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写小诗让人发愁


作者:朵渔  日期:2016-06-12 08:19:27




本书简介:
  “身份共同体·70后作家大系·诗歌卷”是对国内70后诗歌创作实绩的一次集中展示。丛书最大程度上体现了70后诗歌创作的丰富性:作者既包括隶属“知识分子写作”脉系、具有超强自觉的姜涛、胡续冬、孙磊,又包括早期作为“民间写作”的举旗者、后期传承知识分子精神的朵渔,另有出身民间但“几近天才”的解构主义诗人轩辕轼轲,致力于精细描摹生活的江非、黄礼孩,充满无意识色彩与超现实意味的阿翔,具有超强抒情天赋的女诗人巫昂,以及显现出异常的奇崛与机警的女诗人宇向。本书为诗人朵渔的作品集,精选其近年来的诗歌创作,呈现其多样而鲜明的创作风格。
  作者简介:
  朵渔,1973年出生于山东,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天津,独立写作。曾获华语传媒年度诗人奖、柔刚诗歌奖、屈原诗歌奖、骆一禾诗歌奖、《诗刊》《诗选刊》《星星》《诗建设》等刊物的年度诗人奖等。著有《史间道》(天津人民出版社)、《追蝴蝶》(《诗歌与人》专刊)、《最后的黑暗》(北岳文艺出版社)、《意义把我们弄烦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原乡的诗神》(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我的呼愁》(暨南大学出版社)、《生活在细节中》(花城出版社)等诗集、评论集和文史随笔集多部。
  目录:
  辑一:追蝴蝶(1995-2008)...4
  无边的细雨...4
  高原上...4
  河流的终点...4
  暗街...5
  野榛果...5
  普遍的土和大片的沙...6
  我梦见犀牛...6
  黑犀传...7
  令人满意的...7
  无处...8
  旅游地...8
  民国一日...9
  日全食...10
  去河南...10辑一:追蝴蝶(1995-2008)...4无边的细雨...4高原上...4河流的终点...4暗街...5野榛果...5普遍的土和大片的沙...6我梦见犀牛...6黑犀传...7令人满意的...7无处...8旅游地...8民国一日...9日全食...10去河南...10我走过祁连山那连绵的阴影……...11她有美丽的骨头……...12非常爱...12论肉体之轻...12论伊拉斯谟...13与一头狮子对视...13从窗口走过一只猫...13秋雨...14刺青...14肥大的...15叶片...15电子茶...16耳轮...16窄...17未成年...17猛禽飞过城市的上空……...18京津道上...19雨前书...19黑暗传...19读《辋川集》...20玻璃上的雨...20滴雨巷...21火车:给小尹...222004年夏天的无题诗...22博物馆记...22和儿子,一阵风...23儿子,希望你不再是一个孤单的人...23与某人坐谈一下午...23最后一行...25乡村史...25“不要被你低水平的对手扼住……”...26德安...27一个传说中的革命者...27回忆录片断...28无题...28无题...29各自的命...29在这里...30婆姨...30蓝天里...31新雨后...31别理会那些坏蛋……...32此地...33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大于知识分子...331895年,保罗·魏尔伦可以去死了...34袁子才好色说...34最近在干什么...35睡眠多么艰难...35读书过冬...35是谁赐给我粮食,让我苟活于人世...36父亲和母亲...37妈妈,您别难过...38委屈...39旧居...39自省...40雨夹雪...40聚集...41童年虚构...41老年虚构...42狮子座的雨...42我可以...43青衣...43站台虚构...