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走进神农架 日期:2013-06-02 11:19:07
走进神农架
作者:梅洁
坐落在我的故乡鄂西北的神农架,似乎在某一个日子,突然像一团斑斓迷离的气团,高高飘浮在中国和世界的头顶,无论你站在地球的任何一个点上,当你仰望这个神秘的气团时,那魔幻般的魅力任你是一个多么失意多么无奈的人,也会在顷刻间心旌摇荡!倘若生命能给你一次机遇,让你走进神农架,我相信,当你的双脚在这块古老原始的土地上站定的时候,你会立即发现,这里是一个只有传说而没有历史的世界。你不仅根本无法破译它的全部密码,而且许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似乎走进了一片混沌与迷离之中……
上篇 我们掉进了神农架神秘而灿烂的惊骇里
第四纪冰川·梭罗树·蛇巢及其他
人类对地球史的研究,揭示了地史时期的冰期时代。地球自然形成以来的45亿年间, 至少有过三次大冰期。除最近的170万年前的第四纪大冰期以外,还有发生在2.5-3.2亿年前的上古代大冰期,以及6-7亿年以前的震旦纪大冰期。比震旦纪要更古老的地史时期里是否有冰期,尚还是一个谜。
地质科学家们对近170万年沉积物的研究, 发现欧洲至少出现过17次冰期和17次间冰期——间冰期期间,地球转寒为暖,冰雪消融,生物茂盛。李四光先生在研究我国东南部的第四纪冰川时,分出了四个冰期。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庐山冰期和大理冰期。
冰川时期, 地球的温度比现在要低10-15度。当时地球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大陆被冰雪覆盖。冰川的面积估计达5200万平方公里,冰层的厚度平均在1000米左右,这个数字是泰山高度的三分之二,令人惊叹不已。因此可以想象,当时有多少高山平川被吞没在冰雪之下,又有多少生物被冰层埋藏。兴许有人并不相信,地球上会有这么厚的冰层,但只要看一下今日南极冰原的冰层仍然厚达4000米以上,你就不会怀疑了。在经历了几万年、几十万年的寒冷之后,是完全有可能积起厚达千米以上的冰层的。
可以想象地球冰期在较高纬度的景象——
世界一片银白,到处是厚厚的晶莹体的覆盖。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而来,填平了陆地上所有的山谷沟壑。世界寂寞而安静,除了寒风在呼啸之外,几乎听不到半点生物的喧叫……许久许久,才有一只耐寒的狐或小鼠,蹑手蹑脚从构筑好的洞穴中钻出来,偷偷地东张西望。它们一旦看到食物,便闪电般地扑过去,随即又消失在小小的洞穴里……世界仍处在一片彻骨寒冷的寂寞之中……
科学证明, 鄂西北的神农架是170万年前地球出现第四纪冰川时期时,未被冰层埋藏的土地,因此成为一座巨大的生物避难所。如今,在世界许多地方早已灭绝的植物独在此幸存下来,大难未灭。它们被誉为“活化石”。据不完全统计,神衣架林区属于古老、 珍稀、濒危的树种有100多种,主要有银杏、巴山冷杉、秦岭冷杉、铁坚杉、鹅秋掌、珙桐(鸽子树)、香果树等。其中,珙桐、秃杉等三种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连香、香果等19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巴山冷杉、秦岭冷杉等27种为国家三级保护树种。国内外专家一致惊呼:在一个地区保存着如此众多的珍稀树种,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全世界也实属罕见。
我故乡的朋友高霜木现为神农架林区报社记者,他知道我对故乡的鸽子树已经倾慕痴情多年,便送我一幅鸽子树盛花期的彩照,他说每年的五月下旬,神农架的鸽子树便满树繁花,似千万只白色信鸽咕咕着栖落枝头,又像要展翅欲飞天涯。他说若五月回来,那定会有一番欲仙欲醉的心境。
在小当阳河畔神农架古老植物园,家兄的同窗好友——林区人大副主任陈人麟先生带我去看鸽子树和香果树。陈先生说,鸽子树是我国特有的古老孑遗树种,它分布在林区好几个地方,而尤以保护区内的上天梯处生长着一株高达20米、胸径70厘米的鸽子树蔚为壮观,每年五月,那树千花万朵摇曳,招来游客留连忘返。
然而, 最使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在林区驻地松柏镇外5公里处的那棵梭罗树。陈先生告诉我们, 那棵树已有500年的历史,树身因古老而发生空洞,成为蛇巢。人们每年春天都看到几十、上百条蛇从树洞中蛰醒爬出。附近的百姓原先不知树种的珍稀,曾在蛇群冬眠之日,用火焚烧这棵大树。不想,一连烧了几个冬日,以至把下半截的树身都烧焦了烧糊了,可它仍昂首向天,枝繁叶茂。
梭罗树素有“仙树”之称,不时在许多神话小说中出现。传说月宫中的那棵树就是梭罗树,也有人说,凡画王母娘娘的画,身后必画梭罗树等等。梭罗树叶如掌,花如锤,果如卵,实含脐,具有非凡的生命力,是我国极为珍贵的树种,古老的神农架成为它的家园。
吉普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前行,中午11时40分,我们来到杉树坪原始森林。大约这是神农架观看原始森林景观最好的一个去处了。神农架经过20多年的砍伐,如今堪称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只剩下几个群落,又多分布在交通阻塞、险象环生、人迹罕至的地方,人们不易看到。杉树坪原始森林傍居盘(水)、猴(子炮)公路两侧,好奇的人们便年复一年来这里领略大自然的千古生存与死灭。是什么原因使人们在阵阵斧钺声中留下了这片远古的绿色?漫步参天的杉林,我默默地为这仅百亩的冷杉林如歌如泣地祈祷。
陈先生理解我们来神农架必想看原始森林的习惯心理,便把野餐安排在苍茫林海。陈先生说,观看原始森林要掌握五大特征:即林间要有苔蘚、地衣;要有藤本植物绞杂现象;要有自然倒伏的腐树;树杆上要有附生的菌类;要有伴生的兰科植物和地被物。按照陈先生的指点,我们步入林间。只见秦岭冷杉直插云天,它们青竹般比肩而生,没有半点踌躇犹豫;婆娑的虬枝,在离地面约10米处,层叠纵横,遮天蔽日,没有丝毫悠游逸志;而各类藤本植物则蛇状般扭曲、缠绕、攀附,它们有的沿着20米、30米高的冷杉扶摇直上,有的把自己的身体深深嵌进冷杉的躯体,被绞死的冷杉会在某一个日子轰然倒下。不时看到一些自然倒伏的大树,树身上长满绿色苔藓和菌类。此刻,它们安详而宁静,世间的喧嚣与荣辱已离它们远去。站在冷杉林间,看着这些悲壮的生,悲壮的死,你仿佛可以听见大自然因适者生存而进行的格斗、绞杀,因格斗、绞杀而发出的痛苦的呻吟……
然而,岁月千百万年地过去,这些第四纪冰川期的幸存者们完全凭借自生的力量,在神农架这块古老神奇的山地上进行繁衍,绵绵不绝。不兀的生命在这里世代缤纷灿烂,原始的苍茫在这里深不可测。陈先生说,现在从香溪流入长江的入江口,即屈原和昭君的故乡, 坐车到神农架主峰神农顶,直线距离不足100公里,但沿途可以看到的自然景观相当于从深圳直达满洲里!
一阵惊愕之后,我又不禁一阵凄惶:再过几个世纪,几百个世纪,地球的下一个冰期到来时,神农架还能成为生物的避难所吗?
红蛙·红蛇与千年铁坚杉
半壁明岩幽谷,半壁青山绿树,“神农架古老植物园”坐落在小当阳河畔。在神农架深山里精心研究古老植物达35年之久的杨同茂先生陪同我们来到一株遮天蔽日的铁坚杉下,杨先生说,此树用年轮推测,整整生长了1184年!树高36米,树径2.7米!铁坚杉也是第四纪冰期幸存的树种。杨先生说,相传110年前,这棵古杉的下面不远处,也长着一棵同样高大的古杉,山里一家姓潘的有钱人家想用此杉做寿器,就命三名樵夫砍伐了这棵古杉,就在树倒下的一刹那间,三个樵夫全被砸死。此后,潘姓人家也日渐衰落,十多年前已经绝户。杨先生还说,铁坚杉根部位置曾有一个几尺见方的水潭,水潭清澈见底,潭内常年栖息着两只青蛙,皮肤鲜红无比。山里百姓视其为“仙娃”,常赶几十里、上百里山路来树下烧香、磕头、放鞭、祈祷。或让自己的儿孙拜“仙娃”为干爹干妈;或盛潭里清水喝饮,以求消灾治病;山民们还在古杉一米高处掏了一个长方形树洞,权当佛龛,里面摆放着一尊神像。为了阻止山民们的迷信活动,几年前,林区工人已把树根部的水潭填死,树杆上的“佛龛”现已合拢,长上了树皮。
“填平了水潭,那两只红蛙怎么办?”我感到一阵颤栗。“填水潭时,先用石板把水潭盖好,再在上面填土,那两只红蛙兴许还活着。”杨先生笑着。
“其实,不该把红蛙埋到下面……”我不禁黯然神伤。
杨先生指给我看树的高处。他说,在那盘虬崎岖的树枝上,每到夏天,就盘踞着许多条红蛇。去年夏天,他就亲眼看到一条长约15米、粗约20公分的巨大红蛇从树上爬下,缓缓伸向草丛。有人本想去打,忽又不忍,便手下留情,让那火红的精灵逍遥而去。
“其实,神农架里的任何生命都不该去伤害的!”我神秘兮兮惆怅兮兮地对杨先生说。
站在千年铁坚杉下,神农架的“百科全书”陈先生还告诉我:迄今为止,神农架已发现了许多神秘的白化动物。如白蛇、白龟、白獐、白熊、白猫头鹰,最近,又发现了白蛤蟆!真是令人惊叹不已!这么多的白化动物出现在神农架,不仅引起科学界的极大关注,而且轰劝了民间!中国民间常视白色野生动物为奇物,为“精”为“仙”。例如白蛇,过去人们只是在神话故事《白蛇传》中听到过它的名字,很少有人相信它真的存在;又如白龟,千百年来,民间就流传着千年神龟修成正果才呈白色,可谁又见过白龟呢?更有谁见过白蛤蟆呢?而今,它们都实实在在出现在神农架!
