即使你增量较大是个月入上万甚至几万的海归留学生,只要你之前没有财富的积累,那么在任何需要经济实力来比较的场合比方说相亲中,你都将处于弱势地位,因为当今社会存量资产的意义远远大于增量资产。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更能够理解在未来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如下种种怪现象还将屡见不鲜且大行其道:男女青年相亲时以男方的家庭资产作为女性择偶的主要标准;月入几万的大学毕业生买不起房子;家里有几套甚至十几套房产的青年人开着宝马车去上班领取着两三千的月薪……这都归结于我们当今过分看重存量资产而非增量资产的残酷现实,换句话说,社会大多数情况下只看你有多少而不看你挣多少。
  三.惊天动地的房价“走势”
  在中国工作和生活,房子和房价是绕不开的话题。
  在这场还在延续的中国当代惊天动地的房产浪潮中,我们知道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是高房价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卖地收入一直以来就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却为何从2000年前后才对高房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呢?为什么不早几年或者晚个十年?很显然,在靠近2000年的那几年,必定出了“大事”,导致了地方政府开始大量缺钱。
  古来国家维持运转主要靠税收,当今的中国也不例外,这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历朝历代,苛捐杂税层出不穷,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方告一段落。从1949年开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产业工人为国家建设兢兢业业而基本是无私奉献的工作所积累的财富,当时税负实际上少之又少。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两腿并行,一面维持原有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对自己的供血能力,一面增加税收收入。而在允许占少部分的私营经济相对发展不久之后,公有制的弊端导致在市场相对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纷纷亏损严重,使得国有企业丧失造血能力,入不敷出,不但不能为财政做贡献反而成为财政的包袱,而庞大的行政开支又每时每刻都在消耗着国家财政,于是,国家没钱了。
  要解决这个燃眉之急,第一步便是国库券的诞生,发生在80年代中后期。但国库券这样的公债毕竟基数太小而且迟早要兑现还给购买人,最直接的重任自然落到了税收上,而中央税收成了重中之重。增加税收从90年代初到现在二十年来,一直在增强,从未间断,也没有缓和的迹象,每个人都会发现身边的税种越来越多也愈收愈重。
  从1994年开始我国税收主要以分税制为主体,来加强税收分配制度,说白了就是三级税收制度:中央政府主要承担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的职能,占税收总收入的60%;省级和县级地方政府更主要的在资源配置上发挥作用,分别占税收收入的15%和25%。在1993年分税制改革前,全国税收总额分配比例大致为:中央20%,省15%,县65%。显而易见,中国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中央和地方县级政府的税收收入比例做了个对调,也就是中央得到全国税收大头,省政府维持不变,原来得到大部分税收的县级政府现在只得到个约莫25%的小头。
  因此县级地方政府开始缺钱了,特别是从1998年中央开展了严格的税收法制建设,强制结束了1994年之前的包税制而落实了之后的分税制,这才使得税收大头真正的落入了中央国库。这就是2000年之前发生的“大事”,此时没钱的县级地方政府开始到处筹钱。首先利用一切可能将手头的地方国有企业纷纷卖给私人和外资,并同时将乡镇等集体企业卖给个人来换得现金。但是在2000年前后经过两三年时间,这点家底也卖的差不多了,唯一能填饱地方财政胃口的就只剩下土地了。
  此后从2001年开始,靠卖地来获得土地出让金则成为地方财政的首要任务,这期间最早于1999年就开始尝试高价卖地的始作俑者,有江苏的地级市宿迁和省会城市南京,以及湖北的武汉,此后才全国纷纷仿效之,很快蔓延开来。
  可见,房价高企的直接原因是三级税收分配比例的不合理。中央税收过高,本来收取税收总额20%左右却多收了近40%,导致国库异常充足,国富。而原本获得65%税收大头的县级地方政府现在却只分被配到了25%的税收收入,导致县级地方政府无限的想方设法增加收入(炒高卖地费用),增高现有税种特别是房地产税的纳税基数(房价),其直接结果就是民穷,三代人几十年的收入全部用来买一套房子。
  因此,税收分配不改革,高房价的现状就不会改变,此为高房价的本质,与我们奋斗中的职场人士息息相关。明白了以上房价的本质,我们就可以对房价趋势有个大致的判断,而不会死等房价暴跌了。
  四.基本的税收知识知多少
  税收,跟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息息相关,这里我们普及一下最基本的税收知识。
  我国第一大税为17%的增值税,它是我国最主要也是最大的税种之一。增值税中75%为中央财政收入,25%为地方收入。要增加税收收入,第一步当然从这个最大的税种开刀。在2008年1月开始执行的增值税转型,对非生产型的贸易公司代理等中间商家开始了增值税的全面开征。于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年国家税收却依然突飞猛进,增收接近20%,跟这一条法规的执行有直接的关系。
  1999年前后新增或者严格征收的几个税种还有个人所得税,个人存款的储蓄利息税以及个人车辆购置税;2008年底金融危机到现在的几年间开征并数得上名号的就有燃油税,车船税,房产保有税;我们近期可以看到在2013年前后就会征收的还有资源税,社会保证税,遗产税,赠与税,房屋租赁税,物业税,二氧化碳排放税;不远的将来在2015年前后还会增加更多的新税种:空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垃圾税,噪音税,结婚税,离婚税,超生税,火葬税……绝不是耸人听闻,这些税收听起来离你那么远,其实已经这么近。
  重点说下跟我们职场人士休戚相关的几个税。
  首先,个人所得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均月收入20元时的800元起征点,到2010年的2000,再到2011年9月开始执行的3500元起征点。不出意外,号称减税的新个税法将会使得个税的收入比以前更多了,关键的一点不是起征点从2000调整到3500,而是25%的税级范围从20000飞流直下降到了9000元,再过几年更多的人将荣幸的进入25%的征收范围,名义上减少了超额累进个税计征法的税级,实际上增收了。
  然后,社会保证税,现在你的个人所得税是按照工资减去保险公积金后的应税所得额来计征的,最早2014年你每月缴纳的五险四金也将交税,逃无可逃。
  接着,遗产税,当你拿着微薄的收入却因为父母留给你几套房产而沾沾自喜之时,不要高兴太早,国家很快会立法对于遗产课以重税,父母留给你100万的房产你要先缴纳接近50万的遗产税才能继承。
  最后,说下物业税。2011年1月底国家在重庆和上海试点了房产保有税,这个税属于物业税的范畴,只不过中国房产只有70年的使用权而无永久居住权。所以在当下物业税不能名正言顺诞生且房价高企的情况下,房产保有税这个权宜之计则应运而生。这个税一旦开征,将会万代继承下去,必定会是将来税收的重头戏,它甚至被寄予了取代现在每年几万亿土地出让金的厚望。所以在贷款买房后除了计算每月的还贷你还要合计下每年要交的房产保有税,在月供后留出钱来缴纳。
  五.“伤不起”的物价
  物价其实属于地方范畴,也就是在当地所销售商品的价格,除了百姓日常消费品(食品,水电煤气等)关系民生的物价在中央重点监测和控制之下不可随意乱为之外,其他所有物价地方政府都可以用来炒作赚钱。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现行税收制度不改变,地方就拿不到大头子的税收,必定会在房产炒作之外物色更多的炒作对象。今后千奇百怪的高价商品会层出不穷,“蒜”你狠“豆”你玩只是才刚刚开始,表面看似民间投机资本的炒作,实则充满了地方政府的纵容与推波助澜。高房价已经因为地皮的有限性以及中央严格的监控而产出不了多少财富了,接下来的就是如下财富目标:郊区的小产权房,农村的宅基地,小学初中高中的上学名额,本地户口,车牌,停车位,墓地费,火化费用,等等。一句话,物价走高已经影响到了国民生活,人们时常感到挣得还没有花得多,真真是伤不起啊!
