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日期:2016-09-18 11:39:05
中国首套规模达到数百分册的地理科普丛书,范围无缝覆盖中国全境。打破传统认识上的行政区划的界线,依据湘桂走廊的地貌特征划分本书区域范围。揭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华丽面纱,探索背后的地理学解释——热带岩溶地貌的成因和特征。展示桂北粮仓独特的经济模式——山地游耕、鸬鹚捕鱼、伐木放排、稻田养鱼。呈现百越故地的特色民俗:喜喝油茶、食腌酸肉,保留半夜嫁男、“两头扯”的婚姻形态,盛行唱山歌、坐红堂……形式新颖,文字精简而通俗,图片真实而精彩,这两者的交互使科普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本书简介: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创新地把中国全境按山川形胜划分出数百个地理单元,并力求融“百科全书词典”的简洁准确,与“有图通俗读物”的生动有趣为一体,通过大量图片和词条之间的互相诠释,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单元。本书的主体漓江流域,同时也是广西东北部的湘桂走廊,东起驾桥岭、西至都庞岭、北抵湘桂边界、南达漓江与桂江分界段流域,范围包括桂林大部分及贺州小部分地区。书中以“三山夹两谷”的地貌骨架为中心,展示该地海侵、海退的地质过程,以及山脉纵横、岭谷相间的地貌特点。除此之外,本书以相当大的篇幅向读者展示了这片世界上最典型的热带岩溶地貌——桂林山水,将发育于漓江两岸的峰林、峰丛、孤峰、石林、溶洞、地下河等各种岩溶地貌类型一一呈现,铺开一卷“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山水画轴。同时还介绍了这里数量众多的孑遗植物、岩溶石山独有的石山植被类型,以及因地制宜发展的山地游耕、鸬鹚捕鱼、伐木放排、稻田养鱼等经济模式。漓江流域生活着汉、壮、瑶、苗等民族,形成了独特的人文风情:喜喝油茶、食腌酸肉,保留半夜嫁男、“两头扯”的婚姻形态,盛行歌圩、彩调、吹笙挞鼓舞等民俗活动……这些在书中都有着精彩的呈现。
目录:
区域地貌示意图 1湘桂走廊 2一 自然地理海侵·海退 9 / 南岭山地西段 9 /“ 三山夹两谷” 10 / 湘漓分水岭 10 /湘漓谷地砂页岩丘陵 12 / 兴安—区域地貌示意图1湘桂走廊2一自然地理海侵·海退9/南岭山地西段9/“三山夹两谷”10/湘漓分水岭10/湘漓谷地砂页岩丘陵12/兴安—全州坡积洪积台地12/岩溶广布13/桂林山水14/岩溶化丘陵15/大圩—兴坪—阳朔峰丛峡谷18/峰丛洼地20/峰林平原20/地下河发育22/越城岭凸起23/桂东北拗陷23/桂林—来宾断裂带东北段24/越城岭25/都庞岭25/猫儿山26/海洋山脉27/架桥岭28/湘江上游28/漓江29/恭城河31/桃花江32/红壤32/石灰土33/“春雨超夏雨”33/桂北暴雨中心34/风灾35/真宝顶35/九狮岭35/童母岩37/炎井温泉37/大清塘38/三江口38/宜湘河39/建江39/宝鼎山40/宝鼎瀑布40/车田湾温泉41/老山界41/状元峰41/临源岭42/白石天生桥群42/乳洞岩42/世纪冰川溶洞44/冷水井45/黄柏江(兴安段)45/漠川河45/灵河47/锅底塘顶47/北障山47/千秋峡48/毛洲48/龙岩49/定江莲花岩49/神岭瀑布群49/古东瀑布51/青狮潭水库51/甘棠江52/潮田河53/寨底地下河53/广福顶54/尧山55/侯山55/绣山56/老人山56/叠彩山57/琴潭山57/象鼻山58/良丰台地59/訾洲60/水仙岩60/七星岩60/芦笛岩61/穿山岩62/冠岩63/风洞68/华岩68/古仙岩69/黄牛峡69/深里河大峡谷70/十二滩70/九滩瀑布70/桂林—大埠峰林平原71/会仙湿地71/桂湖72/义江73/嵩坪龙74/东郎山74/都乐山74/九马画山74/阳朔峰林75/莲花岩78/罗田大岩79/聚龙潭79/黄布滩80/遇龙河80/金宝河82/银殿山82/古木源山82/圆石山83/燕子山83/鸡笼山83/潮水岩83/九牛井84/势江河84/三峰山84/杉木顶85/盘皇殿85/赤壁山85/文市石林86/黑岩87/响水洞88/灌江(灌阳段)89/朝天岩89/西岭山90/石狮穿岩90/富江上游9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92/孑遗植物的“避难所”92/石山植物92/银殿山水源林93/海洋银杏林94/乐湾古樟树林94/花坪自然保护区94/千家洞自然保护区96/五福宝顶保护区96/阳朔国家森林公园97/桂林植物园97/银杉99/伯乐树99/黄枝油杉100/长苞铁杉100/南方铁杉101/竹柏102/半枫荷102/银雀树103/临桂石楠103/短萼黄连103/金银花104/南边村剖面化石群105/资源古生物化石105/云豹106/水鹿106/赤麂107/毛冠鹿108/黄腹角雉108/白颈长尾雉109二经济地理桂北粮仓113/采集·渔猎113/原始农业114/游耕115/开渠造湖116/“种树还山”117/稻田养鱼118/石塘牛市118/鸬鹚捕鱼119/放排120/桂布纺织业121/桂州钱监121/陶瓷业122/灵渠122/相思埭123/大江水库126/回澜风雨桥127/万里桥128/全州飞鸾桥128/两江国际机场129/石灰岩129/牛塘界钨矿129/赤铁矿130/栗木锡矿131/东山猪131/沙田柚131/阳朔金桔132/罗汉果132/板栗133/恭城月柿133/全州蜜梨134/灌阳雪梨134/桂林马蹄135/灌阳枣135/全州槟榔芋136/五通甘蔗136/桂花茶137/恭城厘竹137/兴安毛竹137/纸伞138/阳朔画扇139/刺绣139/桂林梳篦140/下高寨草席140/酥糖140/腐竹141