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晓超 日期:2023-02-09 13:56:10
王晓超,笔名超然。1959年生于河南舞阳,研究生学历,华南理工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
17岁入伍,十年军旅生涯结束后随部队集体转业到一所中央企业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随后调中共韶关市纪委工作,历任办公室主任、党风廉政建设室副处级主任。翻开这本新作的校样,书中的每个文字都在轻叩着我的心扉。使我回首从遥远的孩童时代,到沸腾的青春之梦,从军旅生涯的难忘岁月,到党政机关的倾心值守,生命的阳光清澈如水,洗亮了我的艺术感觉。
古人云:“文饭诗酒。”诗要像酿制美酒一样去酿制,去升华,去淘汰。最后剩下清纯,这便是诗。比之酒之纯,饭便杂些,杂而有序,杂而丰富,杂而深刻。诗无达诂,文无成法。但散文难以藏拙,它须以充满张力的文字艺术,深刻独到的主题解读,优美松弛的叙事风格,在直面现实本质中坚守真诚。
数十年来,一首首,一篇篇,如是诗,当是我心灵的脚印;既是文,便是我思想的感悟。但无论为诗为文,我一直认为,骨子里不会变的是作者的信念、人格、情怀、学识,还有澄明的灵魂。为什么要说澄明的灵魂?在中国人的词典里,“灵魂”即人的精神、情感、思想及品格。这里面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交叉与重叠,当我们重新拾起文学价值话语时,不难发现文学从未放弃对理想的探求,并提供一种审美风格上的连续性,审美气质上的完整性。文学理想是高迈的,文学理想是精神的,文学理想更是灵魂的。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经典.不就是书写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灵魂的成长历程吗?
诚然,人类生命无疑是不完善的,文学理想、灵魂境界也是不圆满的,只有不断地关注人类本身,关注进入新时代后人们的思想道德、精神理想、价值取向,才能激发自己在生命历程中体昧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澄明的灵魂,说到底就是自我耕耘心灵,所谓“不修其身求之于人,是谓失伦;不治其内而修其外,是谓大废”(刘向《说苑》)。因此,作者只有澄明的灵魂,才能写出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的浩然正气、催人奋进的作品,只有自身储备了昂扬向上的正能量去温暖人、感染人、启迪人、鼓励人,才能给广大读者传递正能量。正如杜甫诗中所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今天的新时代的大格局,呼唤优秀的文艺作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去照亮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通过优秀的作品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历史昭示我们,民众精神不失落,民族才能崛起或复兴,国家才能强大。而作为精神食粮的文艺作品.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需要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当文艺生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当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有了深厚的土壤,也拥有卓越的力量。我写作的目的正在于此,虽是杯水车薪,但我仍不懈地努力着、坚持着、前进着,但愿不负众望!
临了还是我每本书后记中所引用《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此与读者共勉!
2019年9月28日于广州超然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