44中途...44鲜花之翼...45拉拉:最终的虚构...45愤然录...46多少毒液,如甜品……...47读历史记...47他用泪水思考甜...48在瓮中...48青山...49感怀...50度夏...50中秋京郊遇雨...51咖啡馆送走友人后独自走进黄昏的光里...51听警察讲妓女被杀的故事...52今夜,写诗是轻浮的……...52大雾...54辑二:最后的黑暗(2009-2012)...57写小诗让人发愁……...57请问...57周年...57小丑...58坏人...58列国...58夜宴...59对话...59罪与罚...59夜行...60平庸之恶...60只二十年,他已陈旧...61堆积...61被居家...62在这里...62不可能的...63雪夜...63为什么没有爱……...64巢-宅...64你看,生活的尖牙……...65都不是...65快雪三章...66醉时月...67是谁,和谁,还有谁……...67该同志……...68闲愁...69必须...69提灯人...69敲门声...70昏晨星...70写作将因失明而变成钥匙和代数...70细雨...71绿天使...71愿意...72下弦月...72醒来...73寂寞的蝴蝶采着蜜...73树冠...74种...74时光下手太狠了...75夜的黑啤酒...75我也想试着死去...76生活在泪水中的利与弊...76听巴赫,突然下起了雨...77我在春风中睡去...77说耻...78诗无用...79包无鱼...79《思想录》...80弱天才...81揣龠录...81聂诗镜铨...82弄险...83丹东...84致江上友人...84醉酒赋...85无题...86人境庐诗草...87我羞耻故我在...88消夏录...88冬天来了...91开会的时间到了...91我主要讲三点...92夜深了...92谢谢这样的人...92无题...93无题...93孤立与深渊...94我没想到失败也可以迎来它的荣誉...95怀念...95睡去原知万事空...96最后的黑暗...96只有爱情……...97最后的雪...97黑暗来自乌鸦展翅飞翔的一瞬...98唯有死亡不容错过...98一颗子弹在天上飞...99二十年后重返东北农场...100拉卜楞寺的雪...100巴登维勒...102西尔斯-玛利亚...103想不撒谎真难...104问自己...104什么才是结实的人生...106与旧友聊天一下午...107从死亡的方向看,什么才是有意义的...107辑三:危险的中年(2013-2015)...109论我们现在的状况...109善哉...109赞美...109爱若干...110静静的灰尘:致卡佛...110真相:致布考斯基...111命中注定...111囚禁...112得失...113占有...113不要飞得太高了...114爱过的,就不会再爱了...114人是怎么回事...115老诗人...115清白...116祈祷...116送水工...116老夫妻...117那就是爱...117小解...117舞步...117优先...118牡蛎...118谎言...118哭泣...118危险的中年...119日常之欢...119床头灯:致加缪...120稀薄...120泉...121神秘夜航...121损益...121他的诗里没有爱...122厌弃:致里尔克...122致友人...123去教堂:致R·S·托马斯...123世界的本质在于解释...124当一个女人决定和一个男人睡觉时:致马尔克斯...124嫉妒:致萨特...125放下不朽吧,卡尔:致马克思...125在这里...126宿命的节日...127我时常责备自己...127在期待中...128惜光阴...128树活着...129轨道...129仍然爱:致卡夫卡...130致毛子...130收获...130无中生有...131荣耀...131只有在众人沉睡时...132这世界怎么啦...132解放前...133一个人来过之后又走了...133让我在生活的表面多呆一会儿...133出离...134大声喊...134我歌颂穷人的酒杯...135是