陈先生曾极其精细形象地描述了白蛇的行踪:白蛇洞居在神衣架密林深处的沟畔溪边,时而在崖壁上出没,时而在草丛中穿行。它通体洁白无瑕,盘旋时犹如一盘玉雕;挺立时犹如一根银棍。它的行动十分神速,贴地而飞,霎间便不见踪影。最为有趣的是它常与青蛇结伴而行,一个白得耀眼,一个绿得沁心。它们边行边舞,姿态优美,配合默契,完全像一对训练有素的舞蹈演员。让人想起《白蛇传》里的白蛇精和青蛇精的传说。
除了轰动世界的“野人”之谜外,如今,在神农架又出现如此普遍且种类众多的白化动物,这实为又一科学之谜!据科学考察证明,在神农架这个森林茂密、气候多样的大自然乐园中,迄今至少还生活着7目21科70余种兽类,14目37科190多种乌类,9科35种鱼类;1400多种蝴蝶。其中有5种受国家一级保护,26种受国家二级保护。一个地区有如此之多的野生动物,保留着如此众多的奇异珍稀物种,在当今世界实属罕见!
“野人”·金丝猴·大熊猫与茫茫箭竹林
10月18日下午四时许,我们到达神农架主峰神农顶。神农顶海拔3105公尺,属华中第一高峰。这里温度明显下降,一阵风刮来,便有彻骨的寒凉,天空飘起稀落的雪花。
我们来到神农顶下的风景址,只见千丈绝壁下浓雾正缭绕漫卷,绝壁下的千峰万壑顿现惊心动魄的狰狞。陈先生说我能看到雾算运气不错。因为这绝壁峡谷中的雾瞬来即逝,一般不易看到。此刻,站在崖边,顿生坠入雾海的恐惧。那雾撒着泼从谷底翻滚而上,浪涛般汹涌地拍打着悬崖绝壁,你仿佛能听到呼呼的海啸,仿佛“野人”正“嘿嘿”着撕裂浓雾,飘然而来。
陈先生说,在这一带,曾多次发现“野人”,“野人”的足迹、毛发、粪便,经常发现金丝猴结队出没,这大约是因神农顶的箭竹是“野人”和金丝猴的食物吧!从风景垭回转身来,就见那茫茫无边的箭竹在秋风里瑟瑟抖动。十月的箭竹竿全部发黄。粗细只有1公分、高不过1.5米的箭竹竿全部呈油亮油亮的黄红色,它们一株紧挨一株,大有针扎不透、水泼不进的铜墙铁壁之势。千万亩箭竹齐刷刷排成成千上万个方阵,兵营般威风凛凛!
陈先生说,70年代未,野考队员们曾两次在箭竹林里发现了奇妙的“窝”,那“窝”用18根箭竹扭结而成,每根箭竹问的距离约为50厘米,窝外有两堆依稀可辨的含有箭竹和小动物肢体残骸的大便。据分析,这绝非人类所为,而愚笨的熊又不能为,灵巧的猴又聪明不到这般地步。这究竟是谁的杰作?
迄今为止, 已有300多人在神农架和鄂西北房县的不同地点发现了“野人”不同的踪迹,但至今也未有任何人真正捕获到一个“野人”。“野人”在哪儿?是60年代那开山的炮声惊骇了他们的魂魄?还是70年代的声声斧钺破坏了它们的安宁?如今,它们在什么地方栖度岁月的颤栗?它们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而今,它们还能在这里生存多久?站在瞭望塔,瞭望茫茫箭竹林,我好一阵黯然……
神农架的箭竹据初步勘测,贮量在70万吨以上,据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曾是大熊猫的家园。但不知在什么年代、什么原因,大熊猫从这里全部消失了。目前国家科委正在制定让四川的大熊猫东归的计划。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然而,另一消息又使人不无担忧;因箭竹是造纸的上好材料,不少人建议科学开发用以造纸。倘若真要开发起来,那世代在这里生活的金丝猴、“野人”和未来迁徙回来的大熊猫又将遭何劫难?时至旅游业尚未开发的今天,神农架每到夏季,游客己多至几万、十几万。每日汽车的轰鸣声,人类肆无忌惮地喧嚣声已经惊扰了这片原始野性森林里世代的安宁!倘若人类再被这千百亩箭竹的经济价值所诱惑而进行砍伐,那人类又将背上怎样的原罪站立在茫茫时空,让忏悔长啸不息?
每年第一声春雷响过之后
日暮天昏之时,我们来到神农架壮美无比的红坪画廊,长达15华里的峡谷把三瀑四桥五潭六洞七塔八寨以及维系着36个美丽传说的36个山峰浑然融为一体,陈先生说,70年代未,著名画家张步到此写生,他的“神农画展”先后轰动了北京和日本。80年代,画家罗国士又在此创作了长达15米的大型组画“神农架奇观”,在日本、美国展出后,再度轰动。从此,神农架这由天工斧成的大自然的雄伟壮丽、神秘奇秀,便又从美学的领域走向世界。
凭心说,大自然的奇峰秀水我见过不少,我倒并不因此地壮景而动情,记得在漫步15里幽谷时,我并不专注,我倒是被陈先生告诉我的另一奇观所震慑——陈先生说,在神农架的巍巍群山和茫茫林海中,掩藏着数以万计的洞穴,这些洞穴以无穷的奥秘吸引着人们。最令人震惊的是神农架的许多地下洞穴,在每年的第一声春雷响过之后,就开始翻江倒海般涌出大量鱼群。出鱼时节,只见洞穴附近的河面沟溪银流般闪闪烁烁,河上河下,观鱼捞鱼的人群鼎沸,哗声喧天。最神奇的莫过于“官封鱼洞”了。
官封鱼洞掩藏在神农架的绿树草灌之中,不易被人们发现。洞内的水流量很大,经年不竭。洞内的水从哪里来?流程多长?至今是个谜。民间传说,这洞里的水来自峨眉山,流经千万里,是带着仙风而来,散着仙气而去。不知从什么年代什么世纪起,官封鱼洞在第一声春雷响过之后,就开始出鱼。当人们发现洞口的水开始由清变黄进而变浊不久,鱼群就出现了。这个时候,山民们早已拿着舀子,提着篮子,系着口袋从四面八方赶来,水上水下地站着、挤着、叫着、嚷着,摆成架式瞪大眼睛盯着洞口。若是夜晚,便有几百火把熊熊燃着,照得洞口河面一片通亮。等到洞口的水完全混浊时,一尾尾筷子长短(约一斤重)、无鳞无甲、洁白如银的鱼群便摇头摆尾地竞相出现在洞口。人们哄喊着用舀子舀,用篮子捞,用手抓,用口袋堵……出到高潮时,一舀子能舀到三五斤!不一会儿,人们把带来的水桶、盆子、篓子部装得满满的。有的山民就地将鱼开肠破肚,串成鱼串。最惹人逗笑的是那些路过而没有拿家伙的年轻人,他们看到出鱼眼馋,就三下五去二脱光了衣服,跳到水里,在水里用双手扑扑腾腾乱抓。抓住鱼后,便嘴里衔、腋下挟,或跑到岸上用衣服又裹又包,水上水下,来回折腾,忙得不亦乐乎。看着,真比舞台上的滑稽小丑演员还让人开心。
官封鱼洞每年出鱼的时间最少两天,最长出七天七夜,少时出2000多斤,多时出数万斤!山民们吃不了,就晒鱼片,腌咸鱼,也免不了腐烂许多。
更奇怪的是,官封鱼洞流出的鱼不仅一般大小,无鳞无甲,而且每条鱼的鱼腹里都生有一颗鱼虱。鱼虱呈乳白色,蚕豆大小,四肢俱全。初出鱼腹时能在地上爬动。天长日久,山民们发现鱼虱是治疗噎食病(现已知是食道癌)的神药。他们把鱼虱搜集起来,晾干后碾成细未,泡人酒中,一旦得病,药到病除,十分灵验。
几千几万年过去,官封鱼洞的鱼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都一般大小?为什么全部无鳞无甲?为什么每尾鱼腹中都生有一颗鱼虱?这千古之谜,人们不得谜底,只好以美丽的传说世代流淌了。
相传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为给百姓解除疾苦,在神农架搭架采药,结绳为梯遍尝百草。他曾在距鱼洞不远处的黑龙洞斩了一条毒妖化成的孽龙。神农氏把龙骨肉碾碎化为鱼子,冬天放在地下河养育,春荒时节,成千上万的鱼籽已长成成千上万尾小鱼,小鱼游出洞来为百姓解荒。至于鱼虱,那是毒龙心肝碎片所化,神农氏让其以毒攻毒,为百姓治病。至于无鳞无甲,一般大小的来由,当地百姓解释:很古的时候,这里不断发生为捞鱼而斗殴致伤的事件,官方为阻止此事,就命石匠制作了一盘方丈有余的磨盘,把洞口堵住,只在磨盘的中央留有一圆形磨眼似的小口,以便从洞内往外流水,即使这样,仍挡不住每年鱼群涌流。只是鱼群在挤磨眼时,鳞甲被全部刮掉,鲜血淋淋。为免受其苦吧,久而久之,鱼群便由大小不一逐渐变成与磨眼一般大小的个体了……
神农架,我故乡的土地!你包藏了多少世间亘古的神秘与奇幻?朋友,走进神农架,你会发觉,神农架很真实,真实得成为世间最灿烂的风景!你同时也会发觉,神农架很朦胧,朦胧得如一轮清冷眩晕的蚀月,望一眼,便会惊魂不定……
中篇 世纪初与世纪末的神话走在了一起
《黑暗传》与中国的荷马
号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已比伦、埃及、印度、中国,前三者都有自己民族的史诗。巴比伦创世史诗《埃努玛·埃立升》是用楔形文字记载在七块泥板上,这些泥板由英国考古学家于1845年在今日伊拉克境内发现。 这些泥板可上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但上面反映的内容和文风表现以及记载的故事早在公元前1900年就已存在。
社会文明在公元前4000-3000年的埃及得到了辉煌的发展。公元前3500-2500年是埃及人类文明的黄金时代,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已有了相当的发展和繁荣,伟大的金字塔在那个时代建造起来了,有关主掌生死和复活的神明俄塞里斯的传说也在那个时代广为流传。那个时代中国远处在氏族部落时期。遗憾的是直到公元70年左右,才由希腊人普卢塔克将悠久的神话传说著成《伊希斯和俄塞里斯》一书。这个古老的民族传说截至普氏记载时已流传了4000年!一个传说能流传数千载,足以证明该传说包含的价值和产生的魅力。