  Tip:公有制历史遗留下来的低工资制度导致我们当今的收入偏低,低工资又偏偏遇到了侧重存量资产而非增量资产的社会财富观,这就陡然增加了靠工资收入维持生存的难度。而且,今后若干年,中央针对必需品增加的税收和地方针对非必需品的价格炒作,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前者的目标群体是全体人民,而后者面对的则是他治下的所有平民,被标榜为中产阶级的职场人士,均在其列。
  我们透析了中国的低工资制度、社会财富观以及房价的本质,并预判了税收和物价的趋势,是为了弄明白我们职场发展的大环境。这样的残酷现实,使得我们想通过工作来解决物质基础之困的目标来的更加任重道远,同时也更加突出了实现职业突破的迫切性。
  第三节职场如何突围?
  正常情况之下,男性在60岁女性在50岁退休,假使你从20岁开始工作,那么你的工作年数应该是40年或者30年。但是,现实情况是你几乎要工作50年都不一定能解决物质基础之困。
  物质基础的矛盾自古就有,当下却特别严重,一直以来只有一条康庄大道来化解。
  一.“正能量”途径
  “正能量”途径,就是通过自己合法的付出来获取报酬,比如上班拿工资,比如投资取得收益,再比如出点子获得奖励,还有购买彩票中奖,甚至取得别人的赠与获得亲人的遗产等等,这些当然都是正面的。本书侧重于共性成功之道的探讨,因此我们主要讲解通过劳动力付出来取得报酬的道路,这正是你我他大多数人都在走的职业之路,也是我们所推荐的道路。
  但问题是这条道路注定不平坦,而且如前文所说,即使工作了50年却仍然解决不了物质基础之困。
  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呢?答案其实已经有了。劳动并取得报酬,天经地义,只不过你的工作方法不对。本书接下来就是告诉你,如何才能通过更好的工作解决你的物质之困。如果你想通过掠夺的方式或者游走于法律和道德边缘的劳动来取得更高的收入,那接下来的内容就没必要看了,本书告诉你的是一个正派的职业之路。
  二.打破魔咒的关键“公式”
  正题已经确立,那么如何通过职场来解决我们的物质之困呢?我们将工作的定义来拆解一下。普遍认为:工作即是通过劳动取得相应报酬的过程。很明显,工作是个过程,必定有结束的时候,只不过有人长有人短而已,甚至大多数人都跟我的邻居老王一样工作了一辈子,工作50年是普通百姓活生生的写照和宿命。
  这个魔咒如何被打破呢?关键就看这个“过程”的定语“通过劳动取得相应报酬”。我们付出了劳动,自然可以得到金钱等收益,那么这个收益肯定彼此不同或者有多有少,关键就落在“相应”二字之上了。相应,这里当然指的是你付出的劳动和你取得的收入这两者的相互对应。你单位时间的劳动可以折算成现金收入,不信你现在就可以计算一下你每天甚至每个小时的工资收入是多少。上班后,你去找人事部门核对一下,他们早就算好了对应你的单位小时工资,你看看你自己算得是否准确。
  你的总收入(Y),自然等于你单位时间的劳动报酬(A)乘上你的工作时间(T)。这个公式:
  Y=A×T
  可以让你找到你要的答案。于是,你要是想Y尽可能的大,那么就只有从A和T来努力,说白了,要么增加你的工资,要么延长你的工作时间。
  我们先来看后者“工作时间”,人的寿命是一定的,一般人难到百岁,而且即使你很长寿工作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T最多等于你的寿命减去成年的岁数18岁,而几乎所有人在去世之前已经丧失了劳动力。因此,你的工作时间实际上已经无法再延长了。
  那么,我们只能将目光转到A也就是你单位时间的工资上面去。因此,增加你的工资,成为职场突围的唯一途径。A的大小跟时间点(S)职位(Z)单位(D)和人物(R)四者有关,你的工资自然就是跟如下因素密不可分:你工作的那个时间点,你的工作职务,你就职的公司,你自己作为劳动力的素质。
  首先,时间点(S)。你可以看下手表,现在是哪一天,此刻是什么时间。这一刻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固定的,世界大同,因此时间点这个要素只在当下的你跟以前的自己比较之时才发挥作用,对于我们所说的此刻的工资来说,则没有影响,我们先将它忽略。
  然后,看你的职位(Z)。职位具体来说,就是你的工作职务,实际上指的你当下的工作岗位,你可能是技术员、销售员、工程师、律师、医生等等,也可以是公司总经理或者工厂老板,甚至是国家管理者,总之“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工资肯定是有差别的。因此,从对工资的影响来看,职位(Z)至关重要。
  接着,看下你的工作单位(D)。这里讲的就是你工作所服务的单位,企业不同则薪水大不一样。公司有好坏,很多人都喜欢去大公司,因为大公司财大气粗给得起高工资,说出去也有面子。因此,就业单位(D)对我们的工资收入有着重要影响,它是核心因素之一。
  最后,看下人物(R)因素。这里我们将之定义为“你自己作为劳动力的素质”,放到职场上来说,这就代表着你这个人,每个人的年龄性别出生国别甚至身高外貌以及关系能力资历学历社会背景等等都会有差异,“贾府的焦大不会娶林妹妹”,同样,不同的人放到不同的岗位,其结果也千差万别。因此,你自己(R)则成为了决定你工资收入大小的最后一个重要因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你工作的收入A就成了一个主要以ZDR为三个变量的函数:
  A=A(Z,D,R)
  我们将公式进一步写明,则
  Y=A(Z,D,R)×T
  Tip:收入公式Y=A(Z,D,R)×T中,Z、D、R为变量。可见,抓住了工作职位(Z)、工作单位(D)和你自己(R),你就找到了增加收入并突破职业之困的钥匙,你的职场就从这里突围。
  第四节告诉你:工作只需20年!
