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80后


作者:高建华  日期:2014-12-14 15:25:15



这是一般为80后平反的书,作者主张不用带颜色的眼光看待80后,就会发现,80后与任何时代的人一样,既有“杰出的一批”,也有“优秀的一批”,既有“一般的一批”,也有“失落的一批”,还有“问题的一批”。对于企业家和经理人来讲,现在已经到了认真研究80后的关键时刻,因为80后既是员工,也是客户。80后作为员工,企业家和老板要明白这些年轻人想要什么事业;80后作为客户,企业家和老板要明白这些年轻人想要什么产品。正确看待80后,老板会培养出优秀的员工;员工会发现友好的同事。80后正确看待自己,有助于培养乐观的心态,为提高心理素质和人生修养打好基础。
  作者简介:
  高建华,中国十大企业文化专家,中国十大营销战略专家,中国十佳战略管理专家,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家,中国十大实战派培训师。
  《世界经理人》、《中外管理》、《销售与市场》、《培训》等杂志封面人物。原中国惠普公司助理总裁、首席知识官、战略总监,原苹果电脑中国市场总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大学商学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正式授牌客座教授。
  目录:
  第一部分摒弃偏见篇
  垮掉的一代?
  颓废的一代?
  懒惰的一代?
  自私的一代?
  叛逆的一代?
  享乐的一代?
  浮躁的一代?
  第二部分鞭策鼓励篇
  漂泊的一代
  迷茫的一代
  计较的一代
  开放的一代
  质疑的一代
  任性的一代第一部分摒弃偏见篇
  垮掉的一代?
  颓废的一代?
  懒惰的一代?
  自私的一代?
  叛逆的一代?
  享乐的一代?
  浮躁的一代?
  第二部分鞭策鼓励篇
  漂泊的一代
  迷茫的一代
  计较的一代
  开放的一代
  质疑的一代
  任性的一代
  自我的一代
  第三部分正面欣赏篇150——觉醒的一代!
  进取的一代!
  平等的一代!
  独立的一代!
  创新的一代!
  现实的一代!
  奋斗的一代!
  后记老板,看眼80后,你就能一眼定乾坤,一招决胜负
  现在人们怎么认识80后的?都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颓废的一代、懒惰的一代、自私的一代、叛逆的一代、享乐的一代、浮躁的一代……可以说,自从80后在2000年开始进入社会之后,就没有几个人说80后好的。后来,80后有一批人成长起来了,如韩寒、郭敬明、姚明、刘翔、茅侃侃、李宇春等。80后开始为自己平反,说80后是觉醒的一代、进取的一代、平等的一代、独立的一代、创新的一代、奋斗的一代。80后到底怎么样?很多人在诟病80后,80后不敢示弱,自己夸自己。
  80后是好是坏,现在是没有定论的。但是,对很多企业老板来说,80后少有工作业绩好的,而且总爱跳槽,不想用80后,用90后似乎更不靠谱,70后又比较稳定,很少跳槽老板,看眼80后,你就能一眼定乾坤,一招决胜负
  现在人们怎么认识80后的?都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颓废的一代、懒惰的一代、自私的一代、叛逆的一代、享乐的一代、浮躁的一代……可以说,自从80后在2000年开始进入社会之后,就没有几个人说80后好的。后来,80后有一批人成长起来了,如韩寒、郭敬明、姚明、刘翔、茅侃侃、李宇春等。80后开始为自己平反,说80后是觉醒的一代、进取的一代、平等的一代、独立的一代、创新的一代、奋斗的一代。80后到底怎么样?很多人在诟病80后,80后不敢示弱,自己夸自己。
  80后是好是坏,现在是没有定论的。但是,对很多企业老板来说,80后少有工作业绩好的,而且总爱跳槽,不想用80后,用90后似乎更不靠谱,70后又比较稳定,很少跳槽的,为此,很多企业的老板和管理者头疼不已。著名实战派营销战略专家、企业文化与领导艺术研究专家高建华在经过多年的摸索后站了出来,为80后说了句公道话:“用欣赏的眼光看待80后,关心80后,培养80后,你就会发现,给你一个80后,你能带出一个好兵,;给你一批80后,你能带出一个好团队,进而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升级换代,完成征服世界的历史使命!”为了更好的阐述自己的观点,高建华老师在整合多方面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著述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待80后》一书。这本书,从头到脚都在强调一个观点,80后能不能在公司长期干下去,能不能为公司创造业绩,就在于公司老板或管理者怎么看80后,就在于公司老板或管理者选择什么眼光看待80后。
  80后一进入社会,就有很多负面评价迎面打来,像颓废、懒惰、浮躁之流。但是80后并没有被50后、60后、70后拍下的一竿子打死,仍然坚强、快乐的活着、工作着。现在的公司老板多数是50后、60后和70后,在他们还没有启用80后员工之前,社会舆论就在他们的脑子里刻下了80后不行,80后不好的印象。在启用了80后员工后,一旦出了问题,就把问题的根源一股脑地推到80后身上。
  高建华老师在《用欣赏的眼光看待80后》说,很多公司的老板找到他,向他抱怨招不到好的员工,即使好不容易招来了也留不住,现在的年轻人不好管,问他有什么好的办法才能招到优秀的人才,才能留住优秀的员工,才能把他们教育好、培训好。高建华老师建议老板们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情况下能招到当今社会最优秀的一批人?什么情况下优秀的员工愿意留在企业努力奋斗?什么情况下员工不用上司管理就会非常努力自觉地工作?他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只要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接下来就是付诸实践。
