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德立 日期:2022-12-30 00:30:41
先秦儒家代表春秋时期以来的精英阶层思想,墨家代表战国时期一般社会阶层的思想。墨子学于儒家,又不满儒家的仁爱等主张,遂展开对儒家的批判。孟子与荀子站在儒家仁义的核心价值立场上,对墨子“非儒”进行了回应。孟子重点批判了墨家的兼爱学说,又对墨学有所吸收,融入其性善论与仁政学说中;荀子侧重批评墨家的节葬与非乐学说,重点阐发了礼治思想。墨家与儒家后来“穷”“达”的根本原因,在于儒家在坚持思想主体性的同时,善于根据时代需要回击异端的批判,又可以吸收包括异端在内的思想学说。先秦儒墨的思想纠葛,使得墨学精华皆入于儒。《先秦儒墨关系研究》揭示了影响孔子、孟子、荀子之间思想的变迁的墨学因素,这有助于澄清先秦儒家与墨家思想的演进历程,进而把握早期儒家与墨家思想的发展脉络。先秦儒墨关系史是精英思想与社会思想的互动与交融,构成了古代“精神觉醒”时期思想史发展的主线,开创了中国文化包容传承创新之路。
作者简介
孔德立 山东曲阜人,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现任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文化教育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华孔子学会副秘书长,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主要从事孔子、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应邀赴新加坡、法国、日本和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出席学术会议、访问与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