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海长城摄制风波 日期:2013-06-02 11:11:49
《南海长城》摄制风波
应观 据记载:1964年6月19日,毛泽东和江青观看了话剧《南海长城》,并予以充分肯定。该剧讲述了1962年国庆节前夕,大陆沿海大南港民兵连长区英才,率领甜女等守岛民兵,消灭了国民党派遣特务入侵骚扰的故事。同年8月,八一电影制片厂决定将这台话剧搬上银幕,特选派本厂实力派导演严寄洲执导,同时,还聘请江青为艺术顾问。此后,江青多次召见导演商讨创作事宜,明确指示严寄洲要把影片拍成“样板电影”。由于创作思想存在着较多的分歧,在影片筹拍和外景摄制阶段,严寄洲常常与江青发生激烈的争论,致使影片创作进程迟缓。1966年2月,江青在上海受林彪委托主持“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期间,观看了《南海长城》外景样片,极度不满,斥之为“小桥流水”而缺乏“大江东去”的气魄,打回重拍。不久,文化大革命运动爆发,江青趁机打击严寄洲,诬谄他是“反革命”,而《南海长城》也被打入冷宫,直到1975年的夏天…… 1974年秋,由北影厂拍摄的文革时期唯一一部惊险故事片《侦察兵》在全国公映了。岂料想,影片几轮映过,“广大工农兵”观众极度不满,批评影片“假大空”,竟是遍地讨伐声响。而当时主管文艺的江青看过影片亦持相同意见,自觉着文艺革命闹了10来年,电影就出了这样的“成果”,实在是丢了脸掉了价,气急败坏口出恶言,在公开场合大骂该片导演“鸦鸦乌”,一时成了电影界传闻最广的“小道消息”。
王心刚的心事 导演不得待见,主演也抑郁寡欢。不过,当兵的最讲一口气,从哪里跌倒的就要哪里爬起来?短暂的失意很快就过去了。王心刚调整了情绪,精心制定了“打翻身仗”的作战计划——重拍《南海长城》。 早在文革前严寄洲拍《南海长城》时,导演看中的两位男主角区英才的饰演者赵汝平和张勇手几上几下,最终均被江青否定,她亲自指定王心刚担当此任。本来,“样板影片”的拍摄夭折,《南海长城》已成了江青的一块伤心地,10年中她绝口不提重拍此片;反倒是上海京剧团遵照她的指示,将话剧改编成样板戏《磐石湾》,全国推广,是继8个样板戏之后续起的第二批样板戏中的佼佼者,已由上海著名导演谢晋拍成影片。 王心刚将拍片设想向厂里做了汇报。党委会对重拍《南海长城》没有异议,同时确定该片由李俊任导演,张冬凉任摄影,并将方案上报国务院文化部与江青审核。 日子不长,八一厂重拍《南海长城》的请示报告批下来:这回江青没多话,点头允准了。
刘晓庆芙蓉出水 1975年10月,《南海长城》摄制组正式成立。总政文化部及八一厂对该片十分重视,特聘请部队作家、曾写出过《红色娘子军》的梁信和董晓华负责剧本修改,根据文革中新的文艺原则“三突出”标准,对人物和剧情作进一步的增减。 导演李俊到组后,甜女一角由谁出演成了他遇到的第一大难题。李俊选用演员历来态度鲜明,全厂皆知:谁都可以介绍,用不用在导演,而甜女又是《南海长城》的女主角,厂内便有多人推荐演员,而张勇手推荐的是成都话剧团的新秀刘晓庆。 1975年12月,《南海长城》摄制组全体人员浩浩荡荡奔赴海南岛外景地。驻军还破天荒地邀请客人登舰参观。兵舰停泊在深海区,大家乘小艇抵达。上了船,舰长一路引导,缓步走上船头。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令人陶醉。大家正在随意地说笑着,突然,一直站在船头的刘晓庆转过身来,直愣愣地发起挑战:“你们谁敢往下跳?” 人们纷纷向海里望了望,只见船头离海面高达十三四米,海浪冲击着船首一起一伏,看着都眼晕,哪一个还敢应战?人群里发出一阵嬉笑声:“太高了,谁敢跳呀……” 刘晓庆微微一扬脸说:“你们看看吧?”话音未落,她纵身越过护栏,噌地一下跳入海中。她这一跳,显示出其果断勇敢的个性,而这一点恰恰正是甜女的本色。
