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市值高达2314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谷歌的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举世瞩目。从最初只有18人的“阿里巴巴在线”,到今日由数百万商家组成的“电子商务生态体系”,阿里巴巴的成功之路世所关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权威经济学教授带领团队,同阿里巴巴研究院合作,在当今浮躁喧哗的氛围中,细致观察、潜心研究、实事求是、让数据说话,成功提炼出以草根经济为基础和以信息数据技术为驱动力的阿里巴巴发展模式:在释放草根创新力中成长。这一模式不仅让阿里巴巴获得成功,也展示了草根创业、创新与草根经济的强大生命力,其大繁荣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方向。权威学者与阿里巴巴集团研究院的合作研究,带来本书全新的视角与深度。阿里巴巴上市以后,在这里读懂阿里的成功,了解新时代经济体系、市场游戏规则以及未来经济发展规律与走势。
作者简介:
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和杜克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教授,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副主任,创业—创新—小微企业及融资经济学高级顾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历任美国小企业管理署(SBA)高级经济学家,乔治华盛顿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学教授。美国经济学年会的“创业家经济学”专题讨论主持人,是美国学界、政府部门以及重大媒体所关注的有关小企业研究的权威经济学家;多次被剑桥大学出版社和其它学术刊物邀请为专著写评论。
目录:
自序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阿里巴巴之路
阿里巴巴的成长奇迹
从“小微之美”到“小即新大”
在释放草根创新力中成长
创新力的经济与社会属性
阿里巴巴的下一个十年
阿里巴巴效率与生态系统
阿里巴巴概况
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服务业
自序推荐序一推荐序二
阿里巴巴之路阿里巴巴的成长奇迹从“小微之美”到“小即新大”
在释放草根创新力中成长创新力的经济与社会属性阿里巴巴的下一个十年阿里巴巴效率与生态系统阿里巴巴概况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服务业阿里巴巴电商生态圈阿里巴巴创新奇迹“授人以渔”的淘宝平台淘宝大学天猫商家事业运营部卖家成长部平台战略与长尾效应始于1688.com的集群创新淘宝中国特色馆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创新物流外包与供应链协同创新碎片化生产与服务创新新时代丝绸之路与阿里巴巴国际贸易创新基于诚信资本的微金融互联网时代的草根金融支付宝:阿里生态圈的基础阿里小贷:让诚信创造财富余额宝:互联网时代的理财方式电子商务立法与大众监管创新智慧监管制度评价指标体系制度创新的效率与评价企业文化创新的常规化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利于创新的组织结构支持创新的平台与机制培育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结语:释放公司的草根创新力草根创业是扩大社会就业的源泉阿里巴巴创新经济就业形态阿里巴巴平台促进就业公平拓展网络创业就业的制度考虑后记
比起其他任何国家,中国有更独特的历史与文明,它戏剧性地展示过草根创新力对于大众福祉的贡献。这本书所提供的精确分析为如何利用创新来释放具有建设性的草根创新力指出了方向。威廉鲍莫尔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候选人,美国纽约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教授 刘鹰教授的这本书,描述和分析了阿里巴巴生态系统和商业模式的巨大活力,及其带来的中国草根经济、草根创业的繁荣。阿里巴巴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大众创新力的释放,而多亏了这样的技术,“在释放草根创新力中成长”的思想才能够被企业采用并作为一种赢取市场的新策略。埃德蒙德菲尔普斯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资本主义和社会中心主任,中国-瑞士新华都商学院院长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人之一、美国纽约大学的威廉鲍莫尔教授指出:“创新活动,在其他类型的经济体中也许是偶然的和可选择的,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则成为强制性的。因为对于企业来讲,创新攸关生死。新技术的传播,在其他经济体中往往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缓慢进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却是一日千里。这种超速创新的动力很简单,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创新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如此重要、紧迫,在已实况国际化的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一旦步入国际轨道,前有开路人,后有追赶者,中国夹在中间,来不得半点迟疑。同国际接轨的中国,从人口角度来讲,还是农业经济;从技术水平来讲,还没有彻底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好在中国人口多、热情高涨,国营的不行,我们有民营的;中央的不行,我们有地方的。技术上落后,我们可以发挥后发优势,来一个跨时代发展!就这样,我们有“神十”上天,有“蛟龙”下海,有小米、华为、腾讯等一大批代表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企业,更有阿里巴巴这样让千百万草根百姓释放创新力的平台!阿里巴巴是世界进入数字时代的产物,是一个典型的基于ICT(InfoemationComunicationTechnotogy信息、通信和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现代企业。与其说阿里巴巴是一个企业,不如说它更像鲍莫尔教谈及述的“创新机器”。许许多多中国的民营企业,没有平等可得的资源,没有一致确定的政策,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硬是在计划经济的阴影之下,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业公司,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一个“授人以渔”的“钓鱼台”,阿里巴巴促使不甘贫穷、心怀大志的人们可以自由登上这个钓鱼台,有的学会了“钓鱼”,有的学会了“造渔船”,有的甚至学会了“远洋捕捞和航运”,那个贫瘠的孤岛俨然成了生机盎然的海上乐园。