  如何增加收入,还有待我们进一步详解。为了避免老王的故事在自己身上重演,活在当下的我们应该思考下自己的职场人生。我们能否将工作时间缩短呢?比方说,从实际的50年减少到30年,甚至工作只需20年呢?可否精简成下表呢?
  职场时间区间职业状态描述
  职场前十年工作只需20年
  职场后十年
  (表格二全职工作20年)
  当然,如果真能像表格中描述的这样,即使大学毕业后再出国深造或者读研考博到了30岁才毕业,那么也可以仅仅只用十年来做职场铺垫,再用十年来实现职业大发展,最终工作了20年到50岁就可以退休了。这是多么美好的职业抱负啊!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职业规划?怎样才能做到工作只需20年呢?这就是本书的应有之义,教你怎样达成。
  一.大目标:实现财务自由!
  如果你想20年就取得别人40年才能得到的财富,那么如下三个公式即组成了一个方程组:
  Ⅰ.Y1=A1(Z1,D1,R1)×40
  Ⅱ.Y2=A2(Z2,D2,R2)×20
  Ⅲ.Y1=Y2
  我们将之求解,可以迅速得出“A2等于2倍的A1”这样一个结论。这里的A1可以理解成你原来的收入水平,通过努力你实现了薪水两倍的提升,在现实工作中是完全可以实现的;A1也可以被看成你当下的市场价值,事实证明如果想方设法通过努力使得你的收入高于市场价的2倍,也是现实的;A1同样可以是你看到本书之时的年收入,那么A2即是你看过本书之后运用所介绍的方法技巧实现职业突破之后的收入。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来看,A2大于等于A1的2倍,都是切实可行的。此后,你的A2变成了将来的A1,你又会发现新的A2,你的收入不但节节增长,而且事业也不断奔向成功,这是一个马太效应。
  我们的目标是,将职业生涯浓缩进20年中,只需用20年的时间就可以让你实现工作自由财务自由时间也自由,去享受你的事业,开创你更加广阔的人生,这就是“工作只需20年”的意义。
  如果沉迷于一般职场规律而没有改变,我们将和老王一样工作直到去世,不是我们去驾驭自己的职场,而是被工作了50年。我们须要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去做自己的主人,职场生涯才更加富有意义。
  本书介绍了一个让你受用终生的“大方法”,独创了中国当下成功的职场方法论,更用现实的真人真事做了大量典型案例的描述,上百个具体情况下的“小方法”则遍布全书。这些都是为了让你掌握工作的主动性,做好更符合逻辑更积极的职业规划,从而开启你自身可支配的职业生涯之门。掌握了工作的精髓,规划好你的职业人生,并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工作计划,是为以后的“不工作”而服务。只需工作20年,你就能做自己的主人,从而为自身打造“创新人生到创富人生再到创造人生”的伟大事业。
  人一生的追求,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需要,从低到高逐级提高:最底层就是满足衣食住行的生存需要,第二层是得到社会尊重并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最高级才是实现自己的个性解放和全面发展。要解救我们自我脱离第一需求的泥淖,财务自由则必不可少,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你才能去追求自己的爱好,追逐自己的梦想。
  最近流行的“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等电视节目,虽然略显粗俗,但却有不错的收视率,因为它们充分突出了我们大众追求梦想的精神。但是很可惜,上台的这些身怀绝技的达人大多数都被生活所累,为生计而奔波,没有物质基础他们的梦想显然不能实现。通过成为明星的快速致富之路来解决物质基础之困,现在则成了他们唯一能去追逐梦想的途径。
  达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没有特殊技能的普通人呢?可见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要在物质基础之上去满足自我的需求实现个人价值,就更加任重道远了,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实现不了。
  但是,自从本书开始,这种情况将大为改观。我们想要达到追逐梦想的目标,首先需要解决物质基础问题,财务自由则成为了重中之重。通过20年的职场努力,来实现财务自由,此后从全职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这才能真正的在物质基础上走出必然王国。
  二.大方法:“三步走”职场理论
  方法论是本书的核心,我们分“三步走”的职场人生理论,建立在如下三个有着先后顺序的自我开发程序之上:创新人生,创富人生,创造人生。
  第一步,必须在现有基础之上改进你的战略思维,并用优秀的战术方法来突破主观思维以及客观社会的局限,选择更加合适的方法走上正确的工作之路,创新才是你别样事业人生的先决条件。穷则思变,努力革新和改造自我,建立创新而务实的职业规划,事业上才能往前继续迈进,这就是创新。
  第二步,自我定位,适当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事业之路。好工作是你事业成功的基石,能让你达到一定的金钱和物质基础积累,创富自己的人生。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
  第三步,不断利用好的职业方法提升自己的事业,成为工作的强者职场的精英。从而让你在25岁进入职场,只要工作20年就实现别人直到退休后都没能达成的财务自由,最晚在45岁--50岁的时候彻底离开全职工作,为你的人生再造20年,这就是创造人生的概念。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具体的行动如何展开呢?我们已经从公式Y=A(Z,D,R)×T找到了三把金钥匙:
  工作职位(Z)
  工作单位(D)
  你自己(R)
  首先,看如何创新,好的事业离不开好的规划。我们需要从这三者同时入手,用创新的战略思维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样才能规划你的未来,这就是本书第二章的目的所在。接着,牵涉到战术层面,就是让你能够找到当下你能找到的最佳雇主(D),并在其中取得最合适你的职位(Z),创富则是对D和Z的优化。找到好工作,是一门技能,本书第三章就教你如何掌握这样一个职场人士必备的技能。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掌握不了,创富从好的工作开始,希望你认真研读并从中把握获得好工作的要领。最后,在对雇主和职位创新之后,更重要的则是对自身(R)的改造,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取得很好的工作报酬并笑傲职场?对自身的改造可以让你成为职场的精英,并在原来已经较好的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再次突破,这就是本书第四章的应有之义。
  Tip:提到财务自由,更多的人想到的是理财,是工作之外的投资。财务自由是我们的大目标,却不是让你通过理财去实现,你都无财可理还怎么财务自由呢?我们这里所讲的是劳动力付出的过程即工作,和工作如何带来更多的“财”。所以,本书只告诉你如何打造你自己,如何打理和运营你的工作,如何“有财可理”。
  工作是为了不工作,即使工作也只要20年就足够了。通过“三步走”的职业大方法来循序渐进走向职场的成功,可以让你实现“工作只需20年”,最终走向财务自由,不信你试试看。
  第二章step1:规划你的未来--你必须要有事业企图心!
  第三节哪种企业适合我?
