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别害怕你所向往的生活


作者:林特特  日期:2014-12-08 14:14:48



  书中记录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初入社会,愿望美好,经验单薄,在各自选择的工作和生活中磕磕碰碰,虽一直被生活怠慢,却始终都不肯放弃梦想。
  故事无关高帅富的成功,无关白富美的幸福,也没有鸡血,更没有教你去实现多么伟大的理想,有的只是普通年轻人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和智慧。作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呈现了他们步入社会之后真实的经历和感受,把他们的恐惧、屈辱、拧巴、困惑、坚持和顿悟,都逐个融化在能促人反思和激发勇气的笔尖。
  面对生活的怠慢,这些故事可以给你温暖,给你方法,给你盔甲和武器,助你重拾勇气,和自己心愿在一起,学会跨过自己这道坎儿,实现可操作的、你所向往的生活。
  作者简介:
  林特特
  本名杨颖,安徽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做过教师、编辑。
  已出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爱人与仇人都会老去》,设有个人微信公众号:清唱。
  写作源于总结癖,总结源于对时光流逝的恐惧,写作源于无能为力,试图用这种方式一再回到生命中难忘的现场,重温、反省、篡改结局。
  宫学萍
  资深心理咨询师,强迫性思考症患者。
  喜欢文字、绘画和一切形而上,喜欢为生活的片段寻找解释和意义。
  《心理月刊》《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特约心理专家,著有译作《打破心理治疗师心中的禁忌》。
  目录:
  序:讲故事的勇敢者
  自序:你并不孤独
  第一章别害怕心中的理想
  与低谷有关的心理游戏
  志向远大的啃老族
  毕业七年:交一份后学生时代的成绩单
  特特说:那些怀揣理想的年轻人
  第二章别害怕暂时的迷茫
  到哪里去找完美工作
  弱势平台的强势人才
  找户口还是找工作
  特特说:你的迷茫是雾还是霾?
  序:讲故事的勇敢者
  自序:你并不孤独       
  第一章 别害怕心中的理想 
  与低谷有关的心理游戏
  志向远大的啃老族
  毕业七年:交一份后学生时代的成绩单
  特特说:那些怀揣理想的年轻人
  第二章 别害怕暂时的迷茫
  到哪里去找完美工作
  弱势平台的强势人才
  找户口还是找工作
  特特说:你的迷茫是雾还是霾?
  第三章 别害怕对面的上司 
  选工作还是选上司
  如果被上司抢了头功
  特特说:始终和你的同类在一起
  第四章 别害怕逢场作戏
  办公室里的逢场作戏
  职场上的帮倒忙
  特特说:到哪里都要做靠谱的人
  第五章 别害怕现实残酷
  如果有人故意拆你的台
  办公室:我的龙套还要跑多久
  特特说:差生的心理福利
  第六章 别害怕停滞不前 
  突然改变的宅生活
  三十边上的恐慌
  特特说:恰到好处的危机感
  第七章 别害怕自己柔软的短板
  当助人为乐成为一种惯性
  校友录:幸福变了味
  辞职:想说再见不容易
  特特说:像节约成本一样节约感情
  番外篇 别害怕必然的磨折 
  遇到一双不怀好意的眼睛
  你为什么借口这么多
  谁在安排你的生活
  代后记:三五年后才明白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阿信
  作为一个人,要是不经历过人世上的悲欢离合,不跟生活打过交手仗,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
  ——杨朔
  一个经历了爱情创伤的青年,如果没有因这创伤而倒下,那就可能更坚强地在生活中站起来。
  ——路遥
  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放弃”时,我们将拥有“成长”这笔巨大的财富。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阿信
  作为一个人,要是不经历过人世上的悲欢离合,不跟生活打过交手仗,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
   ——杨朔
  一个经历了爱情创伤的青年,如果没有因这创伤而倒下,那就可能更坚强地在生活中站起来。
  ——路遥
  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放弃”时,我们将拥有“成长”这笔巨大的财富。
  ——莫言
  《与低谷有关的心理游戏》
  故事壹一把艺术人生的高脚凳
  胡静动过自杀的念头。
  那是2009年3月,在外企搏命的她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恋人。工作没啥好说,那段时间,每一天,那栋都市著名的写字楼里,电梯一打开就有人捧着纸箱垂头走出。而无论当时还是现在,胡静除了沮丧,并不觉得有什么好自责的。她曾是这家银行唯一一个连升七级的员工,她的生活照曾配发个人业绩介绍张贴在各个分行的光荣榜上——真的要怪,就只能怪金融风暴,时机不好吧。
  倒是男朋友,让胡静颇为纠结了一段时间。
  胡静离过一次婚,遇见男朋友王的时候,她离婚已有半年。情到浓时,王曾跪下来求胡静跟他走,他说他一天也离不开她,但他的事业在深圳。胡静“昏了头”,真的抛下一切来到深圳。
  出深圳站,王左手拉着胡静,右手提着行李,人山人海,他低声耳语:“我会好好对你。”
  一切都挺有希望的,不是吗?
