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逸 日期:2021-12-15 08:06:10
戴逸先生爱好广泛,文史兼通,不仅强调治史要服务社会大众,而且重视史学培育人文精神的作用。他曾经呼吁:“不要因一时之见而对各种科学畸轻畸重,厚此薄彼,尤其是不可以为基础知识不切实用而漠然视之,视若弃物。”“像历史学这样看似无用,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更不能创造物质财富的基础学科,但它却是我们先人历代缔造的珍贵的无形财富。”戴逸著的《文史随感》所收录文史杂谈类的文章,些许反映了戴逸先生这种治学的人生追求。本书是戴逸先生在史学研究之余创作的文史随感结集,书中鉴古思今,内容涉及作者对中国历史和文学、中西文化交流等的思考以及作者本人的见闻,文笔流畅,娓娓道来,有与读者对话的亲切之感。
戴逸,1926年生。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史学会第四、五届会长,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6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2002年8月至今,担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2011年4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3年12月,获得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戴逸教授最初从事中国革命史、近代史研究,后从事清史研究,是清史学科开创者之一。他勤于笔耕,著作等身,据不完全统计,个人撰写或主编的著作有四十余部,代表作包括《中国近代史稿》《简明清史》《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乾隆帝及其时代》《履霜集》《语冰集》《涓水集》《繁露集》《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戴逸卷》《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清通鉴》等,发表文章8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