  工作岗位大致已经敲定,但是,职业生涯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企业载体之上,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就道出了职业规划中对于企业选择的必要性。好的选择就是成功的一半,东家的选择,对于职场人士来讲,非常重要。
  我们这里就从所有制性质的角度,将中国国内的企业做一个划分,分析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职业之路,从而为探讨我们的生存之道做铺垫,力求帮你做一份更加具体的职业规划。
  一.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当然就是讲的国家控制或者控股的公司,我们所熟悉的石化双雄,三大电信公司,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以及水电煤气邮等单位,就大多数属于国有企业范畴。国有企业的特点是一般具有垄断的市场或者资源地位,在其中工作,事业比较稳定,薪水福利较好,失业风险不大,等等。当然,我们下面列出了国有企业特有的几个方面来供大家参考。
  a.国有企业分为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
  中央直属国有企业现有128家(附录一),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管理。其他还有着上万家地方国有企业,归地方政府管理。
  由于进入国有企业有着诸多好处,所以很多人趋之若鹜。我们这里特别要提醒的就是,央企虽然有着强大的市场垄断地位,但是更多的国企则来自地方,他们在市场竞争中显然不是都占有优势,尤其在已经完全市场化了的日用品等行业,地方国有企业很有可能面临倒闭或者被外资和民资收购的命运。一旦改制,国有企业的性质和与生俱来的特点将彻底改变,我们在其中工作的职场人士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将随之而来,一向认为的国有企业所具备的种种好处将因为所有人的变更而不复存在,这就是进入地方国有企业的风险。
  b.国有企业员工分为编制职工和非编职工
  国有企业员工分为正式工,合同工和临时工,前者是有“编制”的,而后两者则没有。有编制实际上就是指的属于国家规定了的国家财政需要支持其工资福利收入的体制内名额,甚至还有省部级厅局级等官务级别。而体制外人员就是没有编制的,非编制人员是单位自行外聘的人员,由单位自行规定其待遇,付给其工资,与国家财政没有关系。
  通常来说,非编制人员的待遇比编制人员差很多,很多非编制人员做的多是最脏最累最苦的活,而薪水则更低。比方说我们去银行办事,见得最多的是银行柜员,他们点钞验钞帮客户办理存取款和理财手续,不能有丝毫差错,出错自己出钱补上,而他们大多数是没有编制的,属于体制外员工。
  在这样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作为体制外员工转正的几率是相当渺茫的。很多人都知道,要考试并经过层层选拔才能进入国有的企事业单位,但实际上进去后大多数是没有编制的。而且因为国有企业招聘方面的漏洞导致大家都认为进国企是需要“关系”的,殊不知即使你有关系一般也进入不了正式员工行列。这点是很多想进国企的人终于如愿以偿但最终后悔的主要原因,对国有企业本身都是一知半解就急忙趋之若鹜投怀送抱,最终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折腾了很多年还郁郁寡欢。
  c.国有企业薪资福利特点
  国有企业在薪资福利上有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基本工资较低,扣税很少,但各种奖金补贴则占全部收入的绝大部分。
  一般企业法人比方说私企老板,对其财产拥有所有权,国有企业则对财产只享有经营管理权,而无所有权。企业老板或者股东追求的是企业的最大利润,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流程。而国有企业因为没有所有权那么盈利就不是他自发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从上而下的强制性任务,导致国有企业里面工作懒散,将公司物品和工作时间人为的公为私用,这也增加了外界对于国有企业福利“好”的印象。更进一步,很多国有企业将企业的利润变相从员工的薪资福利中分发出去,这使得国有企业领导自身以及下属员工的实际收入有所增加,国有企业的高福利由此而来。
  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已经走上了国内外上市发行股票的道路,其产权以及财务报表和运营状况也都开始明确而公开,职业经理人在国企的道路也将越走越宽。所以,无论从薪资福利还是稳定性质来看,进入国有企业工作的职业之路,都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二.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实际上是跟国有企业相对的一种企业概念,从资本组织形式来看,非国有且由本国公民出资兴办或经营的从事经济活动的法人实体,简称名营企业。
  我们从如下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下民营企业的特征。
  a.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
  从历史来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才开始,此后民营经济才刚刚开始建立并经过了几波快速发展阶段,但民营企业的建成时间毕竟较短,最长的也不过30年,所以民营企业在中国现阶段仍然大多数实行家族式管理。任人唯亲,管理混乱则是民营企业的真实写照。大多数民营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以当你进入民营企业工作的时候很有可能会碰到如下现象:财务部门实际上为老板娘所掌控,而采购部门经理则很有可能是老板的妹妹,更有甚者销售部门的负责人是老板的弟弟。
  b.民营企业的薪资等福利
  既然叫做民营企业,那自然由民营资本所创建,并具有自行组建、自行筹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的特征。很显然,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完全行事主体,他遵循资本追求最大利润的原则,这点跟国有企业不一样。因此很多成本上面能省侧省,办事效率高,人工成本方面必然很节约,工人工资属于该发的现金成本,自然能拖则拖。所以,民营企业的薪资福利一般较低,时常有拖欠工资的习惯,大多数职位会有“押金”的要求。
  c.在民营企业中的发展机遇
  我们大多是进国有企业无望因为缺少“关系”最后选择了民营企业工作,后来发现这里任人唯亲管理混乱等缺陷,更糟糕的是工资还很低,福利也差,但是我们也要开动脑筋来挖掘待在民营企业的“红利”。