  不是。
  刚失业那会儿,胡静不相信自己的运气这么糟,一个资深理财经理,会找不到工作?她每天都在找,出去找,在家找,看报纸找,上网找。
  就是上网找,才发现了不对劲。
  胡静看到王的聊天记录,和别的女人的聊天记录。
  不只是网恋或出轨,王还有和女网友裸聊的癖好。
  这像苍蝇横在胡静的喉头,她吐不出来,咽不下去。她质疑自己的眼光,直至智商,再接着,她和王分手了。
  原来,再深情的面孔也会有变脸的那一刻。
  两年感情化为乌有,还原成最纯粹的元角分的分割。无休止地吵,无休止地算账,王最后承认欠胡静四万块钱。但他搬走后,手机就关了,再打便是停机的消息。紧接着,胡静发现存折也被取空了。
  失婚、失恋、失业,人财两失。
  胡静又失声了。她跑医院跑到腿软,吃药打吊瓶,愣是说不出话,几次,她抓着头发想死,又几次克制住。
  宅着静养,胡静没日没夜地看电视,直至迷上了《艺术人生》。
  都说这个著名的谈话类节目,最著名处在于主持人每次都能把嘉宾弄哭。但弄哭背后,胡静却看到点别的。
  比如,嘉宾要是真的没有那段痛苦回忆,他会哭吗?
  比如,每个嘉宾都哭,是不是也意味着痛苦回忆的普遍性?
  再比如,为什么嘉宾们在公开场合能高调起码不避讳地痛哭,台下的观众又能如此心安地看着他们哭呢?只因那些痛苦回忆已成过去,如今在台上痛哭的人已俨然是个成功者。在略带哀伤的回忆中,他们重温曾经以为走不过去的低谷,却真的走过去了,痛哭之余,还有些宽慰吧——我是自己的英雄。
  胡静又想到《兄弟连》。
  是啊,每一集开头,温斯特将军都在倾诉,故事本身就是以温斯特的回忆录形式展开的。你担心剧中所有人的结局,但你不担心温斯特,因为对于他,那段过去真的已经过去了,相反你还羡慕他有那样珍贵的经历。
  胡静开始渴望有把高脚凳,像《艺术人生》里的那种。
  或者有张书桌,在昏黄灯光下,她静静地写回忆录:“那一年,我不可能更糟糕了……”结尾是“还好都过去了”或“我很感激那段经历,正是有那段经历,我才……我变得……”
  这便成一个游戏。
  每天,胡静起床洗脸时,总觉得万念俱灰。
  但稍顷,脑子清醒,心情还有些沮丧,胡静便开始给自己做心理辅导。她幻想已是二十年后,坐在高脚凳上,光打在她的上方,她在舞台中央。四周是观众,她在倾诉。
  她是个成功者,所以她哭,台下观众为她揪心,也发自内心地佩服。
  这游戏突然拉开了胡静和烦恼现实的距离,游戏中,她想象着、酝酿着坐在高脚凳上要说的话,最能引起观众们钦佩,处理“那一年”矛盾的方法。
  “工作不好找,我就握着简历一家一家去敲门。我甚至放弃曾有的职位期待,从最基层做起。”——两周后,胡静真的握着简历一家一家锲而不舍去找工作了。
  “家人对我很重要,我很佩服自己自始至终没透露半个字给他们听。”——胡静恢复打电话给父母的习惯,听到他们的声音,她的心安定了很多。
  “经历这么多事,我庆幸我还相信爱情,所以我才遇到后来的先生。”——胡静穿上鲜艳衣服,薄施脂粉,和这城市不多的朋友们聚会,再发展越来越多的朋友,她甚至去交友网站注册。
  她不知道游戏中的想象能不能实现,但起码在实现的路上吧。
  ……
  有一天,胡静读报纸,在一桩轰轰烈烈的新闻里,主人公对记者说:“二十年后,这不过是人生的一朵小浪花。”
  胡静想笑,想到她的心理游戏——是啊,二十年后,她想象坐在二十年后的高脚凳上告诉现在的自己,你熬得过去,你一定能熬过去的。
  然后,她真的熬过去了。
  故事贰你手中的西窗
  辛觉发现那张纸条纯属偶然。
  他在出版社做编辑,那天一上班就看到校对公司校完又返回的书稿。
