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日期:2016-09-18 11:39:00
中国首套规模达到数百分册的地理科普丛书,范围无缝覆盖中国全境。打破传统认识上的行政区划的界线,本分册以祁连山山地为主体划分区域范围。呈现祁连山雪峰林立、冰川散布的地貌景观。荟萃多种高原动植物: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垫状驼绒藜、西藏野驴、雪豹、白唇鹿……展示多民族聚居地的丰富文化:喝马奶酒、祭鄂博、唱阿柔逗曲……形式新颖,文字精简而通俗,图片真实而精彩,这两者的交互使科普阅读变得生动有趣。“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创新地把中国全境按山川形胜划分出数百个地理单元,并力求融“百科全书词典”的简洁准确,与“有图通俗读物”的生动有趣为一体,通过大量图片和词条之间的互相诠释,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单元。《祁连山》一书取广义的祁连山之西段、中段为主体内容,论述区域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涵盖门源、祁连、肃南、肃北、阿克塞等地。本书向读者展示了祁连山脉中的走廊南山、托来山、疏勒南山、党河南山等一系列高大山岭,梳理了雪峰冰川孕育出的大通河水系、河西内陆水系、柴达木内陆水系等水系格局,并介绍了冰碛地貌、高寒荒漠地貌等地貌类型以及本区显著的山地垂直带谱特征。同时,本书还对当地牧农并举的经济生活模式进行了描述。历史上,祁连山曾是匈奴、羌人、吐谷浑、蒙古族等游牧族群的活动舞台,也是历代统治者争夺河西走廊、沟通甘青两地的军事要地,因此留下了诸多军事遗迹,本书将一一呈现。在书中,读者可领略裕固族、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回族等民族风情,感受洗娃娃、戴头面、祭鄂博等民俗特色,也可一睹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图景……
目录:
区域地貌示意图 1伸向荒漠的湿岛 2一 自然地理山系庞大 9 / 高山地 10 / 雪峰林立 10 / 冰川散布 10 / 冰碛地貌 11 / 高山流石坡 11 /二级夷平面和一级剥蚀面 14 / 岭区域地貌示意图1伸向荒漠的湿岛2一自然地理山系庞大9/高山地10/雪峰林立10/冰川散布10/冰碛地貌11/高山流石坡11/二级夷平面和一级剥蚀面14/岭谷相间15/西段山地16/中段山地16/东段平行岭谷16/褶皱断块山脉17/祁连造山带17/走廊南山20/托来山20/托来南山22/疏勒南山22/党河南山23/野牛脊山23/土尔根达坂山地23/冷龙岭24/达坂山24/照壁山地26/黑河大峡谷26/放射—格状水系27/疏勒河上游27/党河中上游28/黑河上游28/托来河中上游30/大通河中上游30/大哈尔腾河31/哈拉湖水系31/高山寒漠土34/高山草甸土35/森林土壤36/沼泽土36/山地垂直气候带36/“祁连六月雪”37/岗什卡雪峰38/雪龙红山39/门源盆地39/狮子崖40/花海鸳鸯湿地40/东海41/老龙湾河41/牛心山41/卓尔山42/八宝河谷地43/央隆草原43/默勒草原43/拉洞峡46/祁连石林46/“八一”冰川46/野马泉上泉·下泉47/八宝河48/夏拉河48/团结峰48/岗格尔肖合力雪山49/苏里草原49/诺干诺尔49/柴达木山50/赛什腾山50/鱼卡河51/大柴旦温泉51/喀克图蒙克山52/敦德冰帽52/铁匠沟丹霞52/花海子—苏干湖盆地53/四十里戈壁53/哈尔腾草原53/雁丹图河流阶地54/苏干湖55/小哈尔腾河56/大雪山山地56/野马南山56/肃北盆地58/石包城盆地58/野马河谷地58/红柳峡59/党河峡谷(肃北段)59/盐池湾湿地60/透明梦柯冰川60/德勒诺尔天池61/素珠链峰61/石窝山61/肃南丹霞61/小柳沟盆地63/康乐草原63/祁丰怪坡63/“七一”冰川65/观山海子65/洪水坝河65/梨园河中上游66/马营河(肃南段)66/祁连山植被垂直带66/寒温性针叶林68/青海云杉林70/祁连圆柏林70/山杨林71/桦树林72/杜鹃灌丛72/山生柳灌丛73/杯腺柳灌丛74/鬼箭锦鸡儿灌丛74/金露梅灌丛75/针茅草原76/羊茅草原76/嵩草高寒草甸76/高山流石坡植被77/高山垫状植被77/裸果木荒漠群落79/仙米森林公园80/小叶杨81/天山花楸81/蒙古扁桃82/垫状驼绒藜82/甘肃雪灵芝83/垫状点地梅84/雪莲花84/星叶草85/黄芪85/沙葱86/爬地柏86/里海盐