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海遥 日期:2016-05-22 22:11:19
◆为你勾勒五彩斑斓的生活,描摹肆意随性的青春,回望孤独率性的脚印:请关注“朗朗书房·轻阅读”系列。◆四季变换中,和你一起,流连于26个风格迥异的书店,守望精神家园。◆《灯火夜微明》与你分享北京书店里的故事和传闻,述说爱书人的快乐和烦恼。◆行走书店,岁月飞逝。成长带走梦幻,迎来真实。《灯火夜微明》所记录的书店影像与文本,轮廓清晰,风格独具,青年一代的独立思考与率真性格展露无遗。◆许知远曾经说:“背对盛世中国,追寻内在自由。”大概是因为任何一个时代,辉煌也好衰落也罢,总望能有一些甘愿背对的人,有一些特立独行的灵魂。书店如今逆流而行,希冀着在未来改变风潮的方向。这些书架仿佛筑起了一座堡垒,来守护我们的自由。想想这些书店的坚持——为了给我们一个深夜里的去处,又忍受了多少痛苦——便会陡然生出深深的敬意。◆《灯火夜微明》作者田海遥,一个18岁的爱书女孩,在实现从人大附中到美国名校的跨越中,以独特的视角看待北京的独立书店。2014年9月创立“聿曰”(yuyuedushu)微信订阅号,发布书店照片,撰写书店走访感想和书评,希望以微薄之力,让书店更长久地留在这座城市里。
本书简介:
《灯火夜微明:京城书店岁时记》是关于京城书店的影像和文字,全书记录了让作者难以忘怀的26个书店。清新的语言透露出有深度的思考,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一个高中生对北京的热爱、对文化的信仰和对书店的痴迷。精美的书店摄影作品亦出于作者之手。迷恋北京文化以及有书店情结的读者可以按图索骥,徜徉于浓郁的北京文化氛围中。这更是一个18岁高中女生成长的见证,是一张珍贵的文化名片。
作者简介:
田海遥,1998年生于北京,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即将赴美攻读心理学学士学位。从小醉心于文史阅读,好坐店翻书,好摄影,长于书评写作,见解独到。自初中开始走访拍摄北京的书店,如今已完成近五十家。2014年9月创立“聿曰”(yuyuedushu)微信订阅号,发布书店照片,撰写书店走访感想和书评,希望以微薄之力,让书店更长久地留在这座城市里。
目录:
愿善始不终001自序
三味书屋001开篇
时尚廊011立春
朴道草堂023雨水
雅之琦缘书店033惊蛰
彼岸书店043春分
鲁博书屋051清明
正阳书局061谷雨
旁观书社071立夏
斑马书店079小满
豆瓣书店089芒种
PageOne书店097夏至
井观书房107小暑
内观堂117大暑中文
目录:
愿善始不终001自序三味书屋001开篇时尚廊011立春朴道草堂023雨水雅之琦缘书店033惊蛰彼岸书店043春分鲁博书屋051清明正阳书局061谷雨旁观书社071立夏斑马书店079小满豆瓣书店089芒种PageOne书店097夏至井观书房107小暑内观堂117大暑来薰阁书店127立秋前流书店135处暑书的设计店145白露读易洞155秋分单向空间163寒露万圣书园175霜降人文考古书店187立冬三联韬奋书店195小雪蜜蜂书店205大雪库布里克书店217冬至今日美术馆书店227小寒涵芬楼书店235大寒有禾里书店245尾声我的读者是真爱253附录犹如故人归冷皓辰266后记前言自序愿善始不终
我记不起究竟在书店里度过了多少时日。
外面长街寂寂,天光如细雨,自铅灰色的云间缓缓落下。而那一道门中,灰尘正安静地腾起,转瞬已顺着一个方向聚成圆形,慢慢流荡在熹微的晨光里。此景岂不可比作王世襄老先生笔下那一盘一盘的灰鸽子?若兴致起了,不妨再吹上几口气,便见鸽群三起三落之态了。于是店堂可做院落,旁侧的书箱可拟作鸽舍,逢短信音,也可勉强为鸽哨声。沈复《浮生六记》里讲:“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此种趣味,我大抵也曾识得一二。有时候旁人问我:读书之乐何在?大概除了消磨长日,便是能有些幻想的素材和一点于荒旷处赏山水的情致吧。
