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著名作家 日期:2023-01-25 00:50:36
每月最后一天,我们都会以「价值和美」的严格标准,推出一篇果麦文化当月新书优选推荐。
希望这个系列书单能成为一座伫立在文字之海的小小灯塔。既能帮你在百万种图书中千里挑一,找到你的「2040」,也能让我们彼此以书相连,以微小的力量推动文明。
他的诗会让人发现,
生活如此值得热爱。
△ 点击关注视频号@2040书店店长
陪你读2040本经典
#01
《命运》??点击下图,即可在小程序中购买本书??
本月要首先为你诚挚推荐的新书,是作家蔡崇达自《皮囊》后,历时八年精心打磨而成的长篇小说新作《命运》。
虽说在还没有开始为你详细介绍这本书之前,就推荐你们下单是一件“非常不2040书店”的事情,但如果可以,真的非常希望你能够在国庆假期里读到这本书,因为它是如此细腻绵长,又直抵人心,用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映照出了许许多多让人为之痛哭、为之激励、为之坦然的故事。
它需要,也真的值得你为它付出一些完整的阅读时光。
坦白说,《命运》是一本非常不容易推荐的新书,这篇推荐语让我斟酌了许久——即便“每月新书优选”已经整整更新了一年,但我依旧很难找到一种方式,能简明扼要又直接重点地告诉你们《命运》究竟有多好看。
原因很简单,因为《命运》书写的确实是“命运”本身——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它又无影无踪,无法言说。
《命运》并不像《皮囊》那般深情激烈,蔡崇达用了八年时间洗练掉了《皮囊》里那种直接的表达方式,而是把“命运”所能承载的一切悲欢,用更成熟的叙述技巧,绵密沉稳地融化在了小说的每一段情节里,所以你真的很难用简短的话语凝练出《命运》所想表达的重点,因为《命运》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重点。
从任何一个角度概括《命运》,都让人觉得是在减弱它所拥有的那种心灵力量,就像当我想要为你形容海洋时,我绝对不能指着某一片海水说:“看,这就是海!”我必须要用另一种方式,让你看见它的宏大、宽广、奔流和静谧。
所以,这篇推荐语可能要比以往每一篇都要更长一些,我希望能尽可能地描绘这片命运之海,既描绘水面上一切的迷人波光,也描绘水面下的无尽深奥。
《命运》讲述的,是“阿太”一生的故事。“阿太”是闽南方言,她是作者蔡崇达的太奶奶。如果你读过《皮囊》,你应该对这位活了九十九岁的神婆印象极其深刻,因为她是一个“硬”到让人感觉肝儿颤的“狠人”。
《皮囊》里的阿太,就像是用另一种不同于凡人的材质打造出来的物种。
一切苦难对于她来说似乎都是不存在的,吃再大苦受再大罪,阿太都坦然处之,哪怕做饭的时候不小心切断了手指,她也只会淡淡地说一句我把手切了,仿佛断指在别人手上。
阿太几乎一辈子都没有出过东石桥镇,从生到死,这个泉州边上的小小鱼镇就是阿太全部的人生舞台,她也几乎没读过什么书,脑海里能称得上是“文化”的,恐怕更多的都是如何烧香、如何上供、怎么在“老爷”面前掷圣筊……种种几乎只能在闽南地区的庙宇里才用得上的知识,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位阿太,却睿智通透地仿佛一个贤者,没有什么事情是她勘不破的,即便是死亡本身。
我想,很多人读《皮囊》时,内心一定会多少犯些嘀咕,感觉阿太是不是被作者加上了太多神奇的滤镜,因为她的那份“狠”、“硬”、“通透”、“睿智”,实在太过于不真实。
但如果你读完了《命运》,当你完整地看见了阿太的一生——从东石桥镇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少女蔡屋楼,到一切都无所畏惧的阿太。你就会明白,《皮囊》里所写的一切都真实不虚。
无力的普通人,本来注定只是命运的玩物,但假如她偏偏就要穷尽一切努力,咬牙切齿也要和命运去拼,而且无论如何都不会被打倒的时候,他的心灵、人格、肉体……一切就会成长成阿太那样——
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说。“我就是风暴”。
但我必须要告诉你的是,阿太并非生来如此,因为《命运》是一部心灵成长史,甚至可能要比你看到的多数心灵成长史更要细腻和完整,这一方面毫无疑问地来自作家蔡崇达出色的叙事技巧,但更重要的在于《命运》的故事本身。
在《命运》的故事里,阿太很多时间都是一个弱者,无论从时间背景、从文化背景、还是社会权力关系之类的任何视角来看,一个出生在旧社会,生活在小渔镇,没有宗族背景,近乎家破人亡,没读过书,还裹着小脚的女人,几乎已经攒够了“最弱者”的所有标签。
