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割不断的呐喊


作者:割不断的呐喊  日期:2013-06-02 11:22:14




  割不断的呐喊
  张书绅
  清明节前一天,一股寒潮突然袭击了沈阳城。
  阵阵冷风抽杀着街道两旁柳桃的蓓蕾,抽杀着行路人的心。
  天是灰暗暗的。没有了阳光。没有了蓝天。也没有春天特有的芳馨。
  终日紧闭的沈阳监狱的铁门开了,一辆囚车从高墙里冲出,沿着东北大马路向东飞驰而去。
  行人一个个止住了步,望着远去的囚车,心一阵紧缩。
  “车里是什么人?”
  “没看到贴布告,也没开公审会,这是……”
  “是秘密处决吧?”
  “……”
  囚车在刑场上停下来。一个女“政治犯”走下车。她穿一身绛紫色囚服。瓜子脸,一双秀丽的眼睛很快地扫过刑场,从容地向前迈了几步,面向着东方。
  四十几年酷爱整洁的习惯,使她在临刑前,很想梳理一下散乱的头发。但是,她的手被死死地扣在手铐里。于是,她高昂起头,迎风而立。风好像理解了她的心意。把飘落在脸颊上的一络黑发吹到耳后。她满意了,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就要告别这个世界了,她多想高唱国际歌,表达一个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的至死不渝。她多想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像无数先烈那样英勇就义。她多想大声地呼唤那远在北京的老母:“永别了,妈妈!”她多想轻轻地嘱咐身后的一双儿女:“孩子们,要听党的话,好好学习!”然而,她不能了,不能了!“四人帮”及其死党惨无人道地剥夺了一个共产党员就义时高呼口号、高唱国际歌的权利!
  英雄无声地倒下了。
  时间是1975年4月4日上午10时12分。
  鲜血染红了印在囚服上的三个字:张志新……
  
  一
  “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岂舍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这是二千二百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面对动乱、危机、濒临灭亡的祖国,用血和泪唱出的哀歌。想不到二千二百年之后,屈原的缕缕忧思重新飘荡在祖国的大地上。
  1968年2月。一个无星的夜。十一次特别快车在京沈线上飞驰着。机车好像一头激怒的雄狮,焦躁地向山海关冲来,不时发出悲壮的长鸣。志新坐在靠近车窗的座位上,昏黄的灯光照着她的匀称身材。瓜子脸,齐耳短发,穿一件青呢大衣,看上去十分清净、质朴,身边的衣帽钩上挂着一条鲜红的长围巾,随着车厢的震颤,微微摆动着。围巾的颜色和大衣的颜色似乎不大协调,但这正是志新性格的特征,要么是青,要么是红,她不喜欢乌乌突突的中间色。
  列车在到达天津之前,车厢里闹闹哄哄,一直安静不下来。旅客们大声地发着牢骚:
  “晚点,又是晚点!真不像话。这叫首都车站啊,首都!首都!”
  “晚点是小事,但愿不要遇上武斗劫车。”
  说这话的人立即住了嘴,惊慌地回顾着。接着是可怕的沉默。
  人们在沉默中前进。
  
  终于,对于晚点的抱怨,对于武斗的忧虑,被瞌睡战胜了。于是,就在沉默中睡去。
  志新却怎么也睡不着,旅客们的议论在她的思想里激起了轩然大波。一年前,她作为辽宁省委宣传部的一个干部,一名共产党员,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入了“文化大革命”,加入一个群众组织,参加各种形式的集会,可是,不久她的激情冷却下来了,随着运动的发展,许多事情使她迷惑不解。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群众分裂成几大派,用大喇叭对骂,用大字报攻击,后来又上升为武斗,由棍棒、石块发展到机枪、土坦克。6月1日,在某大学里发生了有上万人参加的全市性武斗,多少无辜的青年倒在血泊中,南湖的树林里出现了令人不忍目睹的学生的新坟,而“屠杀”他们的人,也许就是他们的父亲、兄弟、同学、好友。武斗还在升级,沈阳城内枪声整天时起时伏。听说有的儿童在街上玩耍被流弹打死了,志新也深为幼小的儿女担忧,同爱人曾真商量好,把孩子送到天津姨家躲一个时期。她原以为只有沈阳这样乱,可是到了天津,天津也在进行大规模的武斗。从天津又到北京,去看望几个哥哥妹妹,看到北京也在武斗。又听说武汉、济南、重庆、广州……全国都处在武斗之中。这是为什么?难道武斗就是革命?这个善于思索、勇于追求真理的共产党员决心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她亲自跑到北京街头,倾听着,观察着,分析着。游斗的旋风刮遍了北京市的大街小巷,大大小小的“当权派”,包括中央和国务院部委领导同志,六七十岁的老人,也都戴上高帽,挂上大牌子,在卡车上作“喷气式”,受到各种难以忍受的训斥和侮辱。她每天都看到一些传单,听到一些传说。“江青点了×××的名了!”“江青说×××是叛徒、特务!”“江青说……”江青只要说一句话,北京城的墙壁上。柏油路上就到处出现“打倒×××”、“油炸×××”的大字块,连德高望重的朱老总、贺龙、陈毅、李富春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在劫难逃。从中央政治局,到街道党支部,所有的党组织都被摧垮了,被中央文革和各种名目的“造**总部”代替了。全国数以百万计的大大小小当权派,成了“走资派”、“三反分子”、“叛徒”、“特务”,被关进了监狱,关进了牛棚,关进了“学习班”,靠边站了。党组织瘫痪了,政府瘫痪了,工厂瘫痪了,交通瘫痪了,人们整天掉在派性的漩涡里不能自拔。
  那天,志新从街头回到母亲家里,一进屋,看到哥哥的衣服被撕破了,就找出针线,叫哥哥把衣服脱下来给他缝补。志新接过哥哥的衣裳,猛然间看到上面有一片陈!日的血迹。按照血迹的部位,她看到哥哥身上伤痕斑斑。她问哥哥是怎么回事?哥哥含泪述说了天外来祸。原来,哥哥买了一个像框,想镶一张毛主席像,但是像片大、镜框小,他就把像片的四周剪掉了一条,因此被打成“现行反革命”,遭到严刑拷打。哥哥刚说完,妹妹志勤在一旁抽泣起来。志勤在乐团工作,因为提琴拉得太好,遭到了批判,说她是“黑尖子”、“提琴匠”,为“封资修”唱赞歌。从哥哥、妹妹的不幸,看到了国家和人民的不幸,志新非常难过。受冲击的何止是“当权派”?连小学教员、乐队演奏员也遭到了无情打击。多灾多难的黄帝子孙啊!可是,谁是这灾难的制造者?谁是罪魁?
  志新回忆着同父亲的一段谈话。那是在天津旧居里,父亲同女儿久别重逢,唠了些别后之情,很快就谈到了国家的命运。父亲清瘦的脸上严峻得可怕。老人家已年逾八十,在人生的道路上经过了无数的坎坷,正在艰难地走着最后一段路程。他年轻时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过辛亥革命,为人刚正不阿,铁骨铮铮,不畏强暴,热爱祖国,他的爱国情绪对幼年的志新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父亲酷爱音乐,加上他家的楼下就是琴行,所以志新姊妹从小就喜欢音乐,成了天津市有名的“张氏三姊妹”小乐队,每次演出都哄动全城。虽然家境困难,常常用豆腐渣果腹,但老父亲还是积蓄了一些钱,给女儿买了两把小提琴。父亲经常带着三个女儿为抗日救国作捐款演出,用音乐痛斥国民党反动派卖国罪行。在漫长的岁月里,父亲到处寻找着富国强民的救国良策,但他终于没有找到。解放了,盼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十几年的时间,“东亚病夫”变成了东方巨人。可是好事多磨,如今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大武斗”,把好端端的中国糟蹋得不成样子,工不能工,农不能农,学不能学。他忍不住对女儿大呼道:“如此下去,国家不堪设想,爸爸死不瞑目!大清的江山亡于慈禧,今日之中国将断送在何人之手?”说完,老人干枯的眼窝里滚出两大滴泪珠……
  列车在暗夜里前进。志新闻上眼,继续沉思着。半月前,她带着一双儿女从沈阳奔向天津,是为了消除对儿女安全的忧虑,想不到,现在却带着对党和人民的更大忧虑从北京返回沈阳。
  清晨,志新踏着地上的薄霜,走出沈阳站。刚踏上马路,突然,五六辆武斗卡车从身边呼啸而过,已经跑出老远了,还隐约可见车上刺刀的寒光。卡车在视野里消失了,迎面又来了一列长长的队伍,拉着一大串“当权派”在游斗。志新不忍再看,赶紧拐进胡同。她路过几家工厂门口,又看到一大排“牛鬼蛇神”大弯着腰在请罪。志新急匆匆往家里飞奔。越走近家门,越想念亲人。她打开家门,见到爱人,第一句话就说:“老曾,这半个月我心里很乱,很不安,天津、北京到处在批斗、武斗,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江青一手遮天,她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我怀疑!”
  志新回到了省委机关。熟悉她的人都说,她从北京回来后变了,变得沉默了。她总是一个人长时间思索着、苦恼着、探寻着。她几乎一句话也不说。沉默,一连数日孤独地沉默着,这沉默是痛苦的,又是短暂的,就像一个蓄满山洪的水库,看上去连一点波纹也没有,可是一个大得可怕的爆发已经孕育成熟了。
  一天,礼堂里又召开了批斗省委书记的大会。照例是老一套,挂牌子,戴高帽,搞喷气式,呼口号。人们对这一套早已看惯了,厌烦死了,却又不得不跟着做。因为这是最时兴的“造**”,最纯粹的“革命”。然而,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在打倒×××口号声的极短的间歇里,会场上响起了悲伤的啜泣声。这啜泣的人就是张志新。
  志新再也忍不住了,她有许多的泪要流,有许多的话要说。会后,她在同志们面前失声痛哭,却又滔滔不绝:“你们说‘文化大革命’是保卫毛主席革命路线,可是现在毛主席身边还有几个人了?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打倒这么多人,省委领导全靠边了,难道这些人都是敌人?我想不通啊!老干部总是为党做过一些好事,有些人犯了一些错误,是否都该打倒?这里面有名堂!中央文革里有名堂!我对江青、叶群这些人根本不了解,对林彪就是不信任!”
  志新的这些话是对同志们谈心时说的,她还没来得及公开讲出来,就同几万名原东北局、省委、省人委的干部一起被赶到了盘锦五七干校。大家刚放下行李,“清队”的十二级黑风便席卷了干校所有的连队。多少无辜的好同志蒙受了不白之冤,一批又一批的共产党员被审查、专政,没过多久,睡在炕梢的那位副部长被迫自杀了。那一天正是元旦,连里改善生活,这位老干部一个饺子也没吃,就吊死在荒凉的野地里了。死后,在她的脸盆里发现了她的亲笔遗书,上面只写了这样几个字:
  “我当时不是党员,我没有出卖过同志。”
  这哪里是什么遗书呀,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纯洁的心,是向林彪、江青一伙讨还血债的控诉书!
  志新久久地凝望着这份遗书,泪水止不住地流呀,流呀,这不是软弱女子伤感的泪,这是忧国忧民的泪呀,正是这忧国忧民的泪水,浇开了光彩夺目的英雄之花,谱写了威武不屈的生命之歌!
  
