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卫平 日期:2014-08-06 12:16:35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我们其实不过是匆匆过客。历史发展有着它自己的内在逻辑,人类的任何活动在历史看来,可能都会显得十分渺小或可笑。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卫平编著的《老师》一书的作用,应该是忠实地记录下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默默无闻,他们勤勤恳恳。
在突发事件面前他们为了学生会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壮烈举动,然而在平时绝大多数时候,他们表现得极其平凡,甚至困窘。
目录:
第一部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
甘肃省
严泰山老师钱算个啥只要把人教出来就行了
郭积才老师下决心修个不漏雨的教室
马治宗老师村里让我找人我想成了自己的责任
杜国兰老师你看看那些娃都想念书都想学
潘凤梅老师感觉他们没考好就是我自己没教好
杜鸿奎老师我爱这一行看着孩子们高兴
贵州省
朱维娇老师代课老师真的很难啊
韦玉莲老师我就爱当老师
湖南省
彭毅群老师留守儿童特别希望老师的关爱
舒序清老师虽然我是民办教师却是学校的顶梁柱
何美基老师1700多元我感到很幸福了第一部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
甘肃省
严泰山老师钱算个啥只要把人教出来就行了
郭积才老师下决心修个不漏雨的教室
马治宗老师村里让我找人我想成了自己的责任
杜国兰老师你看看那些娃都想念书都想学
潘凤梅老师感觉他们没考好就是我自己没教好
杜鸿奎老师我爱这一行看着孩子们高兴
贵州省
朱维娇老师代课老师真的很难啊
韦玉莲老师我就爱当老师
湖南省
彭毅群老师留守儿童特别希望老师的关爱
舒序清老师虽然我是民办教师却是学校的顶梁柱
何美基老师1700多元我感到很幸福了
山西省
李福连老师只要我的门开着孩子们就不会失学
李玉秀老师年轻人吃不了这苦人家不愿意来
王秀平老师我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
陈秀平老师恐怕对孩子们教不好交待不下家长
陈晓艳老师把我会的都教出来
高杰瑜、苗小兰、王奴平、孙新玲、张补连、张少连老师每一个乡村女老师都是学生的妈妈
成继香老师人活在这个社会上有人尊重就好不一定是有钱就好
白艳青老师我怕我出去外面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
第二部灾难中学生的守护者
四川省
我们还有能力记住他们吗
徐正富老师老师的伟大就在于她对孩子无私的爱
李彬老师精忠报国
方全旭老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才是最基本的
张德强老师学生们都喜欢她
李清老师她怎么舍得才九个月大的女儿啊
谭瑛老师世上只有妈妈好
冯雅我会永远等着你回来
第三部向人们心底的良知致敬
叫一声老师太沉重(杨东平)
展望桃李满园(于清源)
让感动传承下去(石平)
多与少(李伟)
老师是我们的亲兄弟(刘沛生)
伟大的平凡(范伟)
为他们做点什么(程岩)
真实的老师更可爱(储朝晖)
不仅是感动更是沉重(梁晓燕)
朴实坚守与爱心(刘旭)
老师眼中的“老师”(张文敏)
永远有多远(杜森)
在那些难忘的观影现场(樊英)
难忘的经历(纪录片《老师》摄制组)
结束语(王卫平)
特别感谢(名单)
后记
在那些远离喧嚣的地方王卫平wangweiping纪录片《老师》的拍摄是从追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牺牲的老师开始的。
2011年清明节,《老师》摄制组去了大地震灾区,寻找那些经历大灾难的人,寻找大地震时奋不顾身的老师,寻找危机时刻的师生关系,也寻找已经被社会淡忘的师魂。
在四川北川和什邡的那几天,我们一直被感动,不仅仅因为在那个生死时刻这些老师的行为,更是直击了亡者的亲人们在心中难以割舍的那种痛痛的思念。可我知道,无论我们怎样尊重这些亲人,或者在一旁默默地陪着掉眼泪,都无法减轻他们内心的创痛。
在经历了感情激荡的地震灾区后,我们又去了甘肃、湖南、贵州、山西等省,这些乡村学校所处的地貌特征迥然不同,或在干旱贫瘠的黄土窑洞里,或在山青水绿的大山沟里,唯一相同的是:面对我们,每个乡村学校教室里都异常安静,孩子们或在读课文,或在写作业,一旁的老师们,无论是脸颊上刻着岁月沧桑的老教师,还是稚嫩表情如大孩子的新老师,都平静地看着我们这些闯入者,从她们的脸上看不到一丝感情波动的涟漪。这种平静经历多了,我甚至感到平静会变成一种枯燥。
面对我们的摄像机,乡村老师们更多的是安静地坐着。我们搜肠刮肚,不断想挑起话题,可大部分结果是失望的,老师们“不配合”我们的提问。甚至有时候,我们相对无言,任凭摄像机在那里转动。
没有发生过什么事件,没有吸引人的情感故事,没有激动人心的动人情节,没有起承转合等任何吸引眼球的卖点,什么都没有,真的,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以贯之的平静的生活。我想,我们在等待什么呢?对于所有人,时间都是平等的,它慷慨地赐予我们同样的刻度,而我们与她们的感受差距巨大。她们是时间的胜利者吗?因为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推移,她们没有做什么新的选择,生活在一个地方,似乎让时间凝固了。而我们呢?永远在跟时间赛跑,永远在做新的选择。
时间就是生命,哪一种生命更有价值呢?她们的世界不精彩吗?她们的生活不充实吗?她们不成功吗?她们没有看到这个世界的光怪陆离就落伍了吗?很难回答。
在后期机房里,面对大量素材,导演高伟峰坚持给“非地震老师们”更大的时间配额。
在片子试映后,观众的一些意见摆到了我们面前。一个突出的意见是片子时间长了,片子前半部记录甘肃、湖南、贵州几位老师的部分“显得拖沓”。
高伟峰导演曾经与我说过,如果片子中没有汶川地震部分,还有没有人看?从逻辑关系看,没有几十年乡村老师们的平静生活中的善良职责,就没有后来的奋不顾身。这个逻辑关系不知能否成立?这个逻辑关系不知能否被社会接受?这个逻辑关系中蕴含的伟大的力量不知能否被我们理解并传承下去?观众似乎在等待什么——是等待刺激眼睛的夸张的镜头语言?还是震耳欲聋的声响效果?还是起伏跌宕的情节?观众们往往根据以往的观赏经验,所以他们需要积蓄情绪,并在一个或几个感官和情感的爆发点进发。可是,《老师》这个片子里那几个省份山沟里那些乡村老师的故事非常平淡、非常朴实,全然没有很多观众需要的情绪节点。那么,已经习惯了感官刺激的观众们能接受长时间的平静吗?那么,对影像的平静叙述都没有耐心的观众们,作为一个读者,可能看下去这些更平淡的文字吗?《老师》一书的出版意义何在?怎么办?最终,我想起了康典先生曾经对我们讲过的初衷,想起我们在山沟中曾经面对面的那些普通乡村老师。无论如何,我们面对过她们的生活,被她们感动震动,我想,即使是对着这些老师,我们也要将书出版,我们不仅要让大地震中牺牲的老师做主角,也一定要让那些山沟里默默无闻、永远都不会成为社会主角的乡村老师成为2014年出版的一本书里的主角。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