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松蔚 日期:2022-12-30 02:40:51
往后余生,全赖有你。伴随成长脚步的是一个接一个的人生困惑,与亲人相处、与恋人相处、与爱人相处、与孩子相处……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靠着自己艰难摸索,但是一旦错了,便会给我们或者我们至亲之人造成内心的永久伤害。好在,我们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有专业的知识,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更拥有智慧和一颗柔软的心,他们就是心理咨询师。我们邀请了包括陈海贤、李松蔚、海蓝博士、青音等二十几位著名心理咨询大师,从他们最擅长的领域,分别解决了自我、对方、分别和亲密四个维度的亲密关系问题。期待以此书带给你蜕变,带给你与亲密之人的永远美好。
第一章 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
人应该尊敬自己,并自视能配得上最高贵的东西
陈海贤 /青音 /武志红/段新龙/赵永久/马龙
1
采访人:付洋
采访对象:陈海贤,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特聘教授。家庭治疗师,系统接受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培训和督导。“得到”大师课:《自我发展心理学》主理人。课程付费用户超8.5万人。出版畅销书 《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豆瓣读书评分 8.8 分,入选豆瓣 2017 年度图书。
观点:想要婚姻幸福,需要放下幻想,多一些包容,多想想自己能为改善婚姻做些什么,不要总想着去改变对方。只要把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做好,就可以为婚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用创业的心态经营婚姻
进入婚姻后,一定要抱着创业的心态
现在是一个特别强调自我的时代,我的感受、我的想法、我的利益、我的尊严……比起不重视自我个性的年代,这是一个进步。但是,过分强调自我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进入婚姻后,不能容忍伴侣与自己有不一样的感受,不想为这个家付出和改变。
我觉得大部分人是把婚姻当成投资了。投资人只管寻找有成长性、有潜力的项目投钱,项目好不好都是创业者的责任。抱着投资的心态进入婚姻,把自己放到一个很被动、置身事外的位置,拒绝为婚姻做出任何改变和妥协,只要婚姻出问题,就会认定都是对方的错,埋怨自己当初没有找对人,甚至选择换项目投资——离婚。
另外,投资人会考核创业者,我给你投钱,就得不停地考核你,看你合不合格,所以会产生一种考核心态。被考核的伴侣感觉会很糟糕:“我也投入了感情,怎么就变成一个被考核的人了呢?”一个不断考核,另一个厌烦、抗拒、逃避,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我有一个来访者,曾与未婚妻约法三章:“结婚后,我需要有很多的自由时间,我要跟朋友有很多的相处,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所以,如果我跟你结婚了,我不会为你做任何改变,你能不能接受?”未婚妻非常爱他,接受了他的“投资条件”。
结婚后,他一点儿家务都不做,经常连续几个晚上跑出去和朋友玩儿,把妻子独自扔在家里。孩子出生之后,他也不管孩子,活得跟单身汉一样自由。妻子很生气:“你把我留在家里,家务都是我自己干!孩子的教育是我一个人的事吗,难道你就不用负责?”他还很不高兴:“你看,结婚之前我就跟你说了,我不会改变。你现在怎么就变卦了呢?”
我认为,如果一个人结婚前和结婚后没有一点儿改变,就等于没结婚。因为结婚的标志就是改变,为了保持亲密关系,可能还要牺牲一些自主性。
我们人类有两种基本的心理需要,一种是跟人建立亲密和连接,找到归属感;另一种是能为自己做主,控制自己的生活,拥有自主性。单身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是自主的,所以更渴望归属于亲密关系。结婚后,亲密和归属的需要满足了,自主性的需要变得突出了。所以想要让婚姻幸福,必须要自我调节和改变,在自主性与亲密关系中找到一个新的平衡。
其实,不管我们是否愿意为婚姻改变,结婚后很多东西都变了。比如这位来访者,结婚前,和朋友出去玩儿只是一种个人的娱乐行为;结婚后,这种行为多了与妻子对抗的意味,行为的意义已经变了。同时,他还要努力地把妻子的抗议和不满屏蔽掉,和朋友玩儿的状态和感受也会完全不一样。所以,只要结婚,就没有不变这一说。
当然,择偶时是需要找一个好项目的,比如要看对方的人品和心理健康水平。但是进入婚姻之后,一定要抱着创业的心态。创业,就意味着这个项目是我的事,我责无旁贷;创业,也意味着我必须要不断投入,主动做一些事情让婚姻向好的方向发展,包括改变自己。
即使婚姻的起点很低,只要抱着创业的心态,也可以把婚姻经营好。我的小姨当年是包办婚姻,外婆把她许配给小姨夫的原因是:外婆家的水是要上山挑的,而小姨夫家自己有井。婚前,小姨和小姨夫只见过两次面。可结婚后,两人的感情却越来越好,到现在还如胶似漆。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不允许小姨离婚,所以,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两人的生活过好,做了很多努力。在度过磨合期之后,两个人都发现了对方的好,日子真的慢慢好起来了。
有的来访者对我说:“我不能退让,因为我一旦退让,也许对方就会得寸进尺!”就好像两个人站在擂台上,我一定要把拳头举着,担心万一自己放下拳头,对方一拳过来把我打死。但是在婚姻里,必须得有一个人先放下拳头,才能打破僵局。放下拳头的那个瞬间,就为婚姻创造了新的可能性。
青蛙和巫婆,也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著名家庭治疗师李维榕曾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理想伴侣的假设,男人希望娶一个美丽温柔的公主,女人希望嫁给一个英俊富有的王子。热恋的光环消散时却发现,丈夫原来不是王子,而是个青蛙;妻子也不是公主,而是个巫婆。
这时候,我们倾向于去将青蛙变成王子,将巫婆变成公主,而不是改变我们心里对王子和公主的幻想,因为我们舍不得放弃幻想,放弃幻想简直能要了我们的命。于是,我们就把伴侣装进幻想的框架里改造他,这是当下大部分婚姻的痛。因为所有改造都是在告诉伴侣:“你不够好,我嫌弃你。”在亲密关系中,被嫌弃是一件很受伤的事,所以,伴侣往往会拒绝接受改造,进行攻击:“你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样子,我还没嫌弃你,你倒嫌弃我?”于是,婚姻大战拉开序幕。
我在《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一书中,写过一句话:“就承认自己是个废物好了。”意思是,有时候我们得承认自己其实没那么好。在婚姻里,要承认这就是我的丈夫(妻子),可是我自己也没有那么好。没有王子和公主,有的就是青蛙和巫婆的故事。那就算了,反正我们就是这样了。也许放下幻想,接受彼此本来的样子,夫妻关系就会变得不一样。因为放下幻想之后,就能慢慢地接受现实,多些包容,少些嫌弃,渐渐发现伴侣的好。我欣赏他,他感受到我的欣赏,给我带来惊喜……于是,青蛙和巫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有些夫妻关系出了问题,会说:“就是因为当初我不爱他(他不爱我)!”这也是因为没有放下幻想。很多人希望婚姻有一个理想化的开场——我们的关系非常纯粹,完全出于爱情,而且爱情浓度很高。好像除此之外,其他的婚姻开场都是不对的。我觉得这个观念本身就有问题,婚姻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开场,比如因为门当户对,因为父母安排,因为到年龄了等等。我相信,只要结婚了,夫妻之间就不会完全没有爱。如果一点儿感情都没有,两个人很难结为夫妻,同床共枕。再回过头掰扯当年爱不爱、爱得是否纯粹足够,没有什么意义。
作为家庭治疗师,我不会往回走,而会聚焦此时此地。我建议夫妻遇到问题不要去翻旧账,而是去思索这样的问题:我们是否决心好好过下去?我们的关系出了什么问题?在哪里卡住了?我们哪里的情感连接不够?我们怎么才能继续往前走……哪怕彼此愿意为自己的婚姻做一件事,婚姻都可能会向前走。
虽然婚姻注定不会完美,但是青蛙和巫婆也可以一起创造生机,情感性的回应就是婚姻生机的来源。人和人的感情本质是一种依恋关系,依恋关系通常是通过情感性回应建立起来的。比如,母婴之间的依恋关系是这样建立的:还不会说话的婴儿看着妈妈,妈妈也看着婴儿,他们的目光遇到了,婴儿笑,妈妈也笑。婴儿由此确信:“妈妈喜欢我。”
