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8


作者:华杉  日期:2022-12-30 00:43:37



  读三国群雄的创业史,避开领导者常走的那些弯路。《资治通鉴》一共写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超级案例集”。本书用“通篇大白话”让你轻松读懂《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的“华杉讲透”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本书是系列解读丛书的第八本。
  卷第五十九 汉纪五十一(公元188年—190年,共3年)
  主要历史事件
  刺史改作州牧,地方势力坐大 003
  王芬谋废灵帝,无人支持,最终失败自杀 005
  董卓不认同皇甫嵩的战略,
  结果皇甫嵩连战连捷,董卓怀恨在心 007
  灵帝驾崩,刘辩继位,外戚何进秉持朝政 009
  何进被杀,袁绍关闭宫门大杀宦官 014
  董卓废少帝改立刘协,得以掌控朝政 016
  董卓专政,欲望日益膨胀,京师人心崩恐 020
  关东联兵讨伐董卓,推举袁绍为盟主 021
  董卓欲迁都改制,反对者或贬或斩 022
  曹操率先起兵讨伐董卓,战败 027
  主要学习点
  打包围战,也要给敌人留一个缺口逃跑 007
  创业要有自信 011
  事业也有年轮,年轮越细密,事业越坚实 019
  管理者要过程导向,而不是结果导向 024
  孝灵皇帝下
  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
  1 春,正月十五日,赦天下。
  2 二月,紫宫星座旁出现孛星。
  3 黄巾余贼郭大等起兵于河西白波谷,寇掠太原、河东。
  4 三月,匈奴屠各部落攻杀并州刺史张懿。
  5 太常、江夏人刘焉见国家多事,建议说:“四方兵寇,都是因为刺史威权太轻,既不能禁止,又所用非人,以致离叛,应该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刘焉本来想做交趾牧(因为交趾远,可以避祸),侍中、广汉人董扶私下里跟他说:“京师将乱,益州一带有天子气!”刘焉于是改求益州。正赶上益州刺史郤俭横征暴敛,谣言远扬,而耿鄙、张懿又都被贼军所杀,朝廷于是听从刘焉建议,选列卿、尚书为州牧,各自俸禄不变,前往各州就任。任命刘焉为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东海人刘虞为幽州牧。州牧掌握重权,就从这时开始。
  刘焉,是鲁恭王之后;刘虞,是东海恭王五世孙。刘虞曾任幽州刺史,当地人民都怀念他的恩信,所以朝廷用他。董扶及太仓令(大司农属官,负责接收郡国漕运的粮食)赵韪,都弃官跟随刘焉入蜀。
  【华杉讲透】
  这是重大的变化,刺史本来是代表皇帝的监察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史,是御史,是中央的派出机构。而如今改为州牧,牧,是牧养人民,州牧就是地方军事行政的全权长官,实际上比诸侯王还大了。州牧一起,中央权力衰微,地方势力坐大,“三国演义”时代就要开始了。刘焉给皇帝出了这一阴招,为自己谋得益州地盘,益州又经他的儿子刘璋,落入刘备之手。所以刘焉是蜀汉帝国的真正奠基人了。
  6 皇帝下诏,征发南匈奴兵,协助刘虞,讨伐张纯。单于羌渠派左贤王率领骑兵到幽州报到。匈奴人担心征兵无休无止,于是右部[img align="bottom" alt="" class="rareFont" src="../Images/Figure-0001-0002.jpg" /]落部落造翻,与匈奴屠各部落联合,共十余万人,攻杀羌渠。国人立其子、右贤王于扶罗为持至尸逐侯单于。(于扶罗,就是五胡乱华十六国时代前赵帝国刘渊的祖先。)
  7 夏,四月,罢免太尉曹嵩。
  8 五月,任命永乐少府、南阳樊陵为太尉。六月,罢免。
  9 益州贼马相、赵祗等在绵竹起兵,自称黄巾,杀死刺史郤俭,进击巴郡、犍为,不到一个月,破坏三郡,有部众数万,自称天子。益州从事贾龙率吏民进攻马相等,数日之内,将他们击破赶走,州界清净,贾龙于是选拔吏卒,迎接新任州牧刘焉。
  刘焉将州府迁到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以收人心。
  10 七个郡国出现水灾。
  11 已故太尉陈蕃之子陈逸与术士襄楷在冀州刺史王芬处见面,襄楷说:“天象不利于宦官,黄门、常侍等将要被灭族。”陈逸闻言甚喜。王芬说:“如果是这样,我愿意去驱除他们!”于是与豪杰转相招集联合,上书皇帝,说黑山贼攻劫郡县,想以此为借口起兵。正赶上皇帝要巡行河间老家旧宅,王芬等人想以兵劫持皇上,诛杀诸常侍、黄门宦官,然后废黜皇帝,立合肥侯为帝。
  王芬将他们的密谋告诉议郎曹操,曹操说:“废立皇帝为天下最为不祥之事,古人有权衡成败,计量轻重之后而行之的,比如伊尹、霍光,都是怀着至忠之诚,据有宰辅之势,手握大权,又顺应众人的愿望,所以大家能听从他们,而完成废立大计。如今你们只看到当年的容易,没有看见今天的困难,而行此非常之事,指望能成功,这不是太危险了吗?”王芬又去找平原人华歆、陶丘洪一起定计,陶丘洪想参加,华歆阻止他说:“废立大事,就是伊尹、霍光也没有把握。王芬性格疏阔,又不够果断,这事一定干不成。”于是陶丘洪没有去。
  正赶上北方天空夜半时分有赤气出现,从东到西,横贯整个夜空,太史上言:“北方有阴谋,不宜北行。”皇帝于是取消了到河间的计划,并且下诏让王芬撤销之前集结的军队,接着又征召他入朝。王芬恐惧,解下印绶,弃官逃走,走到平原县,自杀。
  12 秋,七月,任命射声校尉马日?为太尉。马日?,是马融的族孙。
  13 八月,开始设置西园八校尉,任命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都归蹇硕统领。皇帝自从黄巾起事之后,留心军事,蹇硕壮健有武略,皇帝亲自任命他,就是大将军也归他统辖。
  14 九月,罢免司徒许相,任命司空丁宫为司徒,光禄勋、南阳人刘弘为司空。
  15 任命卫尉、条侯董重为骠骑将军。董重,是永乐太后(皇帝的生母董太后)哥哥的儿子。