/桂林米粉141/全州醋血鸭142/四塘豆腐乳143/全州豆豉143三历史地理宝积岩人147/甑皮岩人147/西瓯148/南岭民族走廊(中段)149/徙自湘赣150/秦瓯战争151/桂林筑城151/佛教传入154/桂林戍卒起义155/靖江王就藩桂林156/湘江战役156/始安郡157/灌阳157/阳朔158/鲤鱼山遗址158/庙岩遗址159/秦城遗址159/归义古城遗址160/宋代城墙160/靖江王城161/富川古明城161/石头城164/古严关165/竹园村汉墓群166/靖江王陵167/桂海碑林167/虞山摩崖石刻168/宝积山摩崖石刻170/西山摩崖造像170/伏波山摩崖造像171/平乐粤东会馆171/恭城湖南会馆172/八路军桂林办事处173/界首古镇173/大圩古镇174/朗梓古寨175/江头洲村176/月岭村177/秀水村178/长洲古街179四文化地理民族杂居183/“无山不有瑶”183/东山瑶184/壮族185/回族185/“船上人”186/恭城瑶族服饰187/喜喝油茶188/全州姜茶189/阳朔田螺酿189/全州黄焖禾花鱼190/朗山瑶族古民居190/燕窝楼191/秦家大院192/陈家大屋193/李宗仁故居193/架桥习俗194/认继爷继娘194/坐红堂195/陪楼歌195/新合瑶族婚礼196/唱贺郎歌197/半夜嫁男198/“两头扯”婚俗198/孝歌199/唱盘王歌199/婆王崇拜200/云台寺201/湘山寺203/开元寺舍利塔203/木龙塔204/六塘清真寺205/甑山庵206/福溪百柱庙206/恭城文庙207/寿阳书院208/秀峰书院208/禁风节209/派赖年210/敬鸟节210/农具节211/阳朔社日211/六月六尝新212/留公十月香212/歌圩212/阳朔傩舞213/桂剧214/兴安马仔调215/彩调216/蝴蝶歌216/开山歌217/桂林文场218/零零落218/两江板凳龙舞219/临桂牌灯220/吹笙挞鼓舞221/临桂词派221/张鸣凤222/唐景崧223前言前言前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人—地关系的中国式表述。基于这一认知,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尝试以地理学为基础,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对中国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共处的历史和现状以全方位视野实现一次全面系统、浅显易懂的表述。学术界在相关学科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实现这种尝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丛书力图将这些成果梳理成篇,并以读者所乐见的形式呈现,借以充实地理科普读物品种,实现知识的“常识化”这一目标。为强化本丛书作为科普读物的特性,保持每一地理区域的相对完整和内在联系,本丛书根据中国的山川形胜,划出数百个地理单元(例如“成都平原”“河西走廊”“南海诸岛”“三江平原”等),各地理单元全部拼合衔接,即覆盖中国全境。以这些独立地理单元为单位,将其内容集结成册,即是本丛书的构成主体。除此之外,为了更全面、更立体地展示中国地理的全貌,在上述地理单元分册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另外两种类型的分册:其一以同类型地理事物为集结对象,如《绿洲》《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等;其二以宏大地理事物为叙述对象,如《长江》《长城》《北纬30度》等。以上三种类型的图书共同构成了本丛书的全部内容,读者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视野幅宽,自由选读其中部分分册或者丛书全部。本丛书的每一分册,均以某一特定地理单元或地理事物所在的“一方水土”的地质、地貌、气候、资源、多样性物种等,以及在此间展开的人类活动——经济、历史、文化等多元内容为叙述的核心。为方便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系统而有效地获取信息,各分册的内容不做严格、细致的分类,而只依词条间的相关程度大致集结,简单分编,使整体内容得以保持有机联系,直观呈现。因此,通常情况下,每分册由4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自然地理,涉及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物种、生态等相关的内容;第二部分为经济地理,容纳与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物产等相关的内容;第三部分为历史地理,主要为与人类活动历史相关的内容;第四部分为文化地理,收录民俗、宗教、文娱活动等与区域文化相关的内容。本丛书不是学术著作,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工具书,但为了容纳尽量多的知识,本丛书的编纂仍采用了类似工具书的体例,并力图将其打造成为兼具通俗读物之生动有趣与知识词典之简洁准确的科普读本——各分册所涉及的广阔知识面被浓缩为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纷繁的信息被梳理为明晰的词条,并配以大量的视觉元素(照片、示意图、图表等)。这样一来,各分册内容合则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分则为一个个简明、有趣的知识点(词条),这种局部独立、图文交互的体例,可支持不同程度的随机或跳跃式阅读,给予读者最大程度的阅读自由。