恩爱的夫妻是这样回应的,妻子对丈夫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丈夫很感兴趣,问:“你做了一个什么梦呀?有没有梦到我?”妻子笑着说:“哈哈,你就盼着我梦到你呢吧!”两个人愉快地聊了起来,这就是情感性的回应。不恩爱的夫妻通常是这样回应的,妻子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很可怕。”丈夫漫不经心地说:“这有什么关系,不就是一个梦嘛!”妻子马上知道,丈夫对她说的事情不感兴趣,不耐烦听下去,她也不想说了,这就是没有情感的回应。
夫妻之间的情感性回应频率越高,婚姻质量就越好。如果没有情感性回应,或者情感性回应经常中断,那么夫妻就会在婚姻中常常感到孤独、焦虑和不安,因为他觉得对面的那个人不理解自己。反过来,这又会加强他头脑中理想伴侣的假设:“我的丈夫(妻子)不理解我,是因为我当初找的这个人不够理想。”觉得自己的投资很亏,抱着投资的心态考核创业者,越来越挑剔,一点儿小分歧就会变成大战争。
夫妻之间讲情感,婆媳之间讲规则
夫妻之间,我建议不要讲规则,而是讲情感。
我遇到过一个男人,他每天要给妻子打无数次电话,如果听见忙音,就会不停地打。有一次,妻子和同事打电话,刚挂断电话,他就打了进来,还得意扬扬地对妻子说:“我知道你刚才打了21分钟的电话,因为我在不停地拨。你刚才打给谁了?”妻子觉得这真是太恐怖了,要求丈夫不要连续给自己打电话,想在夫妻之间立界限,但是丈夫依然我行我素。
如果妻子特别想知道丈夫的隐私,或者丈夫特别想介入妻子的生活,那常常是夫妻之间的情感连接出了问题。夫妻之间所谓的边界不清,大部分时候是因为一方在情感上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所以才会更想跟伴侣有情感的连接,甚至逼着对方与自己联系。这种不安全感,不是哪一方的错,是夫妻双方共同制造的。
所以,当伴侣在婚姻中得不到安全感时,你去和他讲规则、讲界限是没有意义的。更有效的做法是思考:“我可以做些什么让他更安心?我可以做些什么让他感受到我对他的爱?”比如,多给伴侣一些情感性回应,多一些肯定和赞美,多做一些床上运动,每天放下手机避开孩子和伴侣聊聊天,有什么矛盾或者委屈一起勇敢地去面对和解决等等,强调爱是最好的办法。
婆媳之间,我建议不要讲情感,而是讲规则。很多男人对婆媳关系有一个误解:“我爱我的妈妈,所以我希望妻子也爱我的妈妈;我们是一家人,所以我们要相亲相爱。”我觉得,男人要求妻子像自己一样去爱婆婆,大部分妻子是做不到的,因为婆婆不是妻子的妈妈,她做不到将心比心,感同身受。但是,可以从规则上进行要求,比如要求婆媳之间相互尊重。情感上的要求不太现实,可是规则上的要求一定要有。
在现实中,有些女性不太尊重婆婆,是因为她们发现丈夫是和婆婆站在一起的。“他和婆婆是一家人,我是外人;在这个家里,到底谁是女主人?这是我的家,还是他们的家?”如果一个妻子觉得自己不能在家里做主,没有安全感,那么她肯定不会给丈夫和婆婆好脸色。
有一个妻子兴致勃勃地对丈夫说:“我们去旅游吧!”丈夫马上说:“好啊,把我妈也带上。”妻子沉默了一会儿,说:“那我不去了。”丈夫很生气,大声质问:“你什么意思啊,怎么就不去了?你是不是嫌弃我妈?”其实,妻子不是嫌弃婆婆,而是希望和丈夫单独去旅游,渴望一种亲密的感觉。她生气的不是带着婆婆旅游,而是丈夫不跟自己商量,就擅自做决定,在心里没有把她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当婆媳意见不一致时,只要妻子的意见具有合理性,我建议丈夫听妻子的。涉及家庭的事情,丈夫要先和妻子商量,商量好再通知妈妈。夫妻商量的过程,其实是丈夫在向妻子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是一个系统,我在感情上跟你更近,跟我妈更远。”如果丈夫遇事先和妈妈商量好再通知妻子,等于告诉妻子:“我和妈妈才是一家的,你是外人。”妻子不生气才怪!
我觉得要处理好婆媳关系,主要就是这两句话:第一句是夫妻之间讲情感,婆媳之间讲规则;第二句话是坚持夫妻是一个系统,再来处理婆婆的事。
我们常说,婚姻是一场修行,其实婚姻比佛家的修行更难。佛家的修行是一个人的修行,婚姻却是两个人的修行,有太多的事情是自己控制不了的,会被焦虑、不安、失控、恐惧所困扰,受很多苦。想要婚姻幸福,需要放下幻想,多一些包容,多想想自己能为改善婚姻做些什么,不要总想着去改变对方。只要把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做好,就可以为婚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2
采访人:付洋
采访对象:青音,心联网科技创始人、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得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内唯一一位在心理咨询和节目主持两个专业领域跨界传播的知名媒体人。
观点:恋爱的目的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做出结婚的选择,应该只与爱相关。
用更好的我,成就更好的我们
做出结婚的选择,应该只与爱相关
曾经有一个女孩向青音倾诉自己的心事:“青音老师,我和男朋友的感情很好,已经同居了一段时间。我每天早上为他挤牙膏、准备洗脸水,他每天晚上为我做饭,和夫妻没什么区别。我觉得我已经准备好随时结婚了,可他却总是沉默。昨天,我妈又打电话来逼婚了,我的心理压力很大。男朋友说,现在我们不仅没有房子,也没有存款,他的事业刚刚起步,想攒两年钱再结婚。闺蜜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他这样是不是在耍流氓?”
青音告诉这个女孩,首先要相信男友的诚意,给他点儿时间整理自己,也给自己一点儿时间看清自己的需要。其次,给男友规定一个期限,如果他耗光她的耐心和柔情,不如果断分手,对感情止损。婚姻并非是真心爱过的唯一凭证,只要真心爱过,就不是浪费光阴。接受沉没成本,也是一种智慧。在青音的帮助下,女孩终于不再焦虑和迷茫了。
对于大多数女人而言,结婚意味着“有个交代”,既是对父母、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同事的交代,更是对自己一天天正在逝去的青春韶华的安慰——有人要,心里就踏实了,不用担心自己在婚恋市场贬值了。
但是,结婚不是人生的奖状,它需要两个人对未来生活的一致憧憬和相同信念。如果有一方没有准备好,都可能为婚姻埋下危机。婚姻,应该是恋爱水到渠成的结果。做出结婚的选择,不应该是为了让谁高兴,更不是为了让谁闭嘴,而应该只跟爱有关。
青音认为,爱情是年轻人生命中特别美好的阶段,我们要用心地去享受和品味它。有的人感情之路走得很顺利,初恋就结婚了,这是一种幸运。有的人要经历很多次恋爱,这也没什么,爱情像一面镜子,多经历一些,可以让你更了解自己。学会离别,也是人生重要的功课。有的人,可能最后没有进入婚姻。不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并不代表人生失败。
无论结不结婚,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我们每个人要在爱情中学习的功课。更好的你,更好的我,才能成就一个更好的我们。两个人都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一个很高的自尊水平,有安全感,不用向外求。
很多人的恋爱状态是畸形的。有的女孩在恋爱中寻找理想中的爸爸,有的男孩在恋爱中寻找理想中的妈妈,失恋后就会特别痛苦。痛苦的不是失去了这个男朋友或者女朋友,而是失去了“一个人能够完完全全接纳我,像父母一样对我不离不弃”的幻想。
在童年时,如果父母没有满足我们对爱的渴望,恋爱时,就会把期待放在恋人身上。
有些女孩在恋爱时会表现得特别作,一方面是因为她没有安全感,总怕对方不够爱自己,所以要不停试探对方的底线;另一方面,就是“作”的心理需要在父母那里没有被满足。
小孩子的天性是作的,为了一个棒棒糖,就可以在地上撒泼打滚。然而,很多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你乖,你听话,你让爸妈有面子,你上进,爸妈才爱你,所以,越来越多的小孩不敢“作”了。
女孩恋爱后,想体验像小孩子一样作的感觉,并且期待恋人可以无条件地包容自己的“作”,就像理想中的父母一样。但是,这对恋人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感情常常被作没了。
相反,如果在恋爱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学习做自己的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和爱自己,内心平和。不再期待恋人像父母一样满足自己,也不再像教官一样挑剔自己,那么这样的恋爱,哪怕最后没有走向婚姻,也能让你终身受益。
