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仁修 日期:2014-03-18 10:53:37
随着现代城市生活的蓬勃发展,优美又充满野趣的自然环境,也如流水般渐渐逝去……衣着亮丽却身体臃肿的现代儿童,他们吹惯了冷气的皮肤,不曾享受过山风的温柔与清凉;总充斥着噪音的耳朵,没有听过画眉从幽静的树林里唱出嘹亮、婉转又动人心弦的歌声;吸满废气的鼻子,竟不知道世间有幽兰的香气;被油腻与浓甜宠坏的味觉,尝不出菜根野果清淡粗糙中深沉的甘美;更没有品尝过饥饿的滋味,当然也享受不到饱足的幸福。在这本书中,徐仁修满怀喜悦又惆怅的心情,记述了充满野趣的童年生活,来与远离自然的现代人分享他的“荒野乡愁”。本书不仅是一本诗意盎然的新“朝花夕拾”,而且还是一本结合了影像与生态来展现台湾四季自然面貌的科普书。读者在获得生物知识与生态常识的同时,能充分领略台湾自然生态的四季面貌,台湾最纯真、最动人的美丽脸谱……请和徐仁修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大自然吧。
作者简介:
徐仁修,台湾著名生态探险家、作家、摄影家和音乐家。1946年生于新竹,在美丽的芎林乡村度过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童年生活,15岁开始野外游历。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八年农业专家的工作。此后,他抛弃世俗名利,深入台湾地区的高山深谷探险,并走向岛外探险旅行,足迹遍及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老挝金三角地区,尼加拉瓜,美国西部国家公园,澳大利亚,巴西亚马逊河和中国大陆。徐仁修的作品文笔优美,富含对人文与土地的思考,配以摄影和真实的蛮荒经历,畅销台湾及海外华人群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次获得各类大奖,如,台湾出版界最高奖——金鼎奖优秀图书、《联合报》每周新书金榜、《联合报》小说奖、吴鲁芹散文奖等。目录:
【自序】唤醒与大自然最深切的情感
【缘起】寻找喜悦又惆怅的荒野乡愁
【前奏曲】母亲教我的歌谣
【开场】分享无限甜美的村童回忆
【春之一春光序曲】早春
早春
金银花金银花、九芎、山黄麻
大乌龟乌龟不见了台湾的乌龟
【春之二盎然春色】暮春
暮春
蓝鹊的英姿
星星虫神秘的萤火虫夜里的发光一族
远足
凤眼莲布袋莲
牧童基地野牡丹山坡上常见的植物【自序】唤醒与大自然最深切的情感
【缘起】寻找喜悦又惆怅的荒野乡愁
【前奏曲】母亲教我的歌谣
【开场】分享无限甜美的村童回忆
【春之一春光序曲】早春
早春
金银花金银花、九芎、山黄麻
大乌龟乌龟不见了台湾的乌龟
【春之二盎然春色】暮春
暮春
蓝鹊的英姿
星星虫神秘的萤火虫夜里的发光一族
远足
凤眼莲布袋莲
牧童基地野牡丹山坡上常见的植物
【夏之一夏日野趣】初夏
初夏
大地歌手夏日蝉鸣蝉的一生
与蜻蜓斗智常见的蜻蜓
攀木蜥蜴攀木蜥蜴
补锅!补锅!——白腹秧鸡之歌
月桃花宴会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月桃月桃的花
【夏之二夏末时光】炎夏
炎夏
空中的野台戏
野蔷花野蔷花
与蛇相遇台湾的蛇
水神之花——台湾萍蓬草台湾萍蓬草
夏末虫声鸣虫一族
大蛤蟆被捕捉食用的蛙本土的大型蛙类
【秋之一秋日风情】立秋
