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登科 日期:2017-02-22 00:28:00
侯登科,一个在当代中国摄影史上无法绕开的名字。他的影像、经历和思考代表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批有良知的中国摄影家的影像、经历和思考;他的思想常常在摄影界内外引起震动。侯登科用自然、平朴和踏实的影像,对生活在自己周围劳动者的生存、劳动和命运的具体观察和追踪,他以一个中国农民的视角为历史留下了20世纪最后20年即将消逝的农村生活影像。
侯登科以他独特的方式突破了现实身份的限制,摆脱了无谓的杂念而得以心无旁骛地尽其所能为他身边的人与事,做出了无愧于他作为中国农民儿子的良知与他的社会责任感的负责记录与再现。无论是对于职业摄影师还是摄影爱好者,侯登科的摄影生涯都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坐标。他具有职业意识的摄影实践将使所有职业摄影师汗颜,而他真正的业余姿态则将永远使所有真正热爱摄影的人受到感动与鼓舞。摄影,在侯登科这个“边缘者”手中,真正体现了一种摄影所可能带来的艺术民主化的本来意义。同时,侯登科还以他的摄影雄辩地证明,摄影,完全可以是一个纯粹的人的自我实现的理想手段,不论他是在“中心”还是在“边缘”。
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作品集,下卷为文献集。上卷的作品呈现了侯登科拍摄经历的所有去处。“麦客”、“民工”、“四方城”、“计划生育突击”、以主题划分单元,其他以拍摄地点划分单元。下卷文集部分收入了绝大多数的摄影文论;日记部分选择了相关摄影、社会生活以及部分个人生活的内容,这些内容充分呈现了侯登科的精神与情感世界;侯登科致友人的书信主要来自侯登科自己保留的复印件,少数信件由收信人提供。
文献集收入近四千张照片,以拍摄时间、地点顺序排列形成侯登科摄影轨迹的图片档案。其中专列一个“侯登科自选作品”单元,这个单元只是侯登科自选作品的一部分,这个部分的重要在于它提供了作者本人对自己作品的判断与选择。
本书还呈现了侯登科用过的胶片种类,这也是一种在物质材料上还原作者摄影经历的方式。照相器材、胶片的变化不仅构成了当代中国摄影发展的一个小小侧面,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小小侧面。
本书的“代序”源于19位侯登科朋友和学者的文章摘录。分别为于德水、王征、汪晖、何志云、陈家琪、陈小波、陈晓琦、杨小彦、杨延康、李江树、李百军、李媚、闻丹青、胡武功、秦晖、顾铮、阎新法、彭祥杰、路泞。面对这位厚重如山的人,只有群体的表达才能较为充分地体现侯登科的价值以及一代人之间因为摄影而建立的友情和生命关联。
【推荐语-节选】
侯登科于中国摄影的意义,更在于其影像生长的力量来自本土,其时的文化滋养之源、以及全部的探求历程和思想的本土化。亦正是这种基于文化本土的立足点,使得侯登科的摄影具有了自摄影进入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段中的史学个案价值。
——于德水 摄影家
侯登科,一位深解中国农民问题的摄影英雄,也是在他所属时代的特定封闭环境里,通过自感、自悟、自觉成为的一位影像语言大师。
——王征 摄影家
侯登科于所谓的摄影家和摄影,是直达自己的性命来作安置的。而他的性命,因为“麦客”已经和黄土地融为一体。我说我对他有一种敬,不但因为我敬重从性命深处滋长出艺术理由的艺术家,而且尤其敬重把自己的性命系于民族命脉的艺术家。性命和艺术和民族三位一体,普天之下,还能有比这更真也更强悍的艺术家和艺术么?