  二
  志新在干校忍着肝病的痛苦,白天和同志们一起劳动,拉车,她把身子尽力前倾着,使出全身的力气。手指粗的麻绳磨破了肩膀,碾碎了厚厚的垫肩,她咬破了嘴唇,坚持着,顽强地坚持着。夜里,借着暗淡的灯光,她拼命地读马列和毛主席著作,寻找答案,解决难题。她沉默寡言,忧心忡忡。
  志新默默地劳动,默默地学习,默默地思索,在默默中形成一整套观点、看法,而一旦观点成熟了,她便立即打破长时间的沉默,冲破了林彪、“四人帮”所制造的封建法西斯的白色恐怖,不畏强暴,挺身而出,旗帜鲜明地、系统地阐发了自己的见解,在和同志们的交谈中,在连排会议上,在后来一次又一次的批斗会上,志新同志庄重申明:
  “对江青我就是怀疑,对江青提点意见有什么不可以?中央文革到底是集体领导还是江青自己说了算?江青历史上到底是干什么的?江青审查了没有?江青把很多电影、戏剧都批了,现在就剩几个样板戏,唱唱语录歌,这样搞下去,祖国的文化艺术不是越来越枯竭和单调了么?江青有问题为什么不可以揭?中央文革也可以揭么!”
  “什么‘顶峰’?什么‘一句顶一万句’?什么‘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这样下去不堪设想!这不是树毛主席的威信,是树林彪自己的威信,我对林彪没有什么信任!”
  “现在天天搞什么‘宣誓’,搞这个形式主义干什么?他不忠于毛主席,就是做那些事也不行。忠不忠于毛主席,主要看认不认识真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以来,毛主席坚持了正确路线,尤其是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第三次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党,毛主席的威望不是靠大树特树树立起来的,是在几十年革命斗争中自然形成的,毛主席在党的历史上建立的丰功伟绩是不容否定的。”
  在那乌云蔽日、风雨凄凄的日子里,人们啊,连呼吸都要谨慎,连吃饭都提心吊胆,有谁敢对林彪、江青一伙说半个不字!“现行反革命分子”、“三反分子”等各种型号的帽子就像影子一样时刻追踪着无辜的人们。在这万马齐哈的时刻,志新同志勇敢地说出了亿万人民的心里话,表达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心声,向着林彪、“四人帮”公开地挑战,公开地进击了。
  同志们为志新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对她的革命气节十分敬佩,同时也为她的处境和命运忧虑不安。
  同志们私下里找她谈话:“志新啊,你不能再讲下去,这是‘反革命’言论啊,无论如何,你必顺立即刹闸!立即刹闸!”志新理解大家的心,但是她回答说:“同志啊,这个闸我不能刹!你看看我们伟大的党被践踏成什么样子,看看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
  为了“拉”她,一些好心的同志想出一个办法。叫志新最疼爱的女儿林林写信,要妈妈赶快刹闸。
  志新读着女儿的信,泪珠在眼窝里滚,那些字儿歪歪扭扭、蹦蹦跳跳,多像天真的小林林!世界上最细心的是母亲的眼睛,志新在信纸上看到了一滴泪痕,她知道,女儿的信并不是女儿的心。志新看完信,微微一笑,立即给女儿写了一封回信:“想念的林林,妈妈知道你的心。妈妈一定坚持真理,作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一个值得你们热爱的好妈妈!”
  整党开始了。“四人帮”玩弄着拿手把戏,向党的组织和党员又一次下手了。党员们已经二年没过组织生活,像风筝断了线,象孩儿离开了妈,他们重新聚在一起,心似大海翻腾。他们多么希望听听党的声音,多么想向党的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谈谈心里话,心里的话积得太多太多了,就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他们多么希望恢复党的组织,过过正常的党的生活。可是,党员们失望了。“四人帮”的“整党”是要彻头彻尾地整垮党,以“整党”为名,继续整老干部,整党员。他们逼迫党员承认“当了国民党兵”,检查,无休止的检查,交待,没完没了的交待。可是,就连这样的整党,志新同志也不能参加,她被立案审查了。
  志新独自坐在炕上,房东和孩子们都出去了,屋子里空荡荡的。她再也忍不住了,泪水涌出眼窝。离开党的组织,离开同志们,在所有的痛苦中这是最难忍受的痛苦。她呆呆地坐在窗前,夕阳透过窗户照在她的脸上、身上。她的思想里掀起了一层层狂涛巨浪:难道我真的错了么?难道我真的离开了党?不,经过几个月的思考,不是我过于固执,也不是个性太强,我看不出错在哪里,怎么能向谬误投降?古住今来,有多少革命者、科学家为捍卫真理而献出了生命,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卑怯者总是过于看重生命,只有真正的革命者才能比较出真理和生命的分量。她想起了伟大科学家哥白尼向宗教挑战的故事。哥白尼为了捍卫“日心说”,遭到教会残酷无情的迫害,但是他至死不屈。接着,哥白尼的热情赞助者乔尔丹诺·布鲁诺,勇敢地接过哥白尼手中的火炬。在宗教猖獗的中世纪,他公然脱掉袈裟,向神圣的教会发动猛烈攻击。他到处宣布宇宙是无限的,整个宇宙没有中心。他被罗马教会视为异端分子,被教会当局的异端裁判所逮捕了,关了七年监牢。布鲁诺宁死不屈,于1600年2月被判处极刑。教会在罗马城的鲜花广场燃起熊熊烈火,活活烧死了布鲁诺。布鲁诺在烈火中忍受着极大痛苦,却高昂着永不低垂的头。后来,鲜花广场的熊熊烈火,竟成了更加巨大的真理的火炬,照亮了罗马,照亮了欧洲,照亮了全球,照亮了未来的新世纪。林彪、江青一伙就是20世纪的教会,两年来,他们妄图以他们的封建宗教邪说,扑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真理的火炬。不!这绝对办不到!志新心情十分激动,她决心做一个高举真理火炬的共产党员。鲜花广场的火照红了志新美丽端庄的脸,她的眼睛迸射出兴奋的光。她写道,我没有离开真理,也就没有离开党。我决不是一个人,我同党在一起,同八亿人民在一起!哪怕暂时只有我一人,我也要参加整党。于是,她下了炕,对着镜子梳了梳浓黑的短发,坐在桌旁,开始了第一次整党学习。
  志新精心地阅读毛主席的著作,系统地回顾了?文化大革命”以来出现的一些问题:构成这场路线之争的内容究竟表现在哪些问题上?它的由来、发展过程和内容又是怎样?什么性质的斗争?什么特点?错误的一方错在哪里?她如饥似渴地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向斗争学习,也向历史学习。她仔细地翻阅着历史,总结着历史的教训和规律:
  历史上曾经多次重复过这样的情形:当过于强大的邪恶势力作为一种潮流突然袭来时,有少数的人便立即舍生奋起,不畏强暴,英勇搏击,于是就成了英雄,为祖国和人民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则在强大的潮流冲击下,不得不将愤怒和真话埋在心底,不得不跟着走一段路,正如雄鹰有时也顺风滑行一样,但这沉默是短暂的,而一旦人民从沉默中奋起,那就是反动派的殉葬日。在黑云压城的形势下,照例少不了投机者,他们出卖曾经一起工作过的同志,也出卖原来信仰的真理,追随邪恶势力,坑害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最无耻的人连在一起。自然,又有少数的自私者、懦弱者,违心地成了温顺的奴隶,作了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英雄、人民、投机者。懦弱者,这是历史剧不可缺少的人物。当乌云过去胜利到来的时候,人民将敲响锣鼓,欢呼英雄,奏起哀乐,悼念烈士。“帮凶”们将受到历史的公判,在公判中求得新生,而懦弱者、自私者,也将受到“良心”的审判,在哀乐声中忍受精神鞭子的抽打,那痛苦将是长期的和难以忍受的……
  志新决心向英雄们学习,做独立支撑的大树,背靠马列,扎根大地,同林彪、江青一伙斗争到底!这次个人整党收获很大,她眼含热泪,向党写下了心里话: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应当无所畏惧的,她襟怀坦白,因为不是为了谋求什么私利,不是维护利益相关的某一宗派和阶层,所以不能不坚持真理,不能不旗帜鲜明,政治上采取诚实的态度,是有力量的表现,采取欺骗的态度,是软弱的表现,我要敢于正视真理,不管真理使人多么痛苦!
  志新的整党尚未结束,“四人帮”在辽宁的死党就下了逮捕令。
  1969年9月24日,在清队的“台风”中时刻惴惴不安的同志们被聚到广场上,他们原以为开什么批判会月万万没想到,是逮捕张志新同志的大会。志新的爱人曾真,事先一点也不知道,走进会场时才看到“批斗现行反革命分子张志新”的大字横幅,他几乎晕了过去。曾真同志望着台上的志新,心中百感交集,但是他不敢掉泪,因为没有哭的权利。他把泪水吞进肚里,胃溃疡发作了,他用拳头顶住胃部,一眨不眨地望着亲爱的志新,朝夕相处的亲人。
  例行步骤作完了,志新被戴上手铐。她昂首挺胸,向吉普车走去。曾真怎么也想不到,这就是他同亲人的永别!
  志新被抓走了。但这并不是“四人帮”死党的全部目的。他要抓一儆百,要叫全体干部、群众在江青“女皇”的面前垂手称臣、匍匐在地。在逮捕大会之后,全干校再一次刮起了十二级“台风”,他们叫嚷:张志新背后没有人,没有个摊摊,她的胆子不会那么大,要注意阶级斗争新动向,要将计就计,要盯住那些同情者、支持者,予以狠狠的打击!
  在黑风阵阵的暗夜里,各连队都在开会,人人都要表态、声讨,同张志新“划清界限”,但是,志新就像一颗火种,在风暴中没有熄灭,反而变成照耀全干校的火炬。在肃毒会上,巍巍然又站立起一个宁死不屈的革命者,他斩钉截铁地说:“我看不出张志新同志错在哪里!共产党员公开阐明自己的见解怎么是犯法?她的观点有道理!”
  这位同志当即被捕,判了十八年徒刑,投进了监狱。但是,更多的同志已经被镣铐的铿锵声唤起,斗争在继续……
  
