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 日期:2022-12-30 00:28:42
2018年6月,中央宣传部会同科技部、中国科协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一批“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包含张弥曼等10人。“最美科技工作者”们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真谛,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本书收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的报道文章,多角度地呈现了“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崇高形象。
中宣部等发布2018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
新华社记者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抢占先机、迎难而上,肩负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重任,近日,中央宣传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在北京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张弥曼等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
张弥曼、多吉、倪光南、严纯华、邹学校、李贺军、李兴钢、蔚保国、秦川、王杜娟10位先进典型,他们有的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有的“板凳甘坐十年冷”,用科研成果赢得世界同行尊重;有的扎根基层一线,为扶贫攻坚和人民幸福付出毕生精力;有的投入社会公益,几十年如一日开展科普宣传……他们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真谛,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发布仪式以“科技中国梦 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现场播放了反映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的视频短片,采访讲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感悟,并向他们颁发了“最美科技工作者”证书。
参加发布仪式的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代表纷纷表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新时代走向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要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牢记科技报国的初心,大力弘扬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8年6月,中央宣传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在北京向
新华社北京2018年6月14日电
扫码观看现场视频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
谷业凯
有这样一群人——们成长于不同的时代,却有相同的精神品质;他们专注于不同的领域,却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他们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创新发展难题为目标。他们身上折射出的品质之美、精神之美,闪耀在神州大地,也闪耀在科技星空……
“一定要挑好这个担子”
对于地质学家来说,“走路”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拉萨到羊八井这条路,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一走就是40年。从浅层地热到高温深井,从设计勘探到开发利用,多吉用40年的心血在雪域高原书写了一段“地热传奇”——不仅结束了我国没有单井产量万千瓦级地热井的历史,更开启了地热开发利用的“羊八井时代”。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
地质工作很苦,尤其是在青藏高原。为了能尽快摸清资源“家底”、推动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吉几乎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背着馒头上山,背着石头下山”,多吉乐在其中。在他看来,西藏是他的故乡,能在故乡为国家勘探储备资源,是他这一生都倍感欣慰与荣幸的事业。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
“责任”,也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蔚保国经常提起的两个字。作为我国最早参与北斗系统建设的核心骨干之一,他扎根科研一线23年,历经北斗工程全过程,创造性提出了“数字多波束多星测控技术体制”,解决了困扰我国航天领域的多星测控难题。
为了北斗系统的成功建设和装备应用,他夜以继日地带领团队攻关、论证。“我们加班时,他在加班;我们回家了,他还在办公室。”“每次出差,他都背一个双肩包,包不大,却很沉。包里面衣服没几件,更多的是专业书籍。”在同事眼里,蔚保国是个很拼的人,他却说:“我不敢也不能松懈,因为我从事的是国家的事业,我一定要挑好这个担子。”
“就是要一条路走到底”
对于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杜娟来说,“就是要一条路走到底”,研发出被称为“工程机械之王”的盾构机。
盾构机,能穿山、可越海,不仅能大幅提升施工效率,还能把人们从危险的隧道挖掘中解放出来,因此被称为“工程机械之王”。作为集机、电、液、气、传感于一体的大型自动化掘进设备,盾构机的零部件有1万多个,一个控制系统就有2000多个控制点,自主研发十分困难,国内市场长期被“洋盾构”垄断。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杜娟
“别说研发了,包括我在内,那时很多人连盾构机长啥样都不知道。”王杜娟回忆,没有技术储备、没有专业指导,一切从零开始。凭借着“就是要一条路走到底”的韧劲,王杜娟一路攻坚克难。为了验证实验数据,她跑工地、奔现场、下隧道,跑遍了全国40多个地铁建设城市,将最美的年华献给了隧道掘进机研发设计事业。多年来,王杜娟和团队相继在复合式盾构机、泥水平衡盾构机、岩石隧道掘进机、异形隧道掘进机等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隧道掘进机领域的空白,引领着行业的发展。
作为参与和见证我国汉字信息处理、微机、国产软件和CPU发展历程的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对于“自主可控”的坚守,也有“就是要一条路走到底”般的执着。
作为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的首创者,他主持研发了联想式汉卡和联想系列微型机,也一直致力于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核心技术和产业。“过去‘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做法,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是行不通的。”倪光南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虽已年届八旬,在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广开源软件、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培养人才等方面,倪光南依然活跃,他用行动践行着中国科学家对于自主创新的使命与担当。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科学研究本身也是做人”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素有工业“黄金”之称。而从工业应用上来说,稀土分离技术的一个工艺参数改进,就能提高纯度、降低污染、节约开支。几十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钻研的就是这一技术。
稀土分离不仅是化学的基础研究,还是一门计算机编程方法和化学研究相结合的学问。过去的编程计算机无法自动识别输入错误,只能靠人工一点一点地校对,从浩如烟海的字母排列中把错误给“捞”出来。年轻时,严纯华曾翻遍4000行程序纸,只为找出一个输入错误,以至于“看到程序纸就会恶心和头晕”。
兰州大学校长、教授,中科院院士严纯华
严纯华这样看待自己的“执拗”:“做出一个有用的成果,就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因此就想要把这件事做好,自尊也就变成了责任。”为了“把这件事做好”,严纯华在科研一线一干就是几十年,不断地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发展了“串级萃取理论”,实现了中重稀土串级萃取工艺参数的准确设计及高纯重稀土的大规模工业生产;他提出了“联动萃取工艺”设计和控制方法。通过建立稀土纳米晶的可控制备方法,严纯华系统研究发现了“镧系收缩”效应对稀土纳米晶的结构影响规律。
“科学研究本身也是做人。”严纯华说,“以我从事的稀土研究为例,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从老师们身上学到爱国、责任、使命和担当的精神,逐步学会做人。”
《人民日报》2018年6月11日
一头扎进去 做出新东西
喻思南
瞄准前沿,持续探索
2018年3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在巴黎摘取了“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这一奖项每年仅授予5人。颁奖词称:“她开创性的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
20世纪80年代,张弥曼在研究一种全新的肉鳍鱼类化石——“杨氏鱼”时,发现一个不寻常的现象:“杨氏鱼”身上很多特点和肉鳍鱼类中的总鳍鱼类很像,但却没有内鼻孔。
当时,科学界普遍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四足动物是从总鳍鱼类演化来的,而内鼻孔是鱼类“登陆”时学会呼吸的关键构造。为什么这条“杨氏鱼”没有内鼻孔?之后,张弥曼又对国内外发现的若干种总鳍鱼类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全都没有内鼻孔。
张弥曼的研究动摇了权威理论,在国际古生物界引发强烈反响。由此,科学界开始重新审视四足动物的起源问题。她还与相关科学家一起提出另一种假说,即一种接近古总鳍鱼类和肺鱼类共同祖先的鱼类是四足动物的祖先。
瞄准科研前沿、做开创性研究,提有价值观点,是很多科研人员毕生的追求。湖南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能让这片土地长出独特而多样的辣椒地方品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思考着:如果把外地辣椒优质品种引进来,与本地品种杂交,会有什么“化学反应”?
