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霜 日期:2016-01-26 16:12:19
诗歌新视野,文学新思路。
本书简介: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新诗的论文精选,内容涉及鲁迅、废名等现代作家的作品及其思想的研究,卞之琳、林庚、张枣、萧开愚等优秀诗人的经典文本的细读和诗学观念的探讨,旁及“诗人批评”、“打工诗歌”等当代诗歌现象的分析,“被压抑的现代性”、“跨语际实践”等海外中国学重要论述的评论等。作者长于从语言、形式的细节入手,解剖文学作品中的观念肌理,进而揭示作家思想、观念与历史之间的关联互动,文思缜密,视野开阔,既擅抽丝剥茧,也能见微知著,时时往复于文学的“内外之间”,而融通为独到的见解。
作者简介:
冷霜,1973年生于新疆,先后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学士(1995)、硕士(2000)、博士(2006)学位,现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新诗评论》辑刊编委,主要从事新诗及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的研究。编选有《马雁诗集》(新星出版社,2012),合编《中国新诗百年大典》(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百年新诗选》(三联书店,2015)等。亦从事诗歌写作与翻译,诗作结集于《蜃景》(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曾获刘丽安诗歌奖(2010)、“诗建设”诗歌奖(2013)等。
目录:
第一辑
新中国成立前后废名思想的转变
——以《一个中国人民读了新民主主义论后欢喜的话》为中心的讨论
表达即挣扎
——论《野草》
当代文学中的“日常生活”
在两次“重写文学史”之间
————读《回顾一次写作——新诗发展概况的前前后后》
想象中国的方法?
——试论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一说中的几个问题
喧宾夺主,还是客随主“变”?
——评刘禾《跨语际实践》
第二辑
重识卞之琳的“化古”观念第一辑
新中国成立前后废名思想的转变
——以《一个中国人民读了新民主主义论后欢喜的话》为中心的讨论
表达即挣扎
——论《野草》
当代文学中的“日常生活”
在两次“重写文学史”之间
————读《回顾一次写作——<新诗发展概况>的前前后后》
想象中国的方法?
——试论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一说中的几个问题
喧宾夺主,还是客随主“变”?
——评刘禾《跨语际实践》
第二辑
重识卞之琳的“化古”观念
分叉的想象:重读林庚1930年代的新诗格律思想
第三辑
诗歌细读:从“重言”到发现
——以细读张枣《镜中》为例
减法所不能删除的
——细读萧开愚《安静,安静》
爵士乐的自由即兴与王敖的诗
从“水泥柱体”说起
“打工诗歌”的美学争议
第四辑
论1990年代的“诗人批评”
新中国成立前后废名思想的转变
——以《一个中国人民读了新民主主义论后欢喜的话》为中心的考察
《一个中国人民读了新民主主义论后欢喜的话》(以下简称《欢喜的话》)是小说家废名写于1949年春的一篇长文,标明“献给中国共产党”。据废名后人说,废名曾托董必武转交中共中央但结果不详,其手稿在2009年出版的《废名集》中首次面世。[参见《一个中国人民读了新民主主义论后欢喜的话》“题注”,《废名集》,王风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四卷,1939页。]长期以来,废名以周作人的弟子和“隐士风”的“京派”小说家为世人所知,对左翼文学与政治素来持拒斥的态度,在此时写出这样一篇文章,其因由和意味均很耐人寻味。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前后,北平知识界、文教界中颇有一些学者和知识分子开始读毛著。这应该有中共透过学生党员等展开的争取知识分子的活动背景,但北平知识界也有对新政权主动了解的心态。据浦江清日记记载,1949年1月7日,清华大学土木系一个学生给他送去包括《新民主主义论》在内的共方刊物多种,他当日“细心披读一过”。[浦江清:《清华园日记》(增补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273页。]更著名者如辅仁大学校长陈垣,他于同年2月接触到东北书店发行的《毛泽东选集》,并认真研读了《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次月致信其三子陈约之:“余近日思想剧变,颇觉从前枉用心力。……直至新局面来临,得阅各种书报,始恍然觉悟前者之被蒙蔽。”后来他与弟子多人共同讨论写成《给胡适之先生一封公开信》,请范文澜修改后发表在5月11日的《人民日报》:“我读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认清了现在中国革命的性质,认清了现在的时代。”此信发表后在海内外曾引起极大震动。[刘乃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向陈垣老师学习》,《励耘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垣的治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167-169页;刘乃和等:《陈垣年谱配图长编》(下册),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年,535-540页。亦参李晓宇《民国知识阶层视野中的<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第4期。]
废名的这篇长文也是在同样背景下写出,文中提到他的学生和女儿此时也都在读《新民主主义论》。[废名:《一个中国人民读了新民主主义论后欢喜的话》,《废名集》(第四卷),1947页。]他在文中也开门见山地表达了对《新民主主义论》的接受:“我读了《新民主主义论》,识见上得了好大的进益,心情上得了好大的欢欣”,但与陈垣的心悦诚服不同,他的这篇文章在表示“欢喜”的同时,也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态度和认识立场,并且如他开篇所言,“情不自禁,同时也义不容辞,要来贡献出我的刍荛之见”,[废名:《一个中国人民读了新民主主义论后欢喜的话》,《废名集》(第四卷),1941页。]带着论辩和“劝谏”的明显意图。
《欢喜的话》共分九节,每节均有标题。在第一节“自述开卷有得”中可以看出,废名接受《新民主主义论》的心理基础大致有三:一、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二、对美国的帝国主义霸权的不满;三、对胡适所代表的西化派知识分子的不满。[虽然第一节中只是表达了对“不做农民的代表而做官”的读书人的痛恶,但从后面几节特别是第九节中可以看出,这里所针对的是“胡适之一派”,认为他们是“冒着科学方法的牌子做清初一般奴才的学问”,其标榜的“科学方法”只是一种“八股”,是“必然与大众脱离关系的”,而“做了统治阶级的玩具”。见废名:《一个中国人民读了新民主主义论后欢喜的话》,《废名集》(第四卷),1951、1978、1986-1987页。]然而也是从这一节开始,也已经显示出废名并没有着意于表达他对《新民主主义论》的理解和体认,相反却多处谈到孔子、二帝三王等“中国的圣人”,从第二节“民族精神,科学方法”以下,更是将主要的笔墨放在对中国的“民族精神”的阐发上,其中大量征引孔孟、宋儒和佛教唯识宗的论述,看上去似乎离题,但又时时牵连着共产党和毛泽东:“我所谓道德的意义,是反抗黑暗的意义,反抗自然的意义,用毛主席的话说便是革命,革命便是为人群谋幸福。”[废名:《一个中国人民读了新民主主义论后欢喜的话》,《废名集》(第四卷),1964页。]“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是为人民服务”,[废名:《一个中国人民读了新民主主义论后欢喜的话》,《废名集》(第四卷),1978页。]总体给人一种以儒解共/毛的奇特感觉。他一方面声称:“要像我这样的唯心论者才能欢喜《新民主主义论》了”,[废名:《一个中国人民读了新民主主义论后欢喜的话》,《废名集》(第四卷),1948页。]一方面也表现出他的论辩态度:“我真真佩服马列是人类的智者,而且是现代世界的救星。但我还是说人类的爱,即孟子的性善。……因为这一个善字决与大众的幸福不相冲突,对于勇敢的革命家的目的不是障碍,而我贡献了真理。”[废名:《一个中国人民读了新民主主义论后欢喜的话》,《废名集》(第四卷),1962页。]这些地方,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相当复杂性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