爪爪87/黄缨菊87/门源嵩草88/微孔草88/油葫芦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89/盐池湾自然保护区89/野牦牛90/雪豹90/棕熊91/西藏野驴92/白唇鹿93/甘肃马鹿93/马麝94/藏原羚95/狼95/蓝马鸡96/斑尾榛鸡97/淡腹雪鸡97/雉鹑98/君主绢蝶98/圆柏大痣小蜂99/湟鱼99二经济地理牧农并举103/游牧103/狩猎104/家庭手工业105/裕固族织褐子105/手工藏毯106/裕固族皮雕107/峨博茶马市107/达坂山隧道108/祁连玉108/祁连石棉109/大道尔吉铬矿109/镜铁山铁矿109/门源小油菜110/党城洋芋111/祁连黄蘑菇111/祁连虫草114/祁连鹿场114/白牦牛115/浩门马115/肃南高山细毛羊116/祁连藏羊117/肃北山羊绒117/门源奶皮118/酿皮118/青稞面搓鱼儿119/窝儿药枕119/马福腰刀119三历史地理羌人123/吐谷浑人123/汉族移民124/撒里畏兀儿东迁125/蒙古六旗入祁连125/阿柔部落移居祁连126/哈萨克族东迁入甘127/部落127/封建旗治128/覆袁川大战128/杜希望破吐蕃新城129/比丘巴郭·叶西央传教多拉让茂129/顾嘉堪布办教育130/寺沟口遗址131/狼舌头古城遗址131/石包城城堡遗址132/党城遗址132/金巴台古城遗址132/浩门大通古城遗址133/克图三角古城133/峨堡古城遗址133/卯来泉城堡135/永安古城135/肃南烽燧136/五个庙石窟136/岗龙石窟137/大黑沟岩画138/灰湾子岩画139/榆木山岩画139/吐蕃金银器139四文化地理裕固族143/蒙古族143/哈萨克族144/回族145/华热藏族146/阿柔部落146/马蹄热琼十四族148/东纳三部148/托茂人148/裕固族帐篷149/以茶食为重150/喜喝奶茶150/门源回族清茶151/肃北马奶酒151/尕面片152/酥油煎饼152/红缨帽153/蒙古族袍子153/华热藏族服饰154/雪山蒙古族婚礼155/裕固族婚俗155/戴头面仪式157/尧达158/洗娃娃158/洗三158/蒙古族剪胎发159/裕固族剃头礼159/“戴吉”礼160/崇尚五色161/恰秀·巴塔161/祭鄂博162/裕固族宗教信仰163/敬奉“腾格尔汗”164/神山崇拜164/黄藏寺165/马蹄寺166/文殊寺167/西藏寺168/仙米寺168/珠固寺169/阿柔大寺169/门源南关清真寺171/上阴田清真寺171/肃南裕固族大经轮171/圣纪节172/剪马鬃节173/回族刺绣173/肃北蒙古族长调174/珠固喇嘛藏戏174/西滩乡眉户戏175/门源回族宴席曲175/阿柔逗曲176/裕固族民歌177/郭米“则柔”177/安代舞177/口弦178/顶杠子179前言前言 前 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人—地关系的中国式表述。基于这一认知,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尝试以地理学为基础,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对中国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共处的历史和现状以全方位视野实现一次全面系统、浅显易懂的表述。学术界在相关学科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实现这种尝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丛书力图将这些成果梳理成篇,并以读者所乐见的形式呈现,借以充实地理科普读物品种,实现知识的“常识化”这一目标。为强化本丛书作为科普读物的特性,保持每一地理区域的相对完整和内在联系,本丛书根据中国的山川形胜,划出数百个地理单元(例如“成都平原”“河西走廊”“南海诸岛”“三江平原”等),各地理单元全部拼合衔接,即覆盖中国全境。以这些独立地理单元为单位,将其内容集结成册,即是本丛书的构成主体。除此之外,为了更全面、更立体地展示中国地理的全貌,在上述地理单元分册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另外两种类型的分册:其一以同类型地理事物为集结对象,如《绿洲》《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等;其二以宏大地理事物为叙述对象,如《长江》《长城》《北纬30度》等。