婚前不懂浪漫,婚后拈花惹草
青音说,现在大部分“90后”已经开始在婚前探索爱情到底是什么。而以前的人对婚姻很看重,但是对恋爱不认真。双方条件差不多,在一起吃几顿饭、看两场电影、逛逛公园就结婚了。受父母的影响,一些“70后”和“80后”也是如此,只是约会的地点更加高级而已,一样没有多少精神交流,直奔结婚的目的而去。
很多人在婚前是没有享受过浪漫的。浪漫,不一定就需要送玫瑰花、巧克力,或者携手在雨中漫步。浪漫,没有规定的桥段或形式,其实就是你想让爱人感觉好的那个心。如果彼此婚前懂得浪漫,那么婚后就会愿意延续这份美好的感觉,继续为伴侣花心思、动脑筋。比如,一起看个电影,欣赏一处风景,读一本好书,亲手给对方做一份萌萌的小礼物……让生活富有情趣和活力,夫妻关系变得更加亲密。而浪漫和亲密,能够帮助我们抵御琐碎生活的消磨和外界的诱惑。
青音曾经接待过一对夫妻。丈夫和妻子相亲时都是大龄男女。在双方父母的催促下,两人相亲后没多久就决定结婚。之后,整天为了房子、孩子、票子而奔波忙碌。夫妻俩的对话差不多每天都是“孩子今天学习怎么样”“爸妈有来电话吗”“房贷什么时候还”之类的,没有精神层面的交流。因为不懂得浪漫,两个人都没有用心地去经营婚姻,让爱在婚姻中流动起来。
爱是人类的本能,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一份真情。之后,丈夫在另一个女孩身上,实现了一次浪漫的恋爱,把婚前欠的课都补上了。出轨后,丈夫心里开始觉得亏欠妻子:“她又没做错什么,想想真是挺可怜的。”于是,开始想方设法地补偿妻子,讨她欢心,反而让妻子感受到浪漫,感觉婚姻更幸福了。于是,丈夫、妻子和情人各取所需,形成了一种合谋关系,组成了一个稳定的铁三角,这种畸形的关系持续了很多年。
因为没有让对方感觉好的那个心,丈夫即使背叛了妻子,也没有承受良心的谴责,没有那种“我心疼她,我怎么会把她放在一个每天承受欺骗的痛苦境地”的内疚感。顶多有一些不好意思,但是对原配做出一些补偿,他心里就放下了:“我对她够意思了!”类似的婚外情故事,青音看过太多。
所以,青音认为,婚姻一定要从爱情开始,婚后带着浪漫的心情去用心经营婚姻,让彼此感觉更好。否则,我们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无论多爱,都不要姿态太低
青音发现,有不少人在爱情中的姿态太低,吃什么,你来定;去哪儿玩,听你的……完全没有自己的个性和主见。只要对方不离开自己,怎么样都好。可是,结果往往是什么都得不到。你越想留住他,他就越会远离你。
心理学上有一句话,别人怎么对你,是你教的。也就是说,别人对你的态度,正是你对你自己的态度。放在恋爱和婚姻中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值得被好好对待,那么,哪怕对方刚开始会对你好,后来发现你这么好欺负,也不会对你好了,这就是人性。
女孩子更要爱自己,爱自己就是一个建立自尊、提升价值感的过程。青音认真观察过很多婚姻,发现无论这个男人是成功人士还是普通老百姓,他都喜欢有自我的女性。无论是贤妻良母、全职太太还是女强人,都因为拥有自我而得到丈夫的尊重。
爱自己的人,自我价值感高,才敢在爱情中彰显自己的个性。举个例子,情侣约会看电影,男孩足足迟到了半个小时,而且没有道歉。如果女孩爱到卑微的程度,她是不会发脾气的,因为她不敢。他好不容易喜欢我了,惹他生气怎么办?而如果女孩爱自己,就敢发飙,说:“你自己去看电影吧,我不去了!”痛痛快快走人。他生气怎么了?我干吗和一个不懂得尊重我的人在一起?
同样是面对男友主动提出分手,不爱自己的女孩,会觉得一定是我不值得爱,是我不够好;如果是男友劈腿,会认为我没有那个女孩漂亮,没有她年轻;再反省和自责,如果我当初要是再温柔一点儿就好了,都是我的错……脆弱的自信心和价值感遭遇挫败,分手后久久都走不出来。价值感低,和谁恋爱都会走到这一步。如果别人已经欺负你了,然后,你再帮他欺负你自己,这就是典型的不爱自己。
而爱自己的女孩,则会认为是时间不对,对方没有准备好来爱我;我们的价值观、性格不太合适;我可能确实不是他喜欢的那一型,但是这不代表我有错,总会有人喜欢我这样的女孩……所以,分手不会造成太大伤害,一两个月就走出来了。她不会害怕失恋,也不会把结婚作为生活的唯一选择。因为无论结不结婚,她都能让自己过得很好。
爱自己,并不是为了嫁出去
那么,女人要如何爱自己呢?青音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了3个中肯的建议。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让生活有品质。哪怕生活的境遇再差,也不要让自己邋遢狼狈。青音在少女时代曾经看过陈丹燕写的《上海的金枝玉叶》。在“文革”时期,有一位上海名媛只有一两件衣服,但是,她一定会把衣服熨烫平整,让自己的头发纹丝不乱。哪怕她刚刚被批斗过,刚被拉去刷厕所,她给人的形象也是端庄的,这才是真正的名媛。
形象整洁、端庄、优雅就好,不一定需要穿名牌。就算喜欢买名牌,也要看这个名牌适不适合你。每一款设计都适合你吗?每一个名牌背后的文化,你都认同吗?
所谓的生活有品质,就是尊重生活的每一刻。比如前面说的那位上海名媛,即使生活艰难,她还是会拿出一两面粉做蛋糕,就在烧煤球的炉子上放一个蒸笼蒸。做好的蛋糕一部分给孩子,一部分给老公,还有一部分给自己。比如,有的女人忙了一天回家,抽出10分钟听听音乐,熏熏精油,看会儿书,给闺蜜打个电话……这些都能够滋养自己。
青音自己就是这么做的。她目前在创业阶段,工作特别忙。但是,每周一定会抽出时间和闺蜜见面,看一场演出或者电影。今年8月,青音和她的团队成功举办了500人规模的“三程之旅”邮轮嘉年华第二季。青音和武志红、黄启团、苏禾等十余位心理导师,在皇家加勒比“海洋神话号”上为学员们进行心理公开讲座,带领学员们开启了一段“旅程+课程+疗程”的 “三程之旅”。在船上,青音不仅要参加百人心理公开课、学员心理工作坊自选小课和下午茶活动,平均每天还要接7个心理咨询的个案。但是,哪怕有10分钟空隙,她都会偷偷跑到甲板上玩自拍。留出时间来让自己开心,这就是爱自己的表现。
第二个建议是,女孩失恋或者失业的时候,要加倍爱自己。和痛苦共处的时间里,你可以难过。遭遇这么大的生活变故,你不难过,谁难过?但是难过的同时,别让自己掉下去。哪怕一边哭,一边嘴里含着一块奶糖也挺酷的。一想哭就往脸上贴面膜,或者去跑步,等从低谷走出来,发现自己皮肤白了,身材好了,人生多带劲儿!反正没约会(没工作),闲着也是闲着,赶紧去学各种技能。学外语,可能会认识外教;学舞蹈,可能会认识一个漂亮的舞伴……
当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你会慢慢提升自我,于是变美了,变得能干了,变得优雅了,变得自信了……等你再遇到那个伤害你的人,或者伤害你的原单位,你会在心里想:“去你的,你现在还配不上我呢!”除此之外,所有的报复都是傻瓜行为,都是不爱自己的。
最后一个建议是,女人要有一个自我要求。做播音主持时,青音已经获得了两次“金话筒奖”,她完全可以坐享其成。但是,她却硬是挤出时间跑去学习了6年心理咨询,跑到世界各地旅行,阅读了大量书籍。做更好的自己,这是青音对自己的要求。也正因这份自我要求,她才有今天的成功。
青音认为,一个真正爱自己的姑娘,就算嫁入豪门也不会放弃对自我的要求,而是坚持学习和成长。青音的一个豪门朋友,娶了一个年轻的太太。婚后,太太做了全职主妇。但是,她没有安享富贵,而是学习服装设计。学有所成后,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现在,她的事业做得非常好,来找她做设计的人络绎不绝。她拥有自己的事业、爱好、朋友圈,因此赢得了丈夫的尊重和欣赏,婚姻非常幸福。相反,如果嫁入豪门后,一直过着被圈养的日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那么,很可能会因为失去自我而被对方抛弃,或者和伴侣过着貌合神离的日子。
青音说,恋爱的目的是成为更好的自己。爱自己,并不是为了嫁出去。
3
采访人:付洋
采访对象: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国内知名心理专栏作家。创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在国内多个城市有分部。著有《为何家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感谢自己的不完美》等书,作品销量超过百万册。
观点: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实现,是潜意识的反映。当我们婚恋遇到困境时,不妨试试问问梦的答案。
梦会帮你认识自己
在武志红看来,读懂梦,是通往潜意识、了解自我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婚姻与家庭领域。
结婚之前,不妨问问你的梦