真爱...135果实...135丰富的善...136通过一次伟大的胜利...136果儿...136青烟...137困惑中或有真意...137人间的声音...138我错了...138渐离...139少女...139布考迷...140缺失...140拟山居晚景...141秘密...141小银莲花...142交付:致薇依...142沉入...143在猎户星座下...144可怜见...145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145杀一个人需要什么理由...145无端...146奇迹...147以个人的名义...147鸟儿们是自由的吧...148死在撒马尔罕...148波尔多开出的列车...149当时我就呵呵了...149父与子...150脏水...151鞭打...151受难天使...152讲和...152安慰...153辑四:民国镜铨(2012).154行者·饮冰...154刺客·沪宁车站...154上街吧,青年...1551919·致先生...156那五·清朝的月亮亡了...156小休集·读《双照楼诗词稿》...157新月派·撞山...158气节·批三国...158怀霜·多余的话...159安魂曲·为无头的人称量一斤稻米...159雅舍·局外人...160野百合·解放区的天...161要有光·墓中回忆录...161尾声·煮沸的生活终于凉了...163辑五:灰发证人(2013)...164灰发证人[组诗节选].164辑六:高启武传(2009)...173高启武传...173辑七:儒者三传(2010)...179诗书札:儒者三传179前言70后如何续写历史
  自吹自擂的一代,把自己宣布为一次革命
  自下而上的暴动;在词语的界限之内
  砸碎旧世界,捏造出许多稀有的名词和动词
  往自己脸上抹黑或贴金,都没有人鼓掌
  第三代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金光很大
  长期在江湖上,写一流的诗,读二流的书
  玩三流的女人。作为黑道人物而扬名立万……
  这是一代人的自画像,带了骄傲的自嘲,和自我戏谑的牛逼,把这一代的历史处境、自我意识、写作及“文学行动”的方式,都惟妙惟肖地描画出来,甚至将其集合70后如何续写历史 张清华 孟繁华 地质史上发生了无数的造山运动,有时十分剧烈,伴随着巨大的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难以想象的破坏力,有时会导致物种的大面积灭绝——比如恐龙的消失,一说就与此类活动有关。但也有的崛起是比较平缓和渐变的,比如最晚近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其结果就是造成了青藏高原的持续隆起,但这个过程并没有发生十分剧烈的火山灾难。回顾现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诗歌运动,颇有点像是这种造山的过程。有时过于激烈,对于既存的传统与秩序造成了剧烈的冲击,说“美学的地震”也不过分。现代主义初期的“达达”和“未来主义”者们,甚至还曾高呼“捣烂、砸毁一切博物馆、图书馆和学院”,声称“诅咒一切传统文化,扫荡从古罗马以来的一切文化遗产”。当初白话新诗的诞生,也曾让多少人感觉到愤怒和恐慌,章士钊斥之为“文词鄙俚,国家未灭,文字先亡”。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朦胧诗”出现之时,也引起了几代人之间激烈而持久的论争,以至于有的老诗人说,这是资产阶级的艺术向着无产阶级“扔出了决斗的白手套”。最晚近的例子是1986年,由徐敬亚策划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大展”,其中的多个流派都喊出了新一轮颠覆与崛起的狂言。