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救助过犹太人的中国外交官 日期:2013-06-02 12:07:23
救助过犹太人的中国外交官
章念生 边红
1月26日至28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一次专门反思20世纪大屠杀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世界犹太人组织举行了一个展览,名叫“生命签证”,介绍二战期间救助犹太人的各国外交官。名列榜首的是已故中国外交官何凤山博士,当时中国政府驻奥地利维也纳总领事,他是最早帮助犹太难民逃脱纳粹大屠杀的外交官。在参观展览的时候,我们见到了何凤山的女儿何曼礼,听她讲起了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外交官伸出援手
20世纪30年代中叶的奥地利是欧洲第一大犹太人居住国。1938年3月,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奥地利的犹太人从此遭了厄运。他们每天都心急如焚地前往各国驻维也纳领事馆申请移民,然而,多数国家拒绝伸出援手。
17岁的犹太青年艾立克·哥特斯塔伯连跑50多个总领馆,都是空手而归。几近绝望时,他走进了中国总领馆,没想到一下子就为他自己和家人办妥了20份前往中国上海的签证,那是1938年7月20日。一家人于是顺利抵达上海。任何人只要提出申请,就能在中国总领馆得到签证。这一消息迅速在犹太人当中不胫而走,中国总领馆前很快就排起了长龙,每个人都想尽快得到前往上海的救命签证。有一位犹太人情急生智,回家翻箱倒柜,找出了一本中文书,他从书上剪下了几个字贴在信封上,将申请材料装进信封,急匆匆地拿着这个信封来到中国总领馆前,对门口站岗的卫兵说,这是一封紧急挂号信,请马上转交总领事。卫兵不懂中文,信以为真,立刻将信递了进去,于是,这位聪明人比别人先拿到了签证。
1938年11月9日至10日,由于一位犹太青年刺杀了一名德国外交官,引来了纳粹的疯狂报复。这就是著名的“11月大屠杀”事件。就在11月10日那天早晨,何凤山说好要去送他的犹太朋友罗森堡先生一家上火车站的,但在一大早,罗森堡夫人便来电话,暗示她家里有情况,不要去送了。何凤山说,自己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办到,还是如约去了。到了那儿才知道,罗森堡先生已被抓走。在他们家门口,何凤山还碰上了前来搜查的盖世太保。气势汹汹的盖世太保拿枪对着何凤山问:“你是什么人?”何沉着不惊,反问道:“我是什么人你们很容易查到,你们又是什么人?”他的气度,一下子把盖世太保给镇住了。何凤山走后,盖世太保问罗森堡夫人他是谁,罗森堡夫人说,“他是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盖世太保听后吃惊地说,“你为什么不早说?”不久,罗森堡先生就被释放回家了。他们一家凭着去上海的签证,安全地离开了维也纳。
何凤山当总领事还不到1年,纳粹当局就以总领馆租用犹太人的房子为由,硬将房子给没收了。何凤山并没有因此而退却,他将总领馆搬到了维也纳一处小得多的房子,所有费用都由他自己掏,继续坚持给犹太人发签证。
自何凤山1938年5月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至1940年5月离开,他到底给犹太人签发了多少张“生命签证”,由于资料不全,难以考证,但有几个数据可以说明问题,一位犹太幸存者提供的护照原件表明,当他1938年6月从中国驻维也纳总领馆得到上海的签证时,签证号为200多号。另一本护照则显示,1938年7月20日时,签证号已超过1200号。如此算下来,他发的签证至少也有数千份。
不为人知六十年
1997年9月28日,96岁的何凤山在美国旧金山去世,他的女儿、曾当过《波士顿环球报》记者的何曼礼为父亲写了一个讣告,其中提了一句,父亲在维也纳任总领事期间为犹太人发过签证。讣告在报纸上刊出后不久,何曼礼突然接到了一位名叫艾立克·索尔的犹太裔历史学家的电话。艾立克自我介绍后问她,“你父亲当时真的给犹太人发过签证吗?”待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又问,“你那儿有没有资料?”何曼礼说在父亲晚年出版的《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回忆录中,提到过此事,但只有不到一个段落的笔墨。