梦常常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启示。24岁的琦琦(化名)和男友相恋两年,很想和他结婚。但就在她接受男友求婚的当天晚上,本来欣喜若狂的她,却突然梦见男友的家人都在他们的房子里,挤得满满的,根本没有她容身的地方。
醒来后,她才意识到,男友本身虽然很优秀,但是他有一个大家族,而且所有家人的关系都纠缠在一起,非常复杂和麻烦。在梦的提示下,她和男友和平分手了。
在做类似结婚这种重大决定之前,武志红建议大家最好问问自己的梦。因为,当我们做重大决定时,我们本能的会有不安,梦会自动提醒我们很多东西。
可以在睡觉前先让身体放松,听听轻音乐或者泡个澡,用心地感受身体。然后,对自己的潜意识说:“我想到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这个事情是怎样的?我很想知道。我希望得到潜意识的提醒,请梦指点我……”
在武志红的工作坊里,有90%的女性可以在梦中找到答案,男性的比例只有50%。这是因为女人主要活在情感里,男人容易活在头脑和逻辑里,所以,女人更容易在梦中找到答案。
武志红建议男性朋友平时多问问自己的感受是什么。逻辑很重要,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它只是一个工具。逻辑是为了用来理解你的感受是什么,而不是让逻辑替代自己的感受。如果愿意持续做这样的努力,男人也会做出相关的梦来,在梦中找到答案。
婚姻发生危机前,梦早已向我们示警
在婚姻咨询中,武志红发现很多夫妻做过类似的梦:梦见和伴侣打电话打不通,找对方怎么都找不着;总是和伴侣擦肩而过;站在悬崖上,脚下是万丈深渊……其实这些梦都是在提醒他们:他们的关系不对劲儿了。
武志红有一个朋友小芳(化名),她的丈夫经常做一个相同的梦:在梦里,他把她杀死了。小芳知道后哈哈大笑,还把这个事情当成笑话讲给武志红听。武志红却感到深深的不安,他认真观察了一段时间他们夫妻的互动,提醒她去用心体会丈夫的梦,因为这个梦是有意义的。
过了一段时间,小芳对武志红说:“我觉得,他在梦里总想杀我,可能是因为他对我积攒了很多的愤怒。我对他实在太不好了。”
小芳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在1岁时,父母因为工作忙碌,把她寄养在一个保姆的家里,而且很少去看她。过了很久,有一次,母亲去保姆家里看望她,发现她的生活环境特别脏乱,就像住在猪圈里一样。妈妈很心疼,这才把她接了回去。
但是,对于一个小孩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经历。不倒翁之所以不会倒,是因为它有一个重心。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重心是很差的。因为对失控的恐惧,她的控制欲极强。家里什么事情都是她说了算,丈夫感觉自己一直被老婆打压,斗嘴又斗不过,日子过得很压抑。
而另一方面,小芳的内心还像小孩停在1岁左右的口欲期。口欲期的特点就是剥削,她感知不到别人,只能感知到自己。所以,在两个人刚结婚时,她就强迫老公签过一份协议,约定扫地、做饭等家务活儿都由他来做。这份极其不公平的协议本身就是一种剥削。
在极度的控制和剥削下,丈夫对小芳积压了很多不满和愤怒。而这些情绪都在他的梦里爆发了——所以,他总是在梦里杀死她。虽然,他并没有杀她,但是这些情绪都是真实存在的。
在解读了丈夫的梦,重新反省自己的婚姻关系后,小芳做了很大的改变。她努力学习心理学,不断自我成长,学习尊重伴侣的感受,还主动承担了部分家务……最终,她化解了一场婚姻危机。
武志红说:“重视梦的警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和伴侣的感受。只有先尊重感受,才有可能去表达,去坚持,去改变。如果你对自己的感受很不敏感,混混沌沌活了很多年,那有一天,伴侣突然之间要造翻,你们的关系就会面临被撕裂的巨大危机!”
认识自己,让心灵和梦一起成长
在武志红看来,人最难的是有自知之明。只有知道自己是怎样的,然后才能够做出真正对自己好的选择。所以,梦的最大意义,就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27岁的菲菲(化名)曾经做过一个诡异的梦。她梦见自己亲手杀死了一个23岁的女孩。在梦里,她觉得只要不说出是自己杀死了这个女孩,别人都会认为是她丈夫杀的。
武志红说,菲菲梦里的23岁女孩,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因为在23岁时,菲菲被同学们评选为校花,这是她一生中最美丽、最光彩的时候。婚后,她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不买漂亮衣服,不再用心打理自己,渐渐变成了一个黄脸婆。她觉得自己为家庭牺牲很多,但是丈夫对她却越来越冷淡。她曾经对武志红抱怨说:“那个男人把我的活力都压制没了,我要和他离婚!”
可是,这个梦却告诉她,杀死23岁的自己,是她主动的选择。不是丈夫杀死的,而是她亲手杀死的。她还把自毁的责任,推到丈夫身上。
通过自由联想,菲菲想起自己的妈妈。她也是一个美女,爸爸和妈妈离婚后,经常骂妈妈是一个狐狸精,一遍遍告诉女儿,漂亮的女人都是虚荣和轻浮的,都不是好女人。
在大学时,菲菲还可以为自己绽放美丽;可是她一走进婚姻里,爸爸对妈妈的那些负面评价全都冒了出来。于是,她开始主动压抑自己,不做漂亮轻浮的女人,不给丈夫增加压力,甚至故意扮丑。然而,她的做法,丈夫并不领情,因为他爱的是那个充满活力、热爱生活的菲菲。
在聊天时,武志红让菲菲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一个女人都应该保持她的风采。丈夫或许因此有压力,但是这份压力会让他更用心地珍惜她。
有一个女孩,总梦见自己的男朋友不停地出轨,而事实上,男朋友对她忠心不二。
梦是我们愿望的实现,女孩是想抛弃男朋友,但是男朋友又对她太好,她承受不了巨大的内疚感。于是,她希望男朋友能够先出轨,这样她就可以提出分手了。这是最原始的自我防御机制。
武志红认为,梦最神奇的地方是,当你的心理成长后,你的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付月(化名)是一个乖乖女,从小妈妈掌控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也习惯于依赖妈妈。长大后,她又找了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丈夫,因为他让她感到熟悉和亲切。丈夫不仅要求她所有事情都听他的,甚至控制她的人身自由。
因为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她的内心常常被不安和恐惧充斥。她最常做的一个梦是,她是一只没有翅膀的小鸟,站在悬崖边上摇摇晃晃。她紧紧地抓住悬崖的边儿,因为感觉要被人挤下去,要摔死了……不会飞的自己,眼前只有死路一条,梦里的她是那么绝望和无助。
在咨询时,武志红让她去感受自己的梦,感受自己的不安。他说:“在婴儿期的时候,如果没有妈妈,你就会死掉。但是,你现在是一个成年人了,不是一个婴儿。用成年时的自己再去看不安全感,你会发现它只是一种感受……你活到这么大,肯定有很多时候是很有力量的。尝试碰触你一直害怕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
而当付月碰触黑暗本身时,黑暗就被照亮了。她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情绪,认识自己,不再依赖别人为自己做选择。有一天,她做了一个美到极致的蜕变梦:
我是一只鸟,在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还有很多我的同族。我们都不会飞,挤在山洞的岩石上,各自占据着一个窄小的位置不敢动弹,否则就会掉下去。
突然,我找不到我的位置了,最后一个位置被一只不是鸟的动物占据了。它冷冷地看着我,不打算提供帮助。我从岩石上掉了下去,像自由落体一样,那一刻我很恐慌。
但在跌落中,我突然发现,我有翅膀,于是我努力地扑腾翅膀,心里有一种莫名的信念,相信我一定能飞,而我果真飞了起来,再也不怕坠落。
我飞得自在而潇洒,我的一些同族也明白了自己可以飞。它们跟着我一起呼啸着飞出山洞,与经过洞口的一群白天鹅会合,飞向蓝天。这时,我发现,原来我和我的同族都是粉红色的天鹅。
我们还飞过大海、森林和湖泊。我发现,我们不仅能飞翔,还可以游泳。低低地飞过水面时,有人将水溅起,泼向我们,我觉得这没什么,毕竟这对我们构不成任何伤害。
就这样,这个一直被控制的女孩,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力量,平衡了和母亲、丈夫的关系,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
武志红说,了解梦,可以帮助你认识自己,反省婚姻,改变人生。
4
采访人:付洋
采访对象:段新龙,宗教学博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终南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佛教心理学,著有《佛都长安》《老舍的佛教情缘》《〈楞严经〉如来藏思想研究》等。
