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恩泽 日期:2016-01-26 16:12:15
一本了解人间净土梵净山的作品,一本展示人类生命的伟大与生命的悲哀的作品
本书简介:
梵净山是许多富有人文情怀的文学大师关注的神奇土地:屈原笔下描绘的奇异世界,陶渊明寄托理想的桃源圣地,沈从文心中神圣瑰丽的边城山水……作者借助梵净山这一特殊的载体,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人生感悟一一道来,同时也展示了梵净山的历史风貌以及独有的生生不息的民间文化。
从唐朝、明朝、清朝的僧尼,到民国的啸聚一方的土匪,到普通的民众;从战争的残酷、血腥的描述,到寺院脱离尘世清静的叙说……芸芸众生被时代洪流裹挟,难以左右自己的命运,梵净山亦是如此。
作者以史诗般的纪实还原了文人隐逸精神的放逐,展示了生命的伟大与悲哀!
作者简介:
吴恩泽,苗族作家。铜仁地区文联、作家协会主席,《梵净山》杂志编辑室主任、副主编,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十余部。贵州省委省政府先进工作者和五一劳动奖章,省德艺双馨艺术家。前言梵净山,一个人心中的光
引言
在许多个月明风清的深夜,我常常冥思苦索,在那一个夕阳西下的时候,为什么我会像一滴雨水,潇洒地、自如地、情不自禁地降落在她宛如一道道褶皱的山谷溪流,开始了又一种形式的生命?看似云遮雾盖的事物,其实中间自有着只有上苍才能知悉的历史与血缘的牵连。是谁在几千年的岁月里,不绝如缕地一再呼唤着我那因战争、因瘟疫、因天灾、因欲望……而流离失所的先民?就是她。是她从右臂腋下流出的乳汁一般的两条河,一条人们把它称为酉水,一条人们把它称为辰河。这两条河在武陵山脉的崇山峻岭间穿越,汇成一流沅江,*后注入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
难以数计的失败的个体、家族以至部落,都义无反顾地向她靠近,祈求她的收留与荫佑,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名叫屈原的亡国诗人导引的,是他的流亡诗歌那无与伦比的想象与风梵净山,一个人心中的光
引言
在许多个月明风清的深夜,我常常冥思苦索,在那一个夕阳西下的时候,为什么我会像一滴雨水,潇洒地、自如地、情不自禁地降落在她宛如一道道褶皱的山谷溪流,开始了又一种形式的生命?看似云遮雾盖的事物,其实中间自有着只有上苍才能知悉的历史与血缘的牵连。是谁在几千年的岁月里,不绝如缕地一再呼唤着我那因战争、因瘟疫、因天灾、因欲望……而流离失所的先民?就是她。是她从右臂腋下流出的乳汁一般的两条河,一条人们把它称为酉水,一条人们把它称为辰河。这两条河在武陵山脉的崇山峻岭间穿越,汇成一流沅江,*后注入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
难以数计的失败的个体、家族以至部落,都义无反顾地向她靠近,祈求她的收留与荫佑,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名叫屈原的亡国诗人导引的,是他的流亡诗歌那无与伦比的想象与风华绝代的文辞,让疲于奔命的人们,看到了无极的寥廓洪荒与绵延不绝的岸芷汀兰,甚至貌可倾国的山鬼与神通广大的云中君……于是溯着辰河,溯着酉水,他们或在蓼花盛开的皋地,或在枫叶飘红的沃土,落下了他们像浮萍一样的双脚,获取到了他们的一衣一饭。他们便平直地尊她为饭甑山。