诸如,“捣乱、破坏以求炸毁封闭式假开放的文化心理结构”(莽汉主义),“它所有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粗暴、肤浅和胡说八道,它所反击的是:博学和高深”(大学生诗派),“我们否定旧传统和现代‘辫子军’强加给我们的一切,反对把艺术情感导向任何宗教与伦理”,我们会“与探险者、偏执狂、醉酒汉、臆想病人和现代寓言制造家共命运”(新传统主义)……回望这些,是想给我们将要描述的一代新人——“70后”——找到他们的起点。相比前人,这确乎是温文尔雅不事张扬的一代,是心气平和甚至低声下气的一代,相比他们前人的张狂和粗暴、躁乱与峻急,他们属于“和平崛起”的一代,没有通过战争和暴力夺权,甚至也没有通过运动,而是几乎静悄悄地蔓延成长起来。这当然足够好,只是代价也大,他们无法不承受更久的压抑,更迟一些登堂入室,面孔更加模糊,更加难以在理论上给出名号和说法,经典化的过程更加缓慢和漫长……甚至,他们都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标签或头衔,只是被笼统地称呼为“70后”。他们的前人是堂而皇之当仁不让地将自己唤作“第三代”——与革命时代的颂歌诗人、以“朦胧”标立反叛的“第二代”可以相提并论的“第三代”,而之后的他们,只能按照“年代共同体”的含糊其辞,来给出一个语焉不详的称呼。可见平和的方式、小心翼翼“挤进”诗歌谱系的方式,某种程度上也可能是一个悲剧。靠美学暴乱获得权力的第三代不止在1986年一举成名,而且持续地塑造了1990年代的诗歌美学。迄今手握经典权力的,仍是这群由蒙面强盗转身而华丽加冕的家伙,一如其领袖级人物周伦佑的名作,《第三代诗人》中所自诩和自嘲的:“一群斯文的暴徒,在词语的专政之下/孤立得太久,终于在这一年揭竿而起/……使分行排列的中国/陷入持久的混乱”——这便是第三代诗人
  自吹自擂的一代,把自己宣布为一次革命
  自下而上的暴动;在词语的界限之内
  砸碎旧世界,捏造出许多稀有的名词和动词
  往自己脸上抹黑或贴金,都没有人鼓掌
  第三代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金光很大
  长期在江湖上,写一流的诗,读二流的书
  玩三流的女人。作为黑道人物而扬名立万……这是一代人的自画像,带了骄傲的自嘲,和自我戏谑的牛逼,把这一代的历史处境、自我意识、写作及“文学行动”的方式,都惟妙惟肖地描画出来,甚至将其集合的理由和解散的前缘,也都言近意远地暗示了出来。与地质史上的造山运动结束之后大地依旧壮丽地存在一样,“第三代”并未终结历史,尽行毁弃诗意之美,反而是有力地深化和续接了由朦胧诗再度开辟的现代性传统。因为很显然,朦胧诗在面对历史张开自身抱负的时候,还单纯得如同一个美学上的儿童,光明洁净而未谙世事,故其诗意也是单薄的。只有到了“第三代”,才开启了一种渐次成年的、看似平庸而实则复杂的诗学。朦胧诗固然富有道义上的力量,但也有“经得住压力而经不起放逐”的缺陷,对此,当年的朱大可曾有一个绝妙的比喻——“从绞架到秋千”,言当初的社会压力,刚好成就了朦胧诗,使这一代人获得了近乎英雄和“密谋者”的身份,北岛最初的“纵使你脚下有一千个挑战者,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以及稍后的“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我只想做一个人”的转变,就是这种时代变化的微妙反应。但这还不是本雅明所说的作为文化形象的“密谋者”,直到周伦佑的笔下,他们的身上的“现代性的暧昧”似乎才得以确认。从社会学的绞架,到民间在野者的秋千,这是一个戏剧性的、也非常幸运的变化,当代诗歌至此才算是回归了本位。就这样,第三代塑造了自己,也趁着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建立了自己的美学功业,在1990年代写下了成熟而更加复杂的文本,并最终又在1999年的“盘峰诗会”上完成了必要的分蘖——将写作的两个基本向度,再度进行了标立。