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扪虱谈鬼录


作者:栾保群  日期:2015-06-24 20:00:29



僵尸虎伥阴摩罗,酆都城里,随你百幻千奇,总难逃住房吃饭;血池孟婆店,阴山道上,由他八景十殿,无不是伸手要钱。鬼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让我们跟随作者,一睹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而精彩的幽冥世界!
  作者简介:
  读过中文,聊识之无,改学历史,蛆知汉魏。本职冬烘先生,忝充出版编辑。为人作嫁之馀,尚有边角废料,垂老投闲,补缀成衲,虽捉襟而见肘,却宁短而不斜。无虱可扪,有鬼可谈,凑成一编,共庆升平。目录:
  小序
  也谈“水里的东西”(夹带一章)
  说僵
  避煞之谜
  哀伥
  那一边的吃饭问题
  阴山八景
  恩仇二鬼
  髑髅的幽默(外一章)
  鬼的死亡
  无债不成父子
  纸灰飞作白蝴蝶
  罗酆山的沉没
  野调荒腔说冥簿(上)
  野调荒腔说冥簿(中)小序
  也谈“水里的东西”(夹带一章)
  说僵
  避煞之谜
  哀伥
  那一边的吃饭问题
  阴山八景
  恩仇二鬼
  髑髅的幽默(外一章)
  鬼的死亡
  无债不成父子
  纸灰飞作白蝴蝶
  罗酆山的沉没
  野调荒腔说冥簿(上)
  野调荒腔说冥簿(中)
  野调荒腔说冥簿(下)
  尸变——续《说僵》
  黄泉无旅店
  入土也不安
  凄惨的“鬼仙”
  附·中书鬼案昨天是七月十五,俗称“鬼节”。在老家,这一天要杀鸡宰鸭,焚香烧纸,祭祀先人。还记得小时候,放了河灯回家,是一定要听从祖母的话,在院子前前后后的泥地上,密密麻麻地插上点好的香。为什么要这样做,祖母是不曾说过的。在为鬼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总是板着脸,露出一副极其严肃的样子。仿佛她一笑,鬼就会不高兴。人在异乡,这些习俗自然也就可以偷懒免去了。让我家的那些鬼祖宗,在“放焰口”时抢夺别人家的馒头去吧,我且躲在家中看《扪虱谈鬼录》,打探一下死去的那些亲人变成鬼以后,怎样过日子,怎样吃喝拉撒,怎样到处寻找活替身投胎转世。我想,这或许会比单纯烧纸钱给它们来得更有意义——知道了更多鬼世界的事情,以后孝敬起这些祖宗来,也便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本《扪虱谈鬼录》能让人看得如此欢乐。本该是一个因怀念亲人而心情黯淡的日子,我却时不时捶着桌子,笑得抽了筋,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栾保群先生的文章实在是太妙,太有趣了——真不知道我那些鬼亲人看见我在鬼节里的这副模样会气起什么样子——你不孝敬我们倒还在其次,可你笑成这个样子,实在是没心没肺、做人不知做鬼的苦啊——好在他们虽然生了气,却还依旧顾念着我,并没有起什么把我也一并拉去的念头,否则这点文字,我是断断无法写在这里的。
  ——苏羊
  