  民营企业往往是老板个人的公司,老板最需要的实际上是在他不在的情况下能帮他或者代替他做事的得力助手,他分享给他的左膀右臂的就不仅仅是本该发放的工资,还有企业利润的分享,甚至是股权的分享比例。在民营企业纷纷首次发行股票上市的今天,民营企业每天都在创造着创富的神话,这就是你的机会。
  民营经济实际上才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石和代表,我们加入民营企业跟公司一起成长则也是一种好的选择,虽然一开始薪水不高但将来的回报很有可能是极其丰厚的。待到二三十年后中国真正步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之时,可以想见,中国的白领将最多的不是在外资企业里面出现而是更多的来自中国的民营企业。
  三.外资企业
  外企之路,就是讲的在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努力失败之后,又没有关系进国有企业之门,同时想取得比国内民企更多收入的职业之路。
  确实,这是个没有关系背景而且更倾向于能力比拼的道路,也是无奈的选择。尽管这样,它也是平民家庭出生的毕业生所向往的最大众化的道路,虽有利有弊,但却没有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等绑定家庭从一而终的职业特征,可以轻易选择雇主,这是它的一大优势。
  a.外企的工资
  外企相对于其他就业门路而言,一般有着更高的薪水,这点之前已经分析过,主要是外企的生产效率更高而且相对来说中国低工资制度的历史使得外企的薪水看上去更高一些。这高出来的一点点工资就是剪刀差,它主要是跟外企自己本国工资水平比较而制定出来的。
  实例三:
  同一份文员工作,在美国的薪水大致行情为折合人民币月薪2万,中国国内为2千,那么这1万8就是剪刀差,这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这家美国企业即使在中国大陆给出5千的月薪,仍然可以通过人工成本下降1万5千元的成本。很显然,1万8的剪刀差就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1万5被美国企业享受了,而那3千被在美国企业工作的中国打工者赚去了。
  同样,如果这家企业来自欧洲穷国比方说西班牙,他国内这份薪水为1万人民币,那么剪刀差总共只有8千,再怎么分配他也不愿意给你5千的月薪,否则你赚了3千,他只剩下那5千。再到香港台湾或者新加坡企业,他们自己的薪水就不高,无论如何到了这里也给不出5千的月薪,薪水自然就更加往下走了。
  这是个简单通俗的例子,以此类推,如果你想多赚一点剪刀差,请记住富国工资高穷国薪水低,这是个一般性的规律。很显然,外资企业在国内的薪水,一般会比内资企业更高一点。
  那么,除了寻找富国的企业多拿剪刀差之外,还有其他方法来增加收入不?当然有,我们以美国企业为例,美国本土文员2万的月薪到了中国变成了5千,如何让那剪刀差的大头子也就是1万5多多进入自己的口袋呢?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只要你更改国籍变成美国人就可以实现了,可以全额拿进2万。而如果你更改国籍到其他国家,美国企业自然就考虑到了你所在国家的薪资水平来给你工资。比方说美国企业里的新加坡人,其薪水主要是参考新加坡本岛的薪资水平来定,自然比中国大陆雇员来的高。
  当我们进入这种全球化的外资企业后,会有两个发现。
  第一就是各个国家的同事都有,而他们的薪水主要跟他们各自国家的薪水高低有很大关系。当然也有中国人拿高薪的,但这些中国人已经更改了国籍,最多的是美籍华人,已经很大程度上被当做美国人来对待,其薪水自然大多数情况下会比新加坡香港台湾人的薪水更比中国人来得高。
  第二个发现则是这里所说的美籍华人,他们早已掌握了更容易拿到更多剪刀差的方法,那就是加入宗主国的国籍,将自己打造成外国人。十年磨一剑,加入美国国籍并不是为了在美国多拿薪水,而是回到中国拿外国人的薪水。这样一来他们就天然比大陆本土直接进入外企的人来得更有优势,这就是出外留学的好处。
  b.外企的竞争
  外企的道路实际上来的最残酷,因为太多的人都来挤这么一条独木桥,充分而残酷的竞争是一定的,甚至由于竞争太激烈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所以,在中国的外企里面最难处理的不是如何与外国人相处,而是公司内部中国人之间的勾心斗角,特别是中国经理间白热化的竞争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竞争太激烈,最后竞争演变成了战争。
  我们也看到太多描写外企生存法则的故事,包括《杜拉拉升职记》,讲的就是这样的斗争。因此,进入外企你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是去面对外国人的刁难,而是来自你的同胞的短匕长矛和冷枪暗箭。
  在外企,最主要的还是需要靠你自身不断取得的成绩来发展和提升自己,毕竟业绩是硬指标。我曾经在一家世界五百强美资待过,里面的人员除了欧美等外籍人士之外,海归和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博士生都占很高的比例,日常工作中动不动就会碰到一个留洋回国的博士。这一方面说明外企在中国人才高消费,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你加入的将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职场世界。
  可见,在外企工作的主要职业特点就是竞争激烈。
  c.在外企生存的特点
  通常来讲,外企分为美国企业、欧洲企业、合资企业,以及其他国家企业。
  美国独资企业,文化开放,“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了你就会相信你,他完全相信你说的却并不看你做多少,一切讲流程,高层一般不用中国大陆人而喜欢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方说东南亚香港台湾人。但美国独资企业职位抬头给的高,无论哪个职位工作量都比较大,级别越高责任越大,领导责任制。尽管你犯了错误但需要最大的领导来承担,而对下属管理宽松并且多重领导却不是垂直汇报关系。一个很小的决定都需要是几乎所有人达成共识,项目进展缓慢。
  美国的文化是合纵连横的均势文化,美国企业也一样,他鼓励下属有不同的看法和创意之见,乐见下属间的竞争和内斗,从不像中国人那样越级管理。一般每年4月加薪,13薪之外还会在中国年前后发放1-3个月年终奖。
  欧洲独资企业,文化保守,严重怀疑中国人,所有部门实权从不下放给中国下属,职位级别也给的很吝啬,流程拖拉而且更多是做事习惯的拖拉,思考成熟,体系谨慎。级别越高工作越闲,三个人做一份工作,所以劳动强度约等于美国企业的一半不到。自己负担责任没有领导帮你承担失败,喜欢垂直管理,懂得搞关系,大大小小的决定均来自欧洲总部没有跟你商量的余地。
  欧洲文化是利己主义的,只要对自己有利就会无所不用其极,攻于心计,万事会留有一手,内部领导意志严重,排挤并最终开除不听话的下属。欧洲企业精通中国文化,跟政府关系密切,知道利用中国文化以及体制漏洞。薪水大致等同或略低于同一级的美国企业,每年春天或秋天加薪一次。
