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记住乡愁第三季


作者:中国中央电视台  日期:2022-12-30 00:29:36



  图书《记住乡愁·第三季》是在播出的同名电视纪录片的基础上,按照讲好故事的要求重新撰写而成,更适应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更加清晰地叙述遍布中国60个县的古镇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以及对生活成长在兹的人们的深远影响。全书脉络清晰、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有很强的收藏和阅读价值。
  第1集 乌镇 枕水人家
  立志进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位于苏杭之间的乌镇被人们称作“天堂的中央”,沿河而建的古镇巷弄狭窄,镇上屋舍半依清水半倚陆,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 枕水入梦、闻桨而苏的乌镇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今属浙江省桐乡市,北接太湖,南连京杭大运河,河网纵横交织。乌镇历史源远流长,已有1300载建镇史。唐朝至清朝,乌镇商业屡挫屡兴,康乾时期成为工商业巨镇。近现代由于水运式微,乌镇沉寂。20世纪90年代,进取求变的乌镇人不甘落后,将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并举,相继建成东栅、西栅,乌镇东山再起。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如今的乌镇已然成为开放与进取兼备的商贸重镇,古今交汇,多元共进。
  ■ 乌镇全貌
  一 萧统立志向学
  钟灵毓秀的乌镇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涵养了无数文人骚客。主持选编《文选》的昭明太子萧统(501—531年)就曾在此筑馆求学,其读书处昭明书院代表着乌镇文风到达的第一个高度。清《乌青镇志》称昭明太子读书处“实开两镇文运之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生于乌镇的南朝文学家沈约,是齐梁文坛领袖,被梁武帝聘为太子少傅,专教太子萧统读书。萧统少有才气且明于礼仪,自幼熟读五经,“数行并下,过目皆忆”,甚得沈约赏识。只是,沈约的父亲去世后,沈约每年清明必回乌镇祭扫,并要守墓数月。梁武帝不能阻止沈约的孝行,又担心萧统年幼,会因沈约不能亲授而荒废学业,便在乌镇建造了一座书馆,命萧统随沈约到乌镇跟读,直到沈约守墓结束再同回京城,如此每年往返。
  萧统初到乌镇时,沉迷于水色秀丽、柳绿花红的小镇景致,终日游玩,根本无心向学。沈约治学一贯严谨,教化有方,他深知梁武帝命太子随行就读的用心,故而不能放任萧统不思上进的懈怠,便给萧统讲述了一个小乞丐的故事进行劝导。有一年冬天,沈约回乌镇过年,在经过一座庙宇时,被庙前围观的百姓挡住了去路,上前询问缘由,才知道是庙里的一个小乞丐被冻死了。小乞丐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白天出去乞讨,晚上借宿庙里,并在佛殿的灯下夜读。虽然衣食不周,但小乞丐酷爱读书,每天乞讨所得,除了果腹所用,剩余的都用来买书。整夜的寒冷夺去了他年幼的生命,躺在稻草堆里的小身体虽已冻僵,但他的左手却还紧握着一本书。这个饥寒交迫仍不忘读书的小乞丐让养尊处优的萧统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从此以后,萧统立志向学,博览群书,“引纳才学之士”,在一起或“研讨文籍”,或“商榷古今”,并从事文章著述。“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萧统一心向学,带领门下文人编选出了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文选》共30卷,选取先秦至梁以前各种文体的代表作品。从唐代起,凡参加科考的学子必须熟读《文选》,民间因此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
  ■ 昭明书院
  可叹天妒英才,萧统31岁未及即位而卒,谥号“昭明”。如今,在昭明书院内,尚存有里人沈士茂题书的“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匾额,而萧统见贤思齐、立志向学的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一代代乌镇人。