——何志云 文化研究学者
在我看来,在这个理解和观察当代中国的视野和目光的转换之中,侯登科正是一个先行者,他以对“麦客”们的生活、劳动和命运的具体观察和追踪,把握了我们时代的脉动及其与漫长历史的联系。
——汪晖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侯登科远离摄影界的喧闹,用平凡的生命记录着自己故乡土地上的人民的吃和穿、劳作与沉默、热忱与冰冷、希望与无奈。他的记录普通人生活的能力、才华、坚持与勇气在中国摄影界首屈一指。
——陈小波 新华社高级编辑
影像对于侯登科而言是有力量感的话语存在,其中透露出来的是一种甚至超越《麦客》所呈现的更为广大的野心,那就是用影像建构与社会相平行而存在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活跃在他的《麦客》,也同样活跃在他那口语化的叙述中。结果影像便获得了升华。影像使那不可能成为历史的成为了历史。侯登科遽然消隐在这历史当中,于是,历史也显现了一个微笑,不动,而且长久。
——杨小彦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
侯登科与伪摄影家的区别在于他是摄影家——他是为摄影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知道,拍照是感情和人性的视觉化。拍照还是一种指认、一种命名,而世上还有多少东西等待着他去指任和命名。
——李江树 作家、摄影家
摄影与侯登科的关系也许会成为当代中国摄影史中一个特殊的话题,他是为了活下去而拍摄,不是为了拍摄而活着。他的生命永远需要拍摄的引导,拍摄是他与这个世界的一个证物、一个信物、一个紧密的关联。他全部的精神生活就在这里展开……
——李媚 自由策展人
我不敢讲这本书(《麦客》)在摄影艺术方面的成就如何—那超出了我的能力所及,但它用镜头留下了一部历史,一部发生在号称中华文明摇篮、周秦辉煌汉唐雄风之基的关中大地,并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历史,一部事关衣食生存等人类生活基础但却常常被忽视的历史。
——秦晖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侯登科以他的苦难与尊严共存、温情与忧虑相糅的“现世”(这是他经常强调的一个词)主义的纪实影像,为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尤其是中国当代农村社会所发生的深刻的内在与外在的变化留下了宝贵的记录。而贯穿他的摄影实践的始终不变的特质则是,一个摄影家对于人性的积极而又深刻的恒久探索。
——顾铮 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他的摄影里,我并没有感到那些别人解读出的“铁肩担道义”,而更强烈感受到一个人对自我生存意义的深刻思考。他有勇气,反复地将自己的伤疤细细端详,看着它流血又愈合,又崩裂;他不狭隘,不以己之哀痛变本加厉的追讨,认同这宿命,就揣着这终身的印记上路,与命运搏杀着又不分彼此的依存。
——路泞 摄影家
作者简介:
侯登科(1950-2003),陕西凤翔人,中国当代纪实摄影的坐标式人物,为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尤其是中国当代农村社会所发生的深刻的内在与外在的变化留下了宝贵的纪录。代表作有《麦客》、《黄土地上的女人》、《四方城》等,他以“乡村”“工地?民工”“麦客”为主要线索的拍摄和思想探索,“不仅具有重构摄影与中国社会现实相联系的文化定位的意义,在今天来看,他还以其过程的完整性和个案的典型性,而成为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观察中国摄影发展的一个代表”。
以侯登科名字命名的“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是国内首个民间操作的纪实摄影项目。
【侯登科年表】
1950年出生于陕西凤翔
1982年《侯登科摄影作品展》 陕西临潼
1983年《黑白摄影艺术作品九人联展》 北京
1985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
1985年参与、组织举办《西北风》摄影展
1986年《侯登科摄影作品展》 河南郑州
1986年发表文论《现状与思考》
1987年发表文论《自觉的历程》
1987年策划、参与、组织发起《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
1989年《侯登科摄影作品集》出版 台湾摄影家出版社
1989年发表文论《现实与幻想》
1997年《四方城》(合著)出版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年《麦客》出版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1“麦客”获《中国作家》散文年度大奖
2003年2月3日因病逝世,享年5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