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第七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集


作者:北京文学月刊社  日期:2014-11-02 10:34:16



老舍散文奖是老舍文学奖的重要奖项之一。其他奖项分别是老舍长篇小说奖、老舍中篇小说奖、老舍戏剧剧本奖和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
  北京文学月刊社主编的《第七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集》包括周大新的《在苏格拉底被囚处》、张亚丽的《京城的告密》、刘醒龙的《抱着父亲回故乡》、詹谷丰的《我的生命是父亲的疼痛》、乔叶的《对话,有关椰子和椰树》、张建云的《说境界——中国人的良心之一》等作品。
  目录:
  获奖作品
  在苏格拉底被囚处/周大新
  京城的告密/张亚丽
  鸠摩罗什的法种与舌头/马步升
  苍穹之王/怡霖
  单位/王必胜
  抱着父亲回故乡/刘醒龙
  冬天的记忆/田珍颖
  西塘的心思(外一章)/任林举
  雾霾批判书/杨文丰
  苍耳:消失或重现/杜怀超
  候选作品
  我的生命是父亲的疼痛/詹谷丰
  诗人的妻子/王充闾
  没有白来刘家峡/陈启文获奖作品
  在苏格拉底被囚处/周大新
  京城的告密/张亚丽
  鸠摩罗什的法种与舌头/马步升
  苍穹之王/怡霖
  单位/王必胜
  抱着父亲回故乡/刘醒龙
  冬天的记忆/田珍颖
  西塘的心思(外一章)/任林举
  雾霾批判书/杨文丰
  苍耳:消失或重现/杜怀超
  候选作品
  我的生命是父亲的疼痛/詹谷丰
  诗人的妻子/王充闾
  没有白来刘家峡/陈启文
  谁能够让你站起来/张秀超
  想起我夜间的歌曲/金翠华
  阳光下的魅影(外一篇)/王安忆
  青海青海/丁肃清
  我在廊桥上等你/陈霁
  土地,土地……/厉彦林
  小孩,男人,狗(散文三则)/袁劲梅沙拉苏
  飞越密西西比/毕飞宇
  对话,有关椰子和椰树/乔叶
  命如蒿草/赵殷
  说境界——中国人的良心之一/张建云
  笔走汀泗桥/陈奕纯
  谁删减了黑夜的浓度/耿立
  他(她)们(三章)/简墨
  中药芬芳/林文钦
  鹦鹉丽莎与蒙娜丽莎/张承民
  亲爱的花朵/安然
  第七届老舍散文奖授奖辞
  1、《在苏格拉底被囚处》作者:周大新
  没有常见的浮词华语。朴实的文笔,实在的述说,却于无声处炸开惊雷。不是浮光掠影的游记,是作者对生命、真理和内心精神的发问,写出了人的悲哀和孤独。死“是生命的另一种开始”作为苏格拉底留给世界的精神遗产,激励后来者勇敢地追求真理,决不盲从。
  2、《京城的告密》作者:张亚丽
  独特的北京文化解密之作,堪称大散文。如此有气势和穿透力的京城叙写,很少看到。从北京的建筑起笔,逐渐涉及文化、文脉、文明,感觉先锋,视野磅礴,语言瑰丽,气象万千,既有传统文化的素养,又有现代新锐意识,十分难得。
  3、《鸠摩罗什的法种与舌头》作者:马步升
  用笔流转自如,余味悠长。对“形碎舌存”的佛学大师鸠摩罗什,有还原也有发现,散发着一种魔幻的美感和穿越历史的思想力。对真理不朽的赞美,是自我的映照也是对第七届老舍散文奖授奖辞
  1、《在苏格拉底被囚处》  作者:周大新
  没有常见的浮词华语。朴实的文笔,实在的述说,却于无声处炸开惊雷。不是浮光掠影的游记,是作者对生命、真理和内心精神的发问,写出了人的悲哀和孤独。死“是生命的另一种开始”作为苏格拉底留给世界的精神遗产,激励后来者勇敢地追求真理,决不盲从。
  2、《京城的告密》作者:张亚丽
  独特的北京文化解密之作,堪称大散文。如此有气势和穿透力的京城叙写,很少看到。从北京的建筑起笔,逐渐涉及文化、文脉、文明,感觉先锋,视野磅礴,语言瑰丽,气象万千,既有传统文化的素养,又有现代新锐意识,十分难得。
  3、《鸠摩罗什的法种与舌头》  作者:马步升
  用笔流转自如,余味悠长。对“形碎舌存”的佛学大师鸠摩罗什,有还原也有发现,散发着一种魔幻的美感和穿越历史的思想力。对真理不朽的赞美,是自我的映照也是对世界的探看,包含着对生死、价值、尊严、自由等命题的觉解。
  4、《苍穹之王》  作者:怡 霖
  用洗练、灵秀的文字,勾画了鹰的成长和蜕变过程,笔力遒劲,准确生动,将天穹之王写得波翻浪腾,惊雷阵阵,激动人心,且不乏对人类生存的反思。一些哲理化的语句升华了文章的境界。