于是我想到了陶渊明。说来惭愧,少年时代因为众所周知的阶级分类,我求学的机会不多,知道陶渊明的名字还是来源于一篇小说,小说的标题叫“陶渊明唱挽歌”,发表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民文学》上。那时的我自然不明白这个放着好好的官不做而自愿去当一个老知青的人,为什么要唱挽歌,后来,拜读了他的《桃花源诗》并《记》后,总算多少明白了一些《挽歌》冰山下面的题旨。
陶渊明说“桃花源”之奇幻故事,目的之一在于否定乱世暴政,目的之二在于通过桃花源世界的描写,表现自由自在的社会理想,原来我的先民在她的怀里就是寻找这样的生活,战争带来的痛苦记忆,已经令他们身体内部的DNA都噤若寒蝉了。
也许正是屈原与陶渊明两位大师的生花妙笔,使辰、酉二水成为中国土地上*受人们关注的河流之一。不过,她还在等待,等待另一个文学大师的青春邂逅。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一个日子,流浪在辰水上的少年沈从文正在湘黔边境无所事事的时候,一只从上游驶来的船竟叫他的眼睛突然一亮,他深情地写道:“铜仁船……在形式上可谓秀雅绝伦。”
“秀雅绝伦”,是少年沈从文由衷献给她的一句赞词,根据他在《湘行散记》中的一篇文章所说,他的草鞋曾经在辰、酉二水之源溅起过几朵浪花。他说,翻过辰、酉二水源头的门槛是一座叫作棉花的大山,这座大山消耗了他一天一夜的时间和年轻人那强健的精力。彼时彼刻的沈先生已失去了许多的少年浪漫,但沿途那别具一格的民居建筑却留给了他深刻的印象,“沿河多油坊、祠堂,房子多用砖砌成立体方形或长方形,与峻拔不群的枫杉相衬,另是一种格局,有江浙风景的清秀,同时兼北方风景的厚重”。
明白了,正是文学大师们这种草蛇灰线的风声雨迹,让包括我在内的无数飘飞天涯不肯轻易相许的灵魂,都溯水而上在她的怀里呱呱坠地。
如果这也可以称作谋面的话,我与她瞬间的一暼,应是十二岁的时候。那一日,我作为一个刚跨入初中的新生,正跟着老师在乌江边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学农。寥廓的秋空下,一群少不更事的少男少女像蚂蚁一样在一座由她绵亘而下的大山上疲于奔命,从蔓生的野草中择出成熟的豆荚。与天等高的山顶便是我们的终点。随着骄阳一点点地西斜,我听到了头上惊异的声音:快看,梵净山!
我知道梵净山就是她**的名字,说是**,也有几百年历史了,是她金顶上弥勒道场*鼎盛时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敇封。其实除了梵净山之外,在她众多的名字中我比较喜欢的就是“九龙山”,因为这名字是千多年前像徐霞客那样的旅游者对她的形象概括。你看,在高耸云天的上面,是红云、月镜、凤凰三鼎肩比,然后朝四面八方绵亘而下九道山脉,翻云覆雨,气吞万里。不过,比我想象得更浪漫的还是那些晨钟暮鼓的女性佛徒,把她视为天造地设举世无双的九瓣金莲,弥勒菩萨就打坐在这朵九瓣金莲之上。
此时,我忘记了一切,随着激动的人群拼命地往山顶攀登。但是,当我置身在周围一片欢呼雀跃声中时,眼前除了一浪高过一浪的不绝山岭之外,什么也没能看到。对于我无奈的茫然,周围的老师和同学都十分着急地导引,急切的语言描绘对我依然无济于事,清晰在人们眼中的图像于我却好似遥不可及。就在大家惋叹她就要隐于一片云彩之后的一刻,我突然感觉到了一团奇异的光焰在极目处升起,彻照了自己的五脏六腑。这种透明的欢悦令我疯狂地大叫了一声:我看见了!