  三
  志新同志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有着坚强的革命意志,有着高尚的革命情操。即使在那漫长痛苦的牢狱生活里,那阴森的高墙,冰冷的手铐、脚镣,无情的棍棒皮鞭,也无法禁止她对同志,对人民,对伟大的党,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最真诚的爱和尊敬。
  她爱同监的“政治犯”,她一进监房,就像投进一块磁石一样,不论是纯洁的钢,还是有杂质的钢,都一下子被她吸引去了。她在这些难友中很快就获得了信赖和威望。她一个一个地拜访“政治犯”,问她们何时入监?因何判罪?判了多少年?通过这样的调查,她知道了这些人大部分和她是同类型的“政治犯”。她,作为省委的机关干部,一个共产党员,有责任组织起一个战斗集体。于是,她开始了“地下”工作。一个只有二十岁的“现行反革命犯”,从入监那天开始就老是哭泣喊冤。志新像母亲一样爱抚她,劝她不要哭,坚强起来,要坚信总有一天会昭雪平反。这个孩子不再哭了,望着志新,第一次在监牢里露出笑脸。
  当她忆起被捕的场面时,心如刀绞。她写道:“这种处境对一个自尊心十分强的人,又怎能容忍?一个女共产党员,机关干部,究竟犯什么罪?被两个大汉抓头发,挂牌子,双臂背扭?如果她不明确自己是坚持党的政治原则,这样的尝试,就只能使她魂飞气断。但想到党的利益,自己吃点苦头算什么?她相信同志们能够以不同的形式投入斗争的洪流,彼此心心相印,为埋葬人民的敌人做出贡献。
  她爱人民,常常把老房东怀念。在干校时,有一次过节分了一些糖果点心,她全部送给了房东的小孩。后来,她被专政了,同志们为了“拉”她请贫下中农给她办学习班。有个李大嫂拉着她的手说:“咱庄稼院有句话,小胳膊可扭不过大腿呀。你,你就忍两天吧,哪有不晴的天?哪有不干的道?”真挚的感情,扑实的语言,深深感动了她,她眼里含着泪说:“多好的贫下中农呀,就是为了他们,我也要坚持真理。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
  她爱自己的亲人,最惦记的是妹妹志勤。志勤在北京乐团工作。因为钻研业务受到了批判、害了神经官能症。她给志勤写了好几封信。
  志勤:
  ……你这病好治,我给你开个药方。一是听医生的话;二是关心国家
  大事。记得我们俩一起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么?保尔不是说过的
  这样一些话: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
  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
  死的时候就可以说,我的一生都已贡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共产主
  义而斗争。勤妹,保尔的话应当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人们说游泳是最好的
  体育活动,能帮助治疗几种疾病。我看投入政治斗争的游泳行列并真正下
  水学习游泳,也是治疗政治上几种疾病的最好办法……决心投进去吧!我
  是下了决心,在政治风浪中学会游泳。
  她爱那些革命老干部,对他们怀着热烈的敬仰。在狱中,她认真研究了党的历史,研究了当时被打倒和“靠边站”的朱德、叶剑英、邓小平、贺龙、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从1927年南昌起义到1949年全国解放,这些老同志在每个关键时刻,在每一个重大的战役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她激动地写道:每当重温这些战斗的诗篇,仿佛见到了那些动人的场面,在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里,在皖南事变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在解放战争中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转折时刻,在收复革命圣地延安的喜讯中,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组成的解放战争的新航程中,在向全国大进军的神圣命令中,哪一个革命者不应看到,这一切一切都是由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血和生命写成。正是这些革命先辈使反动的蒋家王朝土崩瓦解。这些军事统帅以自己对党的无限忠心,为党、为革命、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绘成了这可歌可泣的战斗画面,在那些残酷斗争的历史年代里,他们没有被敌人子弹撂倒,也没有被敌人铁锁把肋骨压弯,革命胜利了,祖国解放了,社会主义理想在实践中实现了,就在这个时刻遭到了来自党内、来自昔日“战友”的突然袭击,是谁?根据什么作出与事实相背离的武断?是林彪、江青狼狈为奸。写到这,志新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她要大声疾呼,为革命的老干部叫屈鸣冤。
  她热爱生活,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即使穿着难看的国服,她也总是利利索索,干干净净。衣袖飞了边儿,她为此十分不安,怎么办呢?没有针也没有线,她想出一个办法,用条帚“迷子”当针,从破衣服上扯下几条线,坐在铁窗下,一针一针地仔细缝补起来,把袖口补得平平整整。补完,穿在身上,又用手扯了扯袖头,脸上露出孩子般欢欣的笑容。1970年12月25日,是她入党十五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她早早起了床,仔细地衣妆打扮,把浓黑的短发梳了又梳,然所立在墙边,透过窗上的铁栏,望着天上温暖的太阳,眼里闪着泪花。十五年前这一天,她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此刻,身在牢房,耳边又响起了入党时的誓词:“承认党纲党章,愿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在党的领导下,勇敢地进行革命斗争,在任何环境下,接受一切考验,永不动摇,永不叛党,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昨天发誓言,今天要实践。她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迎新》诗篇:
  十五年前的这一天,
  我庄严地宣读了誓言,
  为社会主义而奋斗,
  为人类解放而献身。
  十五年后的这一天,
  我严肃地接受“党”的“审判”,
  不是我违背了誓言,
  也不是党来把我屈冤。
  为什么还没有落案?
  时间和实践将公正裁判!
  追求真理,坚持战斗,
  奔向党指引的航线,
  驾驶起生命的航船,
  铲私根,战恶浪,水向前,
  勇敢地去接受考验,
  用胜利去迎接春天。
  这一天放风时,她戴着铁镣,步履却特别有力,还做了几节操。
  她像儿女热爱母亲那样衷心热爱伟大的党。同党的感情,铁镣锁不住,高墙隔不断。入监那年的7月1日,她要纪念党的生日。找不到红纸,就用白纸扎了两朵小花,扎完了,心里又非常不安,白花怎么能献给党呢?她苦恼地来回踱着步子,然后,面对板床,默默地站着,突然间,有了一个重大发现,木板床是紫红色的,可以用它来涂染!她用双手捧起白水,洒在板床上,用手指搓着,搓呀搓呀,板床上浮起了一层红水,她用手沾着红水,仔细地涂染着一个个花瓣。两朵小白花终于变成了红花,那颜色虽不鲜艳,却有一种特别的美。她打开藏在身边的党章,翻开封皮,露出党旗,轻轻地放在桌子上。她把两朵小红花分放在党旗两边,面对着鲜红的党旗,脸色庄严而沉静。几年来,党的组织被破坏了,党的生活停止了,党员就像孩子失去了娘,感到没依没靠,孤孤单单。今天,面对党旗,她更加怀念亲爱的党。
  她爱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她力量的源泉,行动的指南。在监狱里,每人每月只发给两元钱生活费,她除了买点肥皂、牙膏,从不错花一分钱,一元一角地积,一角一分地攒,用这些可怜的生活费,买了几十本马列和毛主席的书。有一大,书店到监狱里卖书,她一次就买了十六元钱。为了读书,她还用手纸上的商标,作了几个非常精美别致的书签。在狱中,每天只有两个小时的自由活动,她就用这些宝贵的时间,通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共十二卷,还细读了毛主席五篇哲学著作和《共产党员宣言》。起初,监狱发给她纸,要她写认罪材料,后来发现她都用来写学习笔记,而且越来越坚定,管教员在她面前经常张口结舌,丢脸出丑。一怒之下,不给她发纸,还收缴了她的笔。可是这难不住英雄,她用木扦沾墨汁,在手纸上顽强地写下去,写完的手纸堆起老高。五年来,就这样戴着铁镣,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她入狱后,对狱中的工作人员尽力作些教育启发工作,但对于夺走她的笔,却十分愤怒地痛斥道:“身为专政机关之长,你听着!你为什么不敢把笔退还给我,看来我的笔是被你当作枪缴去了,但指挥这支枪的思想你们却永远也缴不去。自称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执行者,你们哪一点像无产阶级?你以为利用这一恶劣手段就可以软化革命者的意志,可以向错误路线投降么?这除了说明你们手中没有真理,在真理面前束手无策、软弱无能外,你们什么也得不到!你们还有什么办法,都使出来吧!行凶者,帮凶者,你们可以逃之夭夭么?不!我要向党向人民控诉你们!声讨你们!你们将受到历史的严惩!这笔账是要算的!”
  “这笔账是要算的!”
  这声音震撼了黑洞洞的监狱,吓破了“四人帮”死党的狗胆,他们把志新钉上两副脚镣,戴上背铐,打进“小号”,长达一年半。他们挑动那些流氓、盗窃犯,无情地殴打、折磨志新。流氓们用摧残她作为资本去争得减刑,换来“模范犯人”的称号。
  为了彻底打掉志新的“反革命气焰”,逼她投降,他们无耻地施用了法西斯下流手段。
  一天,刚吃过早饭,几个大汉突然闯进监狱,把志新五花大绑,推上囚车。为了防止志新抗议、申辩,他们用泡沫塑料,塞进她的嘴里,又用透明指纹胶把嘴糊上。
  几辆囚车向市郊牛官屯刑场驶去。
  志新是在第二辆车上,头一辆车上押的是两个男犯。
  见此情景,志新心里明白了,生命就要结束了,但她十分安然,只是略感遗憾。走得太匆忙了,没能向同屋的难友们告别,也没来得及把书籍遗物分赠给她们留作纪念。
  志新坦然地望着茫茫大地,挺起腰杆,昂着头,风儿吹拂着她的短发,她是那样庄重安详。
  囚车停下了。两个男犯被拖下汽车。
  枪声响了,两个男犯被击毙。志新没有被拖下车。原来她是被带来陪绑的。企图以此威吓这个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然而,他们失算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们永远也不能理解英雄的精神世界。不明白她何以这样坚定,这样视死如归。
  志新有着强烈的爱,也有着强烈的恨,正是这爱和恨的土壤使她获得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压倒的力量。她凝视着地上的两滩鲜血,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在那淡红的血泊中,她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在那震耳枪声里,她听到了死神在猛烈地敲打着江青一伙的窗棂。
  