  5、《单位》  作者:王必胜
  抽丝剥茧地剖析了“单位”这个司空见惯的事物。管中窥豹,找寻世道人心的斑驳景象,向人们展示了单位文化的生动性格、文化基调和现存状态,看似随意的议论里,有面对世俗和欲望侵蚀的深深忧患。语言自由不羁、随物赋形,分析透辟入理,宽容且不失深邃。
  6、《抱着父亲回故乡》  作者:刘醒龙
  天下写父母的文章多矣,这样的题材有很高难度。本文的高明处,在于文字漂亮,艺术含金量高,充沛的激情表达得有张有弛,灵动饱满,仿佛一首抒情长诗。抱着轻飘飘的父亲的场面及感受尤其给人深刻印象。思绪纷纷,不以事动人,以情,以意,以虚化的意象来抒情,读来回肠荡气,感人至深。
  7、《冬天的记忆》 作者:田珍颖
  怀人散文的典范文本,写出了一个母亲的伟大、坚韧、普通、平和,有着高端知识女性和民间传统温良女子的双重美德,这样的女性形象在中国散文长廊里弥足珍贵。个人故事和重大历史事件穿插、组合,再现时代风雨,使作品更具震撼力。
  8、《西塘的心思》 作者:任林举
  一篇才华摇曳的散文,词句灵动,色彩清丽,感觉能把天籁织进字里行间,呈现的是有光有声有色、亦诗亦乐亦画的江南水乡风景和生命哲思图画。阳刚与阴柔相济,朴素与厚腴互补。读这样的散文,如饮甘霖,不愧为美的享受。
  9、《雾霾批判书——自然笔记》 作者:杨文丰
  一篇有开拓、有创新,科学价值与审美价值俱高的作品。用杂文笔法写的这篇散文,站在公共安全、人民幸福和历史进步的制高点来论述天气现象,文笔犀利中肯,资料丰富,给人拨云见日之感,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及思想洞察力,值得赞扬。
  10、《苍耳:消失或重现》 作者:杜怀超
  以冷峻的笔触与悲悯情怀,参悟苍耳魂灵。以苍耳悲苦孤寂、坚韧壮丽的一生,写出了它的风骨与神韵,同时思考生与死、社会与人生。文笔优美,笔力遒劲,生动深刻,力透纸背。读来不仅令人动容,亦颇多教益。
  最初看到那三个铁栅门时我没有在意。我的目光一晃而过,雅典有太多的景致吸引着我这个新到游客的眼睛。待旅居雅典的作家、学者杨少波先生介绍说“这,就是苏格拉底当年被关押的地方”时,我才吃了一惊,才赶紧从近处的橄榄林里收回目光,定睛去看它们。
  它们立在一道石壁上,都不是很宽,三扇铁栅门后,是三个石室,也就是石洞。
  我惊看着那三个石室。原来,我敬佩的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赴死前就被关押在这里。原来,这道石壁和这些石室,目睹过那个伟大哲人的身影,聆听过他的声音,见识过他的智慧,而且看见过他最后赴死的情景。
  这么说,法国著名画家雅克?达维特于178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苏格拉底之死》中,关于关押苏格拉底囚室的描画,是不准确的,是过于理想化了。在那幅画中,囚室很大,石块砌成的墙壁很高,向上还有很多阶梯,明显是正规的房间,而囚室是在房子的底层。画面上苏格拉底坐着服毒自杀的那张床很宽大,而这三个石洞中最大的一个也摆不下那样气派的床。
  看来,雅克?达维特在创作那幅画前没有来过雅典,没有看过真正囚禁苏格拉底的地方。他把事情向好处想了,他不知道真相比他的想象要严酷得多。
  我环顾着四周,想,这三个石室当年应该是位于一座监狱的院内的。因为柏拉图曾说过,他和几个朋友每次来看被囚的苏格拉底时,总要在监狱门前等候大门打开。我留意到三个石室前壁上,都留有凹孔,这些凹孔表明,石室前过去是有附属建筑的。
  我看着石洞囚室里不大的空间,努力去想象苏格拉底当年被囚时的生活情景:他会坐在囚室的小床上去安慰和宽慰妻子桑蒂比及他们的孩子,会在床前狭小的空地上边踱步边默想希腊城邦的未来,会在柏拉图和克利托等学生们来看望他时向他们谈他关于肉体和灵魂的最新思考成果,会席地而坐吃下狱卒们送来的食物,会在去囚室门外放风时远眺雅典城区并伸手抚摸橄榄树上嫩绿的叶子,会在那个较小些的石室里进行最后一次沐浴……我猜想,当年苏格拉底被关进囚室后,可能会反复回忆,安尼托、梅勒托和吕贡这三个人为何要以不信本邦神灵,企图另立新神和迷惑、毒害青年两个罪名起诉自己。那明明是莫须有的罪名。他可能最终想起来了,那个控告他的主谋安尼托,他其实是得罪过的。有一次他同美诺讨论美德是不是知识的时候,正巧碰见他,于是便拉他过来提问。结果在提问中不仅让安尼托陷入了自相矛盾,还损及了对方崇拜的政治家,致使他失了面子。他拂袖而去时撂下过狠话:我觉得你这个人很容易说别人坏,我奉劝你慎重些!他可能也想起来了,那个梅勒托是诗人和悲剧作家,而他对诗人没有好印象,曾经讽刺过诗人们,对方参与控告很可能是在为诗人们出气。他也许到最后也想不起怎么得罪了无名演说家吕贡,因为吕贡根本就没进入过他的视野。不过他后来可能想明白了,吕贡会因为参与控告他苏格拉底这件事本身,迅速成为雅典的一位名人,这也是人成名的一个法子。
