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菡玲 日期:2016-05-09 18:02:48
“有一个春天很忧郁,是那种看破今生的绝望,那种找不到目的和价值的空虚,那种无枝可栖的孤独与悲凉。一个下午,我抱了一大堆影碟躲在屋内,心想就这样看吧看吧,看死算了。直到我看到它——伊朗影片《樱桃的滋味》,我的心弦被轻轻地拨动了 “我年轻的时候也曾想过要自杀。一天早上,我的妻子和孩子们还在熟睡中,我拿了一根绳子来到树林里。在一棵樱桃树下,我想把绳子挂在树枝上,扔了几次也没成功,于是我就爬上树去。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树上挂满了红玛瑙般晶莹饱满的樱桃。我摘了一颗放进嘴里,真甜啊!于是我又摘了一颗。我站在树上吃起樱桃。太阳出来了,万丈金光洒在树林里,涂满金光的树叶在微风中摇摆,满眼细碎的亮点。我从未发现林子这么美丽。这时有几个上学的小学生来到树下,让我摘樱桃给他们吃。我摇动树枝,看他们在树下欢快地捡樱桃,然后高高兴兴去上学。看着他们的背影远去,我收起绳子回家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想自杀了。生命是一列向着一个叫死亡的终点疾驰的火车,沿途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值得我们留恋。”——节选自《生命的滋味》一篇散文的美,大概就是在轻轻地不经意间温暖安慰了我们的心
本书简介:
本书为散文集。作者以审美的眼光、耐心的观察和细腻的感受,叙述女性视角下的现实世界,着力挖掘人性之美。其语言简洁,禅意浓厚,充满哲理。书分四辑:一、红尘问禅;二、那时光阴;三、垄头看云;四、书香影味。
作者简介:
苏菡玲,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报刊发表小说、散文多篇,并多次获奖。出版有散文集《一个女人的梦》。作品曾被《读者》《青年博览》《青年文摘》等杂志转载,有的曾入选《感动中学生的100篇散文》《新语文阅读》《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等。其中《生命的滋味》被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1所高校组成的“北约联盟”选为2012年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卷阅读理解题的阅读材料。
目录:
第一辑红尘问禅生命是一场庆祝
兰洁子的樱花夜
闹市禅定
葵花往事
榴莲
且看明月照大千
我们在祭奠什么
无眠的日子
窗外有条街
生之烦恼与快乐
又见桃花笑春风
和自己的情绪在一起
并非闲情
一弦一柱思华年
寻找内心的宁静第一辑红尘问禅生命是一场庆祝兰洁子的樱花夜闹市禅定葵花往事榴莲且看明月照大千我们在祭奠什么无眠的日子窗外有条街生之烦恼与快乐又见桃花笑春风和自己的情绪在一起并非闲情一弦一柱思华年寻找内心的宁静餐桌上的哲学讨论幻想死亡通过身体存在超越真相春天花会开紫砂记忆苦杏仁鱼眼看世界世界的源头你就是自己的风水窗外有块田 年冬至的饺子神的美意第二辑那时光阴过年记忆母亲的红颜马兰花开美女知青张老师太阳累了给母亲的维生素丸小区撷趣乡下亲戚美酒的味道漫步在时间深处往事如烟踏歌行时尚———身体的叛逆与解放走过二姆棉衣母爱是一种修行第三辑陇头看云去远方呼兰河畔觅香魂———萧红故居拾零北京断章北大荒印象倾听一枚红叶的心事在内乡县衙听宛梆寂寂坐禅谷医圣祠的药香时间之外第四辑书香影味生命的滋味阅读,开启永恒智慧之光让我们谈谈灵魂———读鲁米的诗此情可待成追忆这一世为诗而来写下就是永恒尴尬的存在超越身体———电影《超体》的创作理念分析前言总序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厚重,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名人辈出。理清南阳文化发展的脉络,才能更好地探寻南阳文化发展的道路与方向。通过这几年对南阳的了解与感受,我认为文化是南阳最突出的城市符号,是南阳未来发展的宝贵资源。南阳是汉文化的昌盛之地,其标志性无可取代。早在战国时期,南阳就是全国的冶铁中心,农业、手工业都十分发达。西汉时,南阳“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为全国五大都市之一。