  二 茅盾力学笃行
  “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生于乌镇的一代文学巨匠茅盾(1896—1981年)深慨昭明太子读书之志,常以其德行勉励自己。茅盾一生笃志好学,作为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林家铺子》再现了江浙地区小城镇人民的辛酸生活,艺术价值与社会现实意义兼具。
  茅盾1896年生于乌镇一户沈姓人家,父亲为其取名德鸿,意寓道德高尚的人。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各种新思潮风起云涌,茅盾的父亲虽16岁中秀才,却一直向往新学,冀望实业救国。茅盾的母亲鼓励茅盾学习新思想、接触新教材,勉励其在四书五经之外涉猎更多知识。
  茅盾8岁那年,建于清同治四年的立志书院顺应时代更名为“立志小学”,大门两侧仍悬挂着书院“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的对联。茅盾积极报名入学,成为学堂首批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他的国文老师沈鸣谦广闻博记、志向高远,茅盾入学第一天就深受感染,并立志成为像先生一样的博学之人。沈先生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史论居多,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先生布置完作业后,多会讲解题目要义,指导怎样立论,如何以古论今。茅盾自小酷爱文史,文学功底较为深厚,日积月累的学习,使天资聪慧的他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其文章如行云流水,老师和学生都想一睹为快,他也因此成了学校有名的“小才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立志小学,12岁的茅盾埋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提笔写下“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 立志小学里的茅盾塑像
  茅盾童年、少年时代都生活在乌镇,故乡的一砖一瓦、文韵民俗都深印在他心上,潺潺流水、进取精神都流淌在他的血液里,其1200余万言著作皆得益于此。
  “一·二八事变”后,在上海工作的茅盾回乡看望母亲,眼前的故乡却繁盛不再、衰败不堪。由于帝国主义的强取豪夺,小镇赖以为生的蚕桑无人问津,传统工商业几近破产。茅盾清醒地认识到强国才能兴邦,开始了以文报国的革命生涯。时隔不久便写出白话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展现了当时民族商业破产的厄运与小城镇百姓立志不屈的性情,其后出版了《春蚕》《子夜》等传世佳作,深刻再现了“中国大时代的动态”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启迪了一代代中国人。
  三 篾匠指尖薪传
  千年文脉的传承赋予了乌镇人自强不息、立志进取的特质,水乡的博大智慧使得乌镇人迎难而上、寻找机遇、浴火重生。
  乌镇历史上是竹编生产销售的集散地,其竹编历史已有五百年光景。繁盛时期的乌镇竹编,带动了周围的很多村庄以竹编为生,那些来乌镇收购竹编的船只挤满了整条车溪。62岁的钱鑫明祖上四代从事竹编工艺,是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他从小跟着父亲学习竹编技艺,几十年如一日与竹编“厮守”在一起。
  20世纪80年代末,塑料制品横空出世,严重冲击着传统竹编市场,钱师傅见竹编生意一落千丈,焦急的同时,暗暗立志要救活这门技艺。然而,振兴竹编的路并不是一路坦途。20世纪90年代,乌镇水运交通没落,陆路交通也不发达,老百姓戏称“汽车跳,乌镇到”,意思是只要车子猛烈颠簸,就意味着到了乌镇。无交通不商贸,乌镇的老街颓、民居陋、人气衰,外乡人不光顾,本地人也大量外出就业,许多竹编艺人放下手艺另谋出路,只有钱鑫明在坚守传统技艺。为了推销竹编,他多次前往上海,走街串巷叫卖,但却次次满载希望而去、带着失望而归。竹编没有收入,家还要养、日子还得过下去,于是他白天务农补贴家用,晚上思考如何创新竹编工艺,始终没有放弃振兴竹编技艺的使命。
