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柏桦 日期:2022-12-30 00:33:22
这部文集收录的26篇论文是作者从2012年至2016年发表的40余篇论文中遴选出来的。其中,涉及政治制度史方面的论文,既有关于古代地方官的设置与管理智慧、历代便宜权的授予、古代官设救助机构设置等较为宏观的论述;也有对各种相关的各项制度,诸如明代常礼、明代府与县的关系、明清官员俸禄等问题的分析;还有对诸如武当山管理、闸坝官、宣慰司与宣抚司等细小制度的研究。涉及法律制度方面的论文,远论《周易》中的犯罪学说,外论朝鲜的《经国典》,而重点还是放在明清法律制度方面的研究,这也是此前学者关注比较少的问题,诸如《大明律》的编纂、明代宫廷法规、明清收养孤老及越诉律例、正法与就地正法、罪犯发遣新疆、涉藏民刑案件处理,以及各种与法律相关的制度。
前言
这部文集收录的26篇论文,是从2012年至2016年发表的四十余篇论文中遴选出来的,取名《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史析》。之所以称“析”,第一,此书是前两部拙集《中国古代刑罚政治观》《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的延续;第二,此书是在近年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一些新的认识与体会。敝帚自珍,不因浅露而自闭,故汇编成集,以就正于海内外学者同仁。
1979年,有幸成为中国人民大学韦庆远教授的助教,开始从事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教学及研究,不知不觉已近四十年。从硕士毕业论文《论宫省制度》,到博士论文《明清州县官群体》《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再到《中国政治制度史》(第3版)的出版,一直以政治制度史为研究重点。2001年,从日本国立大阪大学回国到南开大学任教,又承担中国法制史的教学任务,法律制度史也就成为研究的重点。这十几年间,可以说进入了研究的黄金时期,前后出版18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二十余篇,指导博士研究生也多达三十余名。作为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法学院的双聘教授,我主讲的课程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法制史》,其教学与研究当然也集中在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方面,论著也无外乎是这些。
研究中国政治法律制度史,固然可以从宏观上来论述,但也应该注意中观的分析,更不能忽略微观的研究。本书所收录的有关政治制度史方面的论文,既有古代地方官的设置与管理智慧、历代便宜权的授予、古代官设救助机构设置等较为宏观的论述,也有各种相关的制度,诸如明代常礼、明代府与县的关系、明清官员俸禄等问题的分析,还有诸如武当山管理、闸坝官、《诸司职掌》、宣慰司与宣抚司等细小制度的研究。在法律制度方面,远论《周易》中的犯罪学说,外论朝鲜的《经国典》,而重点还是放在明清法律制度方面的研究,这也是此前学者关注比较少的问题,诸如《大明律》的编纂、明代宫廷法规、明清收养孤老及越诉律例、正法与就地正法、罪犯发遣新疆、涉藏民刑案件处理,以及各种与法律相关的制度。这些说不上是全面的研究,但就某些问题来说,还是有一些心得体会,且提出了一些自认为有益的见解。
了解历史上存在的政治法律制度,不单单是为了解过去的存在,而且是为了理解它的实质,两者不能偏废。前者有政治法律制度的明文规定,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后者则要纳入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总体中来进行考察,认识和总结其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点,给予正确的评价。政治法律制度是由一定的人来倡议、制定和执行的,有一部分人拥护,也有一部分人反对,由此引发出某些事变和事件,不但影响到政治法律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而且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在研究中国政治法律制度史时,必须注意到政治法律制度史本身存在的特性,也要注意人为的各种因素。系统地、正确地理解政治法律制度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的关系,了解政治法律制度存在的基础,就能对今天,乃至于未来的政治法律和社会保持清醒的认识。
政治法律制度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中形成和完善的,既有人们对历史相沿积久而成的政治法律文化的传承,又有因时代变迁而导致新的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和衍变。因此,政治法律制度有着承传性、变革性、创新性等多元社会文化的特征。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传统是在一代一代地传承、变革、创新过程中发展的,现代是历史的延续,新文明只有在旧文明基础上进行开拓才能有所发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行进的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回避,也不能停止不前,只有积极地面对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继续前进。这也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决定了研究问题一定是分散的,但总的大方向不变,在研究不断深入的时候,也会涉及新的领域。
或有论者认为,一个已经年过花甲的老人还在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似乎为时已晚,是不是有些自不量力?应该承认,学术本为天下公器,治学也不分老幼;闻道可以有先后,唯在力行而已。正因为年事已高,更需锲而不舍,加倍努力,刻苦勤奋,庶几在老而未朽之际,将五十余年积累之资料、教学研究之心得体会写出,期能够添砖加瓦,方不负治学之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