印度民族伟大的史诗《罗摩衍那》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那个时期中国正值汉朝的形成到灭亡,《罗摩衍那》全书分为7篇,共计48000行。《罗》影响极大,印度教信徒奉为圣书,作为印度儿童教育必修课长达几百年之久,并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亚洲许多国家广为流传。
但在世界文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要数荷马史诗了。世界著名的古希腊英雄史诗《伊利昂记》(也译《伊利亚特》)和《奥德修斯记》(也译成《奥德塞》),传说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青年和晚年时期根据流传颇广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整理创作的。 《伊利昂记》大约形成在公元前8世纪中叶,那个时期中国正值西周末期。 《伊》全书15693行,24卷本,荷马史诗的内容异常丰富,千百年来被视为古代最伟大的史诗,马克思称之为“一种规范的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具有“永久的魅力”。
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竟然没有发现自己民族的宏伟史诗,这无疑是全世界史学家和文学界共同遗憾和迷惘的一件事情。一百多年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断言:“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史诗,因为他们的观察方式基本上是散文性的。”20世纪以来,相继发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何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然而,国内外学术界仍很悲观:汉民族无史诗,世界上哪一个古老民族没有辉煌的史诗呢?中华民族是压根没有史诗?还是史诗已失传?还是埋藏在什么地方没被发现呢?
终于,一个石破大惊的日子到来了——1982年,神农架林区文化馆干部胡崇峻在神农架的深山老林中采撷到一朵民族文化的瑰丽奇葩——汉民族首部创世史诗《黑暗传》。
1982年8月, 胡崇峻在搜集民间歌谣时,在神农架林区松柏镇敬老院张忠臣老人处,得到一本长达3000行的《黑暗传》手抄本,手抄本以七字一句的民歌形式叙述了史前至明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分为四大部分:天地起源,盘古开天,洪水泡天和再造人类,三皇五帝出现。胡崇峻当即认为手抄本价值重大。接着,他又走访了近200名神农架深山里的民间歌师和会讲故事的老人, 竟然搜集到《黑暗传》的八种文本,计三万多行。他将搜集到的资料片断刊发在《神农架民间歌谣集》上。第一个发现《黑暗传》 真正价值的是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守华,他于1984年1月便撰写了《鄂西北古神话的新发现——神农架神话叙事山歌<黑暗传>初评》。文章认为:《黑暗传》的发现证明汉民族有神话史诗一类的作品在民间口头流传。
不久,中国神话学会会长、著名学者袁珂先生读到了刘守华的论文和《黑暗传》的片断之后,兴奋地说:“《黑暗传》的发现是个新的突破,汉民族也有了自己的史诗。”袁珂指出:“《黑暗传》极为珍贵,贵在数百年前就有人将神话传说和历史联为一片,作了初步的熔铸整理。”
1984年7月, 在全国少数民族神话学术讨论会上,刘守华向全国学术界介绍了这一民间文学的重要成果。中共湖北省顾委副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李尔重撰文说:“《黑暗传》比《离骚》的铺叙与想象能力,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其内容之丰富,文采之光华,能使《昭明文选》《文苑英华》之类的著作为之逊色。”刘守华在回答《中国文化报》记者采访时说:“汉族首部创世史诗《黑暗传》,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有极大的价值,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重视。”
1984年9月21日, 《湖北日报》捷足先登,在头版刊登《神农架发现汉族首部创世史诗》 的重要消息。 消息上了当天的《人民日报》 的要目。9月29日,上海《文汇报》和其他报刊相继转载了这一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后几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几家报纸不断报道一些有关《黑暗传》的文章。1987年2月14日, 《中国文化报》刊登了著名学者袁呵的文章《喜读神农架》,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在汉民族有史诗这一点,已由《黑暗传》给予坚定的回答了。
世界各民族的神话史诗多数部感兴趣于整个宇宙的创造,且大都说到先有宇宙——一团混沌无形之物,再从中分离出一个或者一对神明,神抵人数不断增加,每一位神都在宇宙系统中发挥作用。创世神以植物、兽类和人这些形态给大地带来生命。许多神话史诗都写到了“洪水泡天”——人类曾被洪水毁灭了一次。这一主题在全世界的史诗和神话传说中都可见到。包括《圣经》里的《创世纪》,印度人、古希腊人、中美洲马雅印第安人和美洲约鲁巴人的神话中,都不乏其叙。最详尽的有关洪水泡天的神话属巴比伦的创世史诗《埃努玛·埃立升》。
现在,我们来看《黑暗传》的内容梗概——
天体之初只是一团气体,一片混沌,弥漫在黑暗之中,开始没有水,经过不知多少代的神人的努力,后来出现了一个叫“江沽”的神人,才把水造出来,那时,天萌芽了, 长出了一颗露水珠。 露水珠却又被一个名叫“浪荡子”的神吞掉了。“浪荡子”一口吞掉露水珠后就死了。他的尸体分成五块,此后,才有了五形。地上才有了实体,有了海洋,出现了昆仑山。昆仑山吐血水,诞生了盘古。盘古请来日月,开天辟地,最后盘古垂死化身,躯干化成大地的一切:五岳山脉、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草木森林等。盘古死后,大地上的金石、草木、禽兽又化成各种各样的神,这时还没有真正出现人类。神们互相争夺,闹得天昏地暗,直到洪水滔天,淹没了罪恶。洪水中又出现了黄龙和黑龙的搏斗,来了个叫吴天圣母的神,帮助黄龙打败了黑龙。黄龙产蛋相谢。吴天圣母吞下龙蛋,孕生了三个神人:一个主天,一个主地,一个主冥府。洪水中来了五条龙捧着一个大葫芦在东海飘流。圣母打开葫芦,见里面有一对兄妹伏羲和女娲,就劝他们结婚,这才生下各个创世的神,直到这时,才产生了有血有肉的人类。
由《黑暗传》的内容可以看出,汉民族的创世史诗和世界许多民族的创世史诗多有相通之处,尤其是“洪水泡天”。据查,《黑暗传》在明代有了木刻本,神农架的老人有的见过这种木刻本,可惜现已失传。但有的老歌师说《黑暗传》远在唐代就开始流传了,虽然它的年代还不能确实,但它悠久的历史已毋容置疑了。
1987年,湖北省文化厅和省文联等四家单位为发现、整理、注释《黑暗传》的胡崇峻颁发了“屈原奖”,他被誉为“中国的荷马。”
十几年来,胡崇峻孜孜不倦地在神农架四处奔波。在民间故事、民歌、民谣的搜集整理方面,战果辉煌。除《黑暗传》外,他搜集的民间叙事长诗还有《纲鉴》、《奇缘传》、《混元纪》、《荒年记》、《三国传》等十余部,搜集的道教、佛教唱本有《女娲尊经》、《三皇经》、《太阳真经》等,搜集的民间歌谣有《秦始皇歌》、《制作史歌》、《婚礼仪式歌》等,可谓蔚为浩繁。
10月20日凌晨,《神农架》报社记者高霜木对我说:“胡崇峻在等你。”
“这么晚了,还等我?”我一惊。
“是的,他一直在等你。”霜木坚定地说。
于是,我们沿着睡蟒般沉沉的小街,来到了霜木家——胡崇峻和他是邻居——霜木年轻美丽的妻子霞娃也在等我们。当我刚刚在霜木家的炭火盆前站定,胡崇峻就“闪”进来了——一个很清癯、很瘦弱的男人“闪”进来了。几乎没有寒喧,我们便围着那透明的、游离着蓝色火苗的炭火盆坐了下来。一刹时,神农架远古的神秘和故乡温馨的乡情便浓浓地围拢了我。不知是习惯动作,还是刚从黑暗中走来受不了霜木家电灯泡子的照射,胡崇峻一双细长的眼睛眯缝着,且不停地眨动。他似乎一次也没有正视我,而是目光散失地望着屋内别的什么地方。