  欧美合资企业,一般都是中外资本多个回合谈判后的结果,是外方资本大鳄与中国地方政府之间的媾和。合资企业的第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半中半洋,而且更大程度上是中国国有企业作风,占有外方的技术优势以及中方地方政府天然的行政和市场垄断资源,在中国做生意如鱼得水,利润较高。
  公司内部,中方外方各自为政,很少有东南亚人或者其他任何两国之外的势力集团。人事行政制度已经全部本地化,对员工工作要求苛刻,劳动强度大,关系复杂,腐败丛生。薪水略高于中方母公司,但远低于外方。合资企业很大程度上是打了个外资的擦边球,实质上来讲就是个翻版的中国地方国有企业,赚钱很多,但被外方母公司和中方政府瓜分,员工享受不到太大实惠。
  序号外资企业类型美国企业欧洲企业合资企业
  1文化包容性文化开放文化保守中西结合
  2用本地人态度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严重怀疑中国人关系至上
  3中国区总经理人选一般为
  非中国亚洲人欧洲人中外各一个
  4中层管理人员来源中国人欧洲人或
  新加坡人中外各一半
  5职位抬头容易得到吝啬吝啬
  6领导责任制是不是不是
  7上下级汇报关系多重汇报垂直管理直线管理
  等级分明
  8上下级管理关系宽松相对宽松严格
  9越级管理很少较少很多
  10领导意志很少常见很多
  11项目进展速度缓慢缓慢人为拖拉
  12办公室政治特点合纵连横的均势文化务实而多变派别斗争
  13个人决策权力大小几乎没有
  14关系特点少多多而复杂
  15工作量大小中等
  16流程特点一切讲流程流程严谨流程混乱
  17薪资水平高较高中等
  18加薪时间每年4月每年4月或10月不一定
  19有否13薪有有有
  20年终奖多寡1-3个月工资年薪的10%-20%不一定
  (表格五外企生存的特点)
  我们将这三大类型的外企用表格大致归纳一下,见表格五。此20项的比较只是表达了他们的主要特点,便于读者的参考,却不可生搬硬套到具体某一个公司。
  其他外资企业,主要包括日韩港澳台新加坡印度等等亚洲国家企业,当然主要还是亚太文化,尤其以日本韩国的精益化管理为标榜,赚点美欧不看重的行业上的小钱,当然也有做得好的比方说日本的汽车行业。这些企业一般薪水低于欧美独资以及合资企业,而且裙带关系比较严重,特别是在供应链和供应商管理方面,熟人为重,抱团现象多,家族和家长制度严重,等级分明,责任清晰,完全垂直化管理,如果与领导关系不好只有立即走人的命运。在所有外资企业中,屁股决定脑袋,级别与能力不成正比的现象,他们显得最为突出,跟某些国内企业极为类似。
  外企在大多数情况下同岗位的薪水稍微高点,但竞争激烈,且工作不稳定。各位可以设身处地,参照不同外资企业的特点来选择适合你的,并利用其优点和弱点为己所用。比方说你做销售,那选择欧洲企业比较合适,因为公司已经在国内打好很多关系基础而且产品也是专门为中国市场所打造相对好卖;如果你做采购,那么最好进入美国企业,因为美国企业放权给你,而欧洲企业只会让你做个询价员的工作,在供应商开发特别是新供应商的选择上没有你的份;如果你想不通过面试就直接进入外企,那么找个关系进入合资企业则可以实现;如果你想在刚毕业的时候能学到系统的质量管理流程,那么去日本企业是个不错的选择……
  四.进入各类企业的途径
  我们知道,找工作自然是去人才市场。但现实中人才市场只是针对部分职业,实际上中国当今的招聘走的是人才市场化和非市场化两腿并行的道路。对于非市场化的招聘方式很多人不能理解,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中国是没有人才市场的,最近的这20年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下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这才有了人才市场这样的招聘方式。
  也就是说20年前我们全部非市场化去使用人才,学生毕业后也是靠“分配”来解决就业,一直到现在,这种人才任用方式至少还占全社会人力资源分配方式的一半。比方说,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位,一般不是通过人才市场公开招聘的,私营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多数是亲戚朋友等关系介绍,再到更多的作业员服务员等等则更是大多通过收费中介公司和免费的朋友纽带来完成人员的补充,即使是公务员选拔制度也最近十几年才刚刚兴起,而现今的公务员队伍中实际上一大半是没有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
  所以,除了公开的人才市场之外,你还有更多找到工作的途径,只不过它们非市场化或者半市场化而已。显然,国有企业的正式岗位和民营企业的管理岗位,是通过非市场化来招聘人员的,而其他低级和临时的岗位以及外企的大多数职位的招募,则通过公开市场来进行。如果你没有关系或者无缘参与非市场化的就业渠道,那就只有通过公开的人才市场去找到你的工作了。
  公开的人才市场主要有三大特点:一,大城市的主要人才市场在网上。二,其他尤其是小城市的主要就业渠道,就是面对面投简历的人才交流市场,也正是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人山人海的人才招聘大会。三,外资企业一般借助网络和猎头等专业咨询公司来完成招聘信息的发布,他们更倾向于网络招聘。
  如果你能通过非市场化道路来找工作,实际上就应该尽量避免公开市场的就业之路,那条道路坎坷且充满荆棘。并不是说公开的市场化招聘不好,它实际上更加公平,但是具体到当今的中国实际来说,靠关系走非公开市场寻找工作更容易一些,短期十年或者二十年内,难以改变。
  企业类别职位类别招聘市场特点招聘方式
  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非公开市场国家任命
  正式工非公开市场关系介绍
  非正式工公开市场公开招聘
  民营企业高层管理者非公开市场关系介绍
  中层管理者半公开市场关系介绍/公开招聘
  一般员工公开市场公开招聘
  外资企业高层管理者半公开市场总部任命/公开招聘
  中层管理者公开市场公开招聘
  一般员工公开市场公开招聘
  (表格六进入各类企业的途径)
  我们可以根据上述内容,将三种企业中的不同职位的招聘方式用表格六表达出来。这里只是表述了一般性的规律,不排除特例,你可以对照你想进入的企业去找到适合你的就业渠道。相对来说,招聘市场越公开则可替代性越强,对于员工来说,好处就是便于跳槽,坏处则是职位越不稳定,尤其是对于中高层管理者而言,外资企业比国有和民营企业来得更加不可靠。
  五.清醒面对企业道路
  我们大致上将国内的三种企业类型都做了罗列和分析,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企业道路才是最好或者相对合理的呢?既然行行出状元,那么是否没有企业选择的必要性而只要在一家公司待下去艰苦朴素坚持到底就会职场成功呢?为此,我以两位同班同学的真实例子来做个比较分析。
  实例四:
  2000年,同时从南京某重点工科院校以工程硕士毕业的两位同学万工和于工,前者进了外企,后者进了国内民营企业。
  第一年万工的月薪有3000,高于于工的1500元。
  五年后万工通过在外企间的跳槽以及各种晋级月薪过万了,而于工还在那家民企拿着5000不到的月收入。
