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用诗歌摆渡生活的梦 日期:2013-06-04 11:34:18
用诗歌摆渡生活的梦
作者:邹洪复
这几天,我一直在考虑写作对于写作者个人存在的意义。假如不是把写作当作一种生活态度或姿势,当作生命的自然绽放和呼吸,那么,所谓写作就会成为一种工匠式的谋生手段或一种人生无聊的涂鸦。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很佩服那些在工作之余,把写作当作生命吐香的休闲和种花养草式的消遣的作家。这种写作自然,朴实,散淡,随意,深有生命生活的在场感和个人梦的美好呈现。
这也是近读邵光智的新著《季节鸟》的体会。因为邵光智就是我所佩服的那种作家。
记得邵光智说,我写作大都是忙到夜里人静,想换位思考时或是节假日,安安静静地呆着,想着历史和季节的变换,想着我所经历的生活的纷繁事物,想着文学艺术的精妙之处,就忍不住开始写,只有走向朴素的生活,才能觅到写作不竭的源泉。
正是这种坦然自若,与世无争的写作态度,使邵光智仅在这半年多时间就在《山东文学》、《绿风》诗刊、《散文诗》、《扬子江》诗刊和《青岛文学》等众多文学专业报刊发表诗歌40余首。
确实,写作首先是需要静的,只有心静,周围一切才会生动,才可以神游万里,精鹜八极;只有心静,才能“致远”,才可以观照万物,看到和找到自己。文学创作其实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自己和身外之物的对话。这种对话,是作家在路上的一种不倦审视,沟通和交流,在这意味深长的人生深处,作品就是作家精神、审美和性格的抵达和凸现。
读着邵光智的诗歌,常常有一种人性深处的美好缓缓漫来,一种成熟的温暖照耀心胸。邵光智善于透过大地和自然中的一景一事,来诗意地呈现自己,并如影随形地和它们相知相守。通过物景来观照人生,让它们悠然自在地栖居在语言中,他的诗歌都是会说话的,有的如旋律漫行,有的如雪花飘曳,有的如梦语呢喃,有的微笑如歌,有的大度哲思,可谓千态百姿,群星烁闪,和而不群。
从题材角度来看,邵光智的诗歌可以大略分为:对季节的诗意慨叹,对农村和大自然的眷恋,和对故乡风土人情的吟咏。这些貌似平凡的题材,在邵光智的勤奋努力和深情挖掘中,都很有了一些新鲜、深意和对从前这种题材写法的超越。
也就是说邵光智对这类题材的写作已经进入了一种新境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这确实是令人欣喜和佩服的。
邵光智的诗歌已经脱离和超越了那种狭隘的借景抒情,而是一种直接人性的进入,使景情合一,诗歌在一种心境的呵护下,明朗活泼地跳跃在读者的视野和想象里。既有现代人的时尚气息和清新,又有对题材的合理把握,也就是说他的乡土诗歌的写作观念是超前和正确的,他对待人生和事物价值观念是和时代合拍的。他的很多诗歌是一种先进文化的体现。如《怀念水鸟》一诗:
小时侯曾在河边
设下一个阴谋
让一只水鸟
因一只小虫子的诱惑
丢失了歌唱的生命
而另一只水鸟
它美丽的伴侣
面对突然的灾难和
生死别离
哀鸣着
久久不忍离去
多少年了
这对水鸟
盘旋在我的天空
深深伤害着我
我不敢面对它们
甚至不敢说出
愧疚和怀念
怕这些粗糙的汉字
会突然走火
击中那正在飞翔的翅膀
击碎我脆弱的心
这首诗歌,在娓娓叙述中,体现了诗人一种美好的人生情怀和反思,就如一个光体,在诗句错落有致的行走中,辐射出人生和生活的很多思考和感悟。并从另一方面回忆了童年,体悟着现在。既有纵向的人生探询,又有横向的时代诘问。里面有惆怅,有疼楚,有梦想,有呼喊,又有对环保问题和大自然的深情关注。
一首短短的诗歌竟然包容了这么多东西,一方面显示了诗歌这一体裁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说明了邵光智对诗歌这一体裁掌握和运用的功夫老道,令人钦佩。
从这首诗歌,我们也可以看出邵光智诗歌语言的特点。一是语言简洁,亲近如口语,明朗率真,朴素纯粹。二是叙述语气亲切,自然,富有旋律质感。三是善于运用拟人,对比等手法,使诗歌具有呼吸的鲜活和人性的冲突。四是注意使语言达到诗意的陌生化,这种诗意语言的叠现,容易给读者的阅读期待以清新和美感,增强了诗歌艺术性的表达。
总之,邵光智的诗歌如其人,自然、质朴、纯粹又富于美感,他的诗歌是他人生态度的坦然流露,在梦与现实中诗意的栖居,在很多情况下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氛围。读后,令人着迷和温暖。
邵光智在用诗歌摆渡着生活的梦,这种存在和写作方式确实让人羡慕而尾随,并不由得对他和他的诗歌心生美好的祝福和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