  我猜想,苏格拉底被关进囚室后,可能会反复思考,由500个公民组成的法庭,为什么会判并未犯罪的自己死罪?他对希腊城邦充满感情,没有任何有违城邦法律的举动,他只是喜欢用不断提问和谈话的方式追求真理。他知道把权力交给民众的全部好处,他思考过希腊城邦制度的各个方面,他对人性有过深刻研究。可他就是没有想到,民众在某些时刻对精英人物是存在敌视情绪的——这是人性中极其隐秘的一面。真正的思想者有时会搅乱平庸的日常生活,也因此,真正的思想者不仅可能被执掌权力者视作威胁,也可能被怯懦的民众当作破坏其安宁生活的祸首。苏格拉底的一些思想让民众觉得他太反常、太出格,就是这种反感和敌视情绪促成了错误的判决。这种情况不仅在古时的希腊存在,在现代的中国也存在。“文化大革命”中,当张志新这个思想者用自己的言论质疑“文化大革命”的意义时,不仅仅是掌权者不高兴,一部分民众也不高兴,觉得就你聪明,我们都是傻瓜?当张志新被割断喉咙押赴刑场时,相当一部分相信无产阶级继续革命理论的民众,在心里并无对她的同情。这当然是精英人物的悲哀。他们思想的目的是为了让民众生活得更好,却恰恰又让民众对其生了敌意。人性是一个隐秘的洞穴,所有的精英人物都应该探身这个洞穴,以对其有所了解。
  我猜想,苏格拉底在拒绝逃跑决心赴死时,并没有估计到自己被处死这件事的全部影响。我从史料上看到,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后,有朋友和学生曾劝他逃跑,而且当时他也确有充裕的时间和机会逃跑。但他决然地拒绝了,理由是,既然身为雅典公民,就理应遵守雅典的法律,雅典的法庭判我死刑,我就应该甘愿受死,以维护法律的尊严。若越狱逃走,就是以错对错。我估计,他当时只是想用自己赴死的行动,去感动更多的人遵守雅典的法律,他根本没有估计到,他的死,会成就他的不朽声名。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著作的他,能获得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地位,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从容赴死给他带来了广泛关注。在那个没有报纸、电台、电视和网络的时代,人们在口口相传他被不公正地处死这一事件的同时,开始互相传述他的思想,他的思想便随着他屈死的故事流传开来。
  苏格拉底死了,他的死让今天还活着的我们意识到了三个问题:其一,不要因为私心和私利去控告他人,不要利用社会公器去伤害他人。即使你使用的理由很堂皇,即使你当时得到了广泛支持,即使你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历史都有可能跟你算账,都有可能让你像安尼托那样,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小丑的形象。其二,不要因为自己是平民,就认为所有的人间悲剧都与己无关,很多悲剧是掌权者制造的,这一点没有异议。但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民众,有时也会像当年的雅典那500位公民一样制造出悲剧。其三,不要以为死就是生命和事件的结束,恰恰相反,像苏格拉底这样的死,正是他哲人生命的另一种开始,是他遭控告事件被追询的开始。
  苏格拉底死得太冤了。
  苏格拉底又死得太有价值了!苏格拉底,我来向你致敬了!
  ……P3-5
  







阅读提示:第七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集的作者是北京文学月刊社,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第七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集下载地址

上一本:黄土蕴情:我的精神家园
下一本:开箱整理我的藏书:本雅明读书随笔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