  16 冬,十月,青州、徐州黄巾军再次兴起,寇掠郡县。
  17 望气的术士认为京师将受到大军攻击,两宫流血。皇帝想用法术化解,于是大发四方军队,在平乐观讲武阅兵,筑起大坛,上面建十二重华盖,盖高十丈。在坛东北又筑有小坛,上面建九重华盖,高九丈。列步骑兵数万人,结营为阵。
  十月十六日,皇帝亲自阅兵,立于大华盖下,大将军何进立于小华盖下。皇帝全身披挂,自称“无上将军”,马也披甲,皇帝骑上战马阅兵,绕营三遍而还,将兵权授给何进。
  皇帝问讨虏校尉盖勋:“我讲武如此,怎么样?”盖勋说:“臣听说先王只讲德,不讲武。如今寇贼在远方,而陛下在京师阅兵,不足以昭示陛下的果敢坚毅,只是显示黩武好战而已。”皇帝说:“说得好!只恨认识您时间太晚!群臣中还没人跟我说过这样的话。”盖勋对袁绍说:“皇帝很聪明,只是被左右蒙蔽。”于是和袁绍密谋诛杀宦官。蹇硕恐惧,将盖勋外放为京兆尹。
  18 十一月,王国包围陈仓。皇帝下诏,再次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督促前将军董卓,合兵四万人征讨。
  19 张纯与丘力居寇掠青州、徐州、幽州、冀州四个州。皇帝下诏,命骑都尉公孙瓒征讨。公孙瓒在辽东属国(移民区)石门山与之会战,张纯大败,抛弃妻子儿女,向塞外逃走。叛军所掳掠的男女俘虏,全部获得解救。公孙瓒深入追击,却没有后援和交通线,反而被丘力居等在辽西管子城包围,坚守二百余日,粮食吃尽,军队崩溃,士卒死者十之五六。
  20 董卓对皇甫嵩说:“陈仓危急,请速救援。”皇甫嵩说:“不对。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陈仓虽小,城守坚固完备,不易攻下。王国兵力虽强,他攻不下陈仓,士卒一定疲敝,等他疲敝,我们再攻击,可获全胜。现在不需要去救援。”王国攻陈仓八十余日,不能攻下。
  中平六年(己巳,公元189年)
  1 春,二月,王国部众疲敝,解围而去,皇甫嵩进兵追击。董卓说:“不可,兵法,穷寇勿迫,归众勿追。”皇甫嵩说:“不对。之前我们不打他,是避开他的锐气。如今追击,正是乘其衰而击之。我们所攻击的,是疲惫之师,不是归心似箭之众。王国部队正在撤退,没有斗志,我们是以整击乱,他们也不是什么穷寇。”于是皇甫嵩单独进兵追击,命董卓为后卫。皇甫嵩连战连捷,大破敌军,斩首一万余级。董卓大为羞惭怀恨,从此跟皇甫嵩结下仇恨。
  韩遂等共同废黜王国,劫持前任信都县令、汉阳人阎忠,奉他为首领。阎忠接着又病死,韩遂等争权夺利,相互杀害,势力于是衰退。
  【华杉讲透】
  这段议论,显示董卓兵法读得有问题,“穷寇勿迫”,是《孙子兵法》原话。“归众勿追”,兵法没这句话,《孙子兵法》有“击其惰归”,他想回去,必须猛追,归众必追!
  穷寇勿迫,不是穷寇莫追,方向不同。迫,是挡在他前面;追,是跟在他后面。敌军穷极逃亡,你跟在后面追杀,他们人人只想快逃,越快越好,越远越好,所以没有斗志,没人停下来跟你战斗,你一路砍后脑勺就是。如果是“迫”呢,你拦住他求生的退路,他人人都要跟你拼命,这样你就占不到便宜,反而有胜败反转的危险。
  所以“围师必阙”,即便是打包围战,我们包围了敌人,也一定要留一个缺口给他逃跑,等他跑,再跟在后面追杀。如果把他全部围死,不要跑掉一个,他就视死如归,置之死地而后生,即便最后你把他们全部杀光了,恐怕自己兵员损失比他还大。
  皇甫嵩说得非常对,之前是避其锐气,之后是击其惰归,兵法教科书式的打法。而董卓读书不精,一知半解,理解和判断全是错的。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误判学董卓。
  2 幽州牧刘虞到任,遣使到鲜卑,告之以利害,又以巨额悬赏,责成他们送上张举、张纯人头。丘力居等听说刘虞到了,非常欢喜,各自派翻译来晋见,自行归降。张举、张纯逃走出塞,余众都投降或解散。刘虞上书,撤销诸屯兵,只留下降虏校尉公孙瓒,将步骑兵一万人屯驻右北平。
  三月,张纯的门客王政杀死张纯,将首级送给刘虞。
  公孙瓒志欲扫灭乌桓,而刘虞却想以恩信招降,于是两人之间有了矛盾。(为公孙瓒杀刘虞埋下伏笔。)
  3 夏,四月初一,日食。
  4 太尉马日?免职。皇帝遣使,拜幽州牧刘虞为太尉,封容丘侯。
  5 蹇硕忌恨大将军何进,与诸常侍一起游说皇帝,派何进西击韩遂,皇帝听从。何进知道这是他们的阴谋,奏报派袁绍去徐州、兖州招集军队,等袁绍招兵回来,再挥师西进,如此以拖延时间。
  6 当初,皇帝的儿子数次夭折。何皇后生下皇子刘辩,送到道人史子眇家养育,号称“史侯”。王美人生下皇子刘协,董太后自己抚养,号称“董侯”。群臣请立太子,皇帝认为刘辩轻佻无威仪,想立刘协,犹豫未决。后来,皇帝病重,将刘协托付给蹇硕。
  四月十一日,皇帝在嘉德殿崩逝(得年三十四岁)。蹇硕当时在内,想先诛杀何进,然后立刘协,派人迎接何进,让他进宫议事。何进即刻前往。蹇硕的司马潘隐与何进是好朋友,出宫迎接,向何进递眼色示意。何进惊觉,拔马飞驰回营,带兵屯驻百郡邸,然后称病,拒绝入宫。
  四月十三日,皇子刘辩即皇帝位,时年十四岁。尊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听政,赦天下,改元为光熹。封皇弟刘协为勃海王。刘协时年九岁。任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一起,参录尚书事(主掌宫廷机要)。
  何进已秉持朝政,对蹇硕图谋杀害自己非常愤恨,秘密计划诛杀蹇硕。袁绍通过何进的亲信门客张津,劝何进一举诛杀全部宦官。何进认为袁家累世贵宠(袁安曾任司空、司徒,袁安的儿子袁敞任司空,孙子袁汤任司空、司徒太尉,袁汤的儿子袁逢任司空,小儿子袁隗官至太傅),而袁绍与他的堂弟、虎贲中郎将袁术也都得到豪杰们拥戴,所以信任袁绍,接受他的建议。何进又广招智谋之士,何颙、荀攸以及河南人郑泰等二十余人,任命何颙为北军中侯,荀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心腹。
  荀攸,是荀爽的孙子。
  蹇硕心中狐疑,不能自安,写信给中常侍赵忠、宋典等说:“大将军兄弟秉国专朝,如今又与天下党人密谋要诛杀先帝左右近臣,扫灭我等,只是因为我掌管禁兵,暂时还没敢发动。如今,我们应该关闭宫门,紧急将他们捕杀!”