  四
  志新被捕后,看守所、法院进行了多次提审。每次她都是理妆整容,从容地步入审判厅,审判员指令她坐下,她不坐,不让她坐时,她却坐下来,好像在家里一样安然自如,每一次她都郑重申明:我没有罪,我不是罪犯,你不可以用对待罪犯的口气同我说话。审判员几次审问,她都拒绝回答。没有办法,只好改用谈感想的方式提审。下面就是这种感想式提审的部分记录:
  问:到这儿来以后,有什么想法?对个人问题怎样认识?
  答:9月24日批斗后逮捕了我,我没有构成犯罪,我想不通。
  问:你始终不认罪,劲儿到底别在哪里?
  答:我说的都是事实,是真理。我没有向任何人乱讲,包括我的爱人。我是按照组织原则向党讲心里话。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的权利,怎么会是犯罪?
  ……
  谈来谈去,审判员得出了如下结论:“张志新纯属思想问题,构不成犯罪,无法判刑。”“上头”听了这个结论,大为恼火,认为这是惊人的“反改造”,说这位审判员严重右倾,撤离了岗位,派了新的审判员。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新的审判员一上来就声色俱厉地质问志新:
  “你为什么这样嚣张地攻击林×××?”
  “这是我的看法,这不是反革命行为。”
  “反对林×××就是反党、反社会主义!”
  “我哪一条是反对社会主义?你回答我!”
  审判员在志新的严厉质问下张口结舌了,他强作镇静,牛头不对马嘴地叫着:
  “你犯了攻击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罪行!”
  “我不是攻击党,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是党培养我参军、上大学,我怎么会反党?一个共产党员提自己的看法是符合党的原则的!”
  “你拒不认罪,要考虑个人前途!”
  “离开党,谈不上个人前途!我没什么考虑的!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审判员的气势被志新的厉声质问压下去了,审判庭内再一次了出现审判者的尴尬局面。审判员只好草草收场,他无力地说:“回去吧,写一份认罪书交上来。”志新略加思考之后,毅然地回答说:“好吧,我会交给他一份认罪书的!”
  夜幕降临了。志新站在铁窗下望着监狱外高远的夜空。耳边响着哗啦啦的镣铐声和时高时低的哭声。她心潮起伏,泪湿前胸,想到国家的命运,想到江青一伙的卑鄙行径,也想到提审时的情景,她奋笔疾书,写下了《谁之罪》这首悲壮的诗篇:
  在漫长的岁月里,
  在尖锐的斗争中,
  夺去党的具体领导,
  她可知怎么行?
  呼唤没回应,
  喉干泪水净,
  在战友的带领下,
  她锻炼成长,
  红心献革命,
  永不忘誓言!
  为真理而奋斗,誓死捍卫党。
  今天来问罪,
  谁应是领罪的人?
  今天来问罪,
  我是无罪的人!
  写完了诗,大家劝她吃一点东西,她摇摇头,在囚室内来回踱着步子。听着脚下镣声锵锵,她为《谁之罪》谱了曲。先是轻声哼唱,继而引亢高歌:
  “今天来问罪,谁应是领罪的人?!”
  “今天来问罪,我是无罪的人!”
  悲壮有力的歌声穿过牢笼震响在辽阔的夜空。有几个难友也跟着唱起来。真理是因不住的,人心是锁不住的,歌声是关不住的!志新望着难友们,心情非常激动,她从几年来的实践中预感到,埋葬那些工八蛋的日子不会太远了,她鼓励难友们要勇敢地坚持下去,用斗争去赢得胜利!
  这一夜,志新通宵未眠。十天之后。她交出了一份长达万言的“认罪书:
  “……在这段时间里,我进行了学习和考虑,坦率地讲,没有解决认罪问题,具体地说,就是立场观点不变,态度如前,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高举着真理的火炬,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想要革命么?你就应该是强者——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宣言!
  “……”
  这是捧向党的赤热的心,这是讨伐林彪、“四人帮”的锋利的剑!哪一个革命者读了这份“认罪书”不慨然下泪!只要还有一点共产党员气味,谁忍心对她再施酷刑?当这份“认罪书”放在审判员桌上时,他的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的良心受到了责备,反复量刑只能从轻,而他的私心又在作祟,鼓动他狠反“右倾”。良心和私心谈判的结果,决定判十五年徒刑。
  省里主管政保的一位“大人物”听到这个决定,再一次大发雷霆:这是首长过问的大案要案,怎么能判得这样轻?你们只会死抠条条框框,不理解领导的意图。他亲自阅卷,亲自审问。志新再一次受到提审,她已预料到事情的严重,从容不迫地来到“大人物”面前,抢先厉声质问: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
  “你受谁的指派?”
  “我……”
  “大人物”口吃了。
  志新同志义正辞严地揭穿了他们的阴谋,“大人物”威风扫地,理屈辞穷,恼羞成怒地咆哮道:“张志新死不认罪,从严,从严,从严!”他推翻了地方法院的意见,判处志新无期徒刑!
  志新心如火焚。她对着高窗铁栏忧愤地自语道:“真痛心啊,在我们的国家里,竟有人如此公开践踏法律,如此滥用无产阶级的专政机器!真理啊,你在哪里?”
  虽然判处了无期徒刑,但志新从不承认是犯人。在她写的所有材料里,都把犯人二字加了引号。有一天,志新在车间劳动,她负责扎鞋口这道工序。管教员训话时说:“你们每天的定额是一千二百双,争取多干,立功赎罪。”
  下午三点钟,管教员发现志新的机器停了,她正静静地坐在那里休息。管教员气极了,大声申斥道:“张犯志新,你怎么停了机器?”张志新连理也不理,还是静静地坐着。管教员闯到她面前又喊了一遍:“张犯志新,你怎么停了机器?”志新从容地回答说:“我是共产党员张志新,不是犯川我做完了一千二百双,那是给国家创造的财富。你说多做是立功赎罪,一双也不多做。”
  管教员气得没有办法,就去清点鞋帮数目,想找个茬治治志新,可是数来数去,刚好一千二百双。也只好作罢。
  志新的申诉石沉大海,她已意识到,在这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冤狱遍中国,冤案堆如山,千千万万的革命者在经受着诬陷的痛苦,监禁的磨难,杀头的危险。但是啊,那过多的冤狱不就是过多的火山!地下的火正在沉默中孕育着天翻地覆的明天。志新知道,为了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要流更多的血,付更大的代价。她为此牺牲心甘情愿!
  1970年10月26日,志新从盘山转押到沈阳监狱。像战士调防一样,她勇猛地跨进新的战场,迎接新的斗争、考验……
  