  其实,80后员工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太现实了,太直爽了,以至于现实得、直爽得老板们不能接受了。老板能一直放任公司里的80后跳槽吗?能放任公司里的80后消极待命吗?不可能。要知道,在未来的20年内,80后就是公司员工的主体,有能力的就会成为公司的中流砥柱。如果老板留不住80后,支撑公司的支柱跑了,公司还能发展吗?答案是肯定发展不了,即使能勉强走几年,也是畸形发展,持久不了。80后的个性问题,是一代人的问题,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可以说是一座山的问题。山不来就你,你就得去就山。
  80后员工除了是公司员工的主体外,还是消费的主体,也就是说,在未来20年内,80后是手里拿着钱的消费者,作为一个公司老板,就算有很听话的80后,指东打东,只西打西,但是作为客户的80后,是不管你的意见的。80后手里拿着钱,谁的产品质量高,谁的服务贴心到位。公司存活和发展的前提是有客户买你的东西,作为一个不了解客户的老板,一个不愿了解客户的老板,能生产出让客户买账的产品吗?难!在往远了说,80后的后辈90后、00后,孩子10后、20后,预计会比80后更个性。在现在,作为公司的老板,抓不住80后客户群的心,在未来,又怎么能抓得住90后、00后、10后的心?客户是财神,看不惯财神,甚至对财神爱答不理的,想公司存活,想公司发展,那是痴人说梦,绝不可能!
  80后在社会上的作用正在逐渐变大,80后在社会上的地位正在逐渐升高,公司的老板、管理者,不能再对这个事实视而不见了,公司能不能存活,能不能发展,就看你能不能挑战下自己,能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80后。这就是:一眼定乾坤,一招决胜负!前言
  “80后”是最近几年来在媒体上出现颇多的一个词,人们对80后褒贬不一,不管是持正面看法的人还是持负面看法的人在谈论80后这个问题时,普遍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以偏概全”,以百万分之一的“特殊80后”来代表普通的80后。由于绝大多数人仅仅看到了某些局部,只看到了某些表面现象,于是“盲人摸象”的问题就出来了,各种偏见出现在媒体上,什么“垮掉的一代”、“颓废的一代”等,让本来就头脑简单,容易犯“集体无意识”毛病的老一代国人在媒体的误导下对80后产生了集体的偏见,打击了一大片,让大多数80后感到很不公平。对于企业家和经理人来讲,现在已经到了认真研究80后的关键时刻,因为80后既是员工,也是客户。80后作为员工,企业家和老板要明白这些年轻人想要什么事业;80后作为客户,企业家和老板要明白这些年轻人想要什么产品。未来20年,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一定是那些懂得“经营人心”的企业,只要一个企业家能静下心来“对外琢磨客户,对内琢磨员工”,就一定能成为佼佼者。
  其实,在任何时代,人都是分层的,既有“杰出的一批”,也有“优秀的一批”,既有“一般的一批”,也有“失落的一批”,还有“问题的一批”,80后如此,70后和60后也如此,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通常说来,“杰出的一批”占到5%左右(我们称为A类),“优秀的一批”占到20%左右(B类),“一般的一批”占到50%左右(C类),“失落的一批”占到20%左右(D类),“问题的一批”占到5%左右(E类)。换句话说,整个群体是符合正态分布原则的,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十个指头不一般齐,这是非常自然、非常合理的现象。换句话说,在每年5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当中,会有20万左右的A类杰出80后,100万左右的B类优秀80后。如果把历届杰出的80后和优秀的80后加起来,大约是上千万的规模。所以我这本书就是写给这一千万人看的。
  很多人之所以对80后有偏见,是因为还不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不理解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所以才把部分“失落的80后”和“问题的80后”的所作所为当做整个80后的集体特征,而没有看到“杰出的80后”和“优秀的80后”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和特性。所以探讨80后的话题绝对不能一概而论,必须首先进行分层。“杰出的80后”是时代的佼佼者,是每个企业都希望得到的稀缺人才,而“失落的80后”和“问题的80后”注定会成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是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是每个人必须坦然面对的。
  中国社会到目前为止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所以很多人的思想还停留在大众化消费和大众化思维的阶段,人们喜欢整齐划一,所以不管什么事情都喜欢“一刀切”。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社会将在未来二十年进入市场经济的中级阶段,即小众化消费和小众化思维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摒弃过去那种“非黑即白”、“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学会用多元化的视角去看世界,用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别人,允许别人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允许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事,只要这个人不伤害别人的利益,不伤害社会的利益。
