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著名作家 日期:2023-01-25 01:05:51
阅文·探照灯好书2021年度十大好书评委书单
“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奖”由腾讯集团+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33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虚构好书、10本类型小说、10本非虚构中文原创好书、10本非虚构翻译好书。根据读者投票,评出每月4个榜单的人气Top5好书。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探照灯好书评委金理的2021年度十大好书书单(图书排名不分先后)。
探照灯好书评委:金理
复旦大学教授
《另起的新文化运动》
袁一丹 著
三联书店
2021年10月
BOOK REVIEW
推荐短评
本书主旨,借作者自陈,即试图将“新文化运动”这一“凝固的历史概念,融解为未定型的新名词”。“新文化”作为当事人和后来者共同建构的历史事件,其内部本来容纳着很多异质性,但是经过后来的历史叙述的处理,有的被改编为正史序列之外的前奏、有的被放逐到边缘成为可有可无的插曲,甚至直接被扫除到隐没的角落里不再为人所知……而本书是后之来者将“五四”对象化,将“新文化运动”问题化的创获。其实这些年来,勘察新文化运动“名”与“实”、本事与流变、多重起源与历史叙述,以及“五四”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建构等,已有不少精彩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出现在历史学界。考虑到作者的现代文学专业出身,其实不容易。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现代文学的学科正当性、规定性是关联在一起的。袁一丹诚可视为内部出圈、携带着鲜明反思意识的“强力的对话者”,既是和新文化的历史传统对话,也是和自身所出的学术传统对话。
我特别心有戚戚的是刘半农和《何典》这两章,都涉及到所谓新文化的自我排斥与压抑面向。作者福柯式的、谱系学式的复原功力我当然是佩服的,但更让我肃然起敬的、甚至羡慕不已的是一种研究中的“余味”。这个“余味”更多体现在作者前一本书《此时怀抱向谁开》,因为是学术随笔体,笔墨更自由、感慨抒发更随性。《另起的新文化运动》毕竟是学术论文,但是在学术体例的限制下,依然可以看到“余味”。这个“余味”和知识的周密、体系的完整、考订的谨严好像都不同,就是按规矩写完之后忍不住总觉得还要表达些什么。刘半农这一章写这位新文化人的自我改造与改写,眉目已是朗然,学术论文写到这里也就够了,但是作为读者我分明能感觉到,作者对历史中人在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在追随时潮与持守本性之间无止境的挣扎,抱有一种深切的同情。这就是“余味”,恰能够见出文学研究者的当行本色,对一个个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有思想、有情感、有欲求的人及其身处境遇的体察。
《谷林锺叔河通信》
夏春锦 周音莹 禾塘编
文汇出版社
2021年1月
BOOK REVIEW
推荐短评
本书收录谷林先生与锺叔河先生往来书信合计五十七通,均属首次披露。其中有掌故,有史料,有情怀,识者自可各取所需。手札影印一并附入,尤其谷林先生的书法,无论毛笔钢笔,均别有风致。近期《爱书来:扬之水存谷林信札》与《谷林锺叔河通信》先后整理出版,对于谷林先生的粉丝读者而言实乃幸事。鱼雁往还中的书卷气与文字之乐,是如此平静如水,诚如扬之水先生所说,信中“很少有‘事’,更鲜有‘急事’”。对照写信的岁月,外部世界其实“事”正不少,滚滚而来滚滚而去,锺叔河先生因出版计划屡遭挫折而在信中时发怨言,恰说明时潮中暗藏刀光剑影。可是信中只留下满纸散淡的墨痕。突发奇想,如果谷林先生在新冠疫情中写信,可能也是如此平静。这个“静”并不是心如止水的意思,倒是贴近张定浩兄释“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旧时所谓的安静与平静,都要有绚烂和复杂作为底子才好,因为‘静’字中尚且还有一个‘争’字,它是要在世间的绚烂和复杂中奋力争来的。”面对疫情和任何异己性力量的迫压,不适与慌张在所难免;但是平静与从容不迫也需要自身去“奋力争来”。
《支配与抵抗艺术》
詹姆斯· C·斯科特 著
王佳鹏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年4月
BOOK REVIEW
推荐短评
《文学批评:一部简明政治史》
约瑟夫·诺思 著
张德旭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年10月
BOOK REVIEW
推荐短评
这是耶鲁大学新锐学者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史,其所呈现的一个世纪以来文学批评的演变轨迹大致如下:批评和审美在初起的时候具有活力和革命性,后来被保守派收编,于是受到左翼人士的批判,但这一批判如同孩子和脏水一并被泼去,从文本转向文化理论与语境主义的批评变得更加学术化、专门化和“去政治化”。作者对文学批评转向旅途上各家路标和脉络均有同情与理解,但也从不掩饰自身立场,尤其对雷蒙·威廉斯审美批判中“两个保留条款”被忽视再三表示遗憾。本书价值不仅在于概述主导英语世界的学院派文学批评的基本范式及其转折,而且对我国高等院校的文学教育极具启发意义,不妨听听作者如下的大声疾呼:感受力当然不是唯一的抗争地带,但是如果放弃了感受力这块阵地,那么任何抗争都无法取胜。