  翻至第74页,辛觉突然发现接下来的这张稿纸与该书稿无关,他挑出来,搁在一边,再一看,停住了。
  这张A4纸的正面是某张废弃的稿子,几行铅字,剩下的是大幅的图,留白处颇多。而正是留白处隐隐渗着背面蓝黑墨水的字迹。
  辛觉便翻过来看。
  稿纸背面写着:
  “拿到本科证,两年。”
  “考研,三年。三年考不上就读在职研。”
  这是学业。
  “校对,好校对,差错率努力到零。”
  “拿到本科证,图书公司应聘编辑。”
  “拿到硕士证,正规出版社应聘编辑。”
  这是职业。
  “存钱、存钱、存钱,学习、学习、学习,存够学费!”
  这是经济。
  “地下室怎么了?这次租的已经有窗户了,比刚来时好多了。”
  这是现阶段。
  “毕业一年多,来北京也有半年了……不能总保持阴沉的心情,看到比自己小很多的姑娘们都做了那么多事,吃了那么多苦,我这又算得了什么。这里有这么多知识要学,有那么多书可以看,改变一下吧,别让自己那么不快乐。”
  这是自我激励和安慰。
  “用五年改变自己。”
  这是总结和计划。
  辛觉先是愕然,继而会心一笑,再灵机一动,拿着这张A4纸,与书稿上校对的笔迹一一核对。
  没错,一定是校对公司的校对写的,又不小心夹在书稿里了!
  如果真的是个校对,辛觉大概知道她现在的状况——大专毕业、北漂,住地下室,拿一千多元的工资,辛觉清楚那间校对公司的待遇。
  辛觉再拿起纸条端详。
  嗯,这姑娘看来曾“阴沉”过一段时间,现阶段最大的目标是去正规出版社当编辑——她想了那么多,写到这儿终于戛然而止。为了这个目标,她逐条写出接近目标的策略,从学历到转行到换工作的步骤,包括现阶段能做什么,看哪些书。
  辛觉有点想笑,笑这姑娘要是知道这么私密的心灵计划给一个陌生人看到,该多么尴尬啊,想完,辛觉又有点想哭。
  办公室没有别人,他点一支烟,想到他的纸条。
  其实他很熟悉这种纸条,写在某张纸的背面,不敢或不想拿一张正式的纸,因为它太私密,只想写给自己看。
  他还记得他写纸条的日子。
  那时,水产大学毕业,在水族馆上班,他以为这辈子就这样完了。可他很清楚,喜欢做和文字有关的工作,于是猫在值班室看考研书,报考最著名大学的中文专业,他对自己说,别痴心妄想了,说着说着又在草稿纸上顺手写些什么,无数次顺手。
  一直以来,辛觉以为这是他才知道的心理游戏。想超越现实,列出一个最想达到的目标,研究极卑微的自己和目标的距离,给自己一个耐力能撑到的时限,再给出一个看起来能操作的计划,计划详细倒推至我现在要做什么。
  不过这种心理游戏已经久违,自从在这城市扎下根,有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又有些年头了,辛觉已经麻木,他近乎忘记,他曾经为理想奋斗过。
  工作总是重复而繁琐,每天一睁眼就欠单位四万字的看稿量。收入永远不够买房的,选题过不了,领导不重视,同事使绊子,同学总是比他进步快。
  干了喜欢的工作也未必心情舒畅,辛觉越来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日渐消沉。他现在似乎被一把钝刀子割,钝刀子是惰性,也是环境,还有各种远离核心、骚扰核心的纠纷,核心便是他最想干最该干的事。
  手中这张纸条,让辛觉拿起笔。
  他一个一个列目标,数他和目标的距离,倒推今年我要做什么,这个月我要做什么,此刻我要做什么。
  “我要做个好编辑。”
  “我该关注市场,做几个好选题。”
  “我要跳到更适合我发展的社。”
  “我要写一直想写的小说。”