尽管“知识分子”和“民间”这两个关于立场的说法显得言过其实又言不及义,但却象征式地,给这一代张开了文化与美学的两种“极值”。至此,他们作为一个写作的代际,可谓已几近功德圆满。当代诗歌由此建立了相对成熟和复杂的意义内质,以及多向而完善的弹性诗学。 第三代以后历史如何延续?这是“70后”必须回答的命题。这一代是何时登上历史舞台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时间节点大约是2001年。虽然他们最早的汇聚,据说是在1998年深圳的诗歌民刊《外遇》上,但那时其影响基本上还是地域或“圈子性”的,诗歌观念尚未形成。但2001年就不同了,他们的出现几乎使人想起了一个久违的词:崛起。这一年的民刊突然成了“70后”一代的天下:《诗参考》《诗江湖》《诗文本》《下半身》《扬子鳄》《漆》《葵》《诗歌与人》……其中多数都是由“70后”诗人创办的,即便不是,主要的作者群也已是“70后”。这一年的他们可谓是蜂拥而至,突然占据了大片的诗歌版图。其咄咄逼人的情势,不禁令人依稀记起了80年代曾有过的场景。但是,与前人相比,“70后”的出现并没有以“弑兄篡位”的方式抢班夺权,而是以人多势众的“和平逼挤”显示了其存在。而且他们还相当诚实地袒露了自己得以出道的机缘,沈浩波就说,是“‘盘峰论争’使一代人被吓破的胆开始恢复愈合,使一代人的视野立即变得宏阔,使一代人真正开始思考诗歌的一些更为本质的问题……”“可以说,盘峰论争真正成就了‘70后’”。①现在看,“70后”的和平演变,或许正是因为“第三代”的内讧,居于外省的“民间派”对于在国际化和经典化过程中获益偏多的“知识分子”群体的讨伐,以及由此引起的纷争,恰好使他们得到了一个跟随其后粉墨登场的机会。关于“70后”的“内部图景”,仍可以引用其“内部”人士的分法。朵渔将这一人群划成了四个不同的“板块”,大致是客观的——A.起点很高的口语诗人:他们大都受过高等教育,这是70后诗歌写作者的主流;B.几近天才式的诗人:他们一般没有大学背景,他们一入手就是优秀的诗篇,很本质,娘胎里带来的。这种人很少。C.新一代“知识分子写作者”。D.有“中学生诗人”背景者:对发表的重视、对官方刊物的追求,对一种虚妄的过分诗意化的东西过分看重,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②显然,“70后”一出道,就天然地遗传了“第三代”的格局。最后一类肯定是无足轻重的,第二类是极个别的特例;那么剩下的一三两类,无疑分别是“民间派”和“知识分子写作”的信徒或追随者,区别已很明显,但与前人相比,在他们之间或许只是写作立场与观念的分歧,并不带有那类意气恩怨与利益纠葛。在朵渔的言谈中,我们似乎不难看出他的谨慎小心,虽然其文章的修辞有刻意的耸人听闻之处,但在事关其内部观念分野的评价上,还是看不出明显的厚此薄彼或非此即彼。总体概括“70后”诗歌写作的特点,或许又是我们力所难逮的,因为经验上的隔阂犹如鸿沟横亘。所以我们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描述。首先,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是写作内容与对象的日常化,审美趣味的个人与细节化——这似乎也是小说领域中这一代际的共同特点。虽然“第三代”中业已在写作中强调了日常与琐细,粗鄙与放浪,但那更多地是姿态性的文化反抗,有大量的潜意识与潜台词在其中,而对“70后”来说,这毋宁说是他们的常态、本色和本心,他们在道德与价值上所表现出的现世化、游戏化和“底线化”,并不带有强烈的反讽性质,而是一种更为真实和丰富的体认和接受。仍借用朵渔的若干“关键词”来说:“背景——生在红旗下,长在物欲中;风格——雅皮士面孔,嬉皮士精神;性爱——有经历,无感受;立场——以享乐为原则,以个性为准绳……”③这些概括,大致涵盖了“70后诗学”的最重要的文化与美学特征。其次,“70后”所涉及的另一个比较核心的范畴,便是评价不一的“下半身美学”。