  中常侍郭胜,是何进同郡老乡,太后及何进有当前的地位,郭胜都出过大力,所以亲信何氏。郭胜与赵忠等商议,不听蹇硕的,将蹇硕的书信送给何进。
  四月二十五日,何进派黄门令将蹇硕逮捕诛杀,兼并了他的部队。
  骠骑将军董重,与何进权势相冲突。宦官们于是依靠董重为党助。董太后每欲干预政事,都被何太后挡回去。董太后愤怒,骂道:“你今天嚣张,都是靠你哥哥罢了!我让骠骑将军斩下何进头颅,易如反掌!”何太后把这话告诉何进。
  五月,何进与三公一起上奏:“董太后派前任中常侍夏恽等与州郡地方官勾结,图财谋利,全都收入永乐宫。按先例,藩国王后不可逗留京师,请将董太后迁回本国。”何太后准奏。
  五月初六,何进举兵包围骠骑将军府,逮捕董重并免职,董重自杀。
  六月初七,董太后忧怖,暴崩。何进因此失了民心。
  7 六月十七日,葬孝灵皇帝于文陵。何进担心再有类似蹇硕的阴谋,称病,不参加葬礼,也不送葬上山陵。
  8 水灾。
  9 秋,七月,将勃海王刘协改封为陈留王。
  10 罢免司徒丁宫。
  11 袁绍等又游说何进说:“之前窦武欲诛宦官,而反为宦官所害,是因为他言语泄露。五营士兵都畏服宦官,窦武却想任用他们,自取祸灭。如今将军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赐时机,将军应该一举为天下除害,以垂名后世,机不可失!”
  何进于是向太后汇报,请将中常侍以下宦官全部罢免,以三署郎(光禄勋所辖左、右、五官中郎将署所掌郎官的合称)替补他们的职位。太后不听,说:“宦官统领禁中,这是从古到今的汉家制度,不可废除。况且先帝刚刚崩逝,我怎么能公开地跟士人一起相对议事呢?”何进说不过太后,退而求其次,想先诛杀宦官中放纵不法的。袁绍认为,宦官亲近皇帝,向上转达奏章,向下传达诏令,如果不一举全部废除,必为后患。而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以及何进的弟弟何苗,又收受宦官贿赂,知道何进要杀宦官,多次向何太后进言保护宦官,又说:“大将军就想杀尽皇上左右,削弱皇权,让他自己专擅政事。”太后也认为这分析有道理,对何进起了疑心。何进是新贵暴发户,不自信,过去对宦官的敬畏心还在,虽然外表上想垂名后世,实际上内心并不能决断。事情就这么拖延下来。
  袁绍等又为何进出谋划策,多招四方猛将及诸豪杰,让他们带兵入京,胁迫太后。何进同意。主簿、广陵人陈琳进谏说:“谚语说‘掩目捕雀’,对微小的事物,尚且不能用欺骗手段,更何况国家大事,可以以诈术去做吗?如今将军总领皇威,手握兵要,龙行虎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诛杀宦官,就如同以炉火燎毛发一样容易,只须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顺人从。难道反而放下自己手中利器,去征求外人协助?如果地方势力大兵聚会,则强者为雄,谁兵多谁说了算。那不是将军倒持干戈,把刀把子递给别人吗?这样做,一定不会成功,只会带来大乱!”何进不听。
  典军校尉曹操听到后,笑道:“宦官这个东西,自古就有,只是人主不该给他们权势恩宠,以至于发展到这个地步。既然要治他们的罪,应该诛杀首恶,一个狱吏就够了。何至于要纷纷攘攘召天下大军呢?想将他们全部杀光,事情一定会泄露,我将亲眼看到此事的失败!”
  【华杉讲透】
  何进的表现,是典型的不自信。自己能办成的事,非要借助别人的力量,跟别人合伙干,最终引狼入室,天下大乱。
  这种情况很多,现在很多朋友创业,本来是自己的事,但是不自信,要找人合伙,创业成功之后,发现合伙人没有贡献,却占了很大股份,心理不平衡,于是又造成了利益纠纷。
  当初,灵帝征召董卓进京任少府,董卓上书说:“臣所辖部队,都是湟中地区的义从(志愿兵)和羌人、匈奴人,他们都对臣说:‘军饷未发,粮食断绝,妻儿饥冻。’拖住我的车,不让我走。羌人、匈奴人心肠险恶,情态像狗一样,臣不能禁止,只能顺着他们,安抚他们,如果事态进一步发展,我再向上奏报。”朝廷也管不了董卓,又赶上皇帝病重,就以玺书拜董卓为并州牧,命他将兵权交给皇甫嵩。董卓又上书说:“臣误蒙天恩,掌兵十年,士卒大小,相狎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效命,乞请允许我率领他们于北部州郡,效力于边陲。”
  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对皇甫嵩说:“天下兵柄,在大人与董卓之手。如今怨隙已结,势不两立。董卓接到诏书,让他交出兵权,他却上书请留,这是违逆诏命。他度量着京师政事混乱,所以敢于踌躇不进,这是心怀奸谋。这两条都够死刑。况且他凶残暴戾,没有亲信,将士们也不依附他。大人如今身为元帅,仗国威以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无往不利!”皇甫嵩说:“董卓违命,虽然有罪。我如果擅自征讨诛杀,也有责任。不如公开上奏弹劾,让朝廷裁决。”于是上书。皇帝责让董卓,董卓还是不奉诏,驻兵于河东,以观时变。
  何进召董卓将兵进京。侍御史郑泰进谏说:“董卓残忍寡义,贪得无厌,如果将朝政借助于他,授之以大事,必将恣其凶欲,危及朝廷。明公以皇亲国戚,德高望重,掌握国家大权,完全可以乾纲独断,诛除有罪之人。完全不应该也不需要引董卓为外援啊!况且事情越拖延,就越容易生变乱,窦武殷鉴不远,明公应该速决!”尚书卢植也上言不宜召董卓。何进都不听。郑泰于是弃官而去,对荀攸说:“何公不容易辅佐啊!”
  何进府掾王匡,骑都尉鲍信,都是泰山人,何进派他们回家乡招兵,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驻成皋,派武猛都尉丁原将数千人入侵河内,火烧黄河孟津渡口,洛阳城中都能看见火光。这些行动,都以诛杀宦官为名。
  董卓接到何进征召,即刻出发,并上书说:“中常侍张让等,窃幸承宠,浊乱海内,臣听说,扬汤止沸,不如抽柴去火;割疮虽痛,胜过侵入脏腑。当初晋国赵鞅以晋阳之兵,驱逐君王身旁的恶人,如今臣鸣钟鼓向洛阳进发,为您逮捕张让等人,以清除奸秽!”
  太后还是不听。何苗对何进说:“我们当年从南阳来京,都是靠着宦官才得以富贵。国家之事,谈何容易!覆水难收,事情一旦发动,就不可收拾,请您深思!我们还是应该和宦官和平共处!”