  “我要健身。”
  “我要读书。”
  ……
  辛觉的心里突然有了谱。年少时常玩的“目标、距离、做什么”的心理游戏让他精神焕发起来。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即使到了低谷,你能想到的你的巅峰只要不是幻想,和该低谷的距离也能明确计算出。剩下的就是怎么完成了。
  半年后的一天,一个同事对他说:“他妈的,辛觉,我做什么都没劲,真不知道成天忙忙碌碌浑浑噩噩究竟有什么意思。”
  辛觉正在收拾抽屉,他想起那张A4纸的纸条,便拿给同事看。
  同事不明白他的目的。
  辛觉没提“目标、距离、做什么”,说的是这些日子来他玩的另一个心理游戏。
  “有一天,我突然觉得不该再沮丧,我有使不完的劲。当时MP3里许巍在唱歌,‘那一年,你正年轻。总觉得明天肯定会很美,那理想世界就像一道光芒,在你心里闪耀着……’”
  “我一下想到了这张纸条,写纸条的小姑娘最想达到的目标不过是你我今天所拥有的。其实我和她一样渴望过,只是日子久了就忘了。”
  “李商说‘何当共剪西窗竹,却话巴山夜雨时’,如果你不断提醒自己,五年前你想变成什么样,现在,你的心里就会很平静。那时我想达到的‘西窗’不过就是今天的拥有,我很满足。那么你今天想达到的一切呢?只要你还活在‘那一年’,就都会达到。”
  心理师点评>>>
  为什么刚刚出生的小婴儿会在饥饿的时刻哭闹不止,而我们这些成年人就不会?因为我们很清楚,等到手上的事儿完成,立刻就可以去填饱肚子。
  小婴儿就没有这个能力。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经历的这种貌似排山倒海的痛苦,仅仅就是“饥饿”,也就更加不知道要对付它其实十分容易,吸几口奶就没事了。所以,每当饥饿的感觉降临,他们除了表现极度不安之外,就不能再去做任何事情来安抚自己的焦躁。因此,有一部分心理学家相信(以客体关系学派的克莱因为代表):婴儿由于无法“理解”自己身上正在经历的事情,所以时常处在一种强烈的毁灭感的恐惧之中。
  但是还好,他们都有妈妈。不用太长时间,他们就学会安心等待妈妈解开胸前的扣子(或者冲调好香甜的牛奶)——此时的他们,至少在“饥饿”这件事情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耐受能力。
  而其中关键,是他们的心智已经发展到可以“预计”饥饿的痛苦即将过去。
  因此,当我们确定地知道,自己眼下正在经历的痛苦,即将在未来可以确定地终结,那么此时此刻的痛苦,就十分不可思议地变得似乎“不那么”痛苦,就可以被忍受——这就是故事中胡静在经历人生低谷时和自己玩的心理游戏的基本原理:在“未来镇静自若的自己”和“此刻抑郁低落的自己”之间划一道时空的界限,用一个过来人的眼光看待现在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的自己,安慰自己,鼓励自己,陪伴自己。可以说,绝大多数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情绪低落至无法自拔的人们,就好像一个因为肚子饿而焦躁不安的小宝宝,过度沉浸在当时的痛苦之中,甚至忘记了其实自己还有很长很远的未来。
  或者说,当灾难化的非理性思维出现之时,即使有外人提醒他们去想想未来,当事人也会极端消极地将它预计为一团乌黑。
  这团乌黑,我们通常叫作“绝望”。