我在这座城市里长大,是千千万万受益于它那遍布街巷的小书铺的读者之一。而我也曾以为那些书店不移不易,以为它们会在我离开这里之后仍长久地存在,就好像它们安自序愿善始不终我记不起究竟在书店里度过了多少时日。外面长街寂寂,天光如细雨,自铅灰色的云间缓缓落下。而那一道门中,灰尘正安静地腾起,转瞬已顺着一个方向聚成圆形,慢慢流荡在熹微的晨光里。此景岂不可比作王世襄老先生笔下那一盘一盘的灰鸽子?若兴致起了,不妨再吹上几口气,便见鸽群三起三落之态了。于是店堂可做院落,旁侧的书箱可拟作鸽舍,逢短信音,也可勉强为鸽哨声。沈复《浮生六记》里讲:“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此种趣味,我大抵也曾识得一二。有时候旁人问我:读书之乐何在?大概除了消磨长日,便是能有些幻想的素材和一点于荒旷处赏山水的情致吧。我在这座城市里长大,是千千万万受益于它那遍布街巷的小书铺的读者之一。而我也曾以为那些书店不移不易,以为它们会在我离开这里之后仍长久地存在,就好像它们安静地走过了我未曾参与的漫长岁月一样。然而那些一度星罗棋布的小书店,却忽然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我常常会回想起来,最后一次去那家书店,看到空荡荡的书架如骷髅般立着,覆着灰的书杂乱地堆在一旁,一只小白猫在山一样的书堆间漫无目的地游荡。而我看见书店老板,那个我在认字时就认识了的人,将裙子提到膝盖,绕过阻塞过道的书,无声地走过来。我记不起她的神情,只记得她说:“我很抱歉。”而彼时我尚清晰地记得,几年前她是如何兴奋地同我说,开书店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后来潇水堂宣布要关店,送别、捡漏的人挤满了冷清了好几年的小屋。再后来时尚廊要搬迁,又是一波热闹……我会刻意避开这样的时刻。想想也很残忍,开书店是他们的夙愿,而在这样的日子里,这梦想灰飞烟灭。前两天跟一个朋友聊天,记不起具体谈些什么了,我说善始善终很好,而他沉吟片刻答道:善始不终更好。我做这个摄影项目,也是抱着这样一点愿望,希望凭我的一点努力,能帮助它们留下。而在未来的岁月里,我希望能再推开它们的门,却不是为了送别。以上这些拉拉杂杂的片段,大概便是这个摄影项目的源起。记录下书店的影像,是想着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它们的美,知道它们于这城市的意义。开书店是逆流而上,在这城市里争得一片立足之地已是万分艰辛,而这个摄影项目,和这本由之而来的小书,权且算作我个人的一点微小的贡献吧。起初,所有的照片都发在一个叫“聿曰”的微信公众平台上。这名字是繁体的“书”字拆开,也是起名时偷懒。那时候完全源自一种对独立书店的喜欢,以及对它们没落的惋惜。书店拍得多了,听了很多关于这个行业的故事,苦乐酸辛,五味陈杂。有时候也会问自己,这些努力究竟有无意义,是否真的在逆流而行。我对纸质书,对实体书店,是毫无疑问地喜欢;但若问我是否对它们的未来抱有信心,我无法给出一个答案。我对独立书店抱着十分真挚而深厚的感情,但同时,我需要它们,也出于一种纯粹实用的考虑。书店有它所不能为网购所替代的好处。就比如我若想寻与鲁迅先生有关的研究资料,就会顺着胡同溜达到鲁博书屋;若是想看看电影理论,则要走进斑马书店的小院。我在这些选书极其专精、独立的小书店里,寻到了许多在各个网站都没能找到的心仪之书。这些书在网上往往是不卖的,因为需求量太小。但这样的需求却始终存在着,于是就有了小书店。或者说,即便没有明确的目标,也不妨随时走进一个小书店转转。书店不同于网购,许你四处流连,随意翻看,于是常能撞见不经意的惊喜。就好比女人买衣服,去商场往往不是为了明日出不了门的应急,而是“随便看看”。但如果不常常“随便看看”,难免在真正需要的时候衣橱空空。一名爱书少女,一段书店旅程,没有一成不变的光明与黑暗,只相遇那些点灯的人。“背对盛世中国,追寻内在自由。”这一切,自阅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