听起来这有点耸人听闻,但其实在巴赫金的小说理论,在其对拉伯雷和中世纪民间文化的讨论中,早已反复提及。这种刻意粗鄙的美学,其主要的表现是语言及行为的“狂欢化”,在中世纪是借民间节日的形式打破社会的伦理禁忌,以粗鄙与戏谑的仪式,来短暂地取消权威与等级制度所带来的压抑。巴赫金用这种解释,赋予了《巨人传》中大量粗鄙场景与器官语言以合法性。固然我们不能机械搬用,借以给沈浩波等人的《下半身》及其写作策略以简单化的合法解释,但无疑,我们也不能完全道德化地去予以比对,沈浩波们所强调的“贴肉”状态,以及所谓的“消除……知识、文化、传统、诗意、抒情、哲理、思考、承担、使命、大师、经典……这些属于上半身的词汇”④的说法,其实都是一种极端化和“行为化”的表达。这应了德里达所说,现代以来的艺术,常常只是“一种危机经验之中”的“文学行动”,是“对所谓‘文学的末日’十分敏感的文本”。⑤为了显示其拯救“文学危机”的自觉性,才刻意夸大了其立场,他们试图用一种极端的修辞或者表现形式,来体现对于精神性的写作困境的反拨,或者修正。显然,对于在诗学和美学上尚显稚嫩与含混的“70后”来说,“下半身美学”或许暂时充当了一块有力的敲门砖,误打误撞地帮助这一代挤开了一道进入谱系与历史的缝隙,但也不可避免地使某些成员背上了坏名声。稍后,它便因为先天的缺陷而被弃若敝屣了。不过,“下半身写作”的终结,却并未影响狂欢的氛围,因为历史还给了这代人另一个机遇,那就是世纪之交网络新媒体的迅速蔓延。从这一角度看,粗鄙的“下半身”或许只是个牺牲了的“替身”,“网络新美学”才是不可阻挡的新的写作现实。从根本上说,这是一次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文化变异,正如历史上每一次书写与传播介质的改变,都带来了文学的巨变一样。网络世界的巨大、自由和“拟隐身化生存”,给每一个写作者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几乎从根本动摇了之前的文化权力、写作秩序与制度,给写作者带来了庇护与宽容。“70后”幸运地赶上了,使他们对于个性、自由、本色和真实的追求,获得了一个足相匹配的空间。 上述都是从宏观上给出的一些解释。在最后,我们或许更应该从风格与修辞的角度,来谈一谈选定这十位诗人的理由。事实上,“70后”在写作上的丰富性,曾使我们在对其代表的想定上犹疑不决。可能最终我们更多地还是考虑了其几个大的取向,比如姜涛和胡续冬,便是作为“北大系”或者“知识分子写作”脉系的可能的后来者,但是,此二人不同但又相似的自由与机警、诙谐或洒脱,又分明标记着他们的逃离与变异,相似的只是他们作为学院中人在理论与诗学上超强自觉与自我阐释能力;与他们略近的是孙磊,亦是就职于高校,有置身书斋画室生活的底气,但写作方面则比较强调“感觉的悬浮”,早期他曾偏重形而上的自述抒写,《谈话》和《演奏》诸篇,均有非常系统和哲学性的个人建构,晚近则以生活的小景与片段入诗,常刻意给读者一种渺远苍茫、无从求解的含混,一种个体存在的虚渺体验与感叹;另一位轩辕轼轲,即朵渔所说的没有大学背景的“几近天才”的诗人,最初他的出现几乎可以与九十年代初的伊沙相提并论,他的《太精彩了》《你能杀了我吗》《是××,总会××的》等诗,都以极俏皮和谐谑的语言,来“挠痒痒”式地触及到当代文化心理或价值的敏感与隐秘部位,产生出奇妙的解构与反讽意味。可以说,伊沙之后真正领悟了解构主义写作秘诀的,正是轩辕轼轲。同样没有大学背景,却写得让人过目难忘的还有江非,他简练而又准确的叙事性,将九十年代发育起来的“叙事诗学”又发挥到了极致。他有关故乡“平墩湖”的回忆,用了精细的微观修辞,克制但又恰到好处的悲悯情致,将那些卑微的生命和原始自然的风物讲述得摇曳多姿,动人心弦;没有学院背景的还有黄礼孩,他的诗歌写作同他对诗歌所做的贡献相比,或许要略逊一筹,但他刻意卑微和弱化的主体想象,对日常生活细节的精细描摹,也总能产生出言近意远的绵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当然,将他列入,也确有褒奖其不遗余力且总有惊人之笔的“诗歌行动”之意。