在我的心中,她原来就是那一团洞明天宇的光芒。
我终于在宿命的忧伤中长成了一个青年,并且命运的潮水将无助的我搁浅在了她一支骨脉下的一个乡村小学求食。苦难于我早已麻木,那种异常的早春枯萎唯有在无眠的寒夜里偶现遥远的少年奇光,方可感觉几滴雨露满口生香。
在我青春的记忆里,梵净山成了世界上**的阶级敌人。人们对她锲而不舍地砍伐、烧荒,以及斩草除根地围捕、毒杀……而且都是“以革命的名义”。
在那些心碎胆裂的日子里,对她那仅有的一点少年的玄妙之光似乎荡然无存了,就像倾盆大雨下的一点星火。我认定自己这一生与她是无缘了。在好些日落的黄昏,我守着从山之纵深流出来的一湾与日俱减的溪流,常常泪流满面。
我能够踏上朝觐她的山路自然是在称为粉碎“四人帮”的年月了。出发的日子是阳春十月。我们取北路上山,夜宿天庆寺院。说是寺院其实只是一幢简陋的木屋,天宇琳宫早毁于历年人祸。有一个老尼住持。这个老尼听说我们要去面觐她的真身,神色间显得十分感动。她为我们寻来一个自愿带路的山民,还连夜为我们准备了爬山的米糕。
是夜不能入睡,原因是远近的山民像从地下冒涌出来一般,在漫长的秋夜里突然都会聚到了这座孤苦伶仃的寺庙里来了。他们在残存的菩萨面前祭烧起香纸,又在旷坪上燃起篝火,架上铁鼎熬煮苦丁茶水。然后有人拖长了声音大声朗诵开了经文,也有人向着旷夜吼开了佛歌,间隙处便是擂响铜锣木鼓……热闹像火光一样辐射着杳不可测的四野。这样的情景竟让我们生出了一种莫名的恐慌。老尼像知道我们的心事似的,三番五次向我们解释这只是山民们守秋的一种农事传统。她还将我们带到寺外,指着满山等待收割的苞谷、黄豆和红苕说,你们仔细听听。黑夜的那边各类野兽似乎正在欢庆它们的丰收节日。锣鼓震耳欲聋的一刻,它们也有片时的收敛。山民们有的是对付野兽的方法,怎么却舍弃不用呢?对于我们的惶惑老尼没有回答,然后就把我们送回厢楼就寝。当她为我们燃起香草驱散蚊虫时,还温馨地对我们说了一句,佛山上生命都是平等的。这句话在这样一个陌生的秋夜里,就像一星光亮划过暗夜,好似我儿时幻见过的灵光。
记得我们从天庆寺出发的时候正是秋阳高照,一到薄刀岭则立转雷雨交加。我们终于登上山顶的时候,近在咫尺的她的金顶却用无边的云海将我们拒于千里之外。眼前除了澎湃汹涌的瀑布云雾,撼天动地的平地风雷外,一如梦幻泡影。
那一夜我们找寻到了一个不知是何代高僧修炼的山洞权且栖身。一夜的风声、雨声、野兽嚎叫声令我们辗转反侧,迷离时刻石壁上竟溢出了木鱼的金石音响,我若有所悟,她就端坐在尘世之上,花开花谢,云舒云卷。
在她亘古的年轮交响乐中,遭遇到的地震、火山、冰川、洪水还有战争等灾难已经不可胜数,面对这些天灾与人祸,她包容、善待、教化着迷失了方向的所有生命,并且等待人类中的一个个“大觉者”出现。她相信他们会出现的,“大觉者”们会与她融为一体,化为一身,山即佛,佛即山;山即道,道即山;山即巫,巫即山;山即圣经,圣经即山。
她的世界人类很难参透,而她对人类世界却了如指掌。她的每一道山梁,她的每一条河谷,都记录着人类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一页一页,无穷无尽。
我非常渴望能够将发生在她身边的故事诉诸笔端,以奉献在世人的面前。我自然知道自己的叙述微不足道,因为她的历史是那么悠久繁复,她的人文是那么多元异端,她的风姿是那么婀娜不凡……我能拥有的就是长存在心间的一束时明时灭的圣光。这样也许就够了,那么就让我祈盼能在她无边的原始洪荒中,捕捉到她无处不在的智能与灵感吧!
