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盛国荣 日期:2021-11-21 00:10:38
本书以技术可控性为研究框架,在反思当代技术哲学中技术控制主义研究的理论缺失的基础上,建构自己关于技术可控性问题的理解。本书将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可控性”(Controllability)一词借用到技术哲学领域,并用技术哲学的观点来探讨技术是否可控,从而为技术控制主义提供逻辑上的前提,并寻求增强技术社会控制的有效性之最佳解的存在性。
在以上沉思的基础上,本书首先对技术可控性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其次,考察了人们对技术是否具有可控性的认识。再次,着重从技术本体论层面对技术可控性进行了辩证分析。最后,就技术可控性的实践层面进行了探讨。
本书以技术可控性为研究框架,在反思当代技术哲学中技术控制主义研究的理论缺失的基础上,建构自己关于技术可控性问题的理解。在技术控制主义成为技术哲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或技术哲学的第四种形态的情况下,国内外对技术的控制问题进行了诸多研究,如国外的技术的民主控制、国内的技术的社会控制研究等。但人们在研究技术控制的时候,多是从如何对技术进行控制的角度出发的,即注重技术的控制手段,对什么是技术可控性、技术是否具有可控性、人类是否能够控制技术的发展、技术可控的条件是什么、技术在什么情况下不可控以及控制技术的哪些方面等相关问题还没有深入的论述。本书将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可控性”(Controllability)一词借用到技术哲学领域,并用技术哲学的观点来探讨技术是否可控,从而为技术控制主义提供逻辑上的前提,并寻求增强技术社会控制的有效性之最佳解的存在性。正如东北大学远德玉、陈昌曙教授所指出的:作为对技术进行控制的基本依据————技术发展的可控性问题————却讨论得很少,然而,这却是需要加以认真研究的。
在以上沉思的基础上,本书首先对技术可控性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界定了控制、可控性以及技术可控性等相关概念,并重点分析了什么是技术可控性,认为需要将技术放置到社会背景之中,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技术可控性的条件性、层次性、不确定性、主体性、价值取向性和历史性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什么是技术可控性;同时也比较了与技术可控性相关的几个概念,如技术可选择性以及技术哲学两种传统中的技术可控性等。
其次,考察了人们对技术是否具有可控性的认识。分析了技术在人们的认知角色中的转换问题————技术由人们控制自然的手段变为人们控制的对象。这种转换有其必然性和现实性,也符合技术哲学发展的最新要求。尽管对技术进行控制有其必要性和旨趣所在,但人们对技术是否具有可控性、能否被控制却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技术不具有可控性、人被技术控制、技术具有部分可控性、技术具有可控性等。通过对技术是否具有可控性问题不同认识的梳理,从中得出关于该问题的认识与结论————技术具有绝对的可控性和相对的不可控性。
再次,着重从技术本体论层面对技术可控性进行了辩证分析。通过分析技术的本质、存在方式、发展规律以及其他关于技术的思想等来揭示技术所具有的可控性,认为在技术的本质中蕴涵着可控性、技术的存在方式折射着技术的可控性、技术的发展规律中体现着可控性。但技术可控性是一种相对的可控,所以,笔者在分析技术可控的同时,也分析了技术不可控的表现,即技术内涵的自然属性、技术基础的客观性、技术应用后果的不可避免性、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性等,并就技术自主论问题进行了剖析。当然,无论是可控、不可控还是一定程度上可控,其实都是属于技术可控性的不同方面,都可以归入到技术可控性这一个问题当中来理解。
最后,就技术可控性的实践层面进行了探讨。在以技术政治化为例论证人类控制技术的实践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控制技术实践有效性的因素,认为应当明确技术在什么条件下可控、谁来控制技术、控制技术的哪些方面以及用什么手段来对技术进行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