  昨天是七月十五,俗称“鬼节”。在老家,这一天要杀鸡宰鸭,焚香烧纸,祭祀先人。还记得小时候,放了河灯回家,是一定要听从祖母的话,在院子前前后后的泥地上,密密麻麻地插上点好的香。为什么要这样做,祖母是不曾说过的。在为鬼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总是板着脸,露出一副极其严肃的样子。仿佛她一笑,鬼就会不高兴。人在异乡,这些习俗自然也就可以偷懒免去了。让我家的那些鬼祖宗,在“放焰口”时抢夺别人家的馒头去吧,我且躲在家中看《扪虱谈鬼录》,打探一下死去的那些亲人变成鬼以后,怎样过日子,怎样吃喝拉撒,怎样到处寻找活替身投胎转世。我想,这或许会比单纯烧纸钱给它们来得更有意义——知道了更多鬼世界的事情,以后孝敬起这些祖宗来,也便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本《扪虱谈鬼录》能让人看得如此欢乐。本该是一个因怀念亲人而心情黯淡的日子,我却时不时捶着桌子,笑得抽了筋,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栾保群先生的文章实在是太妙,太有趣了——真不知道我那些鬼亲人看见我在鬼节里的这副模样会气起什么样子——你不孝敬我们倒还在其次,可你笑成这个样子,实在是没心没肺、做人不知做鬼的苦啊——好在他们虽然生了气,却还依旧顾念着我,并没有起什么把我也一并拉去的念头,否则这点文字,我是断断无法写在这里的。                                                                   ——苏羊  这本书是随笔,基本上不理会穿靴戴帽的“论文规范”,否则许多地方稍微整理一下,就可以发表在顶级的学术刊物上,有朋友跟我说,作者亏了。不过假如作者真的端起架子作论文,那吃亏的就是我们这些不大看“什么什么学报”的“普通读者”了。其实作者对自己的每个论点,都下了很大的考证工夫,言必有据,语不妄发。从这些简明扼要的考证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广博,用心细,识见高,很可钦佩。                                                                                                       ——段学俭    我的看法是,避煞所避的是“自内而出”的煞鬼为近实,而所谓“亡魂归来”则是一手虚招。什么是自内而出的煞鬼?实际上古人已经接触到并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这些煞鬼、煞神多为棺材、墟墓中所出,为“尸气所变”。而回煞的时间则正如《遯斋偶笔》所言:“阴阳家云:至是日馀气方散,触之不祥。”所谓煞鬼也者,不过就是“尸气”而已!所以再深一步说:避尸气为实,避煞鬼为虚。
  陶潜《续搜神记》也有一条与“煞殃”相关的记载,虽然没有提到避煞,却有了可以视为“煞鬼”的东西。该书卷六云:安丰侯王戎,曾参加一家殡殓。主人正在把尸体纳入棺中,送葬的宾客们就都在厅堂等候,只有王戎躺在自己车中休息。忽然,他看见“空中有一异物,如鸟”,渐近渐大,竟化为一辆赤马所驾之车,中有一人,著帻赤衣,手持一斧。马车落地,那人径入王戎车中,谓王日:“赠君一言:凡人家殡殓葬送,苟非至亲,不可急往!”此鬼所以告诉王戎这些,是因为他预知王戎以后“当致位三公”(王戎为魏晋间的“竹林七贤”之一,到西晋末官至三公),便有些套近乎的意思。尸纳于棺,众客要向遗体告别了,此鬼也随客入内,拿着斧子骑在棺材的侧板上。自然这些是只有土戎能看见的。有一亲属走近棺材,垂头凑近亡人,以示诀别之情,那鬼便挥斧朝此人额头打去,其人即时倒地,为左右扶出。——大约只是晕倒而未必是丧命吧。
  那个著帻赤衣、手持一斧的鬼物正是煞殃。但这煞殃并不是亡人的鬼魂,只是在亡人殡殓时出现的煞鬼。这故事中虽然没有提到“避煞”,可是故事本身就在提醒人们在殡殓之时不要凑近死尸,如非至亲至交,最好连殡殓都不要参加。所谓为煞鬼用斧头砸昏,其实不过是被尸气所熏倒罢了。稍晚些的刘义庆《幽冥录》也谈到人死之后会有异物出现:
  会稽国司理令朱宗之,常见亡人殡,去头三尺许,有一青物,状如覆瓮(倒扣着的缸)人或当其处则灭,人去随复见。凡尸头无不有此青物者。又云:人殡时,鬼无不暂还临之。
  重要的是最后一句,“人殡时,鬼无不暂还临之”,既是“暂还”,自然是指死者的亡灵,与北方颜之推说的“死有归煞”正是一事,只是这归煞的形状仅是“状如覆瓮”的一个“青物”,并不具有亡者的形象。而为什么朱宗之说此物悬在尸体头部三尺之处呢?很明显,那是告诫吊唁者距离死者的头部远一些,起码要在三尺之外,也就是要避免为尸气所中,因为尸气主要是从死者口鼻中散出的。
  而元人杂剧《死生交范张鸡黍》第三折,范巨卿见到张元伯灵柩,道:“你众人打开棺函,我试看咱。”元伯之母说:“哥哥不可。已死过许多时,则怕尸气扑着你也。”可见人们本来就明白陈尸数日之后就会有尸气伤人的。