  1999年后,乌镇将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并举,整治街道,恢复古建,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外出人员也陆续回乡了。2006年,乌镇西栅景区落成,老街上亟待恢复各种传统技艺,一些几近失传的手艺逐渐“重出江湖”。守着一份厚重文化遗产的钱师傅,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终于看到了希望。他制作的竹蜻蜓在利刃之上屹立不倒,引得无数游客拍手叫绝,孩子们更是爱不释手,如今,钱师傅亲手编制的“中国乌镇”字样的大竹篾挂在乌镇老街的墙上,每天从它面前经过的游客难以计数,人们对这门古老手艺好奇不已。
  如今,钱师傅的儿子钱利淮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乌镇,继承了这门手艺,他创立的“竹芸工房”将竹编工艺带到了课堂、带上了网络,旨在普及竹编技艺及文化,让竹编更加年轻化、时尚化、生活化。
  ■ “中国乌镇”大竹篾
  四 乌镇“网”罗四方
  经年不息的车溪水滋养了乌镇人融通兼蓄的魄力及求新求变的斗志。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乌镇人又一次意识到了深深的危机,凭借立志进取的乌镇精神,他们积极拥抱互联网。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肯定了乌镇的新变化:“乌镇的网络化、智慧化,是传统和现代、人文和科技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也生动体现了全球互联网共享发展的理念。”
  对于乌镇民宿的房东穆穆来说,互联网带来的改变可谓翻天覆地。2007年, 23岁的穆穆辞去工作,和丈夫回到乌镇老宅经营民宿,生意一直萧条。那时的乌镇街头,随处可见民宿老板沿街吆喝,有时还会出钱请三轮车夫帮忙介绍客源,不过纵然使出了浑身解数,却总不见效果。眼看入不敷出,有着乌镇人不服输个性的穆穆开始寻思新路子,在网络营销还是新鲜词的时候,她就开始尝试。起初,她靠登录论坛发布乌镇风景吸引游客,微博、微信出现后,她第一时间注册账号推广民宿,由于她在网上非常活跃,待人也极为和善,不久店里生意就有了起色。
  2012年,无线网络覆盖乌镇,这个江南小镇用一根光缆连通了世界。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了互联网的影响力,指出“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穆穆足不出户便结识了众多天南地北的朋友,民宿知名度随之提升,就连网易首席执行官丁磊也慕名而至,一来二去两人渐渐变得熟络起来。2015年12月的一天,丁磊带着李彦宏、马化腾、张朝阳等一行朋友来到穆穆家,并在此合影。那段时间,这张合影被网友疯狂转发,大家戏称:“互联网业半壁江山全在了。”
  一家普通民宿火遍互联网并非偶然,因为乌镇从不抗拒时代潮流,它以千年不变的包容,拥抱着一切新生力量,吸引了无数游客。如今,生活富足的乌镇人依然葆有进取求新的激情,包括穆穆在内的民宿房东们,每周都会参加各种培训,学习英语、厨艺和管理等。由于古镇所有民宿每三个月必须推出两道创新菜,乌镇一年一度的“房东菜肴技能大赛”无疑是对房东们创新成果的检验。百年不变的水乡食材,在重组搭配、创新烹饪下变化万千,如同千年古镇和互联网的结合,反差巨大却又如此和谐自然。
  ■ 互联网大佬在穆穆家的合影
  清晨,吱呀的摇橹声划破了水乡的宁静,乌镇又一次从睡梦中醒来。早起的人们挤满了木质长桥,周边农民摇着桨把自家果蔬带到这里,以换取生活所需。货船上蔬菜、水果种类不多却胜在新鲜,一番讨价还价后,水上人家一天的食材便得以备足。这种传统水上集市已延续数百年,如今,现代化生活方式悄然改变着乌镇,水上集市规模日见缩小,但古镇居民依然会在特定节假日齐聚赶集,回味并享受独特的水乡生活。
  当传统和现代文明在古镇交汇时,它带来的不是冲突,而是一种新生。历经千年的乌镇,从战火硝烟、百业凋敝中重整旗鼓,在盛衰兴废、暑往寒来中不惧沉浮。如今的乌镇,正蕴蓄着文韵、倚傍着水路、脚踏着互联,以立志进取、勇立潮头的姿态向世人昭示,它的未来更有着无限的可能。
  编 导:周 密 主持人:徐 俐
  撰稿人:王 蓉 指导撰稿:袁文丽







阅读提示:记住乡愁第三季的作者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记住乡愁第三季下载地址

上一本:民贸花红——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下一本:盐田创新发展20年(上下册)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