好了,我们就开始出发吧!大明的花
发端于隋唐,兴盛于两宋的梵净山弥勒道场,在元末明初的战火硝烟中化为了一片废墟。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系僧人出身。一个利用宗教夺取皇权的高手,自然深知宗教被人利用走邪的利害。因此他在建国之初,就断然下诏严禁白莲教等“妄称弥勒佛”的教派活动,所以,已经在元末的战火硝烟中成为断壁残垣的梵净山“古佛弥勒道场”,而且又有白莲社印记,此时要想死灰复燃,除非日从西升。
不过,两个多世纪以后的一五七三年,明神宗朱翊钧登基,梵净山迎来了高悬在天的福星慈圣皇太后的百般眷顾。
慈圣皇太后是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姓李,漷县(今北京市通州漷县镇)人,生于嘉靖廿四年(一五四五年)。《明史》记载她还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心向善,京师内外广置佛刹,动费巨万。在她和儿子神宗皇帝的影响下,死水一潭的明代佛教,顿时掀起了一片五彩浪花。
这与她出身卑微息息相关。
在朱翊钧父亲隆庆皇帝朱载垕还是裕王身份时,她从民间被选入宫中。因为从小侍佛,也因为地位低微,她在宫中时时不曾忘记对神佛的礼拜。
那一个夏日的中午,裕王府后院一片寂静,除了几个执事宫女在大院外轻声挑逗那一对刚从暹罗国进贡来的画眉鸟说外国话外,所有的主子及宫人都午歇了。只有她按照惯例在宫庙里的观音菩萨面前跪经诵佛。像这样的举措从进宫起已经许多寒暑了,没人注意她,也自然没人干涉她。但这一个平常的日子却遭遇了非常的事。在她一边诵经一边给观音大士叩头至一百下时,她突然看见观音菩萨的眼睛微微启开了,慈祥的两道光就罩在了她的身上,一瞬间令她五内通明,春雨春风。还在惊疑间,肩上就着了温柔的一拍。回头一看,竟然是他,她从不可以近侍的年轻裕王。
裕王满脸通红,急切得有些气喘地向她说:你来,你跟着我来,我要你,我要临幸你……
那一个夏日的午后,一向威严如天的裕王竟然在一个宫人面前如此的语无伦次,她一下子就像一泓冰清玉洁的水一样,柔软得无法动弹了。以后,她是怎么上的裕王的龙床,怎么样被剥光了身子,又怎么发生了那样的云雨之事,所有的一切她都没有了印象,没有了记忆,因为这与她听来的皇家那程序俨然的私生活大相径庭,匪夷所思的突如其来的皇家浪漫让她的头脑处于一片空白。
然而就是这一次的午后偷欢,竟然就怀上了龙子朱翊钧。当然母以子贵,在隆庆元年(一五六七年)三月被名正言顺地册封为贵妃。就在被册封贵妃的晚上,她与隆庆皇帝在如胶似漆的欢悦之后,隆庆皇帝告诉了她那一个夏日午后的浪漫秘密。
他说他已经躺下了,并且进入了睡乡,突然一阵天边飘来的音乐让他猛然惊醒,令他坐卧不宁。于是,他便顺着乐声慢慢追寻,便看见了她。那时,她被一层圣光笼罩,真是美轮美奂。天哪,一切都由不得他了,也自然由不得她了!就有了这一幕离经叛道的天作之合。
隆庆在位仅仅六年,三十六岁便驾崩归西。由于正宫娘娘陈氏无子,十岁的朱翊钧便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取国号万历,并封母亲为慈圣皇太后。她便名正言顺地“垂帘听政”,实实在在地掌控了朝廷大权。
由宫女到贵妃再到权倾一朝的慈圣皇太后的锦绣路程,她认为都是佛袓对她的无上恩赐,于是她更加的虔诚礼佛,在京师内外广施福田:万历二年建承恩寺、海会寺,万历三年修东岳庙,万历四年建慈寿寺,万历五年建万寿寺,万历八年又修建五台山大宝塔寺,等等。
正是万历四年(一五七六年)修建慈寿寺时,忽然天降祥瑞,在李太后居住的慈宁宫里瑞莲盛开,两天后,天子的皇宫里瑞莲也蓬勃开放。对这种从未发生过的人间奇迹,李太后、万历皇帝以及满朝文武都是欣喜若狂。李太后为此还专门招集文人学士创写《瑞莲赋》,以资宣彰与纪念。也是在这一次的瑞莲同题笔会上,她**次见识了吏部尚书李芝彦那既儒雅又飞扬的文笔。
当漫天的雪花掩盖了慈宁宫的残荷枯梗之时,李太后竟然做了一个异梦。她梦见一位骑着金凤凰的女菩萨向着她缓缓飞来,而且头上顶着一个光焰万丈的九瓣金莲,金莲的中心是登天月阶,**处是两佛临銮,佛光回环。九莲菩萨面对着她,向她面授《九莲经》,念毕,便倏然不见。
醒来后的李太后甚感惊奇,但是那梦中菩萨口谕的《九莲经》却铭刻于心,历历在目。
正在自己反复推敲之时,监建慈寿寺的总管僧人妙玄求见,说有要事要与太后禀报。太后听说,非常高兴,连唤快传。
为什么李太后对妙玄和尚如此器重?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妙玄是皇亲国戚,姓李名颖,乃李太后为万历皇帝选定的李姓后妃的兄弟。早年出家,常在宫中行走,也常在江湖布道。其二,妙玄和尚已是当时名倾朝野的得道高僧,所以,李太后决定修建为丈夫祈福的慈寿寺时,就命他为执事总监。现在,太后佛事存疑,他来得正是时候。
可是还没等太后说话,妙玄竟先说出了一番令太后莫名惊诧又莫名悲悯的话语。他说,我昨夜在弥勒大殿静坐,子夜时分,大佛突然现身,授话给我,要我原话向太后转报大佛圣谕,太后你原本为古佛道场金莲菩萨转世,在人间广播佛善,功徳早如恒河沙数。可是你原来修炼的古佛道场,如今大道已成羊肠,荆棘铺天盖地,古寺沦为废墟,狼虫虎豹出没。达摩面壁九年的神佛之地颓为一片荒野,祭奠百神的器具已无安放之地!佛要你竭力尽心重塑辉煌!