“他一直在等你,等不着,就和衣躺在床上,躺着了。他以为你不来了……”霜木说。我好一阵感动。
胡崇峻精神财富极为富有,为巴楚文化的搜集与整理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的物质生活却极度贫乏。他生活得很惨。第一个老婆1980年让河南来的拉大锯的男人拐走了,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女儿和儿子。第二个老婆80年代中后期从四川赶来,说是从报纸上看到他发现了伟大的《黑暗传》,说什么也要和他结为伉俪,决不嫌弃胡崇峻大她一倍还多的年龄。后来他们结了婚,有了一个女儿。接着,她转了非农业户口,安排了工作。再接着她和他分手了。
由于结婚、离异,为儿女生计、上学、招工操心,走后门、送礼,胡崇峻现在负债2000多元,身为“文化名人”,家中常有专家、教授、作家、政府官员赶来探寻。但他由于生活凄苦,夏天没有茶叶,冬天没有火烤。客人们只好喝白开水,坐冷板凳, 他编辑出版了280页码的《神农架民间歌谣集》,出版了35万字的《神农架民间故事集成》,搜集的民间故事达一百多万字,但他分文稿酬补贴都没有得到过。神农架是一座文化宝库,保护住了许多原生状态的文化成果,但由于经济的困顿,温饱都没有解决,对文化重视的程度就可想而知。
《黑暗传》目前仍没搜集整理完毕,还缺几个环节,如人的形成,包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的形成。胡崇峻仍在努力搜集。现在,《黑暗传》名扬在外,连老百姓也知道了它的重大价值,于是就常常向胡崇峻提出无理要求——
“我帮你搜集,你帮我转个非农业户口……”
“我知道谁手里有个本子,但你要掏300元钱……”
“你帮我找个工作,我就给你看件东西……”
诸如此类。
胡崇峻苦不堪言,但他又总是抱着一线希望,按某人告诉的某个线索,跋山涉水地去了,又两手空空地归来,常常被弄得疲惫不堪。然而,他从未放过任何一次可能的机会。
胡崇峻不善交际,很少与人来往。他头发乱兮兮的,衣服不是没有扣子便是扣错了眼;裤子的门襟常开着,给人一种不雅观的感觉;他做饭根本没技术,连生熟都没有把握;他常到小店赊烟抽,到菜农那儿赊菜吃;他的洗脸手巾黑乎乎滑腻腻的,不小心,一拧会从手里再滑到盆里;他的衣服一月不换,床单一年洗一次;生在林区,他厨房里没有锅盖,常用洗脸盆子代替锅盖;他成了举世“文化名人”,但没有得到过一官半职(哪怕是小小的文化馆副馆长),也没得到过任何红利(哪怕是几十元的奖金)。他就是他,就是神农架的胡崇峻,就是中国的荷马。
就那样围着霜木家那盆很硬很温馨的炭火坐着、说着、笑着;就那样听见从他很细很弱的声音里传来一段活,而后感到他深刻而强悍的存在。他说:“神农架是已楚文化的汇合处,旷日持久的原始与封闭,才得以使《黑暗传》这一民族古老的文化在这一带保留和流传。这里有一个特有的‘神农架原始森林文化圈’,也是一个亟待开发和抢救民间文化的处女地。”
听着他的细谈,我震撼这决非原始文化圈里的原始思考!
凌晨2时, 我们从霜木家出来,他们送我回住处。此刻,胡崇峻跟在我身后。悄悄的一点声响也没有。我只感到一个很瘦很弱很邋遏的男人——男人的呼吸和男人的影子,很凄楚地幽灵般地尾随在我身后。
此刻,神农架四面青山在夜色里更显得莽莽苍苍,黑得没有尽头……
“野人”和中国的鲁滨逊
很小的时候,读过英国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先是连环画,后是小说。之后,那个因船只遇难而漂流荒岛28年的英国水手鲁滨逊便留在了记忆里。记忆里的形象是坚韧不拔的,对大自然的斗争是不屈不挠的。例如,他在荒岛上做一只小木板就要花去42天时间——他没有任何工具; 他花6个月的时间做了一只独木舟,想漂出海去,结果独木舟做好后他才发现,要挖条河把它放到海上还需要12年!然而,他并不灰心,他用顽强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劳动改变了自己的处境,直到一只英国船只来到荒岛才把他救出去。
鲁滨逊是笛福小说中的人物,小说的模特儿来自真实的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塞尔柯克1704年9月在航行时和船长发生冲突,被船长遗弃在距智利海岸约500里,周围约39里的一个荒岛上,从此,塞尔柯克完全与世隔绝,在荒岛上独自度过了四年零四个月。 塞尔柯克最初在荒岛上的8个月心情忧郁、恐惧,甚至想自杀,后来才逐渐习惯了这种孤独野性的生活。当航海家罗吉斯发现他时,他赤着脚追野山羊比狗跑得还快;他的裸体挂着野羊皮,眼睛看上去比野山羊还犷野。塞尔柯克在岛上并没有做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只不过做了一些生存必须做的事,鲁滨逊是笛福小说再创造的人物。
不管怎样,当1991年10月17日我在大神农架北麓海拔2600米的大龙潭第一眼看到野考队员胡振林时,大脑反射的第一个信号是:“呀,塞尔柯克!”而当我在伐木工人遗弃多年的小木屋里了解到胡振林10年原始森林生活时, 我又不禁惊叹:“呀,中国的鲁滨逊!”
众所周知,70年代中期,神农架的“野人”之谜己开始轰动整个世界!为了探察这世界之谜,胡振林在这旷世的寂寞寒凉、野性的原始森林里呆了整整10年!如果从胡振林进入神农架之日算起,已不是10年,而是30年!
1962年,世代沉寂无声的神农架炸响了第一声开山的火炮!上万名开发神农架的民工从湖北、四川浩浩荡荡开进了这原始的密林之中。那时,中国的官员们注意到了这原始寂地里木材的巨大经济价值。从武汉工学院中专班毕业的胡振林作为道路勘测员也进了山。此后,他的一双脚板几乎走遍了神农架3250多平方公里的高山丛林!
1972年12月,一个白雪皑皑的日子,在神农架海拔2800米的巴东垭(现叫风景垭),胡振林和伙伴们测量归来,发现路边有两行奇异的脚印,脚印比他穿的40码胶鞋还长大半!拇指短而粗壮,步幅一步顶人的两步。在原始林海,胡振林曾用猎枪打死过300-400斤重的狗熊, 他看出那脚印决不是狗熊的!好奇心极强的胡振林顺着脚印搜索了近200米, 脚印消失在茫茫箭竹林中。他还想再往前搜寻,同伴们急切的呼喊使他停止了脚步。神农架的夜色已开始降临,胡振林带着满腹狐疑离开了巴东垭。
神农架发现“野人”的呼声越来越高。1977年,国家组织了野考队,由科学家和军队及武警人员组成。 胡振林想起5年前发现的奇异脚印,就志愿要求参加野考队。 1980年, 胡振林和野考队员们曾两次在神农顶的茫茫箭竹林里发现了奇异的“窝”——本文“上篇”中提到的那种“窝”。1982年,因各种原因,野考工作结束,队员各奔东西。胡振林和另两名队员自愿留下来继续考察。不久,留下的两名队员也被单位叫回,最后,只剩下胡振林一人了,此后,他便孤独地一个人在高山密林里寻找“野人”达10年之久,过着鲁滨逊似的生活,伴随他的只有一群猎狗……
我们到达小木屋之前,陈先生叮嘱我们:“注意他的狗。那狗能和狗熊拼打,直打得遍体鳞伤也不付罢休。”可当我们在小木屋前的空地上站定的时候,发现只有几只鹅“哦、哦”地伸长脖颈向我们高傲地叫着。而狗们只在远远的地方站着,不过来,也不叫。兴许这原始的寂寞也使它们感到孤独,盼望着我们这些山外客人的到来。
胡振林站在门口迎接我们,这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中等身材,衣服陈旧,有一头天然卷曲而显得蓬乱且脏的头发,脸色黑黄、憔悴。他笑着,笑得忠厚而拘谨。这时,我注意到他小木屋门框上苍白而即将剥落的对联:
铁脚踏平千层嶂,丹心消融百丈冰。横联:神农之子。
我顿时有一种肃穆感。进得屋来,当门一张陈旧的小方桌,两把同样陈旧的小木椅,墙边有一个比地面低的火坑。我们和胡振林围着土火炉坐着。烤着手,听他说山里的岁月。山上很冷,我们都已加上了厚毛衣。
胡振林说, 在和四川接壤的森林里,距地面1.8米高处的树枝上发现了奇异的毛发,通过对这些毛发的细胞和微量元素的科学测定分析,既不是金丝猴,也不是熊,也不是灵长目动物和人。后来在鄂西北房县的密林里也发现了类似的毛发。目前, 在鄂西北地区已有300多人目击过“野人”的各种迹象。在神农架肯定存在着一种同人类相似又相异的动物。究竟人们发现了什么?总得有个结论,好向社会交待。一旦“野人”之谜解开,那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及进化史将有石破天惊的作用,而且对于推动古生物学、古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也具有同等的效应。上海人类学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民壮早在1976年就撰文说:“神农架‘野人’可能是粗壮型南方古猿。”又说:“这个谜一旦揭开,将意味着整个人类学和生物学的一场革命……地处喜玛拉雅山以北的华中西南地区,应是人类早期祖先的发源地!”