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发迹于此,故南阳有“南都”“帝乡”之称。经济的繁荣有力地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昌盛。两汉、三国时期南阳名人荟萃:张衡的科学成就举世称誉,因而他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以医圣张仲景为代表的汉代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医药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足智多谋的军事家诸葛亮成为人类智慧的化身。南阳的文学、乐舞、绘画、雕刻等艺术门类异彩纷呈,各领风骚,在整个汉代文化艺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最能反映汉代艺术水平的南阳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砖,朴素而不单调,豪放而不粗疏,被世人称为“东方艺术宝库”。南阳是河洛文化、荆楚文化和秦巴文化的荟萃之地,其多样性特色鲜明。南阳文化既有河洛文化的典重质实,又有荆楚文化的清奇灵巧,还有秦巴文化的苍凉豪放。这是南阳自古以来优越的自然环境、发达的水陆交通和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的。南阳境内河流纵横,山川秀丽,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和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南阳郡为秦、楚等国与中原各国的交通枢纽,由关中向江淮此乃孔道,由伊洛向荆襄此乃要冲,既是南北交通的咽喉,又是西北通往东南的必由之路。发达的水陆交通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不仅为南阳的经济繁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更为河洛文化、荆楚文化和秦巴文化在这里的交融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南阳是文脉相承的兴旺之地,其稳定性十分罕见。得益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并且较少受到战争的影响,自古以来南阳文化都十分发达,兼容并包,千姿百态。兴旺的文脉如长河奔流滔滔不息,从未中断。自两千多年前到现在,南阳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以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这“四圣”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人灿若群星;“二十四史”里有记载的南阳历史文化名人超过800人。到了现当代,南阳名人仍然层出不穷。目前,仅南阳籍两院院士就有19人,占河南籍两院院士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以姚雪垠、二月河等为代表的南阳作家群等。先辈留下的丰厚文化资源为我们开展文化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我们要在传承和保护南阳厚重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创新与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使文化成为实现南阳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成为南阳城市发展的终极竞争力,这是我们共同的历史使命。人类前行到今天,“文化是根,文化是魂”的共识更有力地彰显出文化本来应有的鲜明印记。