早期作为“民间写作”的举旗者的朵渔,目下正表现出日渐做大成器的迹象。在早期追求反诘和颠覆的机智之后,他晚近反而更多地体现了对于知识分子精神的传承。他的关怀现实的、追问历史的,咏怀史籍人物的系列作品,都体现出独有的犀利和到位,弦外之音的居高声远。同时,他刻意跳脱琐细、间隔顿挫的修辞,也显得陌生感十足,成为“70后式修辞”的标志性模式;另外,在修辞方式上值得一说的还有阿翔,或许先天在听力方面的缺陷,让他对这世界多了几分疑虑,所以他的语言常带有失聪者的幻感,“遇见鬼了”的狐疑,这种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先天地使他的诗带上了浓厚的无意识色彩与超现实意味,使他笔下的个体处境更具有了令人诧异的诗意。需要提到的还有两位女性——巫昂和宇向,或许从诗歌成就看,“70后”之中与她们可以比肩的诗人很多,但从体现一种“代际新美学”的角度看,她们两位所体现出的陌生与新鲜却无可替代。其实,应该入选的还有尹丽川,只不过从文本数量,还有眼下的状态而论,尹丽川已不再是诗歌中人,或者即便是,其作品数量也难以成册。这是个矛盾。巫昂出身学院,曾就读社科院研究生,但自参与“下半身”群体的写作开始,她便体现出一种独有的“意义出走”的倾向,不见痕迹的俏皮,与在无意义处找见意趣的抒情天赋,都令人吃惊;另一个宇向从未上过大学,但她一出手就显现出异样的奇崛,与近乎妖娆的机警,她不再像前辈中经典的“女性写作”那样常带有“女巫”的气质,她所显现的,乃是另一种“女妖”的属性。她的《我几乎看到滚滚尘埃》《一阵风》等作品,都几乎在读者中刮起了一股小小的旋风,其诗意的无意识深度,语言的跳脱诡异,都成为人们想象中的“70后新美学”的典范文本。说了这么多,最后却还要向更多的诗人致歉——因为名额的有限,致使更多应该入选的诗人被遗漏:像微观书写中见奇迹的徐俊国,在诗学建树上贡献颇多的刘春与冷霜,在同传统书写的接洽中多有独到之处的泉子,由“下半身写作”的领衔者到“蝴蝶蜕变”的沈浩波……我们没法不对他们说抱歉。或许等这一群体还有机会展示之时,再行补充罢。总之,列入的十位诗人,只能部分地显示了这一代际的写作格局,以及大致的风格样貌,而真正的写作成就,还是靠每一位出色的诗人本身。作为虚长年齿的研究者,我们无法不保留若干对这一年轻代际的写作的看法,比如过于相信日常性经验的意义,过于琐细的修辞,对于生命中无法回避的许多责任与担当的游戏性处置,等等。但是我们又相信,任何代际的经验、写法、美学和语言,都是结构性的存在,所谓优势亦即劣势,长处也即短处,很难貌似公允地予以区分和评判。作为读者,我们只能期待他们有更坚韧的追求,更卓越的创造。我们期待着。————————① 沈浩波:《诗歌的70后与我》,《诗江湖》创刊号,2001年。② 朵渔:《我们为所欲为的时候到了》,《诗文本》(四),2001年。③ 朵渔:《我们为所欲为的时候到了》,《诗文本》(四),2001年。④ 沈浩波:《香臭自知——沈浩波访谈录》,《诗文本》(四)2001年。⑤ [法]雅克·德里达:《文学行动》,赵兴国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9页。赞美 “幸福是一种谋得。”读完这一句我来到阳台上,并假装思考片刻。在我思考之际,一只蝴蝶翩然飞过这些完美的事物并不为我而存在我只是借浮生一刻享用它们的荣光 世间一切均是恩赐,你说声谢谢了吗?要说谢谢,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在垂泪的肩头和欢笑的刘海,在偶遇的街头和遗世的塔尖,都要说声谢谢——谢谢这种短暂的相处,谢谢这种共和 谢谢。但丁和他的导师归来后如是说。谢谢。尼采在他最后的十年里如是说。谢谢。一片银杏树叶如此感激那道光。谢谢。你上扬的嘴角如此回应我的爱。爱若干 我们以为这个男人打她、骂她,她再也不会爱上他了。我们错了。她爱他的拳头,爱他的伤害。他用她辛苦挣来的钱去抽,去赌,去嫖她就去挣更多的钱给他。他半夜回来,将她拉到身下,她便迎合着,像木柴迎向一团火。