尽管胡振林并非任何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他目前仅是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一名小小的助理工程师,也没有谁让他必须10年、20年地住在这与世隔绝的深山密林里,是他自愿!是科学与生命的双重呼唤!说话间,他领我们去看他办的一问所谓展室,展室在另一间伐木工遗弃的小土屋内。里面摆放着他用水泥、石灰制拓的“野人”、熊、人的大小不等的脚印,小土屋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类毛发测定分析图和文字说明、野考照片。一切很简陋,一切都落满了灰尘。在另一间小土屋里,挂满了胡振林这些年来在神农架深山里拍摄的上千幅有关金丝猴活动习性的照片,还有无数神农架珍稀动植物照片以及奇秀无比的“头顶一颗珠”“文王一枝笔”“江边一碗水”等草本药物。小土屋是一个看得见山青水秀花香的世界,也是一个听得见兽叫乌啼猴鸣的天地!大自然在小木屋的一角一隅缤纷灿烂。没有任何资金,为办这个展室,胡振林向在宜昌工作的姐姐、妹妹借了1000多元!几千张照片一年只报销两个胶卷!没有摄像机, 靠北京的一位朋友赞助, 搞了个极便宜的玩艺儿!1982年大规模的“野考”结束后,野考生活补贴、活动经费、后勤供应全部取消!孤独的一个人,一月几十元工资(现在一月240元工资) ,茫茫原始林海,没有防寒衣,没有防身的武器,到深山野林根本没有安全保障,这种情况,还搞什么“野人”考察呢?
任何对人类的贡献都不是上帝赐与的!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求问题罢了!”大约贴在小木屋墙壁上的这位科学巨人的格言,此刻最能表达胡振林的心迹吧!
伴随着“野人”的考察,这些年,胡振林对珍稀动物金丝猴的考察也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成就!他现在可以把神农架的金丝猴和其他鸟类的生活习性拍成最好的电视片,拍成中国自己的“动物世界”!从鸟儿做窝、孵蛋、炸开、出鸟、喂食都能拍成一个系列。尤其是长年对金丝猴的观察,他己摸清了,仅在神农顶、大小神农架和金丝猴岭一带,就生活着数十个金丝猴家族,数量至少在2000只以上。金丝猴以家族为单位群居,一个家族少则几十只,多则数百只,家族之间亲密无间,而且既是和谐的整体,又有严明的纪律。家族的执政官是猴王,猴王由德高望重的雄性担任。它极有权威,极为繁忙;它身负重任,日理万机。平时,它既要统筹安排生产生活,遇有侵扰,它不仅统帅三军抵抗,必要时,还常常带头拼杀,死而后己。金丝猴既好吃,也会吃,它们吃果子知道去皮,吃橡子懂得剥壳,吃冷杉或者桦树叶子专拣嫩的。吃饱喝足它们便在林间嬉戏,或倒挂金钩,或腾越滚翻,或促膝谈心。
胡振林曾拍下这样一个镜头:大山谷的幽静处,一对恋猴正互诉衷肠,雌猴依偎在雄猴怀抱里,四目相对,含情脉脉,两嘴微张,似窃窃私语。胡振林还发现,金丝猴交配必定躲在暗处,动作也相当文明。金丝猴颇通人情,父母对子女关怀备至。睡觉时,母亲总是将幼儿搂在怀里,父亲守卫在一旁。迁徙时,母亲总是将幼儿或抱或背或携;遇到袭击,父母便拼死相救。有一次,胡振林从狼爪里救下一只猴王,为其包扎伤口时,整个家族的猴群都肃立一旁,流着伤心感激的泪水。现在,胡振林和神农架的金丝猴已成为朋友,倘若他在小土屋前弹琴,便有几十、上百只金丝猴闻声赶来,团团把他围住;在森林里,它们碰见他,不躲不逃,有时还高兴地跳到他的肩上,它们视他为其中的一员。
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和动物的和谐应该是一种美好的和谐,这个地球,不仅仅只生活着人类。没有了动物、植物,人类也将会从地球上消灭。为了弄清神农架金丝猴的群体数目和生活习性,胡振林不知在深山密林、冰天雪地忍受了多少饥渴寒冷,跋涉了多少坎坎荆棘。自然保护区的山山岭岭他走遍了,他平均每天走20公里,多时走六七十公里。10年来,他在神农架走了近20多万公里!仅鞋就磨破了几百双!他撰写了《金丝猴生态的初步观察》、《神农架林区两栖类、爬行类兽类的研究》《神农架林区保护动物》等几十万字的论文、材料。辛勤而卓越的劳动应该使他成为我国金丝猴研究的权威者!然而,这些年,当有的记者拿着他拍摄的照片和录像带在报刊发表在电视上放映时,当大城市大门楼的一些科研人员借助他的资料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而一鸣惊人时,当这些人获得这样那样职衔和荣誉时,当世界向他们发出一片喝彩声时,又有谁能知道我们真正的直接的考察者的艰难与困苦?!又有谁能知道这背后真正的劳动与创造?!
“他可怜得很……一个人在这儿。大深山里,一年没一个人和他说话……他都快成了个哑巴……”在展室的一角,胡振林的妻子刘翠华端着一瓢淘洗过的白米站在那里悄悄地向我哽咽着,抽泣着。善良的女人那年春节进山看望丈夫,发现丈夫一则日记,日记是胡振林在高烧39度时,做不了饭、洗不了泡臭的衣服时写下的一点辛酸。女人发现了,哭了好久。回到家乡沙溪镇,就和三个孩子商量,怎么办?三个孩子一致同意妈妈进山和爸爸做伴,最小的儿子上小学五年级也决定去住校。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一边是孤独冒险的丈夫,谁也舍不下。这牵挂让女人割心割肝。最终女人进山了,进山和男人做伴,和男人一起钻密林爬雪地。冬天,头发冻成个冰砣,衣服冻成铠甲;夏天,女人在房前屋后,刨点地为丈夫种几棵包菜,种一片土豆;黑夜,女人为丈夫暖暖被窝……“那年,蓬头污面,破衣烂衫,前呼后拥地领着一群狗,沙溪镇的人见了,还以为是来了一个耍狗把戏的人,围了许多人看,我看到他那种样子,就大哭起来。他考察‘野人’,自己都快变成‘野人’了。”
女人哭着,说着。胡振林进来说:“莫说那些,快给客人做饭。”
女人开始忙活,但继续在对我说:“我的老三,去年技校毕业,17岁,他让儿子上山,说如果他揭示不出‘野人’之谜,将让小儿子接他的班。”
“儿子愿意吗?”我问。
“愿意。”女人说。
我不禁肃然起敬,也不免黯然神伤。这个世界上的人真是千差万别……
现在,我在大雪覆盖的塞外写胡振林,心中倏生一种渴望:有朝一日,我能坐在我家电视机前,静静地观看由赵忠祥动听而充满温馨的男中音解说的中国自己的《动物世界》——作者胡振林。
南方古猿化石与中国的达特
《科技日报》 在1989年10月27日报道:湖北发现15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副题:专家认为,这表明我国是早期人类发源地之一。
紧接着,《中国新闻》、《湖北日报》、《人民日报》相继以显著位置作了报道。这一消息成为1989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之一。
1991年2月10日, 《中国文物报》将这一考古成果评为“1990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同时评为“‘七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
这一重大新闻在向世界宣告什么呢?宣告中国鄂西北是人类的摇篮!
郧县、 神农架同属鄂西北地区,同属汉江流域,公路距离仅200公里。在这嵯峨起伏的秦岭巴山东端,不仅发现了汉民族伟大的史诗《黑暗传》,发现了被科技界视为南方古猿粗壮种的“神农架野人”,而今,又出土了震惊世界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中国,中国的鄂西北,乃为人类神圣的故乡!
1.关于人类起源说
记得在我们上小学时,历史老师曾告诉我们:北京周口店人是中国人的祖先,因为那里发现了四五十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1914年,瑞典著名的地质学家安特生和奥地利年轻的古生物工作者史丹斯基经过近10年的艰苦发掘,终于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掘了距今50多万年的两枚人牙化石。1926年,当安特生把这一消息报告给世界时,世界震惊了。于是,“北京猿人”便从此而得名。1928年到1931年,我国年轻的古生物学家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先后主持并参加了北京周口店的发掘工作, 先后发现了5颗猿人头骨化石、颅骨碎片、颌骨、牙齿等。遗憾的是这批珍贵的化石资料在太平洋战争中全部丧失。但中国人和亚洲人类的摇篮在北京周口店从此便写进了历史。于是,我们父兄乃至我们,便都知道了北京周口店。
历史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期,地质科学工作者们的努力又不得不使历史有所更改。 1965年1月, 他们在云南元谋盆地发现了距今100万年的元谋猿人牙齿化石。1963年,他们在陕西蓝田发现了距今65万年的猿人颌骨化石和头骨化石。于是,当我们的孩子上中学时,历史课本已不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写法了。
从北京周口店到陕西,再到云南,越往南化石距今越久远。而从陕西到云南,化石整整跨越了一个长江流域,难道中原大地就没有古人类活动的踪迹吗?
1973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派出一个野外工作组,他们在河南南阳地区好几个县的医药公司收购的“龙骨”(动物化石)中,发现10余颗原始人类的牙化石。这些化石从哪儿来?野外工作组在河南浙川、西峡等县追查了整整两年,一无所获!
