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炜 日期:2014-11-24 11:47:20
在迄今作家谈创作的书籍中,本书堪称经典。全书共八讲,分为语言、故事、人物、主题、修改、文学的性别奥秘、写作训练随谈、文学初步及其它。每一讲都提出和解答创作诸要素中的核心问题,是作家近四十年的文学创作经验的全部结晶。本书是作家以聊天和闲谈的方式行文而成,通篇生动、活泼,妙语如珠,全无说教之气,匠人之气。
作者简介:
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余万字,被译成英、日、法、韩、德、瑞典等多种文字。在国内及海外出版单行本四百余部,获奖七十余项。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及《你在高原》(十部);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诗《松林》《归旅记》等。1999年《古船》分别被两岸三地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和“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九月寓言》与作者分别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十作家十作品”。《声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书》《能不忆蜀葵》《鱼的故事》《丑行或浪漫》等作品分别在海内外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畅销书奖等多种奖项。大河小说《你在高原》获得华语传媒年度杰出作家奖、鄂尔多斯奖、出版人年度作者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等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等十余奖项。
目录:
第一讲:语言1
文字的表象.................1
虚构从语言开始..............3
造句和自尊.................8
方言是真正的语言...........12
韵律、起势及其他...........17
讨论......................22
第二讲:故事34
传统和现代................34
同时呈现的故事.............37
讲述方式和小说边界.........41
小说的两种节奏.............46
被一再压缩的“故事”........49第一讲:语言 1文字的表象.................1虚构从语言开始..............3造句和自尊.................8方言是真正的语言...........12韵律、起势及其他...........17讨论......................22第二讲:故事 34传统和现代................34同时呈现的故事.............37讲述方式和小说边界.........41小说的两种节奏.............46被一再压缩的“故事”........49讨论......................51第三讲:人物 66人物是小说的核心...........66给人物说话的机会...........69塑造人物的两个倾向.........73人物的疏朗或拥挤...........78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81讨论......................84第四讲:主题 98主题在哪里................98对世界总的看法............102奋不顾身的人..............105图解和游戏................109它原来无处不在............112讨论.....................116第五讲:修改 128修改的第一个环节..........128修改的第二个环节..........131修改的第三个环节..........132修改的其他环节............137讨论.....................140第六讲:文学的性别奥秘(班访1)163关于张爱玲................163女性作家.................165文学的门.................166身份的复杂性..............168讨论.....................170第七讲:写作训练随谈(班访2) 176注意语言的板块............176文学语言的虚拟性..........178语言从细部入手............180写作密度的要求............182讨论.....................184第八讲:文学初步及其他(班访3)191初中的《山花》............191散文和小说的区别..........193中国小说的继承............195写作不能过于勤奋..........197我们需要“大学习”........199讨论.....................201附: 204写作是一场远行............204心史与人的坚持............229好书的归宿................238在文学的绿地上............240谈自然写作................242地理空间与心理空间........261阅读是一种珍惜............270风会试着摧毁他............289文学散谈四题..............300阅读:忍耐或陶醉..........308附录散文总目 325 文字的表象我们小说坊的第一堂课就从语言讲起吧。因为文学作品说到底是一种语言艺术,作家有再大的本事,最终也还是离不开语言。读者读一本书,最先接触到的是语言:循着一行行的文字往前走,走到故事当中和人物跟前,然后获得种种感受。我们通常判断一部书写得如何,也要从语言上鉴定一下,语言好,本身就会给人很大的享受,所谓的“享受语言”。小说语言需要读者自己去“食用”,它不像戏剧和电影剧本的对白,还得由导演和演员表演出来,这等于经“厨师”的手重新烹制了送给他人。视觉艺术更直观更具体,而文学语言是一种指代符号,这要求读者先在心里“还原”它。从专业写作的角度讲,从文学创作的内部来看,作家们对语言的追求算得上苛刻。真实的情况是,写作者在其一生的写作生涯中,在具体到创作一部作品时,会极其专注地、处心积虑地对待语言问题。在这方面,只要是稍稍严肃一点的写作者,从来不敢粗心大意。他们很较真。与一般阅读者不同的是,他们写作时对文字的那种极度认真和敏感、一再从细部去掌控和调度、直到获得令自己满意的某种表述效果的那股劲头,有时会令人吃惊。也许没有顽固的病态般的嗜好,就很难成为一个语言艺术家。好的小说家必然精通这门艺术,他们个个都是这样的专门家,而且不能打一点折扣。这一部分人好像有摆弄文字的癖好,他们看待文字、看待文字所组成的语言,连眼神都与众不同。他们读书,读一句话的时候,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在心里将其拆解得七零八落,然后再组装起来――反复在默读中重复这个过程。文字在他们手里成了机器零部件之类的东西。小说家对文字的敏感,对它的依赖,怎么估计都不过分。进入网络时代以后,表面上看起来写作已经有点泛滥了,看看小报副刊,再看看网络,这种码字的事儿好像太随意太方便了,文字似乎可以让任何人信手涂抹一番――在闪烁的光标和一叠叠报纸那儿,写作是多么容易啊,好像既无神秘也无难度,简直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且以前教科书上讲到的一些文章法度全不存在了――难道我们真的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时代,获得了一次语言和文字的大解放,可以完全自由,只依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干就行?有时我们高兴起来,甚至会随手创造出一个新字、一个全新的句法。我们可以动辄万言,不管不顾地一直写下去。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不过这只是一种假象,一种没有多少意义的游戏。关于语言和文字,真实的情况当然决不会如此――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其内在情形完全不是这样。那种随意涂沫是有的,但只是一些不幸的例子、一些反面例子,是浮在现代传媒工具上的某些泡沫而已。不过,也许是受到这些不好的风气的影响、受到它们的推动和连带,我们走到书店里,真的会看到一些蜂拥而来的印刷品:写得很放肆,语言上毫不讲究,有时还可以说是相当粗糙的,甚至是吓人的胡言乱语。小说语言真的在酝酿一次空前的解放和改革――一种胡闹?难道网络时代真的意味着要有这样的一场语言狂欢?或者――一场肆无忌惮的语言大消费大游戏?就这样开始了?大概不可能。不太可能。因为,文学语言不会变得这么廉价,一个民族的语言也不会这么快地沦丧。经过一番仔细鉴别和观察后,可以得出结论:我们看到的那些仍然只是文字世界的边缘,是边缘地带的情形。如果我们走到中国语言艺术的内部,进入它的核心,看到的一切也许会完全不同,它并不是这样的――它如果这样,我们的文学艺术早就死亡了――连同它的死亡,还有更多美好的东西,比如一个民族几千年建立起来的卓越的审美能力,也一起死亡了。可以庆幸的是还没有这样糟,还没有走到这样彻底悲观的地步――一切还在活着,还在像过去一样地生长着发展着。我们这会儿可以套用一句老话,叫“泡沫下面是水流”。今天我们研究的,正是“水流”本身,是看它究竟怎样往前流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