  2008年,万工终于做到了小主管,再接再厉经理的位置也并不遥远,此时月收入1万5还多,年收入大致20万。而于工“一根筋”还是在那家民企待着,也已经做到了部门经理年薪大致15万,并每年年终奖和年底分红大约10万。此时在内资民营企业的于工已经在薪水和职位上全面超越了外资企业的万工。
  十二年后的2012年,年近40岁的万工在外企终于做上部门经理,并整天游离于公司部门斗争之中。每天工作量繁重与另外一个部门的外国总监大声用英语吵架言辞激烈,手下主管年轻有为咄咄逼人也更被外国领导器重,自己身心疲惫却还要像个青年一样去战斗整天忙忙碌碌,亚健康早已不是形容自己身体状况的描述比这还要糟,此时月薪税前3万税后年收入大致35万。于工在2011年企业上市之后得到2%的股权已经坐上销售副总的位置,年薪50万,去年底分红所得200万。并且在以前的老板也就是现在大股东的支持下开办了包装材料公司,主要为自己公司产品的包装服务,年营业额在4000万元上下,净利润500万。
  从职场十几年的比较来看,内资企业的于工远比外资企业的万工来得更成功,尽管刚开始的几年万工的薪水略胜一筹。当然,这个例子中于工的情况可能有一些极端,但万工却是个普遍通例,而且是在外企发展比较好的所谓成功人士才能达到的职场发展水平。并且在作者我的现实生活中这个于工也越来越多,当初在内资民营企业工作的同学,很多现在已经做到高管或者开创了自己的公司。时常有人开着名车来请我吃饭,他们不是供应商的老板也不是某某客户的高层更不是政府官员,而是当初刚毕业在海投简历到处面试之时一起战斗过的兄弟。
  这里,外企的职业弊端就开始显露出来,时间点大致在工作10--15年,而在工作接近20年的时候明显水落石出。
  实例五:
  再点名道姓,举个大家可以参照和打听的例子。我有一位在上海美国通用电气工作15年的设计工程师朋友,现在已经做到通用风力发电事业部的设计部门经理,年薪税前40万,他已经在外企同学中算佼佼者了。
  而当初同时进入华为中兴这种内资企业的同学,现在月薪大致2万,年底奖金10万,每年分红在50万500万之间。
  两相一比较,外企的职业发展明显不足,弊端显露无疑。
  所以,毕业10--15年是在外企工作的职业瓶颈期,除非特殊情况,这种低级别管理人员以及尴尬薪水的问题很难突破。正因如此,现实中有很多发现了这一规律的外企工作人士,在这个时候不断从外资银行跳往内资银行,从外资汽车企业跳槽到上汽广汽,也有利用外企中多年工作积累的经验做起贸易公司创业的,更多的则是从外企中层直接转身到内资企业的高层。
  我们仔细追踪下国内比较有名的几个打工皇帝打工皇后的经历,无论是近几年很活跃的唐骏先生还是十年前的IMB南天王吴士宏女士,莫不是如此,殊途同归。
  因此,实际上外企之路并不是整个职业生涯最好的选择。尽管外企白领在毕业后的前几年因为薪水稍高表面风光多彩,而此后的职业生涯将注定黯然失色。外企外企外国人的企业,很少会重用你中国人,这个天然原因使然,无形而透明的天花板效应就在那里你很难超越。
  我们再来看下外企的用工文化,这更是选择外企的不足之处。有统计报道,在2008年初针对上海的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中,外企还是首选,大致80%以上的准毕业生选择了外企作为自己的首选就业对象。但到了2008年12月,在金融危机的鼎盛时期,这一数字降到了历史最低点的17%,更多学生的首选意向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以及国内上市公司。
  却是为何?很简单,外企只要有个风吹草动,裁员则成了它缩减开支的第一选择,在经济危机期间尤甚,而国内企业则大喊口号“我们不裁员”,并且大部分真真实实做到了。咱是中国人!
  由此可见,我们对于企业道路的选择,远比对具体职务的选择来得重要,就像华为说的:“选择华为,将成为你永远不会后悔的选择。”说这句话是有底气的,也充分说明了企业道路选择的必要性。
  因此,对于职业道路,我们可以给出这样一个建议:工作的前十年外企可以是首选,而十年后,还是回归包括国企民企在内的内资企业来得更好。
  Tip:我们详细剖析了国有、民营和外资三类企业的特点,并通过公开和非公开市场的介绍给你推荐了进入各类企业的途径,甚至设计了先外资后内资的企业道路。
  这些分析和方法,都是为了让你能够在面对“哪种企业适合我”问题之时,做出相对正确而明智的选择,做好清醒的企业道路规划。
  第三章step2:找一份好工作--执行力和责任感,一个都不能少!
  第五节面试也需要精打细算
  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目标明确之后,你要做的是将自己打造成符合那个职位的的人。
  一.找工作需要的基本功
  我自身毕业之后先做了一年多的电子工程师,后面才转做项目管理方面的工作,所以在毕业5年我要找工作的时候,就要充实项目管理的专业技能,至少口头表述出来不成问题。这就要我去思考在我做电子工程师的时候我们的项目经理是如何做的,而现在自己日常的项目工程师工作中又有什么类似的地方更有什么不同点,哪个方法和流程好,再想两个例子来证明它的好。
  当然,如果还嫌不够,那在真正投简历之前还需要认真去复习流程甚至请教其他有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士。当自己感觉思考成熟了的时候,项目管理程序也已了然于心,面试的时候自然能轻松说出,专业能力这块就已不在话下。
  下面就看我的目标职位还有什么需要我准备的,对了,英语!所以这几个月我须要多看看面试英语,平时想法设法用一些连词将自己日常工作的专业词汇连接起来,每天自己写一篇关于工作内容的短文,200个单词足够了,没时间写的话我就在路上自己对自己说。路上怕危险就上厕所的时候说,默不作声的在心里说。回家后看看中央九套等英文频道,一开始听不懂不要紧只要能听出几个单词,以后每天听,然后就能听懂短句了,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不要看英语新闻,因为那会让你不由自主的去回想和套用最近的国内和国际新闻,并结合画面来猜测这则英语新闻讲的是什么意思,结果水平没有得到提高碰到老外就靠猜,这显然是不靠谱的。
  当工作流程和面试语言的准备,都初具感觉之时,恭喜你,可以上路了。
  这里的上路不是说你就可以停下来,之前几个月在做的专业技能和语言能力的两大练习不能停,而且在直到进入新单位报到工作几个月最终转正之后,方可以放下。也就是从目标职位的筛选,到后面的简历投递、面试复试、报到上班以及实习转正,这整个找工作过程中,你都不能停止这两大基本功的练习。“熟”才能生“巧”,切不可掉以轻心。
  工作流程以及面试语言这两点,是你在找工作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是你成功找到好工作的基本能力。接下来,就走进了面试的环节,提高面试能力,这才是你为好工作准备期间的重中之重。
  二.看自己可以为面试准备点什么
  每次面试都是面对面测试的机会,是别人对你的测试。因为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即使面试不成功并不能说明你就不是个人才,对于面试结果我们就要看得更开。
  a.心理上的准备
  通俗一点来讲,对于某一次面试,战略上应该藐视它。面对任何一个面试的机会,都不过分在意,因为一切都是机缘巧合,在你挑选并投递这个职位到对方筛选简历并通知你来面试的过程中,已经有那么多不经意的疏漏,你和对方已经错过了太多的不经意,互相选择可以坐到一块来参与面试,这本身就已经带有极大的偶然性,而你为什么对这么一次就如此重视呢?