  董卓军队到了渑池,何进还在狐疑不定,派谏议大夫种邵宣诏让他停止。董卓不受诏,又进军到河南。种邵迎接慰劳,并传令让他回师。董卓怀疑有变,派军士上前持兵器胁迫种邵。种邵怒,以诏书名义斥责,军士们散开。种邵于是上前,质问董卓。董卓理屈词穷,于是退军到夕阳亭。
  种邵,是种暠的孙子。
  袁绍害怕何进改变主意,威胁他说:“仇怨已经形成,形势已经显露,将军您还在等什么?为何不早做决断呢?事久变生,您也就跟窦武一个命运了!”何进于是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持节,有权独断专行(汉朝司隶校尉本来就持节,到汉元帝时期诸葛丰任司隶校尉时收回,如今再次授符节给袁绍)。又任命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袁绍派洛阳方略武吏(州县佐官)司察宦官动静,又催促董卓赶快上奏章,说要进兵平乐观。
  何太后这时候害怕了,将中常侍、小黄门等全部罢黜,让他们回家,只留下何进的亲信在宫中守卫。诸常侍、小黄门都到何进府上谢罪,愿意任由何进处置。何进说:“天下汹汹,都是因为你们这些人罢了。如今董卓军队马上就到,你们何不早点回到自己封国?”袁绍劝何进就在此时将宦官们全部诛杀,再三陈请,何进不许。袁绍又发公文通知各州郡,诈称何进的命令,让他们逮捕宦官家属。
  何进计划了很多天,消息泄露,宦官们惧而思变。张让的儿媳妇,是太后的妹妹。张让向儿媳妇叩头说:“老臣我获罪,将与您一起回到老家。只是受恩累世,如今要远离宫殿,情怀恋恋,希望能再进宫值一天班,能再看一眼太后和陛下,然后退就沟壑,死而无怨!”儿媳妇把张让的话告诉娘亲舞阳君,舞阳君又告诉太后。太后于是下诏,让诸常侍重新进宫当班。
  八月二十五日,何进入长乐宫,请太后尽诛诸常侍宦官。中常侍张让、段珪商议说:“大将军称病,不临丧,不送葬,如今却能进到宫中来,意欲何为?难道是窦武的事又要重演了?”派人偷听,听到了何进和太后的谈话。于是率领党羽数十人,手持兵器,从侧门进入,在殿门埋伏。何进出门之后,张让又诈称太后诏书,召何进回来。何进进门坐定之后,张让等诘问何进说:“天下大乱,并非我等之罪。先帝曾经与太后不愉快,太后几乎要被罢黜,全靠我等涕泣解救,各出家财千万为礼物,和悦皇帝心意。我们图什么呢?不就是为了把自己托付给你何家吗?如今你反而要将我们灭族,这不是太过分了吗?”于是尚方监渠穆拔剑将何进斩于嘉德殿前。
  张让、段珪等写下诏书,任命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尚书接到诏书,心中怀疑,说:“请大将军出来一起商议。”中黄门将何进头颅扔给尚书说:“何进谋反,已经伏诛。”
  何进部将吴匡、张璋在外,听说何进被害,想引兵入宫,宫门紧闭。虎贲中郎将袁术与王匡一起劈门进攻,中黄门手持兵器守卫。到了日暮时分,袁术火烧南宫青琐门,想以此逼出张让等人。张让等向太后汇报,说大将军的士兵造翻,火烧皇宫,攻打尚书门,于是带着太后、皇帝、陈留王,劫持宫廷其他官属,从双层复道前往北宫。尚书卢植执戈在阁道窗下,仰头斥责段珪。段珪恐惧,于是释放太后,太后从阁楼跳下,得以逃生。
  袁绍与叔父袁隗矫诏召樊陵、许相,将他们斩首。袁绍及何苗引兵屯驻朱雀门下,捕得赵忠等人,斩首。吴匡等一向怨恨何苗不与何进一条心,又怀疑他与宦官通谋,于是下令军中说:“杀死大将军的,就是何苗!吏士们能为大将军报仇吗?”大家都流涕说:“誓死报仇!”吴匡于是带兵与董卓的弟弟、奉车都尉董旻攻杀何苗,弃尸于苑中。袁绍于是紧闭北宫门,勒兵抓捕宦官,无论老幼,全部斩杀,一共杀了两千余人,甚至有不是宦官,只是没长胡须而被诬杀的。袁绍进兵清剿,派兵士登上端门,进攻寝殿。
  八月二十七日,张让、段珪等困迫,于是带着皇帝和陈留王等数十人步出谷门,夜里到了小平津,六颗御玺,一颗也没带,公卿没有一个跟随的,唯有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夜里追到黄河边。闵贡厉声斥责张让等人,并且说:“你们还不快死!我要杀了你们!”亲手剑斩数人。张让等惶怖,叉手再拜,叩头对皇帝辞别说:“臣等死,陛下自爱!”于是投河而死。
  【华杉讲透】
  何进是典型的决策困难症,这种性格很普遍,一旦需要做出决策,面临A、B两个选择,如果你建议他选A,他就会跟你谈A的坏处,以及选B的理由,一定要B。你说,好吧,我同意你,选B吧!他马上问你:为什么不是A呢?然后跟你谈B的坏处,以及选A的理由,一定要A。如此反复循环,把你逼疯了,他也做不出决策,就任由事态发展,最终不可收拾。
  决策困难症,现在有个词叫“选择困难症”,通常指购物时难以做出选择。这可以说是一种精神障碍,从价值观上讲呢,是不愿意主动承担任何责任,不愿意主动接受任何损失。宁愿被动接受死亡,也不愿主动担当一丁点风险。没有任何意志力,但是有坚定的绝不找死、坚决等死的态度。
  闵贡扶着皇帝与陈留王夜里借着萤火虫的亮光向南而行,想回到皇宫,走了数里,才得到一辆民家的板车,于是一起坐上板车,抵达洛舍。
  八月二十八日,皇帝骑一匹马,陈留王与闵贡共骑一匹马,从洛舍南行,逐渐有一些公卿赶来护驾的。董卓到了显阳苑,远远见到洛阳火起,知道有变,引兵急进,天亮之前到了城西,听说皇帝在城北,与公卿们一起前往逢迎,在北邙阪接到皇帝。皇帝看见董卓带着军队突然到来,恐怖流涕。公卿们对董卓说:“有诏退兵。”董卓说:“你们身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让君王流离失所,还叫我退什么兵!”董卓和皇帝说话,皇帝啥也说不清楚,于是转头问陈留王,问祸乱怎么发生的。陈留王回答,从头到尾,无所遗漏。董卓大喜,认为陈留王贤明,而且又是董太后养育长大的,董卓自以为与董太后同族,于是有了废立之意。
  当日,皇帝还宫,赦天下,改年号光熹为昭宁。六颗御玺,五颗找到,但最重要的传国玺丢了。任命丁原为执金吾,骑都尉鲍信从泰山招兵刚回来,对袁绍说:“董卓拥强兵,将有异志,今天不先下手,一定被他所制。现在他刚到,士卒疲劳,突袭他,可以把他擒了!”袁绍畏惧董卓,不敢发动。鲍信于是带着他招来的兵回到泰山。
  董卓进京,步骑兵不过三千人,自己觉得兵少,不能威服远近。于是每隔四五天,就夜里悄悄调动军队出城到附近军营,第二天一早,再大张旗鼓进城,大家都以为董卓的军队在陆续到来,全洛阳城没有一个人知道真相。不久,何进及何苗的部属都归附董卓。董卓又秘密指使丁原手下司马、五原人吕布刺杀丁原,兼并了他的部众,董卓势力大盛。于是董卓劝说朝廷,以天雨不止为由,将司空刘弘免职,由自己取而代之。
  当初,蔡邕被流放朔方,后来遇上赦令,得以回来。五原太守王智,是王甫的弟弟,上奏弹劾蔡邕诽谤朝廷,蔡邕于是又亡命天涯,流浪了十二年。董卓听到蔡邕的名气,召他进京。蔡邕称病不来。董卓怒,咆哮说:“我能灭他全族!”蔡邕恐惧,应召而至,到了之后,任命为祭酒。董卓对他非常敬重,以考绩优等为由,三日之间,周历三台,先是补侍御史,然后转治书御史,再升迁为尚书。(柏杨注:三台,是中台,尚书台;宪台,御史台;外台,谒者台。蔡邕只经历了御史台和尚书台二台,没有经历外台。)最后,升为侍中。
  12 董卓对袁绍说:“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次想到灵帝,都令人愤恨!董侯看上去似乎可以,我打算改立他为帝,看看是不是比史侯强。当然,人也有小时候聪明,长大又糊涂的情况,谁知道他以后会怎么样。如果他能胜任也就罢了,如果董侯也不行,那刘氏就不该再留下遗种!”