学习样板戏之争 1976年4月底,影片正式开机。根据“三突出”原则的要求,主要英雄人物区英才是影片的灵魂,摄影上要体现出“高大全”的气势,仰角为多。而仰角镜头尽量拍上半身,避开粗胖的腰部…… 影片大多数演员是当年广州军区《南海长城》话剧组的老班底,都拍过电影。老演员经验丰富不怵场,导演容易把握。与这些成名演员相比,刘晓庆就显得单纯而无私心杂念。拍电影对她来讲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大脑一片空白,但她却因此受益匪浅。每次在镜头前,她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戏上。有时根据剧情要求,遇上战斗场面,脸上要抹些黑灰色彩,她也毫不在乎,20来岁的年轻姑娘有如此的事业心,赢得了摄制人员的好感。 几场戏拍下来,大家对刘晓庆的印象是一致的:入戏快,能吃苦,做事认真,人也相当机灵。在北京时她就和摄影张冬凉走得较近,常去张家看电视,有些心里话也愿对他讲。那一阵子,刘晓庆总是念叨:“张老师啊,我拍电影心里真是没底?”而张冬凉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放开?平时怎么演,现在就怎么演。” 当然,影片摄制也并非一帆风顺。1976年五、六月间,正是“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处于高潮时期,全国人民的政治神经绷得紧紧,摄制组亦不例外,政治学习占用了大块时间。所谓活学活用,一些同志对所拍的样片老觉得不太满意,认为节奏不够紧凑,紧张气氛还不足。碰巧,谢晋执导的《磐石湾》正在全国上映,有些人便提出来调片子观摩,学习取经。影片从广州调到三亚,摄制组组织大家观看,随之举办座谈会,请大伙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一些人提出:“向样板戏学习”的口号,甚至出现了按样板戏的套路重拍影片的想法。 李俊看了影片,对“向样板戏学习”十分的不以为然,他在会上直率地说:“《磐石湾》是刀出鞘、鞘对刀,风格样式属于惊险片,样板戏有它的长处,我们要学习,但不能抄人家。我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各是各的,绝不能拿它来硬塞?”风云突变 6月底,摄制组完成全部外景拍摄,大队人马拉回北京拍内景。为了这部戏,八一厂真可谓不惜血本,“打伏击”一场戏在摄影棚中拍摄,为了避免拍仰角镜头时露出棚顶穿帮,美工部门特地搭了一个天片,竟花去十万元,却只拍了几个镜头,而当时一部影片的普遍成本不过三、四十万。 内景拍摄展开不久,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北京有强烈震感。摄制组在院子里搭个小棚,下工后大家就睡在里面,一概不许回家。9月,又突遇毛泽东主席逝世,剧组表示以实际行动悼念毛主席,把影片保质保量地拍好。 1976年9月中旬,《南海长城》双片完工。许多人向导演建议,在影片送审前,是否请首长先看看,把把关。谁是首长?第一个就是江青,第二个是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张春桥。李俊很清楚,现在拿去给他们看,若影片真的有什么问题,改起来容易。不过他总觉得与江青、张春桥的距离很远。人家是中央大首长,自己是个小导演,工作关系很远,愣往上送,岂非授人以攀附的口舌?他冷静地说:“给首长看很应该,但不应是我去送,应该由厂里送。”而厂里也不愿越级送审,自找麻烦,此事不了了之。出乎意外的是,文化部、电影局均无异议,马上发布通过令,未提任何修改建议。 国庆节后,《南海长城》在全国各大城市上映。八一厂为酬谢广州军区的大力协助,特意派摄制组制片主任等两人组成放映组,携片去广州、海南岛两地放映。影片还没出京,10月6日“四人帮”被抓。北京消息灵通,李俊等人已经知晓,可广州方面还一无所知,因而放映组到后,广州军区政治部热情接待,提供一切便利。不想,没过几天,“四人帮”垮台消息传到广州,主人的态度立即变了。他们深知该片的背景与江青有关,况且组里有3个人与江青有过交往:李俊因拍出了《闪闪的红星》而受到江青的接见和称赞,王心刚则早在首拍《南海长城》时就被江青指定担任男主角,而张冬凉因拍摄《红灯记》等样板戏影片也和江青多次见面。现如今江青倒了,影片以及这些主创人员的政治命运如何前景难测。 不久,《南海长城》停映,实际公映时间不足半月。10月底,揭批“四人帮”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铺展开来,人们还习惯于用左的思维定势来批判左的事物。一些人无限上纲,把《南海长城》也作为批判“四人帮”的佐料大加讨伐。幸运的是,当时主管宣传口的中央政治局委员耿飚调看了影片,观后一句“不错”,使影片才得以幸免于难。 ?摘自《大众电影》2000年第9期应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