观点:通过正念,我们可以活在当下,回归本性,用一种更自在、更平和的心态,去经营自己的婚姻与家庭。
正念让我们活在当下
正念一词源于佛教,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与调节。简单地说,正念就是一种不带评判地对当下体验的有意识的觉察。通过正念,我们可以发展觉察能力,更清楚自己的心理模式、人格面具,了解自己,看清婚姻困境的根源在哪里;我们可以疏导情绪,避免夫妻和亲子矛盾扩大化;我们可以接受自己,活在当下,让生活更加幸福。
困在过去,才是婚姻痛苦的源头
正念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一切的好与不好都是人们自己构建的。婚姻也是如此,让夫妻痛苦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由“过去”构建的心理模式。
最典型的心理模式是“我不值得被爱”。举个例子,丈夫忘记结婚纪念日,妻子感觉很失落,“别的丈夫都给自己的妻子买礼物送花,精心准备一番,可他什么都没做,他是不是没把我放在心上?”当类似事件一再发生,有的妻子就会认定:他不爱我。
丈夫真的不爱她吗?不一定,可能是因为这个男人比较粗心、工作忙碌,或者妻子没有让他充分意识到,结婚纪念日对她的重要性。事实上,中国很多男性没有把情人节、七夕节、结婚纪念日、妻子生日放在心上,不懂什么叫作仪式感。尤其是结婚之后,他们表达爱意的方式是努力工作,把工资交给妻子支配,赚钱养家就是他们对妻子的承诺。
妻子把丈夫的行为与“爱不爱”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她潜意识里认为“我不值得被爱”,所以丈夫对她的忽视会被她解读为“不爱”。这种心理模式,可能源于妻子过去遭遇的一些创伤,比如她的父母是消极或者挑剔的人,习惯否定她、责骂她、忽视她,让她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当然也就不值得被爱。
还有一些女性曾经有过被抛弃的经历,比如被父母抛弃、被男友或前夫抛弃,于是就困在了过去里。哪怕现在的丈夫对她很关心,她依然忍不住去翻他的包,查看他的手机。而丈夫一次偶然的晚归,都会触发她“我不值得被爱”的心理模式,进而引发一场夫妻战争。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模式是“我不安全”。很多人认为如果拥有很多钱,自己就会很安全。但是,如果困在了过去,财富并不能让人感到安全。
我有一个朋友,他小时候家里特别穷,忙碌的父母顾不上他,还经常被同学欺负,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长大后,他的事业非常成功,但他仍然缺乏对生活的安全感。在他的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在他的掌控之下。
他住最结实的房子,并且到处布置监控。他买最安全的车,但从不去陌生的地方。他为自己和家人买了很多种保险,却还一直在思考可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危机的方案。他就像活在套子里的人,将自己裹在层层的安全防护中。婚姻里也是如此,他要求妻子完全服从于他,遇到稍大一点儿的事情就必须向他请示。可想而知,他们的婚姻质量也是很差的。
在原生家庭中,如果孩子受到漠视、虐待、操纵等,便以假装的面目来获得爱。但是长大后,即使是在亲密关系之中,他们也会害怕自己的真实面目不被人爱,也不值得被爱,所以有种种的不安全感及人格面具、心理防御,内心有一层厚厚的麻木的东西,真实的感觉被麻痹、关闭了。
疗愈心理创伤,完成自我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先运用正念疗法帮助自己。正念可以让我们重新去感受自己被压抑的情绪,拥抱自己被压抑的那个部分。
通常产生负面情绪时,头脑中会想到一些具体的事情。我们不要联想,只是纯粹地觉察自己的感受,深深地进入感受当中。反复地去感受它、描述它,对感受命名。比如,可以说:“此时此刻,我感觉紧张、冷、难受、胸部憋闷、心在下坠……”当感受被充分、深入地感受、表达之后,我们就和内在感受在一起了。就好像内在有一个小孩,我们和他说话,拥抱他,安慰他,陪伴他。当被压抑的情绪被关心、被拥抱、被融为一体的同时,情绪的能量就得到了释放。相反,如果情绪被压抑,它就会想各种方法去对抗。比如,在“感觉被抛弃”的负面情绪的促动下,一方可能会发生逼迫伴侣发誓不出轨、把伴侣关在家里等行为。
所以,当我们难受的时候,就去全然感受“难受”;当我们不安的时候,就去全然感受“不安”。慢慢地,你会发现,当你给它们一定空间的时候,允许它们表达自己的时候,你就能够和它们和平相处了。难受、不安的感觉依然存在,但是它们不会让你感到焦虑和痛苦,你能平和地接受它们。
当人们不被感受和情绪控制时,我们的心态就会更加平和、放松,更如实、更智慧、更慈悲地去看待婚姻中的问题:我是谁?他是谁?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他说的什么话、做的什么事触发了我的情绪?他有什么潜藏的痛苦?我需要的是什么?我从他那里得到了什么?他需要什么?他从我这里得到了什么?我们处在婚姻的哪个阶段?我们所遇到的困难,是不是天下夫妻都可能遇见的困难?通过觉察,我们能够认识自己,理解对方,诊断婚姻中的问题,从而调整夫妻关系。
担忧未来,是因为没有全然接受自己
现实中,人们有很多担忧,比如担忧自己会发胖,担忧丈夫不上进,担忧孩子不能考上名校。这些担忧,其实源于没有全然地接受自己,潜意识里在否定自己、谴责自己。
有一次,一位来访者对我说,她很害怕自己发胖,偏偏她就是喝水都会发胖的体质,这让她很焦虑。我问她:“发胖是怎么影响你的?”她回答:“发胖会危及我的健康。”我说:“抽烟会危及健康,喝酒会危及健康,熬夜会危及健康,不好好吃饭也会危及健康……生活中危及健康的事情不止发胖这一个。胖是事实,本身不带来什么,只有当你把胖与自我否定联系在一起时,胖才成了问题。”她沉默了好一会儿,说:“我觉得自己胖了不好看,担心男朋友会嫌我丑,不喜欢我。我想把胖赶跑,让它不要来烦我!”我建议她先不要联想“发胖的未来”,专注地感受一下“胖”,不去拼命压抑它,看看感觉怎么样。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告诉我:“好像不去压抑它后,‘胖’只是成为我的一个念头,我的一个正常的特点,我没有非把它赶跑的执念了,心里轻松了很多。”
是的,从正念的观点来看,一个人的高矮胖瘦、勤奋还是懒惰、脾气温和还是暴躁,都只是他的“特点”而已。每个人都可以不同,拥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去觉察和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而不是经常痛恨自己。
大部分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有个可恶之人的典型,这个可恶之人其实就是他痛恨并压抑自己的那部分品质。但是,越是压抑的东西,就越是会想方设法地反抗和浮现。
有一位来访者向我抱怨:“我的老公不上进!每天下班回家总是玩儿,他为什么不用这些宝贵的时间来学习进修呢?”
我问她:“你希望他进修,是在担心什么吗?”
她回答说:“他的工作是没有编制的,随时都可能会下岗。进修可以提升他的抗风险能力,万一他中年失业怎么办?将来岁数大了,很难找到工作的!他为什么就不能趁着年轻,多努力一点儿呢?”
我问她:“在你的人生中,有没有曾经痛恨过自己因为不够努力而错失了一些机会?”她愣住了:“还真有。年轻时我很贪玩,结果没有考上公务员。后来我经常想,如果我当初再努力一点儿就好了。”
我问她:“你是怨恨老公多一点儿,还是怨恨自己多一点儿?”
她一下就释然了:“我好像是怨恨自己多一点儿。其实仔细想想,我老公对我挺好的。今天早上,看见我胃口不好,他还给我煮了一碗粥。”当她觉察了自己的心理模式,对未来的恐惧就减轻了很多。
有的妈妈不管孩子的兴趣与需要,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导致孩子疲于奔命,很痛苦。这往往因为妈妈首先对自己是不满的,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是不好的,想急切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形成焦虑。
还有很多父母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经常骂孩子。有一位爸爸理直气壮地说:“我打他骂他,是在为他的未来着想!他学习成绩不好,就考不上名校,将来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对象,一辈子都毁了!”