  五
  谁人没有骨肉?哪个人没有亲人?志新也有一个温暖的家,一张全家照片一直带在她身边。入监那天,她要求带着这张照片,遭到了无理的拒绝。身边虽然没有了照片,但亲人的面孔时刻浮现在她的眼前。她常常向难友们叨念:爱人曾真太老实,胃病很重,家里担子都压在他肩上了,我心里很不安。说到这,志新总是皱着眉,沉默地把爱人惦念。过了一会儿,却又满脸带笑地夸奖她的一对儿女,说女儿林林多么可爱,五岁就学会了弹怀琴。儿子彤彤聪明伶俐,三岁就能随着收音机的乐曲自编舞蹈动作,那天真的样子,真是笑死人,又逗死人。每当说到这里,她就幸福地闭上双眼,于是高墙和铁窗立即消失了。就这样长时间的回忆着过去。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总是对难友说:刚才我看到彤彤、林林了……泪水在眼眶里转。
  志新想起了临来干校时的情景,那时,她背着行李包,提着旅行袋。爱人抱着儿子、女儿紧靠在妈妈身边。走了一程又一程,谁也不愿先说“再见”。林林已经长得齐肩高,像个大姑娘了,志新望着女儿苗条的身影,轻轻地皱了皱眉。父亲都上干校了,社会秩序这么乱,丢下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子,当母亲的怎能放心?她搂着林林的肩头,轻声地嘱咐了些女孩家该注意的事情。说完了,又抱过三岁的小儿子亲了亲。临了,对林林说。“妈妈走了,你要好好学习,有什么事就去找张大娘。再见吧!”说罢加大步伐向前走去,走了一段路,又站下来,回过头,望着正在招手的一双儿女。
  她走了,身后传来林林甜脆的声音:“妈妈早点回来呀,早点回来呀!”
  整整一年之后,志新回来了,她是戴着手铐回来的。几个公安人员押着她。当她迈近那熟悉的家门时,心情十分矛盾。她想象着突然打开房门的情景。儿子一定不认得妈妈,会瞪大眼睛问,哪来这么个犯人?懂事的林林会怎样呢?她会扑上来,抱着大腿哭叫着,妈妈,妈妈,你是怎么了?警察叔叔,你们是最爱人民的,我小时候走迷了路,不是你们送我回的家么?你们抓错了人!为什么要抓妈妈?为什么?为什么呀?
  志新推开门,屋子里空空的,没有彤彤,也没有林林,孩子们啊,你们都在哪?为什么不来看妈妈?
  抄完家了,林林和彤彤还是没回来。
  走出楼门了,楼门口有一大群孩子,还是没有彤彤和林林。志新明白了,一定是好心的张大嫂怕吓坏了孩子,把林林和彤彤哄在她家里了。志新的眼睛湿润了。
  志新被押上吉普车,车轮转动了,志新紧扒着小玻璃窗,向外边望着。车后跑来一个小孩,那不是我的小林林?林林在车后面追赶着,她已听到了林林的呼叫声:“妈妈——妈——你不能走啊,还我妈妈——”志新擦了擦眼睛,想看得更清楚一些,可是林林不见了,只有灰尘。
  吉普车开出沈阳,开始猛烈地颠簸了。志新就在颠簸中闭上眼睛,回忆着可爱的林林……
  林林五岁那年,妈妈就都她弹怀琴,她很快就能准确地弹出七个音符,妈妈夸奖她,又教她弹曲子,第一支曲子就是教的《东方红》。妈妈在女儿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爱的种子。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林林去看歌剧《江姐》,林林看到台上反动派的狰狞面目很害怕,把头偎在妈妈怀里,妈妈亲见地扶起孩子的头,说:“不要怕,反动派没什么可怕的,你看,他们很快就要完蛋了,坚强起来,孩子!”林林似乎懂得了妈妈的意思,就昂起头,眼睛盯着台上,一眨不眨地看。林林问妈妈:“妈妈,什么叫烈士?”妈妈说:“烈士是好人,最好最好的人……”林林说:“我懂了,烈士是最好最好的人,江姐是烈士,妈妈也是烈士……”
  想到这,志新更加惦记林林,她想,回到监狱第一件事就是写一封信……
  1971年夏末秋初的一天,身着绿装的邮递员带着志新从狱中寄出的一封信,走进省委宿舍新六楼。他举着信喊道:“曾真同志——曾真——”没有回音。又到二楼、三楼继续呼叫:“曾真同志——曾真——”还是没有回音。一个男孩子把邮递员领到新住处的门口,邮递员敲开门,得到的回答是:这不是曾真的家,他是反属,早已赶下乡了。邮递员问:“到什么地方去了?”回答是:不知道。邮递员为难了;“这封信可怎么投递呢?曾真啊,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志新怎么会想到,她投出一封“写错了地址”的信,她的爱人曾真拉着十几岁的女儿,背着不懂事的儿子,被赶出了沈阳,来到辽西最偏远的一个小山村插队落户了。志新怎么会知道,亲人曾真由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折磨,几乎丧了命,一个月里动了三次手术。后来,因为顶着“反属”帽子被赶出疗养院大门。志新怎么会知道,女儿小林林在“反属”帽子的压力下,十几岁的孩子过早地成熟了,学会了看别人的眼色。她写了几十份入团申请书,批了几十次“反革命”妈妈,还是入不了团。志新怎么会知道,儿子彤彤考沈阳音乐学院少年班,初试已经合格,却被取消了复试权。志新怎么会知道,曾真的心有多难,他几次想去探监,一怕重犯不让见,二给孩子带来麻烦,被说成划不清界限。这个大老实人被逼得走投无路,才下决心提出离婚,用处理志新衣物为理由赶到沈阳监狱,要求同亲人会面,可是,还是被无理拒绝了。曾真长久地呆立在监狱的高墙下,真是望眼欲穿啊!
  然而,志新什么也不知道,她只知道寄出的家信给打回来了,没有收到回信,却收到了建昌县法院发来的离婚判决书。
  一张薄纸,重如千斤,压碎了志新的心。她双手捧着判决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从跨进监狱大门那天起,她就做好了一切思想准备:清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精神的侮辱、肉体的摧残,她准备在高墙里度过后半生,也准备随时为真理献出生命。但是啊,她从来没有想到离婚。这沉重的一击来得太突然,她几乎难以支撑。她多想推倒高墙,冲到亲人的身旁,当面问一问爱人,“曾真啊,难道你真……”她要搂住林林,抱紧彤彤,“孩子啊,你们不能没有母亲!”可是,怎能埋怨爱人?又怎能埋怨孩子们?是谁夺走了亲人?千罪万孽来自祸国殃民的林彪、江青。株连,株连,这封建社会最毒辣最阴险的手段,想不到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竟作为监狱的补充在流行泛滥。志新轻轻地呼叫着,亲人们啊,我明白了,你们是没有被捕的“犯人”,你们戴的是精神的手铐、脚镣,狱外还有更大的狱,监外还有更大的监。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竟发生了如此残忍的事情,真理和家庭成了你死我活的矛盾。要家庭么?你就得丢弃真理;要真理么?你就得丢弃家庭!该怎样做出抉择呢?反正都不轻松!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竟发生了如此奇怪的事情,共产党员的称号和母亲的称号,不能同时并存。要作共产党员么?就得抛掉最可爱的子女;要作母亲么?就得丢弃最圣洁的党性。该怎样做出抉择呢?反正都够痛心!
  林彪、江青一伙,为了扑灭真理的火炬,不知残杀了多少人。可是啊,生离死别更狠毒,夺走母亲的孩子甚于杀死母亲,他们企图用这样残酷的手段,降服高举真理火炬的人。
  志新流着泪对难友说,世界上母亲千万个,哪一个没有慈母心?难道唯有我张志新的心最毒狠?不,凡是了解我的人,都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罗马城鲜花广场的烈火在她的眼前跳跃,江姐临刑前的高大形象在她的眼前出现了。真理的火炬映照着志新,她全身沐浴着真理的金光。
  志新擦干了泪,把手里的判决书撕成条条,又把条条扯成碎片,丢在地上,踩在脚下,理理短发,就坐下读毛选。她一边读,一边做着笔记。写下了如下的话:
  “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
  “两个家庭加起来二十一个人,就是都抛掉了又有什么了不起?为了追求真理,这一切都可以抛开,生活本来就不是这么个小圈圈。现在好了,一身轻,无牵无挂,斗争到底!”
  
