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中华文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中华文化学院  日期:2022-12-30 00:41:52



  本书由中华文化学院组织编写,从“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地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与全球治理体系、中华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支撑、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5个方面探析、解读了中华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中华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代序)
  全球化时代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交流交往的机会,从而使世界各民族联系更加紧密,但激烈动荡的世界造成的各种危机不断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任何一个国家越来越难以应对各种危机和灾难,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由此而生。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为人类未来发展指出了努力的方向,5000年未曾中断的中华文化,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价值支撑。
  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凸显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文化的民族性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坚守,也是世界文化发展的需要。
  全球化为世界各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和合作架起了沟通和联系的桥梁,有利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接受和认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随着交流的深化,相互之间的碰撞和冲突也不断增加,大家越来越认识到,保持文化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据统计,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2000多种语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由此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的多样性根源于民族的多样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民族间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也促使各个民族更强烈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存在攸关民族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坚持和保护不仅关系到民族身份的辨识,更关系到民族的尊严和民族的聚合。因此,每个民族都会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养分的同时,一定会大力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这是每个民族都不可放弃的底线,这也决定了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存在的理由和原因。
  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首先是要保持中华民族自己的特色。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也面临着民族性建构的问题。
  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本身就包含着文化的多样性因素,坚持和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华文化内在的逻辑要求,也是中华文化历经5000年未曾中断的内在凝聚力量。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饱受外国文化的侵略和冲击,失去了与其他文化平等交流的权利和机会,更为珍视和重视文化多样性及文化民族性的诉求。不断有有识之士呼吁,要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文化成果,更要对中国历史文化怀有一份温情和敬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对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坚持中外文明共存共享,中华文化要进行世界性建构
  全球化是指人类在跨越地域空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社会障碍的基础上,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实现沟通和理解,进而不断达成共识和形成共同行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都难以孤立存在和发展,必须与世界各种文明共存,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须具有世界性特点,中华文化也不例外,要进行世界性建构。所谓世界性,应有两层意思,一是本民族对世界文化的接受和认同,一是世界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接受和认同。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也要做到这两点。
  不管人们是否愿意,都无法置身于全球化发展进程之外,文化的全球化是全球化在文化领域的扩张和影响,而主导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是西方文化,并凭借其优势和强势迅速传播和流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认同,这要归功于西方文化的成功运作,也反映了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接受主体和创造主体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现实,民族主体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既取决于民族特色的存在,也取决于民族文化的世界性,因为民族文化已经不能置身于全球化之外,接受外来文化并能理性认同,是民族文化兼具世界性的重要标志。在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华文化要了解文化的世界性特点和品格,学会如何构建民族文化的世界性。
  中国领导人在各种国际场合宣传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展示中华文化精神风貌。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单边主义主导国际形势的新趋势,中国领导人提出要用中国一贯倡导的和而不同的原则处理国际关系。江泽民同志在老布什图书馆演讲中讲到和而不同,胡锦涛同志在哈佛大学演讲中讲到和而不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就是把和而不同的原则提升到具有世界性的共同原则。
  全球化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舞台。世界开始了解中国,中国正在走向世界。
  三、坚持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文化要融入世界文化发展中
  今天,中华文化已经融入全球化潮流之中,获得了与世界民族文化平等地进行交流、对话的机会。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一方面以西方文化为主流的世界各民族文化通过各种渠道大量传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也可以利用各种传媒手段传向全世界。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可以说成绩巨大,中国人对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有十分全面的了解,我们对西方的科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包括历史上的和当代的,都十分熟悉,甚至对答如流。但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却十分有限,影响十分微弱,除了少数汉学专家之外,大多数西方人由于语言文字的隔阂,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相当肤浅,甚至还有许多误解。毫无疑问,全球化给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宣传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四、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中华文化对提升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开幕式上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这里包含着深刻的含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共同的“命运”。这是说各个民族和各个国家的命运已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的相遇是历史的机缘,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机缘。这就是“命运”。据统计,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2000多种语言。当今世界仍然是由民族和国家组成的,我们对民族的了解,更多是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以及文化传统来认识的。由此在世界上形成了无数的民族共同体,这些民族共同体是在民族成员间的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是在价值和身份的共同认同上建构起来的,这些“民族”具有共同的“命运”,这种“命运”使得民族凝聚在一起。当今天的世界已经变成地球村时,人们才发现我们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所经历的和面临的问题都是共同的,我们的所作所为都与你我他息息相关,无法独善其身。民族共同体已经自然延伸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由“命运”而使我们成为“共同体”。“命运”让人类自觉地意识到“共同体”的形成。全球化使“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成为可能。所谓全球化,是人类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实现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和舞台,世界各个民族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展示本民族的文化风貌和特点。今日的全球化运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都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也可以说它在悄然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全球的面貌。如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越来越难以分开,比如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资源、人口、毒品、艾滋病等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其载体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国家,而是整个人类,解决这些问题,靠各国孤军奋战根本无济于事,它关系到人类的共同利益,从而要求整体的认同与行动。于是,全球意识、全球观念应运而生,这种新观念和新意识无疑体现人类整体意识的出现。正是这些整体意识的出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某些问题、某些领域和现象上越来越多地达成共识。这些“共识”的形成,就是“共同体”形成的思想基础。由此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共同的意识和愿望,体现了超越现代民族和国家的全球化意识,引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占据着人类认同的共同价值和道德的制高点。
  正确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路径。当今,人们之所以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和现实的交汇构成了人们生活的时空,在这个时空中各个民族和国家紧密相连生死相依。当历史进入我们现实的时空时,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身边发生的一切。美苏两极格局崩溃之后,世界进入美国一霸独强的局面。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世界的多极化趋势越来越凸显,地区冲突和动荡不断发生。同时由于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手段,大力推进了全球化的进程。人们可以通过电话、电视、网络以及各种媒体了解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可以通过现代化的通信设备迅速传遍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由此造成冷战时期形成的国际秩序和规则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为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解决问题提供了机遇,也为我们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提供了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阐述了中国的全球观,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出发点,也是目标。人类需要一个安全的世界、合作的世界、繁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美丽的世界,这就需要人类自身为此作出努力。
  深入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正确把握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路径,就可以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进而提升自己的国际话语权,引领世界的发展方向。







阅读提示:中华文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者是中华文化学院,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中华文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下载地址

上一本:中国道路与文化自信
下一本:家国情怀:中国人的信仰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