但偏偏这个“最弱者”却偏偏能抗住家庭的破灭、能顶住历史的洪流、能受住命运无儿无女的诅咒,能耐着疼牺牲掉自己最珍贵的一切,然后继续努力地活着。
一个人能在命运面前感受到的所有困惑、无奈、悲恸、仇恨、遗憾,阿太全部都有;一个人能对命运做出的所有抗争,阿太也几乎都做过,甚至是死亡本身,她都探索和观察过不知道多少遍。
蔡崇达细致入微地勾勒出了阿太在所有这些时刻的内心故事,所以《命运》里的心灵成长史,是连贯的,是完整的,更是精密的。
即便你永远都不会经历过阿太所经历的那些命运的玩笑,但只要你能够沿着阿太的内心走完她的一生,你也必然能获得读多少心灵读物都未必能体悟到的成长。
不过我必须要说明的是,“一出无比细腻又打动人心的心灵成长史”仅仅只是《命运》第一个重要的侧面。这本书里第二个我必须要为你强调的重点,是“命运”本身。?
什么是“命运”呢?命运能够被感受,但却无法被定义,谁都没法精确地指出某一种存在说:“这就是命运”,但当一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却也都知道“这件事就是命运”。
除却一些有关于玄学和自然天灾的成分,我们所称之为“命运”的,绝大多数从本质上说,都更应该被称之为是“历史的影响”、“时代的浪潮”,但这些都只是后来人才能看清的东西,他们只能发现似乎就在某一天、某一件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冥冥中有只看不见的手突然开始操弄着一切——
就像我们都以为2020年的元旦只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新年。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知晓人的命运会被历史和时代改变毫无意义,因为人根本不知道哪一天是历史的节点,普通人唯一能做的,只是当命运降临时,找到一种方式去面对命运。
这也便是阿太做的。
《命运》的故事时间轴自清末开始,自当代结束,这刚好是一个中国人所能经历的最命运无常的一百年,当下的我们正在因为一些“历史“所感受到的一切痛苦、不确定、不可预期……阿太全都尝过,十倍、百倍地尝过。
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你特别能感受到“命运”好像突然具象化了,虽然你依旧没办法定义命运到底是怎么一件事,但是你至少可以在阿太近百年的人生里找出无数的例子来形容,来参照。
这也便是《命运》里第三个我认为特别值得推荐的地方了,“参照”。
阿太是一个文盲,面对命运,她可能不会比正在读这篇推荐语的任何一位朋友想的更多,她甚至可能都没有想到要把“命运”拆解一下——把神明的交给神明,自然的交给自然,历史的分给历史。
阿太只是把命运当成命运,然后用我们这个民族最本原、最朴素的方式去对待命运——直面苦难,活下去!这其实也就是阿太的故事之所以如此触动人心,以至于让人潸然泪下的深层原因所在。
因为面对无情的命运时,阿太所做出的选择,所承受的牺牲,所拼尽的努力,都是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人民,血脉和文化中共有的一种心灵力量,它不源自什么伟大的哲学,也不来自什么光辉的信念,它是一些超越着时间、空间,天然就存在于我们内心的东西。
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向来如此,磨难重重,但却总是无法被打倒。
所以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这样评价《命运》:
这是一部关于底部的书。在个人的生命里、在我们的共同生活中,那些在底部暗自运行、从根本上支撑着我们的信念;那些让我们在有限的选择和浩大的无常中站立着、向前走去的力量;那些让我们相信生活和生命自有意义的、内心的神灵。
树意识不到它的根,树枝和树叶欢快地迎向天空,但树的生长、伸展其实来自于它的根。泥土中的力量引领我们向上。
所以,《命运》终是关于“根”的,耐心的、千回百转的讲述,是一次远行——向着我们的根、向着我们精神的故乡和远方。
对,这就是这篇推荐语想要说的第四件事,关于“根”。
《命运》是有“根”的,整部小说都洋溢着闽南文化的特色,蔡崇达详细地刻画了有关于闽南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特别对于闽南地区之外的读者来说,阅读《命运》真的仿佛在看一部饶有趣味的纪录片,海浪、神庙、宗族、语言……一切都充满着新鲜感,当蔡崇达严肃地写起那些融化在闽南文化里的神神鬼鬼时,甚至会给人一种猎奇式的阅读趣味。
可以说,即便是对文化再不敏感的读者,也能够感知到《命运》里呈现着一种极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它不光光只是为这部小说塑造出了无数有趣的细节,更使得这部小说变成了一个有非常浓厚地域文化色彩的民俗文本。
