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策纵 日期:2021-12-28 01:49:32
抗战回忆极短篇
——一件遭忽视的提议
十多年前,我在威斯康星大学附近一家旧书店,偶然买到广岛日本广播公司于1977年编辑出版的一本彩色画集《不可忘记的大火》(UnforgettableFire)英文版,副标题是《原子弹下幸存者所绘的画集》。原来这是广岛日本电视广播公司鼓励1945年8月6日首次在该市原子弹爆炸下未死者,各人把当天所见的情景画下来,不管会不会画,不管画得好坏,也不管用什么方式,毛笔、铅笔、钢笔、水彩、黑白都可以,大小也不拘。他们这小书,画得多不好,印得却相当好,使人读了惊心动魄。自然大家都同情受难者,可是仔细一想,除了小孩之外,这些成年人,可能大多热烈支持过对外的侵略战争。就对中国的后果来说,八年抗战,杀害我们的同胞在一千五百万人以上。难道那些支持侵略的人都没有责任吗?他们被炸死伤,是否有点自食其果的意味?这也更不能不引起我联想到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和日军成千成万的其他暴行,我们无数的老弱、妇女、婴孩被残杀侮辱的惨状!所以日本广岛这一册《不可忘记的大火》,更使我深刻体念到日本人送给我们那“不可忘记的大灾祸”(unforgettablecatastrophe)。他们的书画越印得动人,给予我对抗战惨痛牺牲的回忆越生动,越深刻,像再做了一场噩梦!
可是我们中国人,现在每天都在为了自身的权利斗争,好像变成了一个健忘的族群。侵略者给我们的戕杀,就没有人想到也鼓励幸存者来画下他们的活印象。因此,在我看到那画册的时候,就写信给一位在台湾某大报工作的朋友,提议要他趁现在抗战目击者还没有完全去世的时候,照广岛这个办法,征求大家都画下当时所见死伤、摧残的实际状况,造成一股风气,汇编成册,好留下一批生动的历史记录。当然,一般人都不是画家,可是这不需要什么画家,只要把记得的印象画下来就行了,越不依一般画法越好,那会是最真实的记录。因为照相不能到处都有,也不能表达目睹者的感觉。可是我这提议却没得到回音,想来当时的社会环境也许不适合吧,因为那朋友素来是富于社会正义感的。这件事,后来我每次见到台湾和大陆的朋友,只要在谈话中触及如何纪念抗战的问题时,我就把这个意见提出来,但都没受人注意,更不要想有人来推动了。
其实,我的想法不止于绘画,还要请大家使用“极短篇”的文字形式,来记录自己亲眼看见的抗战一景,人也好,物也好,事也好,短的不妨一二十个字,长的不妨几百字或不到两千字。文字好坏不论,只要纪实。以记亲眼看见的为限。当然,以后另外搜集直接听来的也可以,但不用长篇记载。这样就可反映多面的印象,像集锦和百衲衣。在长篇历史记录之外,这也许可算别开生面。
我上面这种看法,都是把亲眼看见的为主。其实这是中国史家古来早就注意到的问题,《春秋公羊传》在开头一年就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这短短的三句话,至少表达了两个极敏锐的观点:一是把亲见、亲闻和间接传闻的区分开来;二是指出每人所见、所闻和所传闻的总会各有“异辞”。这两点,在这么古代,真是了不起的看法。我现在提倡各人来记录抗战的“所见”,也不过是想发扬这个古人的优异观念。
由于我这些意见,久未实现,甚至也未受重视,我现在就写下几条《抗战回忆极短篇》来抛砖引玉吧。
血染花滩溪