  有些80后总抱怨现在机会太少,抱怨社会不公,都是因为心态还没有调整好。要知道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一个人这一生会有很多机会,只可惜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没有把握好,没有认真对待,没有积极争取。比如说我曾经试图给一位80后工作机会,约好某一天几点见面,可是到了那一天,人却没有来,尽管提前一个多小时通知我了,说有急事来不了,但是这样的做法还是让人无法接受,不仅这个工作机会失去了,今后的大门也被彻底关上了,因为没有人敢信任这样的人,没有人敢依靠这样的人。信守承诺是市场经济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是一个人能否被人信赖,能否被人接受的关键要素。
  一些80后对“失约”不当回事,以为找个理由就可以应付过去,谁没有特殊情况啊!其实不然,小事看大,一个人是否把信守承诺放在重要的位置,关系到人品和责任心。80后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首先要尊重自己,遵守时间,说到做到,这样才能取信于人,机会才会降临。为什么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就是这个道理。当一个人陷入可怜境地的时候就要想一想,自己做错了什么。
  另外,人活着一定要有感恩心理,千万不能有利用别人的想法耍小聪明,不管是谁帮助了你,都要牢记在心,都要找机会报答,不能忘恩负义。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永远得不到上司的重用和老板的信任,也得不到周围朋友的信任。因为大家都清楚,判断一个人的“人品”不是看他对自己如何,而是看他对别人如何,尤其是过去的上司、过去的同事、周围的朋友。当今社会,机会总更青睐那些懂得感恩、懂得报恩的人。
  希望这本书能起到“拨乱反正”的效果,能改变人们对80后的一些偏见和误解,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杰出的80后”和“优秀的80后”。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家和经理人,只要你明白了不同80后群体的特点,愿意用高薪吸引“杰出的80后”和“优秀的80后”,企业就会兴旺发达,因为一位“杰出的80后”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可能会大于5位“失落的80后”,而企业付出的代价也许只有2倍或者3倍。只可惜很多老板不会算这个账,以为人和人都是一样的,所以尽量选择价格便宜的,结果可想而知。
  序
  高建华先生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课题,从社会、政治、经济和人文各个方面对80后的思想、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研究。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因为在不断的质疑之中,80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与者,而且即将成为主导者。如何正确地看待80后,如何找到与他们交流的共同语言,如何鼓励和支持他们将改革开放年代波澜壮阔的“中国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把“中国故事”继续精彩地“讲”下去,的确是全社会,特别是他们的父辈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80后注定是要成为特殊的一代人,因为他们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生长在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成长于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家庭环境中,特殊的时代和环境塑造了特殊的性格,也难怪社会给了他们很多负面的评价:贪图享乐、不能吃苦、急功近利等等。但这些不足,当高先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时,又有了新的解读,特别是当高先生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80后时,会发现他们具有60后、70后们所没有的鲜明优点:不盲从、敢于挑战权威、追求平等和真理等等。这些优点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所必须具备的特质。
  事实上,烟台万华80后员工已占员工总数的70%以上,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只要掌握了80后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80后完全可以成为优秀的群体。
  正如高先生在书中所言:80后是很真实、讲道理、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对“家”依赖的一代。他们希望得到领导、同事们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关注和公正的待遇。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我们的企业文化也与时俱进,融入了包容宽爱、业绩导向等新的元素,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人文环境。在管理上也做了很多调整,例如,经常主动征求员工的意见,高管和员工每个月有一次“咖啡时间”,要面对面地和一线员工进行不少于3小时的对话,人力资源代表及时地将员工的想法反馈给管理层,在OA和内刊上开辟了员工自由发表意见的园地。通过多渠道的信息交流平台,员工们好的意见很快会成为公司的政策,公司也能及时地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这种主动征求意见的管理方法,受到了80后们的欢迎和拥护,员工有了主人翁的意识,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员工敬业精神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公司在2008年被评为“CCTV最佳雇主”,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届被世界最著名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美国翰威特公司评选为“中国区最佳雇主”。