立秋
镰刀手螳螂螳螂
村童的宠物——盖斑斗鱼
村童与伯劳鱼——悄悄话之一
村童与伯劳鱼——悄悄话之二红尾伯劳、棕背伯劳
捞蚌
七彩云多变的云彩
蜻蜓与泪水薄翅蜻蜓与杜松蜻蜓
【秋之二秋之絮语】晚秋
晚秋常见的禾本科植物
再会了,彩蝶彩蝶
老蟾蜍其貌不扬的蟾蜍
秘密花园村童的零嘴
寂寞的相思树相思树与木炭相思树的花与种子
【冬之一冬藏时节】立冬
立冬
稻草人
人面蜘蛛人面蜘蛛蜘蛛的身体构造社群性的蜘蛛
野地里的钻石
小老鼠
无患子无患子无患子的功用
【冬之二冬日漫步】冬至
冬至多功能的稻草
大山背
大卷尾之一
大卷尾之二大卷尾打老鹰
土狗好友
亲爱的老公鸡
老水牛牛
【写在最后】童年感言
试读:
【前奏曲】母亲教我的歌谣
汉唐时,汉民族仍然是一个活泼又热情的民族,但后来却变得拘谨又保守,尤其是在唐朝以后,几乎失去了歌与舞,这当然和帝王利用儒家及理学来箝制人民的思想有关系,歌舞成了王公贵族的专属娱乐,这情形扼杀了不少汉民族后来的创造力。反而边疆及少数民族在歌舞艺术上有很大的成就,当阿美族的郭英男,以浑厚的歌声唱出阿美族的饮酒歌,透过奥运传向全世界时,感动了多少世人。我是客家人,客家仅有歌却无舞,但客家山歌多少也丰富了我的童年。
童年时,母亲教我唱了不少的童谣童歌。它丰富了我的想象力,记得她教我唱“红蜻蜓”,那旋律至今仍常盘旋在我脑中,而歌词我虽已不复清晰记忆,但内容所表达的淡淡忧伤……一直冲击着我在世界各地旅行探险途上的游子心情。近年我想为儿童写童诗,儿时与母亲同唱“红蜻蜓”的感受竟常常涌起,我就用我内心的感受,为那一首充满乡愁的旋律重新填上了词,这是童歌、是童诗,你会发现它深深地影响着我…
【开场】分享无限甜美的村童回忆
童年是整个人生的基石,童年的经历以及童年时所做的梦想,会随着成长而逐渐变成了乡愁,而这也几乎决定了往后的人生。我回顾自己的人生时发现,我二十九岁之后所做的事,几乎都慢慢实践自己童年时期的梦想——旅行、探险、摄影、写作……
我亲自验证了童年的经历对于人生所造成的重大影响,所谓“年少时的梦想,是灵魂的愿望”。这句话更是我人生历程中最大的体认,所以我为孩子或孩子的父母写了许多文章与书籍,像《家在九芎林》、《它们哪里去了?》等等,无非希望孩子们都有一个精彩的经历所转化而成的美丽乡愁,这是父母及老师们无可旁贷的神圣责任,这无关富有或贫穷,而是与爱、与智慧以及豁达的人生观有关。
我写《村童野径》正是分享我的童年经验,这大约是50年代,那时我正是顽皮、好奇又有点叛逆的十岁村童。有着做不尽的农事以及写不完的功课,是所有村童的苦恼,结伴上山下河是最大的快慰。我们熟悉每一条大小溪流、每一座或高或低的山丘、每一条野径以及每一个有野果的角落……我们更清楚出现在生活场景中的各种动物、植物,无论它们是野生、饲养或栽植……
所以,你会发现《村童野径》里的各种动植物,如何在我童年中形成一种亲密又美好的经验,最后变成了美丽的乡愁,让我有无限甜美的回忆,与源源不绝的写作灵感。
我以季节来分述一年中的各种经历,从春寒料峭的早春开始到岁末严寒。现在因为工业化排放大量废气造成全球暖化现象,已经很难体会凄风苦雨、九降风狂吹以及上学途中小路边的草叶上铺着薄薄白霜……但是毕竟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场景,会有不同的经历,而这些也都可以是非常精彩的体验。最重要的是“心”,做父母、老师的要用心,要有爱,不能有任何的借口,毕竟童年是如此的短暂,又如此的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