经过多年研究,邹学校和他的团队筛选出数百份优异种质资源,培育出丰富的辣椒品种。市场上买到的辣椒品种,很多来自邹学校团队。
品种的性能通常会逐年退化。为了让人们一年四季在不同的地方都能吃上鲜辣椒,邹学校团队的品种培育工作从没有停止。
国家体育场“鸟巢”中方团队总设计师、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兴钢认为,现代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碰撞能够产生美妙的火花。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他提出了“胜景几何”思想理念。
李兴钢说,“胜景几何”,就是“胜景”和“几何”的有机结合。“胜景”包含人、景、界面以及叙事和隔离物等要素,展现的是与自然紧密相关的空间诗意;“几何”与建筑本体相关,是结构、空间、形式等互动与转化的基础。
“‘胜景几何’理念既是建筑师努力的方向,也是对当下缺失诗意的反思,亦是对自己关于理想世界营造努力的省问。”李兴钢说。
选择挑战,不畏艰辛
专注,往往是科研人员取得开创性成果的钥匙。
张弥曼与鱼化石结了一世情缘。在数十年的科研生涯中,她经常背着30多公斤重的行囊在荒野间跋涉,寻找化石。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邹学校就在国内率先系统性地开展了辣椒种质资源研究。30多年的坚守,他和团队收集和保存国内外辣椒种质资源3219份,并建成了我国最大的辣椒种质资源库。
邹学校和团队还在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造性成果,带领团队育成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系列辣椒品种。而今,他和团队培育的辣椒品种,在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广泛种植。
从事建筑设计20余年,李兴钢主持设计的项目不胜枚举。绩溪博物馆、唐山第三空间综合体、北京地铁4号线出入站口、北京西直门交通枢纽、元上都遗址工作站……作为“鸟巢”的中方团队总设计师,他承担了体育场功能最复杂的底座部分设计工作。
2016年年底,时年只有47岁的李兴钢被授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足见业界对他工作的肯定。
作为一名实验病理、传染性疾病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曾因抗击非典而被人们熟知。但她更多的时间,是在为实验动物这门“小学科”奔走。
“实验动物科学是支撑学科,是‘无名英雄’,它默默无闻,却为生命科学和医药研究的进步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秦川和同行正试图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学科的重要性。
创新,有时少不了“做点新东西”的追求。
读博期间,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李贺军做的是金属锻压研究,但带着“做点新东西”的念头,李贺军一头扎进当时刚刚兴起、颇具挑战性的碳/碳复合材料新领域。
选择挑战就意味着艰辛。李贺军和团队走上一条漫长的探索之路。他泡在图书馆,如饥似渴地学习,啃着一本本艰涩的专业书,做着一本本笔记……“起初的半年,就是天天蹲图书馆、天天看书。”
有心人天不负。经过多年艰苦攻关,李贺军带领团队在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与应用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他本人也成为我国复合材料领域领军人物之一。
看轻荣誉,看重科研
面对成绩,科研人员能够淡然处之,因为他们更关注研究本身。
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殊荣后,张弥曼笑称:“我成为科学家是历史的偶然,荣获这一奖项也是历史的偶然,我只是比较早做了中国肉鳍鱼类化石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而已。”
近年来,张弥曼把注意力转到青藏高原的新生代鱼化石上。她认为这些丰富、保存精良的鱼化石,有助于揭开这一地区的“演化进行时”。
“我的课题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是我们团队20多年的持续探索和攻关的结果。”每当有项目获奖,李贺军总要强调团队的贡献。
“国家发展离不开高端材料。”李贺军说。虽然他带领团队在复合材料上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但他认为,置身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需要不断设定新的目标、有新的超越,国家战略急需的下一代高尖端装备的材料难题就能被攻克。“尽管攻关任务艰巨,但国家需求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无论多难都得干下去。”
提到城市建筑,李兴钢忧心的是千城一面问题。“生活环境的过度人工化,让人们远离往昔的生活理想。在这样的现实之中,我们应当思考:如何才能将人与自然和谐的传统带到现代城市和建筑中来。”
文化是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根”和“魂”。李兴钢呼吁,更加详尽地研究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将城市空间营造得更有品质,更加适合人们的栖居、工作与生活。
《人民日报》2018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