  高先生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研究社会主流群体—80后的好书,而且还是一本很好的管理类教材。在书中,高先生根据他多年在外企的实战经验和经营咨询公司的心得,提出很多新的管理思想,阅读后受益匪浅。
  不管我们的意愿如何,未来都将是80后、90后和00后的时代,引导、帮助和支持80后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廖增太
  (廖增太:CCTV年度雇主,翰威特“中国区最佳雇主”,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垮掉的一代?
  80后由于处在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从出生起就与改革开放同步成长,经历了前人都没有经历过的变革,所以他们既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也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问题,所以他们变得更理性,他们学会了用多元化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别人,用质疑的眼光去分析问题,用自我的眼光去规划未来。可以说,时势造英雄,越是变革的时代,越容易出现英雄。未来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需要有多元化的思维,不要总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做,而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不管别人做什么,只要不伤害到自己的利益,不伤害社会的利益,就要用包容的心态去面对。比如我不吸烟,我不希望别人在我旁边吸烟,更讨厌那些明知不可以在电梯里吸烟,却偏偏吸烟的人。但是我尊重吸烟人的权利,只要他们选择合适的地方去吸烟,我就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他们的自由。
  面对很多人对80后的质疑和蔑视,有些专家试图替80后说话,他们在杂志上、在报纸上、在网络上向那些歪曲事实的人发起了还击,可是却陷入了同样的思维误区。因为蔑视80后的人犯的错误是以偏概全,而还击的人同样也是以偏概全,他们试图用处于百万分之一位置的“80后英雄”作为案例进行反击,不管是道德模范,还是商界精英,不管是学界名人,还是歌星影星,这些人是80后不假,但是这些人属于80后当中的极少数人,是不可复制的特殊人物。就像过去几十年,我们曾经树立了无数的英雄模范,可是却总也无法批量复制,因为榜样的力量远远赶不上文化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想通过极少数人的行为去影响大多数人,而文化的力量则是通过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去影响少数人。
  大家不妨用脑子想一想,到底是少数人影响多数人容易,还是多数人影响少数人容易?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难理解我的思维逻辑,那就是80后佼佼者的所作所为并不能代表整个80后。可以说以偏概全是中国人思维逻辑上的一个致命问题,也是我们容易被外人误解的根源,是无法说服别人的关键障碍。
  要知道,任何一个社会的构成,都是正态分布,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只有极少数“好人”和极少数“坏人”。所以我们既不能拿极少数“坏人”作为例子去证明大多数普通人都是“坏人”,也不能用极少数“好人”作为例子去证明大多数普通人都是“好人”,见下图。
  
  其实,不管是60后、70后还是80后,每个群体都有“左、中、右”,都有出色的,一般的,较差的,这是正常的社会现象,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所以我们不能用一个群体中出色的与另外一个群体中一般的去对比,也不能用一个群体中一般的与另外一个群体中较差的去对比,而是应当出色的与出色的比,一般的与一般的比,较差的与较差的比。当然,谈论社会话题,应当关注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即从个性中找到共性,总结出规律。
  80后从小就被教育成要有远大的理想,要给自己定一个伟大的目标,有些人要做中国的XX外国名人,有人要做某个领域的大师,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望,好像不出人头地就白活了,因此很多人把“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挂在嘴边,以为只有当将军才是成功的象征。大家想一下,现役军人加上退伍军人有上千万,可是能做到将军的仅仅是极少数人,我们能说绝大多数军人都是失败者吗?肯定不是,在战争年代用那样的口号去激励人们去卖命,去碰运气当然可以,但是在和平年代,如果还用那样的口号就是害人,会对80后起误导作用。
  现在有很多80后之所以不开心,不是工作本身的问题,也不是生活质量本身的问题,而是攀比带来的问题,是期望值过高而导致的落差,所以开心与否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要知道任何社会都没有绝对的公平,况且每个人的运气也不同,所以千万不要跟自己较劲,要顺其自然,对于广大的80后来说,要么在迷茫中沉沦,要么在迷茫中奋起。相信除了E类和部分D类80后之外,大多数80后都不会垮掉,他们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这一点。
  颓废的一代?