以上三种类型的图书共同构成了本丛书的全部内容,读者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视野幅宽,自由选读其中部分分册或者丛书全部。本丛书的每一分册,均以某一特定地理单元或地理事物所在的“一方水土”的地质、地貌、气候、资源、多样性物种等,以及在此间展开的人类活动——经济、历史、文化等多元内容为叙述的核心。为方便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系统而有效地获取信息,各分册的内容不做严格、细致的分类,而只依词条间的相关程度大致集结,简单分编,使整体内容得以保持有机联系,直观呈现。因此,通常情况下,每分册由4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自然地理,涉及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物种、生态等相关的内容;第二部分为经济地理,容纳与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物产等相关的内容;第三部分为历史地理,主要为与人类活动历史相关的内容;第四部分为文化地理,收录民俗、宗教、文娱活动等与区域文化相关的内容。本丛书不是学术著作,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工具书,但为了容纳尽量多的知识,本丛书的编纂仍采用了类似工具书的体例,并力图将其打造成为兼具通俗读物之生动有趣与知识词典之简洁准确的科普读本——各分册所涉及的广阔知识面被浓缩为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纷繁的信息被梳理为明晰的词条,并配以大量的视觉元素(照片、示意图、图表等)。这样一来,各分册内容合则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分则为一个个简明、有趣的知识点(词条),这种局部独立、图文交互的体例,可支持不同程度的随机或跳跃式阅读,给予读者最大程度的阅读自由。总而言之,本丛书希望通过对“一方水土”的有效展示,让读者对自身所栖居的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读者倘能因此而见微知著,提升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认知,进而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则更是编者所乐见的。受限于图书的篇幅与体量,也基于简明、方便阅读等考虑,以下诸项敬请读者留意:1.本着求“精”而不求“全”的原则,本丛书以决定性、典型性、特殊性为词条收录标准,以概括分册涉及的知识精华为主旨。2.词条(包括民族、风俗等在内)释文秉持“述而不作”的客观态度。3.本丛书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100万矢量地形要素数据(DLG)为基础绘制相关示意图,并依据丛书内容的需要进行标示、标注等处理,或因应实际需要进行缩放使用。相关示意图均不作为权属争议依据。4.本丛书所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地区、自治州、盟)、县(区、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等行政区划的标准名称,均统一标注于各分册的“区域地貌示意图”中。此外,非特殊情况,正文中不再以具体行政区划单位的全称表述(如“北京市朝阳区”,正文中简称为“北京朝阳”)。5.历史文献资料中的专有名词及计量单位等,本丛书均直接引用。这套陆续出版的科普丛书得到不同学科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丛书的编、撰、审诸环节中,大量摄影师及绘图工作者承担了丛书图片的拍摄和绘制工作,众多学术单位为丛书提供了资料及数据支持,共同为丛书的顺利出版做出了切实的贡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囿于水平之限,丛书中挂一漏万的情况在所难免,亟待读者的批评与指正,并欢迎读者提供建议、线索或来稿。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祁连六月雪,沙漠湿地最美那一撇 民间常用“六月雪”来形容一个人的冤屈,认为夏季降雪是不符合事物本质的罕见奇事,但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确实存在,&ld 祁连六月雪,沙漠湿地最美那一撇民间常用“六月雪”来形容一个人的冤屈,认为夏季降雪是不符合事物本质的罕见奇事,但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祁连六月雪”就是典型写照。