说是为了孩子,背后隐藏的还是父母自身的焦虑。每个人都会有受挫的经验,父母在总结时,他会倾向于将受挫归咎为“我当年没有好好学习,起点太低”,然后把对自己的怨恨与不满,投射到孩子身上。
同时,在这个充满竞争、快节奏、压力大的社会环境里,父母也有一种自我失败的恐惧。这种恐惧情绪占满了他的心理空间,所以,教育孩子时,他往往只能看见学习成绩这一点,而看不到孩子的全部,更无法接纳孩子的全部。表面上,他在否定孩子,其实,他是在不停地否定自己。孩子就像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他反复看到的,其实都是自己被压抑的焦虑和恐惧。
每个孩子都是希望自己好的,都有向上的心,只是他们会自我防御。有一次,我的孩子考了80分,他对我说:“我们班还有更差的,那几个才考了70分。”这是合理化的防御模式,我知道他这么说,是想让自己舒服一点儿。我也能觉察到他的情绪,理解孩子心里其实不好受。但是,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情绪没有觉察,听见这样的话就会很生气:“你为什么不跟好的比?你这个孩子没救了!”天天骂孩子,数落孩子,时间长了之后,孩子就会觉得自己非常差劲儿,怨恨自己,形成自我认同:我就是一个差劲儿的人。然后,破罐子破摔。没有觉察自己,也没有觉察孩子,这就是一种非正念的教育方式。
除了在心理上全然地接受自己,还可以通过放松身体来缓解焦虑。身心是合一的,身体是潜意识和情绪的容器。中医说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怒伤肝、喜伤心,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很大;反过来呢,身体的放松,也有助于情绪舒缓。
当焦虑来袭时,首先会表现在身体上,比如肩膀的紧张感或者内心的紧缩感。这时候,可以找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脊柱正直,保持清醒。闭上眼睛感受呼吸,把思想集中在一呼一吸之间,让自己平静下来,安顿好自己的身体。
当有杂念的时候,你不去跟随它,也不责备自己,继续回到呼吸。然后温柔专注地对身体进行扫描:我的头部是什么感觉?暖的,凉的?我的额头、眼睛、嘴巴、耳朵是什么感觉?从头、脖子、肩膀、胳膊、手、胸腔、腹部、背部、腰部、脊柱、骨盆、臀部、腿、脚……慢慢地扫描全身。如果某个地方有强烈的感觉,停留在那里,感受它、觉察它,和它待一会儿。身体扫描的正念训练,不仅可以缓解焦虑,还能够让身心合一,给心灵一个舒缓的空间,给身体重新注入生命的活力。
全然地接受自己,不意味着什么也不干,放弃努力。相反,当我们真的全然接受自己时,我们会带着喜悦、放松的心情去工作和生活,我们的心不会被焦虑带走,做什么事情都会更加专注和开心,效率反而更高。只有全然地接受自己,拥抱真实的自己,解除深层的焦虑,才会让自己活得轻松、自在。
活在当下,拥抱生命的圆满
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未来,此时此地就是当下。怎么才算活在当下?佛教里有一个小故事,一名弟子问禅师:“悟了之后会怎样?”禅师回答说:“没有悟的时候,是吃饭睡觉。悟了以后,还是吃饭睡觉。”
没有领悟正念、活在当下的人,当然也会吃饭睡觉,但吃饭的时候,脑子里有很多杂念,想这想那,比如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食不知味。比如吃樱桃,你专注地吃,会看见樱桃是红色的,闻见樱桃的清香,感受牙齿在细细地咀嚼,樱桃的果肉从舌尖进入喉咙……这时候,樱桃就会变得特别甜美。但是,如果你的脑子里一直在担心“我的股票会不会被套牢”,你是感受不到樱桃滋味的。睡觉也是如此,睡觉的时候不能安居当下,脑子里怨恨过去、担忧未来,怎么能睡得踏实呢!睡觉要先睡心,后睡眼;吃饭也要先空心,再吃饭。
品味美食,闻闻花香,听听流水的声音,看看天上的云,感受清风拂面,调动你的五感,去体味当下每一分每一秒的美好。
和伴侣在一起的时候,放下手机,关掉电视,专注在双方的情意与气氛中:放下对过去的抱怨与对未来的恐惧,聊一聊当下的事情与感受。陪伴孩子的时候,放下工作与家务,专注地和孩子在一起……试试坚持一段时间,你的生命会变得更加丰美。
活在当下,需要我们学会拥抱自己、爱自己,培养积极的情绪。事实上,我们所追求的安全感、成功、财富、地位、权力、赏识、认可、赞美,大多数都是为了间接赢得爱,以填补我们内心的空洞,抚平匮乏感。不过,大多数人拼命追求之后,都会南辕北辙。因为向外索求,只会让我们离自己越来越远。我们还是会困在过去和未来之中,不能活在当下。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本性是圆满、合一、放松、喜悦、爱、温暖、安全、忘我、敞开、真实的。这是每个人生来就具有的东西,每个人都渴望回到圆满的本性。当自我被恐惧、期望、杂念、欲望等干扰,圆满本性便无法自然地流淌出来。我们可以试着通过正念训练来打开心门: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排除杂念,回忆自己被爱、被拥抱的美好时刻。然后,感受自己被爱、被拥抱的感觉,和这个感觉融为一体。还可以把手放在心脏的位置,对自己说:“愿我感到被爱,愿我知道我被爱拥抱,愿我知道爱是我的天性……”这会让我们在爱的情感中开放、温暖,让我们更加友善、慈爱,更有力量。
正念是需要坚持每天练习的,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要期待三言两语就可以创造奇迹。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念训练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幸福和快乐是我们自己本来就拥有的,不用依靠别人来获得。
如果我们不能活在当下,再美妙的音乐也欣赏不到,再美好的爱也感觉不到。当正念成为你生活的自然状态时,你会发现,浑然天成的喜悦感和圆满感,实际上原本根植于我们的内心。
5
采访人:付洋
采访对象:赵永久,心灵智慧婚恋培训机构创始人,婚姻家庭咨询师,情感教练,《爱的能力》系列课程讲师,多家卫视情感节目嘉宾,著有《爱的五种能力》《恰到好处的恋爱》等。
观点:认识和疗愈自己,合理地设定择偶标准,管理好恋爱关系进度,如果能够做到这3点,你就可以拥有一份恰到好处的恋爱。
你可以拥有一份恰到好处的恋爱
2017年6月,我出版了一本新书《恰到好处的恋爱》。从2008年至今,我讲了近10年的恋爱课程。之所以讲恋爱课程,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寻寻觅觅多年,却找不到对象;相亲无数次,总是以失败告终;谈了很多年恋爱,却走不进婚姻;走进婚姻之后,才发现自己好像谈了一场假恋爱。
合理设定择偶标准,你才能找到合适的对象
多年前,我曾经在一家知名的婚恋网站工作过,我所在的部门为VIP会员介绍对象。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渐渐发现,很多人找不到对象,不是因为缺少资源,而是因为缺少好心态和好理念,择偶标准设定的不合理。
女孩的择偶标准普遍偏向完美:学历要本科或研究生以上,个子高、长得帅,月薪两三万、有车有房,有责任心、感情专一,性格开朗、幽默、博学,不吸烟不喝酒,无不良嗜好。甚至有的女孩还会要求男方有8块腹肌。
我一般会邀请女孩们先列出自己的10条择偶标准,写得越具体越好。然后再思考,完全符合自己择偶标准的男人,他的择偶要求可能是怎样的?做完这个练习,她们会发现:这样的男人可能会要求一个年轻、漂亮、温柔、身材好、本科或研究生学历、收入也蛮高的女孩,自己可能不是完全符合对方标准的那个人,从而调整自己的期待。
放弃一些刻舟求剑的无效标准,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有个女孩坚持要找月薪5万元以上的对象。我问她:“在公司里,月薪5万元以上的男人,职位需要到什么级别?”她想了想,回答说:“可能要到副总吧。”我说:“北京有多少个副总级别以上的未婚男人呢?你可以算算。何况,还有那么多仰慕他们的女员工在一旁虎视眈眈呢,竞争很激烈哦!”女孩笑了,她不再坚持这个无效标准,而是把重点转移到对象的人品上。后来,她找了一个月薪只有一万元,但是很有修养、对她很体贴的男朋友。
还有很多女孩不能接受另一半有缺点。我邀请女孩们列出自己的3个缺点,大家都很快列出来了。然后我说:“每个人至少有3个缺点,这代表未来的对象要接受你,就要同时接受你身上的3个缺点。那么从现在起就思考:你可以接受对方身上的哪3个缺点呢?”我用这种方式提醒她们:你要允许对方有缺点。这样,当她们找对象时就会多一个加工的过程:这是一个有缺点的人,他的缺点是我可以接受的吗?而不是一见人家有缺点就直接pass掉。
但是,如果对方有赌瘾、毒瘾、酗酒、暴力这类缺点,代表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行为失控。女孩们必须要远离,保护好自己。
而男孩择偶的标准,则过于强调容貌和身材,往往忽视了内在。从心理学上看,男人是感官动物,受到本能的性欲所驱使,漂亮的女孩会让他产生强烈的性欲。但是,他可能就会因此错过很多善良、可爱、温柔、体贴、贤惠、能干的好女孩。
有个男孩坚持自己的择偶标准,辛辛苦苦找到一个漂亮的女朋友。但是因为女朋友太漂亮了,很多男孩都喜欢她,想方设法和她搭讪、送礼物,男孩完全没办法从恋爱中得到快乐,他怀疑女友花心,更没有信心结婚。所以,漂亮真的不能代替一切。
我建议大家不要按照心中的理想,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而是要根据现实原则,积极主动去认识更多的异性,然后择优交往。
搭讪是邂逅异性的一个好办法。想要搭讪成功,需要注意三个原则:第一时间开口,以第三方事物为共同话题,问最容易回答的问题。
我曾经在乘车的时候,运用搭讪的技巧认识了一个女孩,她就是我的太太。当时,我刚在长途汽车上坐下来,她坐在我的前排。准备买票时,她的钱包掉在了地上。我帮她捡起钱包,顺便和她搭讪——要在邂逅的第一时间开口,这样会显得搭讪很自然。如果你默默地跟随、观察女孩好长时间才开口,对方肯定会怀疑你居心不良。