阿里巴巴的成长奇迹声称要跨越三个世纪的阿里巴巴集团,是从18个人、东拼西凑来的50万元创业资本起步的草根企业。在短短十几年间,已然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的电子商务“帝国”。如今的阿里巴巴拥有25000名雇员,还有不断增加的子公司。1999年阿里巴巴B2B成立,2003年创办淘宝,2004年成立支付宝,2005年10月,阿里巴巴开始与雅虎合作,成立中国雅虎,2007年1月在杭州和上海创立阿里软件。这个5个在各自领域早已成为佼佼者的子公司被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喻为“达摩五指”,包括诚信体系、市场、搜索、软件和支付五个方面的集团架构。每一个子公司就是一个子平台,每一个子平台连接着难以计数的草根、零售商和服务商。阿里巴巴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电子商务经济体。在马云大谈“达摩五指”的时候,他没有提及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07年4月,秉承“让新商业文明慧及天下”的使命,致力于成为具备战略洞察力的新商业文明研究机构。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拥有一支富有活力和专业素质的研究团队。一家创新公司不能缺少研究开发的团队,大多数研发团队集中在技术领域。阿里巴巴的创新理念驱使其集团研究中心立足世界,关注信息时代理论,以及实践的现状、发展和走势,洞察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的颠覆,打造新时代商业生态环境和文明秩序。多年来,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同众多大专院校、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团体合作,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学、经济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等。研究成果除了各项专题研究以外,还不断利用淘宝平台大数据建立各种经济指数,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有效的数据资源。由于平台数据的支持,阿里研发中心对小微网商在社会消费、劳动、就业、生产、区域经济、三农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贡献,在理念和实用性方面完全超过了中国目前专业研究中心的水平。前不久,该中心改名为“阿里巴巴研究院”。从“小即是美”到“小就是大”小即是美早在20世纪大工业化空前发迹的60年代前后,以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JohnKennethGalbraith)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断定美国进入了大工业时代,传统的小企业社会不复存在。只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和大工业提供的廉价产品,美国人民就可以在其“丰裕社会”(TheAf.uentSociety)享受美好的生活。加尔布雷思的思想和政策主张,以及为大企业代言的行为和立场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反对。除了诺贝尔经济学是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和保罗克鲁格曼这样著名的经济学家的严厉批评以外,许许多多相信市场和草根创新创业的学者们用铁的事实证明加尔布雷思的错误。这里我们列出几本鼓舞人心的关于小即是美(SmallisBeautiful)的好书以及其中的重要观点。约瑟夫菲利普斯在《美国经济中的小企业》中强调了小企业的两个重要价值:其一,小企业是“美国自由经营制度的脊梁骨”和“新的技术和充满活力创业人才的来源地”;其二,保护小企业“是使中产阶级成为中坚力量的关键”。约翰邦兹尔在《美国的小商人》中指出小企业是美国人的传统:小商人“似乎没有敌人,事实上,他们被看成国家的英雄”。邦兹尔认为,“作为一个显著的经济现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小商人的生存其实是一种意识形态现象……我们再三强调,只有健康的、竞争意识强的小商业团体的存在,才可以防止大企业的组织和权力侵蚀我们的民主生活。”1973年石油危机引发了大工业的危机。恩斯特弗里德里希舒马赫在他闻名世界的《小即是美》一书中坚定地认为“小”代表自由、高效、创造、愉悦、经久不衰……舒马赫号召“以非革命的、非剥削的、非集中的方式来重组大规模工业所有权,或以灵活的私有制来替代累赘无效的官僚制度”。史蒂文所罗门在《美国的小企业在引领美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中写道:“通过为现代经济注入进取、自由的市场力量,日后在选择争夺全球市场上那些新的创新项目的时候,美国小企业可以让‘看不见的手’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曼塞尔布莱克福德在《美国小企业史》(AHistoryofSmallBusinessinAmerica)中谈道“从托马斯杰斐逊时代到如今,许多美国人已经明白小企业主是美国生活方式的最佳代表”,而且,“小企业在州和联邦立法中常常享有特殊的待遇”。约翰克斯在《来自草根:美国创新力的振兴》中清楚地写道,“美国人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稳定经济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再也不能指望大公司像当年那样为我们提供什么了”,“我们需要一个有高度活力的商业世界,其特点是深度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力”。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停留在书本上。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和欧洲各国都痛定思痛,迫切地重新认识小企业的重要作用。中国也面临同样的紧迫感。1949年以后,借助国家的力量,中国迅速整合了极其有限的资源,利用大工业的规模效应,在惨遭蹂躏的土地上重建家园。重工业、大工业和国营企业对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基于政府计划的国有经济的最大弊病是没有市场活力,中国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末濒于崩溃的边缘。此后,市场机制释放出了久违的创新力,数千万的企业企业家在竞争中造就了极具活力的中国经济。企业数量大幅增加,1978年时共348000家,1990年为7957800家,2013年606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