  袁绍说:“汉家君临天下四百余年,恩泽深渥,兆民戴之。今上正是少年,并无不善之行宣于天下。您想废嫡立庶,恐怕众人不能听从您的意见啊!”
  董卓手按剑柄呵斥袁绍说:“竖子敢这么跟我说话吗!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要这么办,谁敢不从!你是说董卓的刀剑不锋利吗?”
  袁绍勃然说:“天下豪杰岂止董公您一个人吗!”拔出佩刀,横着作一个揖,扬长而去。董卓因为新到,见袁绍也是大户世家,所以也不敢加害。袁绍于是将当初何进授给他的司隶校尉符节悬挂于洛阳城东门,逃奔冀州。
  九月癸酉日(柏杨注:应为八月三十日),董卓大会百官,奋首而言:“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之主。如今,我想依伊尹、霍光故事,改立陈留王,如何?”公卿以下皆惶恐,不敢说话。董卓又高声说:“当初霍光定策,田延年按剑。有人敢反对大义的,军法从事!”满座震动。唯独尚书卢植说:“当初太甲即位,却昏暗不明;昌邑王刘贺,也是罪状超过一千条;所以才有伊、霍废立之事。今上年纪尚轻,并无失德之行,不能用之前的事来相提并论。”董卓大怒,起身要杀卢植。蔡邕为卢植求情,议郎彭伯也进谏说:“卢尚书海内大儒,人望所归,如果今天杀了他,天下震怖。”董卓这才罢休,但仍将卢植免官。卢植逃走,隐居于上谷。董卓将废立之议展示给太傅袁隗。袁隗表示同意。
  九月初一,董卓在崇德前殿再次大会百官,胁迫太后策废少帝,说:“皇帝在居丧期间,无人子之心,威仪不似人君,如今废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袁隗解下皇帝玺绶,呈奉给陈留王,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太后哽咽流涕,群臣含悲,无人敢言。
  董卓又议:“何太后曾逼迫董太后,致令董太后忧死,违逆身为儿媳妇之礼。”于是将何太后迁居永安宫。赦天下,改年号昭宁为永汉。九月初三,董卓毒杀何太后,公卿以下不穿丧服,下葬时,仅穿素色衣服而已。董卓又将何苗开棺戮尸,肢解节断,弃于路边。杀何苗母亲舞阳君,弃尸于园囿枳树丛中。
  13 朝廷下诏,任命公卿以下官员子弟进宫为郎官,以替补宦官职责,侍奉于殿上。
  14 九月十二日,任命太尉刘虞为大司马,封襄贲侯。董卓自任太尉,领前将军事,加节传(代表皇帝行使权力的符节及传达诏令的文书)、斧钺、虎贲卫队,改封为郿侯。
  15 九月十三日,任命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
  16 九月二十一日,任命豫州牧黄琬为司徒。
  17 董卓率诸公上书,为陈蕃、窦武等党人平反,全部恢复他们的爵位,派遣使臣分别前往祭悼,擢升他们的子孙为官。
  18 从六月开始下的雨,到九月停止。
  19 冬,十月初三,葬何太后。
  20 白波贼入寇河东,董卓派部将牛辅讨伐。
  当初,南单于於扶罗即位后,谋杀他父亲的人就叛变,共同拥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於扶罗到京师控告,正赶上灵帝崩逝,天下大乱,於扶罗于是率领数千骑兵,与白波贼军合兵一处,寇掠郡县。当时各地人民都筑坞堡自保,於扶罗抢不到东西,反而损兵折将,于是又想归国。这时,匈奴国内也不接纳他了。於扶罗只好停留于河东平阳。须卜骨都侯单于即位一年而死,南匈奴于是虚置王位,以老王行国事。
  21 十一月,任命董卓为相国,允许他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华杉讲透】
  划重点,“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不祥之词又出现了。在萧何获得这个特权时我们分析过。在汉朝获得这个特权的,先后有萧何、董卓、曹操、曹真、司马懿,除了萧何后来以“君子自污”的智慧,自谦、自退得以保命外,其他的,要不就是篡位,要不就是被杀。所以,有了这个特权,下一步必须是篡位。董卓任相国,也是一个重点,从萧何之后,汉朝已经四百年没有相国,而是以三公为最高官位。董卓任相国,就已经超越三公,逼近皇帝。
  董卓在与袁绍讨论废立之事时,说如果陈留王也不中用,则“刘氏种不足复遗”!刘氏该绝种,这已经赤裸裸有灭汉自立之心了。
  不过,董卓的问题,是没有“年轮”,一个事业,就像一棵大树,须有生长的年轮,年轮越细密,大树越坚实。我们的一生,都在经营自己的年轮,年轮越细密,就越坚实。如果没有年轮,骤然膨胀,那长得越快的树,要么树龄很短,活不长;要么树干太空,容易折断。董卓并不是像王莽那样收买天下人心多年,而是突然来了一个机会,以军队控制了京师而已,膨胀得太快,实际上毫无根基。出了洛阳城,就根本没有他的地盘。
  相反,袁绍是有“年轮”的人,《三国演义》里反复说他家“四世三公”,这就是百年大树的年轮,树大根深,年轮细密,是时间积累得来。所以袁绍敢于勃然顶撞董卓:“天下健者岂惟董公!”
  天下健者多了去了,董卓只不过控制了一个名存实亡的空壳小朝廷,根本没有控制天下,他却误以为“天下之事,岂不在我”。谬哉!