艾立克于是给许多纪念大屠杀的博物馆打电话询问此事,但问了一圈,得到的答复都令他失望。对方的语气非常坚决,说那时肯定没有中国外交官帮助过犹太人。艾立克没有气馁,继续努力寻找线索。艾立克终于通过一个犹太人组织,找到了一位持有何凤山亲笔签发的上海签证的幸存者。从那以后,不断有新的线索被发现,越来越多的幸存者或其子女主动与艾立克取得了联系。其中包括伊斯雷尔·辛格,他是美国大名鼎鼎的亿万富翁,现任全世界犹太人大会秘书长。辛格含着泪水对艾立克说,“我的父母是何凤山博士救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一定要把他介绍给全世界的人。”
艾立克激动地对我们说,“就像辛德勒一样,何博士的故事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他将成为一个让中国人骄傲的名字。他不仅是中国人的英雄,也是我们犹太人、西方人的英雄。”
何凤山1901年生于湖南益阳县,7岁丧父,他和母亲、妹妹三人靠当时设在益阳的挪威信义会的救济维持生活。信义会给了他母亲一份工作,让他进了信义会办的学校。何凤山后来考进了美国人办的雅礼中学,19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设在长沙的雅礼大学?当时美国耶鲁大学在中国的分校?。还在上大学期间,何凤山就将母亲和妹妹都接到长沙居祝他自己办了一个小学校,专门教人英语,以此养活全家。1926年自雅礼大学毕业后不久,他以特优成绩考取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奖学金,1932年获得该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1935年开始外交生涯,先驻土耳其,1937年转到中国驻维也纳公使馆任一秘。1938年5月,中国驻维也纳公使馆被撤消,改设中国驻维也纳总领馆,何凤山任总领事。
由于何凤山精通德文,到了维也纳不久,就成了公使馆的新闻发言人,经常应邀在当时维也纳的外交圈和文化界介绍中国的文化。“七七事变”以后,为了向世人说明日本侵略中国的真相,何凤山博士在奥地利议会慷慨陈词,还直接用德文在当地最大的报纸上发表文章,揭露日军在华暴行。这引起了日本驻奥总领馆人员的恐慌,他们也在报纸上写文章进行狡辩抵赖,何凤山于是又撰文进行批驳,双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较量,这场论战成了当时奥地利媒体的一个热点。
何凤山1940年离开维也纳,1947年至1973年曾在埃及、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等地任外交官,1973年退休后定居美国旧金山。中国心教育子女
“生命签证”展览已在以色列、瑞士等国展出。何曼礼说,每次举办展览的时候,别人总要问她一个同样的问题:你父亲为何要救犹太人?她说,如果是了解父亲的人,就不会再问这个问题。父亲在回忆录中写道,“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也是应该做的。”正因如此,何凤山一直很少提起他当年救助犹太人的事情。何凤山在给一儿一女起名字时,儿子叫“曼德”,女儿叫“曼礼”,这“德”和“礼”两字正是作为父亲对儿女的要求,也是何凤山自己一生的追求。由于一直生活在国外,他怕孩子们忘了中文,就严格规定在家必须说汉语。难怪在记者与何曼礼交谈时,发现她的汉语说得非常流利,而且很标准。何曼礼还说,在她小时候,就因为不爱吃豆腐,还挨了父亲一顿骂:“你是中国人,怎么能不爱吃豆腐呢?”在他眼里,豆腐也成了中国的一种象征。
一直令人不解的是,何凤山1973年退休定居美国旧金山时,台湾国民党当局以莫须有的理由取消了他的退休金。而在1997年去世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旧金山总领馆特意送花圈致意,而何凤山服务了40年的国民党当局却没有任何表示。
?摘自2月4日《环球时报》章念生 边红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