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新型城镇化与人口迁转


作者:李超,万海远  日期:2014-10-31 02:55:59



   《“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政策研究”丛书:新型城镇化与人口迁转》主要致力于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迁转问题,以及如何破解当前户籍制度改革中的诸多障碍性因素。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以及在户籍制度约束下中国人口迁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时空特点;户籍制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城乡户籍一元化改革的作用,检验了户籍制度改革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综合影响和作用机制;从经验上提供了地方政府关于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洼地效应”的证据,并对教育政策“洼地效应”产生的机制与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按照全域城市的指标体系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城乡二元结构现状进行了总体分析,并对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机制和破解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政策研究”丛书:新型城镇化与人口迁转》对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以及人口迁转模式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李超,经济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学。曾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以及其他部门委托课题数十项;先后获得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优秀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一等奖。
  万海远,经济学博士,现就职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研究兴趣包括收入分配、劳动力流动、公共政策评估、减贫等。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相关研究工作。
  目录:
  第一章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
  一、国外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
  二、人口流动的相关实证研究
  三、关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研究
  四、对国内外研究的述评
  第三章户籍制度与中国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历程
  一、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
  二、中国人口迁移的历史进程
  三、中国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历程的反思第一章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
  一、国外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
  二、人口流动的相关实证研究
  三、关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研究
  四、对国内外研究的述评
  第三章户籍制度与中国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历程
  一、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
  二、中国人口迁移的历史进程
  三、中国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历程的反思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户籍制度与城乡收入差距
  一、户籍制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
  二、估计方法与策略
  三、数据与变量定义
  四、户籍歧视效应的估计
  五、敏感性分析
  六、本章小结
  第五章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就业
  一、劳动力市场的户籍歧视现象
  二、数据分析和描述
  三、户籍改革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六章户籍制度与随迁子女教育公平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设定
  三、数据与描述性统计
  四、随迁子女政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五、随迁子女政策的异质性及其影响机制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七章新型城镇化与人口迁转的二元结构障碍
  一、理论框架
  二、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
  三、影响城乡二元结构的因素探析
  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策建议
  第八章地方探索与经验启示
  一、温州的“三分三改”与农民工市民化
  二、河南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践
  三、全域成都户籍改革
  第九章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与推进措施
  一、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
  二、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路线图
  三、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   进一步,我们对过去十年54个重点城市①的空间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相关关系分析发现,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1729,并且显著性程度较高。这表明在过去的十年中,城市化的空间扩张与人口城市化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城市的空间扩张并未导致人口城市化率的同步提高。这种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一是失地农民的“迁而不转”。由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撤地改市”“撤县改市”“撤乡改镇”“撤县改区”等行政区划的调整来实现的,大量农业用地被征用为建设用地,但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并未发生根本转变。二是农民工的“转而不迁”。虽然农民工在就业方式上已经脱离了农业生产,但由于体制障碍导致他们未能享受所在城市的市民待遇,他们的身份地位和社会保障仍未被所在城市接纳。因此,让这部分处于体制边缘的弱势群体能够分享城市化带来的成果,切实提高我国城市化的质量还任重而道远。
  (三)城市建设“大跃进”现象有所抬头
  政府推动型的城市化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政府的发展冲动往往会超越其现实的比较优势,城市建设贪大求洋、重表轻里。主要表现为:第一,城市的发展定位往往偏向于国际化和影响力,而忽视城市的独特风貌和发展特质。据2010年的一项权威调查显示,中国城市中共有183个地级市正在打造“国际大都市”,655个正计划“走向世界”。第二,市政建设过于偏向于地标性建筑和华丽外表,对于排水管道等地下设施则长期投入不足,导致北京等大城市内涝问题频发。第三,城市规模的盲目扩大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据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在五大国家级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中,无一进入中国城市环境竞争力前十名,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假说(EKC)在中国城市层面的存在性。
  (四)“城市病”呈现上升态势
  在城市化的加速进程当中,中国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分别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贫困失业、住房紧张、健康危害、城市灾害、安全弱化等“城市病”现象。主要表现为:①交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据英国雷格斯公司调查显示,中国上班族每天路上花费时间全球领先。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问卷调查显示,全国35个重点观测城市的交通状况满意率合计仅为25.30.3%。②住房紧张。目前中国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仅有29.2平方米,与住建部提出的“人均35平方米”的小康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并且50%以上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下,超过20%的城市居民家庭租房住。③健康危害。城市规模的扩张增加了流行性疾病的控制难度。以新世纪以来两次最具代表性的流行病SARS和甲型HINI流感为例,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直辖市的确诊病例分别占到中国内地确诊病例的47.5%和37.4%。④城市灾害。火灾事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新世纪以来均出现显著上升,高层建筑的增加、建筑密度的增大、道路交通状况的复杂都带来了巨大的消防隐患。如2010年的上海静安区火灾、北京的“7.21”暴雨等。⑤安全弱化。刑事案件立案数在十年之内出现了明显增加的趋势,并与城市规模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问卷调查显示,全国35个重点观测城市的社会治安满意率仅为47.7%。







阅读提示:新型城镇化与人口迁转的作者是李超,万海远,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新型城镇化与人口迁转下载地址

上一本:中国软着陆
下一本:新型城镇化与社会发展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