  22 十二月戊戌日(十二月无此日)。任命司徒黄琬为太尉,司空杨彪为司徒,光禄勋荀爽为司空。
  当初,尚书、武威人周毖,城门校尉、汝南人伍琼,建议董卓,擢升任用天下名士以收众望。董卓听从,命周毖、伍琼与尚书郑泰、长史何颙等淘汰秽恶,选拔一直被压制的人才。于是征名士荀爽、陈纪、韩融、申屠蟠。拜荀爽为平原国相,荀爽前往上任,走到宛陵,被擢升为光禄勋,到光禄勋府上了三天班,又拜为司空。从接到征召,到高居三公之位,不过九十三天。又任命陈纪为五官中郎将,韩融为大鸿胪。陈纪,是陈寔的儿子;韩融,是韩韶的儿子。荀爽等都畏惧董卓凶暴,不敢不来。唯独申屠蟠拿到征召的文书,别人都劝他起行,申屠蟠笑而不答。董卓最终也无法让他屈服。申屠蟠在家活到七十多岁,得以善终。董卓又任命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人孔伷为豫州刺史,东平人张邈为陈留太守,颍川人张咨为南阳太守。董卓自己的亲信,并不在显要官职,只是在军中任将校而已。
  23 朝廷下诏,撤销光熹、昭宁、永汉三个年号。(仍称中平六年。)
  24 董卓生性残忍,一旦专政,据有国家甲兵、珍宝,威震天下,欲望膨胀,对宾客们说:“我的面相,尊贵无上!”侍御史扰龙宗找董卓汇报工作,没有解下佩剑,董卓当场将他用铁锤击杀。当时,洛阳城中贵戚邸宅相望,金银财产,家家充积,董卓放纵兵士,突入抢劫,先搜刮财物,再抢掠妇女,不管多么高贵的皇亲贵戚家庭,也毫不避忌。京师人心崩溃恐惧,家家朝不保夕。
  董卓急于捉拿袁绍。周毖、伍琼对董卓说:“废立君王这样的大事,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袁绍不识大体,恐惧逃亡,并不是他有其他什么异志。如今抓捕他太急,反而激起事变。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如果他收豪杰,聚徒众,恐怕英雄从中而起,山东就不是董公您之所有了。不如赦免他,拜为一郡郡守,袁绍喜于免罪,必然不再为患。”董卓认为有道理,于是拜袁绍为勃海太守,封邟乡侯。又任命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
  袁术畏惧董卓,出奔南阳。曹操改名换姓,从小路向东逃归,经过中牟,被亭长怀疑,抓到县衙。当时县令已经接到董卓的通缉令。唯有功曹心知抓来的人确是曹操,认为世道混乱,不宜拘押天下英雄,于是建议县令,将曹操释放。曹操回到陈留,散尽家财,招募得士兵五千人。
  当时,天下豪杰大多想要起兵征讨董卓,袁绍在勃海,冀州牧韩馥派出几位从事,对袁绍严密监视,不让他有所动作。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书信,移书各州郡,陈述董卓罪恶,说:“被董卓逼迫,无以自救,企望起兵,解除国家患难。”韩馥接到书信,与几位从事商议说:“我们应该帮袁氏呢,还是帮董氏呢?”治中从事刘子惠说:“如今兴兵为国,有什么袁氏、董氏!”韩馥面有愧色,刘子惠又说:“兵者凶事,不可为首。如今我们不如等一等,看看别的州,有人发动,咱们再响应。冀州比其他州不弱,要建立功勋,还没人能超过冀州。”韩馥认为有理,于是写信给袁绍,陈述董卓之恶,鼓动袁绍起兵。
  孝献皇帝甲
  初平元年(庚午,公元190年)
  1 春,正月,函谷关以东的州郡都起兵讨董卓,推举勃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袁绍自号车骑将军,诸将皆板授官号。(当时董卓挟持天子,袁绍等无法取得正式诏书,所以称“板授”,就是没有诏书的任命。)袁绍与河内太守王匡屯驻河内,冀州牧韩馥留在邺城,供应军粮。豫州刺史孔伷屯驻颍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张邈的弟弟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鲍信和曹操都屯驻在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驻鲁阳,部众各有数万。豪杰们大多归心于袁绍,唯有鲍信对曹操说:“才略超过当世之人,有能力拨乱反正的,就是您!如果才德不配,就算是今天看上去很强大,最终也必然毙命。您恐怕是天降之英才吧!”
  2 正月初十,赦天下。
  3 正月癸酉日(正月无此日),董卓派郎中令李儒毒杀弘农王刘辩(得年十五岁)。
  4 董卓准备大规模征兵以讨伐山东。尚书郑泰说:“为政在德,不在于兵多。”董卓不悦,说:“按你的话,兵没有用啰?”郑泰说:“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山东用不着加之以大兵罢了。明公您出自西州,少年时期就担任将帅,熟悉军事。袁绍不过是一个公卿子弟,生长在京师;张邈是东平国长者,只会端坐堂中,目不斜视;孔伷只会高谈阔论,把死的说活,活的说死;这些人都没有军旅之才,临阵决敌,都不是您的对手。况且他们并不能得到封王封侯,尊卑没有次序,各自仗恃掂量自己的兵力,观望成败,不肯同心同德,同进同退。况且山东承平日久,人民不熟悉战争。而关西一直遭受寇乱,妇女都能弯弓搭箭而射杀敌人。天下人所畏惧的,就是并州、凉州之人,以及羌族及匈奴自愿军,而您正好拥之以为爪牙,这就像驱虎豹以赴犬羊,鼓烈风以扫枯叶,谁敢抵挡!相反,如果此时向全国征兵,使天下惊慌,那些不愿意服役的民众聚集起来发生变乱,那才是自损威重啊!”董卓听了这话,这才高兴了。
  5 董卓认为山东兵盛,想迁都以避之,公卿们都不想搬,但是又不敢说。董卓上表,举荐河南尹朱儁为太仆,做自己的副相国。使者召拜,朱儁推辞不肯接受,说:“国家西迁,必然让天下人失望,反而成就山东的祸端,我认为不可以。”使者说:“召您接受拜官,您拒绝;没问您迁都的事,您却回答。这是为何?”朱儁说:“副相国,不是我能胜任的。迁都是不可行的,而且是急迫之事。辞让我所不能胜任的,陈述国家紧急事务,这是我应该做的。”董卓于是不再选拔副相国。
  董卓大会公卿,说:“当初高祖定都关中,经历了十一代。光武帝迁都到洛阳,也有十一代了。按《石包谶》的预言,应该迁都长安,以应天人之意。”百官都默不作声。司徒杨彪说:“迁都改制,天下大事,所以盘庚迁都亳州,殷朝人民都有怨气。当初关中被王莽之乱破坏,所以光武帝迁都洛阳,历年已久,百姓安乐。如今无故抛弃宗庙、园陵,恐怕百姓惊动,必有糜沸之乱。所谓《石包谶》,那是妖邪之书,怎么能信!”
  董卓说:“关中肥沃富饶,所以秦得之而以全力吞并六国,况且陇西盛产木材,杜陵又留有烧制陶器的窑灶,集中力量营建新都,可以一朝而成。百姓何足议哉!如果有反抗的,我以大兵驱赶,可以把他们全赶进海里去!”
