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浑噩集


作者:叶琳  日期:2021-12-26 04:23:29




  被过分泛化的当代影视文化艺术的探讨
  如今,人们生活的节奏逐步加快,我们在这没有方向感的社会里寻求自己的欲望,包括一些影视工作者在内的所谓的当代艺术形式的行业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面对不断被泛化的欲望,当代艺术的创作者们举步维艰,“灵感”这回事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历史了,取而代之的是利益欲望的膨胀,艺术、文化,被变相地包装为某些利益集团的商品。在投资方的压力下,一些精英文化的拥有者们被迫向大众文化靠拢,一味地迎合大众的口味,文化已被这个高度物化的社会所抛弃,被迫改头换面并进入这高速发展的洪流之中,如果不加以拯救,那等待文化的就是沦为社会附属品而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何为过分泛化?在我看来这也是相对而言的。对于文化与艺术来说,泛化是对他们最毁灭的打击,我们常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其实这就是文化艺术博大精神之所在,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是人类心灵上的慰藉,正是由于它空灵飘渺,才值得古今中外的艺术家用毕生精力去追求,当艺术作品终呈现在你面前时,每个人对此的感悟都是不同的,这是文化艺术带给我们最大的快乐,一件艺术品的出现是一种物化的过程,但是其艺术价值出自作者对其独特的感情与价值观,我们在观赏艺术品时会或多或少地与作者发生共鸣,而这种共鸣因人而异,最终伴随着争议与理解,艺术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有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事物。而如今呢?当文艺工作者迫于生计不得不去讨好那些没有文化修养的人的时候,过分泛化的文化产物就出现了。下面,我以电影产业为例,讨论如今电影文化,特别是中国电影的方方面面。
  为什么要以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对当代文化进行探讨呢?我认为,当代文化的表达形式能很快就被大众接受的,非电影莫属。如今,电影在中国的商业化发展状况令人咋舌,人们周末的休闲活动中已悄悄添加了电影院的行程,三五好友,或者亲戚朋友,再者甜蜜情侣,都愿意去电影院看看最近有什么片子上映,这种现象在近些年尤为明显,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民众的收入有了盈余,但是由于近几年通胀的影响,物价偏高,民众对休闲娱乐中的支出显得异常谨慎,看电影作为一种比较折中的方式进入大众视线。
  2.近几年,由于广电的逐步开放使得进口大片大批在国内上映,观众对于影片的选择空间进一步扩大。
  3.在上两条的基础上,加上中国人口基数大的优势,各种影片的票房呈现井喷之势,进口片尤其明显,以阿凡达为例,此片在中国票房达到14亿人民币,远远超过其本土票房,让好莱坞看到中国市场的潜力,因此形成良性循环,由于好莱坞的重视,势必引起更多的进口影片进入中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本土电影也借其势头加入混战,使电影的种类进一步增多,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去年电影总票房更是突破100亿。
  在这种繁荣的景象面前,我们注意到,大部分电影包括国外所谓的大片在内的质量有明显的下降,影片过度强凋视觉特效,不注意细节,对其艺术核心的处理过于迎合大众,有些妄图借明星效应圈钱的电影更是粗制滥造,致使观众看后大呼上当,更别说电影中的色情暴力情节了。为什么现在的电影变成了这样?更令人不解的是,既便是如此的影视作品,在票房成绩上面竞能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有人会说电影就是休闲娱乐的产物,我们亦不必要求那么多,但在我看来,电影作为大众最容易接受的艺术形式,应该担任引导人们普遍价值观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圈钱,这是对大众不负责任的表现。
  近些年来,由于3D技术的日渐成熟,一些电影更是打着3D的旗号浩浩荡荡地圈钱而来,由于科技的日渐发达,将来的电影势必会以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出现,而这就是过分泛化的表现,艺术的核心被深深地包裹在泛化的技术之中,甚至一些电影根本就没有艺术核心。单纯依靠视觉和听觉的震撼是不能唤醒我们的心灵的,它带给我们的不过是生理上的刺激罢了,而当你走出电影院,那种感觉,便是虚无的一无所获。泛化的艺术带给我们的便是如此,而我们也正在被这些电影培养着,如果有一天,一部电影不是3D或不是IMAX,你还会去看吗?
  当我们被更加震撼的特效狂轰滥炸的时候,我们也已经忘却了影视艺术本身能带给我们的那种心灵上的震撼,更可怕的是当我们失去了寻找这种震撼的感觉的时候,在这个物欲至上的社会里,我们该如何去慰藉自己空虚的心灵呢?结果便是我们被这物欲的社会、物欲的艺术完全吞噬。
  下面,我将以为电影服务的硬件技术为例,旨在说明现代的科学技术对泛化的电影的影响。
  P3-5
  心灵失焦的世界
  表面上看来,世界非常清晰,尤其是没有了灵晕的朦胧,世界势必会越来越清晰。当我们拿着极高像素的单反记录世界时,手指触动快门,镜头便自动对焦,直到把取景框里的景物刻画得细致入微,我们按动快门,记录瞬间。生活就是我们不断的记录,机械在记录过程中深度解剖了这个世界,我们沉醉在那些深度解剖的结果————照片的清晰真实,但却迷失在自我心灵的失焦。
  机械替我们的感官对焦,但反过来却让我们的精神失焦,越来越智能的机械面对的是越来越孤独的人们。这个世界到底是在不断清晰还是不断模糊?曾经的我根本没有去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更不会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曾经,我为拥有一台超高像素的相机而欢呼雀跃,现在,我面对超高像素的照片感到恐惧。
  本雅明的切入点正是那个时代开始失焦的心灵。从驻足欣赏的画作到顺带观赏的相片,从感知欲望瞬间的转变切入,一切显得理所当然的事情被本雅明那神经质的敏感触摸到了,如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对肢体记忆的痴迷一样,本雅明痴迷的是时代隐形的、潜移默化的改变。正是他敏感的神经勾勒了机械复制艺术带给人瞬间的感知改变,面对理性工具的拨云见日,本雅明看到的不是理所当然的光明,而是光明背后的混沌以及人们逐渐失焦的心灵。超前的思维所受到的待遇大多一样————被误解,、对待机械复制艺术的暧昧招致了阿多诺等人的不理解。但现在看来,本雅明的审美维度才是最全面的,他是一个理想曲现实主义者,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一面理想地认为机械复制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值得肯定;另一面则用现实的眼光无奈地与自己钟爱的灵晕告别。现在看来,所有人都像本雅明一样,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中永无休止地徘徊。
  “诗意思维”是本雅明最为重要的特色,他是个对隐喻乐此不疲的人,他的逻辑里充斥着大量琐碎的记忆以及感性元素。现代人则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在重组本雅明的“诗意思维”,如同用机械量化自然一样,在量化的过程中,机械永远也无法品味自然的意义。机械如何随着人的思维穿梭在童年的迷宫中?理性又如何让人回忆起应该有的回忆?本雅明所感兴趣的永远不是一个固定的理论,而是某些感性的、神秘的、迷幻的“介质”。在清晰的世界里,本雅明寻找迷雾,而他却发现了机械背后那些空洞的内心,也是大众无法意识到的失焦心灵;在失焦的心灵中,本雅明才拨云又见雾,可贵的是他认识到了问题,可悲的是工具理性的普世使大众忽略了他认识到的问题,更可悲的是他的暧昧以及徘徊注定他在普遍意识形态和法兰克福学派两者中都无法获得认同。







阅读提示:浑噩集的作者是叶琳,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浑噩集下载地址

上一本:童年的最后一天
下一本:地球另一端的来信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