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丰子恺口中剿匪记情缘 日期:2013-06-02 12:06:20
丰子恺《口中剿匪记》情缘
楼伊菁 丰子恺先生的《口中剿匪记》早年被选入《六十年散文选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如今,已成为20世纪经典散文闻名于世。文中的“口中剿匪总司令”易昭雪而今亦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谈起半个世纪之前与丰子恺先生的这段情缘,易昭雪仍是感念不已。 40年代初,易昭雪在杭州性存路10号开了一家易昭雪牙科诊所,吸引了一大批社会名流前来诊治牙病。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在杭高教书的鲁迅的学生许钦文先生对易昭雪医师说起,他有位朋友叫丰子恺的,也患有牙病,想到诊所来看一看。 易昭雪结识许多社会名流,对艺术兴趣浓厚,还珍藏了不少名人字画。提到丰子恺,他久仰其名。早在30年代,易昭雪还在读中学时,就在中学生杂志上经常读到丰子恺的文章,以后又在当时开明书店出版的英语课本上,不断看到丰子恺的漫画,对丰先生独树一帜的散文风格和雅俗共赏的漫画作品更是钦慕不已,当下他就对许钦文表示,只要丰先生方便,不妨到诊所来检查一下。 1947年12月初的一天下午,一位身着中式长衫,留着美髯的中年男人推门进了易昭雪的诊所,递上了许钦文的纸条。易昭雪不由眼前一亮:来者正是他久已仰慕的丰子恺先生。 年已五旬的丰子恺先生患的是牙周病及残冠,易昭雪发现这17颗龋齿已无法修补,建议拔除。丰子恺先生对拔牙有顾虑,神色紧张,毕竟有17颗之多,担心牙床创伤流血不止。易昭雪反复向他讲述牙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好一番解释,直说得丰子恺先生频频点头。这之前,丰子恺先生一直怕治牙病,一则怕拔牙之痛,一则也是顺乎年老体弱而齿落的自然规律,以为拔牙有违天意。不得已求诸牙医,铤而走险,想不到还要将满口剩牙“一网打尽”,不过他很快听从了易医师的劝告。 易昭雪一面与丰先生谈漫画,一面已将麻药注射完毕,不知不觉中只听得手中托盘里“哐啷”一声响,一颗牙齿已经落在盘子里,丰先生竟丝毫没有拔牙的感觉,连连称赞易医师高明。就这样,这以后的11天里,易医师先后为丰先生拔掉了17颗残牙。 3个月后,待牙龈创口痊愈,假牙也做好了,戴上假牙的丰先生一照镜子,感觉仿佛年轻了10岁。一个月后,满口的假牙已能运用自如,十分妥贴舒服,可以嚼花生,剥湖蟹,咬核桃肉,有滋有味,丰先生十分欣慰,遂以诙谐犀利的笔调,写下了世纪名篇《口中剿匪记》,他说:“把我的17颗牙齿,比方一群匪,再像没有了。不过这匪不是普通所谓‘匪’,而是官匪,即贪官污吏。……官是政府任命的,人民推戴的,但他们竟不尽责任,而贪赃枉法,作恶为非,以危害国家,蹂躏人民。……我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我茹苦含辛,已经隐忍了近10年了?……这一次革命,顺利进行,迅速成功。”时值蒋家王朝覆灭的前夜,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丰先生《口中剿匪记》的寓意也就更为深刻。 丰先生亲自将《口中剿匪记》一文书成横幅,用金绫裱后送到易昭雪诊所。易昭雪医师如获珍宝,挂在诊所最显眼处。 从此,易昭雪与丰先生结成了忘年交。每逢周末,易昭雪就关闭诊所,到里西湖丰先生寓所小聚,每每与丰先生一起饮酒聊天,谈漫画,谈艺术,谈人生。1948年花朝日,丰子恺夫妇银婚纪念日,全家到西湖上的“楼外楼”餐馆祝贺。不请别的外客,单请易昭雪一人。 解放后,50年代及60年代初,易昭雪每每出差到上海,总要去丰先生府上拜访。“十年浩劫”,他们一度中断了音信,《口中剿匪记》横幅不幸“遇难”。直到粉碎“四人帮”,易昭雪才得以与丰先生的儿女们恢复了联系。 岁月沧桑,如今挂在易家寓所墙上的《口中剿匪记》已是易昭雪医师亲手抄录复制,字里行间流溢的则是跨越半个世纪之久的情谊。 摘自《世纪》2000年第4期楼伊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