我问她:“我刚上来,上一辆车是刚刚开走的吗?”她回答:“对。”——问最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对方不用思考,不用为难,这样互动才容易开始。
我没有聊彼此的个人情况,而是聊路况:“路上很堵啊,以前不是这样的。”她就说:“是呀,坑坑洼洼的,好像在修路,又下着雨很难走……”——以第三方事物为共同话题,会让对方感觉很安全,卸下防御。
就这样,我俩足足聊了两个多小时。在聊天中,我感觉她对人很友善,让人忍不住心生亲近。下车后,我帮她把行李搬到她换乘的车上,之后,正式展开了追求。我的很多学员都运用搭讪三原则,成功认识了心仪的异性。
除了搭讪以外,相亲也是结识异性的好办法,可惜很多人相亲时的心态很不好。有的人是带着一颗挑剔防备的心去的,见到人家就上下打量,这样气氛就会很尴尬,聊不下去。我建议大家要用约会的心态去相亲。这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调整策略,当你带着约会的心态,想象对方是你的男朋友(女朋友),你就会给对方发出一种友好的信号,这种友好会唤起对方的友好,相亲就容易成功。相反,当你带着挑剔防备的心态去相亲,对方也会反过来挑剔防备你。
最关键的是,我们要带着一种真诚、开放、友善的心态去结识异性,不拒绝任何可能性。给别人机会,其实就是给自己机会。
关系进度管理,恋爱太长太短太频太快都不行。
我一直认为,恋爱就像煮饭,火候很重要,谈的时间太短,饭会夹生;谈的时间太长,饭就煳了。恰到好处的恋爱,就像当季的水果一样自然成熟的才最好吃。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些年轻人选择了闪婚,恋爱两三个月就结婚。在自然界,小鸟需要通过唱歌、跳舞去吸引异性,互相接触,一起觅食,我觉得人类恋爱也要经历一个自然的过程:慢慢地接触、试探,最后建立关系。恋爱,一定是需要时间来谈的。
很多女孩经常困惑的是:他到底是不是真的爱我?其实很简单,交给时间来检验。如果他对你的好,只是一种追求策略,那么当你们的关系稳定之后,他真实的一面就会呈现出来,水落石出。
如果按照一周约会一次的频率,至少约会50次才能走入婚姻。因为,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你不可能了解一个人;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培养不出感情来。不了解再加上感情基础薄弱,婚后肯定会出现很多矛盾,闪婚的结果往往是闪离。
恋爱谈的时间太长也不好,有的人恋爱长跑五年八年,甚至十几年。如果恋爱时间太长,感情平淡,又没有婚姻这种外在约束,其中一人很容易就被别人吸引走了。一般来说,激情最多持续3年,所以,我建议恋爱的时间最长不要超过3年。
有的人虽然每一次恋情的时间都不长,但是谈了很多次,对象换得太频繁,所以迟迟不能走进婚姻。恋爱的失败率高,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择偶标准制定得不合理,容易失望分手;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带着情伤上路,所以谈一个,黄一个。
和恋人分手后,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在心理上都会经历丧失,心中会有一种撕裂的痛。如果,我们去用心感受因为丧失而产生的情绪,这个过程就是哀伤。分手后,一定要有充分的哀伤,想哭就哭,只要别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就可以。可以每个星期定一个“哀伤时间”,一次不超过一小时。如果没有充分的哀伤,痛就会隐藏在心里,以后,但凡能让你回忆起前任的人、物、场所甚至是音乐,都可能会唤起心中的痛,然后下意识地去压抑、回避,这就会形成心理内耗,导致人出现焦虑、易怒、抑郁等很多情绪问题,也就很难带着良好的心态进入下一段感情,恋爱失败在所难免。
没有心理创伤的人,最多哀伤半年就能走出来。有心理创伤的人,分手可能会唤醒创伤,靠自己走不出来,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创伤形成的时间越早,程度越严重。举个例子,如果婴儿睡醒后,爸爸妈妈经常不在身边,他就会恐惧,怕黑、怕鬼、怕失去父母,有很强的生存焦虑。长大后,他找对象一定要找一个能照顾自己的人,弥补父母照顾的缺失。一旦分手,婴儿时期的创伤就会被唤醒:我身边又没人了,我的照顾者又没了,我会死的!他会极度痛苦,甚至觉得呼吸不过来,抑郁。建议先疗愈好自己,再进入爱情关系。
我们要像煮饭控制时间和温度一样,管理恋爱关系进度,尤其是女孩。
当恋爱关系确定后,男孩一般就想马上发生性关系,建议女孩不要答应,可以对他说:“我知道你喜欢我,我也很喜欢你。但是,我觉得自己还需要一些时间来了解你。请再给我一些时间,当我有足够的安全感时,或许我就能放心地把自己交给你!”如果男孩真的爱女友,他是愿意等的。
当女孩确定彼此已经足够了解,确定自己想和他结婚时,可以在男友提出性要求时,把关系向结婚的方向进行实质性的推进。比如,提出见见双方的父母,讨论结婚的事情。理由是:“我认为,只有确定是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彼此之间才可以发生性关系。”这样可以避免恋爱长跑。
很多女孩担心一旦拒绝男友的性要求,对方会不理她,或者干脆消失了。如果他真的跑了,就代表他谈恋爱只是为了上床,而你谈恋爱是为了结婚,双方的目标不同,分手也没什么可惜的。恋爱关系进度管理就像一块试金石,可以让“不靠谱先生”原形毕露。
在现实中,男人是一种很矛盾的动物。一方面,他希望和很多女孩上床,体验性爱的快乐;另一方面,他又希望自己的老婆只跟他上过床。所以,如果太快太轻易地和男友发生性关系,他们会想:你这么快跟我上床,是不是跟别人也这样,你是不是很随便?然后把你从老婆候选名单中划掉。
相反,我曾经问过几十个单身的男学员,如果女孩做恋爱关系进度管理,他们会是什么感觉?他们的反应很一致:这样的女孩很自爱!我更喜欢她!她很适合做我的老婆!
男孩也需要进行恋爱关系进度管理。约会的前3次,建议最好连女友的手都不要碰。3次以后可以在看电影等合适的机会轻轻碰触一下她的手或手臂,试探她的态度。她没有表现出反感再拉手,给她一个适应的过程。拥抱、接吻、做爱,都像牵手一样先试探一下。坚持一个原则:循序渐进,不强人所难。
如果能够做好恋爱关系进度管理,恋爱的成功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认识和疗愈自己,在爱自己和爱别人之间找到平衡
恰到好处的恋爱,除了在恋爱时间和进度上要合适外,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要在爱自己和爱别人间找到平衡。就像玩儿跷跷板,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都舒服的支点。
如果过度爱自己,就会导致以自我为中心,强势、任性,不尊重对方。比如,有些女孩把男友当成佣人,每天指使他做这个做那个,吃什么玩儿什么都得她说了算。有些男孩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面子,打麻将让女友陪,出去和朋友吃饭也要女友陪,只玩儿他喜欢的东西,不停向别人表明:我的女朋友很乖很听话。越是不成熟的人,就越想要控制,而且还会把控制合理化:你身为男朋友就该怎样,你身为女朋友就该怎样。
如果过度爱别人,就会不关心自己的感受,他说什么都是对的,自己做什么都尽着人家,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美其名曰“奉献”。久而久之,对方可能因为你没有自我,失去对你的尊重与爱。
过度爱别人的背后是深层次的恐惧,担心自己不够好,担心自己被抛弃。如果婴儿时期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比如想要吃奶时,妈妈却经常不在身边,就会产生一种无力、无能、无助的感觉,感觉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才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因此不接纳自己,不爱自己,需要疗愈自己。
区分自己是否过度爱别人很简单,就看你对别人好时,是不是在压抑自己,自己的需要是不是被忽视了。比如,你和男友的口味明明不同,可你从来只做他爱吃的菜,这就是过度爱别人。
当我们迷恋一个人时,也可能会过度爱别人,忽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因为你觉得他就是你的理想,绝对不能错过他。我曾经遇到一个女孩,她说:“我的男朋友愿意为我打架拼命,我很爱他,愿意为他做任何事!”我对她说:“一个善于或者是常常使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的人,那是他的人格。现在,他能为你打别人;等你们之间发生冲突时,他就可能会打你。现在吸引你的地方,你将来可能要为它受苦。”
这个女孩缺乏安全感,特别渴望被保护。当一个男人肯为她拼命时,恰巧满足了她爱的缺失。她并不了解真实的他,这不是爱,而是迷恋。
在爱自己和爱别人之间找到平衡,其实就是要保持“双中心”:你的感受很重要,我的感受也很重要。这需要我们自我成长,认识自己,看清对方。
首先,要认识自己。我有什么需要和渴望?我为什么会喜欢这个人?我被他什么地方吸引?这可能是因为我的心理有哪些缺失?认识自己,能更加关注自己的感受,不容易迷恋对方。其次,要看清对方,不要把他理想化。真正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和我相处时是什么感觉?他需要什么?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怎么满足他的需要?恋爱,是要和真实的对方相爱;结婚,是要和真实的对方生活。
平衡,不是“今天你陪我做这个,我明天陪你做那个”这种形式上的平等,这是交易,而不是平衡。我和太太喜欢运用游戏的精神,来协调彼此的需要,实现平衡。我俩曾经列过梦想清单,分别列出各自的50个梦想,然后看看彼此有没有相似的梦想,相似项就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双方都想做的事情,优先级最高。比如,我的一个梦想是去西藏,她的一个梦想是找个安静的地方养养心。然后,我俩就一起去西藏自由行,感觉特别好。不相似的梦想,大家可以一起沟通协商,轮流进行。平衡,就是彼此达到最大限度上的满意,都不觉得委屈。
