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飞扬,魏广振 日期:2021-12-29 05:05:19
1879年,西班牙业余考古学家马塞利洛·德·萨托奥拉和女儿在阿尔塔米拉山洞寻找化石时,一个又低又矮、黑乎乎的洞口吸引了这个小女孩的目光。借着微弱的烛光,她渐渐走近这个神秘的山洞。这时,她突然看见一头公牛,眼睛直瞪瞪地望着她,顿时把她吓得大哭起来。马塞利洛闻声爬进去时,只见洞壁上面的公牛和其他动物栩栩如生,不禁惊讶万分。举世闻名的阿尔塔米拉岩画就这样被发现了。
阿尔塔米拉岩画是一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留下的遗迹,150多幅岩画被集中绘制在长18米、宽9米的洞穴顶壁上,黑暗的山洞丝毫掩盖不住画中绚丽多姿的色彩。壁画颜料取于矿物质、炭灰、动物血和土壤再掺和动物油脂而成,色彩至今仍鲜艳夺目。清晰明快的线条组成了一幅幅神态逼真、生动立体的画面。阿尔塔米拉岩画达到了史前艺术高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阿尔塔米拉岩画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人物、动物、几何图形等,还有许多狩猎的场面。这些图画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鱼代表渔业发达,人的形象则被认为是消灭敌人的咒符。原始人所熟悉的动物形象则以站、跑、卧、叫为主,栩栩如生的动物们有的躺卧休息;有的撒欢奔跃;有的昂首翘尾;有的追逐角斗或互相亲呢,形象千姿百态。
阿尔塔米拉岩画的边缘都有一道道刻痕,沿刻痕是黑色的线条,于是人们认为几万年前洞窟的主人先用坚硬锋利的石器在岩石上刻出图画的轮廓,然后用黑色勾边儿,再用红色和黑色等颜料着色。加上图画巧妙地利用洞顶岩石凹凸不平的自然形状,就更突显了动物的自然本色和立体效果。
在阿尔塔米拉岩画中有一幅著名的图画————《受伤的野牛》,画中有两只负伤的野牛倒在地上,身躯蜷缩成一团,两腿虽然无法站立起来,却低着头极力保护自己。抽搐的四蹄、甩动的尾巴、斜刺如剑的双角、直竖的耳朵,都表现出了它们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尊严。原始艺术家以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富有活力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困兽犹斗的特点表现得惟妙惟肖,令后人赞叹不已。
1912年春季的——个傍晚,农民燕道城和兄弟三人在挖蓄水沟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处宝藏,消息不胫而走。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就在离燕道城家不远的地下沉寂着更大的千年宝藏。1982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对三星堆进行了专项考古发掘,上千件古代蜀国的珍贵文物破土而出,顿时轰动中国,震惊世界。
三星堆文化展现了古代蜀国人浪漫的艺术世界,奇特夸张的青铜艺术、雍容的金箔技艺和精美华贵的玉石雕琢,是三星堆文化结晶的明珠。从三星堆发掘出的巫师、女神、神树和各种青铜面具以及各种凤鸟、鱼凫,太阳轮的饰件,可以看出蜀人的宗教崇拜意识,这也是古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将辉煌的古蜀文明真实而又匪夷所思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中最神奇最令人惊叹的,便是众多青铜造像了。这些青铜像铸造精美、形态各异,既有夸张的造型,又有优美细腻的写真,组成了一个千姿百态的神秘群体。
在众多的青铜面具里有三件著名的“千里眼、顺风耳”造型,它们不仅体型庞大,而且眼球明显突出眼眶,双耳造型颇似野兽耳朵,大嘴阔至耳根,使人体会到一种难以形容的惊讶和奇异。而它们嘴角上翘的微笑状,又给人以神秘和亲切之感。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宽138厘米,圆柱形眼珠突出眼眶达16.5厘米。另一件鼻梁上方镶嵌有高达66厘米的装饰物,既像通天的卷云纹,又像长有羽饰翘尾卷角势欲腾飞的夔龙状,显得无比怪诞诡异,为这类糅合了人兽特点的硕大纵目青铜面具增添了煊赫的气势和无法破解的含义。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可是在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具并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也没有留下一个文字。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他们到底来自何方?他们是东南部的苗蛮族人还是西北部的古代羌人?这些照亮华夏文明的曙光是在哪里起源?这些悬而未解的谜题正等待着我们一步步探寻。
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为奴隶主陪葬,是殉葬品。兵马俑便是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在中国几千年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不计其数的兵马俑。而秦始皇兵马俑以其宏大的规模和栩栩如生的造型,无疑成为古代兵马俑中的翘楚。
秦始皇陵兵马俑最初是被陕西临潼的杨村村民发现的。原先,这里祖辈流传着地底深处有“瓦王爷”的传说。1974年,村民们在村南柿树林打井,挖到5米多深的地方的时候,竟然真的发现了“瓦王爷”————一个陶制的人头雕塑像。当时一位来检查的干部在见到这个情景后,急忙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县文化馆。经过文物部门几年的勘查和发现,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终于展示在世人面前。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五米左右的坑底,每隔三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这些俑坑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0000平方米以上。最早发现的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五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的一号坑埋葬着几乎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陶俑、陶马约6000件;二号坑则共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阵列。从布局和阵法上来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也是秦始皇兵马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里发现了武士俑68个,战车一辆,陶马四匹,这里大概展示的是秦将领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编制形式可能代表了大秦帝国军队编组的缩影,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我们现在研究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等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P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