他一边狠狠地操她,一边骂她不要脸,她说她就是个不要脸的骚娘们儿,骂得好极了。她为他堕胎,第二天接着去工作,因为她爱他。她必须爱他,我们不知道,如果不爱他,这个世上,她就再也没有可爱之人了她爱他,所以绝不能失去他。我们这才明白她为何会将他一劈两半,一半藏在冰箱里,一半埋在床底下。静静的灰尘:致卡佛 她转过身去,羞涩地除掉最后一件内衣,从一面镜子里他瞥见她用手悄悄托了一下,那是一对刚刚生育过的乳房,不陈旧但也算不上新鲜。没有足够的自信,这他看得出,因此尽量不去直视她的肉体他在她身上慢慢地舔舐,像一头驼在沙漠上静静地吃盐。当舌尖上那一点滚烫的蜜,滴落在她的缝隙,她轻叹着开始改口叫亲爱的。当他从她身上滑落突然觉得她如此的陌生……她向他诉说家庭的不幸,诉说丈夫已不再与她做爱。没有十全十美的婚姻,他如此安慰着她并悄悄地从她身下抽出已经发麻的手臂。他们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假装还能爱一缕光线穿过窗缝,照见空气里腾起的灰尘,也是那样,静静的。真相:致布考斯基 她斜倚在床头,双手扳着粗壮的大腿裸露着肿胀的性器,要求着一种权利而他已经明显不行了,连衣服都没脱但他是她的丈夫,他有义务满足她的要求,于是他用两根手指狠狠地插进她的阴户,一边搅动,一边听她狂叫快操死我吧亲爱的我就是你的小骚货!他的脸仿佛因一种仇恨或快意而变得扭曲,动作也越来越快,就在她将要窒息时,他突然停了下来,她哀求着快操死我吧亲爱的我就是你的小骚货!去你妈的吧!他推开门走了出去……视频到此结束。他发现自己一开始是硬的,现在却突然软了下来——一种瞥得见死亡的软,一种逼近真相的软。命中注定 他终于坐下来,抽了半支烟,打开电脑,准备写一首诗。像一种祭神仪式这首诗的模糊面貌已经了然,他有信心在这个阴雨绵绵的午后,将它写出来。还看不清它的形状,确切说,只知道它存在着,能感受得到它砰砰的心跳但尚不知它置身何处。这有什么关系呢?它已然生成,在他的体内,只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将它生下来。他将剩下的半支烟点上,坐在电脑前,敲下第一行—— 但这就是它吗?他有些惶然,不敢贸然继续写下去。也许会把它写坏呢?或者写成了另外一首诗?他起身来到室外转了一圈,天空的云越积越厚,雨点开始变大。诗啊,没那么复杂,它通常很简单,但要让这简单之物完美现身依然是难的。再次返身,坐下,在电脑上敲下最后几行。现在,一首诗已经诞生但还不是最初的那一首,他确信,那首命中注定的诗,依然没有被写下。囚禁——给德安 一排牢房一样的红砖建筑,一扇很小的窗,开在房子的高处只能看见风,房檐下的鸟,和床单一样的云。我的朋友住在三角铁搭起的简陋空间里,一张床一把椅,一台连接世界的电脑栏杆上挂着他的雨衣。 必须为自己建造一所朝向内心的牢房了,他一边泡茶,一边感叹外部的世界早已溃不成军是啊,为自己的身体寻找一所牢房,这很不错,适合孤单的劳作顺便发呆、绝望,并在绝望中悄悄自我修复。 两个人就这样坐在一张老旧的沙发上,沉默着,烟灰里腾起一缕白雾,一种难言的安详,一扇门朝向夏天的草地,青草被阳光依次点亮,多么动人的绿啊朋友将它涂在画布上。得失 突然从一个很深的梦里醒来,有些恍惚,一时记不起这是在哪里,梦里的女孩还睡在身旁,刚刚,他们做过爱他还记得她高潮时的喊叫那么痛苦,压抑,扭曲而绵长他有些抑郁,不知是否该将她打发走。他依然清晰记得那晚她在浴室里仰着脸,向他撒谎的样子,那样可爱、无辜又邪恶而他假装一切都信了。窗外的清雪车唱着单调的曲子,一辆救护车呼啸而过。意识到雪还在下雾中的树变得臃肿而妖娆他知道过分拥有其实是一种丧失而他苦寻的东西却还没有来到还有两天的行程。在异乡。







阅读提示:写小诗让人发愁的作者是朵渔,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写小诗让人发愁下载地址

上一本:文开心扉
下一本:我们共同的美好生活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