1975年春天,他们来到鄂西北。这下,他们有了惊人的发现!在湖北省郧阳地区竹山县马转山,他们发现了恐龙蛋化石,接着,又在这个地区的房县二郎山发现了利齿猪、轭齿象、板齿犀、安琪马的牙化石。而最大的收获是在郧县。他们在鄂西北郧县梅铺林家沟村寨梁子老百姓挖龙骨的一个洞内,发现了三颗猿人牙化石。带回北京一鉴定, 梅铺猿人化石时代距今100万年左右,与蓝田猿人同期,伴随梅铺猿人牙化石出土的还有一大批动物化石,其中有:马、牛、鹿、大熊猫、犀牛、象、猴、熊、獾、豪猪、鬣狗、豹、豺、狼、狐、河狸、龟、鳖等。大量化石说明,六七十万年以前,郧县气候炎热,雨量充足,林草茂盛,是古人类和动物生活的乐园。
梅铺猿人化石的发现,使我国四个时期的猿人形成了一个从云南到湖北到陕西再到北京的一个连续性的链。这证明了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然而,人类的直系祖先是南方古猿,这已被世界科学界认定无疑。早在1924年,刚从英国伦敦结束学业的澳大利亚年轻的医学教授达特,便在南非的汤恩发现了第一颗南方古猿颅骨化石。此后,在非洲的东部和南部不断发现南方古猿化石。迄今己有350多个个体。 而在世界其他任何地区,也未发现此类化石。南方古猿测定年代距今已有240万年左右。 许多年来,国际学术界因此而断定;早期的古猿类在亚洲生活过,但大约在二三百万年前,一支向非洲发展,演化成南方古猿类并继而演化为早期人类;亚洲的一支没有发展成早期人类,则演化为现在的大猿类;亚洲的早期人类是由非洲的早期人类迁徙而来;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
到80年代中期, 非洲南猿已发现有三个种:阿法尔种,距今400万年;非洲人种和粗壮南猿种,距今250-150万年。
中国、亚洲,难道真的不是人类的发源地?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多年来孜孜以求,希望在中国找到南方古猿化石。他们曾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湖北鄂西自治州寻求多年,终未结果。
1989年5月, 古老神奇的鄂西北迎来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日子——南猿化石发掘了!中国的达特出现了!
2.发现两个“世界之最”的人
1989年5月, 地处鄂西北的郧阳地区组织第二次文物普查工作,首先在郧县进行。地区文化局抽调各县文物工作人员参加这次文物普查工作,分为四个组。郧县博物馆馆长王正华和郧西文化馆的屈胜民为一组。 5月18日清晨,王正华和小屈带上烧饼,从汉江三面环绕的郧县城乘船,到达30里外的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的曲远河口,进行化石点的调查工作。因为这里早先发现过象牙化石出土。中午11时30分到达目的地,他们不愿打扰当地群众,就坐在汉江边,就着清澈的江水吃了随身带来的干烧饼, 然后开始挨家串户走访群众。村民们反映1972-1975年间,曲远河口西边的学堂梁子和东边的朱家坡,在劈山改地时发现过“龙骨”,出土过动物的肢骨、牛牙、鹿牙、象牙等化石,学堂梁子尤其多。当时群众把这些“石头疙瘩”埋在了僻静的洼坑里, 有的做了地界和砌了地坎。根据村民提供的线索,当天下午3点王正华请村民曹玉带领前往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三人分头在学堂梁子周围进行搜寻。鄂西北的五月,麦子快收割了,王正华沿着麦地的犁沟来回穿插寻找,生怕漏寻一寸土地。在两块麦地中间的地界处,他发现堆了一些钙土胶结的石块,同时还发现了4块动物肢骨化石。 王正华蹲在地界处,逐一将胶结物石块清理查看,用手铲铲地,发现地下胶结物很硬,他借过曹玉的铁锄,问道:“这地是谁家的?我想试掘一块。 ”曹玉说:“我家的。你要掘多大一块?”王正华用手比划了约5平方尺的一块地方,并说:“我给赔偿费!”“挖不大,要啥钱呢!”曹玉说着,就帮王正华开始清理表层耕土。约挖到30厘米处,发现一层胶结物石块——此时此刻,这胶结物下面正“嗡嗡”地传来远古人类的声音,上帝让王正华听到了这声音——王正华伏下身来,把黄色硬结黏土清除掉,用手铲将胶结物轻轻地起动,这神秘的东西起出来了!王正华拿起来一看,清楚地看出头盖骨的痕迹,又仔细一看,在齿弓上面有16颗牙齿,其中一颗有缺损。这牙齿的数量已使王正华惊喜万分。他立即叫过小屈:“快来看,我们有收获了!这很可能是猿人头骨化石!”说着,王正华抬腕一看,化石出土时间是5月18日下午4时30分。王正华已隐隐感到了这块化石的价值。他蹲下身来,测得化石出土深度为55厘米。为了保护化石原址和下面的化石层。王正华将挖起的土填回,并付给了曹玉5元工资。
回到县城,王正华在日记中记下了这一重大发现,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他及时将这一化石出土情况报告给地、县有关领导之后,便把这块后来视为“国宝”的震惊世界的古人类头骨化石拱手交给了上级部门,然后自己又默默地奔走在鄂西北的崇山峻岭之中——因有关文件规定,普查所获得的标本,一律要上交地区博物馆,由地区博物馆向上级汇报。郧阳地区博物馆很快将这一重要发现向湖北省文物普查办公室做了汇报,办公室随即派省考古所副研究员李天元和省文化厅陈树祥前往调查。当李天元看到那完整的颅骨、排整齐的牙齿,那近似抛物线的齿弓时,一阵阵远古的信息便震憾着他的心。 化石出土两个月后,即7月19日,李天元等在地区博物馆人员陪同下,来到了曲远河口。当他们向王正华核查了化石出土情况、观察了地层之后李天元敏锐地感到:这绝对是一次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发现!
1989年10月17日,李天元乘机飞抵北京,参加在房山举行的纪念“北京猿人”第一块头骨发现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一下机,他便直奔自己的老师贾兰坡家。贾兰坡——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和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著名古人类专家、30年代参加并主持了“北京猿人”的发掘工作。当李天元从一个暗红色的木匣里取出王正华发掘的那颗头骨化石给贾兰坡看时,贾兰坡当即惊呼:“国宝啊!国宝啊!”师生决定,将化石留在古人类研究所,邀请曾经修整过著名“蓝田猿人”头骨化石的高级技工长绍武为之整修。
如果说5月18日王正华发现“南方古猿” 的日子是一个震惊世界的日子,那么10月25日,也是古人类研究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贾兰坡以及他的高足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亚太地区地层分会委员、“蓝田猿人”颌骨发现者之一黄万波等,在审视了整修的郧县出土化石以后,做出了令人鼓舞的鉴定:郧县曲远河头骨化石乃距今二百万年左右的南方古猿!专家们心里明白:郧县的这一重大发现,必将轰动世界古人类研究界!亚洲人类从何而来,曾是一个世界之谜。郧县南方古猿的发现,将打破多年来统治学术界的“亚洲人类由非洲早期人类迁徙而来”的理论。中国,也是人类早期的发源地!鄂西北——人类的摇篮!
专家们情不自禁地拍着李天元的肩膀说:“天元,祝贺你!”“小伙子,中国的达特!”然而,中国诚实而正直的知识分子并不因此而居功自窃,李天元当即向专家们说:“不,这不是我的功劳。发现化石的人是湖北郧县博物馆的王正华。他才是中国的达特!”
1989年11月3日、11月6日,贾兰坡、黄万波分别致函湖北省文化厅,充分肯定了郧县出土化石的非同凡响的意义。
11月15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武汉召开“重大考古新闻发布会”,首次正式向社会各界公布了郧县“南方古猿”的重大发现。而此时此刻,我们的达特——王正华却在鄂西北的深山里默默地进行考古普查,他没能参加新闻发布会,也没人通知他参加新闻发布会。此后的两年,凡跟这次化石发现的有关人员,有的得了数量可观的奖金,有的加了官,晋了级,有的评聘了职称,有的出了国,而我们的达特——真正发现化石,而且到达曲远河化石点达20次之多(比任何人都多出几倍、十几倍!)的王正华却被人们遗忘了!他什么也没有!没有奖金,没有加官晋级提升职称,也没能出成国——人家说他级别太低!
有关领导向王正华做工作:我们同意奖励你,可上面没有文,我们也不好办,希望你能想得通。
有什么想不通呢?这么多年这么多事都想通了,何况现在?何现将来?自1981年从事文博工作以来,王正华对鄂西北的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丹江口市以及武当山道教圣地的55个乡镇、149个村、200个文物点进行了调查,仅15个月,行程即达24000余华里,足迹遍布鄂西北山山水水。采集标本493件,拓片82张,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成果。
1981年,他发现了国内仅存的两件珍贵文物之一的元代“至元通行宝钞”双片铜钞板;
1983年,他在郧阳地区西部的竹溪县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船形寨:
1984年9月,在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习家庄发现了距今110万年的世界上最大的象牙化石,长3.24米、中部直径0.25米!