  机会的天平是对等的,他有筛选你的权利,你也有选择更多其他公司更多岗位的机会,双方一定要站在平等的基础上,否则你一味低姿态去面试,结果只能会被问得体无完肤,面试结果惨不忍睹。
  与此同时,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你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此所谓战术上重视它。每次面试都要做到志在必得,仿佛是一场必须要取得胜利的战斗一样。对于面试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准备。因为面试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要过分在意结果;因为每次面试都独一无二,而且都对应自己精挑细选的职位,所以每次都要全力以赴,志在必得。
  b.对所面试的公司和职位的了解
  面试主要建立在自己以往技能的基本功以及可认证的经验之上,却不是短时间一蹴而就的花拳绣腿,所以在面试之前再去恶补专业知识和技能,显然是来不及的。面试之前的准备当然要花在短期一两天内能解决的问题上,对一个陌生公司的初步了解,则属于短期可以学习并能在面试中增添砝码的一个准备。你要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关于这家企业和这个职位的信息。比方说这家公司的历史沿革,国际和国内布局,产品市场地位,客户是谁竞争对手都有哪些,比方说这个职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公司的相应政策,以及公司文化等等,这些都是对面试有益的信息。
  c.面试时间的准备
  面试时间的准备,主要在于日的选择,这个面试日要有利于你才好,否则你自己上班单位的事情没有处理好,或者请假不能请,甚至你偷偷矿工跑出来面试,都会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影响面试的发挥。所以一次面试机会你最好给自己安排两天的假期,第一天休息并作一些明天的准备工作,第二天以良好的精神和体力去面试。我上文关于自己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一次找工作经历的分享中,已经介绍了一个面试时间的确定之法,那就是在大量收到面试电话之前,你打印一份自己接下来两个月的日程表,注明哪些天有重大工作事项不可请假,并结合自己的年假天数在这份日程表中标出自己方便面试的日期。每当人事在电话中跟你确认面试日期的时候,你可以随时拿出随身的这份日程安排表来跟对方约定时间。当然,万事不可能全部被你规划到,如果有特殊情况你也可以从自己病假事假等方法中去考虑满足对方的日期要求。
  面试实际上是你跟另外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互动的过程,是一个“集体活动”,面试的结果取决于对方对你的评价,除了你自身的素质和当天的发挥情况等内因之外,最大的外因则来自对方当时的想法和态度甚至是心情。所以,如果面试可以算作你跟对方的一场精神谈判,那么在他们最缺乏精神最疲劳的时候则是你的最佳时机。通常来说,工作中的人在周一最忙,而周五最闲,所以你的最佳面试日自然就是周一,对方很忙所以用来“对付”你的精力自然就会少一点。在每一个工作日中,上午一般精力充沛下午体力都会下降,而且经过上午的折腾脑子里会有没有解决的工作问题还在思考,所以在下午也就是你的面试官最乏力的时候你可以趁虚而入。
  因此,你的面试时间安排在周一周二或者周三的下午为好。
  你甚至可以要求下午3:00之后面试,因为此时面试官的精力最差,而且接近下班时间他一般不会跟你长篇大论去探讨或者争论某个大道理,也不会追问你某个细节。如果面试正好在对方下班的时候结束,那就更好。对方在熟悉的地方结束一天的工作,但是你远道而来,作为地主之谊他会对作为客人的你表示感谢并且稍微有愧于你,毕竟你“肯定”会很晚才能到家。再进一步,如果你能够将面试时间安排在下午3点以后,并且面试中让对方对你感兴趣一直跟你聊到很晚过了他们的下班时间,这就是再好不过的时间安排。如果对方还能请你一起吃个晚饭,那么你们就有作为朋友的倾向而超过了单纯的面试和被面试的陌生关系。那么,这样一来面试成功的几率就会陡增。
  总之,面试时间的把握上要对自己有利,事先准备上如果你占得了先机,对于面试你就更能把握主动性。
  d.对面试官的了解
  你要利用事先跟人事专员和人事经理的接触机会,来尽可能多的从他们那里得到你的面试主管是个什么样的人,大致层级,工作抬头,工作执掌,汇报对象,个人喜好,特别性别一定要知道,最好连他(她)上家单位在哪,在本公司服务年限,资历如何,性格如何,甚至生日血型年龄都问到才好。关于对方的信息知道得越多,你准备得也才越充分。
  这一点可能不可完全说明,打个简单的比方,在你事先知道刚刚所说的关于面试主管的各种信息之后,你的面试效果自然就比到了现场之后毫无信息准备的仓促过堂来得好,也更加主动和积极。而信息更多之后,比方说你知晓了对方的年龄和性别,你在面试前这几天的潜意识中就会自然而然去思考如何跟这个面试主管相处的问题。至少面对一个30岁的女面试官跟一个50岁的男主管,你回答问题甚至整个面试过程中的应对之策是不一样的。
  对面试官的了解,是大多数人最容易忽略的准备工作。
  三.进入真正的面试环节
  关于究竟如何面试,怎样搞定面试官,你网上搜索一下,发现一大堆注意事项,从面试穿着,到面试时间控制,再到上千个具体面试提问和标准答案……你真的要这么看下去,怎么也不可能看完,于是没看完的情况下面试心里就发毛。我们这里讲求真实,教科书式的面试技巧等于没有技巧,不看也罢,就跟应试教育一样,死记烂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实际挑选不出创造型人才,这样的创造还不如仿造来得强。
  面试,实质就是人与人心理的较量,水平高的不一定成功,专业技能差的不一定就落选,这个跟面试官的个人因素有一半以上关系,而真正这个应试者的能力因素或者所谓的素质,则在其次。所以,在面试这个具有极大偶然性的事件中,我们主要需要攻克的就是最大的那个因素,俗话说就是搞定面试你的那个人。
  a.把握对方的弱点,这是保证面试成功最为关键的一步。
  面试官也是人,有人的事情最难办也最好办,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他(她)的弱点。在面试之前,你已经收集了关于面试官的很多信息,这有助于你在刚接触的十来分钟内找到对方的部分弱点,也利于下面的面试时间中捕获他(她)的“芳心”,使得面试成功。人人都有弱点,抓住了他(她)的弱点知晓了他(她)的强项,因人施法,你就胜利在望了。
  味口对上了,专业就在其次。再说各人以及各个公司术业有专攻,流程也不尽相同,越往职业后面的面试你懂得越多,他(她)的专业知识还未必如你好。所以,把握对方的特点,顺着面试官的意思去说,你就成功了一半。
  你是个技术专家则要强调技术细节;你很了解行业现状则可以畅谈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你来自大公司则突出你流程的正统性;你来自小公司须要说明你是个多面手做过很多事情;对方是男性你多强调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对方为女性你多侧重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







阅读提示:工作只需20年的作者是施志广,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工作只需20年下载地址

上一本:职场小强漫画
下一本:引爆潜能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