  六
  1975年春天,慷慨的大自然照例用红花绿叶妆点了烟雾蒙蒙的沈阳城。第一朵柳桃花在街头悄悄地绽开了粉红色的花瓣。然而,人们无心赏花,因为心中已没有了花,没有了花的春天。
  在这无花的春天里,“四人帮”加快了篡党夺权的步伐。“四人帮”在辽宁的死党,动用专政工具,开始了血腥的大搜捕、大镇压。无数革命老干部、革命群众被专政,被“办班”,被投进监牢。志新所住的牢房里,“现行反革命犯”在急剧增加。
  志新望着身边的那个辽西来的姑娘,刚满三十岁,已经有了十年狱龄,监狱吞掉了她人生中最可贵的青春。她是怎样被捕的呢?原来,十年前,讨厌的派性斗争使厌倦了,有一天,她心情很烦躁,拿着笔在报纸上信笔乱写,她也不知道写了些什么。一个善于观察“阶级斗争新动向”的人把这张报纸拿去,作了一番考究。划了各种形状的圈圈,有鸭蛋形的,有烙饼形的,有鸡肠子形的。一共划了二十四个圈圈,圈出二十四条“反动”标语。证据确凿,铁证如山,有口难辩,抓进大牢,判了十五年徒刑。志新转过头,望着紧靠山墙的那个四十岁的妇女。她来自辽南,现在正望着铁窗低低哭泣。她是那么朴实、厚道,有话不会说,有冤不会喊,这个“罪大恶极”的“现行反革命”,只因为做鞋打格褙用的旧报纸上有一张像,判了有期徒刑十年。
  志新的眼睛里突然流出热泪,她望着对面床铺上一个空荡荡的床位,那是老干部陈钧同志,因为怀疑、反对江青,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这位原东北局的老处长受到大家的热爱和尊敬。她身患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志新曾多次半夜起来,守护在陈钧床边,倒水喂药。可是,再也看不到她了,她被活活折磨死了。
  监狱是政治斗争的风雨表,“现行反革命”塞满监狱,说明斗争到了决战的时刻,邪恶势力已处于风雨飘摇。志新同志手扶铁栏,笑望着火红的太阳,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她抓紧一切时机,无情地揭露。批判江青一伙的反党罪行。
  斗争到了关键时刻,祖国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张春桥叫嚣要“杀人”,“四人帮”在辽宁的死党积极照办。他穷凶极恶地说:“张志新死心塌地,活一天和我们干一天,杀了算了。”下令法院办理加刑手续。
  4月3日,志新再一次以审判者的气势出现在法庭上,进行了最后一次斗争。经过简单的几句对答之后,志新不等再问,便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演说,她以法庭为战场,有力地揭露了“四人帮”反党反人民的罪行。她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不过说了一个共产党员该说的话,我的观点起之有因,立之有据,坚持不改有理!”
  第一审判员被顶下了台,第二个上来了,又哑口无言。审判只好草草收场。法院要志新签字,志新已经看穿了这次审判的卑鄙目的,要求看记录,遭到了无理拒绝。志新抗议道:“不给看记录是非法的,我拒绝签字!送我回监!”
  为了杀害英雄,他们竟明目张胆地践踏法律,以这份没有签字的提审记录为根据,改判张志新同志死刑!按照法律程序,判死刑后,应有十二天上诉期,可是,他们杀人心切,第二天上午就执刑了。
  4月4日,当属于英雄的最后一个黎明来到时,管教员问志新:“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志新坦然地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的观点至死不变!”这就是英雄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千古不朽的“正气歌”。
  从1969年9月24日被捕,到1975年4月4日英勇就义,志新同志同人民的敌人针锋相对地斗争了2100个日夜。没有一刻松懈过斗志,没有一天不奋笔疾书,慷慨陈词。敌人用泡沫塑料没有堵住她的喉咙,用透明指纹胶没有封住她的嘴,用株连、陪决,没有削弱她的斗志。敌人害怕了,颤抖了。害怕志新同志在刑场上继续揭露他们的罪行,竟毫无人性地切断了喉管,剥夺了她说话的权利。
  志新同志无声地倒下去了。在给烈士遗体拍照时,他们用一条黑布缠在烈士的脖子上。但是,一条黑纱怎能掩盖得了反党反人民的滔天罪行!历史是公正无情的,企图涂抹历史的人,终究逃不脱历史的审判!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临终前曾引亢高歌:“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但是,残暴的奴隶主比起“四人帮”到底仁慈得多,屈原终于没有被肢解,清清的泪罗江保存了他的完美躯体。而张志新烈士的遗体却在肢解之后,不知丢弃到什么地方了。
  