1984年8月, 在丹江口市,他征集到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失传已久的传世之宝阴阳剑……
有谁知道,这些年来,王正华爬越了鄂西北多少绝壁?涉淌了鄂西北多少寒水?多少次高烧40度他都不离开发掘重地?多少个元宵节、中秋之夜,他拄着一根竹棍,孤独地跋涉在深山老岭……
对如此成果赫赫的文博人员,怎样奖励也不过分啊!早在1989年12月,当时的郧阳地委书记吴华品曾讲到:“……建议文化局向省文化厅申报,对发现‘南方古猿’的王正华等几位有功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郧阳出了这一件‘国宝’,我们要运用‘国宝’,提高郧阳的知名度,鼓舞郧阳人民的士气,搞好郧阳‘两个文明’的建设。”
事隔两年之后,1991年10月21日,当我在故乡的小城见到职低位卑的王正华时,这位谦卑而善良的中年男人只是向我说:“我们在基层工作的人辛苦得很。我也不要求给我什么奖励,只望能下个文,对我的工作给以肯定就行了。”多么谦卑的心愿!一张白纸、几个字的“文”,就能洗尽所有的委屈!就能抚慰所有的辛劳!就能抵顶价值万金的贡献!这就是我们中国的达特!然而,至今连文也没有啊!据悉,北京某大学的一位副教授领着学生在辽宁的金牛遗址考古,发现一个什么头骨化石,即得奖励一万元。在国外,是这个数的十几倍、几十惜!而我们的达特一无所有!!就因为王正华位卑职低?就因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不完善?就因为种种传统的羁绊太难挣脱?
驱车来到曲远河口学堂梁子, 王正华告诉我:1990年5月至10月,李天元等科研人员在这里进行第一次试掘, 挖出的化石标本装满了一辆东风140汽车!现在国家已正式命名这里出土的头骨化石为“郧县人”头骨化石。
站在人类远祖繁衍生息的黄土地上,望着坡下母亲般安详流过的汉江,环视故乡绵延起伏的山岭,我思绪万千。我想到了在这块土地上发现的汉民族史诗《黑暗传》,想到了被疑为南方古猿粗壮种的“野人”,想到脚下发出阵阵远古人类信息的土地,我感到了一种神圣的颤栗。现代人已经和正在发现和看重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发现的成果的价值,那么,现代人是否真正发现和看重发现者本身的贡献和价值呢?
中国的荷马、鲁滨逊、达特啊!
鄂西北山一样沉默、坚实、厚道的我故乡的兄弟们啊!
下篇
这一代人的功与过都将由这一代人来承担
东方瑰宝
古老神秘的神农架像一叶翡翠耸立在中华大地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央, 秦岭、大巴山的茫茫群峰在这里汇合成亿万年凝固的绿涛。3250平方公里的原始山地里,有林地达393.2万亩, 占80.6%,森林覆盖率68.5%,活立木蓄积量约为1500万立方米; 植物种类达3000多种,其中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树种达100多种;这里生长着属于中药材的动植物达2023种, 其中有60多种具有抗癌作用,100多种可为高级保健药物。 珍贵的杜仲(也称丝棉树)年产量历史上曾长期保持在5万公斤左右; 这里有各类动物500多种,各种花卉1400多种;这里的水资源极其丰富,且无任何污染,可供发电量在57万千瓦以上。199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人与生物圈计划”正式决定将神农架列为国际生物圈保留地网的组成部分。沉睡了亿万年的神农架,终于向人类打开了它那亘古神秘的大门,于是,它便以“骄子”的形象,耸立在全人类面前。
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华中师大、华东师大等十几所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科研人员和师生,纷纷到神农架进行科学考察。他们发现了神农架令人类惊叹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旅游价值、文化价值。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也纷至沓来。1980年,中美植物学家在神农架考察65天,跋涉数千里,采集标本2000多种1 多份:1983年,出席国际地质年会的法国、英国、联邦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苏联和中国的23位学者对神农架地质进行考察,认为神农架完好地保存着上前寒武纪的地质结构,有重大的科研价值;湖北农科院考察证实,神农架是中华栽培作物的发源地之一。大量考古新发现,生于汉水下游(湖北随州市厉山镇)的炎帝神农氏,最早在鄂西北的神农架创农耕,艺五谷;而最早发现神农架资源科学价值的是外国的两个传教士,他们是英国的亨利和美国的威尔逊。他们于1888年和1890年,先后两次组织人到神农架采集标准,他们并未深入林海腹地,也只觅得寥寥数种即已令世界科学界震惊,亨利采回的标本至今珍藏在大英博物馆。
于是,世界有识之士发出了声声呼唤;神农架是全人类的骄傲,保护神农架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在对这枚东方瑰宝的价值认识上,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历史的悲剧
据史书记载,在唐中宗李显到神农架之前,神农架还未被世人认识。当年,母后武则天贬李显为卢陵王,驻守房州(今湖北郧阳地区房县)。李显听说神农架山宝洞为炎帝神农氏当年采药的行宫,就专程前往山宝洞祈教复国登基大计,后又发现神农架大九湖有3万多亩高山草场, 是绝好的屯兵潜伏之地,便令薛刚在那儿扎营练兵。后薛刚反唐成功,李显重返长安,登上中宗宝座。自此,神农架开始被世人注目。此后,李自成兵败退到神农架,白莲教在神农架举起义旗,红中军在神农架燃起篝火……与此同时,神农架的木材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清宫秘史》中就记载了一则慈禧太后为从神农架辗转运往北京的一批木材而重赏一位木材商的故事。而首次决定开发神农架的是国民党政府。 1947年,国民党政府在经过6年的探察之后, 在神农架第一次响起了砍伐的板斧声和大锯声。然而,他们仅锯倒了800根冷杉后,便于1948年5月因“个人私壑已填,公家损失巨资”的闹剧宣告开发结束。
神农架的再度开发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1956年,国家组建了“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勘察队” , 1958年, 林业部又派出航测大队,天上地干同时勘察。1959年-1960年《神农架林区开发总方案》和《神农架林区初步运输开发方案》相继通过。那时候,从上到下,人们看到的是这千里林海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木材!
1962年冬天,神农架的崇山峻岭响起了劈山筑路的隆隆炮声,近万名筑路大军从湖北、四川各地城乡浩浩荡荡开进了神农架,亘古的原始沉寂一夜间被打破。工程上马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筑路大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要从林海的腹地修一条南通长江之滨、 东接郧阳房县的长达400多公里的公路干线。民工们住的是岩洞、窝棚。吃的是咸水就窝头。在神农架的悬崖绝壁之间,踩着只有一脚宽的绝壁小路,抓住千年古藤,完全靠肩挑背驮,运来了几千吨炸药,背来了千万斤食粮,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 终于修通了这条公路干线。1966年10月1日,在国庆典礼的炮声中,神农架人也迎来了第一辆开进这原始寂地的汽车。筑路民工们在鞭炮齐鸣的欢喜之前,默默向死、伤在这里的300多名兄弟姐妹致敬!
公路修通后,因为完全忽视或根本不懂神农架远远高于木材价值本身的生态、科研、旅游、文化价值。加之国家建设急需大量木材,于是5000多名筑路工就地转为伐木工。从此,在这块宝地上便演出了长达20年的历史悲剧。
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神农架成立县级林区,由湖北省管辖。1973年,由省辖下放到宜昌地区管辖。此间,国家每年向神农架下达10万立方米的木材生产任务。两年时间,砍伐木材25万立方米,植被破坏面积达50万亩,乱捕滥猎,动物惨遭涂炭。基于这种情况,湖北省又决定将神农架收归省管辖。然而,不到两年,神农架再次下放归郧阳地区管辖,时间长达7年,直到1982年神农架再次收归湖北省管辖,但仍属县级单位。在这体制来回变动折腾的年代里,神农架惨遭破坏。除了每年向国家交售8-10万立方米木材任务外,林区工人百姓烧柴自用每年砍伐也在10万立方米以上。这期间,森林砍伐量达100多万方,植被破坏面积达200多万亩,总采伐面积达42.2万亩。凡是公路通到的地方,一律“路过林稀”,“路过林光”,森林覆盖率由开发前的76.4%下降到63.5%。于是,国内外有识之士不断发出惊呼:照此砍下去,再过5年,神农架就要队地球上消失了!
森林是绿色宝库。科学测算,根据树木产生氧气、防止污染、保护土壤、增加肥力、涵养水源、栖息鸟类及提供蛋白质等方面的综合贡献,一棵树正常生长50年的价值为19.6万美元,5万亩森林的保水量即相当于一座蓄水100万立方米的水库。千百年来,神农架这片原始森林因涵养了水源、保持了水土、调节了气候、净化了空气,为维护鄂西北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平衡,起了莫能匹比的作用。众所周知, 因森林、植被的破坏,长江、黄河每年流失的土壤达26亿吨,相当于600万亩良田!据查,由于60年代后的大规模砍伐,神农架乃至整个中原地带气温普遍上升2摄氏度, 汉江源头及香溪、神农溪三条长江支流水量每秒减少三个流量,河床普遍上升2-3米! 有的地方上升十几米!世代被翡翠环抱的昭君故乡兴山县城如今已低于河床!