恋爱,是一个人与人情感连接的过程。用我的爱来唤起你的爱,用你的爱来回应我的爱,让爱慢慢积累直至结婚。所以,首先要让爱住在心中,因为爱人,是用来爱的。然后再合理地设定择偶标准,管理好恋爱关系进度,认识和疗愈自己,这样你就可以拥有一份恰到好处的恋爱。
6
采访人:张慧娟
采访对象:马龙,意大利罗马大学心理学、哲学与艺术博士;瑞士苏黎世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意大利分会(AIPA)成员;美国国际生物能分析疗法学会(IIBA)意大利社会生物能分析组(SIAB)成员;意大利罗马新科考勒大学心理咨询与心身疾病精神病学以及精神性肿瘤学特邀学者;飞迪曼心理咨询中心特邀国际督导师。马龙在梦及身心关系方面有深入研究,迄今为止,已经研究及解释4万个梦。
观点:强大的爱情与美好的婚姻,基于夫妻间的人格独立。因为只有懂得给予、懂得感恩,他们才能理解彼此,拥有成熟和亲密的关系。
美好的婚姻基于夫妻间的人格独立
藤缠树一样的婚姻
舒婷曾在《致橡树》中写道:“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句很形象地表达了爱人之间彼此独立,却又相依相伴的理想状态。但并非所有的爱人之间都能拥有这样独立又相依的关系,采访马龙之前,我曾看到过这样的读者来信:
“老公是我的初恋,我们结婚还不到半年。我从恋爱的时候就非常依赖老公,他对我也非常好,早上起床时都是他帮我穿鞋子。每天他都要早起去上班,可我总喜欢拽着他再跟我躺会儿,他每次都迁就我。我巴不得老公时时都陪在我身边,有时候他给我打电话少了,我心里就很失落。他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很孤单……”
这是一位对老公有着深深依赖的女性,她所有的关注和感受,甚至她的全部生活都“捆绑”在老公身上。在婚姻关系中,这样的女性不在少数,她们深深依恋、依赖着对方。
马龙说,“依赖”一词源于古拉丁语,在拉丁语中“dependentia”是由两个词组成的:“de”的意思是“从”,而动词“pendere”则是“向下弯曲,依附于更高等”的意思。因此,经常用到“dependentia”的情况有:一个果子从树枝上垂下来。很显然,果子需要依附在树枝上,不然它会掉在地上;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果子并没有与树枝分离,它是树枝的一部分。
人与人之间的“依赖”也是一样的,“依赖”意味着人格不独立,他们无法独立存在,需要他人的支持或者维持;他们常常无法想象,自己离开对方的支持之后会是什么样子。有关“依赖”,最极端的案例便是婴儿对母亲的依赖,如果没有母亲的支持,婴儿甚至无法存活下去。但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而成人呢?那些人格不独立的人,一旦失去伴侣的支持,他们常常会失去勇气和自信;他们的依恋源于个人需求,有时候甚至是自私的需求。他们中有许多人只是一味地索取,只在意我喜欢什么、我需要什么,并不在意对方需要什么,这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这样的关系之下,婚姻会怎样?
一位非常依恋老公的女士说:“我发现他好像对我越来越冷漠,有时候跟他在一起,他表现得很不耐烦,甚至还会训斥我。我觉得他好像不爱我了,越来越不重视我了。”
过度的依赖和索取,会让伴侣深感疲惫,甚至是厌倦。伴侣对他们的爱和欣赏会慢慢消失,甚至会离他们越来越远。
如果两个人都不够独立、依赖性很强,走进婚姻也许会更糟糕。他们都依赖对方,等待对方来支持自己,来改变现状,来促进事情的发展,自己却没有任何主动性;他们的生活也许会在懒惰与百无聊赖中度过,会越来越平淡、贫瘠;他们会慢慢感到彼此的无趣,感到彼此之间的爱越来越少,并因此和对方走得越来越远。
他们为什么会依赖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得这么依赖、无法独立?
马龙认为原因有很多。
比如,婴儿时期正常的依恋,却持续到成年。再比如,父母给的爱不够,或者给得太多。对此,马龙打了个比方,吃得少,人会饿,总想吃;吃得多,会对食物上瘾。对于两岁以下的孩子,马龙建议父母只给他们需要的,对于孩子没有表达的需要,不要过多给予。很多家长总是预先设想孩子的需求,或者不等孩子提出需求,就开始满足。马龙认为这样的做法特别不好,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依赖性特别强,因为他习惯了被给予。
如果一个人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或者童年创伤的话,也会导致人格依赖。马龙还提到母子共生现象。对于四五岁之前的孩子来讲,共生是必须的。但随着他们不断长大,开始跟母亲产生一定的距离,孩子年龄越大,跟母亲的距离应该越远。
如果母亲为此感到受伤,她的反应可能会使孩子感到愧疚或者恐惧,孩子就可能放弃分离而继续依附于母亲,变成一个有依赖性的人。
当他们成人之后进入亲密关系,这种依恋、依赖倾向就会突出地表现出来。他们对亲密接触的要求似乎永无止境,每当他们认为自己被对方忽视的时候,便会感到被遗弃,就会愤怒,就会恐惧。他们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要求对方时时刻刻的关注。
既然人格不独立的人无法面对伴侣离开的日子,那么,当婚姻和情感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们是不是更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比如,自残、自杀或者是毁灭对方?
马龙说,首先,我们不应该夸大这些极端现象;其次,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人格不独立的人确实存在一些心理症状。比如,我们能看到一些与此有关的新闻:某个男性杀死了自己的前妻,或者是因为现任伴侣想要离婚而杀死对方……但能在新闻上看到这些报道,也就意味着这些行为是极端的、不寻常的。现实中,更有可能发生的是抑郁、绝望的情绪,或者是在工作中和人际关系中“犯些错”,比如,拿孩子撒气等。马龙就接待过一个来访者,在夫妻关系中,她是一个依恋者,被丈夫抛弃之后,变得非常抑郁,以至于根本无心照顾自己的孩子,无法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
强大的爱情基于人格的独立
不难看出,“缺少独立性和过于依赖”在婚姻里埋下种种隐患,让婚姻经受着这样那样的考验,甚至岌岌可危。与此相反的是,人格的独立可以营造更良好的夫妻关系,或者说,一段美好的婚姻是基于夫妻间人格独立的。
因为想拥有美好的婚姻,夫妻要对彼此心存感恩,既有给予,也有回馈。而感恩之心就是在人格建立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
人格孕育于母婴关系。最初,婴儿认为母亲是强大的、全能的,他对母亲的需求像“暴君”,母亲必须随时满足他的所有需求。但随着婴儿的成长,他开始渴望独立,这时,对于母亲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甚至对母亲的情感有所降低。
孩子再长大之后,他开始意识到,母亲不是全能的,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并不能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他需要独立去面对很多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之后,孩子开始在独立性上有所成长,并且对于母亲的感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像“暴君”一样无休止地索取,而是开始学会感恩。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最终能够学会感恩,那么他的人格就从依赖和索取,成长为独立和成熟。他长大之后,就能够和他人建立深刻、强大的爱情关系,这种爱情关系是基于人格独立基础上的。如果人格没有独立,建立起来的爱情就像婴儿,不断贪婪渴求,总是想得到对方的付出或者所有,却不知道给予。他们也无法明白,其实是需要先给予,才更值得对方爱。”
马龙说,强大的爱情都是基于人格独立的,身在其中的人会想要给予对方支持,而不只是想要得到支持或者依赖对方;他们会更深刻地了解,爱情意味着给予爱的欲望和能力,而不是一味地索取。而且,他们对伴侣的爱是不会减少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并不只依赖于对方的支持,不只依赖于对方来促进事情的发展,而是自己有更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两个人因此一直在互相成长、互相了解。他们会不断发现新的事物、新的感受,来不断促进他们的爱情,这也是为什么强大的爱情是基于人格独立的原因。
马龙还认为,感恩是最深层次的爱情。如同婴儿的成长过程,在他逐渐走向独立的同时也懂得了对母亲的感恩,这是母子关系走向成熟和深入的一个体现。夫妻感情也是如此,人格独立的人才更懂得感恩,懂得感恩是夫妻关系成熟的体现,也是最深层次的爱情,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爱情。“感恩让我们知道,伴侣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东西,也让我们意识到,慷慨地给予他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会让我们更理解伴侣是需要努力才能做到慷慨给予的。”
保持夫妻之间的人格独立,懂得彼此给予,懂得感恩,这就是马龙眼里“最强大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