祁连山东接秦岭,西连阿尔金山,是中国西部的主要山脉之一。这座东西走向的巨大山体,由数条近似平行的山脉组成,自北而南包括走廊南山—冷龙岭、托来山、野马山—大雪山—托来南山、野马南山、疏勒南山、党河南山、土尔根达坂山、柴达木山等,它们与若干山间谷地、盆地,共同组成了面积广阔的祁连山地。《祁连山》,围绕其山体最宽、也是最精华的西段、中段部分展开,全方位展示了祁连山生境的多样性,以及造物主如何偏爱这座干旱区中的湿岛。由于“安家落户”在中国三大自然区域——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交会地带,祁连山四周被几大沙漠所包围,但它却以雄伟的身躯和广阔的胸怀,阻挡了干旱气候的南侵,迫使寒冷空气沿祁连山麓扩张,继而在浅山区形成降温和降水,使祁连山间出现大陆性高寒半湿润山地气候。受这种气候的影响,这片山地雪峰林立、冰川散布,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海拔4500—5000米以上的高山区发育有不少现代冰川。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又进一步影响河流的发育,最终形成黑河、托来河、疏勒河、党河、大通河、大哈尔腾河、小哈尔腾河和哈拉湖等诸多水系。这些从高山而来的放射—格状水流,不仅是周围的干旱区最重要的水源地,而且带来了丰富的土壤成土颗粒和矿物质,由此,祁连山南北两面的青海湖盆地、河西走廊、额济纳绿洲和沿河区域有了勃勃生机。从这点上说,祁连山与天山堪称兄弟,俨然是一座伸向沙漠的湿岛。由于地势高耸,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祁连山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及其组合差异很大,形成了东段、中段、西段不同的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祁连六月雪”就与祁连山区的垂直气候带有关——它并非特指六月雪景,而是泛指这里四季不甚分明的气候特征。这种气候尤其在每年5―9月表现得最为突出:当祁连山麓热浪滚滚时,山上仍然凉意袭人,天气阴晴不定,随时会遇上雨雪冰雹,形成独特的“六月雪”景观。“祁连六月雪”所造就的植被垂直带谱,使这里成为许多物种繁衍的“伊甸园”。高大山系之间夹杂的大面积丘陵草原、冰川融水所流经的浅山区,以及地势较低的沟谷地带,又成为当地“牧农并举”的经济生产模式的先天条件。山间水草丰美的草原,为祁连山的命名者——匈奴人,以及历史上的羌人、吐谷浑人、蒙古族等族群提供了天然的放牧之地,而今生活在这里的农牧民依然深受这片山水的馈赠。在独特的水土条件下,这里物产丰富,其中门源的山间河谷地在油菜花开的时节,亦有不输江南的景致。然而,自古红颜多祸水!祁连山堪称海伦(希腊神话人物)级别的“红颜”,自然长期引来各方争抢。在冷兵器时代,这里是统治者争夺河西走廊、沟通甘青两地的军事要地,因此留下了许多军事遗迹,如狼舌头古城遗址、石包城城堡遗址、党城遗址、克图三角古城、肃南烽燧等。由于从军、屯垦、任官、经商、避难等原因,汉族、裕固族、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回族等民族先后进入祁连山,又对当地的文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在长期的沟通交往过程中相互混融,从而形成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多元文化特色。在长期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中,这里的游牧民族形成了稳定的民族文化,从裕固族帐篷、肃北马奶酒,到蒙古族袍子、藏族华热服饰,再到雪山蒙古族婚礼、洗娃娃、戴头面仪式、祭鄂博、神山崇拜、剪马鬃节……如今,藏传佛教与伊斯兰教共存于此,流传在祁连山的诸多艺术表现形式——肃北蒙古族长调、珠固喇嘛藏戏、西滩乡眉户戏、门源回族宴席曲、阿柔逗曲、裕固族民歌、郭米“则柔”等,则是这片半农半牧的大地特有文化韵味的呈现……凡此种种,尽可在图文并茂的《祁连山》一书中找到满意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