如果说文化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那么,一个国家对民族精神的塑造肯定是文而化之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无疑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民族精神最形象、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而且也考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毫无疑问,南阳作家群在南阳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南阳现有国家级作协会员30人、省级作协会员340人、市级作协会员450人,其中在全国知名或有相当影响的就有十数人。南阳作家群以整齐的阵容、众多的人数、独特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坛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成为文学豫军的重要力量,而且在中国文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是南阳当之无愧的文化名片和南阳人的骄傲,堪称南阳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支持南阳作家群的发展。为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文学新人,南阳成立了文学院,加强了《躬耕》杂志、《南阳日报·白河副刊》等文学阵地的建设,为南阳的文学创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全市广大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群众,创作了一批精品力作。这次我们从南阳老中青三代作家中遴选出35位代表,将其优秀作品以“南阳青年作家丛书”和“南阳作家自选集”两套丛书的形式结集出版,这是南阳文学发展史上空前的举措,旨在助推南阳文学创作,全面系统地展示南阳当代作家的整体实力,为南阳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希望这种助推能够成为南阳作家投身文学创作的新动力,期盼各位作家在个性化的文学创作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中共南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新会2015年11月19日
幻想死亡我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用粉红色的沐浴球和牛奶沐浴露。喜欢长时间地站在莲蓬头下,让细细的水流在光滑的肌肤上冲击。想着这是自己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次洗澡,我会更加认真,更有耐心。乌黑的长发柔顺光亮,因为我从来舍不得对它们进行烫啊拉啊染色啊这些破坏性的修饰。涂上洗发液,十指轻柔地按摩,想象着营养顺着头皮深入发根。看看镜子,雪白的泡沫在黑发和手指间绽开,额头上粘着一块浅浅的白沫,大睁了眼,觉得自己这个样子看上去也不错。用毛巾吸干头发上的水分,还要化个淡妆。一定不要太艳,否则开追悼会时,同事们向遗体告别,看我没有血色和体温的脸上漆黑的眉和鲜红的唇,像看日本艺妓,假。眉笔选咖啡色的,口红是美宝莲106号色,和嘴唇一个颜色。化妆是程序非常繁杂的一件事情,但我从来没有嫌烦过,大概所有的女人都不嫌烦吧。洗脸用流动的水,温、冷水交替洗。擦脸是柔软的木浆抗菌毛巾。接着是化妆。第一步,拍化妆水,把柔肤水滴在手心,扬起下巴,闭上眼,两手轻轻地拍,拍,仔细但不用力。第二步,抹眼霜,无名指肚沾绿豆大一点眼霜,对准下眼睑轻轻地点。第三步,抹凡士林的润肤霜,让自己的脸看上去湿润光亮,摸上去有缎子般的质感。第四步应该是防晒霜,但是免了,我已不打算再见到明天的太阳,等到路灯亮起来的时候我就上路了。化好妆,我对镜笑一下:墙上的镜子啊,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终于解脱了,我将永远地离开这面镜子,再也不用和衰老做不屈不挠的斗争。耳后、手腕都抹上香水。裙子是那件粉红色真丝睡裙,领口、袖口和口袋上都绣着好看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薰衣草的芳香。按说穿睡衣上街是一件很没礼貌的事情,但是我不想在最后的时刻让旗袍啊套装啊再束缚自己的身体。再说了,化纤的衣物遇上火会烧成黏黏的一团贴在身上,一定很难受。