总而言之,本丛书希望通过对“一方水土”的有效展示,让读者对自身所栖居的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读者倘能因此而见微知著,提升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认知,进而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则更是编者所乐见的。受限于图书的篇幅与体量,也基于简明、方便阅读等考虑,以下诸项敬请读者留意:1.本着求“精”而不求“全”的原则,本丛书以决定性、典型性、特殊性为词条收录标准,以概括分册涉及的知识精华为主旨。2.词条(包括民族、风俗等在内)释文秉持“述而不作”的客观态度。3.本丛书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100万矢量地形要素数据(DLG)为基础绘制相关示意图,并依据丛书内容的需要进行标示、标注等处理,或因应实际需要进行缩放使用。相关示意图均不作为权属争议依据。4.本丛书所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地区、自治州、盟)、县(区、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等行政区划的标准名称,均统一标注于各分册的“区域地貌示意图”中。此外,非特殊情况,正文中不再以具体行政区划单位的全称表述(如“北京市朝阳区”,正文中简称为“北京朝阳”)。5.历史文献资料中的专有名词及计量单位等,本丛书均直接引用。这套陆续出版的科普丛书得到不同学科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丛书的编、撰、审诸环节中,大量摄影师及绘图工作者承担了丛书图片的拍摄和绘制工作,众多学术单位为丛书提供了资料及数据支持,共同为丛书的顺利出版做出了切实的贡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囿于水平之限,丛书中挂一漏万的情况在所难免,亟待读者的批评与指正,并欢迎读者提供建议、线索或来稿。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漓江流域》一书展示的是“三山夹两谷”的桂东北的总体地貌形态,这片区域山地、丘陵、谷地、平原皆备,地表相对破碎,万重山间正是历史上中原沟通南部沿海《漓江流域》一书展示的是“三山夹两谷”的桂东北的总体地貌形态,这片区域山地、丘陵、谷地、平原皆备,地表相对破碎,万重山间正是历史上中原沟通南部沿海的重要通道——湘桂走廊。本书还阐述了桂西北由海侵到海退的地质演变过程,凸显山谷相间之处奇特的地理奇观——世界上最典型的热带岩溶发育区,发育有著名的岩溶地貌——桂林山水。这里的峰林、峰丛、地下溶洞、地下河等岩溶地貌应有尽有,成为桂西北最独特的自然景观。此外,山脉纵横之地,因温暖潮湿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而生长多种山林植被,银杉、长苞铁杉、水杉、鹅掌楸、银杏、中华水韭等孑遗植物在此找到“避难所”,动物也因优良的生态环境而搭建起它们的乐园。而人,依靠这块土地的自然资源进行恳山、养殖,有一点自给自足的味道。他们在人口迁徙过程中,与外来民族交融、碰撞,又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内涵。这些内容都是本书重点展示的内容之一。广西是石灰岩广布的地区,自然条件不那么利于发展生产。而地处广西东北部的漓江流域却有些不同,这片区域有河谷平原,有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又有外来农耕技术的引入,相对而言是一处沃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谈起漓江,人们会如本能般想到桂林山水、象鼻山,这些确实能作为这里的代表地理事物。桂东北有世界上最典型的热带岩溶发育区,岩溶地貌的发育基础——石灰岩在这里广泛分布,桂林山水便是该区域石灰岩演化而来的典型岩溶地貌。石灰岩一方面造就了漓江流域优美的山水景色,另一方面却给当地的生产带来了阻碍。石灰岩分布地区土层较薄,光热条件不优越,加之区域内多山地,综合因素并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条件。庆幸的是,这片蛮夷之地有赖于湘桂走廊这样的地理优势,交通条件得到改善,中原的先进农耕技术和工具得以引进,之后开渠筑坝、陂塘蓄水等水利设施建成,旱地可被改造为水田。在这层意义上,桂东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发展程式才算正式形成。桂东北人们在开垦的农田上广种水稻、小麦等,渐而使这里成为桂北粮仓。为了争取更多的耕地,他们开发梯田,梯田从山脚直开到山顶,让粮食遍布山区。他们还利用河湖和山地丘陵发展渔业和茶业,稻田可养鱼,粮食作物与鱼互惠共生,竹排、渔网、鸬鹚捕鱼成为渔家三宝,瑶族为适应山区环境而逐山而居,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为山地游耕,等等,这些都是当地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典型表现,都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可谓物尽其用,一点儿不浪费。人们在向山、水讨生活的同时,保存了他们淳朴、独立的人文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