  其实,真正走向颓废的80后毕竟只是极少部分人,有些人因为找不到努力的方向而迷茫,有些人因为得不到体面的工作而失望,有些人因为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而逃避现实,有些人因为看不到美好的前景而感到无聊,有些人因为看不惯一些人道貌岸然的嘴脸而反叛。其实,不仅是80后,往前看几代,也有过少部分人在青春期彷徨,也曾经出过大批的“愤青”,看什么都不顺眼,这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只是现在这个社会变化太快,让很多人无所适从,所以陷入迷茫的年轻人相对多一点而已。我相信,对于大部分处于颓废状态的年轻人来说,这种逃避和反叛的状态都是暂时的,大多数人都会挺过这一段时间,一旦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他们就会振奋起来,敢于迎接挑战。随着年龄的增长,30多岁的80后会从迷茫中走出来,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客观地、清醒地审视这个世界,而不是根据长辈灌输的思想和方法去看世界。
  少部分80后的颓废跟过去几代人的“看破红尘”有着本质的区别,过去是由于彻底失望而对社会、对人生、对感情失去信心,现在仅仅是对现状不满而颓废,看不到未来而颓废。要知道大多数80后从小到大都是“为别人活着”,担负着整个家族兴旺发达的重任,尤其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年轻人,由于上一代人没有机会上大学,非常渴望上大学,就把上一代人没有实现的梦想都压在80后身上,毕竟在50后和60后当中仅有1%不到的人有机会上大学。但是当一个人经过多年的应试教育和寒窗苦读之后,已经失去了求知的欲望,上大学不再是梦寐以求地去获得有用的知识,而是在“玩大学”,本来一个人应当在上大学之后才努力学习,结果这个过程被人为地提前了,在中学阶段已经把精力消耗得差不多了,就像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就兴奋了,等到比赛时已经没有状态了。可以说,现在的80后在该玩的时候没有玩够,没有玩尽兴,可以说到了大学才开始玩,但是却觉得怎么玩都没有意思了。可以说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兴趣,千万不要人为地干预。只可惜很多家长和老师不懂这个道理,孩子想谈恋爱的时候不让谈,拼命干预,等到孩子大了不想谈恋爱的时候,父母又着急了,还是干预。
  不久以前,在一所大学讲课,当我强调市场经济是基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原则,每个人都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当我谈到只要别人没有伤害自己的利益,没有伤害社会的利益就应当包容的时候,有人提出了挑战性的问题: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做人做事都有违传统的价值观,他们尽管没有伤害我们,但是却有违传统的道德观念,难道我们也要包容吗?于是我这样反问他们:难道传统的价值观就一定是对的吗?如果传统的都是对的,那么社会如何进步?如果每个人都是依照上几代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去做事,这个社会岂不是越来越落后?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想当然”地假定传统的就一定是对的,传统的就一定是好的,必须与时俱进地看问题,唯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不要自己束缚自己。