  所以,每每绝望前来拜访的时候,我们也许可以考虑借鉴资源取向治疗师常用的一个小方法——在时间轴上反过来,到曾经发生过类似事件的时光之中去找答案,努力发现支持当时的自己咬紧牙关不放弃的事物有哪些,方法是什么,看看换在今天它们能不能同样适用。
  ……
  特特说:那些怀揣理想的年轻人
  胡静又升职了,每个假日都在世界各地玩儿,她的靓照在qq空间中频频晒出,仍然单身,看起来精神饱满,永怀期待。
  她的每一步如演员熟读剧本,一招一式照着演,前方虽硝烟弥漫,但你知道这是特效,本子里写了:英雄一定会来救美。
  这种思维方式,与我不谋而合。
  我是学历史的。历史及大历史告诉我,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到来。我们不能决定会发生什么,唯一能决定的是我们应对突发事件的态度。
  战争、灾难、变故随时可能发生,如果不坚强,史书中那些疯的、自杀的、被奴役的就会是你;为了避免那一天的可能到来,为了避免在街边烂掉、一蹶不振倒下的悲剧重演,生活中的小挫折何妨当一次练手的机会?
  胡静说,学会做自己温柔的妈妈。
  她让我用长者或过来人的姿势和小小的自己对话,宠爱并试着安抚。真有趣,这游戏,我试了,有效,而且会上瘾,专门应付各种难关。
  A4纸上小姑娘的字迹在我脑海至今清晰。
  辛觉把那张纸保存得很好,他拿给我看时,是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书中折着它;速度之快,抽书之准,让我相信辛觉视它之重。
  辛觉教我列计划,他的小本子我见识过,密密麻麻,每一天要做什么事,旁边标着优先级,在旁边打着勾或叉。他说,一天不完成所列的事,就睡不着觉,每天完成一些,就离目标越近,目标是什么,他没说。我想,不好说,心中有为之努力、化整为零,分散在每一天中的就是理想,不是空想。
  爱空想的小原务实多了,女朋友把他甩了后,他没了经济来源,既羞且痛,赶紧找工作。他毕竟有才气,才气落在实处,总会开花结果。他跳了几次槽,现在是一家影视公司的中层,
  他已结婚,有了孩子,嗷嗷待哺的娃让他不得不奋斗。
  让我欣喜的是他调整了方向。
  他辞职一年写就的小说并不畅销,言谈中,我却发现他已学会消解这种怅然。他说,以自己现在的职位、从业经历,更具优势的事是发现、扶植文学新秀,做他们的经纪人。
  祝他成功。
  那天,我们在北京东城的一家茶馆喝茶。
  小原忽然说:“其实才华、学历、知识水平都只是一个系数,就像美貌之于女人。”
  我知道他的意思,提及浑浑噩噩那一年,我委婉地把周鹏的故事告诉了他。“系数就是让你在想走的路上前进得更快,可如果你连走都不走,是不可能前进的。”他是说自己呢,还是其他?
  小原建议叫周鹏一起来喝茶。我拨通周鹏妹妹的电话,她沉吟着,“哥哥现在在安定医院”,我们都沉默了——安定医院,北京的精神病医院。
  更多人消失在茫茫人海,不知下落。
  那些曾在我周围生活、和我一起奋斗,我看着他们奋斗的年轻人,怀揣理想而来,经历不同境遇,或顺势而为,或攻克障碍,或自暴自弃,众生相让我不得不总结并汲取经验——用化整为零的计划,以强悍神经、强执行力,先安身立命,再以梦为马。
  







阅读提示:别害怕你所向往的生活的作者是林特特,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别害怕你所向往的生活下载地址

上一本:做个悠闲的百万富翁
下一本:曾国藩:千古第一“完人”的16堂..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