在重庆小温泉念书的时代,日本飞机每隔几天就来陪都轰炸。空袭警报,真是耳熟能详,家常便饭了。可是小温泉在长江南岸三十多华里之外,既非军工业要地,机关和人口也不算很多,所以每次都有惊无险。民国二十九年(1940)九月十五日,正是星期日中午过后,忽然“呜呜呜”,空袭警报响起来了。我和四五个同班同学,急忙拿了小木凳,这次不想远走,就跑到花滩溪对岸崖旁的小石洞里去。这个小崖洞只能容纳七八个人,我们以前也去躲过好几次。虽然不太深,很不安全,可是并不潮湿。外面山光水色,风景宜人,总算可以做个躲警报的样子,心安理得。我们先在洞里待了一会,就拿起凳子坐到洞口外面的崖岸边。这天正是旧历八月十四,天气晴朗,秋高气爽,背后和两旁绿树成荫,前面望下去一两丈深处,花溪横过,碧绿荡漾,好一片诱惑。大家正在欣赏美景,忽听远处有飞机声,有人说:“恐怕又要去城里轰炸了!”话犹未落,噼啪几声巨响,大家拔腿就往洞里跑去。人叠人,在黑暗里挤成烧饼一般。又听像鞭炮声响了一串,接着就变成一片死寂。大家爬出洞口,阳光特别刺目,我才发现眼镜和木凳早已飞得不知去向,花了好些力气才找了回来。这时警报已解除,各人互问平安,我们都算无恙。原来日本飞机数十架沿岸扫射,炸弹都投在附近的溪水里和对岸学校的办公室。溪水飞溅好几丈高,崖石和我们背上的衣服都给溅湿了,好在碎片没有飞到我们身上。于是大家匆匆忙忙沿东岸向南,走回原来的渡口,只见河里浮着许多死鱼。对岸几十间校舍一片熊熊大火。路上躺着许多人,满身是血,不断呻吟着。两只渡船横在岸边,有两个穿灰蓝色短衣裤的工友俯卧在船边上,一点动静都没有,显然是给飞机扫射或炸死了。一个头上涌出一大摊鲜血,把船边和溪水都染得通红,像晚霞倒映在水里。
等我回到西岸的宿舍和教室时,才知都没有损坏。炸毁的二十多间房子多半是蒋委员长侍从室第三处的办公室,学校的教育长办公室也烧毁了一些。后来知道这天同学受伤者十余人,工人和校警受伤的二十余人,校工被炸死的二人。据说日军探听到蒋介石校长今天会到学校来,所以特别来轰炸。可是校长的官邸并没有被炸中,其余的人反遭了池鱼之殃!日本军人发现没有炸到目标,所以第二天又派了几十架飞机来,这次除了小温泉外,又炸了南温泉和白鹤林校区,炸毁校舍几十间,炸伤校警三人。过后,校长还特地到学校来慰问和指导善后事宜。这件事当时给我非常深切的刺激,炸弹只落在离我几丈远的地方,若不落在水里,我们四五个人早会没有命了。我和死神失之交臂,才使我对战争发生切肤的痛恶。同时,也更使我领悟到,从来战争的受难者大多数是无辜的老百姓。“一将功成万骨枯”,真是千古名言。至于日本军阀对中国和东南亚各地侵略所给予的残暴,我因这两天的亲身经历,更在心上烙下了不可忘记的伤痕。P22-25
提起周策纵教授,很多读者会在第一时间想起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五四”运动史》,想起他对《红楼梦》的研究及独到见解。其实,周策纵教授一生于学可谓无所不窥,涉猎范围包括甲骨文、金文、历史、诗歌、小说、翻译、经学等领域,且均有所建树。他倡导的将中国传统的考据学与西方汉学的治学方法与精神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更是具有世界性意义。
本次出版的《周策纵作品集》囊括了周策纵教授的个人回忆,及其在“五四”运动、红学、文学、历史、哲学、经学等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共分五册出版,为中国文史及周教授生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本册由“文史宗哲篇”与“‘五四’及近代思潮”两部分组成:“文史宗哲篇,,涵盖了周策纵教授探讨古代社会思想、“人与大自然”观念,以及陶文考释等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文章;“‘五四’及近代思潮,,部分则收录了周教授对胡适先生的纪念文章以及有关“五四”运动、中国文化现代化、简体字的论述文章。
本套丛书采用商务印书馆(香港)《周策纵文集》书稿,经重新编排、校订,将周策纵教授关于“五四”运动与《红楼梦》的研究文章单独成书,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即将出版的《周策纵作品集》第三册至第五册,分别包括红楼梦研释、经典与训诂、诗词与其人其事等内容,让读者领略一代汉学大师在不同领域的经典之作。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