  杨彪说:“天下动之甚易,安之甚难,希望明公您仔细考虑!”董卓变色说:“你要阻挡国家大计吗?”太尉黄琬说:“这就是国家大计,杨公之言,值得深思!”董卓不回答。司空荀爽见董卓义气雄壮,怕他杀害杨彪等,于是从容说:“相国怎么会愿意这么做呢,只是山东兵起,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平定的,所以迁都以图之,这也是和秦汉当年的形势一样。”
  董卓的怒气稍微消减。黄琬退下之后,又上书反对。二月初五,董卓以灾异为名,罢免黄琬、杨彪等,任命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城门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毖坚决谏止迁都,董卓大怒说:“我初入朝之时,您二位劝我任用善士,我听了你们的,让这些人在地方上做官。而这些人到任之后,就举兵来反对我!这是您二位出卖我!我有什么对不起你们的吗?”二月初五,逮捕伍琼、周毖,斩之。杨彪、黄琬恐惧,找董卓谢罪。董卓也后悔杀了伍琼、周毖,于是又上表,保荐杨彪、黄琬为光禄大夫。
  【华杉讲透】
  董卓出身豪强地主家族,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力后,对世家门阀还是有一定的谦卑和敬畏,希望他们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共治天下,所以也真心实意平反党人,擢升他们的子孙。但是,董卓的欲望无极限,而世家门阀又从内心鄙视他,最终还是要决裂。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人跟人底层逻辑不一样,永远无法相互理解,很多事无解。
  6 董卓征召京兆尹盖勋为议郎,当时左将军皇甫嵩将兵三万屯驻扶风,盖勋找皇甫嵩密谋讨伐董卓,正赶上董卓也征召皇甫嵩进京为城门校尉。皇甫嵩帐下长史梁衍游说皇甫嵩说:“董卓寇掠京邑,随意废立皇帝,如今又征召您。您去了,大则有危亡之祸,小则受困顿之辱。如今董卓在洛阳,而皇帝将要西行,如您率众迎奉皇帝,奉令讨逆,征兵群帅,袁绍在东,您在西,则董卓可擒也。”皇甫嵩不听,应征到京。盖勋孤掌难鸣,也只好回京师。董卓任命盖勋为越骑校尉。
  河南尹朱儁向董卓陈述军事意见,董卓斥责说:“我百战百胜,了然于心,你不要胡说八道,惹得我杀你,还污了我的刀!”盖勋说:“以当初商朝高宗武丁之圣明,还征求大家的谏劝,何况董公您,难道要堵人之口吗?”董卓于是道歉。
  7 董卓派军队到阳城,正赶上乡民祭祀集会,于是军队当场屠杀乡民,男人全部杀光,霸占他们的车辆财物,装载他们的妇女,人头系在车辕上,一路高歌回洛阳,报告说破贼大捷。董卓下令将人头火化,妇女赏赐给士兵们为婢妾。
  【华杉讲透】
  官军屠灭一个无辜村庄,男的杀光,女人和财物全部抢走,回去汇报说是剿匪大捷,邀功请赏,再次升官发财。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令人发指,但事实上,这也算是一个旧社会的“历史惯例”,经常发生的“潜规则事件”,人性之恶的标本式案例。这是灭绝人性,但这本身也是人性。明代王阳明剿匪,第一条就是严禁将领私自下乡剿匪,因为王阳明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而且是几乎必然会发生。
  这是什么道理呢?我把它称为“KPI屠杀”。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军队的绩效指标,就是敌人的首级,但是他打不过敌人,甚至根本找不到敌人,怎么办呢?他就进山“剿匪”,包围一个村庄,如此这般。
  KPI考核,会带来制定考核指标者意想不到的毁灭性结果,这本来是个管理学常识。比如发生了杀人案,你考核捕快,说必须破案,破案就升官,破不了就处罚他。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时期能做到杀人案一定能破的。但是只要你考核,就一定能破,怎么破呢?就是制造冤案,找个人说是他杀的,判他死刑,办案的人升官了,鸣冤的还得汇报到他那儿,他压着,永远也翻不了案。还有曾经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因为检测氮含量,你要考核氮含量,他就给你加三聚氰胺。所以,我也把“KPI屠杀”称为“管理的三聚氰胺现象”。屠杀无辜村庄是灭绝人性,这本身也是人性。在我们的企业里面,与之性质相同、程度不同的事情,比比皆是。
  如何避免发生这样的事呢,就是管理要过程导向,而不要结果导向。王阳明剿匪,就是取消结果导向,建立过程导向,在匪患严重的村庄建立保甲制度。
  管理过程,接受结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就是正道。如果老板一心要结果,下属就会以你意想不到的路径和根本无法承受的代价,把结果给老板交上来。比如一个公司,如果考核销售额,经理人就会放政策、做促销、给账期,完成销售额指标拿奖金,结果就是全公司上下都赚了钱,老板亏了。如果你考核利润,经理人就会不做任何投入,砍掉一切可以砍掉的费用,竭泽而渔,牺牲公司未来换取今天的利润。总之,无论什么结果导向的考核指标,都不可能“科学”。只有你自己制定方略,这事儿应该怎么干,然后考核过程。
  至于董卓,他当然知道士兵们干了什么事,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么干的。也不要以为只有董卓的兵会这么干,当时很多部队都会这么干,因为诱惑太大了。
  8 二月十七日,车驾西迁,董卓逮捕洛阳富人,套上罪名诛杀,没收财产,死者不可胜计。然后驱赶全部洛阳居民前往长安,有数百万人之多。步骑兵前后驱驰,又相互踩踏,群众饥饿,又沿途被抢劫,路上堆满了尸体。董卓自己留驻在洛阳毕圭苑,指挥烧毁宫殿、官衙、民宅,二百里之内,房屋全部毁尽,鸡犬不留。又派吕布发掘诸皇帝陵墓及公卿百官坟墓,收其珍宝。董卓用猪油涂布十余匹,将俘虏的山东士兵缠裹起来,先从足底开始烧,然后活活烧死。
  9 三月初五,车驾入长安,皇帝住在京兆府舍,之后才稍稍修葺宫室。这时董卓还没到,朝政无论大小,都委任给司徒王允。王允协调内外,保护王室,有大臣之度,从皇帝到群臣,都倚靠王允。王允能屈意事奉董卓,董卓也信任他。
  10 董卓因为袁绍的缘故,三月十八日,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以及袁家婴孩以上五十余人。
  11 当初,荆州刺史王叡与长沙太守孙坚一起攻打零陵、桂阳盗贼。王叡认为孙坚不过是一介武夫,言语间对他颇为轻视。等到州郡举兵讨董卓,王叡与孙坚也起兵。王叡与武陵太守曹寅不和,扬言要先杀曹寅。曹寅恐惧,伪造按行使者公文给孙坚,陈述王叡罪过,下令孙坚将他逮捕诛杀,再行上报。孙坚接到公文,即刻勒兵袭击王叡。王叡听说孙坚兵到,登城瞭望,派人前去询问:“来做什么?”孙坚先锋官说:“士兵久战劳顿,找使君您求粮饷而已。”王叡见到孙坚,惊问:“士兵来求赏,孙府君为何也在军中?”孙坚说:“奉使者檄文,诛杀阁下!”王叡问:“我犯了什么罪?”孙坚说:“你犯了‘无所知’罪!”王叡束手无策,将金屑刮下,喝下去自杀。
  孙坚进军到南阳,部众已达数万人。南阳太守张咨不肯供应军粮,孙坚诱而斩之,军中震栗,孙坚要什么就给什么。孙坚前行到鲁阳,与袁术合兵。袁术因此占据南阳。表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表,上表向朝廷请示。朝廷是董卓把持着,当然不可能同意。所以此处的“表”,只是个说法,实际上就是袁术直接任命。进入三国时代,以后这样的“表”会越来越多。)
  朝廷下诏,任命北军中侯刘表为荆州刺史。当时寇贼纵横,道路不通。刘表单枪匹马入宜城,邀请南郡名士蒯良、蒯越,和他们商议说:“如今江南各宗党为贼,各自拥众不附,如果被袁术利用,大祸必至。我想征兵,又怕征不到,你们有什么办法?”蒯良说:“民众不归附,是因为仁政不足;归附之后又不能治理,是因为道义不足。如果能行仁义之道,则人民自然会来归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还担心什么征不到兵呢!”蒯越说:“袁术骄傲无谋。宗党贼帅则贪暴而不被部下拥戴,如果派人诱之以利,他们一定来投降,使君诛杀贼帅,再抚慰其他人,让他们能为我所用。一州之人,都有求生之心,听到您的威德,一定扶老携幼,前来归附。如此,军队建立,民众依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皆可传檄而定。这时候,即使袁术南下,他也无能为力了。”刘表说:“很好!”于是派蒯越去引诱宗党贼帅,来了五十五人,刘表将他们全部斩首,兼并了他们的部众。刘表把州府移到襄阳镇抚郡县,荆州属下长江以南地区全部平定。
  12 董卓在洛阳,袁绍等诸郡皆畏其强,无人敢率先进兵,曹操说:“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你们还犹豫什么呢!假如董卓倚仗王室,占据洛阳,东向以临天下,就算他无道,也还可惧。如今,他焚烧宫室,劫持天子西迁,海内震动,不知所归,这正是上天要他灭亡之时,可以一战而定!”于是引兵向西,准备占据成皋。张邈分出一部分军队,由手下将领成兹率领,跟随曹操挺进。曹操到了荥阳汴水,与董卓部将、玄菟人徐荣遭遇,两军交战,曹操兵败,曹操被流箭射中,胯下战马也受伤。堂弟曹洪将自己的马让给曹操,曹操不接受。曹洪说:“天下可以没有曹洪,不能没有曹操!”于是曹操上马,曹洪步行跟从,乘夜逃去。徐荣见曹操所带的兵那么少,还力战一整天,觉得酸枣不易攻打,于是也带兵撤退。
  曹操回到酸枣,见各路大军一共十余万,每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曹操责备大家,谋划说:“诸位听听我的计策,请袁绍率河内部队进逼孟津;酸枣诸将据守成皋、敖仓,封锁辕、太谷,占据险要地形;袁术率领南阳部队进军丹水、析县,入武关,以震三辅。然后,三路大军,皆深沟高垒,不与董卓作战,多张疑兵,示之以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以立即平定。如今兵以义动,迟疑不进,让天下人失望,我为诸君感到羞耻!”