因为所有的故事都呈现在细节而完整的文化之上,这便使得《命运》里的每一种选择、每一种生活、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带上了更完整的样貌,她们并不是作家用自己的思想凭空创造出来的角色,而是这片土地,这片文化所真的会生出的,鲜活真实的人。
“我有时候在想,说不定,人的灵魂就是这故事长出来的了。人用了一辈子又一辈子,以这一身又一身皮囊,去装这一个又一个故事。不知道为什么,在那一刻,我好像看到许多人的岁月,像海一样,朝我涌过来。
#02
《我是成龙》??点击下图,即可在小程序中购买本书??
本月要推荐的第二本书,是成龙从影60周年官方认证版传记。收录了整整150余张珍藏照片,以40万字的海量细节走心呈现的传奇故事——《我是成龙》。
说实话,《我是成龙》是一部和《命运》一样非常不容易向大家推荐的书。
《命运》难在我们实在无法定义,无法描述。但《我是成龙》正好相反——我们太容易定义成龙、太容易描述成龙,毕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不管是是电影里,还是在电影外;不管是在任何一种文化里,有谁不认识成龙呢?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电影明星,但是就算是最苛刻,最有偏见的影评人,也不得不承认,在文化影响力上,直到今天,成龙依旧是那个最伟大的中国明星。
就像这本书的序言里写的:“有多少明星稍纵即逝,他们在某一段时间特别火,然后就毫无预兆地消失了,但是成龙,他一直在做主角,做了几十年——几十年啊。”
我坚信我甚至都不需要刻意地举出什么例子证明成龙是一位伟大的演员。
谁能说自己从来没有看过一部成龙的电影呢?谁能说自己看过的任何一部电影里都没有成龙所缔造的动作体系存在呢?谁能说自己从来没有感受到任何一种与成龙有关的文化现象呢?
即便是没有赶上成龙任何热潮的00后——他至少也是在B站上隔三差五就会成为“鬼畜之王”的大哥!
对于当代的中国人来说,我想可能根本都不需要一本传记来告诉我们成龙到底有多出色、有多神奇、有多勇敢、有多伟大、有多……
所以,为什么我还要推荐这本《我是成龙》给你们呢?
因为在我看来,成龙的这部自述跟这一切“有多”都没有关系,它所做的只是很简单的一件事——真诚地为你讲述成龙从影六十年来的所有故事。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光环,只凭着一身孤勇一路跌跌撞撞,摸爬滚打的小人物,如何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自己。
作为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一部官方传记,《我是成龙》从成龙的童年开始,从戏曲学院里“暗无天日”的练功十年,到走进电影行业成为龙虎武师的龙套岁月;从电影业低潮时被迫远赴国外做工人的艰辛光阴,到终于迎来曙光的成名时刻……这本书用只有成龙自己才知道的细节,勾勒出了“成龙之所以成为成龙”的完整路径。
同样,因为这可以说是一本成龙自己书写的传记(成龙口述与编修),所以它比其他的成龙故事,都要真实。
特别是在那些命运的抉择时刻,在那些到底是应该咬着牙、流着血冲上去,还是就此退缩、安稳一世的时刻,在那些所有我们觉得“你可是成龙啊,你怎么会这么想”的时刻——
它都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更真实的成龙。
这本书里的成龙,是巨星、是为了电影真的敢把命拼上去的猛人,也是懵懂的热血青年,踌躇彷徨的小人物,它没有刻意地去描绘更多的光环,反而把那些不在聚光灯下的故事都拿了出来。
如果可以,很推荐你们都能读一读这本《我是成龙》,不仅仅只是因为它是成龙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个人传记,虽然仅此一点就足以构成所有的购买理由——他已经68岁了,我们都知道世界上再也不会有第二个成龙。
更重要的是,成龙电影里的时代,恰好也是一个小人物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真的可以成为大英雄的时代,他的那些故事所映照出的,还有一种在如今的时代,足够使我们振奋的精神力量。
我们没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成龙的,但是人有无数种方式成为龙。
小人物,真的可以变成英雄。
#03
《每日唐诗》??点击下图,即可在小程序中购买本书??