听罢,太后泪下如雨,随口便将昨夜金莲菩萨口授的《九莲经》娓娓念诵:
偈曰
收原古佛下天盘,好似玄天降临凡。
有缘千里把船上,无缘对面不相谈。
老母传令,诸佛着忙,齐来听命,都下天堂。
诸佛菩萨,普降道场,龙华圣会,古佛垂光。
接引男女,同到家乡,皇王有道,返拜法王。
五谷丰登,国有忠良,四夷进贡,捧表来降。
六国安宁,外魔消亡,遍满法界,九品莲乡。
求佛忏悔,万民安康,祖教兴降,万古名扬。
尽归龙华,古佛道场。
诵毕,无限感叹:谁能替我寻找到往身修炼之地,寻找到那古佛道场呢?谁能呢?
妙玄立即跪倒尘埃,双掌合十,应道:贫僧愿为金莲菩萨效犬马之劳!
于是太后心怀长悲,历经岁月,凭着天敕宿慧,用工笔画技,将梦中所闻所见的飞翔凤凰,红云佛光,月镜山龙华大会盛景以及灵异诸象绘制成长卷画轴,交给妙玄和尚,并要神宗皇帝颁令州府官员、云游僧尼,悉心访查,如实上报。
慈寿寺完工之后,妙玄和尚在后殿又建了一座九莲阁,阁中供奉九莲菩萨。据《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慈寿寺后殿奉九莲菩萨,七宝冠帔,坐一金凤,九首。九莲菩萨像,就是按照慈圣皇太后的模样塑造的。
从此,妙玄和尚云游四方,双脚勘破天下山水,终于发现了与李太后手绘的山川形胜惟妙惟肖的地方,七百里梵净山古佛道场。于是,他便将梵净山古佛道场昔日琳宫环列,月地云阶之盛景,今朝香灯冷落,人烟寂寞之衰颓,一一在纸上写真。之后,妙玄和尚星夜赶赴京师,面觐太后并禀报详情。太后看罢,悲欣交集。所欣者自己终于寻到了往生修行之地,许多往生生活情景清晰浮现眼前;所悲者昔日的梵天净土,竟沦落到如此不堪之状。
正是她的旨意,神宗皇帝便颁令地方官员组织人众于一五七三年对梵净山进行勘探,得出“果系古佛道场”的结论。由是,立即拨发粮饷,承召善众,通行四方朝觐之路,重塑寺庙众佛金身。
然而好景不长。万历十八年至万历二十八年,播州(今遵义)杨应龙造翻,整整十年,梵净山惨遭祸及。
也就是在这十年里,万历皇帝噩梦连连。所有的梦中都会出现两个异族男女,骑着高头大马,手执硬弓,对着坐在龙椅上的他瞄准……醒来后,狂乱的马蹄似乎还在他的脑海里踩踏,飞驰的箭镞还在他的耳边呼啸,令他胆战心惊。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万历皇帝的忡忡忧心完全源于朝廷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大政推行的举步维艰。从那时到现在,两百多年过去了,虽说历经血雨腥风的重兵征剿,在乌江、辰河与酉水两岸已经设府建厅,但是对边远的山区,依然是望尘莫及。仅举对梵净山东麓的平剿为例,数万明军大小攻伐已经不下三百多次,却依然建功甚微。
万历皇帝怎能不忧心如焚。
万历二十八年,土酋杨应龙的造翻终于平定,朱翊钧正冥思苦索如何让西南各省长治久安而不能时,李太后叫人给他送来了自己滴血写就的《九莲经》。朱翊钧敬诵之下,立即大彻大悟,梵净山不是母亲的往生修行之地吗?对,刀兵无法解决的问题,佛可以给他解决。当年始皇帝将泰山作为他的封禅之地,今天我也要将梵净山作为我的镇边之玉玺!