  七
  志新的老妈妈,一个年近八十的爱国知识分子,听到女儿的噩耗后,悲痛欲绝,放声大哭。刚哭了几声,就用强行克制住了,对女儿志勤说:“你到隔壁邻家去一下,要是问我为什么哭,就说你姐姐病死了,她——病——死了……”老人家怕别人知道是“反属”,给活着的儿女带来更多的非难。她哽哽咽咽挥笔写道:“我的女儿是刘胡兰,是韩英,决不是反革命!不看到这样的结论,我死不瞑目!”
  老人家的宿愿终于实现了。历史还了她女儿的本来面目。1979年3月31日,中共辽宁省委召开了为革命烈士张志新同志平反昭雪大会。追认张志新同志为革命烈士,称誉她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民族的优秀儿女。号召全省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向她学习。
  4月4日,在志新殉难四周年的这一天,辽宁省委宣传部召开了张志新同志的追悼大会。林林、彤彤捧着妈妈的没有骨灰的骨灰盒,在宣传部领导同志的护送下,送往革命公墓安放。
  在召开追悼会的这天晚上,曾真同志带着林林、彤彤和从北京赶来参加平反大会的烈士的两个妹妹围坐在一起,颂扬着党中央的恩情,回忆着烈士光辉的一生。志勤问:“姐姐牺牲前没有留下什么遗书么?”曾真说,留下了一封信,曾真把一封烈士的遗书双手捧给志勤。志勤急速地读下去:
  曾真:
  结婚十四年,我们生下了一男一女,我没有也无力完成自己的义务,
  希望你很好地抚养下一代,对林林要耐心,女孩子每长一年,事就更多,
  要很好地爱护她,叫她不要早婚。妈妈对不起他们,过去自己修养不好,
  打骂过孩子,让他们别往心里去。要好好学习,锻炼身体。要改正“没有
  坚持精神”的缺点。让林林好好照看小弟弟。不要伤心,要坚强!
  那一百元钱,是我平时节俭积攒起来的,打算为父母办理丧事用。请
  把钱寄给我母亲,这也是最后一次孝敬!我没给父母写信。你也不要把我
  的事告诉他们,免得受刺激犯病。你平时要多注意身体,为了革命,多照
  顾自己吧。如果你照看不了孩子,可写信和母亲商量,把孩子放到天津。
  我不在了,担子都是你的了。对孩子要耐心,我对不起你!
  一个人不管是生或死,只要是为了革命就是有意义的。
  我懂得了革命,决。。要为革命贡献一切!真正的革命事业永远是兴
  旺的,蒸蒸日上的。我愿为美好的未来添点土,出点力,但有没有这种可
  能,看来不由我决定了!
  中国共产党万岁!
  伟大的祖国万岁!
  毛主席万岁!
  这封信是1969年1月9日晚写的,但是没有寄出来,被非法扣押,作为志新的反革命罪证装入档案。同时,又复制了一份,并在信的末尾写上“这是现行反革命分子张志新写给曾真的信”,作为曾真的罪证塞进曾真的档案里。
  曾真同志百感交集,在信上“这是现行反革命分子张志新写给曾真的信”的后面,写了下面的话:
  我在经过了十年又七十一天的漫长岁月之后,终于收到了这封永诀的
  信……
  
  1979年发表于《鸭绿江》第五期
  
  1979年第6期《新华月报》转载
  
  原题《正气歌》,此题为编者所加附
  
  关于《正气歌》的通信
  华中师院来信 张书绅同志:
  你的《正气歌》,我和教研室一些老师读了,认为在思想、艺术方面有特色,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因此,打算将此文选作范文,并加以分析。现向你请教几个问题。
  一、你的创作经历,以前发表过什么作品?创作情况如何?
  二、你以前对张志新是否有所了解?这次走访了什么人?看了哪些材料?有何感受?
  三、你是怎样提炼、开掘主题的?怎样围绕主题选择材料?有的作品写了张志新的一生成长道路,你为什么只取文化大革命的一段写?
  四、本文的构思,先写志新就义,结尾写曾真看到她的诀别信,你对这样安排是怎样考虑的?
  五、你怎样处理报告文学真实性与文学性的关系?所写的内容包括细节都是真实的吗?如关于列车上的描写,当时是否想到了那些问题,你是怎样知道的?再如狱中扎花的描写,为什么有的文章写的与你写的不同?
  盼你在百忙中回信。
  此致 敬礼
  
  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写作教研室周传普
  
  
  