本月最后一本特别推荐,是一本精雕细刻的日历书,来自六神磊磊老师的《每日唐诗》。
365天,每天一首唐诗金句,诗文、画作、赏析相结合,让2023年的每一天,都成为诗歌世界的旅行。
《每日唐诗》的选诗原则是尽量通俗,但又争取不落俗套,但尽可能地符合当日的语境。
比如中秋选择了杜甫的“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既深情,而又苍凉辽阔。除夕则用上了白居易的乐观开朗“不用叹身随日老,亦须知寿逐年来。”
这里我想特别提一句日历翻开第一天——也就是1月1号的那首诗,来自白居易《偶作寄朗之》的“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如今大家也都爱调侃自己老了,五零后说自己老了,零零后也说自己老了。但是心里的那个人、那一段寄托、那一段岁月,不管时光怎么变迁,都会默默长存,相思不会衰减。
把这句诗放在第一页,大家用来送给朋友也很好。不管亲人、朋友、师长、恋人,收到“唯不忘相思”之后,都会立刻明白,这里面寄托了你的思念和牵挂。
当然,如果只是单纯地“以诗应时”,你是不是会觉得这部《每日唐诗》可能好像还缺点儿“书味”?
既然是六神磊磊老师的作品,那《每日唐诗》当然不会只是“选文”这么简单,这本可爱的日历把唐诗分成为了八种情绪,叫做“唐诗八味”:
静、思、悲、喜、刚、凡、佛、叹。每天所选择的唐诗,都会注明它对应着哪一种味道。
“思”是思念,比如韦应物的“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凡”,是得意洋洋、凡尔赛。就像白居易的“销磨岁月成高位,比类时流是幸人”;“佛”自然是佛系,躺平,王建就说“晚年恩爱少,耳目静于僧”……
这八种情绪能帮助你用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感知到唐诗的韵味,也能帮你触类旁通,找到一种品评诗文的全新方式。
正所谓“诗画不分家”,有好诗,那日历中也自然得有好画。
《每日唐诗》里收录有大量的悦目书画,比如封面是书画家刘少白专门绘制的《高士图》,寓意兔年吉祥,自由自在,澹荡无尘。
每一个月份,六神磊磊老师都邀请了出色的画家根据诗的意境创作了一副彩色水墨插画,比如这张七月的诗画彩页。
除了画作,《每日唐诗》中还有十二幅同样精妙的诗词书法,每一副字也是完全依照诗韵写成。
比如“四月南风大麦黄”,字体朴拙,富于趣味,好像金黄色的田野里麦香扑面。
五月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则是行书,潇洒飘逸,笔触微有醉意,但又不失章法,很贴诗意。
作为一部要陪伴你完成一整年诗歌旅行的日历,《每日唐诗》的装帧工艺很值得再为你夸赞几笔,烫金函套和内封都都覆上了触感膜,手感非常细腻温润,内芯采用了对裱隐藏裱布,无论你打开多少页都可以舒适地翻阅开来。
“历书不会看,何以辨春秋。花开是春种,花落是秋收。”
对于被困在钢筋水泥之中的我们来说,那些春种秋收、鸟啼花落真的是一件很遥远又很梦幻的一件事了。
希望这部《每日唐诗》日历,能够让明年的每一天,都为你不断生出新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