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建富 日期:2014-08-06 12:16:30
吉建富的这本《我的信任记忆》为中国当代纪实文学。本书所要论述的正是其中的得与失,前进与倒退,文明与蛮荒:论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信任他人,被他人信任;论述怎样掌控信任,准确把握相应的信任度……本书在叙述时,既避免了过于学术化,又在通俗可读中保有一定的理论阐述:着力通过一桩桩具体的事例,在娓娓道来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接受书中所提出的正面观点。
作者简介:
吉建富男,1956年3月生于上海,笔名剑夫、捷闻,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作品有《股海沉浮》、《夫妻之间》、《冷眼看理财》等;现为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闻晨报》记者,所写的新闻作品屡有获奖。目录:
序
序章
第一章信任,从童年开始展翅
1.父亲究竟骗没骗我
2.家中角落里为何总有硬币
3.同桌坚守承诺,“送”我一分钱
4.一人失信,殃及整个团队
5.信任可以产生动力
6.信任来于经验,亦毁于经验
7.判断,在十字路口彷徨
8.忆苦饭的另一种味道
9.为捍卫名声,我豁出去了
中途遐想
第二章信任,在途中迷失方向
1.一只篮子给出的教训序
序章
第一章信任,从童年开始展翅
1.父亲究竟骗没骗我
2.家中角落里为何总有硬币
3.同桌坚守承诺,“送”我一分钱
4.一人失信,殃及整个团队
5.信任可以产生动力
6.信任来于经验,亦毁于经验
7.判断,在十字路口彷徨
8.忆苦饭的另一种味道
9.为捍卫名声,我豁出去了
中途遐想
第二章信任,在途中迷失方向
1.一只篮子给出的教训
2.输了棒冰,心服口服
3.为毛主席像章镶边
4.“斗鸡”摔成骨折谁之过?
5.小伙伴在我眼前丧命
中途遐想
第三章需求,信任的出发地
1.病友成为我家亲戚
2.写的检查成了好作文
3.为看电视费尽心机
4.我让“放心”给骗了
5.老军长碗中的特殊米饭
中途遐想
第四章工厂十年,体验信任回昧无穷_
1.团支部书记的目光
2.隐性的承诺仍令人期待
3.信任,大都与“同”相关联
4.我在黑板报上显身手
5.在半成品仓库的故事
6.承诺没有兑现之后
7.稀里糊涂毁了自己的信誉
8.我被停职检查前后
9.不做铁砧,就做铁锤
10.一只水斗,四个带锁的龙头
11.父亲为何摔坏录音机
中途遐想
第五章融入艺术大军的洪流
1.报考北京电影学院
2.不畏辛苦,排队买禁书
3.参加虹口文化馆诗歌组
4.在南市业余艺校学影视编导
5.告诉你一个“艺术”的秘密
6.一则新闻稿见报的前后
7.“十大优秀经理厂长”中的一员
8.弥留之际兑现的承诺
中途遐想
第六章在闯荡大社会的岁月
1.办《个体户报》的折腾,‘
2.走进《市场艺术》编辑部
3.要被别人信任没有捷径
4.向社长推荐老编辑
5.为啥我被别人留下坏印象
6.与《经济新闻报》的几次合作
7.在信任与不信任之间游走
8.夺回了被失去的信任
9.我促成了一场红楼宴
10.协助老蒋重出江湖
11.借船出海渡过难关
12.老蒋再次被人搞下台
中途遐想
第七章在记者队伍中磨炼
1.小试牛刀大获成功
2.我的两次经典策划
3.当了一回总指挥助理
4.创办安庆记者站
5.不走寻常路的汪医生
6.与大报记者的一次竞争
7.担任长篇连载责任编辑
8.因报纸结缘仍在往来的朋友
9.见证报社老总更替
10.走进《人见人爱》摄制组
11.别克新世纪万里行
中途遐想
第八章重构我们的信任
1.能与不能的信任重构
2.一米线给我们的启示
3.永怀一颗敬畏之心
4.重构信任的三岔路口
5.常有一颗感恩的心