1980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俞德俊所长、武汉植物研究所孙祥钟所长和江苏植物园贺善安主任等9位知名科学家就开始联名致书国务院, 请求立即停止对神农架的大规模采伐活动,并呼吁迅速建立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同年,华裔科学家吴空先生从加拿大温哥华专门致信邓小平,提出保护神农架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恳切建议。早在1978年,李先念就在十堰市接见了林区领导,谆谆告诫说:“神农架是个好地方, 你们要建设好。 ”方毅、陈丕显分别听取了神农架工作汇报。方毅说:“我不仅是听‘野人’考察情况的汇报,更重要的是关心神农架的保护问题。”陈丕显说:“湖北保不住一个神农架,将是一个犯罪!”此后,赵紫阳、乔石、王任重、陈丕显、刘澜涛、宋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林区的保护都做了许多重要指示,198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神农架自然保护区,1986年,国务院又批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为国家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与此同时,国家缩减了神农架林区木材生产任务, 由每年的8-10万立方米减到4.8万立方米。1990年,李铁映视察神农架后指出: 从90年起,5年内要将木材采伐量降到零。从此,结束了神农架长达20年的“砍砍伐檩兮”的历史悲剧。
困境·奋斗·希望
“当一条条大河小溪在我们的视线中逐渐由清变浑、由浑变黄之后,人们猛然发现这同我们手中的利斧和油锯有关。人们过于相信大自然的无限丰富了,以致于在受到它的几下默默但巨大的惩罚之后,才惊慌失措地意识到大自然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类不得不重新审度自己的行为,重新审度自己同大自然的关系了。”这是我的朋友高霜木——神农架报年轻的记者在一篇文章中的话。这种忧患代表了神农架人整体的觉醒!“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保护森林”、“保护江河”、“保护动物”……总而言之,“保护生态平衡”的口号已成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最响亮的口号之一。1985年,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一班人在痛苦的思辨之后,重新找到了神农架发展的道路,制定了“加强保护,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全面发展”的建设方针。新的发展战略,大前提是“保护”,是根据神农架的长远利益以及客观存在的生态、科研、旅游、文化价值而制定的,是为了子孙后代之大计,神农架除了走这条路别无选择。为了新的发展战略的实施,五年来,神农架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挣脱了旧的困境又陷入了新的困境——
现有78000人的神农架林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吃的是一碗“木材饭”,基本上是一本“木头经济”。以伐木转为保护,划出105.7万亩林地为自然保护区后,允许采伐的森林已降到最低限度,这样,首先面临的是2000名伐木工人要放下油锯、板斧,在深山密林里,他们转产无门,谋生无路,很艰难地维持着生计。在保护区内,守着柴山不能烧,摸着矿产不能开,看着野兽不能打,望着药材不能采,世代“靠山吃山”的农民如今望山兴叹。直到1990年,林区6万农民人均粮食只有160公斤,比湖北省当年人均粮食少了186公斤,比全国人均少121公斤;而人均纯收入只有337元, 比湖北省当年人均纯收入低265元,比全国同期低293元!神农架农民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脱贫,有些农民因生活所迫,致使乱砍滥伐事件时有发生。从1989年至1991年,神农架公安部门处理乱砍滥伐案件66起,逮捕20余人,行政和经济处罚190多人,1991年有一案件牵涉农民达165人之多。
尽管林区党委、政府采取严厉措施,制止乱砍滥伐和捕猎珍稀动物,但问题始终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神农架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趋尖锐。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森林资源的破坏将形成规模性的,干群关系也将日趋恶化。而要解决这一矛盾,仅靠神农架林区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神农架属“老、少、边、穷、山”地区,工业底子很薄。1990年以前,地方工业几乎等于零。这里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筹集资金相当困难,仅仅是一个县级体制的神农架财政已连续7年发生赤字,到1990年滚存赤字达298万元,平均每一个神农架人负载3.8万元的赤字! 日益增大的财政赤字使原本就很脆弱的地方财政如雪上加霜。财政资金的严重困难,使人员工资常常是下月发上月的,甚至一两个月发不出工资!而新建的几个工业企业都是1986年以后利用省财政预拨补贴款而兴建的,因错过了“拨政贷”之前国家无偿投资办企业的历史机遇,利息包袱沉重。 据调查,1990年底全区银行贷款已达1.2亿元,财政、税务周转金借款已达2000万元,年利息达1000万元。效益好的企业,收入尚抵利息,差的连利息都难以支付。而贷款越来越多,利息越滚越大,形成恶性循环,根本谈不上上交财政。据核算,1990年,国营企业年人均上交利税只有551元,按当年吃财政饭的人数计算,每4个人劳动一年只能养活一个“吃皇粮”的!一些乡镇企业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曾大起大落,几经周折,最终被市场淘汰。林区财政收入的90%都用在吃饭上,甚至连吃饭都保不住。
仅属县级级别的行政体制,也使神农架人步履维艰——
没有国事、外事往来的地位。近几年,神农架瞄准国内外市场,立足本地优势,发展化工,日化工业产品及香菌、花卉、药材、饮料等林特产品10多种,在与台商、外商交往中都因门不当、户不对得不到一定重视而最终告吹;学术交流、文化往来没有一席之地。神农架有四大价值,是“科学的秘宫”,在学术文化往来方面,不但没有对外往来,国内交往也谈不上,以致给本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不少困难;没有对路配套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管理部门,大批有专长的知识分子、技术人才,都因无用武之地纷纷离开神农架,造成人才缺乏的局面;开会听精神作为地市州,涉及有关经济往来的实际问题,神农架因名不正、言不顺而短路受阻,局面总是打不开;由于行政级别低,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对相应的森林、自然保护等部门无法进行系统、协调的管理,影响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神农架至今没有一个像样的博物馆,眼下,只有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房间充当着博物馆的职能,充其量不过是一间展室。笔者1991年10月到达神农架时,只见这间展室的地面,墙壁四周,天花板上全部摆着、挂着、吊着上百种各类动植物标本,拥挤不堪!那原本朝霞般金光闪闪的金丝猴标本现已变色,成为灰黄色的狐狸毛状。有关人士告诉我,由于没有相应的动物标本室(动物标本室需要恒温),神农架这些珍稀宝贵的动物标本都将变色变质脱毛。令人困惑的是:从中央到地方,曾有十几位党政领导来到神农架之后,都曾表态要立即建一座相适应的博物馆,然而,人来了走了,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了,博物馆就是没建起来!是表态太轻率、说完不管落实?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几年来,神农架人在困境与艰窘中奋斗着,希望着。在“保护”意识深入人心的今天,神农架林区党委和政府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营林工作。在从采伐到保护的战略转移中,做出牺牲最大的是神农架林管局。这家湖北省最大的森工企业,共有干部职工5100多人, 其中退休人员1160人,因工致伤致残300多人。森林采伐量的大幅度削减,把这个局推进了“劳力过剩”的危机之中。面对危机,他们选择变伐林为营林,大造速生丰产林。“十年绿化湖北”的口号提出来之后,林区党委、政府乘着这股东风,又动员全区人民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对全区60万亩宜林荒山统一规划, 限期绿化,每年坚决完成6万亩!神农架自采伐以来,总采伐面积为42.2万亩,目前还林面积达43.56万亩,这就是说,神农架又多了13600亩森林。五年的奋斗,使神农架的森林覆盖率由1982年的63.5%上升到68.5%,年采伐量已小于年自然生长量。与此同时,2000名采伐工人放下板斧、油锯后,走出森林,投入到开发神农架丰富的水电资源和其他产业上。几年来,他们已建成大小水电站46座,发电总量达5300多万千瓦时,这不仅解决了神农架工业用电,还缓解了神农架人的烧柴问题。神农架人长期以木柴为燃料,每年烧掉近10万立方米的木材。以电代柴后,每年可节省木材一万立方米。
令人感动的是,为了保护神农架的生态平衡,神农架人在发展工业时,决不上有污染的项目。前些年,就有多家造纸厂来联系办纸浆厂和造纸厂的事。以神农架的资源情况和造纸业前些年的市场状况,办个造纸厂肯定赚钱。但他们坚决没办,尽管他们财政十分困难。我曾对茫茫箭竹林的忧虑此刻也该释然了。
他们把目光放在既能保护神农架又能综合开发神农架资源的项目上。比如,近年来, 他们研制生产出了我国南部唯一的“神农桦汁露” 、“神农桦汁蜜桃”、“神农桦汁健身宝”三种桦汁饮料。无任何工业污染的桦树汁和优质山泉水生产的天然饮料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深受消费者欢迎。在神农架海拔1500-3000公尺的崇山峻岭上,生长着559万株约14.4万亩的桦树林,桦树原汁的年可采量达70万吨。桦树汁液内含有17种氨基酸,占人体所需氨基酸的85%。实为一种高级饮料,试验证明,从桦树中提取汁液,不仅不影响桦树生长,而且还可刺激树的成长。在神农架如燃烧般的秋色里,当看到那一株株、一片片裹着紫红皮、摇着金黄色叶的神农红桦时,我便充满了一种敬意。
在神农架的日子里,无论是共产党人还是普通百姓;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报社记者,所有神农架的有识之士们都在为神农架的保护而焦灼、而忧患、而沉重、而探索。身患膀胱癌的神农架林区党委宣传部干部王玉玲深夜找到我,叙说他对神农架保护的设想和建议。神农架林区党委和政府认为:在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保护神农架的总体规划的同时,要改革现行体制,将神农架林区更名为神农架特别行政区,即由现在的以森林工业企业为主的体制改为大事业单位为主的政事合一的体制,改变现在的县级体制待遇;在改革现行体制过程中,中央、省级财政要为神农架保护提供必需的经济扶助;在神农架植树造林、种植药草和建立畜牧场等发展绿色经济时,国家应每年给予一定的投资;在不影响国家保密工作的地带,开放国际国内旅游线……
他们真诚地说:以上建议若能得到上级和国家的采纳,在过渡期间,给予经济支持和扶助,让神农架从困境中挣脱出未,神农架的产业结构将得到优化,既能解决6万农民吃饭穿衣和两千林业工人的转产问题, 同时又能集中精力搞好保护,使神农架正在衰退的自然保护功能逐渐恢复,巨大的生态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之真正成为“三峡工程”和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绿色屏障”,使神农架这颗中华大地上的生态明珠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朋友,请到神农架来吧!来一次你就会知道这是怎样一块土地!你就会明白神农架的人们为了这块土地在怎样艰难地奋斗着、希望着!来一次你的良知就会让你思考:该怎样实实在在为神农架做点事情。
------------------
中国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