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长城 日期:2021-12-17 04:20:37
冯友兰先生是一位哲学家,是一位哲学史家,他的名字始终是与中国社会由近代向现代过渡的历史演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冯友兰研究论丛》包括四本:《传统文化时述》、《解读冯友兰》、《山人斋文集》、《哲学大师冯友兰》,从不同角度对冯友兰先生的学术、著作、思想等做了研究和叙述。
《传统文化时述》
可以从两个方面说人: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作为人,应当怎样?如何做人?人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属于人“是”什么的问题。人在物质和地位方面多寡、富贫、尊卑、高下,这是属于人“有”什么的问题。中国文化认为,这二者都很重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国文化向来把人“是”什么放在首位,人“有”什么是第二位的。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哲学就是讲“人”的学问的,人如果失去了作为人的意义,他即使腰缠万贯,又何足道哉!挺直你的腰杆,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人……
本书从文化的“轴心时代”讲起,中经历史变迁而引起文化的变迁:先秦诸子————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文化————宋明理学————近代文化————新文化运动后的中国文化走向————毛泽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以见中国文化的曲折发展历程。“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之学,从一定意义上说,身为中华民族的后裔,如果对于“国学”一问三不知,我们很可怀疑他的国人之资格!
该书系作者在对于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研究的基础上写就的,是人们简略而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的读本,是大学各专业选修中国文化课的较为合适的参考教材。
《解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的发展》
本书将冯友兰的“三史”“六书”放在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解读,同时吸纳了二十年来学术界研究冯学的相关成果,糅以己意,另辟蹊径,别开生面,以作者自己独有的行文风格,点出了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哲学自宋明以来的为数不多的哲学创新人物。前继往圣,后开来学。冯友兰先生可超不可越,他的哲学体系是一座当然的里程碑。
全书共分为九讲:
第一讲:中国哲学的起源;
第二讲:“照着讲”与“接着讲”;
第三讲:“三道”“十派”话人生;
第四讲:以汉为界说“两分”;
第五讲:最哲学底哲学;
第六讲:新理学的施政纲领;
第七讲:人生的境界;
第八讲:新作应需代旧刊;
第九讲:“冯学”与“冯友兰现象”。
本书可以作为大学文科或者哲学专业学习中国哲学和冯友兰哲学的一部别具一格的参考书。
《哲学大师冯友兰》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部当代世界著名哲学家的人物传记,但是,你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部人物传记去读,那就有些“失之偏颇”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部文化史,是一部中国由近代向现代社会跨越的中国文化史。
冯友兰先生是一位哲学家,是一位哲学史家,他的名字始终是与中国社会由近代向现代过渡的历史演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美国学术界出版了一部大型工具书————《哲学家指南》,中国20世纪的哲学家只收录了三位:康有为、毛泽东和冯友兰。从其只收录中国三位哲学家看,他们的收录标准是苛刻的,尽管如此,冯友兰的名字能够出现在这部大型工具书中,可见冯友兰哲学思想的国际地位。这三位中国20世纪的哲学家情况也各有不同:康有为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毛泽东是一位政治家,唯有冯友兰是一位纯粹的哲学家。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在中国的版图上可能在目前仅限于学术界的圈子里,外界所知并不多,但是,在西方,他们要想了解中国文化,冯友兰的著作不能不读……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这一不同在于:中国哲学往往把道德、政治、学术、知识统一于一个哲学家之一身,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哲学家的思想就是他的传记。读这本书,既是读冯友兰先生,同时也是在读他的哲学……
《山人斋文集》
哲学离不开时代,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思潮。哲学是社会时代思潮的“领潮者”。
中国哲学发轫于人类文化的轴心————春秋战国时代,即“诸子百家”文化。孔、孟、老、庄诸子堪称这一时代的佼佼者;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文化整合产生于汉代,董仲舒建立了一个广泛的哲学体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引领中国文化数百年;魏晋“玄风”起,儒学式微;隋唐以降,儒、释、道并尊;宋代之道学继董子之后把中国文化来一个第二次大的整合,即有所谓“新儒家”之学,朱熹的“理学”堪称此时代的“领潮者”,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七百年;“西学东渐”,中国社会出现了三千年来未有的大变局、大动荡,中国向何处去,中国文化是优是劣,一代仁人志士苦苦探索,冯友兰先生用西学的方法为中国哲学的重建开辟了一块新天地,他成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版图上最有影响力的大哲学家。
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后,“冯学”已渐成为一门当代新学,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学术界称之为“冯友兰现象”。对于冯学的研究渐成“显学”。
本文集收录了作者近二十年对于冯学研究的二十余篇文章,涉及中国哲学中的天与人、理与气、理与事、心与性、道与器、形与神、体与用、名与实、知与行、一与多等方面,并从冯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联系上探微知著,揭示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通天人之际,达古今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