6.我到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7.医生,医院诚信的试金石
8.美林阁作弊秤与德国蟹事件
尾章
1.父亲究竟骗没骗我孩提时代,我对“信任”几乎一窍不通。然而,不因为我的懵懵懂懂,信任就不存在了,它总是围绕在我的身边。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因几枚硬币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如今想来,桩桩件件都与信任密不可分。
1963年,我上小学一年级,学校动员我们订《中国少年报》,我以为父亲对我买书、看报之类的行为会特别支持。当年,我父亲住在厂里,每周六回家,住两个晚上,星期一清晨走。我心中满怀期盼,等着他快快回家。
到了星期六,那天父亲很晚才到家,我向父亲说起学校要我们订报的事。父亲叼着烟斗,燃烧的烟丝发出“吱吱”的声响,那暗红色的微火随着父亲的吸烟,变得忽红忽白。我父亲说,容他考虑一下,等下周六再讲。可以说,这一周仿佛格外漫长,我相信父亲这次回家一定会答应我订报的请求。相信,可以说是信任的另一种表述。
此时,班上只有一位女同学独占鳌头,订了《中国少年报》,惹得所有同学好生羡慕。我盼望父亲早点回家,为的是争取当“订报第二人”。在期盼的同时,我向母亲说起了订报的事,但在我心里,对母亲能否答应订报的事基本不抱希望。那时在我眼里,母亲似乎啥都做不了主。比如,我要一毛钱去看电影,她便会用嘴朝我父亲呶呶,意思是跟你阿爸去要。时间一长,我对自己向母亲求什么都失去了信心。这回,我是硬着头皮向母亲开口的,果然不出所料,我的愿望落空。
好不容易再次把父亲盼回了家,我直截了当地问:“那件事怎么啦?”父亲眨巴着眼睛,一脸疑惑,问:“啥事?”我愣了一下,说:“学校订报的事呀。”“噢——”一声长长的拖音后,父亲说:“你刚读小学一年级,字还没认识几个,订什么报纸。”父亲说的倒是实话,不过,别看我那年才8岁,也是一条汉子,对于父亲不兑现承诺非常愤怒。我哭着大吼:“你怎么说话不算数?”父亲颠来倒去,还是那几句话,大概被我缠得没办法,最终笑眯眯地吐出一句:“等你读二年级的时候再讲。”我知道自己再说什么都是废话,心里已经对父亲说的“等你读二年级时再说”的话将信将疑,最后不再相信了。从此我心中就有了阴影,每当向父亲提出要看电影或者其他什么要求时,都觉得父亲不会那么爽气答应,他在我脑海里留下了“不可信”的印象。
当我不再想订报的事时,父亲却突然提及,他不是拿钱给我,而是提出“交换条件”,要我在二年级考试时,语文成绩要优,作文成绩要优。我说不要订报了。父亲说,不订报,语文、作文也要优!其实,我自上小学以来,对语文课特有兴趣,直到今天我都认为,一个人对文科、理科的偏好在小学就泾渭分明了,讲绝了,是天生的。
我上二年级时,通过算术课学会了加减乘除后,就再也提不起兴趣,甚至感到恐惧,惟有上语文课,我显得格外兴奋和活跃。
转眼到了二年级下。一天,父亲突然问我,订报纸需多少钱。我以为自己耳朵听错了,埋藏在心中已久的订报夙愿被激活。未等我开口,父亲眉毛一扬,笑道:“我说话是算数的,到底要多少钞票?”我回答不上来,因为我忘了。待我星期一去上课,问了老师,方知每月为三角五分,可是真的要付钱,只能等到父亲星期六回来了。孰料,我母亲下班回家,告诉我,父亲将订报的钱交给她了。我喜出望外,翌日,高高兴兴到学校订了报纸。父亲没食言,他在我心中“说话不算数”的不良印象,宛如写在纸上歪歪扭扭的字,被橡皮轻轻一擦,擦掉了。
感悟:对自己作出的承诺务必勇于担当,哪怕事情微乎其微,要么不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就必须义无反顾地去兑现。光说不做必然失信于人,失信于人的人将无立足之地;若要被人信任,言出必行是考量的第一要素。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