《花朵与旋涡——细读狄金森诗歌》
海伦·文德勒著 王柏华等译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21年5月
BOOK REVIEW
推荐短评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绝对是施了魔法的宝藏,“她的幽默、她的痛苦、她的形而上学的抽象”掩藏在棱角分明、毫不妥协的形式外壳内,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只能在宝藏外逡巡徘徊不得其门而入。文德勒是念起“芝麻开门”咒语的魔法师,在她抽丝剥茧的解读下,狄金森诗歌的形式、韵律、技巧、隐喻、用典、标点、句法和语气一一如其所是般呈现。文德勒的解读,时而以天外飞仙般的想象力烛照诗歌文本细部的褶皱,时而如进入繁复施工现场的工匠,耐心、精准而一丝不苟。《花朵与旋涡——细读狄金森诗歌》本身也是一座宝藏,感谢译者王柏华教授及其主持“奇境译坊”为我们开启宝藏大门。
《偏移:从荷马到拉辛》
吴雅凌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1月
BOOK REVIEW
推荐短评
本书的研讨主题是从荷马到拉辛的诗人之争与英雄史诗。这是吴雅凌对古典的重述,她仿佛一位叩门者,携带着史诗和悲剧里的天地、尘埃与人性,携带着自身经验的光亮与幽晦,携带着纯正的学养与通达的识见,携带着诚恳的省思,她持续地引领我们一起叩门,当门开后,我们赫然发现了自身的境遇和命运。
《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
张邦彦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11月
BOOK REVIEW
推荐短评
本书结合科学史与思想文化史研究,呈现清末民初催眠术在华人社会的发展。19到20世纪之交,催眠术进入中国后即引发广泛回响,不仅是热门的报道题材,在大城市中也经常能看到街头展演,民间兴起各种催眠学会与训练班,甚至吸引了不少海外华人通过函授来学习催眠术。彼时人们也以操习催眠术来进行科学实验、治疗疑难杂症,探索灵异现象、超感官能力等,进而撰写实验报告、确立学术规范。当然,民间对催眠的热情也遭到学院精英的疑虑与政府的质疑。本书刻画不同历史行动者对催眠术的态度,他们合力开启全新的身体观和自我感知方式,催眠术既激发上层知识分子的“新民”想象,也促使底层民众形塑现代自我。尤其从大众科学的视角呈现科学并非上层精英专属,大众也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与划界。科学作为一种知识范畴,可以是多元、游移的,并与哲学、宗教、迷信等相互界定。本书让我们看到催眠术与近代中国独特的消费文化、国族政治以及人们对无意识和超验性事物的普遍兴趣等多者之间的交织互动。
《以鸟兽之名》
孙频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年4月
BOOK REVIEW
推荐短评
孙频的家乡有百分之九十二都是山区,她就是在那大山包围中、仅余下的百分之八的平原上长大,所以即使就在山脚下,却对大山并不了解。近几年里,她有机会走进家乡那些看似沉默的大山里,却忽然发现了一个奇异的世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山有大山的文化,山民的性情也和平原上的人们不同。《以鸟兽之名》是孙频进山采风后的创作结集,也代表着她的转型。写春水、杏花、山村、原始森林,写大山里神秘而普通的人,写他们如何承受政治和经济的洪流中微不足道的转变对个体施加的巨大影响。从个人到众生的让渡,使得孙频走出了这一代作家此前习见的执迷与偏狭,甚至走出自己此前的创作标签,从而容纳更为丰富的历史与现实。对于山河大地的重新发现,同时也意味着对自我内心的重新打量。
《奇迹之年》
东来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年4月
BOOK REVIEW
推荐短评
这是青年作家东来的第二本小说集,在过往的奇迹与当下的平庸、在真理的绽放与对真理的无法承受、在向往他方的生活与此地的生活之间,作种种推敲与对话。尤其可贵的是东来作品中内生出的强悍自反性,一方面向消逝的、旁逸斜出的时代致敬,另一方面也警惕怀旧中的过滤与美化。比照、判断不同的时代,并不是将特殊境遇中的经验和价值唯一化、凝定为固定标准,而是在相对的历史脉络中打开与珍重各自存在的合理性。这本作品集风格与题材多样,也许各篇之间水准也存在起伏,但明显看得出一位有文学抱负的青年人正跋涉在尝试的途中。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杨潇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年5月
BOOK REVIEW
推荐短评
杨潇重走1600公里西南联大西迁之路,用亲身的脚步丈量两个时代的距离,由此,西南联大从重重神话的迷雾中浮现,携带着历史的风雷,与当下青年人的志气与生机,重新矗立在当代读者面前。
值班编辑 | 小仙女
值班主编 | 刘羿含
Contact us
主编
张英
QQ:121311324
邮箱:nfzmzy@qq.com
刘羿含
微信:happysueve
邮箱:10087390@qq.com
合作请加微信或QQ,加入工作群
文化是国家的灯塔,阅读是文化的精神的象征。
我们仍然相信文化的力量,相信阅读的力量。
请您关注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我们会为您推荐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书。