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森 日期:2017-02-19 23:56:50
《青州龙兴寺历史与窑藏佛教造像研究》文笔流畅,考证严谨,新意迭出,有理有据,足见作者踏实的治学功力。另外,书中附有图片百余张,表格六个,图文并茂,便于研读。总之,这部著作对于进一步认识千年名刹龙兴寺的历史沿革和窖藏佛像艺术具有重要意义。李森还有多篇相关论文发表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和《敦煌研究》等期刊上,引起了同仁关注。
作者简介
李森,字亭山,号青社,又号营丘,1970年生于山东省青州市,2005年获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宗教、考古、艺术跨学科研究。在《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史学月刊》《历史教学》《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敦煌研究》《敦煌学辑刊》《文物》《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考古与文物》《华夏考古》《文献》《中国文化研究》《中国书法》等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CSSCI期刊30篇)。发现、考证鉴定国家一、二级珍贵文物10多件。出版专著《青社斋碑志丛稿》,合著《黄河三角洲佛教造像研究》,主编《龙兴寺佛教造像研究论集》,参与修订教育部颁全国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山东佛教造像研究》。
目录:
绪论
一、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概说
二、学术界对本课题的研究状况
三、本书结构与主要学术心得
第一章青州佛教历史背景和政治地位研究
第一节青州佛教历史背景
一、佛教在青州的传播和兴衰
二、青州古代的寺院与僧人
第二节青州政治地位
一、历史上青州政治地位分析
二、北齐青州政治地位再分析
第二章龙兴寺历史研究
第一节龙兴寺历史沿革
一、龙兴寺的创建
二、龙兴寺的发展
三、龙兴寺的鼎盛
四、龙兴寺兴盛局面的持续
五、龙兴寺的衰落和废毁
第二节龙兴寺院落考证
一、新罗院
二、九曜院
三、天宫院
四、志公院
五、百法院
六、药师院
七、卧佛院
第三节龙兴寺与青州城的地理关系
一、刘宋至唐末五代龙兴寺处于青州东阳城南郭内
二、唐末五代至元末龙兴寺处于青州城中
第三章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题材研究
第一节北魏、东魏造像题材
一、弥勒佛像
二、释迦佛像
三、西方三圣像
四、飞天、荷莲、龙、塔
第二节北齐造像题材
一、释迦多宝二佛并坐说法像
二、西方三圣像
三、弥勒佛像
四、卢舍那佛像及卢舍那法界人中像
五、观世音菩萨像
六、太子思惟菩萨像
第四章龙兴寺背屏式造像典型艺术研究
第一节倒龙
一、倒龙名称考证
二、倒龙在背屏式造像中的位置和形态
第二节宝塔
一、宝塔命名
二、宝塔在背屏式造像中的形制
第三节倒龙和宝塔艺术形象的来源、流行原因与延续
一、倒龙和宝塔艺术形象的来源
二、倒龙和宝塔艺术形象的流行原因
三、倒龙和宝塔艺术形象的延续
第五章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若干问题研究
第一节窖藏造像的性质应是安葬佛像
一、北宋时,山东及其周边地区确实存在着将众多佛像进行集中安葬的典型事例
二、青州龙兴寺窖藏佛像与临朐明道寺、济南开元寺和亳县咸平寺安葬佛像事例相比较,有着若干相同点
三、青州龙兴寺窑藏佛像自身的特殊性
第二节也谈窖藏佛像不全为龙兴寺内造像
一、文献证据
二、实物证据
三、旁证事例
第三节窖藏造像贴金彩绘并非均系北朝装饰
一、从金石文献上看,青州至少在五代、北宋时期便存在着对古代佛教造像进行重妆的功德活动
二、从逻辑推理上看,龙兴寺北朝造像贴金彩绘不可能全是最初造像时的装饰
三、从实物分析上看,龙兴寺造像中确实存在着大量被后世重妆的佛像
第四节北齐笈多式佛像艺术应从海路由域外直传青州
一、对北齐笈多式佛像艺术由域外直接传入青州问题的认识
二、北齐笈多式佛像艺术应从海路由域外直接传入青州
第五节窖藏造像残破原因再认识
一、对造像在不同历史时期遭受过多次破坏事实的认识及残破情况的考察分析
二、造像被毁原因
附录
一、龙兴寺历史编年及大事记
二、北齐《司空公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
三、《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节选
四、北宋《青州龙兴寺重修中佛殿记》
附表
表一青州古代寺院一览表
表二青州籍古代僧人一览表
表三古代外地曾至青州僧人一览表
表四龙兴寺及与其有关的古代僧人一览表
表五与龙兴寺有关的历史人物一览表
表六龙兴寺历代文物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