  1979.10.5
  
  张书绅同志的两封复信周传普同志:
  读了你们的来信,我的心里很不安。《正气歌》发表后,我相继收到了一些读者的来信,同您的信一样,都说了很多鼓励的话,但我深深地知道,对《正气歌》的一切赞美之词,都决不是产生于作品本身的什么艺术魅力,而是来自对张志新烈士革命情操的崇敬。张志新同志本身已经是一个完美的典型形象,只要稍加记录整理,就会是一篇感人的作品。所以,《正气歌》在艺术上实在没有可谈之处,把它作为范文是否合适,请你们再认真考虑。现在,就您信中提出的问题。简要答复如下。
  一、我今年四十一岁。1958年底从机械专科学校毕业,学习专业是机器制造,但我从1956年底就喜欢文学,那一年发表了我的一篇短诗。后来,在课余时间写些短诗、小小说在省内文艺杂志(当时名称是《文艺红旗》,现在是《鸭绿江》)和报纸上发表。毕业后留校作教师,1965年,调到中国作家协会沈阳分会任创作员,搞专业创作,写过几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和短诗,多数发在省内,也有的发在扒民文学》上。但艺术上很差。我正要努力创作更多的东西,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那时我才二十七周岁,从此便是斗走资派,上干校,十年光阴就这样付之流水。1969年5月我被调到省委宣传部工作。一连十几年没写什么东西。直到张志新同志被平反昭雪,追认为烈士时,我听了大量关于烈士的事迹,心情无法平静,整宿睡不着觉,我要重新拿起笔来,鞭挞历史的罪人“四人帮”,赞美时代的英雄张志新,写作了〈正气歌》。今年7月,宣传部和出版社决定要我把张志新同志的事迹写成长篇,接到任务后,我到烈士生活过的天津、北京等地作了三个月的调查,现在调查阶段已初步完成,大约下月初开始进入创作。预计来年一月左右能拿出初稿。
  二、我同张志新同志没有直接接触过,写《正气歌》都是靠间接材料。张志新同志是我们宣传部的干部,部里的许多同志了解她,讲了她生前的许多好事。今年3月,省里组织联合复查组,对张志新案件进行了全面复查,3月底,张志新同志在狱中的英勇斗争事迹和惨遭杀害的经过都真相大白了。我看了他们的复查报告,但当时,我没有做复查工作,还有别的任务在手里,没有机会进行采访,只到辽宁《共产党员》杂志社那里听了他们外出采访人员的汇报,用三四天的时间突击完成这篇文章。《鸭绿江》杂志社的同志听说我在写张志新,很欢迎,我写完后交给他们,他们作了一些删节(原稿近三万字),就发表了。真正的采访。是在最近三个月进行的,因为要写长的东西,只靠听到看到的那一点材料不够用了。
  三、在占有了相当多素材之后,我便进行了反复的思考,用怎样的风格,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我虽然比张志新同志小八岁,但我们是一起路上了“文化大革命”这条漫长的痛苦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文化大革命”便没有张志新。“文化大革命”中黑风恶浪造就了英雄,张志新这个典型人物就是在“文化大革命”这个典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此,我个人认为离开“文化大革命”就写不好张志新。张志新是党哺育的,又是“四人帮”盗用党的名义枪杀的,这悲剧是怎样的惨烈呀!“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几乎就是一个悲剧的大舞台,但正如李大钊同志所说,“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在这悲剧的大舞台上,挺立起许许多多张志新式的时代英雄。历史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时期也有悲剧,但这悲剧与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的悲剧不同,在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的悲剧里,邪恶势力任意践踏弱者,其艺术效果是弱者的悲惨结局,换取读者同情的泪水。社会主义的悲剧应该是壮烈寓于悲切又多于悲切,正义被邪恶蹂躏却又压倒邪恶,应该是强者之歌。它在艺术上的产物,不是过多的泪水,而是感奋,是力量,是唤起千百万人民群众走英雄之路。经过这样的思考,就形成了《正气歌》的风格和主题——在悲剧的舞台上,审判“四人帮”,歌颂时代的英雄。
  四、关于构思问题,我没有什么可说的,文中的七个部分,大体是按时间顺序写成的。我只想谈谈开头和结尾。我觉得,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很重要。在我采写过程中,有两件事对我刺痛最重,使我长时间不能平静。第一件是割断喉管。志新同志是时代的代表,对她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万马齐喑的时刻,说出一个共产党员该说的话,也就是亿万人民想说而没能说的话。批斗、围攻、离婚、坐牢,乃至枪杀,这一切都坦然处之,最难以忍受的痛苦是割断喉管,剥夺说话权利,剥夺一个共产党员在刑场上高呼“共产党万岁”,高唱《国际歌》的权利。当她喉头冒着鲜红的血泡步入刑场时,竞连一个字了说不出。她是无声地倒下的。这是何等的悲壮啊,我选用了这样的场面作为开头,因为它震动了我的心,我想它也一定会震动读者的心。第二件痛心的事是志新同志那封诀别书的遭遇。志新同志在失去自由的漫长岁月里,只给家里写过两封信,都没能寄到亲人手里。一封信由于曾真被赶下乡没有寄到,遗失了。另一封则根本没有寄出来,被人非法拆看扣下了,并且作为志新和曾真的罪证分别装入两个人的档案里。民主和法制竞然被践踏到如此可怜的地步,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和令人深思啊!曾真同志是在打倒“四人帮”之后读到这封信的,他流着热泪在那封信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在经过了十年又七十一天的漫长岁月之后,终于收到了这封永诀的信……”读了这句话,谁能不慨然泪下!我就用这句话作为《正气歌》的结尾,这样既可避免落入“光明的尾巴”的俗套,又可给读者以深沉的回味。
  五、关于真实性与文学性的关系。为了表现志新同志这个高大的形象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有几处作了一些想象和补级。关于在列车上的那一段,志新确实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两次去北京,目睹了种种动乱的情景,她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也是在她从北京回沈阳之后最后形成的,她到天津时,确实同她父亲谈论过当前的形势,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但是否在列车上对沈阳的武斗、北京的动乱、哥哥的被打成反革命、父亲的忧虑都想到了,这就难说了,无从考查了。但我这样定是为了粗线条地勾划出“文化大革命”的典型环境。把这些都放在列车上的回忆里,效果更集中,但是这样的“虚构”是有真实性作基础的。所以读起来没有造假的感觉。又如,关于志新被捕抄家的一段,她没有见到孩子,在抄完家志新坐到吉普车时,她闭上眼睛回忆天真的小林林,究竞想了些什么,因为志新已牺牲,无从考察,作者可以根据占有的资料进行推想。我选了两件事,一是教孩子弹《东方红》曲子,一是带孩子看歌剧《江姐》,这两件事都确有其事,但志新当时是不是想了这些,这就难说了。我选了这两件,一是表现志新对领袖的爱,二是表现志新对英雄的崇敬,同时表现了她期望孩子热爱领袖,学习英雄。
  拉拉杂杂写这些,可能是一份很不好的答卷。错误地方望批评指正。
  另外,如果你们确定选作范文,有关这篇文章的批评资料,望能寄我一份,以便学习,不知可否。
  敬礼
  张书绅
  
  
  1979.10.2.周传普并教研室诸位老师:
  来函已拜读。上次回信中谈的一些想法只是随想随写,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是否值得发表,我心中无数,请您们审定把关。我资历浅,作品也少,对您们如此热情茬举,深感不安。
  知道您们要将拙作作为教材印发,这篇文章因为写的匆忙,当时有些事未来得及深入调查,个别地方与事实有出入,需要作小的修改。前天我收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通知,说这篇文章初步选入三十年散文特写选。并问我有何增删,我将改动的地方告诉他们。现随信再寄给贵处,望印时改过来。
  您信中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我只能就个人体会说说我的看法。
  一、我在了解张志新同志的事迹之后,在开始构思时,张志新同志的高大形象就矗立在我的面前了。我热爱、敬仰、怀念这位英雄,同时也为她的惨遭杀害而无限悲愤,悲愤促使我去探索这悲剧的社会原因。于是“文化大革命”这条痛苦而又漫长的道路便带着斑斑血迹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和英雄一起经历了这一场灾难性的狂风暴雨的袭击,只是一个如青松,在暴雨发洗涤后更加青翠,更加坚强。一个却似野草,随着各种潮流的冲击,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摇动着,虽然根子没有离开泥土,但也还是一棵“随风倒”的可怜的草。这种青松和野草的强烈对照使我自责,使我感奋,也使我重新回顾已走过的路。于是,“文化大革命”的种种事件如电影镜头一样在我的眼前闪过,我在动笔写作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把我头脑中的这些电影头扑抓住,并使其活跃在稿纸上。铁路上的混乱现象、惊人的列车事故。沈阳市6月1日的大规模武斗、学生的新坟、全国各大城市的武斗。从中央到地方的成百万成千万的干部、群众的被迫害,这一切构成了一幅令人心碎的惨烈画面,在这样的白色恐怖中,大多数的人是“在沉默中前进”,但在这沉默中是孕育了深沉的反抗,如火山下的岩浆。我是想试用蒙太奇的手法,把这些镜头连续呈现在读者面前,并点出“人们在沉默中前进”(这是多数人当时的思想状态)。在这一系列的境头之后,我想,读者会迫切期望有一个代表时代的强者,起来打破这“沉默”,如第一股岩浆那样率先冲破火山口,以自己的光和热造成一个巨大的火流,焚毁那些魑魅魍魉,迎来一个火红的天地。
  关于开头,我也是试图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我觉得,采不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关键在作者头脑中是否在动笔前形成了诸多连续的画面。没有这个基础,生拉硬造,那样的蒙太奇不会有好的艺术效果。我在动笔之前,志新同志惨遭杀害的场景一幕幕呈现在眼前,清明节的冷风,瑟索的蓓蕾,灰暗的天空,沉重的狱门,仿佛都在为烈士致哀。志新从容地走上刑场,甩发、昂首、凝视远方,用无声的目光向大地,也向人民告别,然后是枪声,是鲜血染红因服上的三个字:张志新……我觉得,报告文学中,有些场面是可以采用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这样,在读者面前虽然无银幕,但搞得好,也会引起电影镜头那样的艺术效果。
  二、关于语言方面,我觉得每一篇报告文学都应该有几句比较精辟的语言。这些语言常常是在作者感情最炽热的时候,如泉水一样地喷射出来,那时,作者往往感到语言的无力,没有把作者的感情完全表达出来,于是,很自然地要多说几句,常常在这种时候采用了排比对偶句式。例如,我在写到志新同志家属所受到的株连之后,我怀着极度愤怒的心情揭露控诉“四人帮”的法西斯本性,写了这样两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竟发生了如此残忍的事情……”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竟发生了如此奇怪的事情……”,这些排比对偶句式,有利于揭穿“四人帮”破坏社会主义制度,颠倒黑白,残酷镇压共产党员的罪行,同时也有利于揭示志新的精神世界的高尚。
  您在信中还问到文章在写作过程中有过什么重要增删,现在整篇稿子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剧动,只是有一段文字是在编辑的建议下加上的。编辑同志看过初稿之后,希望我对于在志新同志被害这一事件中的各种人物给以评说,表明作者的态度,我于是写了一段话,这一段话也是想对整个“文化大革命”中的几种类型的人作一些剖析,可惜没有写好。
  拉拉杂杂又写了这些,错误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敬礼
  张书绅
  
  
  
  10月30日







阅读提示:割不断的呐喊的作者是割不断的呐喊,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割不断的呐喊下载地址

上一本:九年泣血寻女
下一本:红墙白宫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