蚕丝则是遇火就变为粉末,清清爽爽。高跟鞋还是要穿的,喜欢它给予的那种丰满而又挺拔的自信。水阀、沼气阀、电闸、窗户都关上,防盗门锁好,下楼。风凉凉的,月季在花坛里开着。最好是下一阵急雨,营造一种离别的气氛。橘黄色的路灯在雨中亮,绿色的出租车前面是小小的红色的灯。伸手,收伞,坐上车,说:殡仪馆。雨夜、穿睡衣的女人、香水、殡仪馆,不知司机内心有何感想,而我照例是不看司机的脸亦不和司机闲聊的。向西,再向南,出了城市,车灯在黑暗中划出一块路面,寂寂的,有一点点恐惧。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走向那个世界的最后一道程序未知的恐惧。寒冷的冰柜、炽热的火、尖利的钩子之类的东西。怕疼,怕冷。听说工人会用铁钩子挑来挑去翻烤,最最可怕。到殡仪馆,找工作人员交钱,办手续,选个自己喜欢的号码的冰柜,去洗手间吃安眠药,给单位打个电话通知他们明天早上到这里来找我,取下手机卡,放水池里冲走,然后爬进冰柜里睡下,早晨再不用被万恶的闹铃吵醒了,真累啊。记忆里最早一次幻想死亡,始于十几岁时的一个秋日傍晚,母亲下地干活尚未回来,奶奶去地里掐红薯叶子煮面条用。堂屋的条几上,一个笆斗篮子里面是雪白的发出刺鼻臭味的化肥。那年月化肥是那样的宝贵,以至于母亲把它十分金贵地放在条几上。我知道化肥有毒,想着吃了它一准就活不成了。暮色越来越浓,化肥越来越白。我盯着化肥,化肥也盯着我。那气味太难闻了,实在是没有勇气下咽。想找点白糖,把化肥和白糖一起融化在水杯里喝掉。但我一直没有动,在满屋子化肥的臭味里发呆,直到奶奶回来喊我去厨房烧火。最频繁地幻想死亡,是在我的青春期。我是那样地热衷于把爱情注入死亡的因素。一颗子弹或者一把匕首,飞向我心爱的那个男人,千钧一发之际,我冲了上去,用胸膛挡住那致命的一击。我的胸前开出一朵鲜红的花,在他温暖的怀抱和心疼的目光下微笑着闭上眼睛。那年冬天,我失恋的那个冬天,雨特别多。我缩在红底大白花朵的棉被里听雨。我不知道自己的身体里竟然有那么多的泪水,每天早上都会把枕巾弄得湿漉漉、凉冰冰的。这时候我心里会找一个洁白的盆子,要大一点的,把自己的右臂伸出去,伸到被子外边的寒冷里。用刀片割破手腕的动脉血管,看着自己的血一滴一滴流到盆子里。白色的盆子和暗红的血,一种安静的、绝望的美。渴望在许多年后的某一个黄昏,孤独的他会突然想起我,想起我的好,让他深深地、深深地后悔吧。后来看电影《忧郁星期天》,讲述历史上最有名的杀人曲子———匈牙利作曲家鲁兰斯·查理斯的《黑色星期天》的故事,据说有一百多人听了这首歌后自杀,因而在许多国家被禁止。其中有个女人,竟然和我设计的自杀方式一模一样!也是绝望地躺在床上,也是床边放一个雪白的盆子,也是割破了手腕看着自己的生命一滴一滴地流逝。当时真是吃惊不小。也曾右手捏了单面刀片在左手腕上比画,但从没有让刀片挨着过皮肤。内心深处有一种对尖锐利器根深蒂固的恐惧,刀片、针头、手术钳、剪刀,白色托盘里闪着寒光的大大小小、长短不一的切割工具,仿佛热乎乎的心被人活生生挖出来放在冰凉的大理石板上,不锈钢的刀冷飕飕地切,切。幻想死亡的时候,发现要找一个美好而又舒服的自杀方式真是不容易啊。有一次和朋友开玩笑,说不喜欢殡仪馆,烤起来没有一点诗意,又怕疼。朋友问,你喜欢怎样的结局?我认真地想了想,说,最好是那一刻正好高高兴兴,正好穿着美丽的衣服,正好还不算老到太难看,“咔嚓”一下就没了呼吸。如果朋友正好在身边,就替我买一口洁白细腻的大理石的棺材,像制作蝴蝶标本一样把我包好,埋在大山深处。岁月流转,生生世世的轮回,很多很多年以后,我将会变成一块琥珀,红颜依旧,笑靥犹存,被放在某个文物展厅里。在千万人中,忽然就有一个人回过头来说,这个女子,我好像在哪里见过的。这个初春的早晨,我又想起一种新的死亡方式。带上四样东西上山:一瓶水、一个打火机、一瓶安眠药、一壶汽油。寻找一片向阳的山坡,山脚下有流水潺潺,田里有盛开的油菜花,开得心里暖洋洋的。远处有一株桃花,没心没肺地红着,漠然地打发着春光。我到树林里找来干柴,浇上汽油,躺在上面,喝下安眠药,看蓝天上白云朵朵,飘啊飘啊飘到眼里。闭上眼,按下打火机,点着干柴,暖暖地睡一觉,在梦里化为一股轻烟。诗意地死去,多好!或者,也可以这样:一个闪电过来,“嘭”的一声,我不见了,连身体都没了,瞬间蒸发。或者,我在打坐中,意守百会穴,“嗡”的一声,灵魂出窍,走掉了,留下安详的盘腿而坐的躯壳。可是,当我的灵魂脱离了这具寄居的躯壳之后,哪里才是我的故乡?死亡在向我召唤,但我终究没有死。刀片没有割破我的手腕,火焰没有灼烧我的肌体。我为什么要死呢?即使是诗意的死亡。还是等待着那个不期而至的到达吧,该来的肯定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