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秋籁居闲话


作者:成公亮  日期:2014-09-27 23:43:30



当代古琴大家成公亮先生,是古琴界少有的怀有赤子之心的琴人。他的演奏主要在广陵琴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具有深细的人情味,而抚琴之暇写下的难得的散文,不论书写故乡的风土,表达归隐自然而终于不得的那种心情,还是记录国外出访经历,追忆与古琴、音乐有关的人和事,都真切自然,清澈明晰,正是一位真正的现代琴人的写照。
  作者简介:
  成公亮,著名古琴家。1940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65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文革”期间在北京中国京剧团、山东省京剧团参与《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京剧现代戏的音乐创作。1984年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任音乐理论、作曲、古琴教师。1997年提前退休。2011年12月返聘于南京艺术学院之音乐学院,任“琴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秋籁居琴话》(三联书店,2009年)、《秋籁居琴课》(三联书店,2012年)等。
  古琴先后师承刘景韶、张子谦先生,其演奏主要在广陵琴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或温润柔情,或炽烈深沉,具有深细的人情味。其修养深厚而又直接取源心灵的演奏,被认为是“内心情感的极致”。
  目录:
  自序
  走进邵坞
  风筝组曲
  在黄翔鹏先生家弹琴
  风
  太湖和风车的对话
  二十六届德国竖琴节掠影
  传奇音乐家吕迪格欧帕曼
  故乡磬山寺录音记
  琼英卓玛的微笑在黄翔鹏先生家弹琴
  先生蓄了一头长发和一副胡须,胡须的式样很讲究,上边分开的两撮末端向上翘起,像古代楼宇的飞檐。常能见到的莎士比亚的画像、童年时“老刀牌”香烟上拄刀挺立舰船甲板上的外国海盗,留的都是这种胡须。这样的胡须再加上先生大而有神的眼睛,即使配合着他那瘦弱的身躯,仍让人感到一表英武和孤傲的气派。他对我说,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胡须,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是学我们的。怪不得我们现在从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到这种胡须。也有人说,这胡须是先生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留,反正很有点神秘感。我女儿看先生的照片,第一眼就脱口而出——“他像个仙人!”六年前,我写了一篇讨论古琴纯律调弦法的文章,因为先生是中国音乐律学、乐学、考古学方面的大学问家,便把文章寄给他,希望得到他的指导。没想到很快就接到他的回信,他说这个问题早就该拿到琴人中来讨教,当然现在得知其中论及的有关知识而如开茅塞,也不算晚,总比我们这些并不深于琴的律学研究者继续隔靴搔痒要好得多。他甚至还具体地说自己“也出现了把‘上弦势’混同于‘调弦法’的同样失误”。看完来信,一是为这篇文章心里踏实不少,同时也很感动,一个学问大家,在后辈面前说自己“如开茅塞”,说自己也有同样的失误,就如人们在普通生活中叙述一件需要纠正的事情一样,是那么坦然。此后,我去北京都必定去看望先生,求教先生。
  先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视角。他把数千年来中国音乐的流传看成是一个活动的、不断变化、不断丰富又不断淘汰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不断地给流传中的中国音乐留下印记。因而,他提出了“传统是一条河流”的观念、“古乐存活于今乐之中”的观念。从这些观念来研究传统音乐,就必须把史学、文献、考古、民族、民俗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这就比狭隘的、孤立的考据更科学、更接近我们悠久的音乐文化历史实际了。后来我发表的有关古琴谱的解译(即古琴“打谱”)的文章、古代琴曲流变研究的文章,都受到先生对传统音乐研究方法的直接影响。
  先生有时也对我谈起远古钟磬乐的研究,只是复杂的编钟铭文及相关的先秦政治历史、古代乐律知识和那密密麻麻的数字,我都茫然不知,心中颇有惭愧不安之感。而我为他弹琴时,自觉书房内又是另一番景象。我凝神静气,弹奏传统名曲《渔樵问答》《忆故人》等,也弹奏我新的打谱成果《文王操》《遁世操》《孤竹君》。这时先生和他的老伴周沉老师便是古琴音乐虔诚的崇拜者了。他们把我的演奏,甚至调弦、不经意的试弹和简单的乐曲介绍都用录音机录下来,并告诉我早就很喜欢我的演奏,而且他的老师杨荫浏先生在世时也是(想必是听的电台广播吧)。这时的我大有伯牙遇子期时的得意和欣慰。
  这样,我每次去先生家,都抱着我的“秋籁”琴去,有机会尽可能多弹几次琴给他听。不过,内心深处藏着一个很悲凉的想法:他这样的身体,是听一次少一次的吧!那时他的病已很严重,气管和肺的活动能力已不能供给身体的需要,模样比他的实际年龄要衰老很多。周沉老师说,早年下放时住的是存放农药的仓库,病根在那时候就种下了。
  起先在他客厅里弹琴,后来就移到他的卧室里,最后一次他听我弹琴已是二十四小时离不开氧气管了,不过仍在家里,卧室里架起两座大氧气钢瓶,占了很大地方。那一次弹奏的《文王操》除乐曲本身的庄严肃穆以外,还有一层莫名而来的悲壮气氛。
  先生喜欢听琴,除了对传统琴曲意境的追求,他还在思考古老琴曲的结构、音阶、转调等理论课题。当我告诉他我新打出的《文王操》《凤翔千仞》中,存在着他提出的“同均三宫”理论中的古代音阶及转调状况,他十分高兴,鼓励我继续打谱,也把与音阶、转调、弹奏实践相关的古琴音律继续研究下去。先生的理论贡献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便是他提出了存见的各地传统乐种、戏曲音乐、古琴音乐是有活的音响、活的音乐实践,且有乐谱可据的三大音乐宝库的见解。根据这个见解,他又首先提倡“曲调考证”的方法。这样,在中国音乐史的研究中,便可力避单纯的文字资料考据和单纯的古谱符号解译。一向被认为缺少音乐实例的中国音乐史也不必被称作“哑巴音乐史”了。
  去年年底,周沉老师给我来信,说先生的病情尚属稳定,仍是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卧床吸氧,但常常喘不过气来,咳不出痰,很受罪。精神还好,最近向音乐出版社交了《中国传统音乐180调谱例集》,但不知什么时间能出版等等。
  可见他还在病床上工作。
  上个月8号凌晨,先生走了!我的良师益友,我的古琴知音走了!
  这些天来,我一直在翻看先生的照片、信和论著,脑子里老是他的身影和说话的样子,他以清晰的思维和非常人的角度不时发出把握事物关键的铿锵言语,让你突然明白一个道理;瘦弱的身躯在抨击社会弊端时又那么愤怒有力,甚至伟岸强壮;还有那英武孤傲的胡须和无奈的病痛……夜深人静后,我抚弹“秋籁”,琴声如流水,去而不归。先生说“传统是一条河流”,那么人生呢,人生也是一条河流吧。







阅读提示:秋籁居闲话的作者是成公亮,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秋籁居闲话下载地址

上一本:夏日山间:世界上最静心的地方
下一本:儒学嬗变与魏晋文风建构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