  而能证明此说的更重要根据则是“布灰验迹”这一民间丧俗。避煞那天,要“扫除亡人所居之室,炕上地下,遍节布芦灰”。说是为了看看死者回煞时留下的足迹,以断认老太爷来世投生为何物,这理由实在只能让亡属难堪,因为那足迹除了猫狗鸡鸭就是小偷。所以布灰的真实意图另在别处。须知在出现“布灰验迹”之前的很久,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了避煞那天要“门前燃火,户外列灰”了。灰是草木之灰,旧时代的马桶就用它来消解臭气,所以马桶又叫“灰桶”,倒马桶也叫“磕灰”,连厕神也有了“灰七姑娘”的别号。“布灰”的真实目的就是要吸收尸体散出的有害气体,而不是为了看死者下一世要转成什么畜生。不仅如此,据南京六合的朋友介绍,当地丧俗,如果赶上暑天,人殓前要在棺材底部铺上很厚的一层草灰,然后用布铺平盖严,让上面看不出,那就除了消解尸气之外,还有吸收尸水的作用了。此一经验不会仅为江南一带所独有,更不是近百年的发明,所以对草木灰吸收性能的认识应该是很早的事了。至于门前燃火,热气流上升,引起门前低压,则会形成气流的循环,使室内的有害气体尽快地排到室外。避煞那天,全家出避,门窗都要打开,也是为了让尸气发散。巫师所测算的避煞之日,不过是根据时令而大致推算的尸气最为毒害的时间罢了。草木灰吸收“尸气”,会让尸气在短时间内集中到地面附近,一时不能立即散去,这样一来,在布灰之后的室内将对人更为不利。所以在撒上草木灰之后,人应该避开一下,也许这就是举室离家这一丧俗的真实原因。全家远遁,门户大开,什么鸡犬野物之类嗅到灵前的供品,要不进来享用那才是怪事,于是而灰上留下了足迹,但也往往让这些吃白食的中尸气而死,即是“草木鸡犬往往有遭之而枯毙者”。《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江苏”一章记高邮之避煞,称为“闭殃”(当即“避殃”之误书),家人出门之前,要把坛坛罐罐全都盖好,说是怕亡灵回家时掉进去。鬼魂掉到罐子中又会怎样,如果爬不出来,留在家里供养着倒也不错,所以这奇怪的理由不过是预防鸡犬蛇鼠之类光顾罢了。至于有的地方如在避煞时把雄鸡拴在桌子腿上,说是煞至则鸡鸣,也不过是当做惊吓不速之客的“报警器”而已。
  可是避尸气与儒家尽孝的传统是背离的,人们怎么能把尸骨未寒的亲人扔在家里而出走呢?于是人们就造出了死人亡灵“回煞”的“鬼话”:鬼魂要回家看看。可是这个“看看”却不是探望亲人,只是对自己的那个臭皮囊以及留下带不走的遗物表示一下怀旧。这理由实在很不充分。但既然人家要回来,又不是专门看你的,幽明两途,人是应该让一让的,这就给合理的内核罩上了荒诞的外壳。然而这还有些不妥,一些孝子贤孙或者伉俪情深的男女竟要冲破幽明的界限,你不看我我却要看你,而且一些老夫子也发话了,既然是死者的亡灵回来了,你们大家就更不应该离开,其意似以全部留下再照个“全家福”才妥当呢。(俞文豹引陈东山的话说:“安有执亲之丧,欲全身远害,而扃灵柩于空室之内者?又岂有父母而肯害其子者?”)于是鬼话继续改造,那回来的“煞”并不是死者一人,而是被一个恶鬼煞神押解来的,人们要躲避的不是亲人亡灵,而是那煞神。这是一种不自觉的造鬼行为,目的就是让家人躲避“邪气”,责难尽管责难,理由却有的是。
  如此看来,颜之推、俞文豹、陈东山等人用儒家的孝道批判避煞的恶俗,在伦理上似乎是正确的,但从“科学”的角度上看却是错误的了。而且就是从儒家的角度,也照样可以驳倒颜之推们。古人很早就把尸气与煞鬼附合到一起了,而且也不是不见于经传。《礼记·月令》后汉郑玄注中就有“大陵积尸之气,气佚则疠鬼亦随而出行”之类的话,疠鬼就是瘟鬼,大陵积尸,往往是因战争或瘟疫而大批死亡者的丛葬,其瘟疠之气更是容易形成大范围的瘟疫,这时国家就要在城市各处行傩,所谓“九门磔禳”,就是“禳去恶气”。这实际上就是一城一邑的全体“避煞”,只不过此时无处可避,只好用巫术来驱邪罢了。
  因此,清人刘玉书在所著的《常谈》中说:“信死亡之气、疫疠之气触人成疾,不信殃煞扑人、疫鬼祟人。”将殃煞与死亡之气对言,既不信归煞,又谨防尸气,就不能不说是前无古人的卓见了。
  至于煞神常被人说成是禽鸟之形,这也不是不可理解。首先,《宣室志》所说的人死数日,“当有禽自柩中而出”,这绝不是屡验不爽,像在舞台上变魔术,掀开手绢就飞出个鸽子来似的。但也绝不是凭空编造,棺材敞着盖儿,什么东西不能进去?食腐的禽类当然更要闻到气味便来“歆飨”,及至主人来了,它没理由“鸱吓”,只好鹰飏。而且人在将死未死之时,这些扁毛畜生往往就会逐臭而来,及至停灵之时,则或翔于空,或集于屋。这样的事出现几次,就足够人们当成编故事的材料,让食腐的毛团一变而为“罗刹魅”,再变而为煞神了。
  P49-53
  ……







阅读提示:扪虱谈鬼录的作者是栾保群,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扪虱谈鬼录下载地址

上一本:我画苹果树
下一本:马蹄湖边忆旧游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