于是,他立即敕命妙玄和尚代表朝廷监工,一场惊动朝野的梵净山佛教修培工程由此开端。历经又是十年有余。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一六一五年),古历六月十九日吉期,李太后宣画师后宫为自己画像。画成,太后召见儿皇神宗,谆谆吿诫:梵净佛山鼎兴之日在即,夜梦佛陀金顶召唤,自己得先行一步了。此像给你留下,道场重光之日,你务必将画像带上,母子或可一会。
话毕,李太后口诵着《九莲经》驾鹤西归。
李太后西归三年后的一六一八年,是梵净山的鼎兴之期,四大皇寺金碧辉煌,四十八座觉寺星罗棋布,红云金顶香烟缭绕,弥勒道场广大辉煌。
明神宗朱翊钧命才华横溢的户部郎中李芝彦作《敕赐碑》铭文,将梵净山定性为“天下众名岳之宗”。
朱翊钧对梵净山的呕心沥血,当地百姓对他也有着十分浪漫的杜撰,说是梵净复兴之期,神宗携母亲画像领文武百官登上梵山金顶,将太后巨幅画像展示万民。一见画像,万众欢腾,并敬呼“九皇娘娘”“九莲菩萨”。神宗当时万分感动,万分震颤,于是立即化为了九皇洞之下的奇崖太子石与母亲千古相守……
梵净山是一朵硕大无朋的九瓣金莲,她十四亿年前就在浩瀚的海面上盛开出世,“大明的花”只是她无边无际的花海中的非常灿烂的一枝。
九皇洞现在依然僻处于梵净山三座金顶的一隅。每次上山,我与许多游客一样,都要去这里走上一遭,不是观赏也不是游览,而是为了永远潜存于心的崇敬与神秘。
沿着崎岖而坎坷的石梯慢慢向上,云雾不绝如缕地从深渊里飘浮上来,在你的头上、身边以及树枝与草尖上缭绕,然后随着清风悠然逝去,一座垒砌千年的石墙拱门便兀立在你的眼前。石墙上长满了青苔,你顺手摸了摸,感觉到了一丝凉意,也感觉到了一丝暖意。你的心忽有所动,因为你的手印与千多年前那个“唐朝的风”的手印叠在了一起,心的灵犀雾一般地升起来了。洞并不大,却有着当年那位绝色美女后来成为绝尘金莲菩萨生活的一些陈迹:她睡觉与打坐的既偏斜又狭窄的石崖,天然的洗足金盆,为了遮风挡雨曾经搭建原木的石窝,还有万历皇帝要将梵净山作为他镇边的“翻天大印”,以及为她啼明唱晚的飞天岩鹰……所有的一切令你匪夷所思,也令你心存疑虑,因为所有的故事都将你引导到“唐朝的风”与“大明的花”,她们似乎是一个人,却又本来是两个人,既是“合二为一”,同时也是“一分为二”。一个是实,一个是虚。一个是真正的宗教信仰,一个是政治的标签。一个追求无限的生命自由,一个是“为天朝万世不败”……
不过,这里确实是**的修行之地。前面正对主峰凤凰岭,身旁紧靠“万卷书”。磅礴的自然万象与佛教的无字天书,一定会让你醍醐灌顶,立地成佛。
成佛与不成佛无关紧要,关键的是在宁静的一刻你会听到一种声音,从危崖叠嶂间穿绕而来,从飞云片絮间连绵而来。随着声音,飘洒却又成滴的凉让你暴露的脸觉到了爽,你以为下雨了,错了,原来它是从近旁的天上草原——献果山上飞洒而下的雾泉。当地人告诉你,梵净山的九十九溪就发源于此。你所看到的梵净山的水,有的是涓涓溪流,有的是飞瀑溅玉,有的是大浪淘沙,有的是惊涛拍岸……一切都可以在这天露汇成的雾泉里听到,那是一曲梵净山慈悲天下的交响佛乐。
就在这样的水声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女神,一枝枝鲜艳的花在潋滟波光中联袂起舞。
《红楼梦》里贾宝玉说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女人是水做的。”
当然梵净山民也可以惊世骇俗地补充:“女神是梵净山的水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