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瑞龙 日期:2021-11-28 03:29:15
唐代青瓷发展到顶峰,唐末诗人陆龟蒙曾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采”的诗句来形容越窑(今浙江绍兴)青瓷动人的色泽。唐宋时期,白瓷也发展到高峰,唐宋文人是用“类银”“类雪…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等语句来赞美白瓷的。明清时期,彩瓷发展起来,明代的青花瓷、斗彩和清代的素三彩、五彩、珐琅彩,都饮誉中外。1610年,有一本名为《葡萄牙王国记述》的书,赞美中国瓷器说:“这种瓷瓶是人们所发明的最美丽的东西,看起来要比所有的金银或水晶都更加可爱”。
瑞典的国宝
在两百多年以前,北欧的瑞典王国有个地位显赫的贵族,他酷爱中国的彩绘瓷器,因此不惜重金派遣专人万里迢迢到中国来定做瓷器。他为了显示自己高贵的地位,严格地按照贵族等级的标准预先绘制了成套的图案,要求中国工匠必须依照他的图案烧制彩绘瓷器。
他派遣的人乘帆船在海上漂泊了好几个月才到达中国,不幸的是携带的制瓷图案被海水浸湿了,周围渗出一圈淡淡的水痕。
中国工匠接到图案后,发现了上面的水痕,但由于无法核实这水痕是否作者的本意,只好忠实原作,把水痕也当作图案的组成部分烧制在瓷器上。
这位贵族收到成品后,起初有些不高兴。他认真地拿成品跟原稿核对,才惊奇地发现瓷器上水痕的成因,于是情不自禁地赞叹中国制瓷工匠的技艺高超绝伦。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前来观赏的人络绎不绝。
这件由于误会造成的瓷器成了极为绝妙的珍品,如今它已经成为瑞典无价的国宝。
殷弘绪探瓷
中国的瓷器驰誉全球,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17、18世纪,在欧洲市场上,中国的瓷器同黄金一样贵重。那个时候,欧洲人对瓷器的认识简直可笑。当时有一种薄如蛋壳的“脱胎”瓷器传入欧洲。这种瓷器既薄又轻,光鉴照人,特别透明,以至于有一位法国人,装成行家,竟然神乎其神地吹嘘说中国瓷器是用蛋壳、贝壳制造的。
欧洲的王公贵族非常喜欢中国瓷器,一直希望能仿制中国瓷器。但到18世纪初,法国人还只能制造含有大量玻璃质的强度很低的软质瓷器。仿制质地坚硬、素肌玉骨、绚丽多彩的中国瓷器的工作毫无进展。直到后来,路易十四国王派遣来中国的一个叫昂特雷科莱的传教士(后自取汉名“殷弘绪”),到中国江西景德镇实地探究考察了中国的制瓷技术。1712年和1722年,他通过两封长信,把景德镇制瓷原料高岭土和瓷石的使用情况及整个工艺过程,都原原本本地告诉给法国的奥里神父,并且取了高岭土和瓷石的配方原料实样,使欧洲有关人士第一次了解到神秘的景德镇以及制作瓷器技法的“秘诀”。这样,在昂特雷科莱到中国二十多年之后,法国才制造出真正的瓷器。现在全世界通用的陶瓷业的专有名词“高岭土”(Kaolin),就是来源于景德镇东郊的高岭村边的高岭山。
P86-89蒋瑞龙,新生代教师。网名自称“胡发展”,自觉陷于困境,困惑于教育如何“发展”。参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母亲和母爱”专题研究,结集为《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偶有文章发表于各类教育杂志。常常遇到一些孩子慷慨激昂地宣扬“爱国”,却对自己所爱的“中国”认识相当模糊,因爱孩子而作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