  现在的80后为什么对住房看得那么重?因为他们都想有个家,一个不大的地方,一个让他们放松休息的地方。另外,社会和媒体给了大多数80后不合理的期望值,当年50后和60后刚大学毕业时,能挤在集体宿舍里与几个人住在一起就已经很不错了,尽管那时候的大学生都是百里挑一的“天之骄子”,但是生活水平却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那个时候的人们并没有抱怨过,而是努力奋斗,希望有一天通过自己的奋斗能换来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尽管现在没有福利分房了,但是当年那种福利房,现在的80后有几个能看得上?而且就算单位有福利分房,那也轮不到刚毕业的年轻人,一个人不在某一个单位熬上10年8年,不吃尽苦头,不忍辱负重,不把上司伺候好了,不把红包给足了,要想分到房子,连想都不要想。所以,现在的80后不要羡慕那些福利分房,媒体更不要推波助澜,要让大家冷静地看待这个世界,顺其自然。
  有人说,现在的80后年轻人似乎不热衷政治,不关心社会,其实不然,这只是暂时的现象,等到他们进入40岁年龄段的时候,压抑已久的参与热情就会迸发出来,现在属于特殊的平静状态而已。大多数80后都已经无法像长辈那样宽容地接受那些“永远正确的废话”,他们不愿意听人说教,不愿意听那些“假、大、空的口号”,不愿意虚伪地阿谀奉承,更不愿昧着良心去做事,他们无法容忍那些“在上司面前当孙子,在部下面前当爷爷”的小人,他们看不起那些掌握一点权力就耀武扬威的人。他们中的少部分人之所以表现出来一种颓废的样子,是因为不想惹是生非,不想给社会添乱,不想给父母添乱,我们应当理解他们。有人说现在的80后比前几代人更崇洋媚外,他们喜欢无病呻吟,其实不然,这个世界越来越开放,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越来越畅通,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要一个人有追求,他就不会颓废;人之所以会颓废,是因为没有了追求,没有了希望。
  颓废只是表面的,不争只是暂时的,每个人都会成熟起来,都不得不面对现实,等到颓废的80后不再颓废了,不再逃避了,那种力量将是无法阻挡的,因为他们想要的东西是很多“既得利益者”不愿意给的。
  可以说,80后成长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快速发展的时代,价值观、人生观也相应受到强烈的冲击,以前的观念被冲破了,而新的体系还没有形成,旧世界打碎了,新世界还没有建立,所以生活在混沌之中,有些人对自己渐渐地失去了自信,失去了耐心,看不到希望。本以为大学毕业之后生活会更美好,可以有一份好工作,挣一份体面的薪水,几年之后可以买房买车,成家立业。但是这一切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连续多年的扩招,使得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供大于求是必然的。但是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好员工,急需优秀的人才。其实,这个社会不是没有好工作,关键是好工作仅仅属于杰出的80后和优秀的80后,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一个80后在学校里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不了解职场上的残酷竞争,没有掌握职场上所需要的生存技能,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上战场了,既没有准备好,也没有训练好,后果可想而知。
  要想彻底改变少部分80后颓废的问题,有赖于中国企业家和经理人的觉醒,如果企业家和经理人能理解80后的心,能设身处地为80后着想,必定能激发出绝大多数80后的斗志,将少部分80后从颓废状态拯救出来,让他们燃起生活的希望,看到事业的未来,一旦80后看到了希望,他们就会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迫切需要提高中国企业家和老板们的素质,改变企业家对管理的理解误区。可以说,只要企业家真正理解了管理的真谛,就知道从哪里下手去解决问题,就不会再抱怨80后,就不会再对80后失望,更不会对80后有偏见。
  只可惜,绝大多数中国的企业家和老板都不理解管理的本意,一味地强调服从听话,认为是自己给了员工工作的机会,全然忘了是员工帮他赚到了钱。很多老板还没有把企业和员工的关系理顺,脑子里充满了封建帝王的思想,喜欢发号施令,在自己建立的企业王国里当“皇上”,享受一下至高无上的权威,只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懒惰的一代?