  张邈等不采纳曹操的建议,曹操于是与司马、沛国人夏侯惇等到扬州招兵,得一千余人后返回,屯驻在河内。
  不久,酸枣诸军粮食吃尽,各军拔营而散。兖州刺史刘岱与东郡太守桥瑁有矛盾,刘岱杀死桥瑁,任命王肱为东郡太守。
  青州刺史焦和也起兵讨董卓,一心要西行与酸枣诸军会师,不顾后方保障。结果,他的兵刚刚渡过黄河,黄巾军已经进入青州境内。青州一向殷实富裕,甲兵鼎盛,但是,焦和每次看见敌人就跑,从来不敢交战,又喜好卜筮,信鬼神,你如果当面见他,他谈吐不凡,但是你看他的政事,则赏罚混淆。青州由此萧条,城邑都成了一片废墟。不久,焦和病死,袁绍派广陵人臧洪任青州牧,以慰抚百姓。
  【华杉讲透】
  曹操的计策,确实也无法施行。首先,他的战略,也不是直捣董卓,而是将董卓包围在关中,等待他内部生变。可见曹操败了一仗,差点做了“先烈”之后,也不敢和董卓硬碰硬。而十几二十万大军围困关中,后勤保障能供应多久呢?就像后面所发生的,董卓内部没有生变,义军内部先生变了。其次,曹操要调动的,是袁绍、袁术、张邈三路大军,但只是跟张邈一个人说,张邈就算想听,也没法听从。而天下英雄,除了二袁、张邈这三路,还有刘表、刘焉等等,多着呢,谁来取代董卓呢?曹操的计策,是为谁而设呢?既不是为张邈而设,也不是为袁绍、袁术而设,只是说如何打败董卓,却没有一个利益所归的主公。
  此时,谁能进军诛灭董卓,谁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有胆量的没力量,有力量的没胆量,谁也不敢去打董卓。董卓呢,也没有力量打出来,割据之势已成,讨伐董卓已经既不重要,也不紧急,不在各路诸侯决策的优先级上了,积蓄自己的势力才是首位的,曹操也一样。
  13 夏,四月,朝廷征召幽州牧刘虞为太傅,但是,道路断绝,诏书竟不能送达。之前,幽州远在边陲,费用庞大,每年都从青州、冀州调赋税二亿补助给幽州。如今,处处断绝,道路运输不通,刘虞身为州长,也穷得身穿破衣草鞋,吃饭没有两种以上的肉类。于是刘虞务求行政宽厚,劝勉农桑,又开通上谷市场与匈奴贸易,加上渔阳的盐产和铁矿,竟然做到百姓人人喜悦,年年五谷丰登,谷米每石只卖到三十钱。青州、徐州士人和百姓避难归附刘虞的达一百多万人,刘虞全都收容安置,为他们安生立业,流民都安居幽州,忘了自己是流亡他乡。
  14 五月,司空荀爽薨逝。六月辛丑日(六月无此日),任命光禄大夫种拂为司空。种拂,是种邵的父亲。
  15 董卓派大鸿胪韩融、少府阴脩、执金吾胡毋班、将作大匠吴脩、越骑校尉王瓌到关东,晓谕袁绍等,劝说他们服从朝廷。胡毋班、吴脩、王瓌到了河内,袁绍派王匡将他们逮捕诛杀。袁术也杀死阴脩。唯有韩融,因为德高望重,得以免死。
  16 董卓取缔五铢钱,重新铸小钱。收取洛阳及长安铜人、铜兽、铜鸟、铜马等铸钱,从此钱贱物贵,谷米每石卖到数万钱。(和幽州每石三十钱对比,董卓通货膨胀,金融崩溃了。)
  17 冬,孙坚与官属在鲁阳城东设宴饮酒,董卓部队步骑兵数万突然来到,孙坚正在行酒令,谈笑自若,整顿部曲,不准妄动。后来骑兵集结渐渐增多,孙坚才徐徐起身,导引部队进城,说:“之前我安坐不起,是怕士兵们互相踩踏,恐怕各位就无法入城了。”董卓部队看见孙坚军容齐整,也不敢进攻,自己撤退了。
  18 王匡屯驻黄河孟津渡口,董卓军袭击,王匡大败。
  19 左中郎将蔡邕建议:“孝和皇帝(穆宗刘肇)以下庙号称‘宗’的,应该都省去,以符合旧典。”皇帝同意。(称“祖”,是有功;称“宗”,是有德。和帝以下,无德可宗,所以去掉。)
  20 中郎将徐荣向董卓举荐同郡故友、冀州刺史公孙度,董卓任命公孙度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到任,依据法律诛灭郡中名豪大姓一百余家,郡中震栗,于是他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对所亲信的属吏柳毅、阳仪等人说:“汉室将亡,我与诸君图谋正事而已。”于是将辽东分为辽西郡、中辽郡,分别设置太守。又渡过渤海,收服东莱诸县,设置营州刺史。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立汉高祖刘邦及光武帝刘秀的祭庙,承制(代表皇帝发号施令),郊祀天地,籍田(举行天子亲耕仪式),乘坐鸾辂,设旄头、羽骑。







阅读提示:华杉讲透《资治通鉴》8的作者是华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8下载地址

上一本:华杉讲透《资治通鉴》9
下一本:华杉讲透《资治通鉴》6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