  2008年之后,中国开始步入“小众化消费”阶段,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开始发生转变,那些大众化消费阶段的佼佼者会感到举步维艰,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企业的战略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很多企业都会面临“被淘汰,被边缘化”的挑战。因为时代不同了,阶段不同了,企业也需要升级换代,管理者和员工的思维方式也要升级换代。过去拼的是体力,现在拼的是智慧;过去拼的是固定资产投资,现在拼的是人力资源投资;过去强调的是客户至上,未来强调的是员工至上;过去采用的是军事化管理,未来采用的是人性化管理。过去人们想赚钱时,往往不是想好办法,更不会找捷径,而是拼力气,是一种傻干,而不是巧干。所以对于80后来说,他们无法接受那种缺乏人文关怀的军事化管理,他们不接受绝对服从的组织文化,他们需要得到尊重,他们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做事。对80后来讲,懒绝不是什么坏事,聪明地工作要优于努力地工作,只有当越来越多的80后用聪明的智慧想出来“懒办法”的时候,中国才有希望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才有可能用中国创造去征服世界。所以说,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思路和模式已经过时了,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才能赢得未来,见下表。
  过去未来
  军事化管理人性化管理
  依靠蓝领工人依靠白领员工
  注重固定资产投入注重人力资源投入
  客户至上员工至上
  大众化市场(小康)小众化市场(中产)
  祈求型销售顾问式销售
  其实,80后一点都不懒,当你设计好了让他们赚钱的平台,当你把游戏规则讲清楚了,他们会比70后和60后更努力,因为他们渴望成功,希望早日出人头地。就像当年我20多岁进入惠普时那样,当我理解了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感觉到那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因为惠普之道的精髓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我们坚信,每个人都有把工作做好的愿望,只要公司提供一个合适的舞台,员工必定全力以赴。
  大家都知道,企业一定要用人之长,一个人的个性越鲜明,往往缺点也越突出,一个人的能力越强,往往越有主见,越不听话,像个刺头。作为管理者,不要总盯着部下的缺点和弱点,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势,引导他们,辅导他们,不再用批评与自我批评那种方式来管理80后,一定要从压力式管理转变为动力式管理。唯有这样才能从骨子里激发80后员工的斗志,让他们敬业爱岗。
  如果一家企业能给80后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让他们不断进步,他们怎么可能会懒呢?有些人之所以懒,是因为不喜欢干某件事,是被动地干活,而不是主动地做事。要知道任何人都不会跟两样东西过不去:一是不会跟自己过不去,二是不会跟钱过不去。只要你明白了这两点,就很容易激发80后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关键是看管理者能否站在80后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谴责他们,讨厌他们,看不上他们。一个企业家如果能深刻理解这个道理,转变自己的思想,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挂钩,员工自然而然就会表现出对企业的忠诚、对事业的忠诚。哪个80后不想在一家好企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要企业能告诉每一位员工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是什么样,跟着老板走自己能得到什么就行了。我相信,绝大多数80后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脑子和双手去赢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只不过他们不想走前人走过的老路而已,这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差别,我们要学会尊重不同群体的特质。
  叛逆的一代?
  80后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道貌岸然”的人,自己做不到,却要求别人去做到,人前说一套,人后做一套,表面上看是正人君子,背地里老是干一些令80后不耻的“坏事”,而且干了“坏事”被发现了还不愿意承认,还百般抵赖,死不认账,甚至用冠冕堂皇的词语来掩饰。这样的人多了,80后对那些喜欢讲大道理,喜欢教育别人的虚伪之人渐渐地产生了反感,有了抵触心理,这种状况放大到一定程度,就成了“叛逆”,不管老一代人说什么,他们都不轻易相信,不管媒体上说什么,他们都表示怀疑,越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他们越是不相信。另外,80后之所以在老一代心目中显得“叛逆”,是因为80后比以前任何时代的人都更有主见,他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他们敢于固执己见,即使是错了也要自己亲自去尝试,所以与老一代的传统想法和做法往往是不一致的,所以老一代就认为80后普遍“叛逆”。
  为了把问题说清楚,有必要先把“叛逆的定义”是什么搞清楚,否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说80后不听父母的教训,不听老师的教育,不听老板的教诲就是“叛逆”的话,那么这种“叛逆”的定义是老一代强加给80后的,这个衡量的尺度和标准是老一代制订的,是不合理的,而且并没有得到80后的认同。如果别人跟自己的想法不一样就是“叛逆”的话,那么这是老一代的思维误区,即家长作风在作怪,是“一言堂”思维的误区,是居高临下看别人的视角,是独裁思维的延续。要知道,80后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任何人不能再拿他们当10来岁的小孩子去看







阅读提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80后的作者是高建华,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80后下载地址

上一本:波音:全球整合,集成飞翔
下一本:企划高手不告诉你的47个提案技巧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